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会得产后抑郁,每四个新手爸爸中就有一个

09-29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男人也会得产后抑郁,每四个新手爸爸中就有一个”,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男人也会得产后抑郁,每四个新手爸爸中就有一个

这个周日,亚当·埃尔马赫拉比终于能和心爱的女儿一起出游了!亚当带女儿去逛了超市,帮助女儿辨认各种蔬菜和水果,他感到无比幸福。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亚当还难以接受自己父亲的身份,他不断与自己内心的焦虑作斗争。亚当坦言道:“女儿出生后不久,我压力极大,生活被完全打乱,感觉自己快要失控了!因为我无法同时兼顾孩子和工作。”

和许多新手父亲一样,亚当努力适应新生儿给家庭带来的一切变化,但是当他无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当一个父亲。

随着情绪的不断恶化,亚当不得不选择向医生求助,诊断结果显示亚当患有产后抑郁。m.YjS21.cOm

产后抑郁一般会出现在新手妈妈身上,每年15%的女性都会被这种精神疾病所困扰,但最近的研究发现,男性也可能患上这种精神疾病。

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达比·萨克斯贝在《激素和行为》杂志上发文称,男性是否会患上产后抑郁与荷尔蒙激素有关。

通过采集唾液样本,达比教授测量了两组新手父亲的荷尔蒙激素,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激素水平下降的父亲更具有抑郁倾向。

产后抑郁的症状包括易怒、悲伤、焦虑和失眠,在极端情况下,患者还可能有自残的倾向。

一般来说,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分娩的第一并发症,而现在,男性也成为了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相较于女性,男性疏于产后抑郁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产后抑郁对男性的心理伤害可能会更大。

威尔·考特奈是加州奥克兰的一名著名心理治疗师,专注于诊断和治疗患有产后抑郁的父亲。威尔说,男性产后抑郁的症状与女性不一样,男性患者不会哭泣,但极可能变得易怒,男性患者会疯狂加班,或借助赌博酗酒来发泄情绪。

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数据显示,在婴儿出生后的三到六个月内,每四个父亲中就有一个患有产后抑郁症。

威尔还表示,除了接受私人心理医生治疗之外,患有产后抑郁症的父亲也可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威尔说:“多和其他患者见面,谈论父亲这一身份带来的压力,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你会明白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亚当花了半年时间才从抑郁中恢复过来,他说:“作为父亲,我并不奢望会像母亲一样能够常常从孩子那里得到感谢和爱意,但我还是会认真审视“父亲”这一身份的意义。为人父母不易,每个人都要更加努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一个爸爸的育儿经


一个爸爸的育儿经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家庭都千差万别,种种情况少有雷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爸爸,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只代表我个人以及我的家庭。希望读者姑妄观之,可借可签,勿论勿喷。

一、孩子是什么?

有人说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在有儿子这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是一个有家谱的家庭,有着严肃的家风和家族传统观念。我们家重儿轻女,认为只有儿子才是家族的延续。祖上兴衰起落,加之个人某些理想的没有实现,一直希望儿子能纪承自己的理想。后来儿子出生了,看着这个落入凡间的精灵,我就在想,他是谁,我能给予他什么,他又能给我做什么?那些天,我兴奋的用脑过度,睡不着觉,后来想明白了,他是他自己,他只是我的儿子而已,我能给他,而不能向他索取。后来我看了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现一个剧情令我感动,久久不能忘怀:**员瞿恩被俘后,杨立仁劝降,拿出他儿子的照片。他的儿子已经4岁了,他从没有见到过他的儿子,照片还是第一次看到,面对自己从未谋面却也再无可能谋面的孩子,他细细端详小费明的五官,自言自语着,尽是为父者的满足与安详。他说,儿子有他生活的时代,有他自己的生活。他的生命结束了,他从没有想过儿子延续他的生命,儿子是属于儿子自己的。我在感动之余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我不希望儿子成龙成凤,出人头第(如果他青史留名,也是他自己的事)我只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独立尊严地生活。我会象母鸡一样保护他,会象老虎一样培养他、教育他,更会把他赶走他,让他独立于世。实现我儿子出生时,我给我的朋友同事们短信写的那样:新生命诞生了,世界由此改变。

