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优秀的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变变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变变乐”是以想象为主的创意美术活动,该活动主要借助一张特别设计的可合拢、展开的折叠卡来进行。

这张折叠卡通过四次对折,如同两扇小门,“门”上已画有简单图像(如小蛇),拉开“门”后里面为空白,“门”上的图案(如蛇头和蛇尾)也自然被截开,这样中间的空白处就给了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幼儿可以通过在空白处添画将其变为新的事物。

在我园,这个活动已经有较成熟的方案,而我从研读活动方案到实施活动,经历了不断站在幼儿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否有必要进行集体教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园应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在研读这个活动方案时,我首先思考这个活动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集体教学。

于是,我先进行了操作体验,发现让大班幼儿仅在个别化学习中借助原有图形进行想象,并用连接的方法表现新图像,有一定难度。

后来我又向活动方案的提供者沈老师请教。

沈老师和我分享了她自己探究的历程:之前她尝试过将操作材料投放到个别化学习区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多数幼儿难以完成,原因是幼儿没有掌握方法。

看来,这一内容有必要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如何引导幼儿打开思路在前期操作体验时,我认识到如果原形过于具象,就会阻碍幼儿的想象。

那么如何启发幼儿想象,打开幼儿的思路呢?我首先对原形作了调整,以简单图案为主,去掉细节部分,以帮助幼儿借形想象。

同时,我在教研组活动中提出了上述问题。

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我分享了他们的策略,比如,教师可通过有效追问进行启发,或让幼儿互相启发,教师还可以创设情景启发幼儿思考。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渐渐有所领悟,活动中,当幼儿思路被局限时,我便通过有效追问或让幼儿互相学习来帮助幼儿打开思路。

比如,我问幼儿:“没有身体的小蛇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沉默了片刻,说“像一条折断的蛇”“像毛毛虫”“像蚯蚓”“像小芽芽”等,看来幼儿仍然脱不开小蛇的原形。

于是,我首先肯定幼儿的想法,接着追问:“花园里有小芽芽,还有什么?”有幼儿马上说道:“还有乌龟!”幼儿的思路逐渐打开了。

我及时鼓励他们:“接着想,还能变什么?”我还有意识地将折叠卡转个方向,如将原本是水平方向的“小蛇”转一转后变为垂直方向的“小蛇”,以启发幼儿换个角度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幼儿尽情表达,大胆想象,理解“变”的方法。

●如何解决教师“教”的痕迹过重的问题在第一次组织活动时,我发现不少幼儿参与的兴致不高。

教研组的教师与我一同分析原因,认为活动中教师“教”得过多,游戏规则、玩法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没有给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

研讨中,有的教师认为美术活动中不教是不可能的,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可能会限制幼儿想象的空间,剥夺幼儿自主表达表现的机会。

我的体会是,美术活动中必然有需要教的内容,关键是怎么教。

若教师急于向前进一步(急于教),幼儿可能就会往后退一步(不愿思考或懒得思考)。

在这里,教师所扮演的应是一名“隐形”推动者的角色。

比如,在原方案中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游戏规则:一要“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二要把“变”出来的东西画在折叠卡里面。

对此我作了调整,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规则:“你们认为自己的宝贝跟别人一模一样的好,还是把宝贝变得独一无二的好?今天我们玩‘变变乐’的游戏,你们觉得是把想变的东西画在折叠卡的外面让别人一眼就看到是什么好玩,还是画在里面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好玩?”尽管规则依旧是预设的,但我改变了表达方式,淡化了“教”的痕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幼儿内化了规则。

又如,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我会请同组幼儿说说想变什么,引导幼儿互相听取同伴的想法,从而将自己的宝贝“变”得跟别人不一样。

●怎样让分享交流更出彩美术活动中,分享交流环节也是“重头戏”。

原方案中教师以集体呈现作品、逐个介绍为主,既花费时间又缺少趣味。

因此,我提出了“怎样让美术活动的分享交流更出彩”的问题。

问题提出后,教师们在教研活动时对分享交流的价值作了分析,即分享交流的目的是传递方法、梳理经验、延续兴趣。

接着,我围绕这三点对分享交流环节作进一步完善。

我通过“变身”游戏让幼儿互动起来。

“一二三,变身!”请幼儿互相猜猜同伴变的是什么。

幼儿在“变”和“猜”的游戏中感受创造、表达的乐趣,学习“变”的方法。

幼儿无论猜对与否,过程都是“好玩”的。

孩子在发展,我也在成长。

我意识到:只有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规律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提高集体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瓶盖变变变


