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最新儿童理财教育指南《富孩子》一书中写到,我们不知道多少钱可以毁掉一个孩子,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教会孩子给予,从而使他们日后不至于迷失于一个日益被金钱所吞噬的世界。
国外家庭一直秉持“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观点,日本父母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同样,美国父母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美国家庭让孩子干家务换取零用钱,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金钱是把双刃剑。富裕的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健康完善的价值观的指导,那么它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孩子们的零花钱、压岁钱越来越多,中国的父母也正摆脱“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传统,积极变身为给孩子上好理财一课的新好家长。
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开个好头呢?
“财商”教育要潜移默化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就有经济意识。
“3岁开始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小孩。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给领导买小物件获得报酬。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这段经典的西方儿童理财规划已引起了许多中国父母的注意,将其作为孩子理财教育的范本。这段话告诉中国的父母,孩子的理财教育要尽早开始,并需要不间断地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上潜移默化。
3、4岁时,孩子已萌发了花钱的意识。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好奇心,从生活点滴上培养孩子对钱的认识。在孩子认识数字,开始数数的时候,给孩子讲一些花钱的常识,并结合数字的概念,与孩子玩购物游戏。比如说让孩子找到指定的价格标签,寻找等值的商品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6到12岁是孩子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价值观正逐渐形成,理财观念的培养正当时。在这段时期中,家长要对孩子严格要求,细心地进行引导,体验式的教育让孩子来得印象深刻,家长可以为孩子办理一张借记卡,让孩子定期存钱,交给孩子利息的概念,并领他们到银行,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计算利息等知识逐渐地教授给孩子。还可以让他们算算利息,使孩子意识到定期存钱就能增加财富,创造一种成就感。当然,通过劳动奖励零用钱也是一种好方法,通过让孩子做家务赚取零用钱,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爸爸妈妈赚钱不易。
假戏真做培养小投资家
其实,许多教育孩子的游戏家长可以自己发明,将成人金融生活缩小到孩子身上。比如让孩子制作“预算计划”,开列如学习用品费用等未来一年计划生成的大小开销,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财务规划。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花钱要制定计划的道理。对于孩子花钱正确的地方,花钱花得物有所值时,可别忘了鼓励。
仿真投资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美国的一位教授在家开设虚拟股市,以每股交易金额按照百分之一的比例计算,股票的价格根据纽约股市每天的行情进行变动,孩子进“股票市场”投资,既可以通过买卖股票来获得回报,也可以通过“年终分红”来获得回报。
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也是一门学问,家长从小处着手,让孩子生活在自力更生、劳而有得、多劳多得的环境中,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成为财富的主人。更能让他们今后的财富人生,白手起家、聚沙成塔、点石成金。
我们曾经掩耳盗铃,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于是一代一代在黑暗中摸索,造就了大量的不幸人格、不幸婚姻和不幸家庭。决不让下一代继续在黑暗中摸索———这是我们刚生下孩子那一刻的信念。
然而“真正与孩子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才发现空有一腔壮志不行”。必要的知识和正确的方式将使针对婴幼儿的性教育成为可能。面对呀呀学语的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育方式的主体。
你越是极力回避的问题,往往越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是“热爱答案”的。孩子下意识的一些举动和语言,如果你怒斥他(她),孩子只会是恐惧加上更多的疑问。
记得在学雷锋号召节约的年代,6岁的我在街上拾到一粒糖豆,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交给姥姥,在孩子心目中,糖豆是一个最好的东西,把它拾回来就是最“大”的节约举措。本想姥姥会大大地表扬我一番,不想招来姥姥一顿怒骂。后来明白大人的心思是怕孩子乱拾东西吃了中毒,但当时不能明白大人的心意,觉得委屈极了,而且,从那以后,我有很多事情都不对姥姥讲了。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首先要规范家长的言行和举止。一次在医院见到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打针,孩子哭闹不止,母亲大声说:“打你鸡鸡了啊!”孩子立刻止住哭声。不知平时孩子的父母是如何“打鸡鸡”吓唬孩子的,更不知道长大以后孩子对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阴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回忆。
