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宝宝热爱劳动需要从小做起

09-29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育儿观念:宝宝热爱劳动需要从小做起”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读: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心疼孩子,就省去了他们做家务劳动的时间,将这一最好的放松方式,转而用网络游戏来替代。这样做不光让孩子无法真正放松,还让可怕的“网瘾”伴随在孩子的左右。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还是可以让孩子抽出少部分时间来从事家务劳动。比如在周末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小房间、清除院子里的杂草、帮助小区的爷爷奶奶清理街道等等。

要培养孩子热爱的劳动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尝试一下几点:

1、明白为什么让孩子做家务

我们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能以孩子学习忙为借口,就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其实,让孩子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并不是为了替我们分担什么,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们要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不能因为孩子做不好,或者父母看不惯,就一手包办,我们要把真正锻炼的机会还给孩子。

2、培养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

每次督促孩子做家务,得到的只是孩子的拒绝或者不满,这就是孩子对劳动丧失兴趣的表现。在他们眼里,劳动只是让人觉得疲惫的体力活,毫无兴趣可言。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将家务劳动与趣味游戏相结合,比如比赛擦桌子,看谁擦得干净等等。孩子需要有童趣的劳动,而这些趣味,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发现。

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应该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3、家务再繁琐也要有具体分工

家务事往往很繁琐,如果分工不明确,孩子很可能会偷懒。我们要在开始劳动前,明确孩子的劳动目标。劳动中还应提倡相互协作,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完成爸妈交给的任务了。

4、孩子干得出色,就要及时表扬

当孩子认真做完一件家务时,我们要及时地予以肯定。让爷爷奶奶一起来参观孩子的劳动成果,参观完毕还要表扬。受到鼓励的孩子得到心理暗示,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这种刺激与激励的方法更容易让孩子继续保持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孩子的竟争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育儿观念:孩子的竟争意识需要从小培养

奇奇现在幼儿园上的是大班,班级里共有37个小朋友。分别有三名老师负责照顾。要说,对付这些小不点可真是费心费力的活呀,打骂不得,还得维持个好的秩序。

所以,老师的所有方法中有一个是最突出的:谁表现好,谁就有机会做火车头当值日生。火车头就是在排队时站在第一名并且可以被老师牵着小手,做值日生就是帮老师维持秩序或吃饭时分碗给小同学们,为老师当小助手。

要说人的天性中是有竟争意识的。小孩子之间总喜欢争个什么的,这不是老师教育的也不是家长教育的。而是,他们原本就有很强的上进心。奇奇因为调皮爱动,被罚站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他是多么羡慕别的小朋友能当上值日生呀!终于有一天,他放学回来,兴奋的大声地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当了一天的值日生呢!老师说我最近几天吃饭睡觉表现好,所以选上了我。”我太能理解奇奇的激动心情了,因为,他也算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老师对他的肯定,将会更有利于他遵守幼儿园的规定,懂得配合老师,增强组织纪律性。我们都要在社会中生存,什么才是利已利人的呢,就是都能受到法制规章的约束。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这个,长大更有利于他成人后的社会性。

让孩子参与竟争是必须滴。我们知道,这个社会需要强者来继续它的进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对于我们小小老百姓来说,培养一个有竟争能力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即使这个社会不是真正的公平,但是,我们却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想要得到什么,不能靠别人给,而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否则,你就不会有机会得到你想要的。

朋友的孩子在另一个幼儿园上学,学校本着的是公平的原则。即做什么事情都是轮流来,和孩子的表现无关。个人觉得这样的制度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竟争意识。虽然是对家长负责了,但是对孩子却不是真正的负责。

让我选择,我还是喜欢奇奇现在的幼儿园,孩子多,不用享受什么特权照顾,一起生活在这个小团体中,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伟大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浦洛夫说过:“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0—6岁尤其是0—3岁是教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接受外界的刺激状况,直接决定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更是奠定孩子人生中一切好品质和好习惯的基础。

