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让正在哭闹的孩子平静下来

09-30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家长如何让正在哭闹的孩子平静下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长如何让正在哭闹的孩子平静下来

孩子哭闹,是正常的情绪表达,家长们千万不要上升到脾气不好、人性的高度上忧心忡忡。

孩子还小,不像大人会用很多其它的方式排解自身的压力和情绪,而哭泣,是孩子们最自然的康复过程,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

当然,在家长们本来就很烦躁的状态下,孩子的哭闹会让大人们更心烦,但是还是希望家长们耐住性子,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不要打断他的哭泣,按照下面的三步走,慢慢的让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

1.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

同理心孩子们可能不太懂,但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我们大人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自己化解不了压力的时候,还是很希望身边有一个人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给脆弱的情感当个依靠。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其实是手足无措的状态,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就只有用哭闹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家长们在这个时候适当的表达一下关心和安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焦虑。记住,语气一定要轻柔缓和。

2.告诉孩子“如果你难过,就哭吧”

大人们情绪激动或者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不得不爆发的时候都想嚎啕大哭一场,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不要用“哎呀孩子嘛,哪里有什么压力”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批判孩子的情感,大人有大人的压力,孩子也有孩子的压力,适当让孩子哭一哭,没什么坏处,大人们在旁边安静的陪伴就好。

有的时候孩子哭一哭,自己就会停下来主动找大人倾述。

3.告诉孩子“如果你哭的话,我会陪着你的”

陪伴是亲子关心中最重要的,一定要随时和孩子表达“无论你怎样,爸爸/妈妈都会在你身边陪着你的”,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管自己受了什么委屈,父母总会陪伴在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用害怕。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不会有小秘密不敢和家长说,家长也会对孩子的安全和情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知识:怎样让孩子安静下来


育儿知识:怎样让孩子安静下来

孩子在家上蹿下跳的“淘气”行为,令很多家长头疼。家长不由得纳闷,这孩子怎么如此精力旺盛能折腾呢?其实,正常情况下,一般孩子爱动是正常的。

孩子爱动的原因

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

5~6岁的幼儿身体器官、神经系统的发育需要运动刺激。加上孩子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所以他们喜欢尝试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来显示自己。而且幼儿的神经容易兴奋但抑制性差,所以看起来孩子似乎不知疲倦,动个不停。

为了引起大人重视

就像案例中的家长一样,很多家长都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和角色,有的家长下班回家吃完饭后就想自己安静会儿,觉得孩子能够吃好、喝好,在一边玩,只要不出安全事故,不打扰自己就可以了。

然而,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回到家自然想跟父母多亲近。如果晚饭后家长看电视、看手机进入自己的世界,那么孩子内心会觉得被忽视了,所以会爬桌子、跳椅子地折腾,你越制止,他越不听,而且可能折腾得更厉害,直到引起家长的关注才满足,所以这是一种变相的亲子陪伴的需求。

求知欲的表现

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5~6岁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他们想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和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许多孩子都想知道洗衣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电视、电脑里的小人躲在哪里,为此他们会东看看西瞧瞧,甚至拆开物品。这种“淘气”的行为背后,其实蕴藏着孩子们巨大的学习潜能和求知欲望。

活动安排不合理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比较规矩,但回到家似乎就格外闹腾。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下幼儿园的时间安排:早饭、区角游戏、户外活动、教育活动等不同活动动静交替,户外活动时间能够充分满足孩子运动的需要,所以回到班级,大部分孩子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安静下来。

如果回到家后家长没有安排运动时间,只是随孩子自由活动,孩子又不知道做什么,而家长又忙于做自己的事,不能陪伴孩子,那孩子就只有“上蹿下跳”了。所以建议家长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合理安排亲子休闲活动。

怎样培养孩子安静的习惯

家长在无奈的时候,吓唬孩子“看老师怎么收拾你”,这种负面暗示容易让孩子对小学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培养对小学的向往之情,也不利于今后的适应。

