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请别把孩子迟到不当会事

09-24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育儿观念:请别把孩子迟到不当会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班开学已经有些时日了,我们班的元元和月月两个双胞胎小朋友依旧“坚持着”迟到,更多的时候在早餐结束的尾声才姗姗来迟,妈妈还要求“老师,她俩还没吃饭呢,帮忙去厨房再要点饭吧”,然后特殊的孩子被特殊对待了,早饭后的集体教学时间用来吃饭了。

先不说,早晨半小时的户外晨间锻炼,有利于舒展一天的活动,孩子错过了;热乎的早饭也错过了;因为早饭吃的晚,到中午的午饭孩子就没有多大的食欲,长期对孩子的消化系统也不是个好事;重要的是,因为错乱的时间,孩子没能和小朋友们一起上第一节课,融入不到集体里,而且会吸引一部分上课孩子的注意力……这就是看似简单的迟到,所带来了各种负面的连锁反应。

幼儿其实对时间的概念意识比较弱,起居习惯都需要大人来帮助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不同与学校,没有什么纪律可言,想什么时候送孩子就什么时候送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行为拖拉、懒惰、缺乏时间观念的习惯。当习惯的形成,你们还会认为到了小学,孩子就能一下子脱胎换股的有了时间观念?事实上,即使是上了小学也很难适应纪律的约束。

那怎样可以帮助孩子不迟到呢?

1、从孩子对时间观念的认知开始,可以讲一些关于时间概念的儿童故事,做一些关于时间赛跑的游戏,让孩子感知时间存在的意识。

2、早睡才能早起。熬夜,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也必然会带来早晨起不来。睡前听听故事或者是舒缓的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3、如果有早晨起床后在家大便的习惯,那么就把“叫醒”服务提前一点,留出多一点的时间,避免时间不够用。

4、如果早晨叫床困难的孩子,可是试试转换角色,设上小闹钟,让孩子当家长,来叫醒爸爸妈妈。

5、当一不小心迟到了,请家长不要帮孩子找理由推脱责任,要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的原因,并且明白迟到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6、大人的以身作则很重要,请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迟到,请不要再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无关紧要。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请家长朋友们多加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吧,作为家长的您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孩子早上起不来?别把入园迟到当小事!


寒冷的冬天悄然而至,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天亮得越来越晚,孩子们起床也越发困难了,入园迟到成了很普遍的现象。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早上九点其他小朋友都吃完早饭了,孩子才入园的情景,甚至到九点多了,仍然有家长领着孩子姗姗来迟。

有些家长心疼孩子,觉得幼儿园不像小学,迟到无所谓,想让他多睡一会儿,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迟到的频率更多。家长爱孩子的这种心情能理解,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一小小举动隐藏着许多隐患,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诸多危害。

1、不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范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作息时间对孩子建立秩序感,培养规则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幼儿时间观念较差,起居习惯需要大人帮助培养,如果家长放任其迟到,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产生行为拖拉、懒惰、缺乏时间观念等不好的习惯,到了小学阶段就会很难适应纪律的约束。

2、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假设其他小伙伴们正在有序地开展活动,如果这时孩子迟到了,他走进教室的瞬间,所有孩子的目光就会锁定在他身上,这会让他觉得很尴尬。此外,由于没有进行活动前的热身,孩子直接参与集体活动时会无所适从,很难进入状态,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他自信心的建立。

3、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可能适逢班级正在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是老师出来接或者孩子直接进教室,都会打断有序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4、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家长送孩子入园迟到了,错过了早操和吃早餐的时间,这样使得孩子既得不到锻炼,又不能按时吃早餐。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便会买包子或其它小零食给孩子吃,但是因为吃的时间太晚了,离幼儿园午饭的时间较近,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时间长了,幼儿的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

