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会变通的“懒妈妈”

09-19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如何做一个会变通的“懒妈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如何做一个会变通的“懒妈妈”

妈妈太“勤快”孩子已经四五岁了,家长还一口一口地喂孩子吃饭。“没办法,他吃得很慢,我怕他吃太少……”家长一边这样说,一边继续拿着汤匙往孩子嘴巴里喂饭!

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要替孩子担心:从小都有人帮他做好,孩子不用自己去思考接下来要干什么、东西放哪里,有人会像24小时贴身管家,孩子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家长看似疼爱孩子,却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表面的勤快,剥夺了孩子独立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孩子希望自己动手,家长却不尊重孩子独立发展的愿望,“自作主张”地包办代替。家长因此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觉得尽到了父母的义务,留给孩子的,却是无法自己动手、无法为自己负责、无法自由探索的失落和无奈!M.yJS21.cOM

我们对孩子的不了解,导致了不尊重,行为的惯性又让我们自我陶醉,认为自己帮助了孩子!殊不知,孩子并不需要、不希望这样的帮助。这种帮助,是孩子成长的障碍!这个障碍包裹着爱的外衣,让孩子难以挣脱。

家长们,请反思自己的“勤劳”,请让孩子从小开始,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孩子能做的事情远比你想像中的更多!做个“懒妈妈”,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

一岁多的孩子能做什么事情呢?拿朋友一岁两个月的孩子来说,要喝水自己扶好杯子,喝完水自己拿去桌上放好;要看书自己去拿书,再过来找妈妈念书;换尿布的时候,能够在妈妈要求下去拿尿布过来;要进厕所洗屁屁的时候,可以自己开灯;要吃饼干要学着自己用手指捏好,妈妈再协助放入嘴巴;要帮忙的时候,要比出拜托的手势。

“懒妈妈”要学会等待。

不要以为你有决心开始让孩子去做事情就足够,往往让父母挫败、又掉回之前当“仆人”命运的,是无法等待。孩子一开始要学着自己做事情,可不是一步登天,马上就能做得好好的。如果这时候父母无法等待,看不下去孩子的慢速度,就抢过来帮他做好,嘴巴还念着:“快一点!你怎么这么慢……”那孩子就更不想要自己学着去做好这件事情了,他会这样想:“我要自己做的时候,自己做不好已经很难过了,还要被骂,那我下次为什么要做呢?我不做,爸妈会帮我做好,我可以很轻松不用做,又可以不用被骂,那我干嘛还要做呢?”

许多道理或许家长们都了解,但请你下次想帮孩子做之前,先再仔细想想。“懒妈妈”,“懒”在行为,却“勤”在学习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能力还不是很好,请你在要做这件事情前,多给他一点时间来做,这样你也不会因为时间的限制而扰乱了心情。甚至,你可以选个空闲的时间,让孩子预先练习这样的能力!就像复健的原则,进步是建立在练习基石之上。当孩子学会做好这件事情,请不要就把它当作理所当然,一脸淡漠甚至不理不睬的,这样会让孩子失去继续做这件事情的动力。

请先设下你要求孩子达到的目标。当孩子努力去做,却没有成功的时候,请你鼓励他,“我看到你很努力,可是还是没完成,你需要我帮忙吗?”当孩子努力做好这件事情了,请你赞美他,“你做得好棒,你真的是一个好帮手!”“我很高兴你能自己做好,不需要我帮忙!”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下一个不会自己拌面吃的大学生,做有耐心、勤动脑、肯变通的“懒妈妈”,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养成好习惯,订下原则并坚持,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生活!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做一个“弱势”妈妈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依赖性太强的毛病。这个毛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就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做什么?所以,想让孩子少点依赖性,妈妈就要变得“弱势”一点,给孩子更多自己思考、做事的机会。

别让孩子觉得你太全能。孩子1岁前,妈妈全能得跟神仙似的也不为过,1岁后,全能妈妈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锋芒收敛一点,因为你越无所不能,孩子也许越无所可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久了,就不只是依赖性太强的问题,还会影响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点,笨一点,能很好激发孩子的潜能。

别把事情做得太完美。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时,要有始有终,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完美,有时要故意留一两个漏洞或问题给孩子,让他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他一定会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开心,他还会觉得不是什么事情妈妈都行的,她也有不会做、做不好的时候,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弥补这个缺憾。有了成就感,他就会乐于动手做事,而不是总依赖妈妈了。

别表现得太坚强。没必要让孩子看到的永远是你的笑脸,如果真的很委屈、很伤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但要注意不能乱发牢骚。哭,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也会有情绪,你也需要发泄,你也需要关心,需要疼爱。人之初,性本善,爱是天性,适时就会被激发出来,不信你试试,当你哭泣时,孩子一定会过来拥抱你、安慰你,说一些让你感动的话。那时,你是弱的,孩子却坚强起来,他们试图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的依靠。平时可以让孩子帮你做事情,甚至照顾你,比如下班回家时让他帮你拿拖鞋,累了让他给你捶捶背,病了让他给你倒杯水。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强的依赖性?