何况,一个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家长所说的上小学老师一管就见效,其实是不可能的。安静的习惯是需要学前阶段家长培养的,如果一直闹腾到上小学就晚了。那么,平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活动安排动静交替,并和孩子一起做好计划

幼儿期孩子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很容易转移,长时间地让孩子保持安静,容易导致某些肌肉疲劳,孩子自然就坐不住了。一般来说,大班的孩子能安静20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在家的活动也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晚饭后和孩子进行半小时的亲子阅读或棋类游戏,然后征求孩子的意见,进行一些大肌肉运动:扔纸飞机、拍气球、玩飞镖、下楼找小朋友玩户外游戏等等,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平衡,减少闹腾行为。

父母的全身心陪伴

上了一天幼儿园回到家,孩子需要和父母亲密互动。研究表明,如果要对孩子产生影响,那么每天陪伴的时间不能少于3小时。如果时间有限,即使只陪她30分钟,也要心无旁骛地和他一起讲故事、聊天,即使仅仅安静专注地看着他玩,孩子也会觉得满足,从而减少甚至改掉躁动闹腾的行为习惯。家长切记不要因为忙和累而敷衍孩子。

育儿心得:让孩子安静下来学习


育儿心得:让孩子安静下来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现代生活中各种诱惑太大,如电视、电脑、各种玩具等,有时候大人们都克制不住,更别说小孩子。孩子慢慢长大,明年要上小学了,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孩子能静下来,看会书,学点知识。

一、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耐心。

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最重要的。所以在面对“言而无信”的孩子面前,家长们一定要保持好心态。

有时候小多在玩,我叫他做作业,他一定会说,再过一会,可等过了一会我去叫他,他又说再等一下。如此反复下来家长们往往会开始生气,我也一样,所以一定要克制。转念一想,我会说,我们这个作业做好,妈妈陪你一起玩陀螺。他一听,往往就会听话地走过来。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压在孩子身上,退一步,效果会更好。

我觉得,想让他学习之前,别让他产生抵制情绪,所以要控制自己别发火,千万别采用没收玩具、大声训斥等强硬做法来要求孩子学习,这样孩子在学习中就会总是惦着玩具,注意力不集中。而要用一颗“安静”的爱心、平和的语气去劝说,这样学习起来孩子就不会紧张,才能更专注,思想更集中。当然学习时间也不宜过长,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毕竟有限。

二、和孩子一起快乐学习。

孩子玩耍需要玩伴,我觉得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说,要让他们学习也需要一个伴。所以想让孩子安静下来学习,家长们必须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可能这事对家长来说太过烦琐和枯燥,可是慢慢地你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儿子小班时我不经意给他买了一本恐龙书,没想到他特别喜欢,总缠着我让我给他讲。刚开始还好,我自己也觉得新鲜,可是后来,讲了二三遍之后我就觉得太无聊了,不想再讲了,可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拿这本书让我讲。我想这本有187页书我讲了不下十遍。基本上也就是二三个月时间,他就能认识里面所有的恐龙,还有所有恐龙的名字。现在想想,任何事情,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的。

所以,当孩子拿着书让你讲时,千万别说:“妈妈在忙,你自己看”,这样即便是再感兴趣的书孩子也肯定胡乱翻一翻,就去玩别的了,也错过了学习的机会。只要家长能不厌其烦地和他讲,他很快就会记住。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还是很强的。

现在小多已经能独立阅读故事了,如幼儿园的“方格子老虎”、“金色玉米棒”等。为了能让他认识更多的字,并提高他的阅读能力,我基本上晚上睡觉前会让他自己挑二篇故事,一篇他讲给我听,一篇我讲给他听。这个效果还不错,因为我发现最近晚上睡前,他会自己很主动地拿着书看,或者讲给我听,而不在只是要求让我讲了。

三、带领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感受安静的学习环境。

图书馆里丰富的书籍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他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更多的时候我会让他自己看,而我则看我喜欢的书。看到有趣时,小多会拿着书过来讲给我听,或者让我讲给他听。然后让他自己挑选一二本他最喜欢书的购买。

