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样是用尿不湿,为什么不同的孩子对尿意感觉不一样呢?琳琳从刚出生起,是和别的孩子一样用棉的尿布,用尿不湿,但是,我们在给琳琳用尿不湿的时候,做到了区别对待。那就是大小便区别对待,白天黑夜区别对待。什么叫做“大小便区别对待”呢?就是我们自从给琳琳用上尿不湿起,就尽量做到小便用尿不湿,大便尽量不用尿不湿。刚出生的孩子,没办法要求太多,我就仔细观察,每次琳琳大小便的时候就记一下时间,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就大致摸清了琳琳的大小便规律,到了那个点就把尿不湿取下来把一下,嗨,这招可真灵,琳琳拉巴巴的时间从最初的一天多次,到后来的一天三次,再到现在的一天一次,简直有规律的不得了。到现在我都搞不清楚到底是琳琳的巴巴拉的比较有规律,还是我这个当妈的把握的比较准,哈哈,应该是相辅相成吧。那什么是“白天黑夜区别对待”呢?等琳琳稍大一点,大概是13个月会走路的时候开始吧,我和婆婆就有意识地在白天把琳琳的尿不湿取下来,让她的小PP在白天呼吸新鲜空气,自己感受要尿尿的感觉。到了晚上再带上尿不湿,虽然晚上带着尿不湿,但是我和婆婆还是按照琳琳的小便时间规律,到了那个时间就把她叫起来把尿,这样的方法也很有效,一把准尿,灵的不得了。所以,虽然夜里带着尿不湿,但是却很少让它“湿”。所以,即便是哪天晚上琳琳把尿不湿尿湿了,她也会
主动爬起来,对我说“妈妈,湿了”,要求我重新给她换一个干爽的尿不湿来。正是我们的区别对待,让琳琳从小培养了一种很好的感觉,每到大小便的时候自己都会很敏锐的感觉到,然后自己坐到小马桶上尿尿或者喊大人帮忙,这样,自然就为如厕好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了!2、同样是用小马桶训练,为什么不同的孩子训练的结果不一样呢?女儿琳琳和小侄女瑶瑶同样是从一岁多的时候用的小马桶训练大小便,为什么琳琳大小便控制自如,而瑶瑶每次尿急真的是十万火急甚至经常弄湿裤子呢?首先,马桶有讲究。琳琳一岁多刚会走路的时候,我和大宝专门去给她买了一个小鸭子造型的可爱儿童训练马桶,琳琳每次尿尿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前提醒她,然后把她抱到马桶上让她手扶着可爱的小鸭子头,等她尿完了再不厌其烦抱下来。半年以后,我发现这个马桶不行,每一次都需要大人帮忙孩子才能坐上去,孩子觉得不方便自然不容易养成如厕好习惯。于是,我又重新帮女儿搜寻到了一款简洁实用的马桶,环形的,身后一圈扶手,女儿要是想便便了不用大人帮忙直接坐到马桶上抓住扶手即可,真的是太简单实用又安全了。甚至刚开始的时候,女儿宁愿坐到马桶上看电视玩玩具,可见她对这个马桶的喜爱程度。有了一款喜爱的马桶,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跟着自己的感觉尿尿拉巴巴呢?
而我的母亲,只是按照传统的习惯给孩子吃饱穿暖,再额外教教孩子认字读书已经自我感觉非常伟大,则从不在意孩子的马桶怎么样,自己的孙女喜不喜欢,方不方便,虽然侄女小不会表达,但我今天仔细想想还是觉得,侄女的小马桶没有扶手,前档又高,小孩子一个人不敢一下子跨上去,每次尿尿都要大人帮忙才能跨上去,不方便又不安全,大人正着急上火地帮着给孩子脱裤子呢,孩子不小心已经尿出来了,你说麻烦不麻烦?这样长此以往,怎么可能帮助孩子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呢?所以,下次再到母亲那里,一定要说服母亲给侄女换个马桶!3、同样是家长提醒引导,怎么得到的效果完全两样呢?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乳臭味干的孩子呢?从一个呱呱坠地狗屁不通的婴儿,要把她/他逐步引导成一个耳聪目明,乖巧可爱的孩子,期间大人付出的艰辛真是五味杂陈甘苦自知,我相信,对家里的独养女儿,每一个家庭都倾注了全心全意的真情付出和无怨无悔的真爱,每一位家长,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曾祖父曾祖母七大姑八大姨的,都会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就完全不同。比如,我的母亲,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种理念对我至今还有比较深刻地影响,直到有一天我觉醒后果断地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它,所以,
我绝对不能延续母亲的“以暴制暴”,坚决反对用武力影响孩子美好的一生!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实在没有办法孩子实在太调皮太出格对孩子使用了武力打了一下屁股,也要给孩子把道理讲明白!所以,母亲对待孙女“尿裤子尿床”的反应也很简单,要么大声呵斥一顿再拿去洗干净,要么一声不响直接拿走洗干净了事,什么掌握孩子大小便的规律,什么要耐心细致要温柔引导,都是胡说八道!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你们兄妹三个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现在不是一个也没有一个尿床尿裤子卫生习惯好得不能再好了吗?和母亲不同,我和女儿在一起,总是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细心再细心。在琳琳做了错事的时候,在琳琳调皮捣蛋的时候,在琳琳去掉尿不湿偶尔尿床的时候,我简直把积攒了一辈子的耐心都用上了,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给孩子讲道理,温柔地启发孩子,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细心耐心在琳琳身上终于初见成效。每次出去玩,别的家长总说:你们琳琳真是乖啊,又懂礼貌又知道对小朋友谦让。每当这个时候,我这当妈的心里啊,总是乐开了花。每次大小便,公公婆婆总是说:我们琳琳啊,真的是太棒了,这么小,就像个小大人似的,真是让人省心!虽然是在夸孙女,但我这做媳妇的,心里只是一个劲儿地美!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要我们做家长的耐心、细心,孩子都能插上翅膀,飞起来!
