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育儿从来就是个大学问啊,其实我家怎么养育孩子其实也源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怎么教育我们的,我们也或多或少的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话说的好听点就是经验以及文化传承,难听的就是老套(呵呵)。
先来谈谈我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我呢跟我老婆都是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物质肯定没现在这么丰富,但是却没什么缺憾的,喝的最好的饮料印象中就是麦乳精。因为在外地工作,女儿从出生到现在做为爸爸的我正真陪她的时间不多,妈妈么因为工作很忙,期间还去外地进修了一年,1到3岁女儿基本都是外婆在带,所以我们感到很惭愧,没尽到父母的责任。所以我每次回家总买些自己觉的好玩的玩具,书本啊,衣服啊什么的,每次带回家我总问她:雯雯,喜欢么。女儿总是一本正经的说:喜欢。她拿到东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东西先拆开,说先放一放都不行。几次下来就发现这小孩耐心挺差的!(咋像我呢!!),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做父母的也应该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是很清楚的,这个时候最应该是陪着孩子一起玩,买了玩具有时间就尽量跟她一起组装,女儿有时候不会,但是参与进来就是进步啊,而且也耐得下性子了。
自从上了幼儿园后,我们发现她喜欢做角色扮演游戏,喜欢自己在家做老师,做妈妈的工作,而叫我们大人做她自己,哈哈,蛮好笑的。而且女儿经常讲她自己小的时候怎么,怎么样,她长大了又要怎样怎样,完全是个小大人啊。她做老师的时候说,来,这个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给你个五角星啊,然后假装往你头上一帖,做妈妈的时候,又说妈妈上班去了,小朋友要乖。这个不就是平常老师和妈妈跟她说的话么,我跟我老婆就约定了在女儿面前不要一直玩手机,玩电脑,要展现正能量。女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基本昨天发生的事情,好像已经过了好几天了,刚犯了错误转眼就望了,但是她的记忆力又很好,所以,我们平常女儿一有错误就立马批评,但是现在都是独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能宠就宠,这也是我们在孩子问题上伤脑筋的问题。
以上只是做为一个父亲的点滴体会,孩子在养育,其实我们也是陪着孩子自己也在成长,不管是处事方式还是思维方式,刚为人父母的我们也刚从孩子蜕变成大人,所以我们愿同孩子一同长大!
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是熙熙攘攘,我想每个家庭养育孩子的方法都是不同的,但是大方向肯定是一样的那就是: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孩子的呱呱坠地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幸福感。看着儿子健健康康地躺在我的身边,细小的手指在胸前摆弄,黑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和周围的一切,我感谢上苍的恩赐。
初为人母,我感受着孩子成长中的惊喜,也面临着种种困惑。阅读育儿书籍成了我解惑的主要途径。虽育儿心得各家难分伯仲,但我听到了同一个心声:幼儿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
我们民间有句老话:“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当我接触到一些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问题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时,让我更加信服这一句古语所蕴含的育人道理,深切地感受到对婴幼儿进行优秀的及时的早教是多么的迫在眉睫!
