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开心的手工活动

08-18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一次开心的手工活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一下午,原本安排户外活动的,可午睡起床后的孩子们都嚷着“外面太冷了,不要去,我们想作手工”。面对孩子们的要求,看看窗外的天气,我认真思量,立即答应怕以后会反复出现类似的情况打乱活动计划,不答应孩子们会闹情绪,认为老师不够人情味,再加上事先没有准备手工材料。正当孩子们在吃餐点的时候,我看到了开学前收集的各种旧广告纸,对了何不让孩子们自己当老师,展示寒假学会的本领。于是,等孩子们准备好后,我给每孩子一张彩色广告纸,让他们自己决定纸的形状、大小,自己动手折在寒假学会的新手工,等都折好了全班评选最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好”一片叫好声让我忍俊不禁。小组长很快就分发好了,孩子们都急不可耐地动起手来,不一会工夫,小船、小鸟、飞机、衣服、钢琴等等展现在大家面前,于是,各个都像大师,开始评头论足的讨论着,最后选出了小高的轮船和小金的小鸟,原因很简单,好看、没有学过。接下来,每人发到了两张彩色纸,两位小老师分别到各组讲解折法,而我也成了一名学生,认真学习着折纸。就这样,我们的手工展示区挂满了小船和小鸟,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别提有多高兴,家长来接了,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在这次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老师教孩子学的方式,而是让孩子教孩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让我在活动感受到了童真,体验到了快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幼儿教育反思:一次手工活动的思考


手工活动开始了,今天的活动内容是制作“七彩花”,孩子们拿起剪刀仔细地剪了起来,不一会儿,浩浩拿着剪下来的几个图形走过来:“老师,我剪好了,不会贴。”说着往我前面的桌上一放,大有要我帮他做的架势。健健、辉辉等几个孩子听见了,也急忙走过来:“老师,我也不会。”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我,期待着我的帮忙。看着桌上一堆手工材料,我寻思开了:“我帮他们都做好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下一次不还是要我帮忙了吗,对,应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自己学会这个本领。”于是,我没有急于帮忙,而是把我的范例拆掉,重新给他们示范了一次,并告诉他们:“今天老师一个也不帮,你们要想得到漂亮的七彩花,就必须自己动手做一做。你们都是能干的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做好的,对吗?”听了我的话,他们只得拿好自己的东西回座位上自己做了起来。不一会儿,健健拿着做好的七彩花过来给我看,我连忙表扬他:“健健真棒,做的七彩花真漂亮!”健健听了,开心地笑了,还回去对他的小伙伴说:“老师说我做得好看呢,你看!”接着,其他几个要我帮忙的孩子也都自己动手做好了七彩花,对几个没有对齐线就粘贴的孩子,我要求他们重新对齐了再粘贴,这样,每个人都拥有了一束漂亮的七彩花。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和孩子们一起用美丽的七彩花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老师,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一味地代替包办,而让孩子失去动手锻炼的机会,养成学习上的懒惰思想。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教会孩子克服困难,去进行尝试和思考,从而习得经验,提高技能,树立自信心!

对一次大班手工活动引导过程的评


案例背景:

在我们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有时候会随活动产生的兴致进行提问,他们的小嘴巴里会冒出很多充满童稚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比较容易解决、有时很可爱、有时候会令人尴尬、无言以对。

作为和孩子们最亲近的老师,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采取的方法是随便的应付了事,或疾言厉色地对待,显然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方法。

因为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提问是一种才智,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探索是一种明智之举。

本案例通过列举了一次大班手工课上所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个事例来阐明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提问时,如果我们加以会耐心的,细心的回答孩子的每一个好奇的问题,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把握每一次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探索、从而点燃孩子心中不断求知的强烈求知欲,就能够让孩子感受更多成功的体验。

案例描述:

情景:这是一次大班的纸工课上,老师示范好纸折的蚂蚁,孩子们正在认真的观赏老师的杰作时,突然孩子们中间冒出这样一句话:“老师,这只蚂蚁怎么没有触须呀?”提出这个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小淘气浩然。

