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6岁孩子问的问题太尴尬,别急着批评,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08-27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育儿心得:6岁孩子问的问题太尴尬,别急着批评,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于生活中发现成长,

从孩子眼里看到智慧,

用书籍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妈妈,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

一回头看到一个正在经历情绪兵荒马乱的妈妈,低着头,拉着一个6岁左右的男孩,从卫生巾的货架前走过。

小男孩一脸的迷茫,又问了一句,“到底是干什么的啊?”

妈妈弯腰嘟囔着“闭嘴!”

顺手给孩子屁股上来了一下。

都说童言无忌,但大庭广众之下,被孩子大声问“卫生巾干什么用的”这种问题,作为妈妈,想不尴尬都难。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避免尴尬呵斥孩子或者做贼一样急匆匆躲开,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困惑。

孩子并不是有意制造尴尬,家长的表现有可能会伤害孩子

6岁左右的孩子,还处于求知欲比较旺盛的时期,所以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而家长表现的过于尴尬、甚至斥责孩子的时候,他并不明白妈妈的不自在和责备到底是因为什么。

一般尴尬到能批评孩子的家长,等之后也不一定会给孩子解释。着就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首先,孩子真的只是好奇,遭遇家长一系列莫名反应,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因为认知的原因,其实并不知道这个问题会引发尴尬。

对于孩子而言,卫生巾和一块橡皮、一盒糖一样没什么区别,他只是不认识,想知道——这种好奇是孩子求知欲的一种表现。

当他问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纯粹就是对于这个包里、尿布一样的东西感兴趣。

当兴趣遇到家长的不说话、怪兮兮、使眼色时,自然激发的不是孩子的“不应该当众问尴尬问题”,而是让孩子感觉“我哪里出问题了吗?”

另外家长事后因为尴尬不解释当时的情况,会导致孩子的疑惑和不自信。

之所以说童言无忌,是因为孩子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当众问出让自己尴尬的问题,制止孩子发问,匆忙逃离人群的话,很多家长往往事后也不一定能记得给孩子解释。

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认为自己说错了话。如果遇到心思比较细腻的孩子,可能会长时间放在心上,导致以后不敢发问。

孩子,你让我尴尬,我给你科普

父母遇到孩子提出让自己尴尬的问题,第一时间不应该想到的是如何避免自己的尴尬,更应该考虑如何避免让孩子感觉不适。

所以首先父母要保持平和。为人父母,就要多一分为孩子成长的担当。

当孩子问出这个尴尬的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如果周围有其他人,并被孩子的天真逗乐了的时候,作为父母要保持尽量保持平和的态度,尤其不要把别人的笑当成和自己的孩子有关的。

之后,可以小声告诉孩子,这是隐私问题,可以回家讨论。

这样做等于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有些话题并不是不可以讨论,但涉及隐私,我们可以私底下讨论。

这样既能够避免家长在公众场合讨论这个话题,同时,又不让孩子一直处于“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者感觉“我哪里做错了吗”的状态。

回家之后,把这类隐私当做科普知识,很平和地普及给孩子。

对于孩子而言,对身体的认知也是认知的一部分。家长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孩子做一次人体的科普了解。

如果家长没有系统的知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讲,可以推荐基本绘本,比如《人体》、《就是出不去人体是个迷宫》《不可不知的人体》等。

这一类的科普绘本都能够给予孩子适龄的相关知识,其中性别介绍的部分可以先拿出来给孩子讲解,解决“卫生巾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对纸尿裤还有印象,也可以用纸尿裤比较形象的说一下。

借此机会,给孩子性启蒙教育,让孩子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

既然给孩子讲到了男女的区别,那就更应该再借此机会,进行一个更有必要的教育——性启蒙教育。

之前曾经有报道,有对孩子图谋不轨的人,以检查身体为借口对孩子实施侵害,给孩子造成了很严重的身心伤害。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性启蒙和安全教育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性别认知,我们可以跟孩子进行确认以下六点:

不管男孩女孩,穿游泳衣时,被挡住的身体部位都属于隐私部位。

这些部位平时是不可以给别人看或者碰触的。

如果因为疾病或者检查身体的原因需要让别人看,必须有自己的家长在场。

如果有人想没有原因的碰触,可以大声制止“别碰我!把手拿开!”

