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读懂“慢孩子”

09-02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育儿心得:读懂“慢孩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育儿心得:读懂“慢孩子”

常常看到一些“慢孩子”和听到一些家长关于“慢孩子”的个案咨询。所谓的“慢孩子”,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火烧眉毛不着急”,“泰山崩于前与我无关”。他们起床慢、吃饭慢、做作业慢。家长的心急得火烧火燎,原地直跺脚,可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慢吞吞地起床、慢吞吞地穿衣、慢吞吞地吃饭、整理书包、系鞋带,再慢吞吞地下楼……好多前来咨询的家长说:“那一刻,看到他慢吞吞的样子,真恨不得一巴掌拍死算了。”而据我所知,因为慢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还真不算少。

许许今年六岁,就是我遇到的一个“慢”孩子之一。如若不及时提醒,他一节课也画不出一幅画,图不好一幅图。一幅简单的小图要看N遍才能画出来,其实他并不是笨而是慢。因为“慢”,这孩子在家中没少挨揍。在咨询过程中,他的妈妈抢着说,这孩子天生就慢。问及孩子,孩子也告诉我:他天生就慢。在那一刻我就明白了,这孩子的“慢”,主要是周围人(尤其妈妈)评价的结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周围人总是说这个孩子“如何如何”,那么这个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慢慢的就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周围人对一个个体的看法在心理学上就叫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具有强烈的渲染效果,对评价个体会产生“质的变革”。

在交流中,妈妈多次说到孩子的“慢”是天生的。对一般人来讲,孩子的慢是气质类型所致,属于性格问题。但我相信,这种“慢”是一种人为的“心理疾病”。

许许的妈妈问:“孩子为什么慢?难道他喜欢慢?有没有办法让他快起来?”我告诉她,对于一个孩子的“慢”有这么几种状况:第一种慢人是有意识的慢的人,他们清楚急躁的害处而有意慢下来,知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应该说这类人头脑清醒,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心,不会随波逐流。第二种慢人是缺少生命动力的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想改变的人。他们内在的生命里缺少奋进的意识,生命的前方缺少吸引他的灯塔,他们只能慢下来。第三种人是想快却快不起来的人,他极可能是处于焦虑状态或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孩子身上最常表现的是“感觉综合失调症”。妈妈很肯定地告诉我,张许就是第三种。因为孩子的种种表现比较符合第三种,例如看书画画,常常是眼睛看到的,经过大脑后,用手画出来的时候,要么错了,要么变了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家长或老师再在一旁一个劲的催促、批评、挖苦,很容易使孩子处于焦虑状态,大脑麻木或一片空白想快更快不起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到了孩子的其它功能的发展,慢也就是理当所言的了。

如何改变孩子的“慢”,我告诉家长:首先,家长要调整心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在孩子慢时告诉他:“慢点不要紧,能做多快就多快”。让孩子不再处于由于“慢”让妈妈催促的恐惧状态,从而逐步降低焦虑指数;其次,孩子的手眼不协调是由于小时候缺少运动的结果,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如打球、做操、做动手动脚动嘴的游戏等,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改变孩子的现状;最后,教会孩子做事之前列计划和安排时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加强联系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现状,请求老师的帮助,使家校形成合力。