因此,家长一定不要认为迟到是一件小事,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迟到呢?家长可以尝试做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很多孩子睡懒觉是因为晚上睡得太迟,有些是因为家长习惯晚睡,让孩子无形中就成了“夜猫子”,有些是因为晚上玩得太兴奋,不愿意早睡,导致睡眠不够,早上起不来。

2.提前做好入园的准备工作

很多家长总是感慨早上时间不够用,在把孩子叫醒的同时,还得准备入园时穿的衣服,还有带到幼儿园的隔汗巾、衣裤等,一不小心时间就晚了。其实可以提前一晚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及要带去幼儿园的东西准备好,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3.给孩子留出赖床的时间

匆匆把还在睡梦中的孩子叫醒,既不利于孩子脑神经的发育,也不利于孩子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幼儿园新一天的生活。早晨请允许孩子有一点点的赖床时间,家长可以把“叫醒服务”提前十分钟,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醒来。

4.以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他起床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点小甜头,用他感兴趣的事情来吸引他起床,比如说能够按时起床的话,可以奖励孩子晚上睡觉前多为他阅读一个故事,或者告诉孩子,每天按时入园,才有机会成为幼儿园的“守时好娃娃”。

5.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知道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教孩子认识时钟,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还可以做关于时间的游戏。为了让幼儿知道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守时的好习惯,老师也可以为孩子组织一场活动,让他们印象更加深刻。

育儿观念:别把他们当小孩


育儿观念:别把他们当小孩

在成人的世界里,人们会注意很多行为习惯、文明礼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我们往往忽视跟孩子打教道时,同样的许多东西需要注意。

我们很多人在与孩子沟通时,总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们还小,知道的不多,有些事哄哄就好了。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我们不该让孩子介入。因为孩子的世界毕竟和我们大人的世界是很不一样的,我们也有责任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给我们的孩子。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文明也在进步中丢失了很多。我们的孩子开始接受的事物比我们之前都要多的多,这也使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了。他们更容易明白社会的规则。我们其实已经不应该像孩以前一样的教育方式去教导他们,我们需要用爱去给他们正能量,让他们明白一些他们必须从小就开始得铭记的原则。这也是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不该老把他们当小孩,他们的思维发展速度其实早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尤其当孩子开始一旦慢慢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之后,我们到时候再想去改变些什么就比较困难了。

记得在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么这段访问。某外国媒体采访当地商业巨头的时候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回答:诚信。之后那人说了他儿时的一件事。一次,他和父亲一起去外面买东西,可在付钱时,居然发现钱没带够,就在这时,他把自己玩具钱包里的零钱给了父亲,并让父亲要回家后还他,当时父亲微笑答应了。回家之后,由于父亲饮了些酒,之后就睡着了。当他去索要借给父亲的零钱时,看到父亲已呼呼大睡,也就作罢了。第二天,等他醒来是,他惊奇地发现他的床头放着一些零钱,旁边还留有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写着这么几行字:谢谢TOM昨天借我的钱,这个还你。从那以后,诚信,这两个字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头。

其实就想很多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说的那样:其实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导师。我们的孩子可以把我们的行为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就慢慢学去了。所以说我们应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平时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在其实最早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更多的是来自模仿。我相信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么我们除了有让孩子好的这颗心之外,也该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的对象。大人们应该除了嘴上教育外,其实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他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请不要把你的孩子永远当个孩子。我们需要尊重他们自己,让他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坚强。只有经历的多了,才能走的更好,才能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当你哪天发现他长大了的时候,其实他可能早就把你当成一个孩子了。孩子,固然要享受童年的快乐生活,但这不等于放纵、更加不是溺爱。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而我们给他们的除了好的环境,也必须给他们好的榜样,所以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多反省一下自己。因为当孩子辩解自己的错误时,给出的理由是:你不也这样做的嘛!难道你想用因为我是大人这样的借口来搪塞孩子的质问吗?我想我们当时应该感到羞愧吧!!

