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有一种教育叫“尊重”

08-14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育儿观念:有一种教育叫“尊重”》,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记得林语堂有这样一句话,“人家生我们,我们生人家”。这句话是一种可怕的哲学,或者就是一个自然描述,在我都不重要。我只是越来越清楚,“人家与我”的不同。

当我的宝贝女儿第一声啼哭响起时,我心中无比感慨。一个新的生命,一个新的自我,一个人家,在我的生活中存在了,而同时,我也参与她的生活。

她哭了,她笑了,我每分每秒都关注,但每分每秒好像都不能把握,有点挫败感。记得有一次,她哭了,哭很久都不停,我们用尽各种方法,甚至抓狂。邻居提醒,是不是她不想穿袜子啊。果真,帮她把袜子脱掉,她不哭了。

原来,她是独立的,她有自己的感觉,有自己的判断。于是,从很小开始,我们以她的感觉去应付她的生活。比如说吃饭,她不想吃了,我们绝不勉强;比如说穿衣服,我提供方案,她负责决定;她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玩,也可以拒绝小朋友到家玩。

当然,我们会告诉她,要担当,为自己的决定担当。如冬天,我们给她买了大衣,她不想穿,OK,我同意她不穿,但不能说冷,同时准备好承担“感冒”的风险。她拒绝小朋友来家玩可以,但必须面对被小朋友“拒绝”的尴尬。

这些在她看来,是她的“自由”。所以,她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是我的自由,你不能强迫我”。同样的,我们会回答她的一句话也是,“这是我的自由,你不能强迫我”。

进而,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当大家都有观点时,需要少数服从多数。故我家解决矛盾的最有效方法是表决。

我们不会刻意限制宝贝的一些活动,比如看电视。我们告诉她长时间看电视的危害,所以每天她可以看半个小时电视(周末长些),而白天绝对不看电视,她都能做到“到时间就关电视”,如果有天她想再看一段,她要和我打招呼,一般我都会同意。

我告诉她,一回来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就可以自由地玩,否则玩也玩不痛快,因为作业是小朋友对老师的承诺,一定要完成的。她一直坚持这一习惯。

去超市买东西时,她有权选择一样礼物,除非特别贵重,我会告诉理由,让她重新选择。在家里,她的玩具她做主,没有人可以不经过她的同意动她的玩具。

大人也会犯错,一定要道歉;大人要说话算话,否则宝贝也可以骗大人。宝贝犯错时,一定要亲口说出错在哪里,大声道歉,否则绝不原谅。大人也一样。

我们不知道,宝贝长大了,会从事什么职业,是否优秀。我们只想说,宝贝能健康,能快乐,能“尊重”。

有一种教育叫“尊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有一种教子方法叫渗透


有种学习方法叫渗透,我最先知道这种方法是听杨振宁博士在回国讲学中提到的,当时,感触很深。我想,其实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育儿上。由于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我对儿子的教育很少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总是因时因地制宜。

儿子的好奇心很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我就尽力给他一个浅显易懂的解释。有一次,一只小狗受了伤,趴在路边舔着伤口。儿子充满同情地问:“妈妈这只小狗怎么了?”“这只小狗不小心摔伤了,它很勇敢,自己处理伤口。”宝宝好像受了很大的鼓舞,显得比较兴奋。孩子现在三岁多了,我从没有坐下来教他识字。带他出去玩时,看到路边停着车子的车牌号,或者广告牌上的电话号码,我有意识地停下来看一看,刚开始儿子会问我“妈妈你在看什么?”现在他会主动地指着数字让我读,我时常故意读错,他还知道纠正。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东西。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有识的父母不如有趣的父母,有趣的父母能让孩子自由发展。为了避免犯有点“识”的错误,我们很少对孩子进行枯燥的说教。我和孩子爸爸基本上保持每天晚上在家能看一会书,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学习的气氛。儿子小时候不愿意同熟人打招呼。发现他这点后,每次遇到熟人我都以孩子的口气同别人打招呼,“慢慢地,他就能热情地和别人打招呼了。偶尔让儿子帮个忙,我也忘不了说声“谢谢”,这是对他帮助别人的鼓励。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5种做法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5种做法

