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掌握的教育规律

07-08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家园共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掌握的教育规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如下9条教育规律,你需要懂,更要学会用。

01、鱼缸法则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塘里。没想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的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02、罗森塔尔效应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

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结果的效应。在皮格马利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她的爱。他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

神话终归博人一笑。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验证了这个效应。他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果真就是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

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03、强化定律

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

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是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

04、狼性法则

怎么样培养好奇心呢?假设一个公园,没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没有曲折的道路,我们从外面就能一览无遗,那你就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相反,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原意进去了解了解。这就是好奇心。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学生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容易厌倦。因而学习就变得消极。

在日本的铃木老师的学生里,这种情况也正在发生。寅次是位聪明的学生,他学什么曲目都比别人快很多,因而他不愿再多加练习。铃木老师知道,这对他以后能否成功很关键,没有得到巩固的课程,最终都无法学到更好。正因为此,他对他的学生采用的抽签教学法。将所有曲目编号,每堂课,让学生都随机抽一个曲目。这样,寅次因为是自己参与了这个游戏(也相当于参于了老师的教学,而事实上,这一切可还是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因为结果达到了),因而也更努力的练习。

人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容易变化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做得越久,越难出成绩;婚姻的七年之痒问题;爱情的浪漫问题等等。同样的事物,加以变化,有时带上些游戏成分,结果就会变成积极了。

05、梦想法则

在比尔老师的课堂里,他布置了这样一篇关于未来理想的作文。罗伯特同学描绘了一个200亩牧场,以及在这个牧场里纵马奔驰的情况,并为自己的设想画了一幅牧场图。比尔老师给了一个F的评价(即差的评价)。罗伯特满怀希望,却没有得到好的评价,他问了老师。老师的回答是,太不切合实际。因为罗伯特的父亲只是一位驯马师。他要求罗伯特重做一份作业,就可以给出一个好成绩。罗伯特思考再三,并没有那么做。多年来,这个F作业,就成了激励他的动力。多年以后,他果真拥有了200亩的牧场,当年迈的比尔老师来参观时,比尔老师泪流满面,要知道,他差一点就毁了一个孩子的梦想。

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06、南风效应

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冷冷的、张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的吹,温暖的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南风为什么胜利了?因为它让人们的行为是自觉的。这种启发人们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被称作“南风效应”。

当女儿穿着很前卫的衣服时,作为母亲朱迪非常担心并且不认同,因而她说教了很多次,但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她深入学校发现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于是她跟女儿约定:你可以还这样穿衣服,但要是跟我一起出去的时候,可得穿的正统点。这对你只是退了一小步,我可是退了一大步。事情圆满解决。

了解事情的情况,并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这正是商人世界里的双赢法则。我们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哪怕是错误,而不是为了生一时之气,而让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多加宽容,注重引导,不正是我们都需要的吗?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欢与信任你,你说的一切都很难凑效呵。

07、自然惩罚法则

卢梭认为:儿童所受的惩罚,正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这就是自然惩罚。用我们的话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的过失,不可能由别人来承担。这个方法的另一个方面是: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如果他觉的少穿一件好,就让他冷着吧。他自己感受经历的东西,往往比我们传教给他的深刻。这也叫自作自受好学习啊。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应该做出榜样。爸爸因来了客人,与客人倚着门聊起天来,这天的风很大,门几次被风吹天,埃迪的作业本被吹的哗哗响。门再一次被吹开的时候,埃迪猛的把门关上。而这时,外面传来爸爸的痛苦声。满脸怒气的爸爸对着惊恐的埃迪,举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终于没打下去。事后,爸爸对埃迪说:是我把手放在门的夹缝里,错误在我,为什么要打你呢。

教育,不光是口头说教,言传身教,影响不可谓不大。当埃迪长大后,他回忆,是爸爸告诉我,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是迁怒于人。

08、尊重法则

鲁迅先生说过:对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自尊心是不甘落后,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棍棒出孝子”,这在很多家长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带来的是什么呢。孩子小时候的哭声,大一点时的沉默,长大后的倔强。

自尊是人生要学的第一个原则。在一个老师的课堂里,老师拿出一本著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也叫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的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的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

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要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研究表明,与9个月到3岁的幼儿多交谈,他长大以后会更聪明。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平等,相互尊重,且保持沟通交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明显比别的孩子高出许多。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因而,当我们看到有大人在某些公园地铁售票处为孩子争着要少钱减票的时候,我们知道,你省下的仅仅是钱而已。