浩然这一发现可把老师给愣住了,让老师有些措手不及。

孩子们没有在意老师脸上的表情,而是一阵窃窃私语的议论:“对呀,如果没有触须蚂蚁就没有办法说话了呀!”“就是哦,而且有两根触须,这只才是真正的蚂蚁。

!”孩子们抬起了小脑袋期盼老师把问题解决了。

老师停顿了一会儿,考虑着该如何接好孩子们抛过来了这个球,终于老师微笑的开口说话了:“孩子们,你们想到了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可真不错。

不过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出好办法,把蚂蚁的触须做出来,你们自己来动动脑筋看,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把蚂蚁折出来。

对老师行为的评价:

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首先反思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对蚂蚁制作的不够精心,在以后的活动上应该加以细心的准备。

然后当面对孩子所提出的疑问时老师的态度是很欣然的接受了,并且把孩子们所抛过来的难题,非常巧妙的又抛回给孩子们。

这一行为不仅能够体现出老师真实的做到了“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而且也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和思考,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浩然是一个具有明锐观察力和会真实表达自己看法的孩子,他对老师制作的作品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直言不讳。

浩然的疑问,让孩子们所熟悉的蚂蚁形象再一次明朗。

正是这一问题让其他孩子也注意到了老师的作品,引发了孩子们的低声讨论,对老师的这只没有触须的蚂蚁纷纷表示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期待老师的解释。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老师的这一次意外的“不精心”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得到一次学习机会,

情景:这个时候,浩然对老师的解释好像不是很满意,嘴里嘀咕着:“没有触须蚂蚁就不能够讲话了,我要做一只有触须的蚂蚁。

”这个时候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浩然的小脑袋说:“好的呀,老师和你一起开动脑筋,来试试做只有触须的蚂蚁。

不一会的功夫,好多的孩子按照老师的范例折出了纸蚂蚁,大家都在兴高采烈的玩着自己的成功作品。

而浩然呢,跑到老师的前面问:“老师,你想到了没有呀?”老师又被弄愣了一下,原来浩然还想着蚂蚁的那两根触须呢!不过这个时候老师反问了一句:“还没有想到,你想出来了吗?”浩然说:“再给我一小会儿的时间,我会想出好办法的。

对老师行为的评价:

面对孩子的好胜心和自信,老师鼓励了孩子,对浩然的想法给于了及时的支持与动力。

当浩然再次跑向老师,询问老师有没有想到怎么做出触须时,此时的老师再次把问题交给孩子,同时也将探索的时间留给了浩然,引导浩然自己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浩然的回答也非常的自信,似乎在有力的预示着他一定会成功的做出触须。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

在浩然的这句话中我们完全可以听的出来他有一颗好胜心,这使他肯定自己一定能够把有触须的蚂蚁做出来。

当许多的孩子完成了杰作,高兴的玩还来不及,仿佛已经把蚂蚁有触须的事情已经忘的一干二净,或许孩子们觉得用纸的材料来做触须比较的困难,所以有些放弃的想法。

而这个时候的浩然呢.却将了老师一军。

情景:浩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研究手中的作品,表现出来的那副认真劲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平常喜欢偷懒的浩然。

过了一会儿的功夫,浩然准备好了沾触角的胶水,但是由于触须非常非常的细,还没有完全干的时候触须就马上从蚂蚁的头上掉了下来,实验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浩然放弃了这个方法,又在一边思考了起来。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

在浩然的心里有一股不肯服输的力量,虽然制作蚂蚁的触角充满了许多许多的困难,但是浩然没有气馁,也没有寻找同伴的帮助,只是非常认真的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思考着,试图寻找出制作蚂蚁触须的方法,这一些动作足以可以证明浩然这个孩子富有强韧的毅力。

情景:突然,浩然似乎找到了金钥匙一样跑到我前面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一根针和线?”老师满足了浩然的这一请求,并且注意着浩然如何的去使用这一辅助的工具,盼望着他的成功。