教育随笔:瓶盖变变变

前几天,我倒垃圾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很多瓶盖,什么颜色的都有,很好看,倒掉了有点可惜。于是,我把他们从垃圾桶里捡出来,再用清水洗干净,随手放在区角中,也许以后活动中会用到。

为了防止孩子们再把瓶子和瓶盖扔到垃圾桶里,我把那些好看的瓶盖在桌子上摆出各种小动物、花后,把他们都叫了过来,孩子们过来后,都惊奇地说:“真好看,”并且争着说:“这是小兔、这是小狗、这是小花。”我看到孩子们兴趣这么高,就趁机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摆的吗?”“用瓶盖”孩子们争着说,“对了,这就是我用你们喝完奶、饮料后扔到垃圾桶里的瓶盖摆的,喜欢吗?”“喜欢”“那么以后你们喝完奶和饮料,就把瓶盖放到这里,洗干净后我们来玩瓶盖,瓶子带回家,让妈妈卖了,不要随便扔了,这样即环保又节约,你们说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就这样,区角中的瓶盖也越来越多,每天区角活动时,孩子们会用瓶盖摆出很多好玩的小动物、花、房子、大树等,他们对瓶盖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了。休息的时候,有的孩子也拿起瓶盖摆弄着玩,这样减少了他们互相追逐打闹的机会,安全多了。还有在认识颜色的时候,我把收集到的瓶盖都拿出来,让他们认识不同的颜色,并把同一种颜色的瓶盖放在一起,孩子们的兴趣大,学的也很快。

很多家长看到后也很满意,他们认为幼儿园老师的心真细,把看似无用的东西变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宝贝,从这件事上看,不禁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养成孩子节俭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我的小手变变变


 中班幼儿在区角游戏活动中合作能力较差,但是已经有了平铺、架高、围堵、连接等基本的搭建技能,在游戏中能够有一定的分工合作。建构区可以发展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与同伴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起者很重要的作用设计构建区主要在于培养每位孩子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能够根据搭建情况尝试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先向幼儿介绍了搭建区中提供的材料:木板积木、拼接积木、雪花片、螺旋积木、木头火车、废旧纸盒、各种搭建作品的图片。也和幼儿们说好,记得玩好之后将玩具整理好哦,幼儿的情绪很兴奋、也能看出来幼儿都充满了好奇心,也一同认识了材料的颜色、形状,以及可以怎样拼搭。

搭建什么呢?

幼儿进入了建构区后、都和自己的伙伴交谈、他们一起想搭建的形状。畅畅对其他的幼儿说:“我们搭建哪个比较好呢?”其他幼儿说:摆个桥吧,也有的说摆个大房子,最终他们商量决定,那我们一起来摆漂亮的房子呀。”大家都一口同声的回答。畅畅当策划师、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畅畅说:“我们应该从下往上摆,也有的幼儿说:“从前往后摆。”这是幼儿的意见完全的不统一,正如虞教授所说(教师适时启示有助于孩子经验的积累和提升,使幼儿获得最有效的学习和经验。)

我们来试试

有的幼儿情绪不佳,我和他们说:“你们先试试从下往上摆的方法可以吗?”如果感觉不行,你们就换另一种方法,从前往后摆,他们也想试试:“没想到,他们用了第一种方法的成功,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问:“你们搭建的是什么房子呢?”他们都指的图片上的房子说:“这是幸福门。”。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我也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问在其中用的什么材料,并给与了鼓励。

后记:

孩子在活动中的体现对搭建形状造型没有什么概念的,刚开始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积木如何怎样去组合、拼搭。进行引导的让他们知道其中的奥妙,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同时让他们大胆的尝试,并给与给力,也培养他们一起合作的精神。对他们细心、和耐心的培养。

有趣的运动小人、颜色变变变


有趣的运动小人,游戏开始了,瑶瑶和雨琦来到了美工区,进行运动小人的制作,雨琦抬起头看了看同伴的作品,右手伸进篮子里,拿出一个蓝色的小圆形,雨琦将小圆形摆在了白纸的中间,雨琦拿起胶棒将圆形黏贴在了纸上,边上的瑶瑶,选择了一张黄色的纸条,将纸条剪成了一段一段的,瑶瑶将剪好的纸放在了桌子边上,先将圆形进行黏贴,粘好好之后,将一根蓝色的纸条黏贴在了圆形的下面,接着又黏贴上了手臂,最后瑶瑶的右手在彩纸的中间进行翻折,黏贴在身体的下面,很快运动小人的脚出现了。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4-5岁幼儿,经常用绘画、捏泥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活动中孩子们用纸条表现了运行小人的形象。老师孩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