二、孩子的名字

中国人讲究名字,都想起个好名。名字不能决定命运,但确实影响着命运。许多家长都给孩子算命,这种用钱来交易的名字为不不吉。好的名字,你可用专家、教授、学者、名人、领导来送,或者家谱传,或者自己起,千万不要用钱来交易。看看现在孩子的名字吧,且不说重名重字的太多,都是那几个字,千篇一律,听起来也太俗。

三、孩子的生活

我的儿子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得过什么病,非常地健康。因为我和妻子有一个共同的思想:除了遗传的因素,孩子的身体是养出来的。从准备怀孕开始,我们就非常严格的控制自己的饮食,精神与生活习惯。我们尽量食用健康的食物,我对健康的食物看法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尽量吃地产的;吃自然成熟,正季成熟的;少吃寒性食物,多吃平温的;小喝饮料、多喝白开水;少吃小食品和零食。我给孩子吃的鸡蛋基本都是纯笨蛋,就是那种农村自己家养的,从鸡窝里收的那种。包括肉和菜都是想办法从农村弄的,而且是知根知底的。菜并不是农村的就好,要看种菜的地,如果土不好,那号称什么有机都是白扯。有许多人,在城边,在小区,在各种地方开点荒,种地,说什么是绿色的,不上化肥,不打药。其实他不知道,土都污染了,水都污染了,空气污染了,你就什么也不上,污染物也渗透到果实里了。所以,这些都不要吃,连听都不要听。肉食也是,动物是在食物链的最上端,积累的污染也多,所以选择要慎重,不是不吃,是适当食用。

我的儿子上小学,我选择一所离家近的学校。主要目的就是照顾好孩子。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因为上学而早起半个小时。现在孩子上学都早,教育部规定孩子6岁可以上学,并不是说就是6岁上。我们的父辈包括我们小时候都是8岁上学,专家也认为8岁是一个成熟的年纪,尤其是对于男孩子。可是许多家长都认为越早越好,现在成了一年级全是6岁的。幼儿园小中大班对接的就是6岁小学生,如果你的孩子6岁不上学,那就得想办法在幼儿园大班重读,而且重点幼儿园还得找人。更有甚者,让孩子更早就上的,在妈网上我就经常看到许多家长在问这个问题。虽然我的孩子从了社会,6岁上了学,但我和他妈妈从第一天起就让他睡到自然醒,然后再去上学。现在的学校学生都在学校吃,不让出校门。我和他妈妈每天都把孩子接回来,中午在家里吃饭,饭后玩一会,可以躺可以坐,或者下楼在绿地玩一会,这样得到充分休息。有人说:这样孩子不遵守集体生活,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说到底,我们中国根本就不重视集体和团队,看看中国足球队就知道了。有人说:我的孩子找了个好学校,什么“某二”校、什么“某五”校、什么“某实验”。可是能骄傲到哪呢?其实许多家长连个体户学校、私营的、股份的都不清楚;对于教育界的情况都不明白,又怎么能保证孩子受好的教育呢?我最引以为光荣的就是:我的孩子前三年级自由自在,从不写作业,吃得好睡得好,但各方面只比其他孩子强,不比其他孩子差。

四、孩子的学习

我们的知识,能力从哪里来?孩子学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是从学校学习,一方面是从家庭学习,一方面从社会学习。我主要说家庭的教育,可以这么讲,世界上人这么多,为什么有成功的,有的过得好的,除了机遇,除了自己的努力,除了先天八字,命里注定,除了遗传,最主要的就是家庭教育。我没有说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给我们知识,但家庭给我们做人。家里的教育就是父母长辈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正所谓的言传身教,而不是处处以家长的身份压孩子。我们家庭里长幼有序,规矩众多(因为我们是满族传统家庭),但与儿子在思想上是平等的,多的时候,会跟他讲道理,让孩子从小就有好的情商。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要让他知道他是男人,要顶天立地,要坚强、勇敢,承担责任;要心怀宽广,懂得感恩,知道敬畏;要无论什么时候,做一个善良的人;要遵从人类已有的法律道德。至今我的儿子非常地大气,我很知足。

