当孩子说谎时,父母最关心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最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和责罚,而是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应该说谎。
下面的例子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对待孩子的谎言。
妈妈在楠楠的口袋里发现一个没见过的玩具,就问楠楠:“这个玩具是从哪儿来的?”楠楠小声说:“小朋友给我的。
”看到楠楠躲闪的眼神,妈妈很怀疑。
于是,她蹲了下来,轻轻握住楠楠的小手,温和地说:“楠楠,看着妈妈的眼睛,告诉妈妈实话,玩具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只要你说实话,妈妈一定不会骂你。
”
楠楠妈妈的做法中值得借鉴的是:
1、语气亲切、温和。
过于严厉、苛刻的问话方式只会吓得孩子更不敢说出真话。
2、保持目光对视。
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谎对大人来说都很困难,何况孩子。
父母看着孩子时,用眼睛传递信任和鼓励,很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线。
3、鼓励孩子说真话。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因为畏惧惩罚而说谎,所以,向孩子保证他不会因为承认错误而受罚,是最重要的一步。
当然,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楠楠承认,自己因为喜欢这个玩具,所以就偷偷把它拿回家了。
这时,妈妈把楠楠抱在怀里,说:“妈妈很高兴你对妈妈说了实话。
喜欢别人的玩具,你可以请他借给你玩玩,但不能偷偷地拿走。
那个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一定很着急,你说,是吗?”楠楠点点头。
后来,妈妈拨通了小朋友家的电话,楠楠在电话里小朋友道了歉,告诉他明天一定把玩具还给他。
楠楠还准备把自己的一个玩具也带去给小朋友玩呢。
楠楠承认了错误后,妈妈做了很好的处理:
1、给孩子说真话以积极回应。
2、对孩子做错事和说谎的动机表示理解,并引导孩子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3、启发孩子用实际行动弥补过失。
今天下午,王宇晨的妈妈来园接孩子的时候,向我讲述了一件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上午,王宇晨的爸爸带孩子去花果山玩。孩子上车时,一不小心手指被车门挤了一个黄豆大的紫疱。玩过后,王宇晨的爸爸就直接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手指被挤的事情打电话告诉了孩子的妈妈。
放学时,王宇晨的妈妈来园接孩子,王宇晨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李明明小朋友打我,将我的手指打了一个大疱,老师批评了李明明,李明明跟我说对不起了。”
王宇晨的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孩子怎么能说谎呢?便及时与我进行了沟通。我听了当时也感到很震惊!但我又一想,不能简单地、武断地认为孩子在说谎,便和王宇晨的妈妈进行了分析:
一是孩子可能将想象当作现实了。李明明小朋友经常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与人交往会出现攻击性行为。王宇晨手指被挤的时候可能受到了爸爸的责备,便把自己的“不小心”想象成了李明明的攻击性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掩盖自己的过失。成人应该原谅孩子的过失行为,教给孩子避免造成过失的方法。
二是孩子受了伤可能很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同情和关心。可是家长和老师都忽略了,便找个对象跟自己说“对不起”进行自我安慰。对于感情细腻、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给予孩子同情和关心的同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鼓励孩子勇敢起来。
另外,老师对某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过多批评,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负面影响,是老师教育过程出现的失误,发现问题后老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过我的分析,王宇晨的妈妈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思维和认知的发展水平,孩子的说谎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成人应该细致了解,从细微处入手,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孩子说谎是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言行、不诚实的一种表现,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成人深感头疼。导致孩子说谎的心理因素很多,有时是记忆、想象等方面的错觉造成的。孩子记忆的特点是具体形象,记忆的方法上以机械记忆为主:孩子想象十分丰富,有时把想象中的东西带到言行中并与像是东西混淆起来,记忆错误和想象丰富都可以造成孩子说谎。对这种说谎是孩子的求悦心造成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为了讨得成人的欢心、表扬赞赏而讲了假话。这样老师就要在意了,平时不要不适当的给孩子奖赏,也不要过头表扬,要实事求是,适度表扬为主。有时候是孩子恐惧心造成孩子撒谎,孩子为了避免承认的责骂、惩罚,把自己的缺点错误遮盖起来,编了瞎话。这种撒谎完全要从成人方面去找原因并加以避免。承认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过头行为,心平气和的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不要动辄就训斥、打骂孩子,而造成孩子为避免皮肉之苦而撒谎。有的时候有虚荣心和报复心造成撒谎,孩子为了自己的自尊心和面子而编造谎话,为了报复别人而乱说,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帮助他去惩罚对手。这种说谎成人经分析他不正确的思想,耐心地说理解释,帮助孩子认识不说真话是不对的。成人要热情的帮助孩子纠正说谎行为,使孩子明白说谎是不良行为,说了假话要承认,并努力改正,老师对这种表现要表示欢迎,今后还是信任他。当孩子说了真话,尽管他有再大的过错,也要热忱欢迎,表示谅解,这样孩子会逐渐说真话。
