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生不生?听听美国专家怎么说

09-30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二胎生不生?听听美国专家怎么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胎生不生?听听美国专家怎么说

生不生二胎这个问题会引发家庭的拉锯战。如何确定一个家庭已经准备好了再要一个孩子?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以下10个问题。

1.我的配偶对二胎持什么态度?

真诚地去和配偶探讨自己对二胎的想法,不要试图用一个你觉得不好的决定来取悦对方。如果你和你的配偶都心口不一,那么就会导致你们的婚姻岌岌可危。所以,如果两个人的意见相左,那么就给彼此多留一些时间,理性地表达为什么你想要或者不想要另一个孩子,看看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折衷方案。夫妻二人越真诚、沟通越多,这个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2.我的孩子会如何对待他的小弟弟或妹妹?

一个7岁的独生子女,有可能会对你有第二个孩子感到非常兴奋,也有可能会感到难以置信的背叛,更有甚者可能同时感受到两种情绪。

虽然在你决定再生一个孩子时,你的第一个孩子没有最终决定权。但你应该和他说明:当你们的家庭再次迎接一个新的生命的时候,他的生活一定会发生一些变化,他应该做好准备,不过你们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更好地适应一个有新的兄弟姐妹的家庭。

3.我们能再生一个孩子吗?

2014年,美国农业部(USDA)的一份报告指出,抚养一个2013年出生的孩子要花费245340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

你不仅应该考虑这些总体费用,而且也要考虑到眼前的细碎开支:尿布、洗发水、保险账单、医院账单等等。

当你考虑要一个孩子的时候,“家庭财务状况”和“一个新的生命”似乎并不应该放在天平的两端做比较。但是清楚地了解你的家庭财产状况可以帮助你决定,你现在是否能够在经济上为另一个孩子做好准备,或者你是否应该再等待一段时间,重新评估你的财务状况。

4.我们能容纳另一个孩子吗?

增加一个新的家庭成员,可能会改变目前你房子的空间布局:你三居室的房子可能会失去一个书房,否则孩子们就得共用一个房间。你需要购置一个新的双人婴儿车,餐厅要配上高脚椅……提前想一想你需要做的各种改变,这样当你在怀孕测试中看到两条粉红色的线条时,你就不会那么惊慌失措了。

5.二胎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你的第一个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你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是当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你的生活又将回到原点。起床去某个地方并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曾经想要环游世界一周,但是现在连周末郊游也是一种折磨:婴儿车必须折叠放进车里、尿布袋需要打包……许多变化是微妙的,但它们仍然需要仔细考虑。

6.再生一个孩子会如何改变我们的家庭?

生孩子确实会改变一切,这不仅适用于你的第一个孩子,当你有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你的家庭重心也会随着之改变。

如果你的家庭要从一个孩子变成两个孩子,那么曾经对于第一个孩子100%的关注就会被另一个分散。你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你现在需要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即使有最体贴人的配偶,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和朋友的帮助,你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如何成为两个孩子的父母。

7.我想要另一个孩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问自己你为什么想要再生一个孩子:你想让你的第一个孩子有兄弟姐妹吗?你喜欢培养年轻的生命吗?你觉得你桌子上的空椅子应该有人坐在那里吗?你有压力再生一个孩子吗?你担心这可能是你在老得不能再生孩子之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吗?

一旦你把这个主要的原因确定好,那么再当你遇到困难,或者有些许疲惫的时候,你就能更加坚定地明白如何地去支撑这个家庭。

8.从怀孕到午夜喂奶,我准备好再做一次了吗?

婴儿闻起来很香,而且超级可爱,和一个可爱的新生儿在一起会让人身心愉悦。

但是当新鲜感消失时,你就得面对现实:你必须做好随时去哄一个尖叫的婴儿的准备,整日与脏尿布为伴,你的日程安排也紧紧围绕着你的宝宝……

你既要享受为人父母的喜悦,也要明白产后恢复的艰辛、照顾婴儿的压力……婴儿确实很可爱,但是你也必须要明白随之而来的挑战。

9.如果我没有了另一个孩子,我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常常会想,如果我们给家庭添加一些东西,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但是这一次,去想想如果你不给你的家庭添加一些东西,或是一个生命。你的生活又会如何?