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地对待他们。这里的5种做法,能帮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教师的行动可以让他们知道教师是多么热爱、尊重和珍惜他们。

一、把孩子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

如果您要孩子感受到珍惜,就把他们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

二、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心

没有哪个孩子非得需要做出努力来赢得教师的尊重的爱心,孩子应该生来就得到尊重和爱心。教师无条件的爱就是不计任何回报孩子,当然,那并不是意味着教师有必要对孩子所有的行为都表示认可。在孩子的行为不妥当时,做教师的需要做出反应,明白无疑地纠正他们。但是,孩子们知道,无论如何教师总与他们在一起,这正是孩子需要感觉到自己真正受到尊重和珍惜的那种爱。

三、全身心地传递尊重

大多数时候,孩子听教师说话,远远不及他们观察教师的姿势、手势、面部表情,以及听出说话的声调来得直接。因此确保做到与孩子说话时,要全身心地传递尊重,您可以说:“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但是如果孩子看见您说话的同时耸耸肩膀,扬起眉毛、假装或转动眼睛,他有可能认为您在表达相反的意思。

四、树立正面的自我概念

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犟驴、神经病、笨蛋”等标签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天天想到自己没有用,不管这些标签是真是还是假,孩子们听到了就会信以为真。因此教师对待孩子只能用建立肯定的自我概念的标签,使用标签有这样一条好规则要记住:如果绰号不尊重孩子、最好别用。

五、与孩子快乐地呆在一起

帮助孩子感到受到尊重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您与他们在一起乐趣无穷。把孩子放在您工作的首位,与孩子共度时光,这样您就会真正了解孩子。只有在这时候,您才能让他知道您那么珍惜、热爱和尊重他的原因。

告诉孩子,有一种教养,叫“不占便宜”


教养,也许是我们所倡导的育儿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什么是教养?也许很艰深,因为它可能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也许很简单,因为它可能只需要家长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体力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个“小事情”,“不占便宜”的教养。

有一次坐高铁,身上带了点小饼干,正吃着,发现过道上一个小妹妹盯着我手里的饼干,一脸渴望。被她的样子逗乐了,随手拿了一包说:“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来她已经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缩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说:“妈妈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哥哥我不要了。”

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对,我想这便是教养吧。

还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关于父亲用三碗鸡蛋面教会孩子不占便宜的意义。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爸爸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

第二次: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

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

又过了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地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吃亏”的事,实则是帮孩子传送“教养”和“修养”的道理。而这两种人在社会上不会混的很差。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随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会说一声谢谢。

“教养”和“修养”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每个父母都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这样的品性和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走的更高更远!

如果孩子有“爱占小便宜”的迹象怎么办?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方法1:让孩子知道别人如何看待你

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总想着自己占便宜的快乐,而很少想自己占了便宜,别人在吃亏,吃亏的人如何看待你?旁观者又如何评价你呢?孩子往往幼稚,不看别人,没有考虑过,谁会和一个天天想占便宜的人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因为占小便宜而孤单,因为孤单而认为身边的人都不好,不喜欢自己,于是更加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见便宜就占,热衷于短期利益,恶性循环,逐渐形成爱占小便宜的行为。

作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人们对占小便宜的人有什么评价,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同学或者朋友在一起,希望得到的是相互帮助、支持和爱护,谁也不喜欢身边有这样的人,于是,大家会疏远你,排斥你,有事情不愿意告诉你,朋友越来越少。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实际事例告诉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说明这种行为既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会使周围的人瞧不起,帮助孩子下决心改正。

注意事项:

当第一次发现孩子占小便宜的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年龄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喜欢就拿了,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损失,马上明白自己是不对,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家长就要尊重、理解孩子。

很多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报复,或者是开玩笑,也会另有原因,所以家长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教育孩子。