生活在我们周围的90后、00后们,几乎普遍地存在“不够勤奋,意志力薄弱”的缺点。为了避免同样的弱点出现在清清身上,从清清出生伊始,我和清清爸爸便形成一个共识,一定要把清清培养成一个勤奋坚强、热爱劳动的孩子。

孩子刚出生时,还是一张白纸,甚至还听不懂我们的语言。我把清清抱在手上,经常“对牛弹琴”地向清清讲述眼前的大人们正在忙什么以及忙碌的过程和结果。待清清大一点,便让清清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清清学会了爬行以后,我便教她,每当有人回到家,赶紧爬到门口给大人准备好拖鞋。每一次,清清都能得到我们竖着大拇指的夸奖。清清现在4岁多了,这个好习惯一直保留着,每逢从阳台看到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或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清清飞快地走到门口的鞋柜旁,把拖鞋向着门口的方向摆好,以便爸爸、妈妈一开门就能穿上。清清10个月便开始自己抱着奶瓶、水壶喝奶、喝水;1岁2个月便记得把玩过的玩具收拾好;1岁半便自己扣纽扣、拉拉链;1岁10个月,自己拿筷子夹菜,用汤匙吃饭;两岁多开始自己穿、脱衣服。

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父母适时偷懒,不可事事代劳,还需要无比的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地学会。还记得在清清初学扣纽扣时,花了好几分钟都无法成功扣上一个纽扣,小小的纽扣似乎要和清清玩游戏一样,纽扣的边缘刚放进扣眼,小手一不留神没按紧,又溜了出来,如此重复多次。可是清清有股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劲儿,屡败屡试,好不容易才终于把纽扣塞进了小小的扣眼。那一刻,成功的喜悦无法言喻。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尝试,越来越熟练。这种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专心致志、坚持不懈达成目标的可贵品质,从中体验了由衷的快乐。类似的精细动作还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育儿科学表明,它有助于孩子大脑神经元的连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反复示范、从旁鼓励和耐心的等待。假若父母缺乏这份耐性,“你还小,这个事情你不会做,让爸爸(妈妈)来吧!”,剥夺学习的权利,那么这种不耐烦的情绪将会传导给孩子,养成孩子急躁、缺乏耐性的性格,从此也就不再乐于动手,爱依赖别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清清2岁多时,有一天,我正在厨房洗碗,清清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突然对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要帮你洗碗。”一股暖流撞击着我的心灵。我俯身问,“那你今天先学着洗自己的小碗,好不好?”清清一下子乐得没法形容,忙不迭高兴地回答“好!”。我找来一个小塑料盆,一张小抹布,把清清吃饭的塑料碗、不锈钢碟子放进去,装上半盆水,挤点儿洗洁精,让清清蹲在地上学起了洗碗来了。此后,清清吃晚饭便帮忙着洗碗,偶尔有一次我看她在客厅玩得正高兴,便自作主张帮忙把她的工作完成了,清清发现后,便大声抗议一番。又一天,我正在洗澡间洗衣服,清清走近我身边,对我说:“妈妈,你好忙啊!长大了我要帮你洗衣服,把全家人的衣服都洗干净!”我笑着说:“真的呀!我宝贝真懂事,长大了要帮妈妈做点家务,妈妈就不会那么忙了,对不?那今晚你洗澡的时候换下来的衣服先学着自己洗,好不好?”清清一听,乐不可支。晚上早早洗澡,脱下的衣服直接放进洗澡盆,洗完身体便开始搓衣服。我给她示范一下,先搓搓衣领,再搓搓袖口,袖子,还有前面、后面,最后搓搓边缘,就可以拧干了。清清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自此以后,洗碗和洗衣服对清清来说是很好玩的游戏,洗完后我再帮忙收拾一下。

除此以外,清清还帮忙浇花、喂金鱼、扫地、拖地、饭前摆放碗筷、饭后收拾碗筷、晾晒衣服、收衣服、叠衣服、整理床铺、收拾沙发茶几等等。上幼儿园后,清清得知老师每天要请最早到课室的小朋友帮忙干活,如挂毛巾、摆放水杯等,常常要求爸爸早点把她送到幼儿园,帮老师做事情。无奈爸爸担任班主任,每天早上得检查学生早操后才能赶回家送清清上学,故只可偶尔满足其愿望。

我亲爱的孩子,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热爱劳动的人心胸宽广,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不畏艰难,意志坚定,更容易达成理想;热爱劳动是人生快乐之源,你将从中学到书上没有的知识,体验真正的人生价值。愿你成长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人,拥有属于你的快乐幸福的生活!

