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案例:其实我很善良

09-22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家教案例:其实我很善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家教案例:其实我很善良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中途接班,没多久就发现了班里的大王昊昊。他从来不听课,自己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毫无规矩;除此之外看到别人玩的东西,喜欢去抢,抢不过就动手打人,对此老师们和家长们都很头痛。对此,跟昊昊的家长也有过很多次的沟通,但是发现几乎是没有效果的。

正巧有一次,昊昊在近邻放学的时候,去推其他小朋友,结果下巴有点出血了。正好昊昊的奶奶和被推的小朋友的爸爸来了,我们就这件事情进行了沟通。昊昊的奶奶处理这件事情的态度就是,回家让昊昊的爸爸好好收拾他。对此昊昊也没有半点觉得自己做错事情了。被推小朋友的爸爸为此也有点火气。

没过多久,小朋友都在认真地学本领,昊昊也像平常一样自己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玩,但是他却突然去咬了一个小朋友的背一口,还咬出了血。我们立即通知了双方家长过来。被咬的小朋友的妈妈非常生气:“之前你也用玩具扔过我家宝宝,我也没多说什么,这次竟然把背都咬出血了。”但是昊昊的奶奶在一旁,却没有半句话。昊昊呢,也是,根本不觉得自己做错事情了。最后双方家长带着这个被咬的小朋友去医院打了针。

昊昊的这种行为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因为是中途接班,对他小班以及中班第一学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特别去问了一下我的搭班。原来他从小班开始就是个“厉害”的角色。还有就是他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平时都是奶奶带着,他的爸爸也是因为工作原因,很少管他,只要听他奶奶说他犯错了,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打。这样的教育方式对昊昊来说可能就是造成了他现在这种性格的原因吧。再说昊昊的奶奶,对于他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打”,可能她认为打了他就怕了,也时候往往却是南辕北辙。

但是慢慢的接触下来,其实发现昊昊并是不坏小孩。有一次我感冒了,他听到我在咳嗽,就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是不是感冒了,要不要我给你去倒杯水。”可能室没有用对方法又或者是没有发现他的闪光点。

对我来说,如何跟昊昊的家长沟通就是一项比较棘手的问题。

所以作为昊昊的爸爸来说就要以身作则了,不能一味用打去解决问题。有时候可能没有耐心去听昊昊讲他为什么犯错,二话不说就打了上去。然而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又是极强的,所以可能昊昊一直觉得爸爸打他,就把这种不好的习惯带到了幼儿园,把它施加在其他的小朋友身上。所以爸爸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习惯,为昊昊做一个好的榜样。

在家里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打,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往往是没有效果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慢慢去改变昊昊家长的教育方式。放学后我们都会跟昊昊的奶奶进行沟通,把昊昊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做一下反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对于昊昊奶奶的一些想法也积极听取,并和她打成一种共识,让昊昊在幼儿园和家里都有一种统一的教育方式。对于昊昊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要进行制止和纠正;对于他一些好的表现也要进行鼓励,让他知道有好的榜样是可以得到表扬的。

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虽然昊昊奶奶嘴上说着昊昊多顽皮,但是心里还是觉得昊昊很聪明的,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去说昊昊所犯的错误,对于他的一些小小的“好事”也要跟他奶奶进行反馈,让她觉得至少不会每次和她沟通都是说的昊昊不好的事情。

家长工作繁琐而又慎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又是一个整体,两者不能脱节,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努力,密切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做到耐心、细心、诚心。让每位幼儿在爱的氛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幼儿园也教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而做好家长工作,对幼儿园,对教师,对孩子都是有利的,为了幼儿园的发展,为了教师自身的成长,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让我们都来重视家长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教案例:我不再哭泣


家教案例:我不再哭泣

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居多,无论是父母还是祖辈,都对孩子宠爱非常。而某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关系,平时忙碌而无暇照顾、关心孩子,从而将孩子全权交予祖辈教养。现在父母的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但是祖辈却因为思想的落后,跟不上“现代”的步伐,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家庭已不在少数,除了幼儿园老师的教导,家庭教育甚至更加重要。

