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在一起都讲个“投缘”,若投缘,一切事情做起来都简单,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亦如此。当孩子王十几年来,一向自认为比较有孩子缘的我竟遇到了一件让我尴尬无比的事。周二下午,我如往常一样踏入了托班的教室上英语课。伴随着孩子们“Lucy来了”的欢呼,进入我视线的还有一张陌生的新面孔。“Hello,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哇——”回答我的是一阵嚎啕大哭。我很诧异,明明刚才还玩得好好的,难道我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脸?我试着调节一下面部神经,微笑着想继续和他交流,可换来的是更猛烈的哭声。“你走!你走!”这是怎么了?班上的老师怕影响上课,把他带到一边的玩具角去了。我认识了这个新来的小朋友,轩轩。课还得继续上,在和孩子们互动的同时,我发现离我远远的轩轩正在建构区拼插他的积木,旁若无人。一切随他吧!
接下来的几节课,每当我踏进教室,轩轩就如报时似地响起嘹亮的哭声,还伴随着“你走,你走”的驱逐声。但我并不恼,我摸出了规律。轩轩只是哭上几声,你只要不邀请他参加活动,他就会主动地乖乖搬上他的小椅子去建构区完成他的梦想,不吵也不闹。我也像没事人似地继续上我的课。在关注小朋友们的同时,我会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瞟上轩轩几眼。我发现英语活动渐渐地引起了他的关注。在做判断游戏YesorNo时,手里拿着积木的轩轩摇头晃脑地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Yes/No。看在眼里,我装作不在意,继续冷处理!
一次英语课,小朋友们尝试用积木条来拼字母,我看到轩轩用渴望的眼神关注着活动中的同伴们。“轩轩,你也过来拼吧!”我及时邀请他。他冲我笑了笑,又害羞地摇了摇头。小脸黑黑的轩轩笑起来真灿烂,大概他现在看我不像大老虎了吧!真是距离产生美哟!
又一次的英语课,我教小朋友们认识Comehere/Goback的指令。“Comehere,boysandgirls!”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朝我身边涌来,没想到,轩轩也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身后。我急忙把他揽在怀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一个迟到的拥抱,陌生的轩轩已经在心里默默地接纳我了。
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慢慢看着学生成长。”对!要学会守望。别着急,慢慢爱!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玩的很开心,不一会儿,一群大班的孩子跑过来玩跳绳跑,他们一过,我班的宣宣哭了,站在那里哭得很伤心,看上去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我心里一惊,只听到周围的孩子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肯定是大班的哥哥欺负她了!可能是大班的哥哥不小心碰到她了。老师,一个大班的哥哥踩了她的脚。从孩子的话语中我得知,是某个大班的孩子踩到了我们小班的孩子的脚。一般说来,孩子之间因闹矛盾导致的哭哭闹闹很常见。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通常会对被欺负的孩子讲些道理,如:没关系的,不疼了,大班的哥哥也许不是故意的,不过待会儿老师会批评他!以后你自己也要小心,等等。今天我改变了处理方式。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关爱的目光看着她,然后单腿跪下,伸开双臂做出拥抱她的动作。正哭得伤心的她看到我伸开了双臂马上向我跑来,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紧紧搂着我的脖子,好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到母亲身边似的。我什么也没有追问,只是抱着她,用手抚摸着她的头和背。不一会儿,她不哭了,然后就去玩了。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回味一下这个过程,我认识到,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教师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此时教师其实不用讲什么大道理,也不用探究他为什么哭,只需要给予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尽力去抚慰他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教师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要只相信话语的力量,也不需要对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马处理孩子眼前的事就可以了。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抚慰,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是此时此地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同情和抚慰。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个拥抱
今天想谈的是关于宝宝班孩子与家长分离上课的案例。宝宝班第二个月,我们准备让家长在教室外面等带宝宝们,不用陪在教室里,可是天天都有几个孩子包住爷爷奶奶哭喊着不让走,孩子们撕心的哭喊不但爷爷奶奶的心在痛,身为母亲的我也禁不住鼻子酸酸的。
可是宝宝班的孩子来幼儿园已经一个月了,不横下心来离开,也不是长久之计。因而,我事前与孩子家长商量好,来园后,陪伴孩子一会儿,等孩子们按下心来,再静静地走开,剩下的时间让老师和孩子们玩耍沟通。
几天下来,孩子们大部分都可以顺利地与家长分离,只有两三个宝宝还是依依不舍,家长离开,他们就大哭大闹,老师不能正常上课。
记得那天周二,是我上宝宝班的课,王瑞小朋友还是在哭声中与妈妈分离的,但是在课程中,也许因为我便的魔术过于吸引,王瑞竟然不哭了,放学的时候,王瑞看见妈妈兴奋地跟我说:“孙老师再见!”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马上蹲下来,小声的说:“瑞瑞,今天和孙老师玩的开心吗?”王瑞羞涩的点点头,“明天来还用妈妈陪吗?”他先是摇摇头,接着又点点头。“呵呵!”我笑了,伸开我的胳膊把王瑞紧紧地抱在怀里,说理一句:“瑞瑞,真可爱,老师喜欢你!明天孙老师还等你来哦!”
正好,第二天,我和宫老师换了一节课,又是我上宝宝班的课,我看到王瑞来到教室门口没哭,只是在妈妈耳边说:“妈妈,你在门口等着我!”接着过来拉着我的手。我一阵欣喜,她的妈妈静静地对我说:“昨天回到家里就跟爸爸、爷爷、奶奶说了好几遍,老师说我可爱,老师抱我了,老师喜欢我!今天来园就不哭了,真是奇迹啊!”