育儿观念:孩子要从小树立规则意识


昨天晚饭做好了,子豪在看《西游记》。我告诉他:“如果饿了就来餐厅吃饭,不饿的话就看完再吃。”他要求边看电视边吃饭,我不同意。子豪开始发脾气,后来干脆大声哭了起来,当时家里还有一个客人。我当时觉得很没有面子,其实子豪还从来没有这么不讲理的大哭大闹过,我当时真想息事宁人答应孩子算了。但是我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如果这次我轻易妥协了,孩子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我想了想还是平和但坚定地告诉他:“去餐厅吃完饭再看,或者看完再去吃饭。”然后我继续跟客人聊天,对于他的哭闹当做没看见。

没有了观众孩子也就没有了表演的欲望,最后他乖乖地去餐厅吃饭了,刚吃了两口他可能觉得自己很委屈,哭着说:“爸爸为什么就可以看电视吃饭呀?”我告诉他:“爸爸做的也不对,因为他小的时候奶奶不知道吃饭看电视对眼睛和身体不好。以后爸爸也会改的。”然后他又说:“妈妈,你做的饭我都不爱吃,连鸡蛋都没有。”我说:“你想吃鸡蛋妈妈可以做给你吃,你吃煮鸡蛋还是鸡蛋羹?”他说:“煮鸡蛋”。我煮好鸡蛋他吃完了,又开始吃米饭,一边吃一边说:“妈妈,其实今天的米饭也挺好吃的。”看来孩子雨过天晴了,可能是刚才哭得累了,他连续吃了三碗米饭。

在整个我跟孩子的对抗过程中,我家的客人始终保持旁观。我觉得这也是一位睿智的妈妈,孩子今年刚中考完,已经被外地名校提前录取,今天是带孩子来找老公咨询一些事情的。这个妈妈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去劝解孩子,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别人的参与无形中会起到反作用。真的很感谢整个过程中那个客人没有参与进来,既没有劝孩子,也没有说服我。孩子其实一直在试探我的底线,最后他知道自己的哭闹没用,乖乖去吃饭了。

晚上睡觉时间到了,才发现很多事都没有干完,我问子豪:“你知道今天为什么这么晚了也没有干完自己的事情吗?”他说:“因为我耍脾气呗。”我告诉他:“因为你的哭闹,耽误了一个小时,所以我们好多游戏都没有时间玩,书也读不了了。下次还这样吗?”他摇摇头。

男孩子从小就要树立规则意识,规则一旦建立就不要轻易破坏。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本周阅读了《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的第三章节“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育机智”中的“让孩子在

劳动中享受快乐”,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到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

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丰富的思想世界。

想要让孩子在劳动中享受快乐,应该先要让孩子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但是,就目前的

现状看来,如今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别说完成什么劳动了,那么这就要我们从小帮助孩子树立

爱劳动的观念。

今年我带的是小班的孩子,和孩子相处已经两个多月了,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渐渐地发现

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届孩子不如一届,班里较多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不会穿鞋子,每次都等

着老师和阿姨穿,从来不主动学着自己穿。有些孩子吃饭的时候连勺子都不会拿,桌子上米饭吃的到处

都是,有的孩子脱衣服也不会等等,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么差呢?很大原因就是

因为家长的宠爱,在家家长们都帮自己的宝贝做好了这些事情,从不给孩子机会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完

成,或者很多的家长机会是给了,但是没有耐心让孩子一次次的学,看到孩子一次学不会就放弃了,自

己去帮助孩子,在家长的眼中孩子总是还小了,大一点会会的。其实,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从小培养孩