而一旦有别人试图碰触身体的隐私部位,并让替他保密,一定要告诉父母。

如果发生了自己无法制止的侵害,这一定不是孩子的错,一定要告诉父母寻求帮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孩子的教育问题


育儿心得: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是心存敬畏的”,这是朋友曾经说过的话。没想到优秀如她,在这个问题上竟然是这么谨慎。那么对于我们大多数平凡普通的父母,需要更多的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了。孩子,是生活在未来世界的个体,他们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对待一个未来世界的智慧生物能不谨慎吗?

世面上有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也有诸如“狼爸”、“虎妈”这类的育儿心得,但我们要扪心自问,我希望带给孩子什么,我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我希望孩子能成为他自己,而我,是帮助孩子寻找自我的一盏灯。

父母天生是父母,不需要上岗证,不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然后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只是借助于我们的身体来到世界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属于任何人,他们不该成为任何人达成愿望的载体,他们只要成为他们自己就好了。人生的很多不幸在于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自己能干些什么。我们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寻找自己,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找到。那些找到自我的人,于是收获了幸福,即使没有世俗的成功,但是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找到自我,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找到自我,收获幸福,而我能做的就是给予最大的支持。支持的一层含义就是尊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我相信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小时候,宸明有段时间不愿意分享,把自己的东西护得死死的,我会告诉他分享的快乐,但是从不强迫他分享,其他小朋友找我帮忙,我也只会说:“那是宸明的东西,你要跟他商量。”我相信总有一天宸明会自己愿意分享东西。真的没过多久,宸明出去也会大方的分享玩具了,而且他不会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他知道那不是他的东西。几个月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学习物品归属概念,学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在兴趣班的选择上,我也是全部尊重宸明的选择。英语兴趣班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因为宸明选择去那里,即使小区里就有一个英语班,接送方便,但我们还是尊重宸明的选择。我们要做的只是支持他。每次去上课都要走20多分钟,我们陪着他坚持了2年多,而且我们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支持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平等,把孩子放在同等高度,平等对话,平等对待。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是有思维有情感的独立个体,有时候我们认为的思想幼稚,只是因为我们没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小王子》这本书我很喜欢,里面有段话:大人热爱数字,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所以,虽然是大人,我也还是认真的思考宸明的话语,认真的和他交流讨论问题。当然,平等是相互的,同样他也要平等的对待我。每天晚上我都和他下一局国际象棋,说好规矩,落棋无悔,否则我一样会翻脸走人。

被人尊重和平等对待是每个人都希望的,我觉得孩子从小被这样对待,会更有尊严感和自信心,才会更加从本心出发去寻找自己。龙应台的《目送》让我动容,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都会远行。我希望宸明你能拥有独自飞行的翅膀,砥砺前行的勇气,而我只是留在你身后的一束目光,永远追随着你的身影。

别急着给孩子贴上“被欺负”的标签儿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怕孩子吃半点亏或受到半点儿委屈。院子里有很多小孩,经常听婆婆和妈妈讲她们各自院子里小孩的事情。发现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看得紧紧的,见到孩子稍微有一点儿纷争就开始护着各自的孩子,结果孩子的纷争却不禁意间升级成了大人之间的“战争”。

也经常听身边很多人对一些事情感到疑惑,他们会问:“如果把孩子培养得彬彬有礼,不去打人,别人会不会欺负我家宝宝?”于是告诉宝宝:“如果别人打你,你就打他”或者是:“如果别人打你,你就告诉我!”

又或者他们会问:“如果我家宝宝乐于分享,那么,在那些自私的孩子面前会不会吃亏?”于是告诉宝宝:“千万不要把东西分给XXX,要不你就吃亏了。”

又或者,有一天,宝宝被其他宝宝打了一下,哭了,他们就会直接了当的说:“不要欺负我家的宝宝!”

......

他们这样做自以为尽到了保护宝宝的义务,实际上却在无意间培养了一个自私自利又窝囊的孩子。

究竟什么算作“吃亏”?什么算作“被欺负”呢?

恐怕成人和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吧?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听到大人说,他“被欺负”,实际上等于是毁了一个孩子,特别是当他的亲人经常这样对他说的时候。实际上,在无形间也给他贴了“容易被欺负”的标签。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这样的暗示着,恐怕,他也会经常考虑自己是否又被欺负的问题,那么,他还能勇敢、无畏的面对着实际上微不足道的纷争吗?

