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拥抱你的孩子,享受属于为人父母的快乐

07-28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学会拥抱你的孩子,享受属于为人父母的快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几天在青岛出差听到一首儿歌: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抱抱我!让我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拥抱孩子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拥抱孩子是告诉他们,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对你的爱都不会变。其实,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或是任性、发脾气,也不妨先给他一个拥抱,让孩子在你的拥抱中稳定下来。傍晚回家了。见到孩子,很多父母会边干家务边机械地问:“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孩子的回答也一样的干脆:“好!”他实际上是拒绝了你的询问,因为他觉得你并不重视他。

而我们更要珍惜这种拥抱,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也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作为父母不要把工作当做借口为了挣钱失去了陪孩子的乐趣!这是金钱换不回来的!也许当你可以停下脚步来有时间拥抱孩子时,他们已经长大,甚至会连拉你的手都会厌烦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世界!

有一次过马路,孩子他妈抱着儿子过马路,随口说了一句:“儿子长大了,好沉,妈妈快抱不动了!”没想到儿子接着说:“妈妈,等你老了,我会抱着你过马路!”我此时也接着说:“那爸爸我呢?”儿子接着说;“爸爸在那里等着,抱完妈妈,再回来抱你,一个一个来。”童真的话语却让你倍感人生幸福的意义!

拥抱是一种力量,它是父母借着身体的接触来告诉孩子,我们永远爱你。这种爱将变成孩子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父母的拥抱孩子的需要


打雷会引发地震吗?这个问题似乎很幼稚,但是孩子的想法却不一样。孩子看似稚嫩的问题,实际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爸爸妈妈的拥抱和耐心解释,能让他们从对地震单纯的害怕,慢慢走到更积极的、关心别人的阳光里。

“我放下手中的工具,把锤子、螺钉、饥渴、死亡,全都抛在脑后。在一颗星球上,在一颗行星上,在我的行星上,在地球上有一个小王子需要安慰。”——《小王子》

这几天,广州电闪雷鸣,连降暴雨。王女士8岁的女儿问她,打雷会地震吗?她意识到,地震对女儿的影响,可能比自己想象得大。在这之前,白女士已经告诉女儿一些和地震有关的知识,为什么她仍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呢?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她明白?

孩子普遍感到不安全

看电视、读报纸、问爸爸妈妈,这些天,孩子得到了不少地震的消息。从这些消息里,他们知道地震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会伤害很多人。中山三院心理科关念红医生指出,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恐惧会多一些。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幻想,并不奇怪。反应比较激烈的孩子,还会害怕一个人待着;原来能做的事,现在却不愿意做了;身体不舒服,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些反应,都是因为孩子觉得不安全。作为家长,当孩子有害怕的想法时,首先要告诉他,害怕是正常的,每个人看到这样的事,都会难受。同时,王医生强调,家长还要告诉孩子,我们生活的地方,现在不会发生地震。

多一些拥抱多几次解释

“这种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讲道理,但他们可能完全不吃这套。相比之下,拿一张漫画给他讲故事,做游戏,孩子就容易接受得多。关医生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在真实的环境里,说一些避震自救的小知识。

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应该多有身体接触。不仅要耐心的听孩子讲,他对地震的看法,还要多抱抱孩子,让他体会到切实的安全。

孩子对地震的害怕,可能隔几天,就冒出一个想法。关医生说,对孩子来说,可能要解释好几次,他才能慢慢明白,自己是安全的,放下对地震的幻想。所以,不要喝斥孩子,用一句话打发掉。像“别老想着地震”这样的话,尽量少对孩子说。

另外,孩子问的问题,也许每次都不同,家长要看具体的情况。对王女士来说,除了告诉孩子地震是怎么回事,还应该告诉她,打雷和地震,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

如果孩子对地震的恐惧持续时间长,超过了两周,并且通过上面的这些方法,都无法缓解,应该立刻带他们去找心理医生,尽早恢复。

从积极的角度了解地震

想让孩子多了解地震,但电视、报纸的画面,有时候自己看了都受不了,怎么办呢?关医生提醒,和地震有关的直播节目,比较震撼人的画面,少让孩子看。看一看新闻报道,了解一下进展就可以了。

让孩子了解地震,多从正面积极的方向,更加有益。比如,大家正在努力的救助伤员,为灾区捐款,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另外,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灾区的关心。比如,给灾区的小朋友写卡片,画画,用实际的方式来关心别人。

自救意识很重要

有的孩子还担心,如果上课的时候发生地震,爸爸妈妈会来救自己吗?家长一般会安慰孩子,“一定会去救你的。”关医生指出,家长这么做,的确能让孩子安心。但同时,也要向孩子强调,自己赶到学校,需要花些时间,在这之前,一定要先保护自己,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孩子的关爱来自父母的拥抱


