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孩子上学前家长该做什么?
幼儿园毕业后,即将步入小学校园,从此后就是不能迟到早退、有寒暑假期,甚至各种考试的小学生了。很多家长心里着急甚至焦虑,压力巨大。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要准备充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没什么可怕的。可是,我们要准备什么呢?要做到怎么样才能够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幼儿园的区别是什么。
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
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在心里认为,我的孩子真棒,非常聪明!可能在十个月时孩子说出的那一声“妈”,也会让家长幸福万分,这些都是孩子聪明伶俐的证据。上了幼儿园之后,这种独特的骄傲在每个人心中依然存在。可是,一旦步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几乎没有家长如此评价自己的小孩了!被取而代之的是“我的孩子挺聪明,就是太马虎”,或许是“孩子不笨,就是不学”这样的句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他在父母心中的定位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段,父母对待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当他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希望只要他五官端正、健康就好,希望他有好的胃口,好好长大,不要生病。接下来,我们又希望他可以热爱运动,身体强壮,不挑食,合群,有规范的作息时间。随着他不断长大,我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所以,常常是在幼儿园里的好孩子,到了小学,各方面都显得平常,甚至有时候还会托班级的后腿。
小学和幼儿园对于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
幼儿园里可能老师注重的是孩子是不是可以团结同学,能不能够自主吃饭,出勤率好不好。所以在幼儿园老师的眼里,不惹事的孩子,不爱生病满勤的孩子,甚至是长得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孩子,都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可是,一旦上了小学,老师的要求就不同了,老师要求上课注意听讲,书写工整,知识面广泛,当然,每次考试还要有一个好的成绩,这才是好孩子的标准!至于你是不是饭吃的好、吃得多,并不是考量一个孩子的标准。
用自己的方法记作业
铁锤的幼儿园在大班的时候带领他们去小学参观,看哥哥姐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还让小学老师带领他们上了一堂体育课。但是这些仅仅是让孩子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家长还要让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想要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我要先了解小学对于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
我问过铁锤即将入学的那所小学的孩子家长,他们告诉我小学要求严格,尽量不要迟到早退,可以选择定午饭也可以自己带饭,他们每天放学前孩子都要在自己的记事本上用拼音或者汉字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下来,回家根据这个要求写作业。有时候,老师还会说明天要带油画棒或者是交订杂志的费用,有的孩子因为写字慢,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完整,导致家长每晚都要给老师打电话核对作业内容,非常麻烦。我给铁锤准备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让他记下幼儿园老师留的作业,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使用拼音或者是图画的形式,只要自己回家能看懂就好。开始的时候上面很乱,汉字、拼音甚至图形什么都有,连他自己都要仔细分辨才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慢慢的,他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分成“1、2、3”条一行一行的写出来,到了后来,里面竟然有“数,5”这样的字样。我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表示数学书第五页。看来,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这样记录方法,而且为了节省时间,还尝试使用了速记!我知道,为什么懒人比较容易进行发明创造了!
铁锤在上小学前的几个月里,开始试着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所以他很快就适应了小学生活。
拓展孩子的识字量
在准备上小学之前,一个孩子应该拥有一定的识字量,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够更好的阅读。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孩子识字量的多少不过是决定了他的语文成绩,随着年龄增长,在学校学到的生字越来越多,所以没有必要提前让孩子掌握更多汉字。其实不然,一个小孩只有认识足够的汉字,他才可以自由的阅读,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自己对阅读的文字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甚至是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如此,一个拥有大识字量对于孩子学习数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看过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本,你会发现现在的数学题不再是象从前那样的简单的加减法,相反更多的考察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记得我小的时候,一二年级的数学考试单纯考察孩子的计算能力,看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现在小学生的数学考试完全不同。记得铁锤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一道填空题,题目画了三个装着不同数目鸡蛋的篮子,题目问把左边篮子的鸡蛋拿到右边篮子里面三个,然后问两个篮子里面哪个装的鸡蛋多?多几个?类似这样的题目,有的孩子就懵了,用老师的话说题目都读不懂,又怎么能够写出正确答案呢?