五、孩子的玩。

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让他快快乐乐去玩吧。从小到现在,我每天都陪儿子玩。小时候不会走路,我就跟儿子一起爬,孩子走路以后就再也不爬了,有许多家长急着让孩子站起来走路,可我就让孩子多爬,这样做大大开发了儿子的智力。我孩子到现在没有上过任何学前班,没学过音乐,没学过美术,没学过书法,没学过英语。我们夫妇都是大学毕业,知道得不少,根本没有想过让他学什么。他上幼儿园时,我每天接他,出来后一天青年公园,一天去彩电塔(那时里同没有装修,一楼随便进去),一天去鲁园,一天去超市,一天去绿地。在幼儿园呆一天了,多难受,孩子应当怎么快乐怎么来。孩子不是学奴,家长也不是孩奴,孩子的童年应该在玩中度过,而不是在学习中度过!孩子累,家长累,我可不干。

我儿子到现在没有写过作业。我也没问过他分数,没问过他考第几名。小学的知识我很清楚,为什幺小学要学6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孩子是全方面的成长,长身体长智慧长语言长见识,何必让他天天写作业,尤其是在低幼年级时。我儿子喜欢电子产品,我没有给他买,家里电脑也没有。但我也没有限制他,现在不用这个就落后了,我们必须跟得上时代,但又要有所控制,要掌握,又不能依赖,毕竟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怎么办,我带他去商场电子产品柜台,体验去吧,不许超过半小时。自己玩,自己琢磨,也不怕弄坏。不明白就问营业员,说点好话,锻炼胆量,锻炼口才。我的儿子现在常用电子产品、一些游戏什么的都会,玩的非常明白,而且眼睛很好,如果儿子戴着厚瓶底似的眼镜,我会郁闷死的。

我经常带着儿子去郊游,去农村,去室外公园绿地玩,充分接触、亲近大自然,学习各种知识,对于常见动植物,现在他基本上什么见识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肯定不是我的儿子。我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玩的童年,我又给了孩子一个轻松的低年级,这是基础。到了高年级以及高一级的学校,我不否认,也会走应试的道路,也会紧张的学习,但我也会松驰有度,也相信儿子

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我给了他一个坚实的金字塔底。

六、家长的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世界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落后。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与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们不学习,不与时俱进,总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孩子与世界,那就会被淘汰。家长学什么,我认为至少应该了解一些大百科。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求知欲强,问题特别多,什么方面的都有,家长百科知识越多,对孩子的帮助越大。

家长要带头养成读书的习惯。中国人普通缺乏阅读,“君不见人人低头玩手机”,这正是和外国人的差别。我带孩子去北京旅游,在地铁上一个外国小姑娘给儿子让座,然后就靠在车厢边看书。我就让孩子看着她,这样孩子就知道,人家是如何读书的。我又给他看我们地铁上那些玩手机的人,教育他应该怎么样做。我打孩子小时就经常带他去书店,孩子小不一定能看什么,但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对书有一种认识。他可以在书店玩来玩去,翻这翻那,尤其是书店里的电子产品。如果他感兴趣,能投入其中,我就很满意。孩子玩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观察那些看书的人,有许多孩子看书,有的坐在书上,有的靠着书架,有的站在过道里,我心里说:这些孩子挺爱看书的,可是这样的不懂得文明,又有什么用呢?家长在这方面一定要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真正的进步。

家长怎么选书?去过书店的家长都知道,现在书店的书足可以让人眼睛累花,太多了。究竟哪些适合孩子?哪些对孩子有所帮助呢?举个例子:我曾看过许多家长给孩子选字典,直接问有没有商务出版社的?这样的家长一看就不懂。商务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是两回事,还有个商务出版有限公司呢?这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如果家长们不自己学习,没有人会告诉你的。我不明白那些家长为什么选择商务版的?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尤其是低幼儿,应该选择“人教版”的,也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是严格按小学教育标准选编的。我不是说商务版的不好,因为对小孩子来讲,并不适合。当然,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出色那无所谓了,你也可以直接买《辞海》。选书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不要以**的眼光看待童书,选择童书要注意故事性。要知道,莫言小时候就是从听故事学起的,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七、教育的方法

