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缺乏母爱的孩子很可怜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笔记 07-17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班里比较特殊的孩子,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与他们家长的深入交流,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从小都不是母亲一手带大的,要么父母忙,要么就是自己不愿意、不喜欢带孩子,把孩子从小扔给老人管,致使这些孩子行为比较特殊,从小父母管得孩子越少,行为越明显。

小班的雨雨,长得白白净净,很可爱的样子。是妈妈在32岁时无意间要上的这个孩子,所以生下来就由奶奶带着,妈妈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才自己带。妈妈说自己不喜欢孩子,不愿意自己带孩子,带孩子太累了。我跟他聊到孩子的表现,她说已经很满足了,孩子回家能朗诵儿歌了。原来连话都说不清,外出带他参加聚会,只是躲在妈妈背后,连面都不敢露。是啊,孩子刚入园时,只会单字往外蹦,还撇着外地口音,闹不清他说的什么,更别说参加活动了。现在孩子在班里经常会大声尖叫,老师说要求,他故意重复接话。因为他,还把班里其他孩子也带的比较浮躁,常规明显不如其他班。你和他聊时,他也不是不明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老师为了他付出了许多许多……

中班的瑞瑞,非常可爱聪明的一个孩子,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言行,攻击性行为特别多,观察发现,他也不是故意的,是出于喜欢别人,但不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有时生气了会大声喊叫,达不到目的就大哭大闹。他也是一个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孩子,妈妈做生意,忙的没时间照顾他,只管给孩子掏钱买东西,其他很少关注。刚上幼儿园不久时,我也跟她聊过,她说孩子上我们幼儿园被她的朋友笑话“你穷不起了吗?上这么便宜的幼儿园,我们给你钱,上那些贵族幼儿园去。”我被她的观点闹得哭笑不得:“幼儿园质量的好坏是用缴费多少来衡量的吗?你既然选择了这个幼儿园,说明你还有点自己的观点,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孩子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在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只希望我们能互相配合,你能多陪陪孩子,共同促进孩子的转变发展。”我不知道我的话能对他起多大的作用,反正孩子的行为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是因为他从小太缺乏母爱造成的。现在跟孩子聊天,他对妈妈爸爸晚回来也很反感,对妈妈少陪自己很伤心。

大班的明明,从上小班时一句话不说,到上中班时能与同伴交流,现在到大班能回答问题,进步令老师们感到欣喜。但他从来没有正眼看过老师一眼,从没有和他班以外的老师说过话。他也是比较缺乏母爱的孩子。

人们经常称颂伟大的母亲,不单纯是因为母亲对子女有生育之恩,同时还由于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是在5岁以前,母亲对子女哺育、培养和切身的影响,往往对子女的智力发育、性格养成及精神面貌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许多伟大的人物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总是追溯到母亲早期的培养和影响,就是这个道理。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母爱是智力发育的基本点,如果5岁以前缺乏母爱,智力的发育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行为习惯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孩子在母亲身边可以比较放松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从这种行为中,获得了无比的幸福和享受。目前,青年夫妇中双职工比例增加,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许多人把出生后不久的孩子交给别人抚养。从工作方面讲,这样当然有利于工作,但是,如果从育儿、开发智力来讲,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造成孩子缺乏应有的母爱,使孩子的智力不能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要知道生和育都是父、母亲的责任,别人可以代替你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代替不了母爱,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所在。因此,为了孩子的智力发育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缺乏自控力,可能是因为这些


自控力的发展对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极为重要,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一项研究证明:在儿童期就能显示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在成人期极少成瘾或犯罪,并比那些冲动的孩子更健康更富有。那么为什么一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那么好,而我的宝宝却缺乏自控力呢?先来看看孩子缺乏自控力的6大根源!