在我看来,世间有很多成年人,他们慷慨、正派,却又从来没有人敢触碰他们的底线;也有很多成年人,他们小家子气、自私、粗鲁,却照样经常被人欺负,且被人鄙视。

这就是,我在之前所说的,为什么不赞成大人教孩子“回打”或“以同样自私的态度面对这个社会”的做法。

毕竟,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何一定要将视野锁定在“被欺负”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呢?

虽然,看了无数类似的文章,可是面对在自己的孩子添翼身上的时候,依然有些素手无策。随着添翼的成长,他也渐渐地开始接触起与他同龄的小朋友来。

和添翼接触最多的小朋友是楼下的比他大2岁整的小朋友乐乐。乐乐虽然刚满3岁了,但依然还处于比较自私的年龄。他的奶奶又住在传达室,所以下了楼,他总是以“老大”自居,什么东西都不愿意给别人碰一下。

虽然在楼上,乐乐对添翼非常友好,可是下了楼以后,小家伙立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次,看到乐乐的自私举动,我就会感到为难。有时候也在想,是否要为了添翼,亲自出手和乐乐“谈判”,要他让点东西给添翼玩?还是,当他自私的时候,拉着添翼,对他说,过一会儿再找他玩?

直到后来的一天,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添翼处理这件事远远比我想象得要好很多。

那一天,可可、乐乐和添翼都在楼下玩。乐乐一个人在玩一个大纸箱子,奶奶们给了可可和添翼一大把长豆角,让他们抓着玩。结果,乐乐看到弟弟妹妹拿到了长豆角,不高兴了。跑上前去,就狠狠地把长豆角从他俩手里夺了出来,然后又“自私”地塞进了自己的大纸箱子里。

一般时候,大人们见到这种情况多少有点儿想插手,可是,那个时候,奶奶们都在忙着择豆角,没有一个人顾得上这几个娃。没想到,被抢走豆角的添翼,非但没有生气,还很高兴的捡起了地上和可可姐姐手里的豆角,径直走到了乐乐哥哥身边的大纸箱子,把豆角一根一根的塞了进去。

于是,乐乐没辙了,开始和添翼一起玩了起来……

原来,很多时候,大人看上去很为难的纷争,也可以用其他途径很简单的化解。看到了添翼对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不由得增加了我对一些事情的无限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被“欺负”呢?或许,我们过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孩子如何被“欺负”这件事情上面,而没有引导他们掌握更好的处世技巧。

以前,也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个孩子经常被班上另一位个子高的同学打,后来,家长没有为他出面,而是让孩子自己想更好的解决办法,结果,孩子和那个高个子同学成了朋友的故事。

其实,孩子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单纯,有时候,之所以孩子会被人欺负,是因为我们把欺负这件事情看得太重而远远超过了欺负本身。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引导孩子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不需要刻意的去教,因为孩子在家庭这个环境中会潜移默化的被我们不知不觉之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周围人和事的态度所影响。

再一个,就是多和孩子谈心。每天放学回来,多关心一下孩子一天之中所发生的事情。当他觉得自己被欺负的时候,好好开导他,让他的心豁达起来,再通过聊天,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处理问题的还需要是孩子。毕竟,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即使我们再能干,也只能保证他的前半辈子,后面的路还需要他自己走。与其帮他一时,不如让他自己多去尝试。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将事情处理得越来越完美。

暑假是亲子教育的好时机


暑假是家长和孩子加强交流的好时机,亲子教育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管家长如何安排暑假,首先都要让孩子有‘暑假’的概念。”有着多年幼教经验的杜老师说,“暑假”的概念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暑假是一个升级过度的阶段,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调整心态。

家长应该利用假期带孩子多接触一些外界和新鲜事物。杜老师建议说,如果家长实在没空照顾孩子,也不要让孩子长期寄住在亲戚家,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与孩子“亲密接触”。

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并不提倡家长暑期将孩子全托给幼儿园。尤其是将孩子送到不同的亲戚家,这样频繁更换环境,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容易造成孩子的沮丧和失落心理。家长应当让孩子的暑期生活该和平常一样,要有规律,在有序安全的环境下寻求促进孩子发展个性的教育方式。

对于孩子暑假在家好,还是在幼儿园好,好与不好不在于在家还是在幼儿园,而在于生活内容的安排,应该说假期是让孩子放松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家里更好,但是家里的活动应该安排的适宜。如果天天在幼儿园的话,开园后孩子没有升班的感觉,没有新鲜感,形不成新的学习动机。因此还是说假期在家里生活,但是希望家长把他的生活安排的比较丰富。