小A就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小A在家中很随性,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吃饭不喜欢吃便不吃,睡觉不想睡则不睡,但奶奶却由于宠爱而不加以教导,不阻止小A的这些行为,从而养成了一系列的坏习惯。小A的父母因为平时工作繁忙,所以都交给奶奶带领。奶奶过渡宠爱小A,事事都顺着他的意,即使是孩子做的不对,也会帮他犯下的错误找理由和借口,没有原则和是非观念。

为了尽快帮助小A走向正规,我通过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小A的妈妈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明知道不能宠爱孩子,但是爱子心切,有时候便失了分寸,想不到小A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为家长分析了小A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原因,告诉她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小孩子的塑造性很强,只要及时加以教育,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帮助小A改掉这些坏脾气坏习惯。

首先,我向妈妈介绍了基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比如《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还向奶奶推荐了一本《谁说爷爷奶奶不会带孩子》。我通过摘取一些书中的精华片段,加以分析讲解,给予了小A家长一些建议,介绍了一些较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成功案例。

其次,我告诉家长,家长要以身作则。都说幼儿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其实家庭才真正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主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是学校教育无法代替的,只有家长的养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正确,才能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所以为小A立下正确的是非观念与处事原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提出让家长多和孩子沟通,多多灌输正确的理念。即使工作忙碌,也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顾,隔代教育比不上父母教育,只有多沟通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如何去帮助教育自己的孩子。家访结束,小A妈妈表示会多抽点时间陪小A,同时也会通过书籍,多多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也表示,在幼儿园老师也会加大对小A的关注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家园合作一同帮助小A改掉坏习惯。

一段时间后,小A吃饭和睡觉的情况也有所改变,如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不再通过哭泣来逃避不吃,虽然吃的速度还是不快,但是比起“只哭不吃”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和同伴一同游戏时也不再像以前,把玩具筐紧紧抱在胸前,而是有了“一同分享”的意识,会说“我们是好朋友,一起玩吧。”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中,有一条便是: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而家长的问题不存在了,孩子的问题并会慢慢解决。许多教育问题便是出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上,教育观念的陈旧、不更新,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都是原因。但是毕竟家长不是教育工作者,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科学、现代的教育观念,所以老师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和家长多多进行沟通,灌输家长与时俱进、现代的教育观念,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共同帮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家教案例:从“我想跟他交朋友”说起


家教案例:从“我想跟他交朋友”说起

案例:

小A是个男孩子,上小班的时候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虽不太爱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但是能与他们友好相处,没有出现与小朋友发生过矛盾,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也不无理哭闹。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但是自从上中班后,小A就像变了一个似的,一不称心就开始哭闹,踢椅子,推桌子。经常跟小朋友们发生摩擦,一天要哭上好几回,也经常负伤回家。而且特别喜欢无缘无故的去戳戳小朋友或者引他们来追自己,这样他就很开心,有的小朋友追到了会打还回去,他又开始哭,问他为什么老是要去弄其他小朋友,他说他要跟他们做好朋友。于是我们耐心跟他说要“交好朋友就要跟别人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不然的话别人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只会认为你在打他们,这样你就交不到好朋友了。”他好像明白了,说:“哦,我知道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又会犯相同的错误,有一次,他独自坐着,我拍拍他,他甩开我的手,说:“你干什么?”我说:“我想跟你做好朋友啊!”他说:“拿你干嘛要拍我啊!”我说:“我以为你知道的,因为你以前要交好朋友的时候也会这样做啊!”他听了,不说话看着我,我趁机跟他说:“你看,如果我不说的话,你就不知道我拍你是想跟你做朋友,如果你想跟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却不告诉他们的话,别人是不会知道的。”他若有所思的想了想,我问他:“那你以后要交好朋友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他说:“要跟人家说“你好,我想跟你做好朋友”,不能去拍人家不然人家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一天中午,小A不肯午睡还在床上跳,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午睡,我就拿出手机来说要给妈妈打电话,他就哭闹起来,还推床,边哭边说:“不要给妈妈打电话,我不听话,我不是好孩子,妈妈会被扣钱的,妈妈就会把我扔到荒郊野外去。”我把他带出午睡室,进行安抚,告诉小A诸翟妈妈挣钱很辛苦,是个贴心的孩子,如果妈妈诸翟小A在幼儿园好好睡觉,跟小朋友们好好相处的话,妈妈会更开心的,会更加安心工作,而且睡觉还可以让脑子更聪明。他委屈地说:“可是我很热,我睡不着。”我说:“热了就少盖点被子,睡不着的话,就躺着休息一下,眼睛酸了就闭上眼睛。”小A听了就乖乖地躺上床,虽然过了很久才睡着,但是都没有怎么动,没有影响到别人。