在挑书时,家长不该擅自作主让他看一些文化类书籍,因为孩子们往往对这类书兴趣不太。像小多,他就喜欢看如喜羊羊、找不同、走迷宫之类的书,我都随他,因为不同的书对孩子来说都是各有益处的。

我觉得到图书馆看书的好处有:1.讲纪律(让他知道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讲话)、2.懂规矩(看好的书要原位摆放好,不能乱放)、3.长知识(增加孩子的自我阅读能力和知识)4.静心态(在良好的氛围中让孩子安安静静的看上半小时的书,能让孩子的心彻底静下来)。

四、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坚持。

小多学画画从小班一直学到现在,其实我个人觉得他画的也就一般,可是他却非常有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长大了以后要当画家”。我也没想让他当什么画家,只是觉得画画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如创意画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写生画要有仔细的观察能力,还有对色彩的搭配能力等等。

通常,完成一幅作品至少需要耐心地坐上半个小时,这也需要有兴趣来支撑。我想,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兴趣还是需要我们去培养。在培养小多画画的兴趣上,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1.他的作品全家每个人都要表扬一遍,让他觉得自己画得真的很不错。2.把他的作品全部张贴在墙上,表示欣赏。3.带他到外面写生,让他自己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世界,能提高他的兴趣。4.让他参加各种比赛增加动力。

总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们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他就会安静地去做,很专注地去坚持。以上是我在孩子学习习惯教育上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家长们带去一点帮助,并同时勉励自己能做到的更好。

内心可以宁静下来的孩子


孩子是有安静的本质,如果成人懂得安排环境,孩子的心智能奇妙的统整起来,因而变得镇静、喜悦,忙碌、忘却自我,就如同克服了自己,也克服了周遭的小小胜利者。

几乎每个成年人看儿童,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他们天生好动,一刻也不能静下来。于是休闲时,常带他们到充满声光刺激的游乐场所,课业的安排也是一样接一样的,深怕稍一停顿就输给别人。在父母的安排下,能有多少思考经验,则不得而知了。

古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里提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如果我们错失孩子安静的本质,任其偏向喧闹,对他们身体与精神的发展,将是很大的损失。

我们常为心不在焉、未做完一件事又急着做另一件事、似乎很忙碌,但永远无法做好一件事的孩子担忧生气,甚至斥责打骂,最后束手无策时,只好自圆其说:大概是他的个性吧?

事实上,孩子是有安静的本质,如果成人懂得安排环境,孩子的心智能奇妙的统整起来,因而变得镇静、喜悦,忙碌、忘却自我,就如同克服了自己,也克服了周遭的小小胜利者。

古今伟人成功的共同特质之一,就是能专注到忘我的境界。

而孩子学习能力的好坏,也与能否专注有极大的关系,蒙特梭利博士曾说:“注意力集中,是儿童往后一切发展的基础。”

她以用圆规画圆作比喻,说明专注力有如圆心,当圆心固定时,才能画出完美的圆。

许多成人,其实也知道专注力对孩子的重要性,只是大多数不明白专注力是一项特质,只能经由练习而获得,无法经由命令而产生。成人如看到儿童分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时,大声斥责或提醒他们要专心,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

但是“静、定”活动的训练,绝对是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和获得,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儿童在“静、定”活动的过程中,是以意志控制自己身体的活动,换句话说是以意志(精神)支配随意肌(肉体)。能够完成静定活动,是基于儿童意志力的安静。

当我们能静定时,精神状态是放松的,此时脑波会出现α波,而α波很适合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右脑的开发,相当有帮助。

右脑是直觉的脑,因此在右脑发达的时期,给予孩子任何教导,他们都会直觉、没有选择的吸收,同时右脑也是以潜意识为主的脑。

而左脑是显意识的脑,有选择性辨别的能力,会对外来的信息,说:“不!”因此,当孩子六岁后,左脑功能快速发展,就不会全盘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

很怕输在起跑点的父母,过度重视智育(也就是左脑的教育)。其实在婴幼儿时期,人类的右脑特别发达,结果因成人的功利,错失了用右脑强化孩子左脑功能的机会,若左右脑能同时使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二至五倍。而孩子左右脑能均衡,身心才会健全。