结合我儿子的成长和对身边幼儿和青少年及其家长的观察,我想在这里谈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淡化孩子的依赖性
如果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做自己孩子的保姆,而且还能任
任怨,那么,我们就应该就教会孩子从小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经常听到已经上小学的孩子类似这样的求助:“爸爸,我的数学作业本忘在家了,你帮我拿来吧!”“妈妈,今天要穿校服的,你快给我拿来!”……父母风风火火地赶到学校,有的碍于自己工作忙,匆匆放下东西走了,有的则大声斥骂孩子:“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总是丢三落四!”这能怪孩子吗?还不是家长自己惯出来的。
在婴幼儿期,孩子的需求,我们很容易就能满足他们,孩子的困难,我们也能轻而易举地帮他们解决。但是,不要在这不经意的一次一次善意的帮助中削弱了孩子的独立性,增长了孩子的依赖性。我们家政昌以前找不着东西也总爱问我。起先的时候,我是帮着他一起找,虽然我也跟他讲道理,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放好,还给他几个储物箱,让他存放东西。但这方法并不奏效,下次丢了东西,他还是要硬拉着我替他找。后来一次,他要做机器人,却找不着固体胶,和往常一样,他来找我要。这次,我铁了心,告诉他:“妈妈在忙,不能帮你找了,你自己找吧!”儿子并不死心,缠着我不放。我又说:“你要做机器人的话,自己去找去,妈妈不会帮你找的,找不到的话,就不做好了!”儿子见我态度坚决,就自己乖乖地去找了。后来我听到他兴奋地自言自语:“啊!我想起来了,固体胶在楼上,妈妈,我去拿啦!”做机器人,留下一大堆纸屑,我对儿子说:“政昌,玩好后收拾掉,把垃圾放进这袋子里!”说完,我递给他一个袋子,就走开了。“哦!”儿子专心地做着机器人,头也不抬。起先我也怀疑,他会不会照我的话去做,虽然我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的事,我还是在暗暗观察他。事实是,不要小看了孩子,他会信守诺言,而且会做得很好!前提是,你得相信孩子,而不是干预孩子,当时如果我一再催促,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经过这两件事后,凡是儿子自己能做的事,我就让他自己做。目前,他(虚5岁)生活基本自理,玩具玩好后能自觉收好,游乐场地脏了自觉收拾干净,还会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生来就有一种想做事的欲望,我们切不可过度替孩子操办,等增长了孩子的依赖性,再来责怪我们的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戒骄戒奢
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孩子一辈子锦衣玉食,生活富裕,那么,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从小就节约用钱,对孩子的要求更不能有求必应。我经常听到有父母这样责备孩子:“你这孩子,净乱花钱!”或是“钱倒不会挣,花起来倒蛮阔手,我们钱怎么挣来的!”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提出来的要求就一直有求必应,这又能怪谁呢?
现在家家户户生活都富裕了,而孩子们最初的愿望也只不过是买点新奇的玩具,好吃的点心,再或是漂亮的衣服,这些,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满足他们,甚至觉得是天经地义。可是,当我们在毫不犹豫地买单时,孩子们内心的节俭意识又从何谈起呢?
我们政昌的玩具不多(跟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有好些还是同事好友送的。政昌唯一多的是书。受我的影响,孩子爱看书(其实是听书),即便如此,每次去书店,虽然我让他自己挑书,告诉他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但是我每次都规定,他只能买走一本最喜爱的书。去超市也一样,每次只能带走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实在舍不得的东西,我们告诉他,爸爸妈妈得再攒钱,下次来买。这样做,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让他明白了,爸爸妈妈不是很有钱,钱多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有求必应,等他们长大了,那时的要求让我们为难时,再来责备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吃苦耐劳,不懂得节俭,那么试问,我们曾给过他们节俭、吃苦的机会吗?
三、教会孩子宽容的与体谅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让全世界的人都时时处处做到体谅我们孩子
的心,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那么,我们爱教会他们从小就会宽容与体谅别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生活中,做父母的经常有这样的不满:“你这孩子,这么大了还家务一点都不粘手的!”或是:“家里的事不要拨一拨,动一动,长大了也不见得懂事的,一点也不体谅我们的!”糟糕的是,有的父母压根就不能责备孩子,不然屋子都是“战争”的火药味,弄得个个心情郁闷。如果从小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切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那么,当孩子大了,再要去改变他们什么,几乎是很困难了。
我们政昌很爱在睡前听故事,只要我愿意读,他就会一直听下去,听到睡着为止。但是,为了防止儿子夜间着凉,儿子从小睡在他奶奶那儿,所以每天晚上,她都要等着儿子来睡觉。夏天还好,可是一到冬天,可苦坏了儿子的奶奶。有时都九点多了,儿子还不肯过去,硬缠着我讲故事。起先,我对儿子说早睡早起个子才能长高,但是这样的劝说效果并不好。想想这孩子怎么能只惦记着自己的故事呢,这样下去可不好。于是,我给儿子规定好时间,到八点半就得上床睡觉,理由是:“妈妈明天还要上班,奶奶在那里等得困死了,我们都睡觉吧。”起初的时候儿子有点不情愿,但是有好几次,由于我工作累的缘故,晚上讲故事的时候打瞌睡说得乱七八糟,还有抱儿子过去睡觉时他看到奶奶等得睡着了,后来,一到点我让儿子过去睡觉,他也没意见了。而且,他很热心帮我们做一些事,比如剥豆子、烧饭(由他的奶奶陪着)扫地、拖地、抹桌子等。每当孩子帮我做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夸赞他一番,并在他的“记功簿”上记下来,给他画上小红花。所以,对于一些简单的家务,政昌总是乐此不疲。良好的行为需要不断强化,这样才能形成习惯。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培养他们宽容与体谅的心,他们就会一直以自我为中心,还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我们还怎么指望体谅别人呢?不懂得宽容和体谅别人的人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会为他奠定最初的思想与性情,长大后就会在其内心留下相应的影响,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质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最初的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还是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我们的一生。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计”应当从娃娃抓起,不要相信“大树自然直”一样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懂事”!