子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中可以指导孩子简单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

如,让孩子帮助家长一起整理房间,学会叠衣服。帮助奶奶扫地,擦擦桌子、整理自己的图书和玩具等

等,家长们不要觉得孩子做不好,在给自己添乱。其实在孩子们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也在成长、学习。孩

子做多了他自然会觉得累了,自然而然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

爱劳动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帮助孩子们传承这种美德。培养好的劳动习惯,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

的帮助。老师们,家长们,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多给孩子劳动的机会,与孩子一起在劳动中成长。

怎样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技能,早在远古时代,初有人类时,人类就通过劳动来填饱肚子,通过劳动制作了衣服、鞋子……,才有了现代的人类社会,才有了那么多的发明创造,使人类实现走出地球的愿望。

劳动是立身之本,可以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才能让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可是这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认为孩子只能通过学习,学习成绩优秀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我们错了,这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种种问题的孩子:吃鸡蛋不会扒皮、自己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床铺,叠被子、甚至有的不喂就不吃饭,如果说这都不算什么,那么每到开学时新闻上都会有诸如大学生入学,家长陪读,帮助洗衣、收拾房间,成为别人的笑谈时,你会怎么看呢?

孩子大概在2周岁左右就有了劳动的意识,xx在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给孩子们在午睡的时候,如何脱掉衣服,怎么脱鞋子,怎么叠放衣服,睡觉时衣服和鞋子应该怎么放,放在哪,孩子在那时就做得很好,并延伸到家里,每次回到家时,鞋子都会整齐的摆放,不过这种好习惯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这也我们当家长的有很大的关系,想想,如果那时意识到好习惯的培养,阶段性的总结,鼓励孩子的做法,那么这种好习惯可能会延续到今天,那要比从现在重新抓起要简单得多。

孩子天生就是喜欢劳动的,当他们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时候的孩子很喜欢帮助大人干活,可是大人们却总把孩子的好意看成是“捣乱”。就这样,孩子们的劳动热情就被扼杀了。xx在五岁左右喜欢帮忙打扫卫生,拿着一块抹布到处擦,拿着拖布左一块的,右一块的乱拖,有时,为了鼓励她的这种行为,我们都不会制止,只是在她弄过的地方,我们再清理一遍,看着xx那认真的劲头,我们的心理也是很高兴的,如果在那个时候能教给孩子一些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就更好了,我们当时又错失了一个培养好习惯的机会。

当孩子进入学校后,为了孩子好好学习,于是,又将劳动和孩子分开。认为,孩子要把全部的心思用到学习上,全身心地争取到优秀的成绩,就不需要劳动来扰乱孩子的学习。就从简单的放学就可以看得出来,当孩子们背着书包,站着排走出校门,并与老师再见后,孩子的书包瞬间就转移到了大人的肩膀上了,当然,我曾经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还记得我背着书包,拎着xx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正好遇到一位朋友,她看到我说,你放学回来了。听了这话,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书包却一直没有放下来,曾经也要求过xx自己背,可是xx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把姥姥的话搬出来:书包这么沉,我背着该不长个了。自从学习了家庭教育以来,意识到这么做的严重性,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书包是学习的工具,好比上战场而不拿枪,还要别人帮助拿枪,那么当敌人来时,一个子弹就会要命了,所以书包必须自己背,当然可以适当的减轻书包的重量,家长可以帮孩子拿出一部分,这样一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孩子还会感激大人帮她减轻重量。

经常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在暑假时,xx学会了做大米饭,如何洗米,怎样放水,放多少水,xx已经能熟练掌握,而且米和水的比例掌握得要比姥姥要好得多,还学会了做疙瘩汤,xx对做饭非常感兴趣,每每遇到自己爱吃的菜,都会主动的来到厨房,忙前忙后的学习,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非常耐心的教给她步骤,并逐步给她示范。至于家里的卫生,也进行了分工,xx要把她自己的房间收拾好就可以了,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客厅的打扫,每次进行打除时,xx都会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当然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每当打扫完毕后,xx看着自己的成果,都会赞叹不已,这样也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都能做得很好。