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而秘密关键其实就在右脑。

平凡的一般人通常只知道活用左脑,而被称为天才的伟大的画家、音乐家、诗人、作家等,则是从自己的潜意识(也就是右脑)获得灵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发明是来自于宇宙的无限力量,透过我们表现出来的东西,这在我们放松的时候就会出现。”

帮助幼儿心灵的安静

所谓教育,就是给予适当的环境,协助儿童的发展,并期待人格能健全发展。

有一天,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从一位母亲手中抱过一个婴儿,她看着婴儿红润圆胖的脸孔,透出一股难以形容的安详、宁静,于是她发现,原来孩子有天生爱好安静的本性。

这个发现,激发了她的灵感。她将安静变成一种游戏,用在小朋友身上,结果收获超乎她的预料,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他们一旦认识、体验安静游戏后,便会一再要求多次进行。

这显示安静确实是儿童生命本质的一部分。

事实上,儿童内部存在着自然发展的法则,有运用自己心智能力、实践自我表现的欲望。成人若懂得站在协助者,而不是干预者的角度,去尊重孩子各阶段身心的发展,他们自然会完善地开展自我。

静、定活动的安排,就是有助于孩子心灵的开展,孩子在心灵安静后,能学会听和管理自己的能量,体会内在的安定,对孩子心灵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而且他们内心获得抒发的渠道后,也会培养关怀他人情感,以及宽容他人的精神。

请家长不要再喊:“给我安静”了!

老师、家长常为分心的孩子忧虑万分,看着孩子上课或写功课躁动不安、无法专注时,常头痛不已,忍不住对孩子吼叫:“安静!”“不准说话!”“到那边去罚站!”到底孩子能安静几分钟?

传统的打、骂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成人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使孩子安静?”

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四个步骤就能让他安静下来!


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四个步骤就能让他安静下来!

吵闹的孩子总有办法突破父母的忍耐极限。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父母还得去在意周围其他人的感受。最终,有些父母可能会去轻拍孩子的嘴,让他们安静下来。周围的路人有些会对此感到震惊,也有一些则心中暗喜:父母终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行为分析师温德拉·惠特科姆·马什博士表示,这样管教孩子的言行可能会使得以后的育儿变得更加复杂。

马什博士说:“首先,它传达的信息是,孩子无法自觉地保持安静,必须要有成人干预。其次,它发出的信息是,年纪更大、更强壮的人的意志可以凌驾于年轻和弱小的人身上。第三,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孩子们未来可能也会按部就班地模仿和学习。最后一点尤为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让一个吵闹的孩子安静下来呢?马什建议了四个步骤,简称“4S”:停(stop),蹲(Squat),嘘(Shhh.)和唱(Sing)。

停(stop):父母应该立刻停止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孩子身上。观察孩子的状态,是兴奋?是烦乱?是饿了?还是感到不舒服了?

蹲(Squat):当父母平视孩子并且直视他们的眼睛时,孩子会感到自己正在被父母关心,并开始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神情。

嘘(Shhh.):父母需要微笑,减缓语速、降低音量,甚至可以做出“嘘——”的手势。这样不仅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而且孩子可以逐渐平静下来,认真开始倾听父母所说的内容。

唱(Sing):如果孩子对环境感到不安和不适,父母可以尝试静静地唱歌。一首孩子熟悉且喜爱的歌曲可以极大舒缓他们的内心。

这四个步骤可以应用于任何场合,但是父母如果可以将孩子带离令他们倍感不适的环境的话,那么最好第一时间就这样做。

“离开电影院、游乐场或聚会,小心翼翼地抱着你的孩子让他们冷静下来,”马什建议道:“如果你不能离开,比如是在飞机上。那么把你的孩子安置在一个舒适的座位上,让自己的嘴巴靠近他们的耳朵,慢慢地、平静地低声诉说,或者以任何他们感到舒适的方式移动。孩子需要感受到被爱和安抚,而不是被拥抱压扁或一味的亲吻。飞机上的其他人之前也听过孩子哭泣吵闹,不用太过于担心他们。”