这个时候浩然轻轻的拿起了触须和纸蚂蚁,用针一点一点的缝了起来,缝到最后的时候还会把线头一点一点的卷起来,或许是平时没有接触这些工具,浩然弄的有些乱。

老师上前询问:“是想把线整理好打结吗?”浩然点点头,老师顺手接过来把挂着的两根线头牢牢的打上了结。

浩然拿着做好的蚂蚁,浩然兴奋不已,激动的叫起来:“大家快来看呀,蚂蚁的触须长出来了。

”手举着这只班中独一无二的蚂蚁,伴随着浩然的小手有力的挥动着,有了触须的小蚂蚁也变得栩栩如生了起来。

“浩然你做出了蚂蚁的触须哦,太好了”,老师在一边为浩然努力后的精美作品鼓起掌来,“浩然,你这只小蚂蚁真好看,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做出触须呀?”在一边玩自己作品的孩子们逐渐靠拢过来,老师把这些孩子们集中了起来,请浩然来当小老师介绍自己是如何做出这对漂亮的触须的。

对老师行为的评价:

在中间的一个环节上,当浩然正在自己无法解决的苦难面前,老师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及时给于了浩然一定的帮助。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们新《纲要》中的精神,老师活动中的正确地位也得以真正的体现出来。

看到浩然的成功,老师给于了大力的肯定和鼓励。

并且为孩子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请浩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给大家,这一办法不仅提高了浩然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其他孩子们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经验的机会。

对幼儿行为的评价:

经过了浩然的动脑筋之后,他想到了选择平时生活中的工具来辅助做触须,使做触须的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一过程说明浩然是在投入了很多的努力后最终完成了这一作品------做成了一直真正的蚂蚁。

浩然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评价反思:

在这个案例里面,我们看到当老师面对浩然的问题,没有用随意的态度来对待,对于孩子指出老师折的是一只没有触须的蚂蚁,老师虽当时有些尴尬,但是随后却能够在互相尊重的原则上,尊重孩子的这一观点,并且积极的鼓励孩子自己去想办法,找出成功的经验。

因为一个人自己探索出来的经验和从别人那里获取的成功经验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在这个案例里,老师所处的角色正如我们的《新纲要》里所指引的一样,是一个支持者、观察者、合作者,同时也是孩子们成功后的经验分享者和支持者。

案例中的这位男孩子浩然是一个具有明锐的观察力的孩子,正是这一观察力让浩然发现了老师的“成功之作”其实不高明------没有触须的蚂蚁。

而在后来的一系列的环节中也足以证明浩然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创造性的幼儿。

他不满足于当前,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他始终注意于这一创造内容里,对这一内容屡屡的尝试,而且没有轻言的放弃,不断的探索,就是这样一股坚持的力量,让浩然成功了,终于给蚂蚁装上了美丽的触须。

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老师要学会引导孩子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且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和同伴进行讨论或在争论中独立的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这些过程中,幼儿有可能通过几次的尝试失败,改进方法,获得最后的成功;也有可能通过与同伴之间思维的碰撞,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这些都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够获得的,而这些也远远比我们教师直接给予的经验更加深刻,也更加的有价值。

一次体育活动


某一次体育活动,许多幼儿都被一个走铁链桥的游戏吸引了,开始他们还能按照规则排队从桥的一头走到桥的另一头,随着动作的熟练,一遍一遍的练习,他们的胆量也越来越大了;同时问题也就慢慢地产生了;由于走在铁链桥上的人在踩下去时若有其他幼儿加入另外一边就会翘起来,,,导致了后面的幼儿又迫不及待地往前拥,往上爬。

我在旁边反复叮嘱:“往后站,不要乱爬,按秩序一个个排队走过去。

”但稍微不注意就又会有人挤队伍,使得走铁链桥存在着危险性。

一会儿桐桐走上了铁链桥,豆豆也紧跟着上去了,桐桐在铁链桥上蹦蹦跳跳,惹得孩子们都叫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让孩子们停止了游戏。

这时孩子们开始议论:“都怪你,桐桐!你玩得不对,就别玩了!”我问道:“她哪里做得不对?”楠楠说:“不能在铁链桥上蹦蹦跳跳,会滑倒,很危险!”文文说:“别人还没走完,就不能急着走。