方法2:对孩子喜爱的东西,家长要适当满足

小乔的爸爸妈妈不在小乔身边,他的一切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很爱他,在吃上完全满足孩子,但是在玩上却控制很严。很少给他买玩具,尤其上学以后,更是一个玩具都不给买。近来,小乔总是有很多借口向奶奶要钱,奶奶总是给的很少,小乔就拿很少的钱给同学,让同学给他玩具玩。没有钱的时候,他就给同学说好话,总之,得到玩具就是胜利。求同学多了,同学们都笑话小乔,说他爱占小便宜,说他很贱,到处说好话,就为了玩。同学们开始越来越不喜欢他了。

小乔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班主任发现了问题,及时和小乔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把同学们不喜欢他的原因讲解给他听,还批评了孤立他的同学,以后,小乔知道,需要什么可以向家长要,不必低声下气地去求人。

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移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或者关注,如果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有的孩子就会通过打架、拿别人的东西来得到一种情感宣泄,达到心理满足;这种心理的满足反过来又强化了孩子打架、拿别人东西行为。

注意事项:

家长有时间应该多和孩子接触,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么物质要求,合理的,经济条件又允许,在同学中不特殊的,家长就尽量满足,不能满足,要跟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家长要严正声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再喜欢也不能拿。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可以和家长商量,看家长能否满足你;如果想借用别人的东西怕别人不给,也可以回家来与家长商量,看看家长是不是可以借到,或者给买一个。

教育孩子明白:家长才是你最好的帮助者,有事情求助家长是最方便,最应该的。有家长的帮助,就会不沾别人的小便宜了。

方法3:警惕孩子的占有欲

爱占小便宜的人,不能克制自己原占有欲望,不计后果,任性而为。对此家长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更不能迁就他们。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的条件很好,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根本不相信孩子会出现爱占小便宜的行为,认为一般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这些家长的想法是错误的。往往越是这样的家庭,越容易产生比清苦家庭孩子更强烈的占有欲望。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们不可以用家庭经济条件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们出现占小便宜的行为时,一定要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过分贪婪,如自己需要,如习惯占有等等,都要适当的施加压力,使孩子受到震动和教育。否则,一旦孩子尝到了甜头,后果将很不好。有些孩子,要进行心理调试,必要的时候需要找心理老师或者家庭教育专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帮助。

注意事项

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出语讽刺、挖苦,更不要打骂孩子,如果孩子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家长和老师也不要揭孩子的旧伤疤。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孩子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一方面,无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还是“吃亏是福”,虽然有些功利色彩,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占便宜”是万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不去占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便宜,已经成为了个人基本的道德素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

所以,“不占便宜”的道理,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养必修课。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在家庭里,父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来对待,应该遵循以下4个步骤。

第一,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负有的责任.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范围,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及时地告知和指正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并认真地履行,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精神。

第二,对于孩子的所言所行,父母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客观的评价,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以此来感染和说服孩子,而不是过多地去指责孩子,这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不仅要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还应该注重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恰当。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当向别人表示问候时,先给对方一个微笑,这种效果比说上很多好听的话语更有效。当获得老师的赞扬时,要对老师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校园潜规则:有一种学生叫“老师家孩子”


六一儿童节临近,很多小学都在进行联欢会节目彩排,对小学生来说,参加演出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不过有家长却发现,从主持人到独唱,从领舞到器乐演奏,主要角色都被本校教师子弟给占了,教师子女正在成为校园里的特殊群体。

各种机会向教师子女倾斜

“孩子班里六一演出,只有一个名额,还让他们班主任家孩子给占了”,读者杜女士介绍,女儿文文读四年级,擅长古筝,是表演不二人选,六一联欢会是女儿期待许久的演出机会,偏偏班主任的女儿小云也在这个班,特长也是古筝,班主任安排自己的孩子上台演奏,这让文文很受打击,感觉老师太偏向自家孩子了。

