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生活处处是玩具

09-27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育儿心得:生活处处是玩具”,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天和一个小朋友的家长交谈,闲聊起来她问我:平时在家都给孩子买什么玩具玩,当幼师应该知道什么玩具好。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回头想想女儿的玩具箱,里面竟然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玩具。我仔细想了想,从女儿出生到现在,我还真没给她买过多少呢。

也许是我小气吧,总觉得孩子一般都没有长性,再好的玩具买回来过不了几天就闲搁在一边,还占地方。所以始终坚持玩具能不买的就不买,但是不能让孩子觉没有玩具的不快。帮助孩子动脑筋想各种各样的玩法,让孩子在自己身边发现有趣的游戏,就成了我们俩不言而喻的想法。

其实,我觉得孩子的快乐与市场上买的玩具的多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大人哪有心思,哪有钱给我们买五颜六色的益智玩具啊。天天在外边玩泥巴藏猫猫,我们不照样玩得满头大汗,笑声飞扬吗?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

就拿上周末来说吧。我妹妹来我家,给我们新买了个电饭锅。打开包装盒,里面有用来防震的带有小圆气泡的塑料包装纸。女儿一把就抽出来:“妈妈,这是什么?”她可能是第一次见这种包装纸感到非常的好奇。我一下子想起自己小时候玩过这种东西,用指头使劲挤压小气泡,一挤一个响,蛮好玩的。我说:“这个可以玩,一会儿妈妈教你。”收拾完后我用手挤气泡给她看,“啪”气泡响了,女儿先是吃了一惊,但马上就来了兴趣,学着我的样子用力在气泡上挤起来。我呢,就和我妹聊起天来。

“妈妈,你看。”女儿在客厅叫我。我探头出去一看,原来女儿已不满足于用手一个一个挤起泡了,他把包装纸铺在地上,整个人站在上边跳,气泡受到挤压,一个个遍地开花起来。女儿更高兴了,咯咯咯地笑着。一会又拿出她的小剪刀,把包装纸剪成四片,围成一个圈,自己再搬把小凳子往当中一坐,小脚左右前后的踩着气泡。“妈妈,我用脚弹琴呢!”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我觉得这个玩具还真不错呢。

玩具的好坏在于它是否能带给孩子快乐,而孩子最大的快乐就在他自己的体验和摸索中。有的时候,我们给孩子买益智玩具,跟孩子做游戏,希望孩子能收获一种知识,这往往是我们大人的一厢情愿。其实孩子有孩子的玩法,他可能不会按照成人的常规出牌,但是他却在游戏中体验了别样的精彩。他们可以瞬间上天入地,他们也可以和小鸟对话。曾经经历过儿童的这种世界的成人往往忘记了他们的奥妙。

因此,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东西,比如废旧报纸、卷筒纸芯、娃哈哈瓶等,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开动脑筋、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样一来,既省了钱又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经验:身边处处有学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确,与同伴相处,无论比自己年纪大还是年纪小的,我们都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就我而言,单从育儿经验上,我就学到很多。

儿子在幼儿园里不肯午睡,作为家长的我试了很多法子,比如在家里晚点睡、早上早点起床、双休日也在家里练睡、给他讲睡觉的重要性,但仍不凑效。一日,问起办公室大姐,大姐告之,孩子在幼儿园里睡不着,他自己本身就很痛苦,因为不睡着,老师就不发小红花,如果家长再过份注重,势必让孩子的心理更加焦虑,谁能带着焦虑的心情,好好睡觉呢?大姐郑重建议:不要每天放学后,就询问孩子的午睡睡着了没有,也不要总向老师打听孩子的午睡情况,就当没有这回事,时间长了,孩子心情放松了,说不定倒能睡着了。最近一段时间,按大姐的方法试之,果然我们家长和小孩心情都很轻松,跟儿子的关系缓和很多。