其实,孩子就是老师最好的一面镜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批评声中长大的孩子也只会抱怨,哀叹。
我突然觉得有点欣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都能发现孩子们身上闪光的地方,并且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变得自信的同时也会以一颗善于欣赏别人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个动作(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一个拥抱),有时甚至仅仅只是一个表情。
希望自己永远都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用鼓励的方法使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排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行为秩序,比如,我们去银行取钱、在超市买完东西后付款、挂号看病等都会遇到排队的情况,当大家都想办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有序地排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有序地排队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还可以使本来很拥挤的地方变得不拥挤,所以,要遵守社会秩序,需要我们学会等待、学会排队。同样,排队也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它对幼儿的常规培养以及有关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有着密切关系。让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学会排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开学初,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要喝水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会蜂拥而至到水桶前,争先恐后的拿自己的水杯接水喝,这种行为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可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又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动,要想让他们自己有序地排队往往是很困难的。面对班级的这种情况,我们做出排队常规培养。
我们进行了集体教学《我会排队》,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排队的重要性,知道排队的好处,初步建立孩子的排队意识。然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身高情况对小朋友进行了队形排列,我们还制定了排队常规的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样增加孩子排队的趣味性。在进行入厕,喝水,站队等活动前,我们会强调:“请小朋友听音乐到水桶前排队。或者在卫生间门口排队”。我们会对排队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培养中,班级的老师要做到一致性,统一性。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常规的建立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出现“站错队”,“插队”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有针对性的进行随机教育,及时帮助幼儿进行改正。
现在班级的排队常规得到改善,孩子们基本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这也能够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和集体意识。
人有好几种:有的会说,有的会写,有的会闹,有的会干。其中最后一种人最笨,她没有别人的花言巧语,也没有别人的文学水平,也不会闹,只有默默地奉献着。
记得有一次单位的活动,让我欣赏了她,也了解了有些人的自以为事。有的人认为自己很会写,到处去写,只要有论文能发表就算自己是能人。而这种人为何理论不能和实际操作联系上呢?有一句话说的好:说的比唱歌还好听。说的就是这样一类人吧!有的人自认为自己很能干,不去努力,整天想看别人的笑话。惟恐天下不乱。有的人教育孩子当成讨好家长就行了,只要和家长交朋友,把孩子会放在你的手中。其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你一踏进幼儿园大门时,你己经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威信,你的一言一语他们都在认真的倾听,你的一举一动他们在观望你。而你打着“班级家长工作做的最好”去讨好家长,那怕我们的活动全心全力地为幼儿服务,你也会说:“随便他,”你知道吗?身为教师的你,你的教育权威就在无声中消失了,自己的单位都随便他,那家长还会随便你吗?她也会说:随便他。你的后果是:看着其他班级热热闹闹的场面,而你孤单行。就因为一句讨好家长话,(自认为是为家长着想)、你的班级工作就很少人会支持你!那我们用心去做的工作也就被你的话受到影响。也许你还在心里暗笑忙里忙外的班级,笑人家是傻瓜呢?但你知道吗?你可悲到什么程度吗?
要知道我们是老师,为人师表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不要光去讨好家长,这样工作是很难开展的。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我们要处处为孩子着想。我们要抓住一切的机会去教育孩子,在一切的活动中让孩子受益,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让活动中展示自己,不要轻易大型活动,大型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话有点过激,但是事实!困了想睡了。老公和女儿已经做无数的梦吧!)