正如宝宝胃肠如果缺少了食物就会感到饥饿一样,他的皮肤缺少父母满怀爱心的抚摸,也会感到“饥饿”。胃肠的饥饿,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成长;而“皮肤饥饿”则会妨碍其智力的发育。

或许下班时候的挤车、塞车,让你回到家里已一身的疲惫,没有兴致去把孩子;或许晚饭之后,你还有外语要读、论文要写,没有时间去抱孩子;或许你认为孩子有保姆去带、有爷爷奶奶在哄,孩子不哭不闹,玩得好好的,没有必要去抱他。你可能还想,孩子吃得精细营养,玩得高档新潮,已经生活在甜蜜之中,父母是不是常抱孩子,恐十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正如宝宝胃肠如果缺少了食物就会感到饥饿一样,如果很少有人去抱他,他的皮肤缺少父母满怀爱心的抚摸,也会感到“饥饿”。胃肠的饥饿,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成长;而“皮肤饥饿”,如果得不到满足,则会妨碍其智力的发育。“皮肤饥饿”与智力发育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与神经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

皮肤“饥饿”的恶果

印度狼孩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狼孩被救出之后,虽经有关部门用最好的环境、最好的教师对其进行艰苦耐心的教育,终归不能回到人类让会,其智力一直停留在婴幼儿的水平上。有学者说,其原因除了他婴幼儿时期与狼为伴失去了与人沟通的机会之外,还因为在其智力发育的关键期,没有谁去抱抱他、摸模他、亲亲他,使其皮肤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有关。

我国一位心理学家普调查过一个偏僻山村的育儿状况。这里的村民文化水平十分低下,新中国己经成立了50多年,竟没有一个人走出小材考取高中以上的学校。

经过他细心的研究,发现这与他们陈腐的育儿方法不无关系。这里祖祖辈辈采用“沙缸育儿”的办法:由于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到田间劳作。无暇照看孩子,便将小儿放到沙缸之中,任其屙尿,使之渗入沙中,致使孩子整日里只能与猫狗为伴,没谁去抱抱他。除了经济因素外,缺少父母的爱抚,孩子的皮肤长年累月遭受“饥饿”也是其智力发育所需的“营养”匿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9年,美国神经科学协会会议上曾有多篇论文证实:婴儿如果缺乏父母的抚爱,皮肤经常处于“饥饿”之中,对日后智能发有会产生严重的不良生物化学效应。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皮肤的抚摸有助于适度地产生一种激素,而这种激素有利于婴儿克服烦躁的情绪。这种激素又与大脑司职思维和记忆的部分相联系。缺少父母的爱抚,婴幼儿体内这种激素的分泌就会受到阻碍,往往使其智力的发育受到影响。日本学者的研究也发现,父母抱抱孩子、抚摸孩子,能在孩子的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为其智力的发育起到催化作用。如果孩子生下来,就失去了与父母的皮肤接触,在其成长过程中会表情冷淡、性格孤僻,并难于和别的孩子交往。

抚爱孩子的技巧

1抚摸孩子的手。有句俗话是”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话早己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大脑的不同区域掌管着人体的不同部位,换句话说,人体的不同部位都在大脑中占有或大或小的位置。而手在大脑中所占的范围比人体的任何部位都要多。既然小小的一双手要大脑中那么多的领域来支配,那么,运动手掌与十指也必然会使大脑的神经受到刺激,得到锻炼,这就是手巧与心灵息息相关最坚实、最有说服力的生理基础。所以,抱孩子的时候,要多多地抚摸他的手,舒展他的手,牵拉他的手,把握他的手,亲亲他的手,用脸去慰贴他的手。另外,做父母的应多和孩子做一些抚摸小手的游戏,像”斗斗飞“、”拉大锯“、”挠一挠“等等。

2多摸摸孩子的头。头皮距离大脑最近,常摸摸它,不仅可解决”皮肤饥饿“,而且抚摸孩子的头,还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孩子受到什么惊吓,或是受到点什么委屈,摸摸他的头,会使他很快镇静下来。

3多贴贴孩子的脸。多贴贴、亲亲孩子的脸,也有助于结他一个好情绪和好兴致。脸部的神经最发达,多爱袄他的脸,让他眉宇舒展,表情开朗,嘴角甜甜,’会心微笑,长久会带结孩子一张坚毅,漂亮的脸。

4抚摸孩子的肩膀。孩子做出点让大人高兴的事,或是做出他自己感到得意的事时,别忘了拍拍他的肩膀、拍拍他的屁股,以示赞赏与鼓励。以肌肤相亲的方式赞赏孩子、鼓励孩子,往往比浮泛的语言还来得有力,更容易滋润孩子的心田。