同事小朱,说起她妈妈教儿子识字的经验总是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听后,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受益匪浅。小朱说,她妈妈教她儿子识字,从不让他跟着念或是告诉他这个字读什么,因为这样的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小孩子识字要教给形象的记忆。比如老虎的虎字,老人家是这样教的:山上有几只老虎啊?有七只。这样孩子就记住了老虎的“虎”字,而且也不会跟“虑”和“虚”搞错了。再如:聪明的“聪”老人家是这样教的,一个孩子要聪明,小耳朵要认真听,小眼睛要亮亮地看,小嘴要清楚地说,心里要不断地思考。这样既形象地让孩子记住了这个字的字形,还在无形中进行了德育教育……真是一个智慧外婆,让我这个晚辈赞叹不已。同事李姐一直认为:生活是幼儿学习数学最好的课堂。她女儿数学成绩好,与她让女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孩子小时候每次走楼梯,她就会和孩子一起数台阶数,数着数着孩子就自然地学会了念数;乘公交车的时候,让女儿自己放硬币,几个人就放几个,时间一长孩子就明白了加法;吃水果时,每次都让孩子来给家里人分水果,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简单的减法;到菜场去买鱼,孩子学会了比较大小;到广场上看美丽的霓虹灯,在桔灯、绿灯、紫灯的相间辉映下,孩子懂得了什么叫规律……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同行中一定有智者,向生活学习,向智者学习,生活就会充满无限的智慧与新奇!

育儿心得:从生活点滴学起


育儿心得:从生活点滴学起

茜茜在家里是很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但是比较胆小,是个慢热型的孩子,所以我提倡尽量带孩子多去和外面的人接触,多带她接触大自然。

在她两岁前时,根本就是害怕见到陌生人,见到陌生人就是死死的抱着妈妈不会松手的,正好我们住的附近新开了一个早教中心――真宝贝,这个早教中心周二到周日每一天早上10:00都有一个小时的亲子游戏,由于当时住得近,也能够叫奶奶每一天都带她去参加这个亲自游戏,刚开始一个月到二个月,茜茜都是不会和任何人互动的,看到老师也会不好意思,会躲起来,但是她还是很喜欢那里的氛围,能够玩游戏,还有滑滑梯和波波池能够玩,到了二个多月,茜茜开始有了变化,老师能够带她单独去玩,而且会有勇气敢坐到老师的旁边和老师一齐跳舞,虽然还是比较敏感,但是我觉得这对她来说是心理上的一次挑战,妈妈觉得她已经做得很好了。

今年过年前,我们从布吉搬家到宝安,过完年,就让茜茜直接读了创业二村幼儿园,孩子刚上幼儿园,作为妈妈是最担心的,因为她是个性胆小,敏感的孩子,就个性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哭闹,能够让我吃惊的是,第一天送茜茜上幼儿园,看着那么多的新生都围着老师在哭,她竟然没有哭,当然我们之前也有和她做过思想工作的,我和她说,到了幼儿园,就是自我和老师,小朋友一齐玩,妈妈去上班,下午会来接她回家,她答应了,到了幼儿园她真的没有哭。这个状况对于妈妈来讲,真的是很吃惊的,同时也明白孩子其实自我的内心调节功能是挺强大的。

一天和爸爸带她在新安公园玩,那天公园里正好搭了个舞台,我和茜茜说:“茜宝你去那个舞台上表演一个节目好吗?”茜茜在家里也是经常给大家表演节目的,本来以为她会别扭,会不要去,没有想到,她竟然一口就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是,妈妈和爸爸也要上去表演一个节目,呵呵!她站在舞台上方,下方也有一些在游玩的人正坐在那休息,她竟然很大声的说“大家好,我叫童麟茜,我今年3岁,我此刻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名字叫青蛙呱呱呱”然后就开始大声的唱了,这又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天妈妈把这段给录了下来了哦)

当然这些只是生活中的点滴,茜茜大部分的时光还是表现得内向,胆小,害羞,但是妈妈感觉得到她的一点点的改变,我明白茜茜是需要鼓励的,是需要透过慢慢的熟悉周围的环境,在她感觉熟悉的环境下来表现自我的,所以只要给她必须的时光,她必须能够做到的!