2-4岁,宝宝学筷子的好时机


据专家李老师说,宝宝学用筷子既可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又可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训练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2至4岁是学用筷子的好时机,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宝宝独自吃饭,可能是混乱,一顿饭下来,身上、桌子上、地上都是饭菜。所以,当梁女士不到两岁的宝宝居然独自用筷子顺利地夹菜吃饭,每个看到的家长都觉得不可思议。对此,梁女士笑着传授她的秘诀,抓住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将学用筷子当作游戏。

梁女士说,当宝宝1岁半的时候,每次家里吃饭就喜欢拿她的筷子玩,连平时玩耍都喜欢模拟他们夹菜的样子,那时候她就想是否能教孩子用筷子呢,她决定试一试。于是她到婴幼儿超市买了一双小筷子给宝宝。刚开始的时候,她只是教孩子模拟夹菜的动作,接着给一些棉花、纸团之类的物品让孩子尝试夹。梁女士提醒家长们,在这个时候孩子是很容易因为受到挫折而放弃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想尽方法为这个过程增加趣味性。例如,当孩子一直夹不到的时候要帮他作弊,成功后要给予极大的鼓励等。平时吃饭的时候,梁小姐会特意在宝宝面前将夹菜的动作以慢动作显示,或是夸张化。三个月后,宝宝终于能用筷子进食。

对初学用筷子的幼儿,李老师建议选用竹筷,因为方形竹筷易夹住食物,而且无毒、轻便,易握紧;食物可以选用爆米花等,轻而且物质上有沟槽和裂缝的,容易夹起来,又会刺激孩子去练习;允许“作弊”,可在筷子尖上缠一根皮筋,增加摩擦力。如一时夹不好,家长也不要责怪,对由此产生的吃饭时间延长、食物撒落等情况,应给予宽容,强迫要不得。学习新技能之前,宝宝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渴望,比如抢你手里的筷子,盯着别人吃饭的动作,喜欢拿着筷子玩等等。所以家长的任务就是抓住他的兴趣细节,而不是因为到了应该学的年龄,而强迫他去学习,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顺其自然最好。

抓好时机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他顶你两句,好像还是他有理”“可不,现在在孩子面前很难树立父母的威信,我有时管管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听了真让人生气……”从这两位父母的烦恼中,可以透视出大多父母的烦恼。我们不妨从父母自身找一下原因,看看哪些不正确的威信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如何树立威信呢?听听不同的观点

根据调查,父母在孩子面前逐渐丧失威信的现象,在小学至初中这一阶段较为常见,父母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才想起要树立威信,但实际上问题往往出在学龄前。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在3岁以后就有了自我的意识,开始懂得拒绝,因此如果这时你还是像以前那样教育孩子,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没有树立威信的意识,那么,日后想要再树立威信就很困难的,那时你就无法拿捏该如何对待孩子。在孩子3岁以后怎么建立威信呢,看看下面这些父母的观点。

1.知已知彼才能保证教育产生威信

我觉得父母的威信应该是建立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基础上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总是不能改善孩子的行为,那么就谈不上有什么威信。对我女儿,我用游戏方法来对待她,每次都奏效。当然对大一点的孩子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但只要多了解孩子,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教育,就能更多地获得成功。

2.严与爱结合最能树立真正的威信

我平时对女儿管得很严,哪怕是一点儿小错误也不轻易放过,但每次做过批评之后,我都想办法去安抚她,开导她,使她感受到父母是爱她的,而不会产生对父母的畏惧、抵抗心理。我认为这种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3.以身作则是建立威信的关键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让父母对孩子产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比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身教胜于言教,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作出榜样。

4.教育一致是树立威信的重要条件

我觉得教育一致,统一要求也是建立威信的重要条件,不仅父母两人之间的要求要尽可能统一,而且父母的前后教育都要一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一会儿高兴起来随便地逗笑孩子,一会儿心情不好又任意地打骂孩子。

5.树立威信,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父母常常只会强调‘威’,而忽略了‘信用’的重要性,以为哄哄小孩很正常,许多调查都显示,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不太有威信,往往就是因为不守信用。威信就是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是打骂的方式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儿子虽然只有3岁多,但我还是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从而能够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指令,接受对他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以身做则;答应孩子的事,一定不要落空。