因此,对婴幼儿的性教育,做家长的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关于婴幼儿的性必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才能防止错误的引导和教育。
上学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忙着应付各类功课和考试,难得的寒假,让孩子在空余时间里读几本好书,浸染些书香的气息,成了很多家长的一个选择。可很多家长发现,让孩子们能主动地享受阅读,却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本期出镜:徐琳,武钢三中高中语文教师。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其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曾这样描绘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是一根‘魔杖’,它确实有魔力,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很多。”
今天,我们亲子版的出镜人物,同尹建莉一样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在学校里教学生们写作文的语文老师,又是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关于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她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方法。
家长爱书,营造读书氛围
徐琳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上书籍,喜欢阅读,首先父母自己(至少一人)要喜欢读书,家里要有一定量的书籍。徐老师和她老公都是语文老师,下班后的空闲时间里,都会安排固定阅读时间。有时遇到好的文章,她就会读给孩子听。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有些父母,自己看电视、玩游戏、打麻将,不亦乐乎,却要求孩子认真阅读,并把孩子不喜欢阅读归结为是孩子不喜欢学习,这是大错特错的。徐琳老师的家并不大,也没有单独的书房,但他们还是在客厅一角放置一个书柜和书桌,放上她和老公平时看的书。儿子上小学后,又给他买了一个书柜,放上他喜欢读的书。儿子刚会认字的时候,就经常在他们的书柜里找寻他觉得有意思的书,如《三国演义》、《水浒》、《史记》等,于是徐老师便给他买少儿版的,锻炼他自己阅读。
逐渐引导,喜欢的就是好的
除了营造读书氛围,父母还是需要积极引导孩子走向书籍的世界。比如,徐琳老师会买来经典儿童作品放到书架最显眼的地方,让儿子注意到这些书的存在。此外,她和儿子在平时谈话、聊天中,有意多涉及人文历史类的内容,诱发他对这方面书籍的兴趣。儿子最喜欢看《春秋故事》、《史记》、《世界五千年》等历史书籍,其次是文学作品。但徐琳老师从不硬性规定他必须读什么。
家长可以多买孩子喜欢的书给他看,同时引导他阅读相关的书籍。但不少家长买书只考虑这本书对学习成绩有没有帮助,如一课一练、作文集等。事实证明,这种书买得越多,孩子越厌学。比如,很多孩子如果喜欢看奥特曼的书,你就先买一些这样的书给他看,然后引导孩子再去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如:机器人、科学以及恐龙、动物和植物等书籍,等孩子对阅读有了兴趣,再扩大阅读书籍的类型。
做聆听者,与孩子分享阅读
做一个聆听者,分享孩子阅读的感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当孩子把自己所学知识讲给你听时,不管他表达得是否具体和正确,你都要专注地聆听。当讲到你所不知道的事情时,你要从语言和表情上体现出你的惊喜和对孩子由衷的欣赏,承认我们的无知,孩子就会从我们的“无知”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
徐琳老师提醒说,最好不要在孩子看完书后像考官一样,问: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道理?她的做法是,先说说自己的理解,当然只说一点,引出孩子的理解。孩子能说一点是一点,不要因为孩子说不上来,或说得不对,就加以指责。若孩子只能说一点,依然要肯定他:儿子,你说得太好,我还没想到呢?然后我们再加以分析引导,将他一时理解不到的东西告诉他:不过,我也想到了一点,说给你听,你看对不对?在分析中,儿子有时会有恍然大悟的表情:“哦,是这样的呀,妈妈?”然后他会把我们讲的再说一遍给我们听。也有的时候,他觉得我们说的不对,坚持自己的理解。我们也不特别坚持,但会找恰当的机会再告诉他更好的理解是什么。在一种平等的交流中,在经常得到肯定的阅读中,孩子的兴趣更容易培养起来。
亲子阅读,让读书变快乐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亲子阅读则能增加这种快乐。虽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孩子拥有和自己同看一本书的经历。现在,大家普遍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有很多图书是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的。读完后,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复述故事情节,或是有意思、有深意的章节。这样孩子不仅对故事印象更深,理解得更透彻,还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无形之中还加深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但如果把它当作任务或是作业强加给孩子,这种快乐会减少很多甚至消失殆尽。
徐琳老师说,孩子出生后,她便给他读童谣、童诗,就当是逗他玩;稍大一点,两三岁时,她会在晚上给他读睡前故事,但更多时候,比如,上幼儿园、放学路上,带他散步时,给他读个唐诗或讲个司马光砸缸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遇到儿子喜欢的大灰狼和狐狸的故事,他会百听不厌。逐步逐步的,儿子不只有了阅读的兴趣,更有了阅读的需求。考试前偶尔作业多,让他别看书了,早点休息,他会大声抗议:“你们不能剥夺我看书的权利!”