近日,听了孙谓东老师“右脑开发与超速记忆”的讲座,受益非浅,其中提到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使我触动尤为重大。那什么是赏识教育呢?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而赏识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
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其实世上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教。“坏孩子”:打人?不认真?调皮?人都是有缺点的,有缺点就是有特点。当你发现别人缺点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发现别人的特点。有时候太追求完美,太苛求就会走入误区,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正如周弘老师所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它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一般情况下,老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往往忘了鼓励,取而代之的是大声地指责,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看你画得那么脏,画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玩,你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安静一点啊”,“这首儿歌小朋友都会念,就你不会”,“那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不动脑筋”……诸如此类的训斥指责,都会不同程度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出懦弱或攻击行为。因此对学龄前孩子实施赏识教育犹为重要,因为在幼儿期,孩子自我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而产生的,可以说孩子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进步时,如果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会让孩子觉得“我行!”他的自信心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赏识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通过这几日对赏识教育的进一步了解,我认为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赏识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孩子心理活动有规律可寻,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有的孩子在美术方面有突出的天赋,有的孩子在语言方面有惊人的表现,一些家长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别人的孩子会弹钢琴,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别人的孩子绘画获奖了,逼着自己的孩子也去参加绘画比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应当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扬长避短,使每个孩子多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人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二、赏识教育要因人施教,恰到好处。
不但要赏识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骄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内向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对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赏识教育除了在适当的时候给于孩子适当的表扬外,还要在孩子发生错误行为时进行科学的批评,及时地予以纠正,使孩子明白什么是错,什么行为能得到人们的赞同和尊重,什么行为将会受到批评,使孩子们更加自尊自信。现在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对孩子偶尔的一点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对其进行打骂,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还往往导致了孩子逆反心理,使孩子不但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却增加了对父母或老师的逆反心理。因此,无论是家长或老师都应正确认识科学的批评,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但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颠倒,还是应以赏识为主,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孩子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孩子画画得很脏,老师就不能直言不讳地说:“画得那么难看,太脏了,再画一张。”而应该婉转地启发孩子说:“如果这幅画颜色再涂漂亮点就好了”,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再者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竖起高高的大拇指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三、赏识教育要贯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喜爱每一个孩子,并注重随机教育,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孩子,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避免横向来看待孩子。最胆小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最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如:一个调皮好动经常打架的孩子是最让老师头痛的,但偶然某一时刻,他在帮老师摆放小椅子,老师就应马上抓住这个时机当着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他一定会表现得更加棒,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予以及时鼓励,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一定会有所改善。
四、赏识教育要做到家园同步。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但现在一些父母辈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他们在对子女教育时,充满着急功近利的因素,动不动就对子女进行责怪,表达不满的情绪,而祖父母辈对孙子女则是过分宠溺,使孩子忘乎所以,放任自由,从而让孩子在一种矛盾的教育氛围中成长,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悉心地帮助和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赏识教育则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幼儿园可通过举办家长会、设立家园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帮助父母掌握孩子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相信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我们都要抱着“赏识”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相信这种“赏识”教育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延续下去的话,世界的一切,孩子的一切都将会被我们改变。所以,请时常翘起你的大拇指,让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吧!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雅僖奶奶来到幼儿园说:“今天正好是赶集,我带雅僖去买双新鞋子。”因为要有新鞋子穿了,雅僖也是满脸笑容,高兴地不得了。接着雅僖奶奶又说:“下午我们就不来幼儿园了。”“不来幼儿园?雅僖病了吗,还是有事?”“没事,再来送我还得再来接,就半天时间不碍事吧?”
其实,自升中班以来,班里有那么几位小朋友比较自由散漫,幼儿园愿意来就来,不想上了连个假也不请,老师打电话问及原因,家长随口答一句:什么事没有,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就让他在家呆两天。最后还附上一句客气话:让老师您费心了。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是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对孩子也不负责任,他们总以为在幼儿园里什么也学不到。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有些孩子性格的转变、回家与父母交流的方式等诸方面,难道家长朋友没有发现您的孩子变了吗?孩子的变化在一些很小的方面都会体现出来的。
我对雅僖奶奶讲了一些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雅僖奶奶也很羞愧。
为了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与幼儿园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宝宝的成长。
让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
小班的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渐渐的对幼儿园的生活开始适应,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无论是课间还是户外活动回来以后,孩子们都要去排队喝水,可是那条队总也排不好,孩子们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加塞,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最前面的孩子被挤得摇来晃去,结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这样的情况在别的活动中也屡屡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让我头痛。
运动回教室我也口渴了想喝点水,忽然我的脑子里灵光一闪,于是我端着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队伍的尾巴上。孩子们看见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王盛问:老师你干什么呀?我说:排队喝水呀?他皱着眉头不解的说:老师喝水也排队呀?我回答:对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队,老师喝水也要排队!这样才是好孩子呀!咱们一起比赛看谁排队排的好,好吗?王盛马上说: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兴的异口同声赞成,那几个小调皮也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看到这我不觉的笑了。
回到活动室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孩子们都积极的想办法,有的说,不推不挤;有的说,谁排的好就给五角星;还有的说,老师当小警察,监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纳了小朋友的意见,但不是老师当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轮流当小警察,不但监督小朋友的排队情况,也监督老师的排队。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警察,因为是孩子们自己想的办法,所以大家也都很听小警察的话,我们的排队乱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了维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乐。当然,在日常排队,户外活动中,排队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观。以后,我还要明确的要求,反复的强化,相信会得到更佳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对幼儿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民主与集中要相结合,不能死守。教师更应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亲身活动和情感体验来接受教育,也使幼儿能相对独立的解决力所能及的小问题,从而最终真正理解行为规范的要求。
相信《2020让孩子在无形中养成好的习惯》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好习惯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