别太心疼孩子。不是不让你爱孩子,也不是不让你疼孩子,而是有时需要把爱和疼放在心里。比如孩子摔一跤,用不着紧张地甚至大叫着跑过去一把把孩子扶起,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真摔疼了,能看出来,这时温柔地扶起他,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足以安抚他,不用说什么情绪激烈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摔一下真是天大的事,以后再摔跤不让你扶才怪。一个有智慧的妈妈会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只会可怜无助地伸出手乞求别人的帮助。

别担心孩子做不好。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不停的锻炼,如果总担心孩子把事情搞砸,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他不可能做好他应该做好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他不依赖别人还能有什么办法?而且等他长大后,也许真的会把很多事情搞砸,因为他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锻炼,他没有能力做好。因此,应当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就两次,两次做不好就三次,总有做好的那一天,只要你不怕脏、不怕乱、不怕烦。当孩子越来越独立、自立的时候,你做梦都会笑的。

做一个“弱势”妈妈,得到的将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

停止做一个“闹钟妈妈”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开始到夜晚结束,从孩子起床、吃饭、上学,到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气吼叫才能完成。难怪李太太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下。不过遗憾的是,孩子做事情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时还对她的催促来个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其实,李太太的处境并不特殊,因为这是许多妈妈常有的困扰,只是妈妈们并不知道自己成了“闹钟”妈妈,她们给了孩子过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反而促成了孩子这种无法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我的女儿老是说等一会儿嘛!等一下嘛!”一位爸爸苦恼地叙述他的困境。更有趣的是,这位爸爸还真的拿着闹钟追在孩子的身后,不断地提醒女儿:“现在快六点半了,赶快起床!”“现在十点了,赶快睡觉!”从早到晚,这个“闹钟”爸爸“响”个不停。

孩子有很多法宝,可以让父母的“闹钟”无时无刻地响着,因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费心掌握时间,不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他的内心清楚明白,或许不是那么清楚明白,无论如何,他都可以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关心。遗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这种行为的目的,反而以为是孩子的生理问题,如赖床是因为睡眠不足或看电视太晚;或怀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应慢、个性懒散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为父母纵容孩子的理由。

为人父母,能不能停止做“闹钟”,能不能拒绝再给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通常,父母想察觉孩子的行为目的,先得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孩子用不当的行为想获得注意力为例,父母内在的感觉往往是困惑、麻烦、讨厌等,常用的语言表达是“烦死了”之类的词句。然而,在未察觉清楚之前,父母仍旧会闹钟似的催着,一次又一次,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这类行为是获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力武器,久而久之,不好的行为习惯便养成了。

育儿心得:做一个快乐自信的妈妈


育儿心得:做一个快乐自信的妈妈

我是宋明轩的妈妈,幼儿园让写育儿心得,很多家长都写了,我一直没写,确实是因为没什么好的育儿方法。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孩子已经上中班,以下简单总结一些和孩子生活中的点滴,和老师家长共同交流。

因为家里除了明轩之外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带,可能是因为工作各方面的原因,对孩子照顾很不够,有时候会很烦,很累,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自己没有调整好自己,如果心情好的时候,温和的给孩子交流,他也会非常开心,回报以同样的交流方式,如果用非常粗暴的方式训斥孩子,孩子也会大声的给我顶嘴,即使有的时候不还嘴,从他的表情上也可以看出来是口服心不服,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慢慢的给孩子讲道理,孩子非常聪明,都是可以理解的,有时候我会给宝宝说:“妈妈累了。你们要听话,别人家四个大人带一个宝宝,妈妈一个人要带你们两个宝宝。还要上班,妈妈很累也很辛苦,你们要比别人的孩子更理解,更体谅妈妈才行啊,”宝宝就会非常懂事的说:“妈妈,您辛苦了,我给您倒杯茶吧,”或者亲我一下,这时候我就会觉得非常幸福,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了。

在生活中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以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不要以家长居高临下的方式,和孩子说话的时侯尽量蹲下身子,能够和孩子目光平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感,使孩子愿意和那你交流,那么与孩子的沟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有时候会任性会发脾气,这时候不要训他,也不要给他讲道理,他是想以这种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每当这时候我会蹲下身子,把孩子紧紧的抱在怀中,轻轻地拍他,他慢慢的就会平静下来了。