所以说我们家长老师不该把孩子老是当成一个孩子那么去看他,自己也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感到骄傲,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育儿观念:请别拿孩子的理想来取笑


育儿观念:请别拿孩子的理想来取笑

在儿子三岁的时候,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想当火车司机,因为他最喜欢小火车玩具了;在他四岁的时候,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想当工程师,因为他是喜欢能象爸爸那样会修玩具了;在他五岁的时候,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他说想当科学家,能发明出一种声控的汽车。于是这个科学家的理想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我们都觉得儿子的这个理想仍然是很好的,因为只要是他想做的就是好的,不会因为他的理想太大或太小而打击和嘲笑他,更不会拿他的理想去开玩笑。小朋友自己也一直觉得有个理想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儿呢。

昨天在楼下玩,一个奶奶问她自己的孙子买一个球花10元钱,100元钱能买多少个球?她的孙子信口胡说能买50个,于是奶奶就问奇奇能买多少个,这个小家伙一点也不知道谦虚呀,回说:当然是能买10个了。这个奶奶于是就夸奇奇聪明,这一夸人家就更不谦虚了,说:我长大后还想当科学家呢,这个题当然会算了。话音刚落,便惹来围观的几个奶奶们的一片欢笑声,其中还有一个奶奶开玩笑地问他:小科学家,那你能研究一下飞机去哪儿了吗?奇奇生气地说:奶奶,这问题我哪儿知道呀,那么多人在找都有没找到呢。

接下来,奇奇又转到另一堆小朋友那里玩,一个阿姨又开始逗他,于是,奇奇的理想又惹来了她们的笑声,这个阿姨边笑着还边对我说:你儿子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真没有觉得这个有什么好笑的呀,听她的口气那是需要我进行附和一下说小孩子都是说着玩的,我偏不说,哼哼。。。我淡淡地回答道:嗯,是的,我们是个有理想的小孩儿。然后我就蹲下身,拥抱了一下儿子,拉起他的小手说:儿子,我们该回家了。

回到家,我温和地对奇奇说:“宝贝儿,你知道吗,有理想的小孩儿都是优秀的小孩儿呢,你在妈妈爸爸的眼里就是个优秀的小孩儿。不过妈妈还有点儿小建议对你说,就是希望你以后在外面和其他大人说的时候,咱们不随便把理想告诉他们,因为他们有的人不懂你也不懂得尊重你,有的大人更是不懂小孩儿的理想的。妈妈和爸爸懂你也相信你,知道为了实现你的理想,你每天都会努力的,是吧?”奇奇带着点不解地回答道:“好吧,妈妈,我当然会努力了。”

请注意保护孩子们的理想,不要随便拿孩子们的理想来开玩笑,你的玩笑本身就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一种伤害。更何况,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末来的科学家、工程师、律师。。。他们本来就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本来就是祖国的末来,他们本来就是社会的栋梁。

育儿观念:请别忘了称赞你的孩子


育儿观念:请别忘了称赞你的孩子

——观《小孩不笨》有感

电影简介:

在影片中,有两对父母,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十分不同,但是结果一样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对父母,他们把大部份时间用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上,和两个孩子的密切关系很少,而导致哥哥叛逆,和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妈妈老是不履行诺言,弟弟变成一个没有主见,不会反抗的“听话”的孩子……另一个爸爸,他很爱很爱他的孩子,但他不懂得如何去爱,面对孩子的坏成绩,叛逆,只是一味地使用暴力解决,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和他一样,遇到事情就是使用暴力来解决,最后沦落为社会上的小混混。

电影最后的结局很深刻,成才的爸爸用死换来了学校老师接受他再回校读书,差点踏入歧途的他后来成了一名好学生,学谦的父母也终于明白是自己不会教育才导致孩子抢劫的,为了孩子,妈妈辞职了,爸爸也放下了工作,一同去观看了杰利的演出。

我的感想:

看完电影,作为一个母亲,我有很多的感触:电影一开始,字幕缓缓出现的那一句:“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什么时候?”让我的心一阵悸动,我问自己,我最后一次称赞我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呢?我在我的脑海里拼命地搜索着……原来我在渐渐遗忘那把称赞的钥匙,那把“请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多称赞他;少看孩子的缺点,少点指责的钥匙,父母们都需要,而且我们都拥有这把钥匙,只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把它遗忘掉了。”

一家人想要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员之间必须相亲相爱、互相理解。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关爱,也需要受鼓励,被称赞。孩子也不例外。一个人的成长充满着挫败与艰辛,而这时,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就是他坚强的后盾,是他温暖的“避风港”,这个家不仅给了他温暖,还给了他力量和勇气,这些就是能够使他羽翼变得丰满的“催化剂”。

成才爸爸临死时说:“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环境,没有学会怎么去爱别人,我是太爱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父亲用生命去保护他的孩子,你敢说他不爱他的孩子吗?只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爱他的孩子。成才爸爸的死告诉我们: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怎么去爱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透过这部电影,让我看到孩子们不只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称赞和肯定。“没有教不会的的孩子(学生),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老师)”。其实小孩不笨!重要的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爱好,擅长,需要……父母跟孩子之间应该多交流沟通,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要的究竟是什么。用关心关爱在心与心之间搭一座桥,让彼此的心灵更加靠近!小孩不笨!他们没你想的那么差,只要你能真心地和孩子们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多做正面的引导,多表扬少批评,你会发现哪怕再"笨"的孩子也会进步!

共勉: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肯定,请不要吝啬你的称赞,更别忘了对孩子的称赞,因为那是他信心的来源。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请多看到别人身上好的一面,这世界就会变得美好……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每个宝宝生来最喜欢的人,应该就是爸爸妈妈。但长大成人后,有些人却痛恨自己的父母,有些甚至关系冷淡到破裂。究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最后痛恨自己的父母呢?总结了一些各路网友成长中的痛点,希望爸妈都能引以为戒。

☆孩子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

看过一件事情,9岁的小女孩住在乡下,被自己的爷爷猥亵了,告诉来看望自己的爸爸,爸爸居然生气地让她别乱说,爷爷只是给你检查一下身体。小姑娘害怕无助,在最需要爸爸保护的时候,得到的只是一顿责骂。

孩子的一生或许会发生这么特殊事情,需要爸爸妈妈为自己挺身而出,如果连父母都不相信自己,不保护自己,孩子又能求助于谁呢?

☆孩子最爱的东西被抢,却不闻不问

之前就画过一篇漫画,5岁的小妹妹最爱的滑板车,被远房亲戚的小男孩看上了,死缠烂打地要,小妹妹的妈妈为了面子,把滑板车强硬地给了对方的小男孩,还扇了一巴掌。从此小妹妹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即使有了,不久也会失去。所以长大以后,从来不敢奢求好东西,各种患得患失。

你以为孩子小,这种事情记不住,但孩子不仅仅记住了,还记在心里一辈子,并且影响自己一辈子。

☆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多少人的人生因为父母年轻时候的梦想而改变了?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要么就努力去完成,要么就埋藏心底。孩子不是我们的缩小版,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没有义务替你去做你做不了的事情。

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无数种可能,他能自己飞得更高更远,爸爸妈妈不应该是折断他翅膀的人。

☆教育孩子以棍棒为主

“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样话成为了无数父母棍棒教育的口头禅,也成为了很多孩子一生最深的痛。打孩子,可能会起到一时的效果,但更多的是孩子对你的害怕,而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至于没做错事,纯属是在外面受气,回来找孩子出气的,就简直是冤枉了。

长期被打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一个自卑内向的人。长大以后或许他会孝顺你,但未必心里会感激和爱你。

☆总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相信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敌人,叫“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比身高,上学比成绩,工作比收入,结婚也要比个早晚...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比中,家长的攀比心远远超过于关心孩子的本身,家长不再关心孩子是不是过得不开心,而是有没有给自己争脸面。

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自己先从做“别人家的父母”做起吧。

☆不信任孩子,一次犯错就把孩子定型

看过一个网友的经历,他8、9岁的时候,很喜欢超人玩具,就去偷妈妈藏在月饼盒里的零钱去买,结果被发现了,抓回来棒揍一顿,从此不敢再偷。但是后来妈妈丢钱找不到的时候,还是会怀疑他,让他感觉很难过,难道偷过钱的孩子,从此就进入黑名单?