”“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问道。

妮妮说:“让值日生去辛苦一下看队,谁没有按秩序玩,谁就不能玩!值日生看累了就派代表接替任务。

”孩子们一致同意。

经过实验,这个办法果然有效孩子们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开始了游戏,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遇到困难了,大人或老师大多是孩子们困难的解决者,其实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孩子们去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也让幼儿获取一定的成就感。

一次秋游


因为每个幼儿都具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所以,每个幼儿成长的起跑线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承认幼儿之间的差异,尊重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孩子有所发展。

东东小朋友非常聪明,爱动脑筋,什么都想试一试,但他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常对小朋友使用攻击性行为。作为教师,我觉得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要尊重他、接纳他,发现他的长处,有的方矢地实施教育。

在一次秋游前,东东的妈妈对我说:“我不想让东东春游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他太淘气了,平时就管不住自己。我怕他到外面给老师惹麻烦。”我想,如果仅因为幼儿的约束能力差,就剥夺他外出游玩的权利,这是不公平的。老师首先应该看到每一个幼儿都享有教育的权利。于是,我对东东妈妈说:“还是让他去吧。”然后,我利用饭后时间开展了秋游讨论活动,我对大家说:“明天咱们就要去秋游了,老师和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但是去秋游的地方有点远,我们需要自己走过去,而且去游玩的地方很大,我有些担心。咱们这么多小朋友怎样才能既玩得高兴,又不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得讨论着:“我们不乱跑,不打架,互相帮助…”我观察到东东虽然没有说话,但他一直在倾听。我又说:“需要集合时,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很快的找到自己的班级呢?”大家争论着,东东突然很兴奋地大声说:“咱们做个小旗子吧!”我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立刻给予他积极地鼓励。小朋友们也表示赞同。这时我注意到东东很得意。我又说:“如果别的班级做的旗子和我们的一样怎么办呢?”小朋友们说:“在旗子上写字吧!写上我们要注意的事情。”大家热情很高。这时东东跑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我会做这个小旗子。”“真的吗?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吧!”他高兴的点点头。傍晚,他妈妈来接他时,没等我叫他,他立即跑过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也很高兴。我又与家长做了简单的沟通,使家长理解了其中的意图。

第二天一早,东东举着旗子连蹦带跳地来到了幼儿园,把他亲手制作的小旗子递给我看。只见旗子的正面写着园名和班级,背面写着秋游注意事项。我问他:“这是谁写的?”“是我说的,妈妈写的。”“都写了些什么?”他大声地“朗诵”起注意事项来了。随后进来的小朋友都被他吸引过来了。他不厌其烦地给小朋友讲解着。其实,我知道旗子上的那些字他并不全都认识,是他把昨天大家说的要注意的事讲给妈妈听,妈妈帮他整理记录后念给他听,他记住了,又说给大家听的。

出发时,我问:“谁来当导游?”东东立刻冲到我面前:“老师,我来当。”于是,他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举着小旗子,那神气劲甭提了。结果,在整个秋游活动中他都表现得非常好,不但自觉约束着自己的行为,而且还主动提醒违反注意事项的小朋友。

我感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不同的孩子以针对性的指导。要接纳每一个孩子,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评析:

这是一个接纳、尊重和相信每个幼儿,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其发展的典型事例。

1、尊重每一个幼儿受教育的权利

幼儿园都会有淘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有时成人出于某些想法,在外出活动时,接待参观、检查时,会劝阻、禁止这些孩子来园参加活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侵犯了儿童的合法权益,剥夺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当东东的妈妈主动提出怕给老师惹麻烦,不想让他参加秋游时,老师首先考虑到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应剥夺他的权利。结果才有了东东以后的一系列积极表现。试想如果不让东东参加秋游,他会有什么感受?他会感到大家对他的偏见、不接纳,他会感到不公平,他会不相信周围的人是爱他的。这带给他的只能是心灵深处的伤害。这将直接影响他形成积极地自我概念,以至于影响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