对有自损行为的患儿,家长不应责怪和打骂,也不宜采用强制手段加以制止,需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鼓励孩子参加集体生活,多做有益的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平时要让孩子少看,最好不看电视中的惊险武打片,对已造成的皮肤伤害,应请医生用药治疗。
尤需提醒患儿家长注意的是,与孩子经常接触的成人,若有拔白发、拔胡须、吸吮手指、啃咬指甲等坏习惯的,往往是诱发孩子出现自损行为的重要因素,故成人应改掉这些坏习惯,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对因缺乏锌、铜等微量元素诱发本病的患儿,经补充纠正后可获得痊愈。
对于较严重的自损行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厌恶行为疗法来矫治。
一是短时隔离法:即当患儿出现自损行为时,将其关在空房内,直到自损行为停止为止。一般约关10分钟左右。这种短时隔离可以成为一种厌恶刺激,引起儿童的不愉快感觉。经过若干次重复,在儿童的大脑里会形成自损行为与不愉快,情绪的条件联系。以后只要一出现自损行为,马上就会出现不愉快的条件反射。通过这种条件反射,可抑制患儿的自损行为。
二是橡皮筋弹击法:即在患儿手腕套上橡皮筋,当患儿出现自损行为时,立即警告他:“不准这样”,同时给予拉橡皮筋弹击,直到患儿的自损行为停止为止。弹击的强度应掌握在能引起患儿疼痛又不损伤他的程度。经过这样多次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儿童的自损行为。
从年少无知到长大懂事,一定是尝到了生活的苦与乐了吧。什么是成长,成长就像剥洋葱,剥掉一层就会留一次眼泪是否在寻找有关成长的滋味作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成长是什么滋味中学生走心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橄榄咬下去的第一口是难以形容的涩,你会毫不犹豫的吐了出来。后一刻,满嘴的甘甜却是淡淡的,丝丝的,回味无穷的。只能回忆,却无比幸福……
听着肖邦的曲子度过20XX年的最后一个冬天。我关上了房门,熄了灯,让每个音符流转与室内没一个角落,悼念我即将离去的十五岁,十五岁了,我还像一个小孩子。
大街上有人在放炮仗,欢呼,高喊,果然是新年。
“轩,你现在在学习吗?”突然间,母亲的话打破了这即安静有喧闹的气氛。
“没有,有事吗?”我急噪的问,我一直是这样。
“赶快学习,明天要去外婆那里拜年,你把明天的那份作业也做了吧!”
“啪!”的一声,我锁上房门,抬起头时,双眼已经模糊,增加分贝,慢慢擦掉泪水。我不明白,都是大年夜了,还要让我做那些无聊的问题,背那难搞顶的英语。我讨厌!