多陪孩子一起看书
父母多陪孩子看书,是孩子喜欢书的关键。对于刚开始接触书的孩子,不要按照大人的意愿强迫孩子该怎么看,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他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愿意翻哪一页就翻哪一页,父母要一边指给他看一边讲,讲完一页时,孩子可能并不一定按顺序翻,那也没关系,他翻到哪一页就讲到哪一页,但要切记每次讲的内容一定要一样,最好能做到用词都一样,这样便于孩子记忆。孩子把这些一页一页的内容记下来之后,他就能分清哪些内容在前哪些内容在后,也就知道看书要从前往后看,不会乱翻。
同样是念书给孩子听,有些父母能做到亲子尽欢,有些却弄得双方都不愉快,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亲子共读时是否能掌握以下诀窍。
轻松愉快地念故事
阅读是孩子人生起点上一种充满刺激与想象的游戏,如果一开始念书的过程就非常生动、活泼、有趣,孩子就会养成“书本即乐趣”的信念。而父母为孩子念书的第一要诀,就是热忱和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把这当作一种游戏。
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随处可见的文字和印刷品,父母都可以把握机会念给孩子听。例如坐公车时念公车的号码和地名,上街时念路边的广告和标志给孩子听,带孩子购物时把孩子感兴趣的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念给他听。重复念一个故事
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是协助孩子进入书本世界的方法之一。一遍又一遍地聆听,是孩子成为一位阅读者的必要过程。重复多次之后,孩子对文字与语音的印象加深了,对内容也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听故事时,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也能预测书中的人和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重复为孩子念一本书,不仅让孩子从听懂的层次提升到欣赏、体会故事的层次,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预知故事的发展而获得莫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
父母在念书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接受的程度,以自己的语句重组、裁剪故事,最重要的是让亲子都能完全融入故事之中,享受故事的乐趣。对于年纪很小的孩子,父母最好从“看图说话”之类的简单图片或图画书开始念起。慢慢地,父母可以念些短篇的故事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还不能了解每个字句的意思,父母可以简化故事的内容。
父母最好以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增加图画书对幼儿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配合情节学些动物或机器的声音,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妈妈,我今天有两个优点,对不对?
吃过晚饭,四岁的女儿xx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
哪两个?你倒说说看。妈妈也一本正经地问着。
嗯,一个是中午我按时睡觉,睡了一个多小时;一个是饭都是自己吃的,不要你们喂。xx竖起起两个指头,认真地回忆着。
对,这两个是优点。每个优点都可以加5分。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优点了?
嗯,妈妈,我吃饭时吃得干干净净,一颗饭粒也不剩,吃完后,还把碗端到厨房间里,这算不算优点呀?
当然算。节约粮食,干力所能及的事,当然是优点。再想想,你还有没有其他优点了?
妈妈进一步提醒着。
xx想啊想,就是想不起来。
妈妈说,xx,其实,你今天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你外婆感冒了,你见到后主动地问:外婆,你好点了吗?而且还拿一只很大的梨头给外婆吃。你多么会关心人啊!你说,这是不是优点?我看这个优点也可以加6分。
见妈妈这么夸奖自己,xx高兴得裂开了嘴。
xx,你今天有没有缺点呢?
xx侧着脑袋,想了想:妈妈,我今天有一个缺点,就是吃中饭前,你叫我不要喝饮料,我忍不住,一定要喝。
嗯,这是个缺点,饭前喝饮料要影响吃饭的。扣3分,好不好?另外有没有缺点了呢?
妈妈,晚饭前,我和**在楼下的操场上骑车。她骑的时候撞了我一下,我有点疼,生气了,后来我也撞了她一下,她差点儿跌倒了。这算不算缺点?
**是故意撞你的吗?
不是。
你是故意撞**的吗?