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当老师的,我们看起来孩子有许多知识很简单,认为自己能教或者孩子应该学得很好,其实并不是这个道理。现在的孩子虽然聪明,但认知过程是渐进的,要一点一点来,有些东西要反复灌输,要讲究方法还要抓细节。看电视《射雕英雄传》对郭靖小时候学武功印象非常深刻。邱处机就说过:江南七侠教郭靖武功,是“教不得其道”郭靖学武功是“学不得其法”,所以一直不能进步。只有在邱处机教了他内功心法后,才大有提高。孩子也是一样,家长要根据他的特点进行教育。我的孩子从小特别喜欢坐公车,喜欢看这个世界。家里有一本《沈阳公交出行路线》,他没事的时候就自己翻看,一看就是很长的时间。我们看在眼里,没有管他,因为我们知道,他已深入其中了。后来,他可以把沈阳所有的公交车路线的起止点全说出来,经常给同学们和其他人做表演。从这里面,他认识了沈阳市区基本上所有的地方,熟悉了地理。孩子1岁时,给他看图册,看各种水果、物品、交通工具等,后来我就想,这样看只能是表象,接触不到实物,怎么办,带他去超市吧。于是就选择了一个较大的,而且人特别少的一个。水果,各种物品让他摸、让他看,他很快就认识了。后来上幼儿园,每天放学后,隔几天我就带他去超市,看这儿弄那儿,有一段时间甚至当起了“理货员”将商品摆来摆去,归类、整理。而且在看商品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许多字。比方他在整理方便面时,认识了各种字:香辣、麻辣、酸辣、红烧、海鲜等等,我们并没有特意的教他,从没有给他买什么识字卡,就在他整理商品的过程中,给他读几次,他就认识了。2008年,我有幸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全家都很高兴。我儿子也用红纸卷个纸筒,举着跑来跑去。我就借此机会给他讲奥运的知识。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5个福娃,5种颜色,5个名字,代表着五行,五种意义。我就分别告诉他,然后串连起来,不仅锻炼了他的思维,还学习了中国文化中关于五行的知识。到现在我的儿子在各种知识方面比其他孩子略强,而且没有累着,我感到很欣慰。

在教育孩子时切忌拨苗助长,一定顺应着生长的规律,慢慢的引导,慢慢地加强。切忌用**心理来判断儿童的心理。我们现在的孩子**化太明显了,说大人话,办大人事,参加选秀,许多家长还以为美,殊不知,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被伤了,副作用很快就会显现出来,长大了也会失去竞争力。我尤其反对孩子看《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也不让看一些选秀类的节目,我认为这与我们现实的生活太远了,孩子太小,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三观”教育很重要,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乱象,就和这一代从小缺乏“三观”教育有一定有关系,所以说我们要是对孩子负责的话,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强。什么重要的意义之类的话我就不说了,反正我不希望儿子有“猪”一样的队友。

啰里啰嗦讲了这么多,我还是要说:这只是个人的一种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有许多道理大家都明白,希望大家都做好,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希望大家快乐!

共勉:四个建议


写在前面

今年送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信,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信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

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还有五六十封,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觉得弥足珍贵。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时代,但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孩子永久留下珍贵的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给女儿的那封信最开始仅仅感念于有太多话想对她说,但是后来决定把它在博客上发表,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和父母读了这封信或许会有所启发。除了给女儿的那些建议,我还以自己为人父母十多年的感受,以及作为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总结了四个建议跟大家分享。

