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溺爱孩子

09-21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不要太溺爱孩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平时生活活动中,我发现班里有不少的孩子不会撕包装纸,不会剥鸡蛋壳等等。许多幼儿都上中班了还不会穿衣服、拉拉锁等等。我跟幼儿的父母了解了一下,却发现许多家长都认为这些事情英爱他们做的一样。

由此我联想到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说道:有一位父亲在自己屋后栽种了几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大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来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了进来。孩子问父亲:“为什么要挖坑呢?”“小树正在长身体,不补充营养不行”。“那为什么不离近一点呢?”孩子问。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种树和教育孩子一样。只有经历了一些事,孩子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的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灾难和痛苦,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要给予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他们能做和应该做的事,让他们在劳动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太勤快、太慈爱啦


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太勤快、太慈爱啦,女儿正值青春期,耳朵总是分泌油脂,上个月嚷着耳朵疼,我带她到市立医院看了看,医生说耳朵里有耵聍(耳屎),取出来就可以了,但是有些硬,需要香油泡一泡才能取出,于是我和她专心对付耳朵,三天以后去医院,医生用小工具一吸,就轻松地去除了,我给她描述看到屏幕上放大以后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她笑着说我太夸张。

没过多久,女儿又说耳朵痒,这次爱人带萌萌去医院。回来后,爱人汇报:“没啥,医生说油脂分泌多,容易痒痒,不需要治疗。”他笑着喊萌萌:“你这个小兔子,兔耳朵变成油耳朵啦!来来,炒着吃吧!”萌萌做个鬼脸,两个人就嘻打哈笑起来。

前两天,萌萌还是说耳朵痒,每次痒起来抓不着挠不着的,很不舒服。我征求她的意见:“要不,我再带你到二院去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她同意了

,第二天大清早我们就来到门庭若市的二院去了,果真,人很多,没到八点就挂到了36号。好在我们已经预料到会有等待的时间,所以她带着Kindle阅读,我带着一些资料,在候诊室耐心等待着。

大约四十分钟以后,机器喊号,我们按要求来到耳鼻喉的一诊室,轮到萌萌时,她坐在观察椅子上,女医生询问:“你哪里不好?”我正要插嘴讲述她的情况,她却先我一步把自己的情况清晰地告诉了医生:“我之前耳朵疼,里面有耵聍,到医院去,医生取出了耵聍,但是我的耳朵还是痒,大致每天痒三次,一次痒十几分钟……”我惊喜地看着她,表达得如此清楚,传递的信息也很明确,医生最喜欢这样的病人。女医生又问了几个问题,我都想插个嘴,可是都没插上,人家医生根本不理我,萌萌也不需要我帮忙。最后医生检查了一下,告诉萌萌这没有什么,如果实在痒就滴两滴药水。到自助缴费机上刷医保卡的时候,我还没有看明白怎么操作,萌萌就提醒我注意这注意那,让我省了不少事。

从医院出来,我赞扬她很能干,她先是对我的表扬很感谢,而后撒娇说:“萌萌只要和妈妈在一起,就成了低能儿,什么也不会了。”这话是第二次听了,值得反思。前一段时间去长岛,萌萌也说了这样的话,不过她说:“和妈妈在一起,萌萌一直都是小朋友,享受一下!”我哈哈大笑,的确,我带萌萌出去,基本都是我照顾她多一些,我告诉她今天我想插话,结果医生不理我,我只好闭上嘴巴。萌萌说:“是吗,我还以为是你想锻炼我呢?”我翻了个白眼,表示“无语”。萌萌说:“爸爸和你不一样,完全不一样,爸爸和我出来,基本上都是我做,他等着我。”上次去医院,萌萌自己挂号、自己看病,凡是她能做的都是她去完成,爸爸毫不操心,只是耐心地等她。萌萌说上次她爷俩去西安旅游,也大抵如此。听了萌萌的描述,我暗暗佩服爱人,看来我要向他学习“懒”一些,“被动”一些,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太勤快、太慈爱啦!

通过这件事,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有些顿悟了,于是迅速调整我的行为,学会了对闺女说这样的话:“行,这事你给我办了!”“这事交给你了哈,我是不问了!”我发现效果很好,事实证明,交给她的任务都完成得不错,哈哈,我更轻松了!