学会倾听孩子,孩子给我说话的时候,我会认真听完,不管他说的对不对,中间尽量不要去打断孩子的话,等他把话说完再做出评价,这样孩子会更加自信。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非常强的好奇心,明轩两岁的时候用小刀割破了自己的小手指头,在医院里让医生缝了几针,一直到现在,玩小刀时我一说:“宝宝,你忘了你的手被刀子割破了。医生是怎么给你的小手缝线的吗?”他马上就房下了,有一次他拿了一把剪刀到处剪,我没有制止他,只是告诉他,:“宝宝真棒!学会用剪刀了,但是不能剪床单,被罩,衣服,不能伤到自己,只能剪妈妈给你的东西,然后给了他一些旧报纸,孩子剪的不亦乐乎,新鲜劲一过去就不剪了,如果怕他伤到自己把剪刀到处藏,或者大声的训他,我觉得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不如放手让他去体验。(注:这个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的,比如说被罩,和衣服还是有被他拿去用剪刀见过洞的)我想等他长大了把他小时候这些调皮气人的事情讲给他听!

比较失败的地方是到现在孩子在家里吃饭,穿衣都还是我在代劳,因为让他自己来,我觉得太慢了,时间上来不及,这方面以后要给孩子多多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有时候孩子不想吃饭,我会给孩子讲:“你看,这个青菜宝宝想到你的山洞里去旅游,你让他进去吧?”孩子很高兴张口就吃了,然后再舀一勺对他说:“刚才那个进去了,现在他有个朋友要去找他,找不到了真可怜啊!你让他也进去吧?”或者把饭菜比喻成小动物或小汽车之类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通常孩子都很愿意配合,既可以让孩子吃饭也可以培养孩子想象力和爱心,一举多得。有时候带上孩子上街,我会让孩子把垃圾放到固定的垃圾箱里,而不是随便乱扔,从小的事情着手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并且适时告诉他清洁工人有多么辛苦,不乱扔垃圾是尊重那些爷爷奶奶的劳动成果。有一次,带孩子在步行街,他拿了一个空的食品包装袋很快的跑的一个清洁工爷爷身边,把袋子放到爷爷的清洁工具里,然后跑过来兴奋地给我说:“那个爷爷还给我说谢谢呢!”我当然也跟孩子一起都很开心!

总之,不管工作多忙,生活多累,教育孩子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持久工程,首先自己要做快乐自信的妈妈,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影响孩子,晚上有空我就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疯,一起玩,一起闹,尽量睡前讲故事。希望孩子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在家长的努力配合下,能够开心、快乐的茁壮成长!

育儿心得: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


育儿心得: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

所有的孩子刚刚来到这个是世界上都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但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满意的作品,一些人却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糟糕,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我是一个80后的年轻妈妈,也算是经历过社会大改革的人,在我们小的时候身边从来不缺玩伴,总是三五成群的无忧无虑的,而现如今很多家里往往是几个大人负责一个孩子,但是感觉孩子并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开心快乐,似乎一出生就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大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忙于生计,无法理解在孩子们眼中觉得有趣,大人眼中幼稚的种种游戏,为了自己的清净,就把孩子交给了电视,各类电子产品,特长班,而自己却被手机牵引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发现你开始不了解孩子,不知道他似乎一下就长大了,已经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于是孩子的种种叛逆,种种你无法理解的行为、无法控制的局面出现,这个时候你才发现自己无计可施。此时我们才反思孩子的成长我们到底参与了多少?恐怕为时已晚。作为妈妈,我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我不能左右他日后的成就,但我可以努力培养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这是我能做的,也是我必须做的。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几点小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各种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与自己有不同的意见。在出现与孩子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我会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来做选择,比如在超市里我会提前跟孩子说好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最多只能选两样,但是一般去了超市孩子都会想要很多的东西,而且一股妈妈非买不可的架势,这个时候我会先劝导孩子并表示出理解他都想要的想法,但是前提是我们已经说好了,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然后引导孩子做出选择,并告知如果接下来某件事情表现好的话,可以作为奖励给他,通常这个时候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在以后的时候会为了得到这个奖励而努力;又比如孩子因为在某个地方玩了很久还不愿意离开,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必须离开了,这个时候我会给孩子两个选项,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该如何做,一旦决定了就必须遵守;人的天性是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如果家长在任何事情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这样也让孩子在无意间也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的极端心理;