,提供的材料可以再丰富一些,可以投放一些火柴棒、扭扭棒材料等、自然材料等。

颜色变变变

活动开始了,雨琦和浩一来到了科探区,雨琦仔细地观察任务卡说:“我要来试一试。”雨琦拿起一张黄色加蓝色的任务卡摆在了桌子上。她右手拿着空杯子,左手拿着滴管,伸进黄色的颜料里面,按压吸管的一端,又将吸管内的黄色颜料挤入空杯子中,接着雨琦又将吸入的蓝色颜料也挤入空杯子中。雨琦将混合在一起的颜料进行摇晃,过了一会儿雨琦激动地对浩一说:“变成绿色的了。”浩一说:“我也来试试吧。”雨琦继续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指南》科学领域指出4-5岁幼儿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活动中雨琦探索发现了颜色的变化,并不断继续尝试。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音乐活动乐起来


音乐活动乐起来

优美动听的歌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各种各样的歌充斥着孩子得生活、学习、玩乐,但是,歌曲不只是会唱便可,它还有很多的内涵,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

《滑稽歌》是大班的一首歌曲,它风趣幽默,孩子们特别喜欢,但是,歌曲曲调较难掌握,歌词也教易混淆,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掌握,我用图谱的形式让孩子记歌词,如:笑脸、袜子等图谱,让孩子更好的记忆。在歌曲中,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掌握曲调拖音部分的特点,我加入了拍手和打嗝的插入音,歌曲更加幽默好玩,孩子们特别喜欢,有的孩子主动提议说还可以跺脚、拍腿、拍桌子等等。在歌曲创编部分,孩子们都能想的很幽默,如:山羊骑在老虎背上;老鼠跑到老猫头上等等。孩子们学的很快,非常开心。

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契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爱的阳光洒遍每一个孩子

每天中午起床后,我总会给班里留辫子的小朋友梳头发。这已成为我每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起床时间到了,我拿起了梳子,留小辫的小朋友纷纷跑到了我身边,等着我给她们梳漂亮的小辫。梦瑶偎依在我的怀里,我给她梳了一个翘翘的马尾辫;淑坤偎依在我的怀里,我给她梳了两个漂亮的麻花辫。若溪跑到了我的身边,我在她的辫子上夹了一个漂亮的发夹……

有天早上,志轩小朋友在前面扎了一个小辫子走进教室,孩子们看见了笑成一团,我很纳闷,问:“志轩,小女孩才梳小辫子,你怎么也梳小辫子?”“老师,我也想梳小辫子。”志轩没理会下面孩子们的笑声,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看着他一脸认真的样子,我便让他去玩了,中午起床,他也凑到我面前,让我给他梳,扎完小辫后,浩然非常满意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晚上回到家后,躺在床上,想到浩然头上的小辫,久久不能入睡,为什么浩然要我给他扎小辫?平日里,他是个很依赖人的男孩,但自尊心却很强,今天为什么不怕小朋友的嘲笑,梳了小辫子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打通了浩然妈妈的电话,浩然的妈妈笑着说:“宋老师,浩然说,你每天中午起床后,都把小女孩抱在怀里,给他们梳漂亮的小辫,他也想让你抱抱他,让我给他梳了小辫子,这样你就会给他梳,抱抱他了。今天放学一回家,他就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你看宋老师给我梳小辫了!’特别高兴呢。”

听了浩然妈妈的话,我知道了浩然要梳小辫的原因。

第二天中午起床后,我又一次拿起了梳子:“小朋友,今天我想先给小男孩梳头发!”“啊?给小男孩梳头发?”小男孩惊讶地望着我。“是啊

,我想给小男孩梳头发。”我又一遍重复着:“谁想让我梳头发?”“老师,我!”志轩第一个跑了下来。我把志轩搂在了怀里,在他的头上轻轻地梳着,小声地问他:“今天还想梳小辨吗?”“我喜欢老师给我梳头发,不梳小辫了。”接下来,班里的小男孩都跑了过来,等着我给他们梳头发。看着男孩们高兴的笑容,我深深地反思着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地细心、耐心,不能忽视任何一件小事,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让我的爱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观察记录:身随乐动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彬彬

观察地点:教室

注意:

无意中,发现彬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随着毕业典礼的临近,我们想将读书节的弟子规诵读进行编排,试图将古典音乐融入到弟子规中,无意中我收藏了一段古典音乐,于是,突发奇想,临时让彬彬即兴随乐而舞,看看他对这段音乐会有怎么样子的表现,当轻柔舒缓的音乐响起,只见彬彬张开双手,扭动身姿、身随乐动,那种对音乐的感悟,真的是种天性的绽放,于是,在毕业典礼的节目排练中,我将他的表演融入到了表演中,让他得以在自由、自主的进行独创中可以随乐、随心而舞。