是。
xx,这应该算你的缺点。因为她是不小心撞了你,而你是故意撞她的。以后碰到人家不小心撞了或碰了你,你要提醒他,而不能故意去碰撞他。知道不?这个缺点也应该扣分。
xx刚上幼儿园中班。这段时间,每天晚上,xx都要自我小结一番:一天下来,自己有几大优点,每个优点加几分;有几个缺点,这些缺点该扣几分。然后,由妈妈把一天的得分记在挂历的日子上,比如9月8日,她共有四个优点,得22分,扣除两个缺点6分,总共得了16分。而9月7日,她得了13分;9月6日,也得了12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小结,大家惊喜地发现,xx越来越懂事了。主要表现在:一、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这个是非,她越来越清楚了,比如她懂得吃饭要吃得干干净净,不能丢三落四;比如她明白做错的事,有故意和无意,故意做错是缺点,无意做错可以谅解。二、她正在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缺点的重复率明显减少。
应该说,让孩子自我小结这种方法,是值得充分肯定。它实际上就是让孩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这比家长们耳提面命的谆谆教导要有效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自我小结过程中,父母的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优点或缺点,如果父母不引导不强化,孩子就不会重视,因为她不知道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比如外婆感冒了,xx拿梨头给外婆。对这件,如果不把它当作优点,xx以后说不定就不当一回事,但如果父母加以充分肯定,认为是一件关心人的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她就会继续保持下去。对于缺点,也同样需要指出和引导,否则,孩子就不知道这是缺点。
丘吉尔说过,你要想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你就赞扬他怎么样。意思是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关心他人的人,你就经常赞扬孩子关心他人。经验告诉我们:在引导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肯定优点为主,尽量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怎样为孩子投资才能合理、节约、见效大?许多年轻父母,往往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没有目的和计划,钱花了却收效甚微。
知识智力投资给幼儿买智力启迪性玩具,看科教电视,看图识字,寓教于乐,孩子可一举两得。购买适于儿童阅读的知识智力型报刊,使其广泛涉猎新知识也是启迪孩子智慧的好办法。
儿童阅读,是一件不限于儿童自己的事情。很小的时候,他们的所谓阅读,其实主要是在听大人们讲。大人把书买来,看着书,把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感动、快乐、也受到教育。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呢?
学会阅读:从具体到抽象
孩子学会阅读的过程是从认识具体事物开始,其次将声音与具体物连结,接着认识图形,最后才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物及其声音、意义连结起来。
孩子两三个月大时,视觉发展尚未成熟,只能看到图像模糊的影子或外形。到了一岁左右,已能看清图画书上的图像。之后,通过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什么,图像和声音便产生连结,知道图像是什么,是猫、狗等。最后,孩子语言发展逐渐成熟后,知道物的声音、意思,且能将字汇组成句子,并懂得字句语法。
经过这样的发展后,才能懂得文字的涵意,能自主阅读。
而三岁以前是让孩子建立阅读兴趣、习惯的关键期,幼教专家也建议孩子阅读要及早开始。如果此阶段的幼儿有充分阅读的机会,日后语文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明显较未念书的孩子为高,且能培养专注力,有助日后稳定其个性。
虽然孩子阅读愈早开始愈好,然而,孩子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有一定的过程,只是早晚不同。这个过程很重要,父母不要心急、逼迫孩子,而应让他自然发展。
阅读对孩子的意义
一些父母对孩子读书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孩子阅读能迅速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等。所以,父母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而父母则希望他们看有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父母大多谈的是“教育功能”,谈的是“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但如果我们能冷静地面对现实,我们就会发现,“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是一个神话。我们可以想想,是哪一本书就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现在又有哪本书能改变你的孩子的一生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媒介选择。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听录音带,甚至可以进入计算机网络。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读书的期望值。根据以往的研究和经验,在孩子读书问题上,应该强调三个基本观点。
1.读书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或者说,读书首先具有娱乐功能。娱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娱乐活动,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孩子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需要这种娱乐媒介。1992年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说明,孩子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上课”。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看书。父母如果硬将其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了。
2.书籍中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儿童成长需要体验艺术。所以,当孩子阅读文学作品时,父母应注重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
3.从媒介中学习(即受教育)是一种伴随性质的学习,即在满足娱乐需要的过程中,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即传统的寓教于乐。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孩子很重要,但并不会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至此,我们可以明确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读书》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