09、感觉剥夺

通过实践,心理学家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像,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险等,把孩子放在较好的环境里,这样孩子不仅会眼界狭小、心胸狭隘,而且因为缺少很多社会实践,对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将难以适应。

吉米爱狗受到痴迷,他听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他就买了很多油。一早,他就抓着小狗,猛的灌这昂贵的鱼油,没想小狗一点也不配合,油撒了一地。吉米生气的正想打小狗时,发现小狗自己转过身去添地上的油。我们的父母就如吉米一样,恨不得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全塞给孩子,也不了解孩子是否需要,或者喜不喜欢这种方式。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也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员的作用,绝不知道,父母永无完法代替孩子经历人生,我们需要做他们的引导者。我们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里来,让他们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更多他们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就让一个观众,看着他们自己成长。

教育孩子绝对不可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园共育: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聊天的父母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长说。而这样子导致的问题,会在孩子青春期时一下子爆发出来,让人想改都来不及了。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和孩子聊天。

孩子最讨厌的聊天方式,也是最无用的

目的性太强

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最后往往变成了说教。比如:

家长:“今天在学校呆的怎么样啊?”

孩子:“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

家长:“学新知识就对了,要多学知识,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

孩子:……

家长:“今天过得开心吗?”

孩子:“嗯,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特别聊得来。”

家长:“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

孩子:……

看吧,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的,到最后往往无语的收场了。其实,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嗯,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如果家长一个劲儿的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别以为自己会聊天,家长是这样把天聊死的

别以为聊天多简单,尤其对象是孩子时,面对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家长们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

孩子:“妈妈,我想跟你说个事儿。”(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

妈妈:“说。”(有点不耐烦)

孩子:“妈,我想买一双球鞋。”

妈妈:“买什么买?不是有那么多鞋呢吗。”

孩子:“就给我买一双吧。”

妈妈:“不买,赶紧做作业去!”

孩子:“哼!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

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何苦呢?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

妈妈:“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

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我要参加比赛。”

妈妈:“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

孩子:“我想参加…………还有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

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沟通时,你刚好在忙着,那么宁愿让孩子等一下,也不要着急应付孩子。保护孩子沟通的意愿很重要!

不要为了聊天而聊天,聊天也讲究方法

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说家长就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蹲下来

我们想从孩子嘴里了解他的信息,自然不能居高临下的命令孩子说出来吧,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蹲下来,既是指家长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聊天;也是指家长放低些姿态,不把孩子当孩子,在思想上与孩子平等的交流。这样,孩子才会有被尊敬的感觉,才会有聊天诉说的欲望。

挑好时间

聊天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看动画片时,家长突然凑过来要聊天,换位思考一下,谁都不愿意被打扰啊,所以结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所以,聊天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如果家长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谈,那就让孩子先停止手头的事情,认认真真的聊天。

家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问问同样作为家庭成员的孩子的意见;也可以经常跟孩子分享你的“秘密”,这会让孩子跟你更亲密哦……

总之,和孩子沟通时,忘记自己是家长,别把小孩当小孩!

家园共育: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

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每一次听到这句话,都会让幼师感到深深的无奈。殊不知再好的幼儿园教育,没有家长的参与与配合也枉然。家庭教育做不好以下这7点,再好的教育也没有用!

1、有阅读的氛围

有位爸爸曾经骄傲地告诉我:我家并不奢华,但唯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家里摆放着一张大大的书桌,我和孩子可以随时在上面阅读、作画,书香的熏陶胜过一切口头说教。

我欣赏这位有远见的家长,还有什么教育比润物无声更美好呢?如果孩子身边总是充斥着玩具与零食,他就可能变得贪玩、贪吃;如果家里的麻将声争吵声此起彼伏,孩子的世界就会充斥着暴躁与不安;如果房间里总是飘着书香,孩子的心灵就能得以滋养。

所以,有阅读的氛围,是养育好孩子的第一要素。

2、从尊重孩子的老师开始

幼儿园里,经常会见这样的事情发生:某位家长因为孩子之间的小磕碰,与老师园长闹的不可开交。孩子磕碰了,父母着急,这是人之常情。但在没有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前,因一时的冲动,而责骂老师,我想这样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