也许,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永远那么任性,永远那么倔强。但只有我明白我已经长大了。在那负担的压着的生活中让我学会了叛逆。那不被理解的环境中,让我学会了逃避。从而让我习惯于用高声与父母对话像似吵架。虽说爱是在心里的,但我仍然希望他们对我说:“宝贝,我爱你!”没有,他们只能有双手付我一年比一年更多的学费,生活费。却忽略了我的生活。我不知道我要感谢他们还是恨他们。迷茫……
回忆里,是辛酸的却有一阵芳香。同样的,品尝青橄榄的时候,苦涩中更多的是甘甜――幸福的滋味!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滋味。
童年就像一只五味瓶,有时让人感到酸溜溜的,有时令人心里甜滋滋的,有时那又是苦涩的滋味……二年级发生的那件事情,我至今难忘,现在起来心里还是酸溜溜的。
那是一堂语文课,老师正给我们讲作业。同桌小声对我说:“把你橡皮借给我一下。”就在这时,老师锋利的目光狠狠的朝我瞪来。我连忙坐正,“同桌,看来你要完啦。”我偷看了他。可哪知老师厉声喝道:“杨宇轩,你身为班长居然还讲话,给我站起来!”什么?我没讲话呀!可我刚准备解释,老师便怒斥道:“你不要解释了,把手给我伸出来。”我十分委屈,多么希望同桌能勇敢地站出来说出实情啊!可同桌不仅没有站起来,还在偷偷的笑。我那时真是说不出的感觉。我的两腿在不停地颤抖着,双眼几乎不敢直视老师。老师拿起软尺快步朝我走过来。“老师啊,你为何偏偏将他的话当成了我的呢?”我感觉无比的委屈,可是愤怒的老师根本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我缓缓伸出左手,老师将软尺举了起来,打在我的手上。我“啊!”的一声惨叫,感到像一把刀割破了我的手一样,泪水早已溢满眼眶。这泪水不只是被打疼痛泪水,更是被冤枉的泪水。眼泪流到了嘴里,酸涩的。我呆呆的站在那里,老天啊,你就忍心看到我被老师冤枉吗?我不争气的泪水又一次盈满了眼眶,我多么想老想向老师解释,可是老师头都不回,气呼呼地走回了讲台。
好在我后面同学及时向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尴尬地批评了我的同桌,可我的手火辣辣的啊,我的心酸溜溜的啊!
今天,再回想这件事,这种酸涩的感觉还在。但我能理解老师的严厉,也早原谅了同桌的自私与顽劣,我更明白了生活不可能永远是甜的,当遇到酸的时候一定不要哭,因为它让我们成长。
成长的岁月像奔腾的流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成长的滋味是什么样的呢?原来也有甜苦之分。
月考成绩出来了,我既高兴,又沮丧。高兴的是数学考了个满分,沮丧的是语文考了个80分,我望了望窗外,天空似乎一半灰一半蓝,云儿似乎笑了,又似乎哭了……
清闲午后,端着一盒糖,手捧着一卷书,在院后那儿的竹椅下陶醉着,思绪漫步在月考的成绩。我拿起一颗糖,细嚼慢咽着,我第一次尝到糖的苦涩,成长的苦恼,苦如凉茶。
这一颗苦涩之糖把我拉回了考场,拉回了考前……
考前嘻嘻哈哈,没有认真复习;考中胡思乱想,没有认真答题;考后便只能是一片沮丧罢了。后悔是没有用的,已经挽不回昨日的过错。语文理解能力差,要加强阅读训练,须多看课外书,多背书。数学、英语总以为自已能考好,马马虎虎,没有深思熟虑,以后要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周全细密。
透过雨幕,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花海。我又尝了一颗糖,失败后的反思竟是一颗甜糖,甜得让人心醉,如蜂蜜般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我看到,天空已是蔚蓝的,狂风暴雨早已停了,阳光明媚,天边似乎还有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
我躺在竹椅上,树梢缀着数不尽的阳光,一滴露水滑下来,顺势裹下了一层阳光,像一粒小小的粉团砸在眼里,顿时流光溢彩。
望着这一幅美丽的画,我尝到了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糖如雪光般弥漫四周,轻抚着我复杂的心绪,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象征着不同的糖,只有努力才能尝到甜糖之香,不努力只能尝到糖之苦涩,所以我们必须先苦后甜……
要说成长的滋味是什么?我可能会有许多答案,一个人在家会高兴,一个人逛街会兴奋。但在那天,我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那天晚上,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又是一人独自在家的晚餐,我点开手机,随随便便地叫了外卖,便停下手中的作业,戴上耳机,享受这短暂的休息时光。
过了一会,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想也不用想,这一定是我美味的晚餐到了!我用了我最快的速度奔到门前,打开房门,跟外卖叔叔道了谢,然后……开吃!
可没想到,我一打开外卖却发现外卖叔叔给我少送了一份!我赶忙看看回执单检查外卖叔叔有没有送错……唉,没有送错啊!那现在怎么办?手机没有卡不能打客服,对了,短信客服!想到还有另一种方法找回我的外卖的,我立马拿起手机,开启了我的“寻找外卖之旅”。
拍外卖、复制单号、拍收货时间、拍流程……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我头都变大了,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再说了,今天不解决,今后步入社会不一定有人好心教你!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模仿大人的口吻去与客服交谈。最后,通过我长达半个小时的与客服沟通后,我的外卖终于可以补送了!不过,那补送的外卖就当作是晚上的夜宵吧!