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惧怕的事情,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就说打针这件事情,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哭得歇斯底里的时候,而且孩子一出生开始就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这个问题,也不是一件小事情,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可以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来衡量孩子,认为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的平静的接受,并培养孩子忍耐痛苦的勇气,同时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向他说明情况,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对于打针要带来的痛苦也要如实的告诉孩子,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影响孩子的道德发育;

三,作为妈妈,我不仅是妈妈,我还是他的朋友和玩伴,新买了玩具,一起玩会更有意思;画板,他用粉笔在黑板的一面画一棵大树,我就在另一面用白板笔画上蓝天白云;磁铁,他拼一个球形,我拼一个小车;玩具厨房,各式的模型跟真的菜一样,孩子会假装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洗菜,切菜,炒菜,然后盛在小盘子里,端在妈妈的面前,并请妈妈品尝,妈妈也会赞美这个菜太美味了;画画时,我我既是他的助手又是他的指导老师还是他的粉丝,有时候也会同时跟他一起画,并鼓励他比妈妈画的还好……..此时妈妈的加入,他会觉得游戏变的更有意思,得到我的肯定他会更有成就感,激发他更多的创造力;休闲的时候我们会一起聊天,分享彼此觉得有趣的事情;

四,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适当的偷懒,学会请求孩子的帮助,让孩子学会独立,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可以的。涵涵在两岁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吃饭了,刚开始奶奶总是想去帮忙,心疼孩子吃不好,也会弄的满桌子满身都是,我就会在旁边劝说奶奶,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不是坏事情,后来奶奶也欣然接受。除了吃饭,穿衣等他自己的事情,我还经常在他面前示弱请求他的帮助,去超市回来,我会让他帮我拎东西;我下班回来会让他请求他帮帮忙,帮我捶捶背;打扫卫生时,我们合理分工,他擦桌子我拖地;洗衣服时他负责喜洗小手绢、小袜子等小件衣服,我负责外套、裤子等大件,包饺子时帮我擀饺子皮,吃过饭帮妈妈收拾餐桌等……当然得到他的帮助时,作为家长我们要记得给孩子说声谢谢,一声谢谢就让他倍有动力,让他有存在感,他可以帮助别人,是有价值的。

五,孩子的成长中,仅仅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与同龄人交往。大人的陪伴可能会有迁就的成分,而同龄人的交往是公平的,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学会谦让、分享等等,我会经常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同时告诉他你是小主人,让他有小主人的感觉,他会主动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和吃的与他们分享,得到表扬还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增加孩子的自信。他去小朋友家,我会教他到小朋友家里不能乱翻东西,要有规矩,还要学会谦让比他更小的小朋友。当然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摩擦,我会在一旁做一个观众,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解决不了得时候,我会分析他们的问题并给出我的意见,但是不会直接说是谁的对错,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事后我会和孩子一起总结,做的好的地方,我会表扬或者奖励,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会适当提醒下次注意。

六,从小养成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在习惯的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涵涵自上幼儿园小班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锻炼他自己穿衣,叠小被子,洗漱,整理自己的东西,自己吃饭且吃完之后要把碗筷收拾到厨房等日常生活,从两岁开始我就锻炼他单独睡觉的习惯,直到现在自己的日常一直在保持着,而且也做的越来越好,虽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慢很笨拙,但是我都尽量让他自己来完成;很多家长很头疼孩子的吃饭问题,为了孩子能好好吃饭可谓是煞费苦心,追着到处跑,但是涵涵吃饭一直表现不错,从小就锻炼他吃饭必须坐在餐桌前,而且荤素都吃一些,从小做到不挑食,认真吃饭,对于吃饭问题个人认为家长还是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孩子要看着电视或者要玩着玩具吃就由着孩子了,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这样的毛病,反正不给我看或者玩我就不吃饭,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能心软;在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中,我也经常鼓励他,表扬他,同时也告诉他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下次需要改正,在这种情况下他都能欣然接受;自两岁开始我就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这个讲其实是照着故事书读,但是孩子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讲完之后自己还会拿着书在讲一遍,虽然不认识字,但是内容却也能讲的完整,这个读书的习惯已经保持到现在,现在晚上睡前如果不讲故事就睡不着;

七,努力做一个不生气的父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人且有诸多需要修正地方,何况对于孩子呢?教育孩子对每个家长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我们家长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尽可能做对孩子有利的事情,家长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对待孩子要有更多的耐心,出现错误的时候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如果孩子一做错事,就批评责骂,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并且犯错的几率会越来越高。记得有一次晚饭后带涵涵散步,涵涵跟我聊天,说希望自己以后每天都很乖,听妈妈的话,做个不惹妈妈生气的孩子,我问怎么突然这么说,他回答说因为觉得妈妈生气的样子太难看了;此刻我才意识到因为前两天涵涵带头做了危险的事情而导致弟弟摔了一跤,因此我生气的责备他了;之后我做了自我反省,随时告诫自己,努力做到不急不躁,做一个不生气的妈妈。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心得,在幼儿的教育上,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家庭环境的不同也会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出类拔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我会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妈妈,也衷心地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平安,活泼可爱!