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都是父母美德的传承;每个孩子身上的顽劣,都是父母缺点的映射。所以,家风永远是一面镜子。为了让这面镜子更明净,家长要给自己制定规矩:不说谎话,给孩子的承诺一定兑现;不在孩子面前议论是非、抱怨生活;不和孩子讨论老师,维护孩子心中的敬畏和热爱。

3、温度做到刚刚好

育儿就如养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小脾性,有的喜阴,有的喜阳。父母在处理大事小事的过程中,温度的拿捏很重要。过热过急,会矫枉过正;过冷过硬,又会伤了自尊。唯有时刻保持一份温和的心性,才能把孩子调教得同样有智慧。

除了吃饱穿暖,关怀孩子内心的温度,才是更加重要的。责罚孩子要有度,不可轻易触碰他的尊严。常常剥夺孩子自尊的最坏后果,莫过于让他鄙薄自尊并且习以为常。

4、让孩子在赞美中成长

教育中的“放养”论由来已久,但据老师的所见所闻,许多家长的放养是无底线的,甚至包括“是非观”的放任。

孩子抢别人的玩具,你不能视而不见;孩子帮助他人,事后你要表扬;孩子为你端茶倒水,帮你做家务,都要及时地表达谢意。从小让孩子懂得是非、学会担当、乐于付出,这比学知识更加重要。

当孩子事情做得漂亮,也要不吝赞美,孔雀会在赞美中开屏。但表扬需要艺术,不可过大过空,要有针对性,例如:你绘画的创意很特别;你听课的表情很专注……永远要记得,孩子天生的聪慧是不必表扬的,后天的努力才值得鼓励。

5、父母要舍得“用”自己的孩子

你曾经拒绝过孩子主动帮你做事情的请求吗?比如说,他想帮你洗衣服,你担心他弄得满身、满地的水 ;他想帮你扫地,你可能嫌他扫不干净;他来帮你洗洗脚,你又不好意思......

不如,多“用用”你的孩子吧?让他试着自己洗洗小袜子、帮你扫扫地、这是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一次幸福的经历。

如果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实践,我觉得这很可惜。只有让孩子去做,在不断的“好心办坏事”的历练中,她才能掌握做好事情的技巧。

6、重视老师的点评

教育不是察言观色看表象,我们需要的是洞察力。作为一名幼儿家长,要看重老师对于孩子的每次点评,比如“饭后喜欢和小朋友打闹”,打闹,只是一种行为方式,打闹的背后,也许是自控力不够,也许是对班级规则的漠视,也许是对教师敬畏感的淡化。

这时,就需要家长和孩子有一次正式而坦诚的对话,在不设防的交谈中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

7、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幼儿之间的游戏玩耍,最易生矛盾、闹别扭。此时,家长最为合适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做一个观众,看孩子如何对付烦恼。看过之后,你才知道他缺什么,你需要帮他做什么。

经常看见许多家长要么袒护要么劝离,这种直接帮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许可以解决暂时的矛盾,却给孩子留下永久的依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长放手不管,导致家庭和园所不能实现有效的连接与支持。那么,再好的幼儿园教育也没有用!

家园共育:耐心教育孩子 依法教育孩子 正确教育孩子


一、打骂孩子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吗?

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打和骂(轻微的、温和的,偶尔的、经常性的)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产生误解。如果这就是家长对待他的方式,他将会用不好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另外,其实家长自己也不知道,对于纠正坏习惯,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打孩子只能将错误行为变成“地下行为”:孩子在父母面前装作很听话,再背后行事。因此,打孩子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

二、父母有权打骂孩子吗?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打,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再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打骂,别人管不着。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我们国家,家庭成员之间,其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未成年子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和监护人不得虐待和遗弃未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既然法律都倡导家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那打骂教育还是不可取的。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

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爸爸妈妈们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专家建议,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如何才能不打骂孩子

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点错,惹得爸妈生气发火,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打骂孩子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会让孩子和父母都受到伤害。很高兴,妈妈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那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教给你一个好方法——“一分钟惩罚”。

“一分钟惩罚”就是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错误,或没有到达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时,家长要及时帮助他们修正错误,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目标上来。

当孩子做错事情以后0--20秒,对人不对事,最大程度表现出你知道这件以后的震惊,伤心和失望。21--40秒,什么话也不用说,只是用眼神尽情地传递你的伤心,愤怒,痛苦。41--60秒,用最煽情的话语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告诉他,你欣赏他,你为他感到骄傲,尽力描述一个连他自己也喜欢的父母期望中的形象,并且表达出他就是那个孩子,本来就是,现在还是,将来也是。

