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说辅食添加

08-18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专家说辅食添加,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你给孩子添加的辅食对吗,够营养吗?这样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会让家长头疼。不妨听听美国育儿专家的推荐。

4—7个月:

从加谷类食物开始,配以母乳。每隔几天引入另一种谷类食物,如燕麦片,然后可以喝汤,吃果酱、蔬菜,一天2次。每日食谱:吃12茶匙煮熟的温米饭,55克胡萝卜泥。

7—10个月:

开始吃香蕉、苹果酱、南瓜、煮鸡蛋,逐渐吃肉末、家禽或鱼肉,最多一天3次。每日食谱:12茶匙大麦食品、110克捣碎的香蕉、1个打散的蛋黄、110克土豆泥、110克鸡肉和米饭。

9—12月:

可以开始吃软的混合食品,最好是不用咀嚼,放到嘴里就能化的食物。如软面条加番茄酱等。一天吃三四餐,加两次营养小吃,比如一小杯酸奶。每日食谱:18茶匙婴儿麦片、115克酸奶、一碟豌豆、170克面条。

1岁及以上:

增加全脂牛奶,2岁后可改为低脂或脱脂奶。一天吃三四餐,加两次营养小吃。每日食谱:4—8汤匙蔬菜或水果泥,或者切成小块。4份谷类食物(如一份面包、两汤匙米饭、土豆或者面条),30克鸡肉、鱼肉或者鸡蛋。

注意:孩子7个月前,不要做胡萝卜泥、菠菜泥、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硝酸盐,会导致孩子贫血。1岁前,避免蜂蜜,因为它含有孢子,可能引发波特淋菌中毒。4岁前,不要吃坚果、瓜子、硬的或黏的糖果、口香糖、整个的葡萄、樱桃等,以免窒息。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如何解决孩子不吃辅食问题?


导读:妈妈要平心静气、面带微笑,营造出愉快的进食气氛,要用亲切的话语和欢乐的情绪感染宝宝,使宝宝乐于接受辅食;其次,辅助食品应在宝宝饥饿的状态下喂,这样,宝宝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都要在前一种食物完全接受后开始。

快4个月的宝宝,到了该添加一些辅食的时候了。但是这时的辅食,只局限于一些菜汤、果汁之类。宝宝已经吃惯了乳汁,习惯了奶嘴,应该怎样让宝宝自然地接受辅助食品呢?

首先,应该在宝宝身体和情绪良好的情况下给宝宝喂食。

妈妈要平心静气、面带微笑,营造出愉快的进食气氛,要用亲切的话语和欢乐的情绪感染宝宝,使宝宝乐于接受辅食;其次,辅助食品应在宝宝饥饿的状态下喂,这样,宝宝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都要在前一种食物完全接受后开始。每次先喂一勺,在勺内放少量流食,引诱宝宝张嘴,然后轻轻放入宝宝舌中部,食物温度应保持体温或比体温略高一些。

大多数的宝宝能很快接受新的食物,而有些宝宝对于一种新的食物,常常要经过10~20次的尝试之后才接受。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耐心地喂宝宝。同时,在给宝宝添加辅助食物时,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进食反应及身体语言。如果宝宝肚子饿了,看到食物时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身体前倾并张开嘴。相反,如果宝宝不饿,就会闭上嘴巴,把头转开或者闭上眼睛,这时,爸爸妈妈就不要强迫宝宝进食了。

美国妈妈如何巧用鼓励


去美国之前,我已经了解到一些美国人在教育方面和我们不同的做法。比如小学生上课不用排排坐,而是围着圆桌团团坐,相互交谈,没有“不许做小动作”这种批评。作业很简单,学了A这个字母,回家从报纸上剪下一个以A打头的字母就算完成,而且老师的评语很少批评,大多是“好”、“漂亮”、“精美”等赞美之词。

年初去到美国,走进美国的家庭,我对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剪坏了床单妈妈不责骂

我在街心公园闲坐,一位老太太领着两个小孩,大的大概2岁,自己蹒跚着到处玩,在小滑梯爬上爬下,小的躺在小推车里,不一会就睡着了,身上只穿着件薄薄的绒衣。我建议她给孩子盖上被子,她摇摇头说:“我就是带他们出来锻炼的。”

美国人很注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一天,邻居萨丽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噢,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卡瑞是她两岁的儿子。我过去一看,卡瑞床单、枕套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面对这些,萨丽首先兴奋于孩子学会了某种小小的技能,而不是痛惜东西损坏而斥责孩子,然后才是耐心地告诉卡瑞应该去剪纸和粘纸。