聪明的妈妈善于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聪明的妈妈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我有一个孩子。30岁时我生下他,儿子出生时,我从下乡插队、工作的吉林白城地委调回北京,跨入了我从小向往的中国少年报社的大门。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因为不是所有的知青都能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

为了全身心地工作,我把1岁零8个月的儿子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我没能满足他的请求,我和我丈夫常常出差,没有时间照顾他。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我爱听不爱听。儿子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妈妈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写稿子或思考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手里还不停地翻动着书报。

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由于他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注意改变自己,尽量抽出空来,倾听他讲话。渐渐地,儿子竟成了我学习儿童语言的老师。是他把我领入了奇妙的儿童世界,使我后来对儿童教育工作达到入迷的程度,也使我学会怎样用心去读孩子这本书。这本书,竟然还成了我当“知心姐姐”的教科书。

母子间平等的交谈,母亲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儿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平等,是心理上的平等,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人的尊严。

男孩子需要母亲倾听。母亲的倾听,培养了男孩子的幽默。幽默是男人的魅力。而男人的幽默是女人给予的。第一个女人是他的母亲,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妻子或他周围的女友。

女人一般都喜欢有幽默感的男人,她觉得幽默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快乐。塑造有幽默感的男人,首先必须培养一批忠实的听众。而男人的第一个听众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要善于倾听,有倾听的耐心,有倾听的激情,更懂得倾听的艺术。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儿子不爱说话,或说话紧张,甚至听你讲话时漫不经心,你就应该意识到,你是否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你必须马上改变自己,不然,你会后悔终身。

女孩子更需要母亲的倾听。母亲的倾听,会使女孩子成为有素养的女性。

当你成为一位非常好的听者时,便是你成为高明的说话者之时,你也就具备了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朋友的条件。

妈妈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当你的孩子长大成人,像山一样站在你的面前,你需要仰视他时,他仍然会习惯地俯下身来,像小时候你对他那样,听你说话,跟你谈心。那时,年迈的你,会从内心里感到做母亲的宽慰和满足。

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能专心地倾听孩子讲话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

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呢?我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01.做出听的姿势。

(一)一定要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二)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三)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四)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02.表现出听的兴趣。

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们这样对孩子,就缺少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吗干吗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我们当妈妈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03.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幼年时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

妈妈是孩子语言的第一位老师。而语言,又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你想让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些吗?那么,就从倾听孩子说话开始吧!

伟大的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别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够跟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无济于事的。

怎样在孩子叛逆期 做一个贴心的妈妈


当孩子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出现叛逆行为时,许多妈妈都会认为那都是孩子的错,却没静下心来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恰当?如果孩子总是让你不“顺心”,做妈妈的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孩子的最不喜欢的“禁忌”。

1、要多多陪孩子做有趣的事情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每一次妈妈对我的问题简单敷衍的时候,其实我都知道的,而且我觉得很不开心,多么希望妈妈可以跟我一起做我喜欢的事情啊!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孩子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对一些事情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一些妈妈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孩子养成一种好学习的好习惯,以及促进孩子与妈妈之间的良好的亲子感情。这样孩子和妈妈才有一种互动,有更亲近的感觉。

2、少看电视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和沟通

孩子:妈妈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把我搁在一旁。我想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让我看,而且,我想和妈妈玩一会,妈妈都会叫我自己去玩,每当这时候,我都觉得很不开心,为什么妈妈都不陪我玩,电视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多点带孩子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妈妈真的没时间带孩子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时候也应该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玩一玩,听听孩子说说幼儿园里面的事情,听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游戏,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另外,如果妈妈真的想看电视,也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也可以一起看的节目,陪孩子一起看,并且边看还可以边教孩子一些知识,一举两得的事情。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3、多给孩子自由不要束缚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呢?我真的觉得很累啊,妈妈可不可以让我歇一会。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且总是说“不”,这让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而孩子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

建议: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孩子适当自由和放纵。平时对待孩子也不要总是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还小,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在错误当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为有利的。

4、创造孩子展现自己的舞台

孩子:我平时很努力的学习一些东西,因为我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尤其是每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我真的好伤心啊,我真的很努力的做好了,而且妈妈平时也经常表扬我的,为什么在客人面前总是说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呢?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面指责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建议:当孩子满怀热情的想要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妈妈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加有信心的表现自己才对,这样对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经常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更加容易与人交流沟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妈妈们不应该剥夺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打击孩子,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和认识。

5、鼓励和夸奖让孩子更好发展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为什么妈妈就不能表扬我一下呢?难道我真的很差吗?