除此之外,爸妈还要学会细心观察孩子,多看到孩子的优点,经常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不要总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缺点上并无限放大,这样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像你所预期的那样。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身教胜于言教,你是如何要求孩子就先自己去执行,孩子也就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项大工程,爸爸妈妈也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也难免会犯错,难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这都没关系,只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了就好。

家园共育:不同脾气孩子的教育技巧


面对急性子宝宝、跟慢性子宝宝,你会怎么处理呢?是否很是头疼,甚至有时候表示完全hold不住?其实无论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宝宝都有他们与生俱来的长处。针对不同脾气的宝宝的坏毛病,这时候需要我们因材施教的来对待咯,一起来看看吧。

一、急脾气——“兔"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孩子一般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时,能明显表现出敏捷和灵活的特点,并能从众多的小伙伴中脱颖而出。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耐力。

兔宝宝做事一般不能持久,比如玩玩具总是玩一个丢一个,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一旦有什么声响,便能很快将他们吸引过去。在和小伙伴们相处时,他们也大多表现出不合群或好斗等不良倾向。对于这类急性子的孩子,如果不用心调教,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成为上课坐不住、容易开小差的差生。因此,教育这类宝宝,得注意三大法则。

法则1: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强制性耐力训练

耐力培训可以从锻炼身体着手。比如:每天规定一段时间专门从事某项体育运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跑步是首选的方式。 慢跑基本适合4岁以上的所有健康儿童,当然,具体实施起来还得根据孩子的体质情况设定具体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但爸爸妈妈必须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法则2: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培养其做事的专一性

注意力分散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一个孩子即便再聪明,但如果做事不专心,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提高注意力首先要从其兴趣入手,比如年龄小的孩子一般喜欢做游戏,那么家长这时就应该抓住孩子好胜的心理,通过不断地过关斩将,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也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或者看书,家长也可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孩子延长做事的时间,让他们在兴趣中忘记身边的干扰,从而提高注意力。

法则3:给予适当的鼓励

兔宝宝一般比较欠缺耐心,对某件事情如果做得不好,便极容易放弃,包括做游戏也一样。因此,家长此时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难度相当的游戏或者家务活儿,同时多鼓励孩子,在孩子出错时,尽量不要指责和打击。另外,家长要注意控制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保持孩子对事物的兴趣。

二、慢性子——"龟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宝宝并不是头脑不聪明,而是性子沉稳些,行为动作反应也慢些,相对兔宝宝来说发育得稍微迟缓了一些。科学研究发现,只要父母们能用正确的方法培养(不要过分斥责,不要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那么他们大多会比那类早早就表现出神奇天赋的孩子要发育得更好。

慢性子的孩子一般很少发脾气,与人相处也极为融洽,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是他们的一大缺陷。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调教和引导,他们就会从周围的气氛中隐约嗅到排挤的气息,继而表现出不合群,甚至越来越孤僻的倾向。

法则1:鼓励的妙用

鼓励是最好的良方。就像一朵正在成长的花儿,他们需要的应该是温暖的阳光,轻柔的雨水,而不是当头的烈日或狂风暴雨。因为内向,所以这类孩子一般比较敏感,不像兔宝宝般性格开朗,相对来说能经得起打击。他们有什么事都喜欢放在心里,到最后慢慢变成一个心结,无法消除。因此,鼓励和关注能帮助宝宝重建信心,从而获得力量和勇气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法则2:放手让他做事,并培训其速度

如何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呢?家长必须谨记,在指挥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给他们讲清规则,这其中就包括时间的约定。让他们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事,让他们明白,并不是事情做好了就行,而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才算合格。另外,家长还可以尝试一下奖惩制度,即完成有奖,否则便罚,这种办法,对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是相当有效的。

法则3:多带他去公共场所,鼓励他与人交往

鼓励交往是教育这类宝宝的一个重要法则,我们都知道,与人交往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乐趣,还能获取知识、信息等资源。

家园共育:春节后,如何帮助孩子恢复规律的睡眠


春节期间,肯定要忙着走亲串友,有时家里来人太多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孩子在睡眠上的表现就是白天睡眠多,晚上又特别精神,久久不能入睡。节后家长们都要重返工作岗位,如果孩子们晚上不能乖乖入睡,就会让爸爸妈妈们也休息不好,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做好预防工作