2、让幼儿成为制定规则的主人,让遵守规则成为幼儿的需求

外出游玩时,为确保安全,都要提出一些要求、规则。这些要求、规则由谁制订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呢?是由老师制订,让孩子执行遵守,还是发动孩子制订呢?老师采取了后者。她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们思考“怎样才能既玩得高兴,又不出问题”。果然,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切合实际的好主意,使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潜力。而这种主动性和潜力能否得到发展,关键是我们成人是否肯于放手,多给孩子们创设参与管理自己生活的机会。我们还看到,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规则的意义。遵守规则成了孩子们的需求。连东东这样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孩子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3、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为孩子们创设表现能力、体验成功的机会

老师让大家讨论秋游活动,为大家也为东东提供了表现能力的机会。东东想出了做小旗子的好主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师又把做小旗子的任务交给了他,使东东感到受信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引发了他一系列的积极行为。孩子们的社会性就是在这种平等的、尊重的和充满爱的环境中得以发展的。

小班开学一次谈话活动


开学了,见到了可爱的宝贝们都长高了!忍不住去抱抱、亲亲。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稚气的童音了。“老师好!老师好!”的问候是那样的发自内心,这样真挚透明的心,只能在孩子们这里感受到的。

新学期开始了,可是没有新教材。就来个自然的生成活动吧。不如顺着孩子们的意谈谈回家过年的感受。小班的宝宝语言发展能力不是太好,需要具体的语言引导。

“小朋友们过了年都长一岁了,长高了也变得更懂事了”这时候,孩子们坐得很精神,好象是证明自己真的是很懂事了。

“咱们过年时,都有哪些好玩的事儿、好吃的东西呀?”

“我在家里吃肉肉、菜菜和肝儿了”,李依蓓小朋友抢先回答。但她用的是家乡话,还说的是叠音词。

“我放鞭炮了,我爸爸给俺买的。点着了,彭!”戴锡坤边说边比划着放鞭炮。

鞭炮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共同兴趣,一时间这个小朋友也说他放鞭炮,那个小朋友也站起来模仿着放鞭炮的动作。更有趣的是今天刚来的一位小朋友说:“我也放鞭炮了,把这儿、这儿都弄上窟窿了。”他说着指着自己的衣服的袖子上的两个地方,哦,原来,他是想告诉我们,他放鞭炮时不小心把衣服上烧上洞洞了。

这是一个可以延伸的新话题,我马上接过来,哦,你是放鞭炮时不小心把新衣服弄坏了,紧接着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成人春节时放鞭炮受了伤的案件,然后抛出话题:“我们在放鞭炮时要注意什么?哪些鞭炮我们能放,哪些不能放?”

话题一出,张嘉恒小朋友马上接过来:“放鞭炮时,得这样”(他开始动作“指导”,慢慢蹲下来,把手里的火源慢慢靠近假想的鞭炮,然后迅速跑开)他举高火源,提醒大家:“得把香(火源)举得高一点。”

张嘉恒示范得很不错,何不让小朋友们都来试一试?正好孩子们也都跃跃欲试,就此插入“放鞭炮”的小游戏,当“鞭炮”点燃孩子们自动发出“滋滋滋”的声响,然后有几个调皮鬼迫不急待地“嘭”地“爆炸”了,一时间“鞭炮”爆炸声此起彼伏。

谈话很成功,但是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多数孩子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不会说普通话了;二是语言发展连贯的孩子太少,只有五六个小朋友能够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次特殊的带班


今天,欢欣请假了,我刚好下午空班,西瓜豆豆刚好职评考核,不能抽出空来,就让我帮忙去小一班带班,我二话没说,悻然答应了,心里就在想:哈哈!可以去“玩玩”这些小可爱啦!

中午吃过饭,我到小一班请大家排好队去外面玩,就听到几个小宝贝奶声奶气的说:“我吃的乖的……”哎呀!带大班的我一下子带着这些小不点,真是觉得有趣。可是,到了外面,我马上觉得头大了,怎么啦?第一次带,只叫得出一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带他们玩大型玩具吧,有点危险,就玩了两分钟赶快请他们到草地上做游戏,有的小朋友“自由散漫”还要自己走上大型玩具玩,我只能“喂!喂!”的叫。带他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钟”吧,个别调皮的孩子在草地上乱跑,完一有个什么闪失怎么办?一个劲的喊:“小心点!”而且,外面玩的班级很多,我都分不清跑远的那个小朋友是不是小一班的。玩到第三次,夏夏拽着裤裆说:“我要睡觉了。”我一看不对,要小便了,赶快带着小朋友回教室,小便睡觉。