这个简单的问题可以揭示一系列的情绪,也许是从后悔到解脱……探索这些情绪,因为它们能让你坦诚地了解你对生二胎的真实感受。

10.我真的想要另一个孩子吗?

你的底线:你真的想再生一个孩子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它需要一个完全诚实的答案。

很多原因都会动摇你原本的想法,迫使你想要一个孩子:来自他人的压力,试图挽救婚姻,以及一个滴答作响的生育时钟……但是你必须除去任何外界的影响,真诚地问自己:我想要再生个孩子吗?

记住,答案没有对错。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决定只抚养一个孩子,或是想要满屋的孩子,这对你和你的家人来说都是正确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实现幼升小顺利过渡看专家怎么说?


五一假期刚过,相信很多准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此时的孩子们正面临人生关键的一步,家长一定要利用这四个月的时间帮孩子做好幼小衔接。下面就来帮家长朋友们整理分析一下应该做哪些事情。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学会根据温度变化穿脱衣物,自己叠被子,养成收拾自己物品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生活作息习惯,让其学会安排自己的剩余时间,家长要监督孩子完成起自己所制定的计划;

三、在平时的聊天中,要经常与孩子提及小学学习生活内容,激发其上学愿望,还可以教孩子认识小学课本文具等;

四、多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告知其应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困难,如何与同学相处,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不要随便同陌生人讲话、遇到困难如何求救等;

五、可与孩子一起准备学习用品,文具结实耐用即可,功能不用太多,书包尽量选择较鲜艳的颜色、醒目,以便保证孩子过马路时的安全。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快人一步”,提前让孩子接触一年级的课程。在这里北京爱迪国际学校老师提醒,这种做法违背幼儿的天性。把幼儿当作小学孩子去教,过早开发幼儿的智力,会让幼儿失去学习兴趣,让幼儿失去了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

模仿你 听听宝贝怎么“说”?


“我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举动,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妈妈说说话!”

妞妞很喜兴,虽然只有两个多月大,可你逗逗她、冲她笑,她也对着你笑。

一天,姥爷抱着妞妞,绘声绘色地对她说“啊——”,她就一脸喜气地回答“哈——”祖孙两人如此“对话”长达12次之多。姥爷高兴得逢人便夸赞妞妞的“壮举”。

妞妞的行为是对姥爷的模仿,只不过她还不具备说话的能力,发出的声音不够准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对这个世界已经很感兴趣了。

模仿你 听听宝贝怎么“说”?

核心提示1 我也想交流

“我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的举动,因为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有意思了——借此和爸爸妈妈说说话!比如,妈妈在我眼前晃动奶瓶并张开嘴,我照着妈妈的样子也张开嘴,立刻就能看到她的笑脸。所以,在爸爸妈妈吐舌头、做出亲吻的口型或拿着拨浪鼓摇晃的时候,我也学着‘照方抓药。”

宝宝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你当成了偶像,绝对信任、爱你没商量。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当你把宝宝拥在怀里,他同时也紧紧地抱着你,实际上是通过模仿传递他对你的爱,就像你爱他一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和宝宝的交流实现了,彼此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核心提示2 我和爸爸妈妈一样能干

“每次看到爸爸妈妈拿起一件东西又放下,我别提有多羡慕了!幸好,我6个月大以后也能抓起响声玩具、攥紧,再松手扔掉,一次又一次,真是有意思。我还能趁姥姥不注意把她洗好的葡萄拿来捏,用手使劲一攥就流出好多水;或者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塑料纸揉搓成一团,听听我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响声;到我15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像模像样地学着妈妈的样子梳头了,真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瞧,我能和爸爸妈妈一样能干了!”