*4岁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几上的花瓶,妈妈问起时,她说是家里的小花猫干的。
*威儿和爸爸妈妈吃了晚饭出门散步,路过蛋糕店,看见橱窗里诱人的水果蛋糕,威儿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缠着妈妈要买一个蛋糕,并说“我真的饿了”。
*壮壮对班上的小朋友说:“我看到过一个这么大的蜗牛!”壮壮用自己的小拳头比划着,那还真是个超级蜗牛,足有他的拳头那么大。
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记住一点:儿童时期的最大特征就是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年龄有密切联系。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他们还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因此他们的“说谎”,实际上是自我想象的产物,这种现象与诚实不诚实没有多大关系;再加上孩子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孩子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一位朋友疑惑地告诉我:小时候他总觉得家乡小学旁边是一座山,而现在看看不过是个小土堆罢了!如果这时家长对他们加以批评和责备,反而会向孩子暗示怎样可以有意识地说谎。因此,对待说谎是幼儿,家长可以不必在意,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了。当儿童到了学龄期后,说谎往往都是有意识的,对这时孩子信口说谎的行为,我们就必须加以高度的注意了。
听到孩子说的这些话,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说谎的孩子!”随后就有一场关于道德品质的教育,也许,还会给孩子讲讲皮诺曹的故事,那个说了谎鼻子就会长长的孩子的故事。以前,老人们常常用《狼来了》的故事来教育小孩子不能说谎,这说明人们对儿童说谎这个问题一直都很重视。如果自己的孩子爱说谎,父母就会十分敏感;特别是对那些经常说谎不脸红的儿童,大家更是感到不安和担忧。
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他们说谎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
有时孩子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例如,孩子说他看到一只和图画书上一模一样的蝴蝶从眼前飞过。
2.为了引起注意而说谎。
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从而来肯定自己的存在(或许孩子的这个特性与成人常常忽略孩子的存在有关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例如,孩子说“我的腿上都是小红疙瘩”,而实际上可能只是蚊子咬的一、两个包,他这么说就是要引起家长对他的关切和爱抚。
3.受成人的暗示而说谎。
家长不要用暗示性的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黄豆塞到鼻子里去了?”对于这种方式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这时孩子感受到成人语气中的焦虑和紧张,而他们又不能理解原因,因此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人问话中的“是”和“不是”上,而根本没有注意问题的内容。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黄豆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黄豆滚到桌底下去了”。
4.父母的“榜样”作用。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说谎,孩子多半也不会诚实。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经常不说实话,例如来了电话,爸爸对妈妈说:“如果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孩子对大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父母的这些表现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另外,如果大人喜欢夸大其词,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吹得天花乱坠,孩子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效仿大人吹牛说谎。
有一种说法:儿童说谎,很大程度上是成年人造成的或促成的。分析上述儿童说谎的5个常见原因,其中,后4个都是和成人有关的。因此,父母分析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孩子说谎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儿童“说谎”与成年人的教育方式与态度有很大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说谎”要宽容一些,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要一开始就责备孩子:不要说“你收拾好你的积木没有?”而要说:“我们该怎样来收拾房间?”父母对孩子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认定孩子说谎,不要把孩子一时的表现认定为一辈子的特点,对儿童的积极行为给予重视,那么孩子的谎言便会逐渐消失。
5.为了逃避某些事情而说谎。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就会说“我肚子疼”。有时孩子是为了逃避批评和谴责而说谎。孩子害怕父母的责骂,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逃避这种痛苦。这种掩饰得到父母的宽恕,于是下一次做错事时,便再以说谎来求得宽恕。
情况一、害怕受到惩罚
宝宝自述:鱼缸打碎了,妈妈会打我屁股
狗狗篮子里那只红色的皮球真好看,可是,我刚拿起来,狗狗就冲着我“汪汪!”地叫个不停,吓得我撒腿就跑。
“哎呦!”我的头,疼死我了!只听“啪!”地一声,桌子上的鱼缸竟然掉到了地上,地板全湿了,小金鱼在地上扑腾扑腾地乱动。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啊?糟啦!妈妈过来了,指着地上打碎的鱼缸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上次我把牛奶倒进花盆里,妈妈还打了我的屁股。这次要是知道是我撞坏的鱼缸,又要打我屁股了,我赶紧告诉妈妈:“是狗狗撞坏的!”