毕竟,父母的首要义务是对他们的孩子负责,而不是对周围陌生人的敏感负责。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会宠坏一个孩子,但是,纵容孩子的每一个念头和优先尊重孩子的感受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把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的父母更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而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信任父母的孩子更有可能平静下来。

家长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而由于家庭因素影响所致的却占了大多数。

当孩子讨厌上学念书时,家长应先检讨一下自身有无以下行为:

◎ 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 从不称赞孩子;

◎ 总是要求孩子考试得第一名或100分;

◎ 不给孩子娱乐的时间,只要孩子一打开电视,他们便会问:“功课做好了没有?为什么看电视?”

◎ 给孩子许多补充练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孩子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除此以外,像父母不和、家庭生活不协调、双亲外出工作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使他无心念书。

(一)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时会比较喜欢学习,学得更好更起劲,因此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

1.不要操之过急家长应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家长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这种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用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见他的孩子玩意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责骂的语气对孩子说:“学琴的时间到啦,赶快到房间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也一定学不好!

(三)给孩子恰当的关怀和鼓励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我有一个学生伟强。他家居住面积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装了一盏灯。每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就会各自干自己的事情:爸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读报;妈妈轻轻地做家务;伟强也就会自动走到他自己的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课。

适当的时机,爸爸妈妈会走到伟强面前,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功课做好的。你真乖,不用爸妈担心。”在父母默默的鼓励和支持下,伟强养成了自动学习的态度。

(四)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家长要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我认识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经过那一次,他对自己恢复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潜能,开始努力读书了,很快便成为佼佼者。

(五)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数去评价孩子家长不应过分重视孩子的功课、成绩,而要看孩子的整体性表现而加以称赞。如果孩子尽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绩,家长应表示理解,不要让他有过分的压力 。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十分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一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十分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样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样。”其实家铭只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当他明白妈妈要送他来幼儿园时,他就明白会很长时光看不见妈妈,就会以哭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当我和他说:“家铭别哭了,呆会我打电话给妈妈,叫妈妈早点来宝宝,妈妈就会很早来接宝宝的。”这时他又会停止哭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升入大班的宝宝自理潜力稍弱,总是期望身边有大人,要是你一但离开,宝宝又会哭起来。应对这种状况,我们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家长们也不需为此事担心宝宝身体之类的,因为宝宝哭其实也是个锻炼的过程、宣泄的过程,也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把这种溺爱,宠爱转化成理智的爱,客观的爱,爱的太狭小,不但使家长身心交瘁,也剥夺了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家长要摆正自我的心态,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确的,我们必须要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无理的,就要制止。、

应对一些胆小、爱哭幼儿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冷处理:应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一样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2、条件对换法: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能够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必须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必须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

3、分散注意法:这点很重要也很有用,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可用分散法来引导孩子,例如她平时爱听故事爱做的一些事,都能够此刻用上来打消她刚才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

4、鼓励法: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了,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能够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欢你此刻的样貌”相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明白行为定型为止。

相信有了以上几个方法,我们必须能改变一些孩子爱哭爱闹的问题,主要还需透过老师和家长,我们大人的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是关键,也让宝宝们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认识自己的。这时,别人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让孩子自我欣赏的关键是父母首先要欣赏自己的孩子。如何欣赏自己的孩子,具体建议如下:

(一)让孩子感觉到“我重要”。这种感觉也是他们今后确立自尊心的先决条件之一。如2岁多的孩子已很愿意表现自己,当孩子帮你拿一张报纸,扔一张废纸时,父母满意的微笑和一声“谢谢”,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孩子有意识地帮助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洗手帕,擦擦桌子,并形成习惯,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家庭的一员,他在家中也应尽一点义务,另一方面,让他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般来说,幼儿的自我观念只含有自我需求的成分,不包括自我评价的成分。所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也仅仅是在具体活动中让孩子最初有点良好的感觉而已,但这种感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有益的。