6.少而精的管教有助树立威信

说实话,在家里孩子是我管得多,但威信却是他爸爸更高。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我管得太多,管得太琐碎,事无巨细都免不了唠叨几句,这样孩子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反而不来听你的。而他爸爸平时很少说他,但都抓住一些主要的东西一管到底,这样反而更有效。看来要树立威信,还要管得少而精。

7.民主性管教是现代父母的威信所在

我认为父母的威信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或是父母对孩子的支配地位,而是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尊重信赖的感情,从而与父母建立一种积极配合的亲密关系。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理解、信任孩子,尽可能地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尝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能怕孩子犯错误而强制孩子按大人的意愿行事。另外,父母还不能太在乎自己的“权威”和“面子”。每个人都有可能做错事,孩子不对时应该批评教育,自己做错时也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样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更加信任你,尊重你,更愿意与你交流沟通。我觉得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威信,而孩子越大,越需要这一点。

8.向孩子学习会提高父母在孩子的心里的地位

因为孩子一直在学习,所以他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但是难免也有我们大人不懂的事,这时,我会放下架子问:‘这是为什么?’‘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我不懂,你能告诉我吗’,这不但不会使我失去威信,反而会提高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反之,不懂装懂或逃避回答则会使你更被动。

9.家庭和睦是父母建立威信的基础

我觉得,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当发生矛盾或摩擦时,夫妻双方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切不可大吵大闹,拳脚相向,用粗暴的方式解决矛盾,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里美好形象和树立威信的基础。

不利于树立威信的教育方式

1.用高压的教育方法。父母严而无慈,经常发脾气,时常恐吓、责骂孩子。动辄体罚孩子,实施棍棒教育。使孩子整天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

2.用疏远的教育方法。父母从不主动接近孩子,总是力图使自己离孩子远一点。譬如,把孩子交给祖母或交给保姆照应而撒手不管。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兴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用宠爱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孩子娇纵溺爱,对其逞性和乖张脾气姑息迁就。不给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孩子任性妄为,形成骄横执拗的性格。

4.用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父母认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确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条。话一出口,孩子就得绝对服从;即使是说错了,但为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也要迫使孩子必须照办。同时,这种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还往往导致父母无视孩子的正当需要,不虚心听取孩子的正确意见,有损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

5.用说教的教育方法。父母无视孩子是否愿听,也不管自己的语言是否恰当,在任何场合下,总是海阔天空、滔滔不绝地对孩子进行灌输,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对这种说教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对正确的教育也会产生反感。

6.用引诱的教育方法。父母总是用爱抚和各种各样的奖赏(包括各种物质的东西)来博得孩子对自己的尊重和热爱。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爱抚或满足不了其需要,就会对父母产生不满、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使孩子变得任性、骄横、不讲道理。

以上这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形成混合型或偏颇型的状况。例如,父母平时对孩子娇惯迁就,放任自流,一旦孩子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或发现其性格上的明显缺陷,如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等,便进行训斥、责骂、甚至殴打孩子,对他施行种种限制,而当责打、限制过分于心不忍时,又对孩子百依百顺起来,取消了限制,任孩子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无条件地予以满足。以上这些做法,即不能建立起父母的威信,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当加以摒弃。

育儿心得:5岁孩子怎么教育


育儿心得:5岁孩子怎么教育

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育最基本的教会孩子谦让、诚实,学习思考,热爱生活。下面是5种最常用的教育方法,爸妈们可以参考。

1、玩游戏。并不是网络上的游戏,可以跟宝宝玩一些家庭游戏,如给出两幅相同的图案,但是图案上其实有细微差别的,让宝宝在短时间内说出不同之处。

2、阅读。给宝宝说书,或者买一些书籍,交给他们识字的同时,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3、言传身教。生活中遇见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可分析讲解,给宝宝提问题,吸引了宝宝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玩过的玩具叫宝宝自己收拾,宝宝能做的爸妈坚决不插手,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不事事依赖父母。

5、教会宝宝这个世界的美,拒绝丑陋。教给他们要乐于助人,谦让,同时也交给他们不要相信陌生人,要懂得保护自己。

规矩有时候是令人厌烦的东西,但是规矩规则只是暂时的,站在长远角度考虑,对5岁宝宝来说他们仍然懵懂,有时会和小朋友打架,或者闹事,不听话。育儿专家建议,对于4~8岁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过5条的规则。