宝宝心态点击:孩子不诚实是恐惧的结果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就如同故事中的皮皮,当妈妈问题鱼缸是谁打破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想到上次犯错误被妈妈打屁股的情景。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就会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
家长怎么办:
1、缓兵之计。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地盘问,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
2、营造宽松环境。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
3、先表扬再处理。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情况二、想象和现实混淆
宝宝自述: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动物园。动物园可真好玩,狮子、河马、大象、犀牛……哎呦,看得我眼花缭乱。咦?为什么动物和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白天鹅长着丰满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为什么大象不长翅膀,它还能带着我飞回家呢。这一天过得真快,还没尽兴就到家了,我自豪地告诉妈妈:“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宝宝心态点击:用想象代替现实
2、3岁左右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长着翅膀的大象,和房子一样大的冰箱,诸如此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极为常见。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现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家长怎么办:
1、用鼓励满足孩子的欲望。遇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大象带你飞回来的,你太神气了!”来满足孩子的欲望。
2、教孩子辨别现实与想象。接下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想象和愿望。
情况三、理解性心理错位
宝宝自述:老师表扬我是
小荷把一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带到了,好神气啊!要是我也有一辆就好了。嘿嘿,机会来啦,趁他看图画书的功夫,我拿起了玩具汽车。谁知,小荷突然站起来就和我抢。我可是号称“大力士”的,他哪抢得过我,于是他一个趔趄就摔倒在地,接着“哇哇”大哭起来。天啊,我可不是故意让他摔倒的。老师赶忙扶起了小荷哄他不哭。
看着一旁呆呆的我,老师温柔地说:“抢小朋友东西是不对的,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咦?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了。我心里这个美啊。回到家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
宝宝心态点击:心理错觉让宝宝误读别人的话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2~3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理解性心理错位多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上。是指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心理错觉,从而说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就如同故事中的宝宝,把老师的客观评价当成了表扬,出现“撒谎”现象。
家长怎么办:
1、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对于这类“说谎”现象,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话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
2、听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进行听话训练,使孩子理解别人的话。比如:妮妮是个好孩子,可是今天却犯了错误。”,类似于这样的转折句,帮助孩子全面分析这句话究竟表达了什么。孩子的听话能力逐步提高了,这类说谎现象就会自动消除。
情况四、表现欲萌动
宝宝自述:其实我根本就没画完
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画一只大大的红苹果。“画好的小朋友请举手。”“我画好了!”我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笑眯眯地对我点点头。我心里这个美啊,我是小朋友中最棒的一个!可是,没想到,老师还让我把画好的红苹果展示给大家。“糟糕!”其实我根本就没画玩,这可怎么办啊。
宝宝心态点击:表现欲驱使宝宝说“大话”
,就会高兴地向父母显示。表现欲能增强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调动宝宝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家长怎么办:
1、鼓励宝宝的表现欲。父母首先要用鼓励的言行帮助孩子巩固、发展他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如:“宝宝真棒,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孩子客观的自我认知。接下来对于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自我客观的认知。
情况五、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宝宝自述:谁让妈妈骗我的
王阿姨打电话约妈妈出去吃饭,妈妈说她生病了去不了。不对呀,妈妈没有生病啊。“妈妈,你哪生病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伸出手指“嘘”让我别出声。一天晚上,邻居小朋友打电话让我出来玩,我就告诉她我生病了。妈妈说:“小孩子不许说谎!”我没说谎啊,妈妈上次就是这样和阿姨说的啊。
宝宝心态点击:成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影响孩子
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有时不经意说了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家长许诺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我以后也可说谎。
家长怎么办:
1、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传。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此基础上修整自己的言行。
2、认真履行承诺。许诺孩子的事情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情况六、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宝宝自述:得了小红花妈妈总该表扬我了吧
妈妈总是当着我的面夸邻居家的小姐姐能唱会跳,长得漂亮。她从来不夸我,气死我了!邻居家的阿姨看到我说:“这小姑娘,多乖巧啊!”听得我心里这个美啊。可是妈妈却说:“你可不知道没有人时这孩子有多淘气。”
哼!在妈妈眼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今天幼儿园里老师教我们剪小红花。我偷偷地把一只小红花塞到了口袋里。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今天我的表现好,老师奖励了我一只小红花。妈妈夸我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这个美啊。
宝宝心态点击: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
家长怎么办:
1、检查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2、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缘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感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会健康的发展。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孩子说谎是否应受惩罚”,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5~7岁:逃避训斥
孩子为什么说谎: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
因为孩子们要让他们的谎言更加可信,所以他们的谎言就会经过更好的加工了。
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他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
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会不断提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
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慌、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
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
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对婆婆说你有多么喜欢她送给你的那件毛衣,事实却是你从来不穿,那么你就是在向你的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说谎是可以让你接受的。
通常,孩子们是看见父母在说谎,他们才效仿父母这样做的,或者模仿周围成年人的一些做法。
孩子们并不能分清哪些是善意的谎言,哪些是恶意的。
听到谎言怎么办: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
给孩子举个例子能够使他更加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当你被同班小朋友邀请到他家做客的时候,如果你直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所以你不去,那么你的话就会伤害他,使他很伤心。
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有别的事情不能去,虽然并不是真正的实话,可是不会令他伤心和难过。
”另外,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也能够使孩子明白他们需要替别人想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他的感受。
然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掩盖他的错误和做的错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清楚地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样说谎。
父母立场鲜明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孩子说谎了是不是就应该受到处罚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
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
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
因此,应该说处罚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偷了别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为极其恶劣的事情,而且为了掩盖这些行为对你说了谎,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必须
受到惩罚的时候了,并且要让他知道第一天剥夺他看动画片的权利是因为他的行为,第二天则是因为他说谎了。
但是,父母应该明白,惩罚并不能使孩子马上意识到他的错误;想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是需要时间和父母的信任的。
1、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不要对他一再追问。
其实,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
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问孩子;当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够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问题。
总之,不要向对你说谎的孩子提问题。
否则,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
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通过与我4岁儿子的反复“唇枪舌战”,我从中领会到不能要求他向我坦白事实真相,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真相反而更简单。
就拿我儿子喜欢用铅笔在墙上乱画的行为举例吧,以前我看到后会问他:“这是谁画的?”,而现在我就直接告诉他:“我看见你在墙上画了。
到厨房拿一块儿擦桌布,然后蘸点水把墙上画的东西擦掉。
”前者给了他一个说谎的机会,后者则没有。
2、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说谎,那么向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先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然后允许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说法。
很多孩子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想他们还能说点别的理由。
因此,父母可以先发制人:“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不想对我说实话。
不过,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说法。
准备好了吗?我要问了。
”然后向孩子提出问题。
这种做法有3个好处:一、它给孩子时间去决定是张口就说谎呢还是说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争执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许孩子说谎了,有了心理准备,那么父母就不会生气或者烦躁不安了。
3、为了让孩子也尝尝谎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对孩子也说谎。
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父母答应他了。
可是一会儿父母又不承认了,孩子就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谎。
这时候,父母可以很轻松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没有说实话并不重要。
也许刚才我是顺口说‘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说明就得带你去。
我感觉你在家里愿意我们用这种方式和你说话,你也这样对待我们。
你是在告诉我“我”必须说实话吗?但是,说不说实话对你就不重要了吗?这样做公平吗?”听完这样的一番话,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关于“孩子说谎是否应受惩罚”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孩子不愿面对自己做错的事说谎了。要改善孩子的行为,需要对“不愿面对错误”有全面了解。
孩子为什么不愿把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老师们该如何应对?