造成孩子春节期间睡眠不规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春节里难得放松的爸妈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小孩的作息习惯被打乱了。知道这一点后,爸妈们就要提早做好准备,不要让大人不规律的生活影响到孩子。

不忽略孩子

在假期的前几天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放松一下。晚上晚睡一会,早晨适当晚起,但是在节假日的最后几天一定要提前和孩子一起进入正常的休息日程,早睡早起,恢复往日的作息时间。

有时家里来了客人,大人想陪客人多聊会儿,可在孩子入睡后进行自由的交谈。孩子睡觉的房间应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在孩子的房间大声说话,以免孩子被惊醒,很难继续入睡。

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睡前尽量避免做一些剧烈的活动,可以陪着孩子做些能平静情绪的游戏,比如到了晚上就和孩子一起画画、拼图、摆积木,很多家庭坚持的睡前阅读也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多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入睡。

在假期的最后几天,可以和孩子一起稍微早点入睡,第二天早点起床,让孩子提早适应节后的生活,以免造成上班后早晨的忙碌。

睡觉之前,放点轻柔的音乐,妈妈用温柔的声音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意识到假期结束了,要慢慢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了。入睡前一定要让孩子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即使孩子有时不能按照大人的意愿按时入睡,也不可在睡前批评或是打骂孩子,孩子带着糟糕的心情是无法安稳入睡的。

白天适当增加运动量

春节假期趁着天气晴暖的时候,白天多带着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这样孩子白天睡眠减少了,活动量增加了,就有利于晚上的睡眠。很多爸妈白天忙着应酬客人或是做自己的事情,对孩子不管不问,让孩子白天多睡觉,到了晚上孩子肯定难以入睡,这样对孩子的生物钟也有不好的影响。

提前沟通,让孩子主动接受

爸爸妈妈可以在节日的最后几天时间里,告诉孩子:“还有两天,咱们的假期就结束了,爸爸妈妈就要上班了,你也要上幼儿园了,咱们晚上要早点睡觉,这样你才能第二天早点起床,才会第一个到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大家都想你了,你说好不好?就要上班了,妈妈真高兴,因为又可以做我喜欢的工作了。”

家长可以将这种信息提前传递给孩子。顺便告诉孩子自己很期待上班的生活,让孩子从思想上先接受假期就要结束,就要开始上幼儿园这样的事实。孩子思想上接受了大人的意见,行动起来就会很高兴,也就会相对早点入睡。

亲子教育——家园共育,你真的懂吗?


幼儿园管理不好做,园长对此肯定深有体会,办法不是没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但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园所认为家长能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给予一些支持和理解就达到了参与的效果;认为一学期对家长开放一次或两次活动就很好了。其实,这样的参与是流于形式、蜻蜓点水。

那么,家长参与管理的具体实施都有哪些?

1、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参与管理

让家长参与到管理中,需要幼儿园做出合理恰当的指导。而把家长作为幼儿园直接的管理者,把家长直接吸纳为幼儿园管理者的队伍还必须作更大的努力。如以“家长管理委员会”的形式,以各班家长骨干形成管理团队,以先进的家长带动其他家长。

同时,幼儿园还应该制定有关家长参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加强家长在园务管理工作方面担任角色,包括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工作,如幼儿园采取开明态度、乐于听取意见,从而鼓励家长更多地参与园务工作的管理,促进双方的信任。

而对比较有热情又比较缺乏教育经验的家长,幼儿园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家长定期或按需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如参与园方的日常事务,协助孩子参加园内开展的活动,担任幼儿比赛的裁判,一起协助举办大型活动、制定幼儿伙食,等等。

2、主动参与教育过程的管理

幼儿园要创设有利于孩子自发、主动探究活动的氛围,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收集资料、收集问题、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制作等途径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而这恰恰是吸引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的管理,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时机。

例如,在开展“我们的动物朋友”主题时,我们先与家委会的家长联系,请他们利用工作之便为孩子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资料,张贴在活动室显眼之处,写上“本组图片由XX家长提供”,并请这些家长的孩子做讲解员,以此激励其他孩子和家长效仿。