在杜女士看来,班主任已经不是第一次偏袒自家孩子,女儿班里所有的机会,都让给了学校的教师子弟。学校开运动会,举牌的是老师家孩子;歌咏比赛,领唱的是老师家孩子;六一儿童节表演,独唱、独奏、独舞,都是老师家孩子;就连每天在学校检查做操、值日情况的小干部,也是老师家孩子居多……杜女士通过学校一位教师了解到,女儿所在的学校有将近20名教师子女,几乎每个班里都有老师家的孩子,“每次出头的机会都给了这些孩子”。“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庭中得不到太多锻炼,心理、临场发挥、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靠学校老师们给机会了,这些机会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均等的,可现在大多都被教师子女瓜分,别的孩子只能当观众了。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比如,校级演出中,教师子女经常表演,他们就锻炼了表现能力,积累了舞台经验;区里演出,指标还给教师子女,市里演出还是他们,这些孩子一次次经历锻炼,表演方面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遇到大场面就显得镇定、机灵,可这些都是很多孩子牺牲了表现机会换来的。教师既然是园丁,就应该平等播撒阳光和雨露。”杜女士不满地说。

已成校园潜规则

杜女士的说法得到一些小学校长的证实。一位小学校长介绍,现在确实有些教师把孩子安排在自己学校,甚至是自己的班里读书。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小学老师现在工作紧张,没有时间接送孩子,索性把孩子带在身边,节省时间;有的感觉自己干教师这一行,就孩子上学这方面有点便利条件,当然要利用一下,要么把孩子安排在自己班里,要么给孩子找一个素质全面并且又和自己私交不错的老师,好好教育并适当照顾。

对于老师家孩子挤占机会这一现象,一些校长默认,这是普遍现象。“教师在学校工作,有着自身的便利条件,诸如演出、领唱、班干部老师们自己就能协调”,一些老师私下里交流也表示,教师这个行当,付出多于收获,涉及到自己孩子,当然要行个方便。而这样对于其他学生是否公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认为,“从自己角度看,自己的孩子确实具备胜任的条件”。

学生眼中教师家孩子很强势

在一些普通小学生眼里,老师家的孩子是学校的特殊人群,并且绝对是强势群体。课间时候,同学们要么喝从家里带来的水,要么去喝自来水,老师家孩子都去妈妈办公室喝晾好的凉白开;班里别的同学不带红领巾,进不去校门,老师家孩子可以直接进教室;上课没带笔,别的同学会被老师教训“上学没个上学样”,老师家孩子去办公室找妈妈要支笔就能解决问题……

日常相处中的强势地位,却让很多其他学生对教师子弟“敢怒不敢言”:一年级的孩子,仗着妈妈是老师,在六年级学生检查卫生时,敢和大她5岁的六年级学生大声嚷着讲道理;现在每个学生一个课桌,老师家孩子东西放不下,就挤占旁边同学的桌子;同学们一起玩耍,老师家孩子如果不高兴,马上就去办公室“告状”。

母亲、教师角色难转换

专家分析,教职工子女在本校读书,多数情况是弊大于利。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母亲、阿姨这些岗位之间很难转换。教职工子女在上学之前,就是学校的常客,经常到学校来玩耍,早就认识了学校的老师们,并都亲密地称呼叔叔阿姨;上学之后,这种关系不会因为孩子成为本校学生而改变,孩子们每天还是会到父母的办公室写作业、喝水;老师也会碍于同事关系,对孩子多加关照。但是这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在管理方面,难免纵容。还有一些老师可能教着高年级,但是自己家孩子在低年级读书,下课后高年级那些比较会“来事”儿的大孩子们就会主动带着老师家孩子玩,百依百顺,影响非常不好,并且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专家介绍,现在一些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开始提倡老师把孩子送到父母工作之外的学校读书,也是为了预防教育中的不公平,防止本校教工子女产生“仗势”气焰,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毕竟,家长不能一直陪伴,等他们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没有了父母的庇佑,其他同学不再忍让,他们在社交和学习方面往往会遇到更多障碍。

家园共育《育儿观念:有一种教育叫“尊重”》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