一个人尽管满腹经纶,总要用语言文字展示出来,别人才能够清楚。所以,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科目的基础。而学语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阅读,而阅读就需要孩子拥有大量的识字量。一个要上学的孩子,至少要拥有500个汉字的识字量,这样才能够做到顺利的幼小过渡。
告诉孩子小学很有趣,有寒暑假期,有课间十分钟,有老师和新同学,这样孩子会对即将到来的小学充满好奇和期待,只有家长准备充分,孩子才会尽情享受小学时光。
周末闲暇之余,家长总会带着宝贝去看场电影,最近热映的《熊出没之熊心归来》,想必很多家长也已经陪孩子看过。不知道那么在看完之后,我们又与孩子有过哪些互动呢?以下仅仅是笔者陪孩子看熊心归来的一点感受,也是我们围绕影片聊得几个话题。
友谊——当熊二以为光头强抓走熊大的时候,光头强没有因为误会而弃熊二于不顾,而是陪着他一起去找熊大;当熊大因为救不了熊二及森林里的小动物而沮丧、难过、想放弃的时候,是光头强陪着他,鼓励他,提醒他曾经的熊心壮志,提醒他保护森林、照顾熊二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当马戏团的小动物深陷危险之中时,又是光头强扮演魔术师,与熊大合作营救朋友……角色形象的颠覆,在孩子单纯的心灵中,播下了友爱的种子。朋友之间就是这样,在危难中见真情,在最需要的时候静静的陪伴,在最无助的时候,默默的鼓励。友谊,就是这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创新——当黑风为了让马戏团登上小丑嘉年华的舞台而加强训练时,小动物们是满脸的无奈与不满;当熊大发现这一状况时,敢于打破固有的规则,结合小动物们自身的优势及特长,进行创新,整场演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个多元且快速发展的社会,拥有创新品质的人,必将会拥有更宽广的舞台。因此将这一优秀品质,赋予孩子喜欢的熊大身上,相信孩子的印象会更深刻。
善良——熊大的善良,一直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在面对自私自利的马戏团团长即将从热气球上掉落下来的时候,熊大还是一如既往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最后马戏团团长还是害人不成反害己。此时,熊大伸出的那一只手,不仅仅包含着善良,更有对敌人的宽容,对生命的敬畏。
责任——熊大在最无助的时候,他想起了妈妈曾经对他说过的话,“要保护弟弟,保护森林,保护我们的家”。正是凭着这份责任感,凭着“熊就该有熊样”的豪言壮语,激励着熊大不断努力!