(二)让孩子感觉到“我能干”。在生活中,简单的命令式“这不能动”、“那个你不行”之类的话,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能。即使有些物品孩子不能随便动,父母也得很耐心地告诉他:“现在你年龄小,还不懂如何开关(如煤气灶等),而且有危险,等你长大后就会了。”应该创造一些能让孩子做的事,当他通过努力完成了,父母就夸夸他“真能干”。如他能设法搬一个小凳子,然后自己站在小登子上去取原来拿不到的东西时,一句“宝宝真会动脑筋”,就有助于孩子今后自信心的确立。

(三)让孩子知道“我也俏”。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美的。如有的女孩皮肤比较黑,父母会说:“这是黑里俏。”孩子没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父母会说:“我的孩子有一种文静的美。”父母的这种心态很好,最好要溢于言表。对所谓不足之处也要善于用转化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积极的一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2岁多的佳佳穿了一件新衣服,总爱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还得问:“外婆,你说好看吗?”让孩子产生这种美滋滋的感觉,很有必要。让孩子自小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接纳,有利于孩子产生自己接纳自己、自己欣赏自己、自己喜欢自己的感觉,这是人生最初的一种自爱情感和行为。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积极评价,会使他感觉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如已学会走路的孩子是很喜欢自己走路的。孩子走了一段路后,父母可以说:“宝宝长大了,真不简单,自己能走到商店去了。”孩子到公园自己爬山,自己滑滑梯时,父母也应适当地鼓励,让孩子自小感觉到自己有力量。

如何面对孩子哭闹和发脾气


如何面对孩子哭闹和发脾气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孩子哭闹的情况。有些妈妈很怕看到孩子哭闹,孩子一哭,妈妈就觉得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内心有愧疚;还有的妈妈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要想办法制止;还有一些家长,面对孩子哭闹或是发脾气的时候,自己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或是训斥或是打骂孩子。

孩子哭闹和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其实,这个问题深层次的内涵是,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情绪管理。有效的情绪管理,是体现情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我想说的是,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哭闹时,自己先忍不住,要么逃避要么以不耐烦甚至粗暴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话,孩子是不可能学会正确管理情绪的。

一、孩子为什么会哭闹

1、婴儿期的孩子

哭闹都是出于本能的需要。比如困了、饿了、身体不舒服等等,孩子会通过哭来提醒抚养人。随着孩子的发展,大一点的婴儿,会用哭闹来表达情绪上的感受,比如看不到妈妈感到紧张、看到陌生人觉得害怕等等。1岁以前,如果孩子哭闹,家长应该马上响应,尽可能地帮助孩子、爱抚孩子,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是充分建立孩子对世界的信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

2、幼儿期的孩子

哭闹背后的含义就更多了。很多妈妈可能都会感觉到,孩子在两岁以前,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乖”的,两岁以后,孩子比以前更有主张,也更爱发脾气了。西方有一个说法是“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就是指这个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

这一现象,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是因为,孩子到了两岁,他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都在加强,但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控制身体的能力等等都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程度,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达并得以实施,所以孩子就会通过哭闹和发脾气来表达心中的失望。

3、3岁以后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孩子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是,此时的孩子,需要面对规则的约束、需要面对和小伙伴的冲突、需要面对自己能力和想法的差距。。。总之,孩子会遇到越来越多“不顺心的事”,他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哭闹,是孩子表示内心不满的一种本能反应。

孩子因为大脑和神经发育尚不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差,这也是为什么在孩子累了、困了、饿了或者生病的时候,更加容易哭闹和发脾气的原因。

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哭闹和发脾气,是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的一种本能表现,是孩子发泄心中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他们还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孩子需要学习其他更能够被别人接受的方式,让自己心情平静。

二、小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并不是坏事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产生,我们成人也是如此。不开心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情绪压抑在心里的话,它不会自动消失,相反,压抑得越多、时间越长、越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成年人在情绪控制方面更加成熟,心情不好的时候,成人会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泄,比如找人倾诉、写博客、运动一下或者去唱卡拉OK什么的。