5每天可给孩子做一至两次的全身抚摸。可边抚摸边哼些儿歌,让孩子在融融的慈爱中接受父母轻轻的爱抚。抚摸的顺序,先让孩子仰卧,从头脸开始、然后腹部四肢。大一点的孩子,再让他俯卧,也是按从上到小的顺序轻轻的抚摸。抚摸让孩子感到舒服、畅快为原则。

常抱的孩子聪明

抛开别人的事例,大多数家长在这方面恐后也都有自己的体会。孩子受到点什么惊吓,一脸的惶恐,这时妈妈会摸摸孩子的头,摸摸孩子的耳,同时温和亲切地对孩子说:“摸摸毛,吓不着;摸摸耳,吓一会”,孩子会很快平静下来,露出甜甜的笑容。再比如,孩子用积木搭起的大楼轰然倒塌了,此时他可能是一脸的晦气,满肚子的沮丧。如果这时你能拍拍他的肩,拉拉他的手,用坚定的口吻鼓励他:“好儿子,重新来!”他会重新焕发起玩的兴致他成功后,家长们通常拍拍他的屁股,或是吻吻他的脸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有人说“常抱的孩子聪明”,说的也是抚摸皮肤与智力发育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明科此,做父母的就应常抱抱孩子,常抚爱孩子,这也是早期教育的内容之一。早期教育,说实了,就是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智力,其基本点是开发孩子的大脑。经常抱抱孩子,经常抚爱孩子,便是对大脑的开发,可促进其智力的发育。

学会享受被孩子粘


学会享受被孩子粘孩子粘父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相信每位父母都有过被孩子粘的经历,但妈妈们应该和我一样,其实也在幸福地享受着。虽然有时被孩子粘着很烦很崩溃。但,我敢断定,只要看到宝宝天真无邪灿烂花开的笑容,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总体说来,我们家xx是个省心的娃,但要粘起人来,那功夫也是了得啊~平时虽说我们一家三口在家,但xx粘我的程度要比爸爸略微大些。心情好的时候,自己可以随意找乐子自顾自地玩儿上一阵儿;稍微玩得没意思了,但心情指数还尚可,爸爸陪着玩也是可以的;但肚子饿了,玩得不在兴头上了,那肯定就非我不可了!

1、蹦高高

从xx1岁半起就开始喜欢双脚离地蹦,但她蹦不高蹦不远,于是乎她想起了她亲爱的麻麻,双手分别握住我的双手,两人面对面站好,喊着“预备——蹦”的口号一起前后蹦,xx向前,我向后。连蹦几下倒还可以承受,但蹦得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我这老胳膊老腿老腰的就有点不是滋味儿了。可是人家xx正玩着兴头上那,胆敢不陪?但也得从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时候来硬的肯定是不行了,咱就来点软的。先松开一只手,只牵住xx的一只手,指导她从蹲到蹦的过程,嘴里还一直鼓励着xx“妮宝真棒!”“妮宝加油!”,xx听了鼓励的话,更认为自己了不起,接连二三地蹦。再慢慢的,连最后一只手也松开,站在一旁全程指导她,蹲——起——蹦!xx很得要领,美滋滋地蹦着,蹦着蹦着她自己感觉累了也就消停了~有时面对孩子的粘,妈妈们要有一套应对的方法,最终的结果是孩子玩也玩了,咱自己也轻松了,一举两得~

2、跳跳鹿

xx心爱的跳跳鹿每天都能坐上面骑一阵,你说自己骑就骑呗,还非得让我俩都得齐刷刷地目视着她骑。如果发现其中有人目光木在她身上,就会立刻停下来,冲你大喊“看!”,如果还木看,她就一直喊“看!”“看!”直到你看为止。不信你不看,要知道不看的后果是很严重哒,弄不好这耳膜都得受牵连哇。但是你光看还不够,还要在旁边给人家鼓舞助威,嘴里要很有气势地喊着:“驾!”“驾!”,哦对,还要注意脸上的表情,要喜悦,发自内心的高兴哦!具备了这些,xx才能够开始乐颠颠地骑着跳跳鹿,表现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每天的这个时候,也应该算是我们全家总动员,最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一项亲子运动吧!