梦想——在这部影片里,我们看到了黑风执着的梦想。尽管为了这个梦想,黑风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但在熊大的帮助下,最终黑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明明知道回到舞台演出会有危险的情况下,黑风依然和他的小伙伴们,勇敢坚定地回到了舞台。除了给所有的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之外,更多的是他们对自己梦想的追求。有梦,什么都不怕!我想,这或许就是梦想给予他们的力量吧!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给宝贝带来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家长能够在看电影的时候,放下手机,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影片,了解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感受;如果,我们在观影之后,能够陪宝贝一起去讨论,一起去体验,相信每一次的影片,一定会更好的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相信每一次的影片,也一定会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因为有我们对影片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年幼宝宝大发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状态,面对那样的情形,我们内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酝酿、升级、蔓延……直到不可遏制!冲动之下,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骂的,有躲的,有迁怒他人的……与此同时,所伴随的情绪大致如下:
一、烦躁恼火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们,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静静地读报纸、看电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搞些轻松的亲子游戏,然而宝宝并不能时刻配合我们的心愿。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身心状况不佳哭闹起来,甚至大发脾气。当家长满耳充斥着尖叫、哭闹声,心情自然烦躁起来。虽然这样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对教育孩子却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的尝试,来缓解自身的情绪:
1、干一件自己特别享受的事情。事情并不需要怎么特别,哪怕只是洗个热水澡、做个面膜、把音响调大声,听首自己爱听的曲子、沏壶香茶,只要有利于舒缓自己情绪的都行,总之把自己和宝宝尖叫哭闹的情境暂时隔离,等摆平了自己心头的波澜,再面对继续哭闹的孩子时,我们的内心便不再那么容易“起毛”;
2、回想宝宝可爱的神情、童趣的言语。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如果能够成功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这部分资源,就会在心中涌起无限爱怜的感觉,有助于冲淡烦躁和恼火的情绪;
3、认知调整。孩子的尖叫和哭闹并不总是无理的,有时代表某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涵义,如果我们能够猜中,宝贝的哭声就会低一些,猜错了,宝贝的哭声就高亢些。有时脾气大作也是孩子自己试图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他不会象大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宣泄和转移,所以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题发挥的机会,教会他更多宣泄的方式。当我们的头脑在做类似上述的认知调整工作时,烦躁恼火的情绪便在不知不觉中遁形了。
二、无助自责
这种情绪在年轻的妈妈身上时有发生。她们面对大发脾气的宝宝,感觉到无奈、无助,不知道怎样做才合适,下意识地想法是“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我不称职”,在认知层面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调节:
没有谁天生会做妈妈,要胜任就得学习,眼前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绝不能错失,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经过一番自我激励,重新上岗后的妈妈就会变消极为积极。
三、羞愧愤怒
如果是家庭聚会或有客来访的情况下,宝宝也毫无顾忌地闹将起来,会令不少家长猝不及防,有失颜面。即便平时这些家长对待孩子颇有耐心,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依然会希望尽快“镇压”孩子的哭闹,保存自己的颜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冲动之前,对自己喊“停”,这么多双眼睛关注着这一幕,意味着有很多能量在这个场运转,或许这是个塑造孩子行为的好机会,如果借着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处去推,也许比平时私下里教育孩子效果还好。比如,一个挑食的孩子,因为饭桌上没有合意的菜而大发脾气,我们可以说,宝宝,这个小菜心觉得好难为情,现在这么多人都知道宝宝不喜欢吃它,它伤心地哭起来……宝宝很可能被这个“童话”吸引,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带孩子做过飞机的家长都知道,空乘小姐会提醒说“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请家长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再帮孩子戴上”,是啊,如果我们作为家长都无法处理、合理转化我们的负面情绪,又如何帮助宝宝接纳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呢?所以当宝宝发火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导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年幼宝宝大发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状态,面对那样的情形,我们内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酝酿、升级、蔓延……直到不可遏制!冲动之下,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骂的,有躲的,有迁怒他人的……与此同时,所伴随的情绪大致如下:
一、烦躁恼火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们,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静静地读报纸、看电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搞些轻松的亲子游戏,然而宝宝并不能时刻配合我们的心愿。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身心状况不佳哭闹起来,甚至大发脾气。当家长满耳充斥着尖叫、哭闹声,心情自然烦躁起来。虽然这样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对教育孩子却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的尝试,来缓解自身的情绪:
1、干一件自己特别享受的事情。事情并不需要怎么特别,哪怕只是洗个热水澡、做个面膜、把音响调大声,听首自己爱听的曲子、沏壶香茶,只要有利于舒缓自己情绪的都行,总之把自己和宝宝尖叫哭闹的情境暂时隔离,等摆平了自己心头的波澜,再面对继续哭闹的孩子时,我们的内心便不再那么容易“起毛”;
2、回想宝宝可爱的神情、童趣的言语。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如果能够成功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这部分资源,就会在心中涌起无限爱怜的感觉,有助于冲淡烦躁和恼火的情绪;
3、认知调整。孩子的尖叫和哭闹并不总是无理的,有时代表某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涵义,如果我们能够猜中,宝贝的哭声就会低一些,猜错了,宝贝的哭声就高亢些。有时脾气大作也是孩子自己试图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他不会象大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宣泄和转移,所以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题发挥的机会,教会他更多宣泄的方式。当我们的头脑在做类似上述的认知调整工作时,烦躁恼火的情绪便在不知不觉中遁形了
二、无助自责
这种情绪在年轻的妈妈身上时有发生。她们面对大发脾气的宝宝,感觉到无奈、无助,不知道怎样做才合适,下意识地想法是“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我不称职”,在认知层面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调节:
没有谁天生会做妈妈,要胜任就得学习,眼前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绝不能错失,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经过一番自我激励,重新上岗后的妈妈就会变消极为积极。
三、羞愧愤怒
如果是家庭聚会或有客来访的情况下,宝宝也毫无顾忌地闹将起来,会令不少家长猝不及防,有失颜面。即便平时这些家长对待孩子颇有耐心,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依然会希望尽快“镇压”孩子的哭闹,保存自己的颜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冲动之前,对自己喊“停”,这么多双眼睛关注着这一幕,意味着有很多能量在这个场运转,或许这是个塑造孩子行为的好机会,如果借着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处去推,也许比平时私下里教育孩子效果还好。比如,一个挑食的孩子,因为饭桌上没有合意的菜而大发脾气,我们可以说,宝宝,这个小菜心觉得好难为情,现在这么多人都知道宝宝不喜欢吃它,它伤心地哭起来……宝宝很可能被这个“童话”吸引,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带孩子做过飞机的家长都知道,空乘小姐会提醒说“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请家长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再帮孩子戴上”,是啊,如果我们作为家长都无法处理、合理转化我们的负面情绪,又如何帮助宝宝接纳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呢?所以当宝宝发火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昨天回到家的时候就想写贴了,心里涌现出那么多的东西,零零散散的,我试着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灵感收集起来,开始了这篇帖子。
回到家的时候,女儿还没有睡觉,说等着我给她读小学的故事。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所以我给女儿买了一套校园小说,想让孩子在上学之前能感受一下小学的生活。其实我是蛮喜欢小说的,什么样的小说我都喜欢。自从给女儿买了这部小说后,我突然就爱上了它,也就使每天给孩子读书坚持了下来。每天我只给她读一章,然后和女儿一起回忆其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小米的做法,从而让女儿知道小米的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其实在这本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妈妈,从故事开始的第一章,妈妈就不断的说:“小米,你该去……”以至于小米总是想我不用去想下一步应该去做什么,因为妈妈总会告诉我的。这种想法真可怕。其实这种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身上。我记得书中这样描述:小米吃完水果正想去洗手,还没等站起来,小米妈妈就开始说:“小米,吃完东西要洗手的。”小米无奈的叹了口气想:“我不会去想下一步去做什么,妈妈总会告诉我的。”这种思想使小米不再去计划自己的事情。其实很多的时候,孩子想到了应该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总是在孩子还没开始做之前先叮嘱,似乎这成了幼儿教师的通病,而就是这种叮嘱磨杀了孩子自己的计划,让孩子变得懒惰,不再去想应该怎么做,而是等着我们去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把繁琐的叮嘱变成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了?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会不会使孩子的主动性增强,会不会使孩子的计划性增强,会不是使孩子做事情更有条理呢?