1、年龄特性,身心发展不成熟

0-2岁这一阶段的宝宝由于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还很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冲动性,以前强调过的事情再次发生时,他未必会遵从规则。因此宝宝所表现的不愿等待、忍耐、不遵守游戏规则、脾气差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宝宝年龄的特性,是宝宝身心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家长不要认为这是宝宝年龄特征就听之任之哦,其实家长在这个时期就已经要开始注意培养宝宝的自控力了。在婴儿时期,家长可以多抱抱、亲吻宝宝,帮助宝宝进行自我安抚。调查显示,自我安抚能力对宝宝独立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等宝宝大一点以后,家长可以再日常生活中多积极引导,让宝宝逐渐懂得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家长要尽量减少斥责孩子,给他更多的安全感,家长耐心的教导也是非常关键的!

2、父母自身缺乏自控力,脾气暴躁

一些父母本身脾气就比较火爆,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宝宝自然也就会变得缺乏耐心、浮躁、脾气暴躁。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宝宝的成长学习过程起着榜样的作用。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因为小事而发牢骚,或者因为孩子做错事就大发脾气,大声呵责,或者家庭气氛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孩子的长期缺乏安全感,同时缺乏家长的引导,孩子很难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因此,家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面对做错事的孩子时,应该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勿大发脾气,尝试通过冷静沟通与孩子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如果宝宝的脾气也是比较暴躁,总是心情不爽就乱扔东西。小编建议家长可以冷处理,先不理睬宝宝,离开他身边直到他冷静下来,家长再去回应他。

宝宝用错误行为表达他心里的不高兴,或许是因为宝宝不懂得更好的表达方式,因此爸妈可以尝试去理解并猜测宝宝的想法,帮助宝宝表达他的情绪,宝宝感觉被包容理解以后,情绪自然会冷静下来。像这样的方法也是逐渐让宝宝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而不只是乱扔东西发泄情绪。

3、父母经常吵架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使得宝宝长期处于惧怕、没有安全感的状态,年纪小的宝宝判断力很差,在看到父母争吵的时候他往往会以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甚至会怀疑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了。同时争吵这种行为,其实是给孩子树立错误的行为榜样。孩子很可能会认为,争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而且负面的情绪不需要抑制,只要不高兴就可以破口大骂。

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充分感受家长的关爱与温暖,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是良好性格、行为习惯的基础保证。如果家长真的难以控制在宝宝面前争吵,家长也应该要在宝宝面前和好,事后要跟宝宝解释清楚爸妈争吵的原因,让宝宝原谅爸妈的冲动行为。家长也应该要鼓励孩子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以免憋在心里成为宝宝心里面的阴影。

4、父母疏于照顾,缺乏亲子沟通

孩子的自控力要依靠父母日常生活的引导与教育,如果父母对于孩子只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放任自流,缺乏亲子沟通,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控制力。

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内心需求,家长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对孩子的行为提出要求,有意培养孩子守规矩的行为习惯。比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自控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事等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和原则,不迁就、不随意改变,渐渐地孩子便会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5、父母溺爱,把孩子视为家庭中心

溺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大忌,李天一事件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现代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父母往往会把孩子视作家庭的中心,因此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家长都尽可能的有求必应。这就导致了孩子自我中心,目中无人的性格。孩子想要玩具,想要吃糖,只要稍微眼泪攻势一下,父母就会软下来答应孩子的要求。其实,家长应该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让孩子懂得不行就是不行,撒野也没有用。

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力,学会等待。在公园宝宝吵着要玩秋千,但是别的孩子正在玩,妈妈可以让孩子先玩滑梯,待会轮到他再玩这个。

家长还可采用延迟满足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自控力。比如在买玩具的事情上,家长可以事先和宝宝约定,如果要买一样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样东西时,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宝宝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一般在宝宝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宝宝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6、家长的教育理念方式不一致

现代家庭大多是“421”模式,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与年轻父母的有着很大的差异,妈妈限制宝宝吃零食,可是奶奶转过头就把小零食往宝宝的嘴里塞。孩子夹在中间,都不知道要听谁的话