点评: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对比,对孩子进行责备,会使孩子不服气,甚至反感,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也不利。久而久之,就会令孩子失去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进而消减了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批评孩子而赞扬别人的孩子还会令孩子对孩子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认识,妈妈很讨厌我,她一点都不喜欢我。

建议: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特点,妈妈应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这才是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而且,平时还应该多一点鼓励孩子,多一点鼓励会使孩子更加的自信,从而使孩子增强做好一件事情的动机,这样孩子才会更好的发展。

6、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孩子:“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她曾答应马上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但至今仍没有买。她还保证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但后来又说不去了。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她都说得到却做不到。最后我已不相信她的话了。这样的妈妈真叫人扫兴!”

点评: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尖锐地指出妈妈不守信用,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守信用?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不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建议:“说话不算数”的妈妈缺失的是诚信。诚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其实,“诚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学语之时,而且贯穿于整个童年时期。在孩子刚刚懂事起就应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以诚信为本”的理念。

7、平和微笑的妈妈孩子才会爱上你

孩子:“我的妈妈非常爱发脾气。她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不仅对爸爸大声嚷嚷,也对我大吼大叫。有时甚至还乱扔东西撒气。每次妈妈发脾气,我心里都好害怕。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她消气…”

点评:妈妈经常发脾气,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性格扭曲。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不能明白妈妈为何生气。有些妈妈明明惹他生气的不是孩子,也经常把孩子当出气筒。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产生自责的心理,他会认为妈妈不高兴都是他引起的。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会自卑,胆怯,不能乐观地面对一切。

建议:每天把微笑当成一种习惯。多微笑孩子才会爱上你。性格决定命运,孩子性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的将来,一个健康的孩子首先是心理健康。妈妈先从微笑做起,每天都给孩子一个阳光、愉悦的心情。每天微笑确实很难做到,但为了孩子,妈妈要学会克制的自己的情绪。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说重话,彼此尊重,给他创造一个平和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特别爱笑,性格很平和,对陌生人不怕生,也不畏惧陌生的环境。

8.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事情

孩子:“幼儿园的活动课上,我被后面的小语从滑梯上推下,擦破了额头。事后,老师们轮番找小语谈了话,又令他对我道歉。其实我摔的并不重,只是擦破点皮,贴了一片创可贴,已经不流血了。可是第二天,妈妈非要拉着我去医院检查。我被妈妈拉着,去儿童医院转了半个楼,开了一大堆化验检查的单子。我不禁问妈妈:我只是擦破头,为什么要检查这么多项目?妈妈教育我说:你懂什么?这些都是小语的爸爸妈妈出钱,你不检查白不查。”

点评:在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懂得宽忍二字的时候,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作为妈妈,我们给予孩子有容为大的身教了吗?很多妈妈,从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要得理不饶人,从根本上说,是将敢于竞争与利益上的争抢相混淆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将来即便有一技之长,因为人的刻薄自私,也很难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也难有大的出息。

建议:为何不对孩子间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间的矛盾,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有莫大的益处。

9、尊重孩子个人隐私增加信任

孩子:我的妈妈很喜欢朋友、邻居聊天时,把我的隐私公布于众。有一次,她们聊天时,我听到妈妈说:“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结果很多阿姨都哈哈大笑,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我的把柄,让我好长时间都心里不舒服。

点评: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

建议: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如何具备一个优秀妈妈的智慧


即便你养育不了天才或者干才,但是,至少你可以尽早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状态。

上面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接下来我会用一些事实从各个方面印证这些原则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很多人反对早教,原因就是早教给孩子增加了太多的负担,让孩子疲累不堪,结论就是让孩子学多了不好。

其实,关于早教,我们有太多的误解,不少人将早教单纯地理解为“教”,于是,“早教”就演变成了“早期的灌输”,因为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的这种灌输方式,于是不少父母反映:“我们家孩子就是不肯学。”“我们家孩子就是笨,教他多少遍他都记不住。”

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不少孩子在父母的“早教”模式影响下变得没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成了一个纯粹承载知识的被动而没有活力的载体,或者成了一个虽然懂不少事情,但是情商低下、自理能力极差、性格怪异的小东西。

父母的教育导致这样的后果惟一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不得法。

因此,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既然早教成了一个叫人如此矛盾如此无所适从的东西,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早教呢?