开学后,在家里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铺已经被固化下来了,强化了书包自己背,有一天早上上学的时候,一开始书包是姥爷背的,到了小区外面后,xx就把书包拿过了来,后来经了解,是怕姥姥看到,怕姥姥担心,所以一开始才让姥爷背的,有时当老人不在家时,xx生病或有地方碰伤时,都会叮嘱我,不要告诉姥姥,怕姥姥担心,从这方面来看,xx已经知道了要照顾到老人的情绪,不让姥姥再为她操心了。内衣、袜子等小件的东西都能自己洗了,已没有了原来的抱怨,并且自己感到很自豪。

所以要大胆地让孩子动手去做每一件他们应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是立身之本、幸福之源,让我们一起动手参加劳动吧!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每当临近放学,或者点点家长送孩子到活动室门口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正巧碰到我在组织点点们做一些游戏,因为今年我担任艺术课程,所组织的的活动以音乐游戏居多。家长们会有一些好奇心,更不会错过监督或者欣赏的机会,他们会站在门口或者躲在窗口看看自己家的点点在班级里表现怎么样,“学得”怎么样。三岁左右的小班点点们,很多游戏还是需要我在前面表演示范,他们跟在后面模仿的。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点点们来说,伴着生动活泼、欢快情绪的音乐,辅以老师在前面声色并茂地表演,他们也会受感染,会身临其境中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手舞足蹈起来,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点点,有时他们会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有时会坐在小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们表演,而这时,在外面偷偷观察的家长就忍不住批评埋怨了:“宝宝,你怎么不做呀?”“宝宝,你也跟着老师后面做呀!”“宝宝,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好,你看你,怎么就不动呢!”……而被批评被要求的小点点们,要么斜着眼睛看一眼家长,勉强动几下,要么就装没听到,继续我行我素。在跟这类宝宝家长的聊天中,我知道他们很为宝宝这样的表现着急,在这里分享一个宝宝妈妈跟我聊天时的焦虑:“我家的宝宝淘气,请老师多严厉教导,不要对他太好了,上课时你要求他动起来,他不是不会做的,他没有学习的概念。”宝宝妈妈言辞中透露着对孩子在班级活动表现的万分忧心和焦急。我给宝宝家长回复:“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质,淘气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宝宝有脾气,耍性子时光严厉是不行的,还必须给他讲清道理,否则他表面上服了心里不服,会更逆反。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得慢慢来……音乐游戏中我不可以去强制宝宝,有些曲子他可能愿意欣赏(听),有些曲子他愿意动作表达,我观察过在音乐游戏中宝宝并不是一直坐在那里不动的,他也有动作表达的时候,尊重他的意愿和情感表达,只要他在课堂上没有做一些过于出格的事,我觉得没有必要硬逼着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去做……”在与宝宝妈妈更深层次的沟通中,这位宝宝的妈妈最后也认同自己的宝宝在家也喜欢音乐,尤其钟爱听音乐这一事实,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理解了孩子,学着读懂身边的孩子并达成初步的共识:孩子的学习并不仅仅表现为遵循老师或家长的模式按部就班地模仿,他也需要拥有自己独特学习方式的空间。动是种学习,听也是种学习,我们老师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要保护和呵护好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尊重他们主动学习的各种方式。倘若为了迎合我们成人的标准,迫使孩子们做一些他们能力不能及或者无法认可的事情,既有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过早收获内疚、自责、羞愧的负面情感,又有可能疏远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依恋关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为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而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又会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了一些伤害孩子自信和自尊的事情。比方说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在发展大肌肉的运动能力,而且这种运动正处在开始发展阶段,精细动作控制的能力还处在发展的萌芽阶段,他们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灵动有生命力的……,当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埋怨孩子画的小雨点怎么是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怎么上了幼儿园小班还不会写数字……。也许我们潜意识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能干一些,能够更早一些掌握成人世界的高级价值、高级情感、高级技能,可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又和我们的生物学知识非常一致:人为催熟的任何生物,都是存在严重发育和发展缺陷的!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需要蹲下身来,在尊重他们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多问孩子一个为什么,多一些耐心和倾听,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世界不仅天真浪漫、生动有趣而且内涵丰富,有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独有的且不可复制的精彩。请让我们,这群孩子身边最亲近的教育人——对他们的引领和支持尽量不要超于他们实际成长的需要,学着一起跟随点点们成长的脚步完善、成长、进步吧!