对于孩子的教育,只能有一套原则,并且要贯彻坚持。家庭成员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首先要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同时在平时教育孩子时,不要通过强制手段订立规矩,应该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孩子创造好条件,通过和孩子商量沟通订立一个人人都遵守的“家庭守则”,家长为孩子树立行为榜样的同时也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还可以建立一些奖励制度,激励孩子坚持良好行为。比如妈妈和宝宝约定一个星期内如果能有5次以上按时起床,那么妈妈就奖励宝宝他最爱的蛋糕。家里有了这么一套“家庭守则”和“奖励制度”,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减少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了。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大人坚持说理,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就逐渐培养起来。

儿子的爱好——可怜天下父母心


暑期到了,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的宣传资料纷至沓来:青少年宫珠心算、跆拳道等培训班;英博外国语培训学校;速达美术工作室;市总工会职校;梅兰苑游泳培训班……各种培训项目应有尽有,给孩子暑期生活充实了不少。儿子在乡下幼儿园读了小班,转到市里读中班,为了不使儿子拖后腿,也让假期生活丰富一些,培养一点兴趣爱好,这几天我和老婆为儿子选什么项目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一直举棋不定。

同事Y的女儿读一年级报了电子琴、珠心算;J的儿子读三年级报了硬笔书法、奥数;F的儿子刚六年级毕业准备上英博外国语培训;H的儿子下半年读小班

,她对儿子的教育更是充满了设想:“我儿子最喜欢唱歌节目,跟着边唱边跳能看一个多小时,下半年准备请个音乐老师做家教,看有不有这方面的天赋,如果行的话就买台钢琴,本来房子想换大一点的,现在也不换了,省些钱让儿子读书!”

说到自己儿子的兴趣爱好,真有些愧疚,从来没有耐心培养和引导过。儿子写毛笔字,开始我倒也指导过好几个晚上,不过他的兴趣也维持了不长时间。前几天,儿子在沙发上翻看着一本书,突然走过来很认真地说:“爸爸,我要剪纸,做手工!”手里拿着一本《纸工》,翻到了“孔雀”那一页,“这里蛮难,侬等一下教教我。”他边看看样画,边剪纸、折叠、粘贴,一道道工序,不慌不忙,我被他专注的神情吸引了,过了20几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就出来了。我想这会不会就是他的爱好呢。我在青少年宫培训班的资料上初步勾了一些项目:围棋启蒙班、毛笔基础、手工基础班、儿童画基础、珠心算班,我想从中选一到两个项目。

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孩子缺乏个性怎么办


Q:菲菲已经5岁10个月了,漂亮可爱,但是我感觉她比别的小孩幼稚。她非常想跟小朋友玩,按她的身高应该是领导者,可她总是追随者。在亲人面前有时桀骜不驯,而对别人(主要是小朋友)却殷勤讨好,最担心别人不跟她玩。

我想将女儿培养成一个自信、有独立能力、愿意思考的人,尤其担心她将来是一个缺乏个性,易被他人影响和操纵的人。我该怎样做?

A:小朋友在一起玩,谁应该是领导者,这并不取决于他的体魄,而是源于他的伙伴关系和组织能力。所以菲菲家长认为“按她的身高应该是领导者”,这种观点不太恰当。

另外,菲菲在亲人面前胆子较大,还有点放任,可是对小朋友却殷勤讨好,这其实也是常见现象。五六岁的儿童对家长和对别人的态度有时会不相同,这是因为他们知道怎样表现会让别人(家人、老师、小朋友)喜欢,有点“两面性格”。至于她怕别人不跟她玩,是否她曾感受过被排斥在集体之外的“痛苦”?可能她以前在和小朋友玩时有几次表现不好,以致别人不爱和她玩。她认识到这一点,想改正,所以才好像要去“殷勤讨好”。再说“殷勤讨好”这个说法也不恰当,她只是愿意表示和小朋友友好而已。