听到这里,我兴奋极了。从那天起,每到离园的时候,我都会把每一个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告诉他:“宝宝,老是喜欢你,明天见。”
通过这件事,我深有感触,孩子们为什么会迷恋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与他们的一种温柔、爱抚、贴心的感觉,孩子能感觉到妈妈是爱他们的,假如我们每位老师给予孩子们的都是这样的感觉,那么,孩子一定会愿意待在你的身旁,把你当做她的妈妈。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现在想想,一个拥抱的力量还是不可估量的呀!
我们班来了一位宋和梅的小朋友,第一天来幼儿园是一百个不愿意,她是被奶奶拖着来到班上的,她那倔强的性格在她来幼儿园的第一天就表露无疑,一般的孩子不上幼儿园都是用哭闹来反抗,而她却不是这样,她哭闹着拿头撞墙,老师去拉她,她故意从老师的手上高高跳起摔到地上,她得行为吓得我半死。于是我开始慢慢观察这个不一样的孩子。她长的还算强壮,也比较聪明。由于父母离异,她就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个性刚强,面对她的无理取闹,奶奶总是武力镇压。她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玩,一个人喜欢跑出教室玩大型玩具。这样的孩子肯定是缺少关爱的,但是从她得表现中可以看出她并不喜欢我,甚至有些反感,因为每次都是我强行从她奶奶那把她抱过来,当然每次也总是少不了被她拳打脚踢一番。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天,我都有点吃不消了,于是我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在她入园的时候主动接近她,在她上课的时候给她发言的机会,在餐前准备时请她当值日生发毛巾……慢慢的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早上入园时还是哭闹不止,真让人头痛。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天她居然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看着她开心的表情,我困惑了,是什么让她转变得这么快。还没等我开口问,她奶奶就说了:“昨天回家可高兴了,说老师喜欢她,给她发了一个苹果贴画,还抱了她。今天主动要求早点来幼儿园。”我这才反应过来,昨天看她下午表现还可以,在离园时抱了抱她,并对她说明天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好吗?如果不哭,我再发一张贴画给你。我一直以为是那张贴画起了作用,原来并不是。下午要离园时,我高兴的把一张贴画递给了她,以为她会欣喜若狂。但是她却没有,仿佛还有些失望,我又疑惑了,于是我蹲下来准备问个究竟,她看着我,张开双手抱住了我。我恍然大悟。她要的只不过是一个拥抱。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在性格方面都会有些影响,所以在他们身上我们要细心的找到突破口,正确的引导他们。调皮的孩子像一头小狮子,狮子突然被驯服的那一瞬间,我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由此可见,一个拥抱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吧!
琪琪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原因,在班里孩子们对她或多或少有点儿歧视。户外活动时,琪琪的鞋子掉了,浩宇抬脚踢到一边,炎炎捡起来又扔出去,琪琪只是静静地站着;在音乐课上,孩子们都跟着我唱歌词,琪琪很认真也很有表情,只是咿咿呀呀,谁都听不出唱的什么。我看到石宇用眼睛瞪她好一会儿,生气地说:“吵死了!你唱什么呀?”,旁边的梦雨用脚踢她:“别出声!”琪琪未吃早饭,妈妈留她两根火腿肠,小阳、薛亮偷吃了大半;我看在眼里,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该如何改变孩子们的歧视行为呢?
一连几天,我认真观察琪琪,发现琪琪虽然不说话
,每次捡拾玩具,她都很认真、很仔细,不管是墙角的,还是桌子底下的都捡起来,装进玩具盆。今天舞蹈排练之前,我让孩子们捡拾地上的玩具,孩子们有的把手里的玩具放进玩具盆,有的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没一会就做到自己的座位上,只有琪琪还在捡拾玩具橱与墙角的玩具。我乘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琪琪做事多认真、仔细呀,连掉在墙角的玩具都捡起来了。”孩子们赞同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说:“琪琪可能和你们不一样,也许她没有你们聪明,可她从不与小朋友打闹,她每次捡拾玩具都很仔细,不管是墙角的还是桌子底下的,她都拾得干干净净。她虽然不说话,但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大家,我们应该给她加油,给她鼓励!”这时孩子们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继续说:“我们身边会有很多不幸的小朋友: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耳朵听不见,有的不能说话,有的不能走路,有的没了亲人,对于他们,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把我们的幸福和快乐传递给他们。相信小朋友们以后都能关爱自己身边这些不幸的小朋友。”
我认为教师应教育孩子对于特殊的幼儿要做到不轻视、不排斥,让孩子们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要宽容地赞赏他们,要关爱他们。
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老师的爱,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们有偏爱。
不能说我喜欢某某孩子,就对其多加关心,使其处处享受优厚的待遇,时间一长,就会使其他的孩子感觉老师只爱别人,而不爱自己了。
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公爱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老师是爱他们的,老师对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师以家长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与否、衣着来有分别的爱孩子,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了划分等级,甚至嫌贫爱富、嫌丑爱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孩子们的楷模。
再者,爱孩子,不可以溺爱,也不可以包揽。
要适当的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不会做的时候,老师教,可学会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让孩子养成事事都是别人为自己做的不良习惯。
在这一点上,更需要家长多做些努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养成的好习惯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
爱心是我们干这份工作的首要条件,没有对孩子的爱,谈何对孩子的教育,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
爱,画出来就是一颗心,一颗红心。
用爱心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爱心回报我们。
当我们因感冒而嗓子沙哑时,孩子们不会在教室大声地吵闹……让我们都拥有这样一颗爱的红心吧,引导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洁白的画布上涂下美丽的第一笔,让我们用爱给孩子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