专家研究发现,6~9个月的宝宝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而且有了“行为导致结果”的意识,虽然还不清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但他们已经开始把事物与目的结合起来。此时,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并带给宝宝一个个重大的发现:哦,原来生活是这个样子的!孩子是从模仿中学习各种技能和语言的,他们最先获得知识、认识世界、逐渐产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

核心提示3 我不是孤孤单单的

“我想知道自己怎么和别人相像,别人又是怎么和我相像。于是我喜欢把自己和其他人做对比,模仿他们的所作所为。比如:把妈妈的围巾缠在自己的脖子上、再挎上个小挎包;或者拿起遥控器当手机,学着爸爸的样子打电话。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和爸爸妈妈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不愿意自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孩子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他所爱的人那样,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1岁半以上的宝宝不仅模仿亲人,还模仿身边的小朋友、电视中的人物,只要他们喜欢,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去“迎合”他人。

核心提示4 我知道了妈妈的心情

“我不高兴的时候妈妈冲着我笑,我的不愉快一下子就被赶跑了。妈妈的表情真是丰富呀:她快活我跟着快活、她惊讶我跟着惊讶、她紧张我也害怕、她生气的时候我的心里也不痛快……一句话:模仿,能让我感受到妈妈的心情。”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宝宝在模仿父母的表情时,其大脑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原使能他推己及人,从而体会到父母的心情。也就是说,通过对身边人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善解人意。

孩子怎么说,父母怎么做


孩子怎么说父母怎么做

很多父母乍一听这个题目,一定会惊呼。孩子怎么说,我们怎么办,那还得了,我们还有没有父母之尊严。

嘿嘿,我就知道很多父母会有此高见。可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与孩子之间很多的困惑与纠结,很可能就是来自于我们所谓的尊严。而忽视了孩子的尊严,甚至连孩子的感受我们都没有真正在意过。

今天张健老师的这篇文章就是想告诉父母们,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做孩子期待的爸妈。也许所谓的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接下来我们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对爸爸的声音:

1、老爸您很忙,我知道,但我的童年很短暂,而您的陪伴对我很重要。张健老师说过:父亲的陪伴和一个孩子的未来成就成正比;

2、老爸您总是喜欢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您知道吗?除了您比较的那一条,我其他的都很优秀。您为什么不换一种角度呢?这样我高兴,您也愉悦;

3、老爸您知道吗?我不喜欢您和妈妈争吵,因为每一次您们争吵,我都深深的自责。总是以为是我不好,才让您们争吵;

4、老爸,我最喜欢的是和您平等的对话,因为每次这样的对话都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认为我一定会超越爸爸,您可不要生气哦。

对妈妈的声音:

1、老妈,张健老师说过,妈妈的鼓励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棒,您知道吗?其实我也很需要;

2、老妈,我知道我时间很宝贵,但是您知道吗?每一次我的时间都被您安排完了,我心里都不舒服。其实,如果我来安排我会更加努力的;

3、老妈您总喜欢关注我的学习、考试等情况,其实您知道吗?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比您更关心,我希望您更多的关心爸爸;

4、老妈,看到您每天这么辛苦的忙碌,我想告诉您,我已经慢慢的长大了,您很快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父母怎么做:

1、多认同,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

2、多放权,少施压,多信任,少怀疑;

3、多授渔,少给鱼,多做做,少说说;

4、多陪伴,少忙碌,多机会,少剥夺。

怎么说孩子才肯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及《怎么说孩子才肯学》。这是两本关于“如何操作”的书,书中提供了很多我们从未接触到的教育观和实施技巧,以及帮助父母掌握这些技巧的可操作的练习。

尊重,并且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当他们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才能开始着手寻找解决办法。文章内容参考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及《怎么说孩子才肯学》。这是两本关于“如何操作”的书,书中提供了很多我们从未接触到的教育观和实施技巧,以及帮助父母掌握这些技巧的可操作的练习。

你有没有觉得,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经常演变为争吵或者无声的对峙,而你却总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了这一步。下面是我们和孩子间经常发生的两个对话场景——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怎么样,看出问题了吗?对,这位妈妈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而要听从妈妈的判断!

我们成年人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更了解状况、更明白事理,所以总是习惯性对孩子说“你说的不对”“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的”或者“你没必要这么难过”。但是,当一个人的真实感受不断地被人否定时,他怎能不感到困惑和愤怒呢?孩子的感觉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做的很简单:从今天开始,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当孩子向你表达感受时,你把自己当成那个感觉累或者热或者无聊的孩子,想一想你希望面前这个对你的生活至关重要的成年人对你说什么。我们总结出四种技巧,看看它们与我们之前经常采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效果如何吧?