当然要。狼孩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早期养成的一些习性可能伴随他终生并且有可能无法更改。实际上,从宝宝降生那一刻起,他就一直都在利用他的各种感官接受各种信息,在环境的刺激下逐渐了解、适应他周围的一切,并学会和谐地与他周围的环境相处,学习应对各种随时都在变化的情况。

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特点,跟着他的需要走,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牵着宝宝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他最恰当的教育,让宝宝这颗娇弱的小苗,在我们给予的阳光照耀下,雨露滋润下茁壮地成长起来。

当宝宝小的时候,因为他不能及时而恰当地对父母的行为给予回应,因此,不少父母认为这个时期只要保障宝宝的温饱,让他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我不想夸大孩子的潜能,但是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很多令你惊诧的事实。

比如新生儿,你跟他说话,他会表现出在听的样子;你轻轻地抚摸他的身体,他会表现出很愉快的表情;你给他放音乐,即便他正在哭闹,他也会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对周围传来的美妙乐音产生兴趣……

给宝宝放些古典音乐、优美的儿歌;抱宝宝在手的时候,温柔地跟宝宝说说话;拉拉宝宝的小手,捏捏宝宝的小脚丫;适当地制造一些声音,让宝宝听;给宝宝看一些色彩鲜艳、轮廓分明的图片,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宝宝眼前逗引他;经常给宝宝讲解他见到的一切事物,不管他懂与不懂,确信他有一天会突然明白这一切……即便宝宝只是偶尔看你一眼,但是,这些有益的刺激都会帮助他更好地发现了解周围这个有趣的世界,积攒足够的经验,并在某一天爆发似地向你展示他的本领。

宝宝生来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如果因为他不懂,我们就不向他展示一切,讲解一切,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懂。

正因为我们什么都给他讲解,他才会了解他遇到的一切事物,并在逐渐了解这些事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小脑袋,不断积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那些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必给他念儿歌,讲故事,甚至不必向他解说周围环境的观念很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即便他不会说,不会走,只要我们始终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给予他最美好的一切,他就会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儿子出生那天起,我就一直当他是个小大人,在他清醒的时候陪他玩耍,给他讲解他遇到的任何事物,尽管我看不到任何成效,但我一直都在坚持,因为我确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一切。果然,到两三个月的时候,他开始对我的各种游戏做出回应,他会明显地期待我与他嬉戏。更出乎我意外的是,到他3个多月的时候,他居然已经能够转动小脑袋去寻找我悬挂在墙壁上的几种小动物,并且能够准确地区分那几只小动物了。那一刻,我欣喜若狂,有什么比看到那个还在母腹就与你声息相通的小东西对你的一切做出回应更令人激动的事情呢?

对宝宝来说,认知只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无所谓难易。只要他各种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你给予他的一切刺激他都能感受到,并在与妈妈游戏,听妈妈诉说,看妈妈各种动作或者周围其他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些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印象,进而形成记忆。

因此,在与宝宝交流嬉戏时,妈妈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所谓的难易,坚持认为只有说“狗狗”、“猫猫”这样的儿化语言才能有助于宝宝理解。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就用成人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没有必要将来再从他的儿化语言转化成正常的成人语言,因此,这种交流方式省略了这个不必要的转化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减轻了他的负担。千万不要小瞧那些不会说不会走的小宝宝,他们的小身体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只有上帝知道。

当他的视线投向哪里,那就说明他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兴趣,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向宝宝简短地解说两句。“看看,这是你的小手,胖胖的,白白的,多可爱!我们拉拉手吧!”就当他是个小大人,是个真正的智者,带着无限的深情,跟随他的视线,借助你的手指,通过游戏、语言、动作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和他交流你们的所见所闻吧!