果然,在以后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孩子把自己的动物玩具带来了,有的家长把家里有关的动物书籍、卡片带来了……这些收集来的资料投放在哪里,怎样让孩子积极探索,我们和家长展开讨论,充分吸纳家长的建议,使家长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成为有效的活动资源管理者。

3、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管理

幼儿园向家长开放,经常邀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是提高家长参与水平的重要途径。家长在参与孩子的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而且可以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从而转变传统的家教观,尽可能地与幼儿园趋近,使家园形成合力。

如在小班“我爱幼儿园”的分享活动中,老师先让每个孩子带着爸爸妈妈参观幼儿园,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认识的老师、活动场所、玩具,和他们一起玩;再请小朋友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表演给爸爸妈妈看。我们还邀请家长参加座谈会,请家长对我们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出谋划策,对班级的环境、设施、教育教学等多方面提出建议。

4、获得参与发展评价的权利

幼儿园办得好不好,孩子发展得棒不棒,究竟由谁说了算?让家长参与管理,家长就应该获得参与评价的权利。因此,幼儿园每个学期都要向家长发出幼儿园保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各方面评价调查表,让家长给幼儿园各项工作进行评价,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主人。

家园共育:赏识我们的孩子


家园共育:赏识我们的孩子

身为父母,我们都是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的心理还算比较熟悉,处理起这些高中学生的事情来也还算得心应手,但谈到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我相信我们每位家长都会有过感到痛苦的时候,特别是在孩子开始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之后。

4月份过去了,我们的儿子已经过了四周岁了,做事情有时会固执己见,不听长辈的劝告,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要花较长的时间、通过耐心教导让他改正坏习惯。但有些不是很好的习惯却不能彻底改掉。教来教去,很多时候弄得自己伤透脑筋。为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开始好好研究以前自己用过的教育资料,也开始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在回顾一些教育影片,如美国电影《师生情》、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找到了些教育孩子的智慧;我们在学习一些教育资料,如宿茂臻老师的“举左手与右手的故事”、周宏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冯恩洪老师的“及格+特长”模式教育中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总结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时刻品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失败的苦头;多鼓励,少埋怨。这些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这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在教育过程中要融入情感、融入道德、更要融入智慧。因为我们应该意识到离开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离开道德的教育是危险的、离开智慧的教育是失去活力的。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工具“间谍”何时丢掉?


近几年来,家园共育的社会呼声极高,但何时开始,间谍(录音笔)潜入到了幼儿园呢?

曾听一位园长朋友说:见过一个现象,3岁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家长出于担心,便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身上。一个信任极度缺失的环境,把家长逼成“特务”,让教育蒙羞,这是社会的悲哀和不幸。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离开父母羽翼保护的幼儿,在幼儿园是否得到细致周到的呵护,始终牵动着家长敏感的神经。幼儿园“谍战剧”的怪象,应该让我们深刻反思和梳理信任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抓住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

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对幼儿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好的幼儿教师就是好的幼儿教育,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就直接影响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

做好危机公关建立长效回应机制。幼儿园要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开诚布公,做好舆论引导,当出现诸如幼儿体罚事件、流行性疾病、食物中毒、误服药物等舆论比较关注的问题时,要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幼儿园各部门各负责人要明确自己的相关责任,迅速整理相关信息,上报有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避免社会和家长因对事件不了解而产生误解;组织部分家长参与到事件的处理中,将社会舆论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积极向媒体开诚布公,积极宣传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注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理解。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而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化解信任危机。

教师不仅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家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道”,成功地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就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也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家长与教师之间和谐包容的关系就会“水到渠成”。

除了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定期家访,还可以创新沟通方式,如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等活动;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群,时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加强幼儿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除了师资力量的重点打造之外,结合幼儿教育阶段孩子性格以及发展的特殊性,相关教育机构还应对其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以及探索。幼儿时期是个性品格的塑造时期,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情况和性格特点创新幼儿教育方式,给予幼儿安全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信任危机。

政府要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加强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相关的法律条文较为有限, 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教育法律法规约束,导致幼儿教育发展中办学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强、乱收费、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素质低等问题的出现。政府要全面系统分析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法律体系,同时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幼师从业门槛,加强教育培训,有效保障幼儿教育质量, 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延续。目前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信任危机必须引起家庭、社会和政府的足够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深刻剖析,有效应对,共同努力,驱散幼儿教育中的“雾霾”,还孩子一个干净、友爱、欢乐、温暖、灿烂的童年。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掌握的教育规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