下午起床,可不敢带小家伙们出去玩了,看书、唱歌、讲故事。小宝贝们真的很乖,老师讲什么,他们都能认真地听。我也能渐渐叫出一些小朋友的名字:轩轩、夏夏、香香、雪怡、天阳、超超、同语……他们也很喜欢我,都要做毛毛虫和我挠痒痒。

今天的一次特殊带班,让我想到了那些需要借班上课的老师们,不管是像张虹那样的名师还是参加双高课、展示课的普通老师,能用几分钟的时间,熟悉孩子、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活动中更投入自己的教学,这也是一位老师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这次的经历让我尝试了,也让我觉得更需要自身的提高。

一次命题作画


一次美术课,我让幼儿画一幅命题画《秋天来了》,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那里不动,有的小朋友说不会画,还有的小朋友坐着抓耳挠腮,甚至还有的孩子让我画在黑板上。这时我装做不理睬的样子,心想:这次不出示范画,看究竟有几个孩子能画出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只有个别孩子画了出来,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一点创意,见此情景,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创新意识。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前上美术课时总是先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然后再讲述并示范画法,这样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创作的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扼杀了,导致了今天的现状,难道这不是自己工作的失误吗?

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我改变了原来的方法,首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绘画时我让他们自己大胆创作,现在已经不在乎他们画的像不像,只要能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确切地反映了幼儿的创造力,就是一幅好的作品。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打破了以往教幼儿朗诵歌词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出歌词,这样减少了幼儿学习的依赖性,增强了自主性,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其次,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努力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环境,开放活动室的环境,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一个墙面,每一个角落,让活动室环境处处成为孩子求异思维发展的天地,多方面正确地对待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不能否定孩子在各种活动中的探索创新意识。

经过前段工作的开展,现在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了,并且多数孩子在各种活动中能产生创新的愿望和创新的意识,尤其表现在绘画方面,现在多数孩子做到了:绘画时,在构图与用色上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想象新奇,总之,这一切正反映了幼儿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次区角活动——逛超市


今天下午王焕然来幼儿园时,红红的眼睛,小手还不停地在抹眼泪,一边低声抽泣,他的妈妈告诉我:“刘老师,这孩子真是没办法,来幼儿园的路上,经过超市,说好了只是买一袋巧克力豆,到了又要这个又要那个,不给买就哭。”他妈妈一边说一边气还没消,我理解她的心情,劝着她不要生气,孩子需要我们慢慢的教育,她就慢慢走了。

是啊,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形成的,需要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联系,对他们进行生活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乱花钱,见东西就要的问题,我设计了区域活动中“逛超市”,在活动前我首先和他们进行活动讨论“为什么爸爸妈妈有钱”“爸爸妈妈上班去挣钱来怎么用”“去超市应该买什么东西”等。大班的孩子反应特别快,都抢着说:“我爸爸上班挣钱”,“我妈妈种菜挣钱”“去超市时不应该乱买东西”,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问题回答得比较好,但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难抑制住自己想要的欲望。

我告诉孩子们,咱们今天来玩逛超市的游戏,希望小朋友在“逛超市”时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不能超过5元钱,如果超出了就不能从超市出来了。说完我就给孩子们每人一张自制的卡片,代表五元钱,孩子们各自到超市忙着选东西,我在旁边观看,只见他们一边不停的选,一边忙着问售货员物品的价格,估计是他们怕选的东西超额,个个都在认真的挑选,一会儿,孩子们陆续的拿着自己选的东西付款,结算时发现:他们大都选了些小东西,就一两样,都没有超出支付额,我真为孩子们高兴,于是,我借着机会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让他们知道父母挣钱非常的不容易,他们虽然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是都要付出很多的辛苦,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就做一个节俭的好孩子。

通过这次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钱的来之不易和用途,也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许他们从中懂得了很多很多。

相信《一次开心的手工活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创意手工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