案例分析:

小A在班级中本来就偏小,加上他是早产儿,比同龄的孩子在交往方面的需求要晚一点。到了中班,孩子有了与同伴交往的需要,可是他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种需求,家长也没有深层去了解孩子的这种需求,让他一直以错误的方式延续这种想法,而且在小班升中班的暑假中,由于,家中无人照顾,小A被送到幼儿园参加暑期班。看着陌生的同伴,老师不是熟悉的老师,而且每天都在更换,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只会觉得这个小孩太调皮,不听话,因此更加深孩子的恐惧感,缺乏安全感,还不知道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的小A,便经常以哭闹来发泄心中的恐惧,加上有一次爸爸喝醉了跟妈妈吵架,爸爸打了妈妈,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养成了孩子乱发脾气的性格。

效果与反思: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针对小A的情况,我们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着手,根据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进行跟踪调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切身体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味地说教不仅浪费口舌,浪费精力,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一定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什么,成人在说什么。在适当的情况下成人制造一个类似的“事故”,让孩子自己当一次“被害者”,深刻体会到当自己也做了相同的事让别人身陷其中是什么感受,这样他才会记住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做才能让别人接受自己,在不断的经历中学会与同伴交往。

二、说说好朋友,强化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能够喜欢自己,跟自己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说说好朋友,发现好朋友身上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然后让好朋友也说说他对好朋友的“要求”,激发孩子向好朋友的要求靠近,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人在发现孩子这得表扬的时候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肯定,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扬,并指出如果我很愿意跟这样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在他做出错误行为时,让他问一下好朋友是否喜欢这样的好朋友,从而强化正面行为,抑制负面行为。

三、亲近孩子,走进心里

父母挣再多的钱都是为了孩子,健康的心理,与人交往的能力却不是钱买不回来的。因此,家长不能打着“我挣这么多钱都是为了你”的口号而减少对孩子的了解。每天抽半个小时与孩子说说心里话,了解一下孩子的烦恼与开心,解决一点孩子的困难,让孩子愿意亲近你,信任你。在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寻求帮助,逐步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沟通,解决问题。

四、模范榜样,促进社交

孩子虽小,但是很喜欢模范成人的言行,成人一些消极的行为很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成他们学习的对象。因此,成人在孩子面前说话做事要小心,特别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打架,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伤害孩子的行为,例如“我不要你了”,“你怎么这么笨啊”,让孩子造成心理困扰,造成逆反心理,影响与同伴的交往。

家教案例:爱哭的孩子


家教案例:爱哭的孩子

早晨来园时间,教室外又传来了东东的哭声。这不是小班新生刚入园,而已是下学期。我出门迎接,看到东东奶奶抱着东东,奶奶来到我跟前说:“东东说想妈妈了,让今天我们早点来接……”这是接连几天早上都要上演的一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东东抱进教室,他的哭声,使我们正常的活动也无法进行。而这一幕同样也经常发生在一日活动中,例如没有玩具了、书被小朋友拿走了、本领不会了……