3、躲猫猫

从小就爱躲猫猫的xx,到现在也十分热衷。只要看着我坐在电脑前,她就会使出浑身力气将我拽走!不拽走誓不罢休,即便你在电脑前坐着,但也不会消停上网,一会来抱大腿,一会拽鼠标线,总之直到把你拽到她想要带去的位置后才肯松手。躲猫猫很简单,但一个人肯定玩不转,和xx两人围绕着卧室窗帘的前前后后,床边角落里转来转去,别看方法简单,地方小,那也玩得疯着呢。不是你假装找不到她追赶她,就是把自己藏起来等她来找你,疯疯闹闹嘻嘻哈哈!其实也蛮不错,顺带让我回味了下童年的美好。

4、看绘本

一直以来,我们俩都希望xx能够爱上书。没成想在这段时间内,还真是如了我俩的愿,可是眼前这架势确让我俩招架不住了。每天一早醒来xx就直奔书架找绘本,一本一本地拿到你面前,小手指着绘本中每个她想要认识的事物,这时你就需要马不停蹄地说呀说,xx也跟着你一遍遍地重复着,说一次重复一遍,但她一点都不腻歪,重复多遍后再重新翻开时,依然显示出迫切要学习的神情。她没嫌烦,可把我俩腻歪够呛,唠唠叨叨的就那么点东西,整得我俩口干舌燥,但又能有什么办法,看人家如此认真学习的态度,你忍心不教?尤其在看书这事儿上我们一定要积极支持着!腻歪也得挺着!且态度绝不能敷衍!

自从有了xx后,身边就甩不掉这个小模子了,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无时无刻都在我的身边。记得有天晚上做梦,梦见xx爸送xx去幼儿园,xx和小盆友玩得火热,丝毫不顾及我们俩,于是乎我在梦里流泪,舍不得xx,怕xx在幼儿园受欺负,担心她不会说话,老师不懂她要表达的意思,xx着急又说不出来等等。

细想想,谁说只有孩子粘父母,有时候父母也在粘孩子。粘,是互相的。因此我们要好好享受与孩子的这份粘,让这个粘,粘得更持久,粘得更有力吧!

如何让你的孩子拥抱快乐


“我快乐,所以你快乐”

一个有关快乐的故事

一个犹太小男孩,在5岁生日前的一天,和父亲一起突然被纳粹抓进了集中营。小男孩的父亲用平常的语气告诉他:“我们正在参加一场惊险、刺激和有趣的游戏。如果我们取得了1000分,我们就会获胜,奖品是一辆坦克。”父亲和孩子制定了游戏规则,把凶恶的纳粹看做是敌人,在充满恐怖的集中营做着游戏。当感觉到濒临溃败的德国人将要进行最后的大屠杀时,父亲悄悄地把孩子藏在一个大柜子里,并告诉他,“现在我们已经积了940分,只差60分就是最后的大赢家了。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藏在这里面,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任何人发现你。否则,前面我们的940分都白攒了!敌人就获胜了。只有当外面没有任何人时,你才能出来……记住:一直到外面没有人时,你才能出来”。天真的孩子以为父亲是和自己在玩游戏,他遵守了游戏规则,耐心地守在柜子里……一直到他确信外面没有了一个人。他对着人群里的妈妈欢喜大叫:“妈妈,我们赢了!1000分,坦克!我们赢了!”

这个故事感动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这位父亲的智慧和勇气值得现代家长们的学习。他为了不让孩子纯真、脆弱的心灵蒙上战争的阴影,用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度过难关,走向光明。正是这位父亲的乐观、诙谐伴随着天真的孩子度过最黑暗的日子,最终走向光明。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又何尝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天天开心,天天快乐呢?可是,你们想过自己是否真正快乐,在孩子眼中你们快乐么?不妨也向这位伟大的父亲一样,多一些诙谐与幽默,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的回忆!

请你不要这样说

我们倡导“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儿童,父母这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父母无意间说出的许多话,都可以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并储存起来,在今后的生活中支配他们的行为。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请您“口中留情”,避免使用以下这些言辞:

“你怎么这么笨!”

“怎么和你爸爸/妈妈小时候一个样,没出息!”

“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

“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这些话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日后的生活带来阴影,所以作为家长,请您一定不要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乐观的家长,乐观的孩子

要培养孩子乐观快乐的精神世界,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1、拥有快乐的情绪。孩子的可塑性强,好模仿,易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注意自己的情绪、性格和为人处事

,做到乐观豁达,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2、建立和睦愉快的家庭气氛。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快乐品质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有利于孩子快乐性格的形成。家长认为怎样做能令人快乐,就应该身体力行去做,而且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感到快乐,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孩子。

3、互相赞赏,互相激励。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用于坦白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过失,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父母有时候也会烦恼、发火,但应该尽量避开孩子。如果让孩子卷入压抑沉闷的氛围中,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要想使孩子成为快乐的人,父母自己首先要生活得快乐,乐观地对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4、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引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让孩子懂得与人和睦相处、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父母可以常带孩子走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学会拥抱你的孩子,享受属于为人父母的快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