2岁的孩子自己能洗澡

美国社会对儿童的关照可谓无微不至,这可以从他们为孩子设计的各种玩具、用具中切实感受到。但他们决不替代孩子做事。

通常美国孩子从一岁半开始自己吃饭,一把专用高靠背椅,一个大餐巾,然后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得少说明他不饿,大人不再管,更不会追着喂。

还是那个2岁的小卡瑞,要洗澡了,妈妈帮他兑好热水、脱了衣服,他自己爬进澡盆,在水里玩了一会儿后就用香皂往身上抹,我问他要不要帮忙,他认真地摇了摇头说:“不用!”抹完香皂,他又用毛巾擦,然后坐下来用水洗净泡沫,爬出澡盆。真难以置信,一个2岁的孩子竟能如此迅速而熟练地洗完澡!

大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走进了美国人的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轻松、愉快,充满童趣,各式各样的儿童图书和玩具就放在孩子们能拿到的地方,墙上和门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大人和孩子谈话时永远是蹲下来的。我曾同朋友逑蒂谈起这样的谈话方式。逑蒂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只是他们矮一些,所以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能让孩子意识到同成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自尊的人格。美国人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提供了孩子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不难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和自信。

美国老师怎样“批评”学生


最近,学校班主任被“授权”可以批评学生,引起了不少议论。这使我想起了上学期我的说理写作班上的一次作文,学生作文的议题是,学校是否应该允许教师打学生(spanking)。美国的一些地方还保留英国传统的spanking,这种体罚触及的学生身体部位和方式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一般是用手掌、小棍子或木片打学生的臀部,所以又可以叫做是“打屁股”。

我的学生在讨论中有两种不同意见。一些学生认为,打屁股是一种体罚,而所有的体罚都会对学生造成肉体和精神伤害,因此应予禁止。另一些学生则认为,“打屁股”是一种教育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学到赏罚分明的社会规则。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在说理辩论中,都把“打屁股”上升到一个较高层次的概念之中:“教育”或“体罚”,然后再以“教育”或“体罚”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来判断该不该“打屁股”。争论的焦点是“打屁股”,不是“教育”或“体罚”。所以,如果学生在作文中用“老师是否有权教育学生”来代替“是否有权打学生屁股”,那就是写偏了论题。

在授权班主任可以批评学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批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与“打屁股”这个明确的行为相比,“批评”显然是一个含义很模糊的行为。例如,学生犯了错,老师对他大声斥责,责令他写检查,甚至罚他站墙角、饿饭,这是批评吗?我们是不是因为老师有权批评学生,就允许老师以这类手段对付学生呢?对这样的问题肯定是会有不同看法的。在这种具体情况下,问题的关键就不再是老师可以不可以批评学生,而是应该用什么合适的方法批评学生。由于“批评”不是教师具体行为的一个确切指称,因此它在实际教学中并无可操作的意义。

在美国学校里,老师对待学生的第一原则是尊重。老师的用意再好,也不能用使学生觉得羞辱的方式去批评学生。老师在对学生指出错误之前,都会先听听学生怎么说,然后再以规劝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有时候,老师不知不觉嗓门大了,学生就会说:“你怎么对我大吼大叫呀。”这时老师再有理也会顿时变得理亏了。学校允许老师批评学生(指出错误),但决不会授权老师大声吼叫地训斥学生。如果不涉及批评的具体方式,笼统地授权老师批评学生是没有意义的。

老师批评学生,这本是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学校既然聘请他任教,表扬和批评学生就是他分内的事,是他教师职责的一部分。老师批评一个学生,不仅仅要告诉他什么事做错了,而且还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这就需要与学生讲道理。老师在与学生讲道理的过程中,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如何讲道理、如何按道理做事。这是一种比传授任何专门学科知识更基本、更重要的教育。这样的批评难道不是老师份内的事吗?还需要特别的授权吗?

学校里的“批评”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师生之间理性沟通和讲道理的机制先已经出了问题。师生间理性沟通的基础应当是一种相互平等、善意的信任关系:老师信任学生可以以理说服,而学生则信任老师是为他好,不是存心与他过不去、给他穿小鞋。

说实在的,“批评”这个说法本身就未必有助于这种双方平等的信任关系。批评往往先就有了一种我对你错的不平等含义,接下来便是,我说了,不管愿意不愿意,你都得服从,都得照我的意思办。这样的批评不知不觉地把社会中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的那一套搬到学校里,与老师教学生讲道理的应尽责任先已经背道而驰。这样的批评当然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学生有抵触,就会对老师有反感,不信任他的好意。这时候老师的批评即使是授权的,又怎么会有效果呢?