东东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孩子,和小朋友相处得很好,小朋友都很喜欢跟他玩。但就是比较爱哭,在园内很多时候都显得信心不足。不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先说:“老师,我不会。”一不如意就会哇哇大哭。

通过与东东妈妈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东东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对孩子非常宠爱,有求必应。从而导致孩子大了以后,稍微不如他的意,他就开始哭闹,而爷爷奶奶看孩子哭就心软了。孩子用这种方法征服了家长,逐渐成了一种习惯,家长对此又头痛又心痛,越怕他哭他越哭,拿他没办法。在幼儿园里,东东也不会与人相处,与别人发生冲突后也不会想办法解决,唯有大声哭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在其家庭教育的方式上,祖辈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在各方面都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他的哭闹已不是单纯的伤心、害怕,而是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为了改变东东爱哭的习惯,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恰当做法,造成了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

针对东东的情况,我们给了东东家长一些建议。例如在家观察孩子“爱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多和孩子谈话,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看到幼儿好的行为时,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帮助其进步。购买一些相关的故事书,让孩子听听讲讲,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里开展一些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些合作和协商的机会,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而更重要的是要多和老师交流,学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方法。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东东虽然现在还是偶尔哭闹,但我相信,只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东东一定会越来越好。

家教案例:与家长的沟通之道


家教案例:与家长的沟通之道

实录:

明明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子,总是用小手去拿取别人的玩具,以引起同伴的注意。在吃饭上也是这样,每次都会主动去招惹别人孩子。不太喜欢守规矩,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由于孩子自控能力较弱,需要他人的不断提醒。奶奶有一次送他上幼儿园,还没进班级门口就听到了他那吵闹的声音。原来,因为明明的调皮,妈妈的手被迫骨折,在家也总是喜欢欺负妈妈。可见,孩子在家一直都处于溺爱的环境。但是,孩子在幼儿园还是有闪光点:乐于参加“周周演”。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唱歌,喜欢当主持人;在学习本领的时候还会举手发言,喜欢动手操作。最初在和家长沟通时,我们将孩子表现好的情况告诉家长:“最近一段时间明明的表现可好了。表演节目的时候特别投入,学习本领时还举手发言呢。就是今天又用手动了别的小朋友,他不是故意的,只是想引起同伴的注意,想交朋友玩。回家多指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和别人交往。”当明明奶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的孙子的时候,笑靥如花。当听到老师反映孩子会打人时,也觉得不好意思,还当面对孩子说:“明明,你这个小孩子怎么那么顽皮,不要和小朋友打架,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你们要做好朋友知道哇。〞

分析反思:

家长和孩子一样,其实是也有虚荣心,也喜欢听到表扬和激励。不论这个表扬来源于哪个方面。平日里我们除了会在班级群里会和家长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如:收集有关资料,孩子习惯、能力的共同培养、班级的布置等等。我们也总是把做的比较好的家长加以表扬、感谢,让付出劳动的家长也觉得做的很有价值,同时让没有很好配合工作的家长有所触动。通过表扬和激励,家长配合更多了,孩子能力提高的更快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通过家园栏、家校平台、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一味地迁就家长,满足家长的一切要求,教师动摇了作为教育者的地位,反而难以获得家长的信任。科学的管理观念是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其实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用心工作,才有收获。不论什么工作都深入实际、讲求实效,不停留于形式和表面,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

家教案例:一幅画的付出


家教案例:一幅画的付出

接到通知,每班选两名学生参加“画说中华”的绘画活动,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所在的城市文化及中国文化进行一个宣传。鉴于只有两个名额,我通过自己报名的方式选出了五位小朋友,然后让他们自己每人画一幅草稿画给我,然后选出参与比赛的两名孩子。最好我在于这两位小朋友的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在家里也帮助孩子一起理解绘画主题,并给孩子适当的提供一些帮助。

案例:

在于惠惠妈妈沟通的时候,惠惠妈妈并不是直接接受的,对于绘画比赛的回复是最近在教孩子《三字经》而且平时也要上一些培训班,所以最近很忙可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绘画。对于绘画比赛的事情既不回绝也没有说会很用心。

措施:

在放学的时候特意将惠惠的妈妈留下来,先是跟她好好的说了一下这次的机会来之不易,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轮到的。并且向她表明如果不愿意的话就直接将机会让给别人,让惠惠妈妈明白并不是老师在求着她做这件事,也并不是非她不可的,而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才选择她的。再是将她带到教室里看看自己孩子平时在学校里画的如何,让她了解在学校里的惠惠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性的。最后我让惠惠把自己要参加活动的想法好好的和妈妈说一说,让惠惠妈妈了解自己女儿对绘画的热爱和兴趣。

分析:

家园互动这一块是我们一直想要好好运用的一个资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单方面的努力都不一定能够达到很大的效果,有时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方向是违背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时常联系,了解自己孩子最近的发展及表现,和老师的教育相配合。如在培养幼儿的坐姿时,老师在幼儿园需要该学生规范坐姿,那么在家里家长也要帮助老师在看不见的地方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让老师的教育能够事半功倍,而不是学校与家里的表现不同。通过这一次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孩子与家长的交流,让惠惠妈妈明白自己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与需求的,在之后的绘画构思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惠惠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国文化,特意在网上帮她找视频资料看,周末带她去图书馆翻图册。最后惠惠自己选择了赛龙舟这一主题来表现中国文化。而惠惠的妈妈这一次虽然很辛苦,动了很多脑筋,但是也收获了和女儿一起创作的乐趣。

家教案例:“宽容”亦是一种爱


家教案例:“宽容”亦是一种爱

背景:

健健小朋友是班里的插班生,平时非常地活泼好动。学本领的时候也是一刻都坐不住,一会儿就要离开小椅子去玩玩具。每天都会有小朋友无数次的告状:“老师,健健又来抢我玩具了。”“老师,健健打我了。”对此,我感到非常头疼。

原因分析:

很明显健健小朋友是有攻击性行为的。健健小朋友个性强,易冲动,蛮横,遇到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时,会因无法控制自己而与别的幼儿产生冲突与矛盾。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出现呢?因为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于是我决定跟健健的妈妈进行一次沟通。在沟通后得知,健健平时在家也是非常地淘气、不听话。又因为健健爸爸平时工作非常繁忙,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缺少父爱。妈妈呢对健健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靠“打”来进行教育。“老师,他不听话的话,你就给我打。拿衣架打,使劲打,没有关系的,我们不会怪你的。打了,他就听话了。”听到健健妈妈的教育方法后,我非常吃惊。我告诉她,在幼儿园老师是不会打小朋友的,在家里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会造成他性格地叛逆,非但不能改变他的攻击性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健健妈妈在听了我的话后,哦了一声。我知道我的话还不能说服她,她只是表面上消极地接受罢了。

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

在与健健妈妈进行沟通之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什么是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

一、要有耐心

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一项长期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都应更多的强调充满爱和温暖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在帮助孩子改到攻击性行为的整个过程中,成人可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会有心情浮躁的时候。但是因为我们比幼儿有更丰富的认知能力和忍耐力。所以我们要用成人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而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要循序渐进

个性的形成与巩固,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过家园的共同努力,成人在看到幼儿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时有反复,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要坚持不懈地献出爱心、付出努力,尽量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自然就会好转。

三、要尊重幼儿

与幼儿交往,成人始终抱着平等相待的心态,那怕幼儿犯了错,成人也不能因此呵斥他们,而应正面引导,充分尊重幼儿。我们可以告诉幼儿,在特定情况下自己要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要避免冗长的焦旭。幼儿会从成人的声调中以及从成人说的话中意识到成人的不高兴,但是成人要把自己的不赞成表达清楚。反之,冗长的教训和可怕的语言通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事件一

