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常见幼儿故事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09-17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眼异物: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擦伤角膜。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再滴眼药水,将异物冲出;或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拭去。异物嵌入角膜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处理。

手扎刺的处理:将镊子或缝衣针在火上烧一烧,(打火机或火柴),并将伤周围皮肤擦洗干净,顺扎入方向将刺挑出或拔出,然后用手挤一挤,出口滴血,再擦些酒精。如刺扎得很深或很脏,要请医生处理并注射抗破伤风预防针

皮肤擦伤、割伤的处理:若只见擦伤,将伤口清洗干净,消毒即可。

窒息:异物进入气管,最初可引起连续刺激性咳嗽,继则出现呼吸困难。可引起窒息死亡。应立即用力拍打后背,借助振动,使异物滑入左右一侧支气管内。缓解窒息,以便争取抢救时间,迅速送往医院。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在吃饭或游戏时,突然发生异物卡入气管时,首先应将病儿倒立、头向下,拍击胸部,同时用手自下腹部向上腹部推压,以利异物滑到病儿口腔,吐出或咽下。如无效立即送医院抢救。

脱臼(脱位):需要送医院,请外科医生复位。确定脱位后,立即将脱位肢体用三角巾适当固定后送往医院,争取及早复位,受伤后暂时禁食,以免复位时使用麻醉剂引起呕吐。

烧(烫)伤:脱离烧(烫)伤源,立即用大量流动冷水浸冲局部降温5-10分钟,随即脱掉被热源浸透的衣服。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轻度烧(烫)伤可用火烫膏、京万红涂局部。不得涂龙胆紫等有色外用药,除轻度灼伤外均应送医院处理。烧烫伤面积较大,不要随便涂药,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床单,衣服包裹送往医院治疗。强酸、强碱灼伤,立即脱去被浸渍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或者1: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后送医院处理。

鼻出血:发生鼻出血时,紧张或大哭、用力揉擦鼻子等均会加重出血,应立即将幼儿抱起取半卧位,大龄儿童可采取直立式直坐位,但不要低头或者后仰位。弄清楚是哪侧鼻出血,用消毒棉球蘸1%的的麻黄素或0.5%的肾上腺素来塞进出血侧鼻腔。再用手捏紧两侧鼻翼,让幼儿用口呼吸,数分钟即可止血。另外,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内包冰块放在前额部,双脚浸入热水中,都有利于止血。用上述方法处理仍不止血,应立即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每次出血量不多,但经常发生鼻出血,则应在出血时或出血后即去医院检查。出血后数小时或数日内,鼻粘膜尚未愈合,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挖鼻。

蜂蜇或毛虫刺伤,可用橡皮胶布粘贴法,拔除蜂刺和毛虫刺,还可先用肥皂水涂伤处,再用硼酸水局部冲洗后涂氨水。蜈蚣、蝎子、蜘蛛等咬伤可用雄黄、明矾等适量研磨后,用凉开水冲调外敷。出现全身症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鼻异物:小异物可嘱咐儿童用手紧按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使异物排出,如年龄小的幼儿不会做,可用纸捻刺激鼻粘膜,使其打喷嚏,将异物排出。但异物在鼻腔时间长或用上述方法排不出来,不要自行挖取,应去医院取出异物。

耳异物:植物性异物,体积较小可嘱儿童头歪向异物侧,单脚跳,使其自行脱落,动物性异物,可用手电筒放在耳边诱昆虫自行爬出。如效果不好,应去医院取出。体积大的异物,要送医院取出。

咽部异物:孩子被异物卡住后,让他张大嘴,将舌头压下,用镊子轻轻夹出,如是鱼刺,可用米醋饮服,若无效,送医院处理。鱼刺卡住后,不要给孩子吃馒头、饭团等,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将刺压得扎入更深,更不易取出。较大异物卡在咽部,可造成呼吸困难,发现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应立即将小儿倒转,低头拍背使异物咳出或改变位置,并急送医院处理。

脑震荡:头部摔伤,意识障碍,无论是轻度或重度脑震荡,都不能摇晃儿童,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头部摔伤后,虽然意识清醒,没有明显脑震荡症状,但也要注意观察24小时,发现有异常,应随时送往医院诊治。

若见割伤,首先要止血,将受伤部位抬高,压迫止血,然后清洁伤口,可在伤口上涂红汞,或用绷带包扎,不可用带棉或有绒毛的布块直接盖在伤口上。包扎后的伤口,不要再沾水,第二天可打开看一看,发现伤口周围红肿,请医生处理。(M.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蚊虫叮咬:一般蚊子叮咬,涂止痒药膏即可。如:风油精、绿药膏、速效止痒液等。

触电急救:发生触电后立即使患儿脱离电压,关闭电门或用木棒等非导电物将肢体与电源接触处分开。要分秒必争,电流通过人体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如儿童倒在电线上或手拉着电线,一时无法找到电源开关,可用木板,凳子拉开电源或用绳子、衣服拧成带子,套在幼儿的身上拉离电源,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患儿的呼吸、心跳,如有微弱的呼吸及心跳,马上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应耐心,不可随意放弃抢救机会。在坚持人工呼吸的同时,必须联系急救中心或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美国家庭育儿的常见做法


1、让婴幼儿从小单独睡觉。

2、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

3、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

4、让孩子在看到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在听到国歌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

5、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鼓励孩子自己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他费用。

6、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

7、大人鼓励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危险性运动,孩子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冒险活动。