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去试一试,或许带给孩子的将是不一样的结果。
如果我们家长带着怀疑到孩子身上求证反复询问“是不是你偷的?”,这不是聪明的教育方式。人往往有个奇怪的心理,就是一旦认定的某些事情,总会千方百计找证据论证,但往往这样的证据已经不够客观了。怀疑孩子偷东西,父母如果采用不恰当的应对会伤害了孩子,即使孩子真的是偷了,也会因为大人错误的处理而让事情更糟糕。
没有什么事情比知道父母不相信自己更能怂恿一个孩子变得不诚实
孩子偷东西家长应该怎么办
当孩子偷东西时,家长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作为家长经常遇到却不愿进行探讨的问题之一。有一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出现的行为都有不同的含义。
幼儿是不会故意偷窃的。4岁或5岁以下的孩子对于“物品所有权”没有任何概念。他们并不知道拿走属于他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你我有别这件事情,只要我们后续慢慢帮助孩子完成“你”、“我”、“他”三者的割裂,这个现象自然会解决。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出现了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哪怕他知道偷窃是不对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样东西,这仅仅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家长必须培养孩子通过诚实方式获得所需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父母也必须将物质诱惑最小化。
就接近青春期的孩子或者13-19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偷窃通常是为了寻求刺激或是盲目模仿周围的朋友。青少年试图借此获得主宰人生的良好感觉,或是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空虚。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孩子偷东西的常见原因
孩子的基本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儿童来说,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赖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最终会选择自己动手。最为简单的解决之道莫过于“自取所需”。
孩子需要更多关爱
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儿童偷窃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窃来填补这份空白。有偷窃习惯的儿童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
孩子希望主宰自己的生活
孩子对于自身弱点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他们缺乏对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部分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有困难。如果孩子的依赖感觉出现了问题,他们可能会进行偷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控制感或者反叛感。
来自同龄人的行为诱导
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进入到校园这个小社会团队,朋友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我们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朋友什么样的品质是好的,应该如何交朋友。如果发现孩子有来自同伴的压力一定要及时沟通发现问题。
如果怀疑孩子偷东西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我们要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比知道父母不相信自己更能怂恿一个孩子变得不诚实。所以千万不要去跟孩子当面对质啊什么的,更不要往孩子身上贴小偷的标签,偷拿东西就只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千万别上升到人格人品。
我们需要做的是将东西丢失的事实告诉孩子,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知道这件事情了,而不是神不知鬼不觉。如果孩子偷了东西后,当父母提起时会有这样的特征:表情不自然、不敢直视父母、眼神闪烁甚至紧张冒汗等,家长可以从这些小细节探出端倪。旁敲侧击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如果通过告知孩子事实发现孩子并没有偷,一定要选择相信孩子。
不同性格特质的孩子可以用以下这几种方法委婉的试探:
善良的孩子→激发同情心
通过渲染孩子的偷拿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真糟糕呀,爸爸这个月丢了50块,如果找不回来就不能吃早餐了”,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固执的孩子→告知后果
通过让孩子知道偷拿行为的后果,“如果再找不出来,我得叫警察叔叔来调差了,警察一定能找出小偷”,让孩子更谨慎地做出选择;
愧疚的孩子→声东击西
通过声东击西,“前天邻居娜娜偷拿了妈妈的唇膏藏起来,后来主动拿出来承认错误,娜娜妈还表扬了娜娜呢,好孩子就该这样”,让孩子知道妈妈会原谅自己的一时鲁莽;
冷静的孩子→透露端倪
通过透露父母发现的某些异常,“冬冬,老师说你最近买了不少零食,能告诉妈妈零食哪里来的吗?”孩子们很聪明,通过联想,就能知道自己已经被父母怀疑。
有时候很多错误不见得一定要让孩子说出口,我们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以后不再犯了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孩子真的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如果孩子在商店或者小伙伴那偷拿了东西,家长发现后必须监督孩子归还物品。要求孩子进行道歉并求得对方的谅解和原谅。在道歉时,爸爸妈妈应该陪着孩子一起去,告诉孩子别害怕我们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这样他更容易改正错误。