可是这样一折腾,刚刚耽误的时间我都能写好多作业了……
吃着外卖的时候,我不禁沉思: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学会一个人处理这些事情的?虽然之前也碰到过外卖少送的问题,但那还是由我爸爸解决的,是在那时候吗?应该是吧。
在那一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成长的滋味,那是自豪的滋味!
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宝宝会有自损行为,其实这可以说是一种病态。对有自损行为的患儿,家长不应责怪和打骂,也不宜采用强制手段加以制止,需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鼓励孩子参加集体生活,多做有益的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平时要让孩子少看,最好不看电视中的惊险武打片,对已造成的皮肤伤害,应请医生用药治疗。
尤需提醒患儿家长注意的是,与孩子经常接触的成人,若有拔白发、拔胡须、吸吮手指、啃咬指甲等坏习惯的,往往是诱发孩子出现自损行为的重要因素,故成人应改掉这些坏习惯,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对因缺乏锌、铜等微量元素诱发本病的患儿,经补充纠正后可获得痊愈。
对于较严重的自损行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厌恶行为疗法来矫治。
一是短时隔离法:即当患儿出现自损行为时,将其关在空房内,直到自损行为停止为止。一般约关10分钟左右。这种短时隔离可以成为一种厌恶刺激,引起儿童的不愉快感觉。经过若干次重复,在儿童的大脑里会形成自损行为与不愉快,情绪的条件联系。以后只要一出现自损行为,马上就会出现不愉快的条件反射。通过这种条件反射,可抑制患儿的自损行为。
二是橡皮筋弹击法:即在患儿手腕套上橡皮筋,当患儿出现自损行为时,立即警告他:“不准这样”,同时给予拉橡皮筋弹击,直到患儿的自损行为停止为止。弹击的强度应掌握在能引起患儿疼痛又不损伤他的程度。经过这样多次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儿童的自损行为。
习惯的力量
先引用两句话:“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叶圣陶)
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于是就“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有个小故事,说有一天,有人问一名乞讨了很多年的乞丐,如果他现在当上了皇上会做什么,乞丐想了很久,说要打一个纯黄金做的饭碗,放在街景中最繁华的路段,看谁还敢抢他的地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小学一、二年级的习惯养成
我教的是一、二年级数学,拿我的教学经验来说,有些家长认为,一、二年级孩子学习压力相对小,分量轻,希望孩子能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到了三年级,这些家长们往往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了,基本上已经不会因为家长的话语,而能把习惯轻易地改正过来了。到了这时候,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获得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在一二年级,孩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极度依赖父母,这个时候孩子特别听父母的话,也特别善于模仿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
注意言行,孩子正在偷偷跟你学
还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男孩,准备去奶奶家,孩子嘀咕只想去看奶奶,不想吃奶奶做的菜。爸爸急了,“奶奶辛辛苦苦准备的一大桌菜,你怎么能不吃?不但得吃,还得说‘真好吃’!”这时,正好奶奶听到了,探出头来,说怎么不过来吃饭啊,奶奶专门做了鱼。小男孩听到更苦恼了,因为他觉得奶奶做的鱼最难吃了。爸爸说孩子挑食不懂事,妈妈安抚说待会吃点再去吃麦当劳,还得练几遍“真好吃”。
家长眼中的“好习惯”,孩子真的认可么?“孝心”意味着孩子从小就养成心口不一的习惯,这真的好么?我们大家都得反思一下。
习惯很多时候是父母在不经意之间传给孩子的,天天带着孩子走马路闯红灯的爸爸妈妈,相信孩子长大就算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也不一定能做到,因为在孩子幼小的世界里,父母的言行,就是社会中可行的规则;交际圈里经常对他人颐指气使的父母,即便有谦逊的一面,孩子在他的交际圈也容易变得傲慢;生活中常常言行不一的父母,即便有说到做到的时候,孩子也很难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拓展阅读:小学6年的三大阶段
1、一二年级——依赖期,培养行为习惯关键期
2、三四年级——从依赖期到自由学习期转型
3、五六年级——自由学习期
家园共育《心若成长,花自芬芳》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成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