8、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自己挣钱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找工作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说你无能。

9、在用钱上,即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对自己也很“吝啬”,与人交往也不“大方”。无论是一起进公园或到舞厅,还是在餐馆用餐,一切费用都是“AA制”。

10、父辈一般不给孩子财产继承权。美国人认为,让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这会使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真正的幸福来自自身的努力。企业家如果觉得自己的子女不争气、不成材时,他们宁肯花钱去雇佣一个有才干的经理来经营他们的事业。

儿童换牙期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乳牙从6岁左右起陆续发生生理脱落,到12岁前后全部为恒牙所代替。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口腔科找医生拔掉乳牙。而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因此,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海蜇、花生、甘蔗等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

换牙期孩子活泼好动,很容易在奔跑、打闹中发生碰撞,导致上前牙牙折或者完全脱落。而刚萌出的恒牙,牙根尚未完全形成,这个时期如受到外伤及感染,牙根根尖部发炎,根尖也就不能再闭合,治疗起来十分麻烦。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更要注意,不要使孩子牙齿受到损伤,刚换好的恒牙万一发生外伤后脱落,一定要保留孩子的恒牙,将其泡在牛奶或清水中带到医院,可以牙齿再植、固定。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新长出的两颗门牙之间出现了较大空隙影响美观,就担心孩子的门牙长不好。大多数孩子只要侧切牙萌出后,前牙间隙就会自然减小或消失。极少数孩子可能是两颗门牙之间存在着多生牙,造成两颗门牙间有空隙。这可以通过检查确认是否为多生牙,确定后拔除多生牙,使间隙关闭。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如轻度的拥挤排列不齐,部分孩子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如果孩子到12岁以后牙齿排列仍然不齐可考虑找口腔正畸科医生矫治。但是孩子若出现反(牙合)也就是俗称的“地包天”,往往需要早期矫治,早期治疗花费时间短费用低,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幼儿学外语的有效方法


幼儿几岁开始学外语呢?一般当幼儿较好地掌握母语后,再开始学外语较合适。也就是2、3岁开始。但如果孩子家中具备双语环境,既有说汉语,也有说英语的,那么学习两种语言则可以同步进行。

幼儿学外语,应注意些什么呢?

幼儿学外语不同于成年人,不要强迫幼儿死记硬背,幼儿学外语不是从学习字母、背诵单词入手,而是首先诱发幼儿学习外语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初步培养幼儿具备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交流的语言应用能力,一般是先要让幼儿积累较大量听的经验,在能听懂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幼儿往往。有一段沉默感知阶段,家长勿急于要求幼儿“快说呀”、“读这个词”、“快学着写字母”,而是让幼儿自然地积累所听到的词汇,通过视、听、说等感官的参与逐步用口头表达。所以在幼儿阶段学外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较有效的方法:

(1)全面活动反应法:首先从一些直观易懂的单词入手,即成人用外语: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经过多次:重复“指令——动作”的联系,自然地听懂,并学会表达,如成人用外语说,“眼(eye)、耳(ear)、鼻(nose)”或“摇摇头(No)、点点头(yes)……”幼儿能按指令用动作表示,这样反复进行幼儿逐渐会用外语表达。在自然而然的动作活动过程中学说外语单词,幼儿会为此极有兴趣。而且动作的参与,更有利于幼儿明白词汇的意思。

(2)游戏活动法

将幼儿学外语与日常游戏活动结合起来,成人用简单的外语加上手势引导幼儿游戏,成人可以运用大量的手势、动作和图画来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促使幼儿学会以外语与他人交流,在游戏中只要求幼儿对外语所提出的请求和意见做出反应。

(3)歌曲、歌谣、儿歌以及动画片等多种辅助形式

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形象性,父母可以运用以上所列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学外语,朗朗上口、有韵律的歌谣易被幼儿接受。

总之,给幼儿创设一种外语环境,使幼儿浸泡在外语环境中,幼儿能比较轻松愉快地学习外语。

了解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吮拇指和咬指甲:嘴唇是婴儿最敏感的部位。吮手指是婴儿与生俱里的反应,它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应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有的小儿由于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或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爱而逐渐形成吮手指或咬指甲自娱的习惯。4岁以后仍然吮手指而且较频繁时,可能影响牙齿、牙龈和下颌的发育。

吮拇指和咬指甲:嘴唇是婴儿最敏感的部位。吮手指是婴儿与生俱里的反应,它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应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有的小儿由于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或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爱而逐渐形成吮手指或咬指甲自娱的习惯。4岁以后仍然吮手指而且较频繁时,可能影响牙齿、牙龈和下颌的发育。

了解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家长为制止儿童吮指或咬指甲的习惯常采用打骂、讽刺,手指上涂抹苦药等惩罚方法,而没有考虑小儿的需求,反而给儿童更大的压力,使之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应积极寻找原因,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大多数吮指或咬指甲的小儿上学后受同学的影响会自然放弃不良习惯。

遗尿:5岁以后小儿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多由于控制排尿的能力迟滞所致而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遗尿症多由于全身性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其中原发性遗尿症占绝大多数,影响遗尿的心理原因很多,如家庭不和睦,排便训练过于严格,小儿精神紧张怕尿床,或家中又添小婴儿,大孩子怕失去父母的爱等。成人应耐心寻找原因,不给小儿太多的压力,让其树立自信心。晚饭或睡觉前应减少水分摄入。夜间按时叫醒小儿排尿。

多数遗尿小儿可于3—4年内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而自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