我问:“琪画得真好,能告诉我你画里有什么吗?”琪说:“我的画里有小动物。”我问:“有什么小动物呢?”“有只小鸡,还有白雪公主。”琪回答。我指着酷似小鸡的一块红色问道:“这是小鸡,对吗?”“嗯”“我也看出来了,这是小鸡的嘴巴和眼睛。”我试着用笔帮着添画细节,琪的眼神里透露着欢喜。“那这是什么呢?”我指着更大块的红色问道:“这是白雪公主和怪兽战斗,白雪公主打不过怪兽,孙悟空过来帮她打怪兽。”三岁的琪竟滔滔不绝起来。倘若没有蹲下身来,看似不经意间和点点聊起画面的内容,我也许永远也看不到孩子看似平常的一幅画后面深藏着的如此丰富的内容。琪宝贝一样的小点点们,真的很了不起!

育儿观念: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育儿观念: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偏偏孩子的幸福感越来越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不少家长误读了幸福,误读了孩子。

幸福是一种主体积极的心理感受;是对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时的一种主观体验,一切与促进人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都是幸福的。由此可见,没有主体的“需要”,就不可能产生“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幸福。

试想,当食物、玩具已经多到享用不尽的时候,它还能引起孩子的幸福感吗?如果一个人已经有许多双鞋子,而没有多一条可以换洗的裤子,可我们还是不停地只给他鞋子,而不给他裤子,他会快乐吗?可见,要想提升孩子的幸福感,首先要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因为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既是孩子发展的过程,也是幸福感产生的过程。

就现代城市中的儿童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食物、衣服和玩具,而是大量的心理需要,比如,需要被关注、需要游戏、需要信任、需要同伴(同龄或异龄)、需要自由、需要尊重、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分享情感、需要倾述、需要表达、需要被理解、需要舒适的环境、需要知识、需要安全感、需要老师的关心、需要锻炼、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丰富的刺激、需要参与一定的社会性活动、需要动手、需要鼓励、需要获得成就感(需要体验成功)、需要亲近大自然、需要和谐幸福的家庭、需要获得责任感、需要感受美、需要自控、需要赞美、需要创造、需要公平、需要归属感、需要被接纳、需要偶像或权威……

可见,孩子的需要并不简单,孩子的幸福是与其精神世界、心理的成长紧密联系的,一切与孩子内在需要一致的活动都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反之则不然。

所以,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并为此提供适宜的条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内在的需要往往处于边缘化。现代家长一方面高举着要尊重孩子的旗帜,一方面又极力控制着孩子的精神世界。比如孩子自行选择的生活方式处处受到成人的种种限制,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来支配孩子,各种兴趣班、各种限制充斥着孩子的生活。我们的家长习惯于给孩子计划未来、越俎代庖,坚定地认为有他们的参与和把握,孩子未来的幸福就胜券在握,认为自己需要的,就是孩子需要的。然而,孩子与成人处在生命不同的阶段,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

孩子今天的幸福将直接关系到明天的幸福,建议家长要努力做到这几个方面。一方面,给予孩子无私的爱,这是孩子获得幸福的基础。不管你有多忙,都要抽时间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触碰到这份爱,这不仅是孩子渴望的幸福,也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发现其内在的需要。另一方面,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自主,培养他的主体意识,让他有选择、决策的权利。幸福是自己对生活的主观感受,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去追求。如果是一个没有主动把握自己生活能力的人,何谈幸福呢?