1、不遵守规矩没有“奶酪”吃

5岁的宝宝,特别是男宝宝,调皮不听话,喜欢玩到很晚才回家,或者只顾玩不做功课,爸妈制定宝宝要听话的规矩后,如不遵守,则不能哭闹想买新玩具,越不听话越得不到奖赏。

2、重复强调

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专家说:“在儿童这个年龄段,父母要想他们听话去做某事,或许得说上个百八十遍才行。”

3、规则要公平合理

了解宝宝的习性,制定规矩的时候也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强度或者要求太高的规则要放弃。

4、爸妈要有强大的内心

有时候千言万语不及行动,对于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唠叨了一个早上还是不听话的熊孩子,爸妈要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他们这样应该怎样做,这些是不能这样做的。

育儿心得:避免批评教育


育儿心得:避免批评教育

女儿今年7岁了,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并列出了以下几点: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在小的时候会经历很多“危机时刻”,帮助她们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伤心这些情绪,对父母来说很是关键,先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要善用表扬和鼓励

每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就适当的表扬一下,但是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会无所谓了,当孩子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一定要给予鼓励,不能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给予适当的鼓励,孩子一定可以很好的完成。

三、避免批评教育

当孩子在做错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给予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这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的心理,我们应该心平气和,耐心的教育,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告诉她虽然这件事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改正还是一个好孩子,那样不仅可以让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心得。

不要错过培养耐心的最好时机


孩子愈小,忍耐力就愈低。然而,此时,往往又是培养耐性的最好时机——

孩子缺乏耐性的表现

孩子还没把面前的食物吃完,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另一些食物;在游乐场看到滑梯,无视小朋友排队轮候,硬要抢先去玩;上兴趣班,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就随便放弃,不再坚持;当欲望未能及时被满足时,就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如此种种,都是孩子缺乏耐性的常见表现。

培养耐性的关键期

孩子的忍耐力,与其年龄是成反比的。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却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孩子长大后,他的表现,就很难再符合家长的期望了。家长不能就耐性这一问题,突然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从来不曾有过这方面的意识,当然就无法立即做到。因此,建议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便开始着力培养孩子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

如果孩子无法在小时候得到正确的“耐性”教育,长大后要承受缺少耐性所造成的恶果。最明显的是,孩子会变得霸道,无法遵守社会规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此外,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牵制,当事情不符合心意时,无法忍受,不能静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承受不起挫折,甚至可能对自己没有任何的要求,生活欠缺目标,进而影响社会交往。

和孩子一起做耐力训练

要对孩子进行耐力培养,家长应先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孩子平时是否脾气特别暴躁?情绪表现如何?在进行耐力培养过程中,家长不可对孩子期望过高,否则很容易引起冲突——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不听话,一时冲动,打骂孩子,最终只会破坏亲子关系。

所以说,在培养孩子的耐性过程中,以身作则也十分重要。如果家长本身就是急性子,就很难去培养孩子的耐性。

在培养孩子耐性的过程中,家长不妨采用以下方法:

方法1:游戏中锻炼专注力

专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础,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妈妈可多与孩子进行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出错”、砌图游戏,甚至简单的聆听故事,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地专注做某一件事。

方法2:达到目标有奖赏

孩子拥有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当孩子渴望得到某些东西,家长可要求他先达到某些目标,作为正面回报。举例说,孩子为画一幅画付出了努力,就奖励他一件玩具。孩子愈大,要求也就可以更加复杂一点,最重要是所订下的目标,必须是清楚、明确及合理的。此外,不妨善用“奖励卡”或“奖励贴纸”这些小道具,让孩子容易掌握自己的努力成果。

方法3:多参与挑战活动

孩子的兴趣愈广泛,就愈容易磨练出个人耐力。其实,要培养个人耐性,关键就在于建立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而在这过程中,若时间和精力容易消磨,情绪也不会容易波动,耐性也就容易建立起来了。因此,家长不妨安排孩子多参与一些不同类型的兴趣活动。

方法4:建立跳跃可达到的目标

家长可选择一些孩子当下做不到,但本身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引导他完成,不要随便让他轻言放弃。与孩子一同订下目标,帮助他不断尝试挑战自己,建立进取心,例如每星期练习踩单车两次。此外,亦可安排孩子多参加一些“自我挑战”活动,如军训、历奇训练、野外定向等,磨练个人意志及耐性。