育儿心得:是自由还是放纵


育儿心得:是自由还是放纵

全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要留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尊重孩子的想法,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上课的方式和以前不同。以前是灌输式,现在是引导探索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地、主动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

现在的家长也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每位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班里有一个小朋友有些与众不同,情况也比较特殊,孩子也很有个性,家长也是经过一番考察才把孩子送到这里的,因为之前也上过两个幼儿园,不是很满意,中途退园了。所以我对他很关注,也经常和孩子家长交流、发短信、谈话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相处,还有我们老师所做的努力,孩子也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对我们也算满意,但通过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太理解他妈妈的做法,她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介绍了她的育儿方法、教育观念。我赞同她说的“爱和自由”,这是孙瑞雪在文章中提到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行为上有些偏差,在我看来,她的这种“自由”变成“放纵”。她告诉我在家里比较尊重孩子,不逼孩子干他不想干的事情,要不孩子时间久了不快乐,会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给孩子自由也要有个限度,看孩子的要求、做的事情是否合理。她也告诉我们不要过多地约束孩子,我们也尝试着对他进行个别教育,循序渐进,让他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对他不做过多的要求,但最近发生的事让我觉得不知是家长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她说小时候她因为家教很严,所以自己心里都有阴影,不敢干这不敢干那,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就吸取自己的教训,对孩子完全放手,给孩子自由,不太约束孩子,有一次孩子在班里随地大小便,正好她也看到了,什么也没说,还和我说在家也没怎么要求,他想尿在哪还不让我们说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后还有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难道都成了约束孩子、限制孩子的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清楚事情的性质,对的可以让孩子做,错的事情就不能做,虽然孩子一时闹情绪,但事后给他讲道理,孩子也会明白的,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后果会很严重的。她对孩子比较敏感,总是顺着来,不让孩子受委屈,害怕孩子心理有阴影。她对孩子的爱,我能理解,但做法我不赞同,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明白怎样做才是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我也要以实际行动向她证明怎样做是正确的,现在孩子在家自由惯了在幼儿园就不太适应,也比较有个性,比如我们在上课,他想出去玩,这是没办法满足的,有时睡觉了不想睡,让老师带他去玩,这也不太现实。她的这种教育形式我以为培养的孩子独立性很强,也很有主见、有思想,不太依赖大人,但是现在需要别人满足他的要求,合理的还可以,但是有时不能满足就张嘴大哭,向大人示威,这样显然是不行的,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变得不讲道理,会很任性的。

我只想说以后我们只能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我们,不一定想要的就可以得到,给孩子讲道理就可以接受的,不满足不全理的要求并不是不爱他。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哭闹就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爱孩子是有限度的,希望家长朋友们不要迷失了方向,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育儿心得:孩子哭是好事


育儿心得:孩子哭是好事

有个朋友和我讲小孩子哭是好事,哭多了不容易生病,之前婆婆也这么说,就针对这个问题我网上找了不少,不容易生病我觉得应该无关吧,适当的哭可以增加宝宝的肺活量,和声带的打开,不能宝宝一哭就去哄,这样宝宝会有依赖,虽然说婴儿哭是锻炼身体,但也要注意个"度".要注意孩子的情绪.我觉得不一定要用哭来取代这些,梦婷现在很喜欢叫,特别是一个人躺着的时候,很喜欢啊啊啊啊好大声的叫,我觉得这样应该就可以取代哭了吧。

梦婷一直以来就不怎么哭闹的(无理取闹的那种),我不像很多家长那样,孩子一哭不管什么情况下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去抱起来,哦哦哦的哄得没完,因为我知道那样一旦习惯了,就老是要那样整天抱着孩子哦哦哦哦个不停,婆婆就特别喜欢抱起宝宝就转啊转的,哦哦哦得没完,所以我基本不喜欢婆婆带孩子,我都是想尽办法自己带着,现在很多差不多和我一起生的朋友,他们总说宝宝太粘人,整天就在妈妈手上还要抱着,不然哭的不得了,因为宝宝一直也是我带的,很少让婆婆他们带的,不过梦婷不粘人的,现在谁都可以抱她,因为我平时就没怎么抱着她,都是把宝宝放床上的,月子里基本都是睡觉,就是吃喝拉撒才起来,满了月还是很爱睡觉,我基本不去打扰她,都是给她睡到自然醒,为什么呢?这孩子只要是睡到自然醒来她都不会哭的,反而醒来看到大人就笑,这点是我最喜欢的,特别喜欢她甜甜的笑容。