育儿观念:童年,不需要攀比


育儿观念:童年,不需要攀比

小家伙七岁了,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给他讲故事,给他读绘本,于是孩子也深深地爱上了故事,对于故事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一有时间就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有时候我讲完一本绘本后,他也能回味似地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再翻一遍。渐渐地,对于小家伙对书的喜爱,我深感得意与骄傲,孩子,好样的。

可是今天接触到的两个孩子差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甲孩子,8岁,家在江都,一个小县城,爸爸是一个小老板,有着极其丰实的家底,于是父母也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了一个钢琴辅导班,每节课80元钱,一年下来,甲孩子也给父母争气,在大市级的钢琴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过年时回到农村老家,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脸的得意与自豪。

乙孩子,4岁,家在扬州,一个有着丰厚历史底蕴的老城,妈妈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扬州安家立业,今日回到老家时,爸爸妈妈玩着,孩子自己一个人随着爸爸打开的视频自娱自乐,哼着儿歌,舞着节拍,看样子,得逗人。

看着这两个孩子,他们生活的条件要比我的小家伙好多了,一刹那间,我也生出一股冲动,也要让我的孩子学钢琴,如果我的孩子也能像这4岁的小女孩一样能够这样放得开多好啊!我也要教我的孩子这些,让他能哼儿歌,舞节拍。

可是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的孩子也有他们所欠缺的啊,他们能弹钢琴,能哼儿哥舞节拍,可是我的孩子读过那么多故事,这也得一笔可贵的本领啊!虽然孩子还不能讲很多故事,可是家里有一些书,孩子不是也能讲得圆圆满满吧,能让大班的小朋友围在旁边听个不亦乐乎吗?如果我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我的孩子也将会有自己的专长与兴趣,相比那些,我更应该感到高兴,毕竟,书籍,能给孩子更多的人生底蕴,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

育儿观念:孩子智力开发要从哪方面入手


育儿观念:孩子智力开发要从哪方面入手

0—岁是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基础打好了对于以后是很有帮助的。0—岁也包括0—岁,这期间的营养非常重要,保证孩子有基本的营养保证,智力发育有赖于大脑的发育成长,全身都好了大脑才能有一个很好发展的营养基础。

但并不是要吃很多补脑食品,其实是均衡营养,保证每日所需。另外还有一个是安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脑子正在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这时候如果一些有毒有害的环境比如说煤气中毒等等这样的伤害对于他的脑有重要的损伤,这样对他的智力发展有一个很大的影响。所以安全是第二要素。这两者有保证之后还有一个照料的质量,照料孩子的人或者是奶奶或者是妈妈或者是别的阿姨,照顾质量好不好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对他的需要很快反应,他饿了我们能很快反应过来,身上不舒服我们及时照顾,那么对于他的智力开发才有一个良好的保证。还有照料者是不是稳定,老换人尤其孩子四五个月以后他开始认人了,如果频繁换人的话孩子会受情绪上的困扰,会对他的智力发育有不好的影响。因为情绪是对认知有影响的。然后是你给他的社会刺激,孩子生活过程当中有没有人跟他经常交往,他可能会接触很多的事物,勺子、碗、桌子、椅子、各种吃的东西,但是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照料的人或者旁边陪伴他的人能够跟他不断就这些东西做交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不仅是物理刺激,还有社会刺激,大人会把一些文化的东西或者知识的东西通过跟他的交流传递给他。另外还有一块,自主活动,可能一岁以后更明显,一岁以后孩子自己能走了,他可以自己到处去探索环境。这个时候妈妈可能特别头疼这个孩子捡地上的脏东西,抓东西就往嘴里放,这个时候容易限制孩子的活动。其实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来说非常重要。孩子自动活动是基于他的兴趣,他在感兴趣的事情上非常专注投入很多,在这种时候整个毛孔吸收的状态非常好,这样是对他的身体发展和对知识的吸收很有帮助很有好处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很多时候按照大人的尺度去做,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而不是他自主去探索的话,我觉得是有缺陷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观念:宝宝热爱劳动需要从小做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