家长不要太贪心,孩子学舞蹈快乐就好


四岁的外甥女苓儿已经开始显露爱臭美的特质,对跳舞的热爱与日俱增。

不过小女生的热忱经常遭到我和姐姐“为老不尊”的评价,我十分“客观”地在她背后形容其“颇有芙蓉姐姐的风范”。

尽管对女儿的舞姿不“自信”,姐姐还是在幼儿园兴趣班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舞蹈,理由是:“还需要理由吗?孩子喜欢!”并不忘补充一句:“我可不指着她成为舞蹈家。”

这个崇高的理由并没有持续多久,不知不觉中,家长们的初衷随着现实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显然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有一天下午姐姐将苓儿从幼儿园接回来,带着一脸的愤怒。

“舞蹈老师把苓儿排到最后一排,还说不让她去参加考级了,反正也考不过。”

闻听此言的姥姥明显语调焦虑:“是不是她总跟小朋友打闹,我记得最早老师可是让她站在第一排的,而且还夸她有悟性。”

随着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苓儿的“罪状”已经毋庸置疑了,最终的结论是:“明天一早找舞蹈老师承认错误,请老师好好管教。”

差一点,我就加入了她们的阵营,突然瞅到一旁的苓儿,全然没了“芙蓉姐姐”的自信,不知所措的神情使我从这场“批评会”中抽身出来。

我将苓儿拉到一边,试着用很轻松的语气问她:“苓儿,你们班谁跳舞跳得好?”

“好多,琪琪、贝贝,还有蒙蒙……”

“谁跳得最不好。”

“我。”

“为什么?”

“老师说我跳得不好,不用考级了。”

我有点心酸,于是由衷地说了句假话:“谁说的,小姨觉得苓儿跳得最好了!”

苓儿抬头看了我一眼,有些惊讶,而我实实在在看到了那些文学作品里经常描述的——“她眼睛一亮”。

其实对于教育孩子,我根本没什么经验,但是今天我对自己的表现很得意,这一刻我觉得我和苓儿是站在一起的,甚至觉得自己“拯救”了孩子的自信。

我加重语气告诉苓儿:“让你上舞蹈班是因为你喜欢,跳成什么样没关系,最后一排也没关系,咱不考级,你喜欢跳咱们就接着跳。”

我告诉姐姐:别忘了送苓儿上舞蹈班的初衷。

现在,苓儿在家里仍然是一个“狂热的舞者”,而我和姐姐继续站在她的背后笑得前仰后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孩子喜欢!

编后

“家长是最贪心的!”是的,而且这种贪心是逐渐“加码”、无穷无尽的。先是准爸爸妈妈希望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健康的宝宝出生了,又要求孩子聪明、漂亮,最可怕的是孩子上了学,有小朋友、有同学作参照,要求孩子考第一呀,要求孩子上重点学校呀,甚至还要上名牌大学……想想当初生育宝宝的初衷,我们是为了让孩子健康,让孩子快乐呀!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担当起力所能及的事物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要受家长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的父母平时要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举止,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引导,使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逐渐成长为一名热爱学习、乐于助人、自信自强的好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下面,我就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所有家长分享一下:

一、家庭教育先从家长自我做起

作为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要要求孩子做的很多,但自己却做的很少。俗话说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必须“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果只“言传”而忽略了“身教”,那么对孩子很难有说服力。孩子很聪明

,家长的一言一行他(她)们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会在生活、学习中模仿。因此,家长万不可只说不做。举个例子,家长希望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自己不看书,而是一味的要求孩子看书,孩子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从心底不愿意读书。如果家长也能经常读书,并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在旁也读书,逐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先做到,这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二、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担当起力所能及的事物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当成宝贝理所当然,但过分的关爱、甚至溺爱,不但对孩子无益,而是会害了孩子。作为家长,不能对孩子的大事小事全部包揽。孩子最终还是要自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事,对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很重要。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让其逐渐掌握该阶段应有的自理能力,养成独立的好习惯。但也要避免让孩子去承担超过当前阶段自身能力的事项,以免造成身体伤害。

三、对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实际,不能盲目攀比

作为家长,很多人对孩子抱有很高在期望,但凭心而论,孩子和孩子之间无论在身体发育、还是在脑力发育方面都是有差异的,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不可能都是第一名。因此,对孩子恰当的心里定位也很重要。家长不能单纯片面的以成绩论失败,而是要综合衡量孩子的情况。要多看孩子好的方面,比如,学习成绩进步了一点、坏习惯改掉了一个、某方面取得了一个小进步,家长都要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当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下降时,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而是要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帮孩子一起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活动,与孩子一起学习

从专业教育的角度,老师肯定更有经验。因此,学校老师的教育活动,都是老师多年经验的积累,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家长要积极主动配合,特别是有些活动,需要家长上网查资料等孩子还无力完成的,家长更要认真对待,万不可以工作忙为借口,家长重视了,孩子也会重视,才能让老师布置的活动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五、多面培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注重孩子的爱好,对于其喜欢的业余爱好可以适当培养。学习对孩子很重要,但绝对不能只有学习,要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否则可能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只会学习的答题机器。一个孩子健康的人格养成,离不开多面的培养。当孩子有某方面业余技能出色的时候,也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对于孩子敢于面对、接受挑战很重要。