开始妈妈还说我,宝宝开始认生认人了,多让婆婆抱去,不然到时候我会很辛苦的,到时候老粘着我,什么事都做不好,但是我坚决我自己的意念,怕就怕在一旦一些不良习惯一养成,那时候的辛苦应该要比现在这种辛苦要重不知道多少倍,我无法去想象,呵呵现在五个多月了,快六个月了,从怀宝宝到现在每天都过着很充实,甚至感觉不够用,时间也过得飞快,宝宝开始和我做着拍手的动作了,我现在只要做拍手的动作她就跟着来:宝宝来,看着妈妈,和我一起拍拍手,拍拍手······她也动起来,只是两只小手手不对拍,哈哈~~~动得很有劲,让她趴着,看似没有爬,拿东西放前面手手勾不到的,不过一会她就拿到了,应该是慢慢往前挪了的,嗯宝宝的每一个进步妈妈都很开心。

育儿心得:阅读是快乐的


育儿心得:阅读是快乐的

“妈妈,别忘了把我的书带上。”这是每次出去游玩或走亲访友时女儿对我的必然提醒。和小伙伴一起玩乐,静下来时孩子们大多会人手一只手机或Ipad玩游戏,女儿则会在旁边静静的看书,这是常态......

女儿爱学习,阅读习惯好,让我们很欣慰。和女儿阅读的一点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掉电视、关掉电脑、关掉手机,营造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环境。家长言传身教以及满屋的书香气息,成为了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的一个习惯,把书放在孩子触手能及或经常玩耍的书桌上便于翻阅。各自看各自的书成了我们家最佳的休闲活动。

在阅读中自然习得文字。最初时,我给女儿朗读故事,到两岁时我读故事她用手指点字,慢慢地到陪读带读分工读,再到她四五岁时渐渐地独自阅读,自然而然地在阅读中认识了很多的文字。

晨读、晚读、朗读、陪读,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儿童读物到报纸杂志,从儿歌童话到科普散文,从动物世界到故事小说,渐渐地孩子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了她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她的阅读范围。

选书、买书、借书,图书馆和书店成为孩子的乐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成为她博览世界,拓宽视野的一件乐事。凡事贵在坚持。让孩子随身携带一本书,不论到哪里都带上;让孩子有事没事都会拿本书看看,生活中就不会觉得有无聊时光。

阅读是快乐的,孩子快乐,我们也快乐!

育儿心得:我是“小主人”


育儿心得:我是“小主人”

在《发现孩子》一书中,特别强调“让孩子回归自然”,“不为孩子的自然发展设置障碍”,“为孩子提供美丽、适宜的环境”。在可以刺激孩子自发活动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在没有丝毫疲劳感的状态下逐步完善其动作的协调性,并学会人所特有的优雅与灵巧,身心都得以愉快地成长。

遵循自由的原则,我平时都稍加留心,尽量给女儿布置适合她身材比例的环境。

在家里,清清有自己的小桌子、小椅子、小沙发,看书画画拼图不吃力,不用垫着脚尖或两脚悬空;她的粉红色书架和她一般高,任意取阅不需大人帮忙,我们戏称为“小人国图书馆”;她有紫色的收纳柜,内衣和袜子自己可以摆放整齐;我在烘烤饼干时,她也能摆弄工具参与其中……应该说,她在家的生活自然舒适愉悦,性格也变得平和、满足。

对现有环境稍加利用,还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呢!比如将孩子的书法或绘画习作稍加装裱贴在家里醒目的位置,既能增加她的自信,也能激发她的热情。

清清睡觉的房间就有一面墙上挂了好几幅她的画,每天睡觉前,我们都要仔细欣赏一番,她特别得意,还许诺:“妈妈,我还要多画几幅挂在墙上,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我的画!”看到女儿对绘画表现出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我真的特别开怀!

我希望女儿拥有丰富的内心和独立的人格,所以为了配合她的成长,就必须为她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她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让她成为环境的小主人!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宋xx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她讲到“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时,让我感觉到身为幼儿老师职责的重大与光荣。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说的话就是圣旨,家长们也习惯了对孩子处处谦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母爱,父爱的温暖。久而久之,孩子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我就应该吃最好的,我就应该玩我最喜欢的,我就应该是这个家庭的核心……

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场景。公共汽车上,坦然的坐在座位上的是孩子,母亲却在旁边毫无怨言的垂手站立;饭桌上,最好吃的饭菜孩子一伸手就拉到了面前,家长也就自觉的缩回了伸向那菜的筷子;电视机前,妈妈正在饶有兴致的看电视剧,孩子进来了,不由分说的换成了动画片……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也许有些家长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处处让着孩子”。