家长想让菲菲成为自信、独立的强者,这是很好的愿望。不过如果孩子的性格就是比较随和,愿意和别人友好,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能说她就是容易受人影响。

培养五六岁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重视给她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如果事先知道幼儿园开展什么活动,一定鼓励她去参加。一开始可能做不好,但时间长了会有很大的进步。机会是培养人的好条件。

和幼儿园老师联系,尽量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班上表扬她,树立她的威信。

了解她能力不足的方面,给她补课。比如,动手能力不强,可以在家里训练她搭积木、拼拼图、绘画、写数字等;玩的时候反应慢,可以和她玩比赛的游戏,鼓励她赢等。

给她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端菜、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她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让她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加表扬,树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她自己穿脱衣服,锻炼独立性。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

让孩子有一种“我能行”的自我评价。越是认为“我能行”的孩子,就越能行,千万不要把孩子“看扁”了。任何一个孩子都有长项与短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与同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这样会有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可怜的孩子与可悲的家长


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这个题目,刚跟远在陕西的一个学生家长打电话,告诉他后天要上课了,希望他尽早把孩子带回来。上星期天一早到校,收到门卫送过来的一张纸条,是小洲父亲的留言,说是外公病了,带孩子去陕西看望,请假一礼拜。这不是请假,只是告知而已。小洲同学入学才两个多星期,座位已从最后一排调到了讲台下,那几个拼音读得是疙疙瘩瘩需要课后再加工,这一走,就更跟不上了。连保安同志都在抱怨:这家长,自己去就去了,把孩子带去干什么?是啊,亲情是要顾及的,可孩子的学业也重要啊!所以我打电话希望他们尽早回来,当被告知还需要三五天时,无奈的我就写下了这个题目。

学生小辉的家长也让我很无语,这个小辉,脑袋瓜很聪明,但行为很幼稚,属于上课想干啥就干啥的主儿,除了趴在桌上睡着了,其他时候一刻不停。开学一段时间了,就他户口本没拿来,母亲说“放在老家”,所以做学籍管理,只能按照家长提供的信息填,谁知有一天,小辉一声不吭把户口本塞给了我,我以为是从老家带过来了,一对照,发现出生日期对不上号,户口本和身份证号码上的出生日期跟家长提供的不一致,家长提供的是9月之前的,户口本上是9月之后的,我就问来接孩子的小辉爸爸,到底是哪一个出生日期?小辉爸爸搔搔头皮,冒出一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这个……这个……这个还是要问他妈妈……”我说,也是你的孩子,你总不至于不记得自己孩子什么时候生的吧?他才扭扭捏捏承认:“是户口本上那一个吧……”我算是明白了,他们为了能让孩子早入学,就把出生日期报大了。小辉爸爸忙解释说:“老师,我们不是现在才报大的,我们进幼儿园的时候就报大了!”还挺理直气壮呢!想想,用这种手段达到早入学的目的,无视孩子年龄上存在的弱势,孩子跟不上,这真是害了孩子啊!再则,做父母的没有诚实可言,以后拿什么来教孩子诚信呢?

还有一个孩子,也是一年级在我的班级,他有一对经常吵架的父母,父亲经常喝得醉醺醺,母亲一生气就带着孩子离家出走,那时我真是吃力不讨好,如今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已经没有必要再记录下来了。那时候我有一种想法:好好的一个孩子,算是毁在他父母的手里了。在那天听到那个消息我就恨我曾有过这种想法,那天要不是他坐在父亲的电瓶车后头,他本该是读四年级了。

在刚入学不久带着孩子出远门,用欺瞒的办法让孩子提早入学,无视孩子学业动不动就带着孩子“离家出走”,这是家长的行为,他们的孩子没法选择,既无辜又可怜!孩子之所以可怜,在于他家长的可悲!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