连自己最亲近的爸妈都不相信自己知错能改,那孩子为什么要改?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在心里把孩子定型了。

☆否定孩子,认为孩子的成功是运气

当年我考上省重点大学的时候,我爸爸就说因为我运气好,才考得上。当时是真的伤心难过,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被一句“运气好”给抹杀了。虽然过去那么多年,原谅了他。但我多么希望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候,取得成绩,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而不是把一切归结为“好运气”。

孩子总在批评和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他会认为即使自己再努力也得不到认可,还不如省点力气别努力了。一直被否定的孩子最终就会成为你所否定的那种人。

☆以打击为教育方法

很多父母以为一直打击孩子,就能激发起孩子的奋斗心,努力考个好成绩。但如果孩子性格敏感,激将法不仅不管用,还会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容易让孩子养成了自卑的性格,等长大以后,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依然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从小就一直在父母的否定中长大,这样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寻求别人的肯定。

☆给不到孩子想要的陪伴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年纪,父母因为忙碌的工作,应酬社交而忽略了孩子。或者你会说,我必须要努力赚钱,才能过日子,维持生计啊。对孩子来说,比起金钱,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等你以为赚够了钱时,或者你的孩子已经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了。

如果不是到了无法生存的情况,再苦也不要让孩子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变得敏感偏激、内向自卑。如果父母两个人都上班,就在周末多抽空陪孩子看看书、出去走走,一起过个亲子周末。大人需要钱,但孩子需要的是爱。

☆当着孩子面,父母无止尽的争吵

如果父母整天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影响非常大,如果争吵的内容是因为孩子,更容易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是自己才导致爸妈争吵的。长久以来,孩子的性格容易内心自卑。

夫妻要是有争吵,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有什么话关上房门好好说,让孩子参与到父母之间的争吵,是件残忍的事情。

☆父母间的家庭暴力

对孩子来说,父母吵架可能已经是噩梦,但面对父母间家暴,可能对孩子更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长期身处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下,孩子长大后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虽然恨透了家庭暴力,但长大以后,却潜移默化地用暴力去解决家庭问题。原生家庭的悲剧很可能会一代一代地重复上演。

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爱的爸爸妈妈互相伤害更残忍的画面了。

☆打着爱的名义强迫孩子妥协

“爸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多少父母说过这句话?很多的时候,父母只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感受。但如果真的爱孩子,难道不是应该让他遵循自己内心去做选择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模样,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适当地修枝剪叶,而不是剪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育儿观念:请别那样逗小男孩


育儿观念:请别那样逗小男孩

逗小孩玩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丰富社会知识等。可是有的逗小孩玩的方法不可取,甚至令人担忧,特别是逗小男孩更是粗俗。

在一个酒足饭饱的牌局前,2岁半的男孩二娃蹦来跳去,很自在,孩子爸爸单位的某主任带着酒意抓住孩子问:“二娃子,你有几个妈?快说,说了给你买玩具。”孩子嬉笑着说:“两个。”大家哄笑继续问:“晚上谁睡在你妈身上......你将来找几个女人。”后面的语言更加粗野,孩子对答如流,显然是逗习惯了,狂笑后的男人给了孩子10元钱作为奖励。

一岁多的良俊是同事的孩子,还穿着开档裤,蹒跚来到我们面前,指着小鸡鸡让大家看,原来上面用颜料画得五颜六色,很滑稽的样子咿咿呀呀的说:“刘叔叔画的。”原来是我们学校体育老师画的,当时孩子的妈妈说:“真想一拳打在他鼻子上。”当时我也有此想法。

五岁的东东和小伙伴玩游戏过家家,东东不愿意当“娃娃”,可其他孩子不愿意他当“爸爸”,结果不欢而散。东东将委屈告诉爸爸,和爸爸一起玩麻将的牌友说:“不和他们玩,把他们全杀了,叔叔给你出气好不好?”