我最惨痛的教训: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没有及时让他尝试各种味道,以致过了味觉敏感器,后来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直到最近两年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开始好转,变得不那么挑食。

教育是延续的,需要积累的,同时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教育要信专家,但又不能完全信专家。

它必须依赖于妈妈对宝宝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宝宝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我们真正需要推崇的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

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可以套用的模式,找不到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

前提就是你必须认真地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注意的重心,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

父母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好比园艺家经营他的园艺,同样是花花草草树树木木,不同的园艺家就会调教出不同的园艺模式。

但是无论如何调教,你也不可能把兰花养成月季,把乔木改造成灌木。你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来施行你的教育策略。

如何教会宝宝与人分享,做一个大方的孩子


我的宝宝1岁2个月,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带孩子来我家玩玩,他根本不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即使小朋友拿了他平常根本就不玩的玩具,他都要马上抢过来。平时我经常带他到外边玩,他不是那种不合群的孩子。我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

专家回答:

这是一个社会行为问题。宝宝不愿让小朋友动他的玩具,这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一般儿童在2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懂得“我”、“我的”、“我要”、“我不要”、“我不给”,宝宝出现这种意识,比较早一些。

家长看见孩子有这种行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拿给小朋友玩,这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讨厌那个小朋友,还会把玩具枪过来。最好是自己参与进去,说“看啊!咱们一块儿玩小火车,宝宝在这边,小朋友在那边,我给你们开来开去。现在,接好!“他可能不懂,可以由家长带领玩。

2、引导孩子去体验别人的感情。可以说:“宝宝,小朋友很喜欢你的玩具,咱们让他玩一玩,他一定高兴,好吗?”家长经常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情,使孩子产生同情心,主动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分享快乐。这种体验要长时间培养。

3、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同龄小伙伴,不管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因此,“什么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这无可非议,关键在大人,要创造机会让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假日里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请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小伙伴分享。开始一定很困难,次数多了,孩子不仅愿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会很高兴。

4、一旦发现孩子愿意拿出玩具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应该及时表扬,让他知道这是好行为,把分享看成快乐的事。家长要表现出大方的态度,不要让孩子感到妈妈舍不得拿出玩具来给小朋友玩(主要是怕玩坏了),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很敏感,您的态度会给他暗示。

5、另外也可以采用目标转移法,让宝宝玩一些别的玩具,不和小朋友抢。

做一个用心倾听的的父母


儿子刚升大班时候问过老师他上课的情况,总得来说是不错的,因此很久也没有在和老师沟通,昨天下午接他时候顺便问了一下最近的情况,老师说孩子上课说话多了,举手回答癫痫病问题也不如以前积极了。而基于我对孩子的了解,他是一个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孩子,但是千万别有人主动和他讲话,一旦有人主动他就活跃起来了。

回家后没怎么说这个事,因为他要写作业,晚上还有小提琴课,但是还是觉得需要和他谈谈关于上课纪律的问题,毕竟这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方面。临睡觉前我们会读书做一些习题或者直接就睡觉,这完全根据当天孩子的状况来定,昨天晚上临睡觉时候我们决定来一次谈话,谈话内容如下

妈妈:今天我问了老师你在班里的情况,怎么说你上课时候说话多了呢?

梓歆:我也不知道

妈妈:还记得妈妈和你说过的话么?

梓歆:上课时候不要说话,即使老师教的你都会了也要认真听,因为还有的小朋友不会呢,说话会打扰别人。

妈妈:对,上课就是上课,不能随便讲话,以后上学了上课时候老师更是要求课堂纪律。那高老师怎么反映你最近上课说话呢?

梓歆:妈妈我以后知道了,上课时候不说话了。

妈妈:真好,这样做就对了。(孩子一直没有说出原因,但是我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因为我知道他已经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了,根据我今天早上和老师再一次沟通,也知道了大概因为调换了座位的原因,现在他旁边的女孩子比较爱说话。)

谈话继续中……

妈妈:现在上课怎么不举手回答问题了?

梓歆:妈妈你不是说要我给那些不会的小朋友机会么?我回答了他们还没回答呢。

(原来原因在我,中班时候上课没有这么严格,老师问一个问题,经常孩子们就边举手边回答了,很闹,老师也搞不清楚哪个孩子还不会,我就告诉他假如老师讲得新课他都会的话就要多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其他不太会的小朋友。)

妈妈:哦,对,是这么说过,不过呢现在老师说希望你能积极举手,再说了你要是举手了也不一定叫你啊,对吧。

梓歆:是,那我就举手。

很多妈妈在和老师沟通后发现孩子的问题,第一反应是马上在老师面前教育孩子,其实我认为是不妥当的,首先,你虽然当面教育了孩子老师或许认为你很配合工作,但是孩子会如何呢?他可能会暗自害怕你回家怎么收拾他呢。其次我们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当众批评孩子,伤害了他的自尊。因此听到老师反映的情况后我当时并没有批评他,但是他还是有些紧张的看着我和老师,我只是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今天有些冷,赶紧回家喽!”然后他又快乐起来了。前面的铺垫使得我们在沟通时候他能实话实说,知道妈妈是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单纯的批评他。

做一个用心倾听的的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升小衔接的这段路……

喜欢《如何做一个会变通的“懒妈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