一年后,许许这孩子“慢”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变。

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一样”,孩子的慢一定是有原因的,关键是找到它,对症下药,才会有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每当临近放学,或者点点家长送孩子到活动室门口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正巧碰到我在组织点点们做一些游戏,因为今年我担任艺术课程,所组织的的活动以音乐游戏居多。家长们会有一些好奇心,更不会错过监督或者欣赏的机会,他们会站在门口或者躲在窗口看看自己家的点点在班级里表现怎么样,“学得”怎么样。三岁左右的小班点点们,很多游戏还是需要我在前面表演示范,他们跟在后面模仿的。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点点们来说,伴着生动活泼、欢快情绪的音乐,辅以老师在前面声色并茂地表演,他们也会受感染,会身临其境中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手舞足蹈起来,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点点,有时他们会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有时会坐在小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们表演,而这时,在外面偷偷观察的家长就忍不住批评埋怨了:“宝宝,你怎么不做呀?”“宝宝,你也跟着老师后面做呀!”“宝宝,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好,你看你,怎么就不动呢!”……而被批评被要求的小点点们,要么斜着眼睛看一眼家长,勉强动几下,要么就装没听到,继续我行我素。在跟这类宝宝家长的聊天中,我知道他们很为宝宝这样的表现着急,在这里分享一个宝宝妈妈跟我聊天时的焦虑:“我家的宝宝淘气,请老师多严厉教导,不要对他太好了,上课时你要求他动起来,他不是不会做的,他没有学习的概念。”宝宝妈妈言辞中透露着对孩子在班级活动表现的万分忧心和焦急。我给宝宝家长回复:“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质,淘气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宝宝有脾气,耍性子时光严厉是不行的,还必须给他讲清道理,否则他表面上服了心里不服,会更逆反。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得慢慢来……音乐游戏中我不可以去强制宝宝,有些曲子他可能愿意欣赏(听),有些曲子他愿意动作表达,我观察过在音乐游戏中宝宝并不是一直坐在那里不动的,他也有动作表达的时候,尊重他的意愿和情感表达,只要他在课堂上没有做一些过于出格的事,我觉得没有必要硬逼着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去做……”在与宝宝妈妈更深层次的沟通中,这位宝宝的妈妈最后也认同自己的宝宝在家也喜欢音乐,尤其钟爱听音乐这一事实,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理解了孩子,学着读懂身边的孩子并达成初步的共识:孩子的学习并不仅仅表现为遵循老师或家长的模式按部就班地模仿,他也需要拥有自己独特学习方式的空间。动是种学习,听也是种学习,我们老师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要保护和呵护好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尊重他们主动学习的各种方式。倘若为了迎合我们成人的标准,迫使孩子们做一些他们能力不能及或者无法认可的事情,既有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过早收获内疚、自责、羞愧的负面情感,又有可能疏远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依恋关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为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而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又会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了一些伤害孩子自信和自尊的事情。比方说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在发展大肌肉的运动能力,而且这种运动正处在开始发展阶段,精细动作控制的能力还处在发展的萌芽阶段,他们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灵动有生命力的……,当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埋怨孩子画的小雨点怎么是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怎么上了幼儿园小班还不会写数字……。也许我们潜意识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能干一些,能够更早一些掌握成人世界的高级价值、高级情感、高级技能,可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又和我们的生物学知识非常一致:人为催熟的任何生物,都是存在严重发育和发展缺陷的!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需要蹲下身来,在尊重他们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多问孩子一个为什么,多一些耐心和倾听,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世界不仅天真浪漫、生动有趣而且内涵丰富,有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独有的且不可复制的精彩。请让我们,这群孩子身边最亲近的教育人——对他们的引领和支持尽量不要超于他们实际成长的需要,学着一起跟随点点们成长的脚步完善、成长、进步吧!

我问:“琪画得真好,能告诉我你画里有什么吗?”琪说:“我的画里有小动物。”我问:“有什么小动物呢?”“有只小鸡,还有白雪公主。”琪回答。我指着酷似小鸡的一块红色问道:“这是小鸡,对吗?”“嗯”“我也看出来了,这是小鸡的嘴巴和眼睛。”我试着用笔帮着添画细节,琪的眼神里透露着欢喜。“那这是什么呢?”我指着更大块的红色问道:“这是白雪公主和怪兽战斗,白雪公主打不过怪兽,孙悟空过来帮她打怪兽。”三岁的琪竟滔滔不绝起来。倘若没有蹲下身来,看似不经意间和点点聊起画面的内容,我也许永远也看不到孩子看似平常的一幅画后面深藏着的如此丰富的内容。琪宝贝一样的小点点们,真的很了不起!

育儿心得:二孩妈妈的慢生活


育儿心得:二孩妈妈的慢生活

慢生活一:学会等待

比起那些生怕孩子掉队的妈妈,我有一颗淡定的心。生活中,我除了带孩子出去玩,很少教孩子计算、识字等拔高的知识,顶多在玩的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下。老大现在五岁半,再过半年就要读小学了,10以内的计算很慢,20以内的零星知道几个,识字不多,写字那就是依葫芦画瓢,他更喜欢画画,几乎不写字。相比同龄人,应该算逊色。可我觉得老大一直在进步。

中班的时候,他对这些还没有一点儿感觉,有时他会觉得好玩,很自信地告诉我“1+7=6”,告诉他反了,他还坚持己见,让人哭笑不得。要知道他是在玩数字,而不是在做数学。大班开始对数的概念有点意识了,他会告诉我一辆汽车是四个轮胎,两辆汽车是八个轮胎,家里男人加女人、小孩加大人的个数。