以上是我作为家长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和各位家长批评指正。

请不要再以溺爱的方式爱他


我们都想做一个好家长,想养出一个独立自主懂事的好孩子的。但往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越来越无理取闹,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无条件的,但是爱得过度了,那也会“淹没”孩子的。

被溺爱大的孩子,在幼儿园无法合群

孩子在家是小皇帝,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非常溺爱,导致小孩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第一次步入集体生活,但却不尊重老师和长辈、不关心同学,不爱劳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等。

小孩犯错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不先检查自己,尤其是个别的家长还更多的护着孩子,以致孩子很难教育。

都是因为家长给的过度的爱,让他们变成了一个自私难相处的小朋友。

溺爱孩子的危害

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被溺爱的孩子,整天接受着来自外界的爱,整天被别人包围着,那这样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只会接受爱,不懂得付出爱。

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

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觉得自己就是中心、自己满足就可以了。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

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家长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溺爱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家长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遇到诸多的障碍,因为他的学习动力,被家长的溺爱限制了。

对照以下行为,你溺爱孩子了吗?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爱孩子不等于溺爱,爱孩子就要从小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让孩子健康成长,严慈并济才是家长的正确选择。

孩子进幼儿园后,请不要再这样溺爱孩子了(转给家长)


溺爱

当今做父母的大多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我们都想做一个好家长,想养出一个独立自主懂事的好孩子的。但往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越来越无理取闹,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无条件的,但是爱得过度了,那也会“淹没”孩子的。

被溺爱大的孩子,在幼儿园无法合群

孩子在家是小皇帝,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非常溺爱,导致小孩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第一次步入集体生活,但却不尊重老师和长辈、不关心同学,不爱劳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等。

小孩犯错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不先检查自己,尤其是个别的家长还更多的护着孩子,以致孩子很难教育。

都是因为家长给的过度的爱,让他们变成了一个自私难相处的小朋友。

溺爱孩子的危害

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被溺爱的孩子,整天接受着来自外界的爱,整天被别人包围着,那这样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只会接受爱,不懂得付出爱。

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

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觉得自己就是中心、自己满足就可以了。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

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家长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溺爱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家长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遇到诸多的障碍,因为他的学习动力,被家长的溺爱限制了。

对照以下行为,你溺爱孩子了吗?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爱孩子不等于溺爱,爱孩子就要从小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感,让孩子健康成长,严慈并济才是家长的正确选择。

爱孩子,不溺爱孩子


爱孩子,不溺爱孩子《爱得有分寸孩子才优秀》这本书,实而不华的语言、实实在在的育儿经,给更多的妈妈指引教育孩子时的误区!

前几天看一则新闻,一个花季少女因为某些原因跳楼了。先不论她是何种原因而跳楼,这样美好的年龄竟然做出了这么极端的选择心里该是有多么绝望和无助啊。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程。学龄前父母忙着给孩子灌输这样那样的早教,也总怕孩子受这样那样的伤害而给孩子包办一切,而忽略了给孩子打好身体基础,每天多一点好习惯、多一点笑脸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学龄后总是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是不是一百分啊?、、、、、,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我们要看到成绩后面的问题。

赞成作者关于圈养和散养的观点。带孩子三岁之前圈养的是时间会比较多,三岁之后散养的时间会更多,不论圈养和散养,帮助孩子打好身体的“桩基”、养成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这两点永远不会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错并不需要一本正经的指出来,或者可以一行笔带过,适当的时候向孩子“示弱”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

这一章我深有感触,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永远是个艰难的话题,隔代教育同样如此。该不该让老人带孩子呢?老人反应慢、溺爱孩子、观念差别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换位思无考一下,或许我们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吧。

在作者讲述事例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是不是也有爱的强迫症呢?有时抓狂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成为“暴力爱”的一份子呢?

当然,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纵然会有很多问题,但终究根源都是爱孩子,而我们不能因为爱孩子而遇到问题的时候无原则的退让,无原则的去溺爱。孩子的行为、要求有些是可以任其发展和满足的,有些则是不可退让的,否则孩子最终只会在所谓爱的这个光环下走向亚健康,有些更严重的则会走向极端。

记住了作者的一句话:教养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三分靠方法,七分靠分寸!我们要爱孩子而不是溺爱孩子。非常棒的一本书,准备还看一遍。

你溺爱孩子吗?