小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其实是好事,因为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孩子的心理才健康。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孩子、不让他们哭,而是要帮助孩子逐渐学习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里,家长都需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哭闹,并逐渐引导孩子学会其他的发泄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孩子见了娘,没事哭三场”。确实,孩子在妈妈面前,要比在别人面前更爱哭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妈妈们千万不要担心,别以为这样会把孩子惯坏。而且,我认为,孩子在母亲面前的这一举动,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只有和妈妈建立了正常“亲子关系”的孩子,才会在妈妈面前肆意哭闹。就像我们每个人,只有在家里才能真正放松一样,孩子在妈妈面前,是真正放松的。因为孩子知道,妈妈是最能容忍、接纳他们的人。孩子小的时候,非常需要妈妈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帮助他们、甚至吸收他们的负面情绪,有耐心的妈妈,是孩子真正的“心灵港湾”,我想,这,也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三、孩子的哭闹时该怎么面对?如何帮助孩子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

首先,孩子想哭的时候,不要制止孩子。

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妈妈不要为了制止孩子,去批评和威胁孩子,更不能离开孩子。

我见过,有的孩子哭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哭!看你就会哭!你在这哭吧,我走了!”孩子哭的时候已经很伤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批评他、甚至要离开他,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伤心无助。

其实,让孩子哭出来,对化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大哭一场之后,情绪就会变得非常好,刚才还伤心欲绝,一会就又欢呼雀跃的了。——真可谓“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妈妈不要担心。但是,也不是说,孩子哭的时候,就不管他了,此时妈妈应该陪伴着孩子。如果妈妈这时的心情也不好,就什么都不用说,在旁边陪着孩子就好,但是千万别丢下孩子走开。

小编通过自己和好好的亲身体会感觉到,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和孩子在身体上的接触,对缓解孩子的情绪,非常有帮助。比如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还可以轻轻地抚摸或是轻拍他的后背。。。这样的做法,会帮助孩子尽快化解不良情绪。

另外,妈妈要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比如孩子因为妈妈不同意带他去吃麦当劳而哭闹的时候,妈妈可以说:“你现在一定很想去吃麦当劳,可是我们约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遗憾,我也替你感到很伤心。”这样帮孩子说出来,孩子心里就会感觉好受一些。逐渐地,他也能够学会,用语言代替哭泣来表达情绪。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允许孩子哭闹,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纵容孩子。

有的妈妈特别怕孩子哭,一看孩子哭,就会纵容孩子的某些错误做法,或者给孩子许诺、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比如孩子一哭就答应给孩子买糖买玩具什么的,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发现,哭闹能换来很多“好处”,以后,他会更多地采用这一“秘密武器”。

好好有一个阶段,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人。这个时候,我会以坚决的态度告诉她:“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如果她还继续打,我会轻轻地抓住她的小胳膊,顺势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这头激动的小“兽”,告诉她妈妈知道她很伤心(或者愤怒),妈妈爱她。。。过一会,好好就会平静下来。因为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好好现在发脾气的时候,已经不怎么打人了,而且,她也开始学会用语言代替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你打扰我了,我还没玩够,我不喜欢你这样。”

温馨提示:

大多父母比较“怕”孩子哭闹、发脾气,这可以理解。毕竟在我们小的时候,哭闹、发脾气是很少能被接纳和善待的,大部分人的经历都是被压抑、禁止、不允许!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要乖、听话!不允许哭闹、发脾气,那样是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不喜欢,会生气!