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就让它过去,不要以后时不时就拿出来挤兑孩子,私下爸爸妈妈两个人需要仔细分析找出孩子偷拿东西行为的根本原因。如果孩子需要更多关注,家长就要更加关心他。如果孩子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家长需要给他更多零花钱以及更大的支配自由。如果孩子需要借助某件东西来融入自己周围的同龄人,那么就买给他吧。适当的做调整。
我们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需要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很多错误都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犯错是每一个小朋友都会产生的问题,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当然了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也需要善意的引导千万别伤害别人家的孩子。
1.看待孩子需要可观:要做到客观地看孩子,并不容易,因为每个父母在长期和孩子生活中,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心头肉,也就是身体的一部分,试问,对于自身你能了解多少?所以父母就像丈八的灯台,照的到别人家,照不到自己家。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缺点,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或缺点。时间以爱的形式蒙蔽了双眼,容易忽视自己孩子的特性,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父母应该跳出既有的视野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从一个邻居、朋友或者陌生人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让你惊讶的同时又感到清醒。
2.看待孩子需要理性
要理性的看待孩子也不容易,因为我们经常以爱的名义来肆意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强加给孩子。或许你以为理性这种东西有些冷冰冰,不如感性来的温暖(),感情需要温暖。但是,理性的爱是爱的一种升华,它突破了人类原始的冲动,高尔基曾说过:“母鸡也会爱孩子!”爱护幼崽是动物的天性,人之所以高于动物,就在于他会理性的去爱。
别的孩子打了你的孩子,你怂恿他去还回来,或者自己上前“讨回公道”,但是你是否知道是你的孩子侮辱人家在先。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理性的去爱孩子,自己的孩子做错事了,受到惩罚那是应该,不能因为看自己的崽儿失了便宜,就去讨要,护犊子谁也会,可这种爱是低级的,是不理智的,他长大后,你还能期望他能成为一个正义、正直的人吗?要理性战胜原始冲动,那么你的人生,“育儿事业”都会向前一大步。
3.不要有攀比心
攀比心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很多父母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比,当然这里的别人通常是同事了、邻居了、朋友了等,处在同一水准的人家;你当然不会拿李嘉诚的儿子跟自己家比,因为不在一个层面上。
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攀比的话就是: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怎么怎么样,你就不能那啥那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赞同。攀比往往和嫉妒相联系,是一根毒刺,它伤害的是你自己和孩子。嫉妒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孩子,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蹂躏着他的自尊心。这种话听多了以后,会让你的孩子越变越堕落,越来越自卑,慢慢变得自闭,对未来埋下很深的隐患。放低你的要求,降低你的姿态,你能体谅一个陌生人,为什么不能体谅你的孩子。你认为你的孩子没有那么好,那你为他们做得够好吗?
4.要宠爱,不要溺爱
宠爱和溺爱往往只差一步。宠爱可以,毕竟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宝贵的礼物,应该哄(他)她开心,陪她玩耍,不能冻着,不能饿着。但是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为了哄他(她)开心,要什么你给买什么;为了陪他(她)玩耍,让爷爷奶奶当牛做马;非名牌不穿
,你担心他(她)冻着,就不顾经济条件给他(她)买回来;挑食不吃饭,你担心他(她)饿着,顿顿让他去肯德基,这就成了溺爱。
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任性妄为,这叫不懂事的孩子,不过,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归根到底还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问题,爱他可以,但是要有限度、有条件、有前提,这是宠爱。反之,没有限度、没有条件、没有前提就成了溺爱。宠爱和一种宽容,溺爱则是一种纵容。
两者都是父母的一种态度,你以什么态度培养孩子,他就会给你相应的结果。
5.不要把自己坏的一面表现给孩子
夫妻之间争吵,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种影响很坏。首先,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那样的打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在吵架,孩子在旁边哭泣。他会感到恐怖和无助,就像是在一个人在黑森林里迷了路。一次吵完架之后,孩子会伤心很久,心情低落、压抑、伤感。如果父母经常性的吵架
喜欢《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父母应该做什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应该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