识别:

通过平时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到彬彬活泼爱动,喜欢模仿,喜欢用身体动作表现,他的动作、表情都非常夸张,动作协调,节奏感非常的好,因此,提供音乐,提供表现平台,创设环境,激发他自由自主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表现美。

回应:《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指出:5——6岁的幼儿能够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能够合作和独自表现,在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中指出:能够自编自演,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在今后的活动中,将他的优势发扬光大,如提供经典音乐、优秀表演视频,让他在欣赏音乐、视频的过程中欣赏、感受和发现艺术的美。

幼儿学习故事:翻翻乐


观察对象:小颖、小伊(中班)过程描述:小伊:我们先把卡片放在格子里。小颖:咦,卡片后面为什么贴上了黑纸?

小伊:上次我们玩的时候,后面看得出影子的,这样的话很简单。

幼儿在游戏之前观察到背面贴上了深蓝色的纸,根据上次游戏的情况反馈:孩子们发现背面能够看到图形的影子,这样过于简单,所以提升了一下。

小颖:我们先来石头剪刀布。

小颖、小伊:石头、剪刀、布……

小伊:我赢啦!我先翻,动物卡片是我的。

小颖:再来。

小颖、小伊:石头、剪刀、布……

小颖:这次轮到我翻了,是水果卡片,属于我的。

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迫不及待地想翻出来属于自己的卡片,在石头剪刀布的时候有些心急,游戏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

小颖:还有最后一张卡片了,我们快来石头剪刀布吧!

小伊、小颖:石头、剪刀、布……

小伊:我赢啦!最后一张肯定是属于我的动物卡片。

小伊小朋友在最后的石头剪刀布游戏中获胜了,她非常自信地觉得肯定是属于自己的动物卡片,但是……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教师评析:

《翻翻乐》游戏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孩子的兴趣爱好设计。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特别喜欢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同时,他们的创造力非常棒,能够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运用各个环节中,因此,《翻翻乐》游戏充分抓住这一点,将各种玩法进行综合:有记忆类型的、观察思考类型的等,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沉着,也不乏兴趣的提升。《指南》在社会领域中之处:“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本次《翻翻乐》游戏中的情节、对话、规则都是在两位小朋友合作之中生成的。同时,在最后,为后续的游戏生成悬念,请其他小朋友猜测一下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从而增加游戏的探索性。

打击乐《郊游》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探索用双响筒、响板等乐器进行打击乐。幼儿初步能学会看图谱,按图谱用手、肢体演奏,这阶段我们主要让幼儿学习看图谱演奏,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演奏的乐趣。《郊游》是中班幼儿刚学过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结构的歌曲,表现了幼儿在郊游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节奏型上适当地提高一些。在这次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与歌词相关的图谱节奏,比如,用形象的手、脚印等图案让幼儿表现节奏,在熟悉节奏型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由于图谱直观、简明,所以能帮助幼儿记忆,幼儿发挥的情况比较好,情绪也比较高。由于是初步地探索、学习看图谱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和急躁,没有让幼儿去尝试有创造地使用配器方案。活动中缺乏让幼儿多探索图谱,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中幼儿主导地位还显得较薄弱。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只给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像平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所以演奏上感觉比较单一。

教育随笔:乐翔碰伤了


教育随笔:乐翔碰伤了

今天下午,所有的活动都结束了,小朋友们都等着爸爸妈妈来接了,我们就组织孩子自由活动,想让孩子玩一会放松一下,孩子们有的在玩滑滑梯,有的在骑马,有的小朋友坐在那里看大班的姐姐跳舞。

孙乐翔和一南在玩滑滑梯,两个人玩的很开心,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南突然推了小乐翔一把,小乐翔从滑梯上摔了下来,事情发生的比较突然,虽然我想拉住小乐翔,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我赶紧把乐翔从地上扶起来,发现乐翔的嘴唇磕破了一点,没一会嘴唇就有些肿了起来,因为下午得去送车,就赶紧的带乐翔去给伤口消毒,又给爸爸打电话说明情况,后来又忙着去送车,也不知道乐翔的情况怎么样了。

晚上回来,给乐翔的妈妈打了电话,问了一下情况,知道已经好多了,心里终于有些宽慰,说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心里挺内疚的,孩子本来好好,结果晚上来接时就受伤了,当时看着,确实心疼。

现在希望小乐翔快点好起来,也希望一南的妈妈不要过多的责备一南,孩子比较小,他也分不清轻重。让我们一起为小乐翔祝福,让他快点好起来。

教育笔记《“变变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案变变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