如何让你的孩子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要想打好基石,就要从小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父母要了解并给予孩子每个阶段最需要的,从而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价值,建立自信。

将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儿童的自信来源于他人接受他(她)是怎样的人。儿童需要感觉到无论他(她)是否能满足父母的期望,都会得到父母的接受。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许是有条件的,孩子会尝试取悦自己的父母,去满足父母的期盼,去回应父母的需要,这些行为则会耽误孩子真实的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发展。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需要特别关注的点也不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最需要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

0岁—1 岁:孩子需要培养信任

场景回放:在姗姗3个月时,妈妈开始在家里处理工作的事情。有时姗姗醒来,或是尿了或是饿了,大哭起来,妈妈却正忙着回客户的邮件或正和同事打电话交代工作的事情,不能及时满足姗姗的需求。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姗姗情绪越来越急躁,特别爱哭。

分析: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儿童需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存在一种强烈的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倾向。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婴儿足够的保护,对婴儿照顾周到,那么婴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满爱意。这样,孩子便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会建立对自我的肯定,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及时发现姗姗的需求,做不到周到细致的照顾她。孩子从妈妈那里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很难建立对妈妈的信任,这对姗姗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建议:多给孩子关怀,避免产生不信任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不要把孩子总放在婴儿床/车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母爱与孩子长大后的情绪发展密切相关。母亲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能偶减轻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培养应对技能,对他们长大成人后大有帮助。

经常对孩子微笑,不要忽视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对孩子微笑和轻声言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并能够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

关注儿童的生理需求、情绪变化,不要认为孩子在无理哭闹: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关注的,被他人爱护的,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也有益于幼儿与母亲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2~3岁: 孩子需要自由和独立的机会

场景回放:闻闻2岁多了,每次出门妈妈都要抱着她,担心她摔倒,怕她乱摸东西,把手弄脏。小区里有个小沙坑,小朋友都喜欢在里面玩沙子,虽然闻闻也想去,但妈妈坚持不让闻闻过去玩儿……

分析: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称为自主对羞怯的阶段。该阶段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果父母能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的的能力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形成自主,自信的人格特点,反之,则产生羞怯、敏感等。

妈妈处处限制闻闻,闻闻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也就没有体验自己能力的机会,不但会削弱闻闻的自主性,还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这对闻闻信心的建立是不利的。

建议:大胆让孩子自己活动,避免产生羞怯、胆小

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先演示如何做一些事情,并且,最好采用边说边做的方式。比如,如何穿衣服,扣扣子等,并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除此之外,洗手、洗脸、玩具归位等也都可以让孩子做。

用心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一味否定:此阶段的孩子尤其喜欢亲自尝试做一些事情,如看到新奇的东西要摸一摸,或者摔一摔看看东西的内部构造,父母首先对孩子的目的进行询问,了解孩子的动机、想法,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给孩子自由决定的空间,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父母要注意多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的颜色、玩具的种类等;给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尽量减少家庭环境中的危险设备,同时教育孩子如何回避危险。

宽容孩子的错误,不要苛求完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小心所造成破坏后,他(她)自己也会非常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家长应该宽容孩子,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这种做法以后需要改正。批评和指责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再遇到相似的事情,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的习惯;或者是因为怕失误而不敢做事,发展出懦弱、不自信的性格。

4~5岁:孩子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励

场景回放:5岁的小西,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爱问问题。妈妈对他很耐心,不管什么问题,都会耐心解答,不知道答案的,就和小西一起查资料,甚至和小西一起动手做实验寻求答案。在老师的眼里,小西是一个动手能力强,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自信满满的。

分析: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好奇心、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是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妈妈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小西问题,并和小西一起探索寻求答案,这对发展不仅能发展小西的判断力,还能形成大胆创造的精神,增强自信。

建议:鼓励支持孩子的活动和建议,避免产生怀疑、内疚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问题,妈妈要耐心解答,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上网寻找答案,切不可简单粗暴,打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

重视孩子的学习成果,给予孩子展示自己的空间

父母可以在家中开辟一块空间,专门展示儿童的学习成果,让孩子知道自己受重视,有能力做到想做的事。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内容,比如数字、古诗、歌曲、舞蹈等,孩子表现出的记忆能力很强,会不断受到大人的肯定和夸赞,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是他(她)前进路上的“小红花”,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也表明家长在陪伴着孩子。

给予孩子自主学习的材料平台:给孩子提供多种知识材料,让孩子自主选择,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还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使得孩子能够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对于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也非常重要。

.

家园共育《家长如何让正在哭闹的孩子平静下来》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