类似这样的逗小男孩的很多,也许是认为他们小且是男孩,就无所顾忌,忽略了他们好模仿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之所以有的孩子在学校很难教育,语言、行为习惯差,与家庭环境直接有关。古时孟母三次搬家,为了有个好的环境利于孟子成长,难道我们现代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里

如果孩子生活在文明中,他将学会尊重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粗俗的环境中,他将学会粗野

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其实他们什么都懂,只不过有些朦胧罢了,不懂的是那些无视孩子的人格与尊严、无视孩子发展的人。

家长和教师们请对乱逗孩子的人说不。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说“这凳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汽车”等等与之类似的话。不

少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私呢?有人说,人的自私

是与身俱来的;有人说,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究竟谁是谁非呢?看了下面的例子就能明

辨是非了。

一个小孩在吃糖,一位阿姨问:“给我吃一块好吗?”“好的”,小孩边说边大方地把糖

递给了阿姨。可当这位阿姨把糖放进嘴里时,小孩哭了。

为什么这个孩子的前后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可以推测,在之前这都是成人逗孩子玩玩而

已,并不会把小孩好吃的真吃掉,而是说:“宝宝真乖,那么大方,这块糖还是宝宝自己吃

吧!”可见,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是由成人不正当的教育造成的。那么,如何进行正确

的教育呢?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的道

德要逐渐涵养”。他还特别强调“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

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因此,我们要抓住关

键期,创设良好的氛围,逐渐引导幼儿形成互助、合作、分享的优良品质。下面主要就陈鹤

琴教育思想来具体谈谈:

一、让孩子享受真爱。什么叫真爱呢?真爱就是“爱”与“严”相结合,严爱相济。爱

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爱是崇高的,无私的,有理智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但是,爱不是溺爱,陈鹤琴反对过分溺爱而姑息迁就,他指出姑息足以发展儿童的自私心。

如有的父母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孩子吃,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让他独享。久而久之,孩

子就会习以为常,把这一切看作是应该的,一旦别人吃了、玩了、碰了他的东西,他就会不

高兴,甚至是发脾气。在他心里只有自己,根本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俗话说:“严是

爱,松是害”,这是千古真理,是行之有效的育孩原则。因此,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是严

格不等于严厉,更不等于体罚。陈鹤琴反对处处用成人的意志要求儿童,用成人的道德规范

儿童,他指出严管则会摧残儿童一切活动的倾向。如孩子不会念儿歌,老师和父母就大声训

斥,甚至数落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从而变得孤立封闭。因此

,成人必须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真正做到严爱相济,互相结合,让孩子享受到真

爱。总之,既要让孩子感到师长的坚强意志,体会到师长所坚持的正确原则,在坚持原则中

又亲切又关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

二、让孩子喜欢合群。陈鹤琴认为:“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儿、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

了。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5-6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既然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

,成人就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

要孩子喜欢合群,唯一的办法是给他们创造一个群体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品尝与玩

伴合作的各种滋味。对于2岁以前的孩子,他的玩伴主要是大人。因此,大人应多抽出时间

与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游戏的伙伴。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他们

都各自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偶而望望别的小朋友,可是还不会一起玩,这是孩子社会交往能

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成人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到3岁以后

,孩子开始喜欢同小伙伴一起玩。4岁以后,孩子之间逐渐形成了小团体,一起玩的能力增

强了。到5-6岁,孩子在一起玩的游戏中集体精神加强了,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固定的交往关

系。因此,对于3岁到5、6岁的孩子,成人要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并根据

孩子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有目的地鼓

励他进入群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不能回避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