什么是溺爱?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后每个家庭都响应了生一个的号召,一个家里就一个孩子于是大家视作掌上明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七大姑八大姨都把孩子捧手心,一不小心就溺爱了。大家的关注都在孩子身上,舍不得孩子哭,不让孩子受丁点委屈,物质方面更是给与最高标准的满足。不管在哪里都是有人随从服侍。满足孩子的所以要求……

现在每个学校放学时的门口家长们翘首期盼,孩子一出校门,家长赶紧接过书包递上各种好吃的……这些都是溺爱孩子。

溺爱的不同表现

1、给孩子特殊待遇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小孩,于是这个掌中宝在家中处处享受特殊待遇。好吃的好玩的通通只属于孩子一个人,让孩子的地位远远高出长辈。这样的孩子经不起挫折。

2、无条件满足孩子各种需求

孩子总能够随心所欲的要求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且必须得到。很多小学生就开始用手机、平板电脑,穿着要名片开始了虚荣攀比的生活。孩子渐渐的失去吃苦耐劳的精神。

3、生活随意懒散

大人的约束不到位让孩子为所欲为,缺乏劳动精神过着奢靡的生活。长大以后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

4、祈求孩子

为了让孩子多吃口饭,或者让孩子加快写作业的步伐而央求孩子,比如:你吃完饭妈妈给你5元钱等等。这样只会让孩子在面对不情愿的事情时更加扭捏作态。也让家长的威信完全丧失。

5、代替包办

任何事情都怕孩子办不好或者怕孩子累着、吃苦,于是家长就全部代办。这样只会让孩子什么也学不会。

6、过度担心

怕孩子摔跤,担心孩子怕黑...结果孩子就真的怕黑,也从来没有摔跤然后自己爬起来过。这样的孩子更加的娇气懦弱。

7、剥夺独立权利

家长们为了保证孩子万无一失的安全而剥夺他们的独立权利,让孩子不能自主的行动。渐渐的孩子变得胆小丧失自信心。

溺爱导致的心理问题

1、溺爱让孩子只会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会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也失去了来自体验劳动的乐趣。

2、孩子总是有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因为父母总是不让它们亲自动手,这样让他们失去自信心。

3、孩子变得没有主见,他们习惯了听父母的,即使他们有自己的意见也不会被允许。失去主见也会让他们变得懦弱。

4、各种无原则的溺爱让孩子也失去了原则。在他们的眼里任何事情都没有规则,他们会变得不讲道理甚至无理取闹和社会格格不入。

溺爱孩子孩子导致的结果


现在中国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就这么一个独苗,家长便很容过度宠爱孩子,北京新东方泡泡少儿老师提醒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有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希望广大家长能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

1.孩子的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

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都必须听他的,他不肯为别人着想,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久而久之,那些宠坏了的孩子们必然成了孤家寡人,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未来的学业事业甚至婚姻都可能变得比较困难。

2.孩子性格骄横

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性格骄横乖张。由于家长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包括很多无理的想法,孩子打小就会目中无人,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宽容,不懂让步,更受不了委屈。

3.孩子懒散唯我独尊

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代办,什么都不去思考,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必然会变得懒散。而且在家谁也管不了他,唯我独尊,他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试想,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立足?

4.自私自利的孩子

由于长期被家长的宠溺包围,这些孩子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想不到还需要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社会上,也许自私能谋得一时之利,但是自私自利之人的事业迟早会遭遇失败,感情也是一样。要想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5.不能经受挫折

家长给予孩子的溺爱,把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直受到呵护和宠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挫折。一旦离开温室,遭受一点小小的困难便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成不了大器,无法行大事。

6.知礼节为何物

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一般会对孩子做各种让步,更不会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礼貌,没有做人最基本的礼节,坏习惯会慢慢发展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溺爱的孩子的危害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下面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的害处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由于前边那四个原因,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看不到“惯子如杀子”的现象,更感受不到这个“惯子如杀子”的体验。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

1、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独生子女,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因为是独生子,所以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

2、溺爱使孩子价值观混乱

我们发现,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那他再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他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的。这都是溺爱使孩子产生的结果。

3、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4、溺爱使孩子厌恶学习

由于我们溺爱孩子,致使孩子诸多的能力都被掩盖了,这样他就发展不起来了。一旦这种能力低下的孩子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他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学习上遇到诸多的障碍,也就说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他都受挫,于是孩子就不喜欢学习,最后厌学,甚至辍学。在我们房间里,就能很好地观察出这类孩子,当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时,然后紧跟着其它的毛病就都出现了,因为他的学习动力,被我们家长的溺爱限制了。非常明显,厌学的孩子几乎都是在溺爱中长大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喜欢《不要太溺爱孩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