科学育儿知识:我们怎么说,孩子才能懂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每天要和孩子说很多的话。怎么说才能和孩子更好地聊天,并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沟通时要把握的原则

1.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想说。

2.运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带动孩子说话的兴趣。

3.耐心倾听,不嘲笑、呵斥和讽刺孩子,积极回应,及时鼓励、表扬孩子。

4.注意说话的速度、语气、方式和节奏。适当放慢语速,孩子年龄越小语速越要慢,同时多用商量、鼓励的言

语。

5.把握沟通时机。孩子的长期记忆能力有限,所以一旦发现问题要马上沟通,不能“秋后算账”。但当孩子正沉浸在游戏中的时候,则不要随便打扰孩子。

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具体建议

小班幼儿好模仿,且常把假想当真实,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和具体化,因此和小班幼儿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用简单、直白的口语,少用书面语言。

2.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吃黑木耳时,我们如果说:“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对不小心吃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沙子、金属屑等异物具有溶解与氧化作用,能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黑木耳。”孩子们会难于理解。可以简单地说:“黑木耳很有营养,就像清道夫小鱼一样,吃了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

3.说话的时候,语速要慢,不能过快,多用重复的语言,便于孩子听清楚。

如宝宝在进餐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醒他:“一口饭一口菜搭配着吃,吃到肚里真舒服!”通过不断地强化,使孩子逐渐养成正确的进餐习惯。

4.多使用象声词与幼儿交流。

象声词可以唤起孩子对某种形象的记忆。如听到“吱吱吱”,他们会想到小老鼠;听到“嗡嗡嗡”,他们会想到小蜜蜂;听到“呱呱呱”,他们会想到小青蛙。这样便于吸引孩子专心聆听成人讲话。

5.少使用代词。

如果家长这样说:“宝贝,把这个放到那个架子下面。”孩子会一脸茫然:“这个是哪个?”“那个架子是哪个架子?”我们可以加上动作,用手指着水壶对孩子说:“宝宝,可不可以帮我把那个红色的小水壶,放到花架下面呀?”具体的指令、商量的口吻使孩子能更准确地理解语意。

6.用拟人化的语言与幼儿交流。

比如,当孩子把球随意滚到院落里没及时捡回来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球宝宝找不到家了,都伤心得哭了,怎么办呀?”这时孩子会意识到球是有生命的,会马上把球捡起来送回球的“家”。

7.对于孩子发不准的音、用得不恰当的词,不必太在意。

由于发音器官的不完善和经验欠缺,孩子可能会把老师(shi)说成老师(si),姥姥说成“naonao”或者说“公园里的花很漂亮极了!”家长不要嘲笑孩子,只要清楚、缓慢地把正确的说一遍即可,不必刻意去纠正孩子。

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游戏化、互动性的多种肢体语言更易于孩子接受。随着经验积累,他们能够听懂一般的句子和一段话。家长跟孩子聊天时,以下建议供参考。

1.多用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要把桌子挪到墙边去,还可以用“抬、推、搬、拉”等动作和词汇。又如正在吃苹果,可以说:这苹果吃起来又脆又甜。

2.以用一段简单的话和孩子交流。

如从外面玩回到家,妈妈可以说:“咱们首先把衣服脱掉、挂好,然后去小便、洗手,最后再喝点水吧。”这样用首先、然后、最后几个词进行强调,交代了几个不同的任务,以便让孩子听得更清楚、记得更明白。

3.可以连续提问,促使幼儿不断地进行思考。

如,“奶奶为什么伤心了?怎么做奶奶就不伤心了?”来培养幼儿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大班幼儿能听懂更多较复杂的句子,能用语言描述事物发展的顺序,表达时会运用各种语气。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

1.适当使用因果、转折、假设关系的连接词。

根据孩子情况,可以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等句式与孩子交流,促进孩子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2.适当使用书面语和幼儿沟通。

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如果家长看到孩子的房间有些乱,可以这样说:“今天你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的,咱们一起来把它收拾整齐吧!”给孩子做成语运用的示范。

3.多和孩子一起分析、推理事物。

比如晴天好还是雨天好,我们可能和孩子的意见不同,就要说出原因。只有论据充分、能说服人,才算胜利。以此来激励孩子动脑思考、言之有理。

总之,在与孩子说话时,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巧妙引导,使孩子善表达、会沟通、爱交流,从而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家园共育《二胎生不生?听听美国专家怎么说》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