育儿心得:让孩子处理自己的问题


育儿心得:让孩子处理自己的问题

时间过的真快,眼瞅着儿子一年级就要读完很快要迈进二年了。想想刚开始背起书包进入课堂读书那会儿的情景历历在目,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和孩子一起走过快乐走过烦恼也一起享受过我们母子间的亲密瞬间,还不由得我想起了更多以前的有趣的事。。。

记得儿子在很小的时候(4岁以下)我给他买了个玩具,他爱不释手,反复不停的把玩具盒子打开关上,由于是纸盒子不一会儿新盒子的盖子的连接处就裂开了一个口子,他一看不得了要我把它恢复成新的一摸一样,我解释说这个是弄不好的,新的东西会旧会破的,可是他不听我的仍然是开哭了,一个劲儿的喊要我赔要我赔我真的没辙了,只好用透明胶把盖子粘好,他说这个不行不和以前一摸一样,我都要出离愤怒了!记得一个教育家说过脾气好的家长比脾气不好的家长教育的孩子要听话要懂事也要有出息的多,于是我就耐着性子不发火一遍又一遍的跟他周旋,后来很快他被我也说服不闹了。我不得不佩服高人的指点,就差那么一点点我就要发脾气了可能其结果我就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他。

在这以后我就渐渐的发现了孩子一个规律,他遇到困难或是问题的时候总是纠缠不清不依不饶,这样导致他其他的事都没办法进行了,打乱了整个的生活和学习计划。正好这个时候幼儿园中班的围棋开始招生了,我很快就帮儿子报了名,通过一年多的学棋,他现在已经完全改正了过来,围棋可以让孩子眼观全局,懂得取舍,还让孩子安静了很多,也变得没那么急躁了,为他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培养了很好的潜意识的能力。

进入一年级后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交了很多的新同学和新朋友,也非常喜欢他的任课老师,尤其是他的班主任。那阵子每天都是张老师长张老师短的,每次得到表扬回家后都非常兴奋。好景不长,随着课程的逐渐正规后他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很多的字不会写,写的也很慢,作业我们看来只要三十分钟的事可在他完成起来要2个小时到3个小时.在我儿子5岁半的时候我又让他开始学习钢琴了,钢琴需要每天都要练习的,这么长的时间写作业那根本没时间练琴了.最后没办法想提高他作业的速度我就把他放进了托管,托管在放学后2个小时之内可以把作业做完,这样他回家后吃饭洗澡就可以全心练习钢琴了.进了托管后速度快了很多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作业写字很潦草,马虎,毕竟托管的阿姨不是老师.于是我又叮嘱托管的阿姨要注意孩子的写字姿势和笔画不能写的太潦草马虎,最近略为改善了些,但还要提高.

其实在对待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教育问题上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做法,那就是让孩子自己尽可能的自己去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我的坚持下儿子1岁多就自己学会了吃饭,3岁自己洗澡穿衣服。现在学习上独立思考,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在一年级上学期孩子每天作业事无巨细什么都要问,其实他都掌握了的知识都不自信不敢轻易落笔,在我一再鼓励和表扬下他也渐渐的变得自信起来了.

说来说去我们现在还在为他们打基础,可是将来孩子10年后的方向该怎么走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为了他们的将来多方面培养,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再加以扶持.10年后的高考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孩子这个时候做了俩手准备就比别人赢在起跑线上了.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还是坚持让儿子每天都要练琴.就算不为高考为他将来的生活准备个谋生手段吧.

当然现在我碰到的困难也很多,比如他没以前听话了,叫他饭前洗手就是不听非要和我作对,喜欢找我要零钱了,..喜欢在校门口买些垃圾食品,不懂得讲整齐卫生,太随意太浪漫,,还有就是玩卡,这个卡不是地上就是桌上石头上弄得俩手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卫生,还有不太会维护自己的权利,表达能力还欠缺,胆量也不够大,,这个学期才一年不到用坏了4个新书包(都是不爱惜不懂得珍惜造成的)。。。。。

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才刚刚起步,边走边学边总结,我想有老师的教导,我们的坚持一切都会好转,孩子在每天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学习进步否则跟不上孩子的步伐。

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做父母了才懂得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喜欢《育儿心得:6岁孩子问的问题太尴尬,别急着批评,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