其实,一个孩子站一路或坐一路对他的身体发育可以说是毫无影响的,但养成贪婪、自私的习惯却是贻害无穷的。

孩子变得贪婪起来,谦让的想法少了。一旦要让他做出一些让步,他就会感到十分委屈,一旦不能受到特别的照顾,他就会感到受到了冷落,他对被关注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就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感。

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为了满足五岁的儿子的愿望,在寒冬腊月,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去买香蕉,当母亲说想吃一口香蕉时,儿子却一把抢过香蕉说“这是我的,你不能吃。”

这就是你那捧在手心里的宝贝!这就是你那用一切温暖培育出来的花朵!母亲掩面而泣,但她是否知道,孩子这么自私都是她长期自我牺牲,处处让着他的结果。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照顾,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已经习惯了母亲的谦让,孩子已经认为那才是最合理的。

让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学会关心,让孩子从小就在爱和贪欲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孩子学会了爱,第一个爱的会是我们,孩子学会了贪婪,第一个伤害的也会是我们。这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也无需处处让着他,要让他们从小树立起平等的意识。所以,当孩子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你吃一个”的时候,请接受它。

生活中处处皆教育:家里来了小客人


一、案例描述:

前些天,我们家里来了个小客人,是个男孩子,比女儿小几个月,所以就让他们两个姐弟相称。这个弟弟很懂事也很优秀,而且还是班级的中队委员。家里难得有年龄相仿的孩子,所以,女儿也特别高兴,他们一起做作业、看书、画画,女儿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总是很主动地拿出来分享,还热心给弟弟推荐自己书架上的书。看到她的表现,我们很欣慰:“到底是姐姐,真懂事!”

但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做大人的难免会有比较。在文静的弟弟面前,姐姐显得过分活泼、兴奋,那段时间,女儿身上一下子突然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缺点。于是,我们就经常数落她:“看看,弟弟写字多认真”。“你为什么不像弟弟那么细心?”“弟弟的书包整理得多好,姐姐羞不羞啊!”……姐姐渐渐不满了,她总是说自从弟弟来了以后,爸爸妈妈好像不怎么爱她了,尤其是妈妈,动不动就要凶她。

这一天,两个人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吵了起来。原来,是弟弟写错字,姐姐不肯借他橡皮擦。妈妈就批评:“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小气!快点把橡皮擦借给弟弟!”姐姐辩解道:“他骂人,我偏不借!”妈妈一把夺过他手里的橡皮:“你说谎,弟弟怎么会骂人,你自己才是个野蛮女生!”女儿嘴巴一瞥,委屈地大哭起来。后来,我把弟弟叫到一边,问清事情的原委,才知道原来这次真的错怪女儿了。

等女儿渐渐平静下来后,我走进女儿的房间,想和她谈谈心。女儿正伏在桌上一边抽泣一边写东西。一张张小纸片上,写满了她的心里话“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别人的优点就是你的镜子”……我揽住她的肩,刚亲了亲女儿的脸,她就委屈地说开了:“妈妈,你偏心,你不公平!为什么总是批评我!”我说:“因为你是姐姐,要做个好榜样,还要谦让弟弟。”“我再也不要当姐姐了!”“可你明明大几个月,就是姐姐啊。”“我就是不要当姐姐!”“那么你们就当朋友吧,好朋友、好同学,行吗?”眼泪终于止住了,“哦,还有,妈妈刚才错怪你了,向你道歉。弟弟也说要向你道歉呢!”

吃晚饭时,女儿又像个没事人一样了。呵呵,这孩子情绪来得快也去得快,这应该也算是个优点吧。晚饭后,女儿自告奋勇给弟弟,哦,忘记了,是给她的朋友报词语默写,因为他的学校明天要测验。

二、案例分析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儿童期是社会性发展的时期,孩子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家庭中有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同伴教育资源,家长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果教育得当,孩子能享受到与伙伴相处一起很多乐趣,同时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发展交往能力,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当着两个孩子的面一定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尊重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不足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其次,作为家长,很多时候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常常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无限放大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对孩子没有应有的尊重。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心得:生活处处是玩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