前几天,狒狒老师叫他在自己的画上把名字写好,他问老师是不是写四个,老师告诉他一个就够了,可他再次强调一个是不够的,一旁听着的我马上意会到:“嗯,是的,写四个。”写好就指给老师看,原来这就是四个:老大小名“多多”,他是一个“夕”一个“夕”写的,那么就是四个。孩子用数学的方法记住了字,这是大人所不能想到的。

我觉得这一切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幼儿阶段,顺其自然,让孩子根据自身的长势习得越来越多的东西,是我一贯坚持着的。

慢生活二:学会沉默

有时候奶奶会很奇怪:“跟你在一起很听话,看你也没有特别待他们好,娘就是不一样。”其实我想,这不是妈妈和奶奶角色的区别,而是个性的区别。俗话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喜欢把自己当成棉袄紧贴着孩子,就怕孩子管不了自己。对于孩子,你管得越多,他对你的依赖就越强,到后来你就会觉得孩子真烦,带娃真累。“烦”和“累”都是大人自己惯出来的。

一般我不怎么去理他们,只要在我的眼皮底下,没有安全隐患,他们爱干嘛就干嘛。这时的孩子绝对是自由的,思维是发散的,思想是集中。一个玩具,他们能捣鼓半天;一张画,他们能创作好久;哪怕是一把沙发,兄弟俩都能打上半天的仗。而我呢?就是“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剩下的就是我自己的生活”,看一本书,翻几篇新闻,做一些家务。别去打扰孩子,换来的是“孩子别打扰我”。

慢生活三:学会偷懒

现在,很多人的育儿观念中都以“偷懒”主打,的确,学做会偷懒的父母真的很重要。一对会偷懒的父母,势必会培养出一个独立的孩子。老大半岁以后,我们就经常带他旅游。一岁三个月去乌镇,走走停停,他走完了全程。一岁半厦门游,除了睡觉,三天都是自己走的。“我们都有脚,都自己走,累了就休息。”从小他就有了这样的意识。

唯独那次外公带着去溪口,全程“骑马”。老人总以为孩子会累,要抱,孩子跑得欢不要抱,老人硬是抓着不放,说是山路危险。结果坐在上面视野开阔又轻松,哪个孩子想下来。大人的殷勤换来的是全程的负担。老大最早会说的长句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着做着,在他身上我们帮忙的事很少。

很多时候他还能帮我们收拾整理。整理兄弟俩的衣橱,他们能整理半天,弟弟很听哥哥的指挥。吃个饭,他告诉我得先把卫生间打扫干净。在他的带领下,弟弟也变得能干起来,两岁的娃有时也能派上用场了。

慢生活四:学会公平

二孩政策一出来,网上很多段子迅速跟上,说什么“老大不高兴了”。对此我们可以一笑了之,但仔细想想,对于老大来说,也确实呀,这不一分为二了嘛。所以我想,二孩家长,学会公平是关键。两兄弟吵架了,别急着批评大的,父母先把心静下来,了解事情后再处理。这样,错的挨批,那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大的会越来越不服气,小的会越来越娇惯,最后头大的还是父母自己。父母公平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公平对待事情,换来二胎和平共处。

慢生活一路陪伴,慢节奏让我左右逢源。二孩,也可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最近又发现两岁的老二语言能力发展特别快,开口比哥哥迟,这个阶段的语言能力却比哥哥强,主要原因应该是有个哥哥,弟弟更喜欢鹦鹉学舌了。二孩进行时,让老大带着老二、老二跟着老大,一起探索人生吧。

快乐的二孩父母,即将步入二孩营的爸妈,期许一个美好的愿望:让孩子们陪着我们慢慢变老。

育儿知识:孩子吃饭特别慢怎么办?


育儿知识:孩子吃饭特别慢怎么办?

吃饭慢一点其实无所谓,细嚼慢咽还有利于健康,如果没有着急的事情,孩子吃饭慢一点,家长不应该发脾气。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大人希望孩子吃饭快一点,而孩子快不起来,家长就认为这是平时慢惯了。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假如孩子知道有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在等着他,去晚了就玩不上了,他吃饭还会那么慢吗?显然不会。所以,家长急孩子不急这也是孩子吃饭慢的一个重要原因。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反复地把事情的急迫性讲给孩子,并讲清其后果,比如慢了会迟到,迟到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就戴不上红领巾了。如果你把事情都说清楚了,孩子还是那么慢,那么你就一定要让他为自己的慢承担后果。很多孩子吃饭时不能专心,这也是造成吃饭慢的一个原因,刚吃了几口饭,就去翻画报,或者东张西望的。这显然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强化训练+激励"的办法。家长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孩子专心,另一方面要提出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吃完饭。当孩子经过努力达到了家长的要求,就给他一个激励物,如画一个五角星或一面红旗,积累到了10个激励物后,家长就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如奖励他看一次动画片,或买一本他喜爱的书等。这样坚持下去,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在运用上述行为矫正的方法时,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共同制定目标和计划,整个过程中和孩子一起调整推进的速度;第二,每天要做好记录,让孩子和你都能看到进步,以增强信心;第三,确定奖励物和承担的后果时,要谨慎,必须是现现实的,可行的;第四,必须言出必行,持之以恒;第五,保证家庭中的其他成人与你保持一致。