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在我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从她的出生到大学我们之间的父女感情,这种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在孩子成长时父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然而也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如 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 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相 对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时不会讲英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校长却牺牲自己的午餐时间为我补习,有一次 数学课老师问1/7是多少,我很快说出了以前背的答案,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在这样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而且对数学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它非常鼓励优点,而不去批评缺点。当时我的数学很好,美国历史却很糟,老师并没有因此打击我,知道我英文不好,甚至允许我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带回家去查字典来做,相信我不会去偷看书。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反而激励了我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这件事给了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的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严管,可能就会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自杀、抑郁症,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 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 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

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渔”,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我常鼓励我的女儿参加辩论会时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她不是自然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当人面对两面的时候,会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另外,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这种批判式思维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有些父母亲会威胁孩子如果再打架就会打他,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淀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如何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而自己不守时,让孩子讲礼貌而自己不讲礼貌,让孩子讲诚信而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而自己不负责的父母都没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 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以诚待人,多交朋友,无需强求朋友跟自己一样嗜好、一样 个性,只要相互真心对待就足够了。我也跟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身边的朋友都个性迥异,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我这样说就没有说服力了。

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规矩中长大的孩子,保守胆小;父母附属品的孩子,被动听话;轻松中长大的孩子,乐观快乐;做父母朋友的孩子,爱人爱己。

我的父亲是个很好的父亲,他爱国、诚信、非常负责任,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严守着长幼有序的界限。对父母尊敬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压力,当他们面临问题、困惑和挑战的时候,如果只是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就可能避而不谈,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家长也许会觉得孩子太难懂,但其实可能是自己没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规矩。

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胆小、保守、被动,新的时代里这样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潜力,也难在优秀的企业或学校脱颖而出。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彼此倾诉的,是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

所 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时,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会像朋友那样跟我开玩笑,也有很多话跟我说。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但自从要跟女儿沟通之后,我就经 常用IM,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那么一套九零后的网络语言),我也学着跟她这样讲。

刚开始时她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我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其实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天的孩子很多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规矩呢?当然不是这样。

规矩可以有,然而:(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有启发的作用;(5)孩子越大,规矩越少,放权越多。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近年来,美国一些新生派的育儿专家对传统育儿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育儿理论,主要根据一些脑部发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儿的脑部、感官与行为发展的新发现,在逐渐改变父母的育儿方法。美国出版的《PsychologyTody》一书,整理了这群新育儿专家的理论,提出了养育婴儿的4个新观念。

婴儿初生的头一年,脑部就从400克惊人地长到将近1000克。如果父母无法在婴儿初生的头两年内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导致婴儿终生的情感能力问题。如果把婴儿的脑袋比作硬件,父母则应为孩子负责提供软件。当你了解硬件(婴儿的脑)时,你可以设计出更合适的软件(你的行为),以促进婴儿的发育。

新观念一:感觉胜于思考

旧想法:

在过去,有许多专家把教养婴儿的重点放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因而产生了一些促进婴儿脑部发育的课程。许多父母认为,既然一点点刺激就可以对婴儿脑部发展有帮助,干脆愈多刺激愈好。逼得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要为他们准备好所有的竞争武器,希望培养天赋禀异的小天才。于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还要处心积虑地使用教学资料或智商玩具。

新想法:

让孩子聒噪辨认文字、数字、颜色、形状,会迫使孩子使用较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发展学习能力。这就好象在马戏团里训练小马玩把戏一样:当小马滚在地上数到3,它并不是真的会算术,只是在表演一项特技。这些特技不但无助于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新一代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不是“要选择哪些玩具或书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一点?”而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互动,以激发他对所处世界的热情与好奇?”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你在阅读各类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南时,心中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这就好象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棒球队,而教练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

新观念二:婴儿不只是会哭闹的动物

旧想法:

直到现在,许多幼儿发展专家还认为,婴儿从初生到两个月还不具备社交、认知的能力,也没有这些需求,他们认为初生儿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循环,例如:睡与醒、白天与黑夜、吃饱了或饿了、哭闹等等。这些专家甚至称这段时期为正常的孤独期。当然,婴儿会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认为婴儿只是针对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觉、触觉而做出反应。

新想法:

心理学家史登博士对传统的幼儿发展理论提出挑战,他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是社交动物。在他的研究实验中,新生儿持续展现出主动寻找刺激的行为,而且有所偏好。从一出生开始,婴儿似乎就会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们的偏好显示出他们的感情取向。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反应的协助,例如:摇摇他、拍拍他、安抚他或是对他说话、唱歌。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不可能形成感情互动,感情互动可以刺激婴儿脑部神经的连结,协助他接收外来的资讯。

父母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记录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环时钟与互动方式。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你就要将他当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带领他认识这个世界,启发他的想象力,减少他的挫折。这也是学习如何协助你的孩子规范他感情的时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抚的声音或抚拍,帮助过度亢奋的婴儿安静下来。

新观念三:爱的环路从两个月大开始建立

大约在婴儿8周大的时候,一件奇迹似的事情发生了。

小宝宝的视力开始进步了,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并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触。

旧想法:

母亲将资讯与感情灌注给孩子,而婴儿像个空的容器,被动地接受。

新想法:

我们现在知道,宝宝的参与对于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将受到孩子回报以爱的眼神,如此完成了一个爱的循环,有如一个爱的环路。

在这个母亲与婴儿爱的感情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母亲与和孩子所发展出来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能力。

专家认为这种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回应的能力,是母亲的天性本能。例如,当你的宝宝安静地躺在地板上,快乐地享受周遭环境的光线与声音。当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寻求外来的刺激,于是你回应你的宝宝,发出好玩的声音,逗他开心。当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时,孩子也同时回应你喜悦的笑容,你的脸部表情将战线更为灿烂的笑容,不久,你也会发现,孩子以同样的愉悦神情回应你。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形发生时,你和孩子都会体验到正面的感受。反之,则会体验到负面的感受。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动所产生的大多是负面的感觉,你就应该检讨一下你的互动模式。

新观念四:帮孩子化解羞耻感

一位母亲,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女儿正拿着紫色的彩笔在墙上乱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对女儿大吼。女儿看着母亲,一脸惊恐,刹那间她了解她做错了事。她低下头去,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母亲唠叨了一会儿,告诉女儿色笔只能画在纸上,然后她抱着女儿想到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墙壁!”她女儿再度亮起双眼,开心地跑去爬去拿海绵。

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耻感。

旧想法:

传统的学者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护孩子安全并帮助他们社会化的副产品。但是传统的研究者并不认为,羞耻感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相反地,他们认为应该减少让孩子感到羞愧的处境。

新想法: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父母可以怎么做

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在这一个快速的过程中,脑部许多部分开始活动,并且产生许多连结,使得这整个脑部系统获得更紧密的锻炼。其结果可以促进认知部位与感情部位的发展,并且促进这两个系统的连结,让孩子在感情与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改变孩子一生的四个问题


父母有慈爱的德行修养,子女便会善根福德的孝顺。

孩子生长于批评中,便学会论断人。

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

孩子生长于恐惧中,便学会了焦虑。

孩子生长于无助中,便学会了抱憾。

孩子生长于荒唐中,便学会了羞愧。

孩子生长于嫉妒中,便学会了怀恨。

孩子生长于羞辱中,便形成罪恶感。

孩子生长于鼓励中,便学会了自信。

孩子生长于包容中,便学会了忍耐。

孩子生长于赞美中,便学会了欣赏。

孩子生长于接纳中,便学会了爱人。

孩子生长于肯定中,便学会了自重。

孩子生长于认同中,便有确定目标。

孩子生长于分享中,便学会了慷慨。

孩子生长于公平中,便学会了公义。

孩子生长于诚实中,便学会了真理。

孩子生长于安全中,便充满了信心。

孩子生长于友爱中,便将乐于存活。

回归正题:

这4个问题是:

0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0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0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0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回顾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4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非常有效。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就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便是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

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子女的,但中国很多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其实是一种无形伤害!

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的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是要让对方能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0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0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0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0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05.调整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06.要注重孩子品格和精神的培养,而非一味的追求分数。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对孩子的教育便不难了。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三分教,是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对孩子要保有耐心,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孩子的成长,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

相信《男人也会得产后抑郁,每四个新手爸爸中就有一个》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四个太阳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