“老师,健健又过来抢我们的玩具了。”涵涵小朋友带着愤愤不平的语气向我告状道。跟随着涵涵所指的方向望去,我看到健健把小医院里的听筒拿走了,一溜烟跑到娃娃家里面,去给娃娃听心跳去了。

此时,我是否应该把健健叫过来,把他批评一通呢?显然,这是不可取的。我没有把健健叫过来,因为如果我这样做了,他会觉得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误,老师又要责备他了。我轻轻地走到健健身旁,蹲下身来问他:“你在做什么呢?”“我在给娃娃听心跳呢。”健健回答地很干脆。“那么你的听诊器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去小医院拿的啊。”健健回答地理所当然。“刚才听诊器还在医生的手里呢,可是你连个招呼也不打一声,这是很没有礼貌的。你想要拿东西,要先问别人能不能借给你才行,这样才是有礼貌的行为。”听了我的话,健健有点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了。“快去小医院,问问医生能不能把听诊器借给你吧。”在我的鼓励下,健健朝小医院走去了。

事件二

早上来园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对自己面前的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可是健健小朋友却不能安静坐下来,他东走走,西看看。一会儿摸摸其他小朋友搭的雪花片,一会儿把别人搭的房子推倒了。

这时候,健健小朋友突然哇哇大哭起来,边跑着边向我告状道:“老师,凯凯打我。”凯凯也毫不示弱,“老师,他把我搭的房子推到了,我打他一下,他也打我的。”原来,健健是因为碰到强大的对手了,所以哭了。“健健,刚才被凯凯打了一下,疼吗?”“很疼的。”健健委屈地看着我。“那么你平时欺负别的小朋友,动手打别人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也是很疼的。如果你再这样下去,其他小朋友就不会喜欢你,他们不要跟你一起玩了。你想想一个人玩开心吗?”健健看着我,答不上话来,陷入了沉思。

事件三

班级里有个群,群里的成员都是一些大朋友,即小朋友的家长。平时家长们会在群里讨论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老师也会在群里发一些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照片。有一天晚上,群里突然异常热闹起来。原来是涵涵小朋友的妈妈在群里跟健健妈妈诉说自己的不满。事情是这样的:健健妈妈带着健健在游乐场游玩时正好碰到涵涵小朋友和她妈妈。健健看到认识的涵涵,显得异常热情与兴奋。拿起玩具就打涵涵的头,虽然在涵涵妈妈的极力阻止下,不打涵涵了。但是他却与另外一名小朋友打起来了。涵涵妈妈觉得健健小朋友的行为已经很严重了,再加上平时涵涵小朋友也会把健健欺负小朋友的事情告诉家长,涵涵妈妈就与健健妈妈进行了沟通。没想到一击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小朋友的家长纷纷表示对健健小朋友的不满。

这时的气氛显得非常尴尬,健健妈妈一个劲地道歉,说自己在家已经严加管教了,但是还是束手无策。“请大家给健健小朋友一个机会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帮他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作为老师,我们也会给他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而不是一味地去责备他。”这时我的搭班老师,张老师在群里发话了。“是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他吧。”家长们纷纷响应起来。

后续:

对于如何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网上有大量的资料可以查阅,也列举了各种方法。但是我始终认为,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爱,更多的宽容。责备和惩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老师的劝说下,健健妈妈也不再打他了,而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健健爸爸也尽量抽更多的时间来陪他。在幼儿园我们老师给他更多的关注与关爱。现在的健健打人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了。有一次我在搬桌子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桌角,忍不住啊了一声。“老师,你怎么了?”“我不小心撞了一下。”“老师,你要小心点。”看到健健会关心人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还有好几次,健健牵着我的手,叫我妈妈,后来又改口叫老师了,他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赶忙用手捂住小嘴巴。我想,在健健的心里,应该觉得老师和妈妈一样都是关心和爱护他的人吧。

相信《家教案例:其实我很善良》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家教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