一方面,孩子在集体中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害怕别人知道后会生气、会不喜欢自己,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他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迎合他人的喜好或逃避自己的错误。老师应有相应的对策:轻声细语的向孩子了解情况,让孩子从头说起,叙述整个过程,孩子的情绪会很紧张和不安,这是老师淡然的神态、亲切的语言都是帮助孩子承认错误的法宝。孩子其实知道自己错了,希望得到原谅,我经常告诉孩子:“如果你做错什么,希望你告诉老师,老师也许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的是看到你能诚实的告诉我一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逃避心理,而是坦然面对,回顾事情的经过,此时,老师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孩子一起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一方面,孩子认为只要不承认,就不用道歉。孩子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他会有明显的好恶情绪和行动。如:他忘了跟长辈打招呼或者不想跟某人打招呼,家长逼他也没用,这是孩子反抗期的早期表现。因此,当孩子需要直面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责任时,不能逼他,老师或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引起别人的反感,让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帮助他确立自信心,相信他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事情。
还有的孩子会把愿望、幻想、和现实生活混在一起,说出一些没发生过的事,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通常只为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已,此时老师不能过多的责备小朋友。
孩子刻意撒谎并不多见,有意说谎一般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可能是为了取悦家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是因为恐惧导致撒谎。在孩子不断增加的社交行为中,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父母老师的态度、声音、表情所传递出的信号开始揣测,慢慢察言观色,当觉察到成人生气、震怒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责罚和负面情绪,孩子否认自己做错的事,希望自己没做错事,其实是想让事情很快平息,让成人不生气,自己不要觉得难过与受罚。
所以在处理孩子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时,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幼儿说谎实质上与道德、本性没有太大的关联,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不要过多使用“不许”开头的责罚口吻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与孩子爱的抚慰,正向提示和使用建议性语言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说谎的真正动机,帮他去消除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减少孩子隐藏自己不当行为的可能性,从根源上让孩子去除谎言,从而面对错误。孩子就不会因为太担心而隐瞒真相,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老师在处理孩子说谎不肯面对错误这类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隐蔽处理孩子的错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日后表现要表示信任,在生活中老师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园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当出现问题家长和老师要言行一致不能敷衍塞责,否则幼儿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说谎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老师让幼儿明白行为后果时,要和孩子一起对不当行为做出补救。当孩子面对了错误,承担了责任,做出了补救时,老师要表扬孩子直面错误,积极改正,帮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人生态度。
说到这,我们两老师不知道接着再说什么好。虽然我们心里很明白依兰肯定在说谎,但我们并没有去揭穿她,怕她心里受伤。因依兰大人晚上来接较晚,当天我们给依兰的家长写了信
,将事情的经过说明了一下。
大人回信内容大概:依兰在家也经常说谎,而且话到嘴边根本不用打草稿。如:“去外婆家,舅舅根本不在,可她回家却告诉爸爸妈妈,说舅舅也在,还给她买好吃的呢。”至于豆浆,依兰妈妈每天早上起床时会问依兰,今天要不要喝。如依兰不要,妈妈也就不会煮的。
简单的写信回信,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更多的信息。之后,在我们家园的合作下,依兰说谎的次数减少了,而且依兰也再次把豆浆带到了幼儿园。还主动提出,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妈妈煮的豆浆,依兰变得大方了。
孩子的错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与教育,但这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我们相信孩子在家园和谐的环境中会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喜欢《从孩子说谎想起》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