矛盾。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让孩子体验到

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促使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成为喜欢合群的孩子。

三、让孩子学会爱人。陈鹤琴指出:“一个成人的情绪表现,有许多都是由他幼小时代情绪

生活来决定的。”因此,从小让孩子学会爱人是非常必要的。爱是一种特殊的内心体验。

爱的情感和其它情感一样,都是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1、要让孩子爱人,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热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抚养者,父母为了孩

子的健康成长,历尽艰辛,付出了伟大无私的爱,孩子在这溶溶挚爱当中长大成人,便产生

对父母的依恋和热爱。父母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 劳动节等特殊的节日让

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强化孩子热爱父母的情感。父母还可以抓住具体事例进行训练,使孩

子心中有父母,有他人。比如妈妈生病了,大人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妈妈哪里不舒服

,需要些什么帮助,并让他为妈妈做一些小事情。这种训练,可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的病痛

冷暖,体会父母的喜怒哀乐。

2、要让孩子学会爱人,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

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心灵里理解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放心地说,我们在他身上培养

起了最重要的情感——对人的爱。”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可以通过文艺

作品的感染,如让孩子听雷锋小时候的故事,激发他们对雷锋的同情心及敬仰之情;也可以

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如体验亲人患病时的痛苦,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

小昆虫小动物受伤害后的痛苦挣扎等,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促使孩子出现移情、同情,而

后主动地表示爱怜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要让孩子学会爱人,还必须创设良好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之间、亲子之间要互

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树立情感丰富健康完美的师长形象。陈鹤琴指出:“这个

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

依赖这个模仿心。”所以师长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

学会爱人。

一个享受真爱,喜欢合群,懂得爱人的孩子是不会自私的,对于自私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教

育也一定能得到改善。社会需要不自私的人,因为只有不自私的人才能和睦相处、协手共进

,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对孩子来说,所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无非是自己吃饭、穿衣、独自安静入睡等。看来这是极其简单的事情,然而很难做到,这首先表现在家长方面。家长一怕反复地教麻烦,不如替他做来得方便。再怕耽误时间,不如替他做来得快当。还怕孩子吃冷饭、穿衣慢受凉生病,不如替他做来得保险。其次表现在孩子方面,一是他贪玩,不愿意慢慢学着做,二是他怕困难,学不会就丧失了信心,三是有依赖性,总让大人代劳。

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独立能力,首先需要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想到孩子要长大,要步入社会,他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将来会遇到极大困难。真正的爱孩子,应该是把他培养成善于自理的人。其次是家长教于正确的方法。再次是家长要善于启发、指导、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说教、机械、训练、训斥等。这些都要求家长有极大的爱心、耐心。

除了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还要家长一致的,一贯的严格要求。所谓一致,是指家庭成员都用同一标准要求孩子,切不可爸爸让孩子学穿衣服,妈妈且替孩子穿。包办啦!所谓一贯,是指始终如一,切不可家长有时间了,就指导孩子自己做事情。没有时间了,就剥夺孩子独立操作的机会。

育儿观念


育儿观念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而孩子的健康、聪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人们不是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所圈、所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行为的发展。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头脑聪明、积极乐观的人。

但在现实中,家长们往往都缺乏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凭感觉了。自今年9月我们的女儿阳阳开始幼儿园学习后,我们有幸参加了新生家长培训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时也非常有针对性,帮我们解答了许多存在的疑问,也纠正了我们一些认识上的偏误,让我们逐步掌握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又深刻的体会到做一个称职的、让孩子喜欢的父母是何等的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但要更新观念,走出各种误区,更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要以爱的教育来培养小孩。对小孩的各种要求应顺其发展、启发引导、减少压力,多给小孩创造其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s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幼儿实施教育,不仅在于幼儿园的教育,还应当贯穿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更应与老师密切合作。

喜欢《育儿观念:请别把孩子迟到不当会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