育儿心得:相信孩子


育儿心得:相信孩子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身子女,爸爸妈妈疼,爷爷奶奶爱。孩子做一点事情,生怕累了孩子,这个代劳,那个代替,结果孩子是过的安逸了,但实际上却什么都不会。

“老师,这个我不会。”相信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对于这句话都不会感到陌生,我在的班级是中班,就我班级的孩子而言,不会用筷子的还有,不会穿外套的更多,平时画画、计算、操作活动等,“老师,这个我不会!”这句话总是此起彼伏的在耳边响起,可是真的是不会吗?当我站在旁边,告诉他们“老师都教过了,你自己来试一试,相信一定可以的。”慢慢的,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指导下慢慢完成,甚至完成的质量出乎我的意料。

是否有人问过,为什么孩子们其实努力一下都可以成功,但事先他们却认定了自己是不会的,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归根究底,不过两个字——依赖。可是又是什么养成了孩子这种依赖的个性呢?无非就是那些所谓的包办代替。

不仅仅是家长,其实一些幼儿园老师也不免会去“包办代替”,这处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例如:班级孩子比较多,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进行单独的指导,当时间比较紧的时候,“包办代替”的现象就出现了,又例如:可能某些孩子能力比较差,难免认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比较困难的等等?

其实很想问:这难道已经是一种习惯了?认为孩子做不好,认为他们不行?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的多,只是父母老师太多的宠爱,太多的不信任,渐渐的将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一点一点的“磨蚀”掉了。其实,不过简简单单两个字——信任,就可以让孩子有敢于挑战的精神,他们需要的是支持,是鼓励,是信任。

成长离不开挫折,一味的怕累着孩子,一味的认为孩子不行,日子久了,孩子就真的以为自己不行了,这样真的好吗?

大胆的把信任的目光,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他会还你一份惊喜。

育儿心得:孩子趣事


育儿心得:孩子趣事

每个孩子的将来都有无尽的可能,能与他(她)们共同进步这也是我美好的愿望。

谈不上什么心得,仅将我的孩子翟轩朗的成长过程中的趣事片段与大家分享一下。

他从小开始就很喜欢各式各样的车,所以我和他爸爸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看到没见过的玩具车样和飞机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他买。他没上学时在家就是天天在家里玩他的车和飞机,他玩起来不愿意别人打扰到他,无论是谁都不行,他把所有的车都挨个排好摆的很整齐,车头都是顺着一个方向的摆,有的时候当他很投入的时候我就会在他很投入摆放的时候故意把其中的一个把它颠倒排放下看他能不能察觉的到,他只要看一眼就马上可以看到哪一个摆的不对了,就会发火然后自己再把它排好。别的小朋友如果来玩碰了他摆好的车他马上就会察觉到,如果让他玩的话他能一上午或一下午都能在一个地方玩的很认真。本来以为他就只知道玩车没想到他在玩中会数数了,会认识很多种车。这真的是让我和他爸爸感到惊讶。只要是玩到这一类东西就很安静很投入,很有耐心。这就是注意力很集中的一种态度。

他还喜欢撕纸,他爸爸每天都会喝一瓶啤酒,后来发现他就喜欢撕啤酒瓶上面的商标啊和酒瓶上面的纸,他不着急如果很难撕他就会一点一点的撕一直把纸撕完为止,很有耐心。反正只要是商标之类他都会去撕,所以从这小小的撕纸开始我就发现他在别的方面就非常有耐心,不会很急躁不会很恼。所以我觉得无论小孩做什么事情喜好什么大人都不要去干涉他,他们有他们的小想法,也许你们看到的就是孩子在玩在胡闹在调皮,其实他们也有在学习在探索。

这就是我家小朋友非常非常爱好的趣事了。

相信《育儿心得:读懂“慢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