专家:学前教育要因材施教


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到早教中心,看到不少新鲜的玩具和教具,便指挥孩子这玩玩,那摸摸,却忘了观察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孩子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也一次次被打断。她强调,早期教育首先应该满足孩子身心的需要,家长切莫急功近利。

孩子越小,个体差异越大。有的孩子对文字非常敏感,一教就会;有的孩子确实对文字不感兴趣,但动作能力特别。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个性,为他创造活动机会。别总热衷于用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往往会在很小的时候,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自信心受到影响。明智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因材施教。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很多家长关心,究竟孩子可以几岁开始学音乐、识字、学数学?是不是越早越好?在幼教专家看来,这些都是很好的思维锻炼,但家长看重的应该是思维锻炼的过程,并非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黄琼建议家长,例如,可以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对环境当中的汉字能够喜欢、探索;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10以内的认数、加减,培养他对数学的敏感、好奇和兴趣,觉得数学非常“有趣”,能够帮助解决很多问题,这样,到小学以后,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学数学。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不同,有的安静,有的好动,有的整天乐呵呵,有的喜欢发小脾气。黄琼强调,虽然气质没有好坏之别,但性格有好坏差异的,特别是有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做事认认真真、有始有终,善于倾听,不插嘴,等等,都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她发现,如今,不少孩子幼儿园毕业要升入小学了,很多好习惯却未养成,这对孩子将来发展很不利。

根据目前研究,孩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就有了规则概念,如果家长不及时告诉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他很有可能养成坏习惯。例如,有的妈妈在宝宝抓她头发的时候,她也是笑嘻嘻的,觉得孩子这么做很可爱。但是,明智的妈妈应该摇头,告诉宝宝这个行为是不对的。同时通过这一举动了解到,宝宝正在发展抓握能力,应给宝宝准备合适的玩具满足他的需求。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给孩子及时的支持,适当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跨出第一步。

专家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一)


受访专家:阿甲先生是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也是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的创办人

主持人:《父母必读》杂志和红泥巴每年都联合推出10本最优秀的书,有的妈妈是特别经典的书有很多,但是孩子可能只对其中的部分感兴趣,但是她买了很多的经典书。这种时候她想让孩子更喜欢经典,需要引导吗?

阿甲:不要把读书成为负担,我也不去反对这种乐趣,但是不要因为买来了就一定塞给孩子。他的喜欢是有规律的,或者是有过程的。有引导的方法,但是不要过于刻意。我有两个主张看起来很矛盾:

一方面,我觉得作为家长可以做很多功课,包括对图画书本身的研究,对艺术的研究,包括对很多阅读原理的研究。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回到跟孩子一起分享的过程的时候,要把这些技术性的东西通通扔掉,当成是一个游戏,你自然所调动出来的知识、乐趣就越多,但是千万不要把你学到的东西全部搬出来给孩子,那是两个概念。所以我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尽量放松,也不要带来负担——既然我买了就要想办法读下去,保持一个和缓的节奏,多花一点时间研究孩子的乐趣、反应,这是很有意思的。

主持人:有一位妈妈问,我的儿子一岁两个多月了,我一直想跟他一起读书,培养他阅读的好习惯,但是迟迟不能付诸实施,一是找不到合适的书,二是不知道怎么读,我们家里订了《抱抱熊》的一套书,其中有一本经常给儿子读,但是儿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我很矛盾,也很困惑,该怎么引导孩子读书呢?

儿子不喜欢读书,我觉得很多妈妈都会有受挫感觉?

阿甲:一方面,我觉得还是把它当成任务。如果你要是跟孩子说好玩的东西,一起游戏,怎么可能孩子不喜欢,可能你说“咱们读本书吧”孩子会不喜欢。选择的书有可能是专家们认为可以开发孩子智力的书,但是尽可能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书,如果你打心眼里就喜欢的东西,然后再想办法跟孩子一起分享,很难不成功的。但是如果你就选择一个被标签为适合这个年龄段,实际上你自己也不见得有多少感觉的东西,这是很困难的。对于14个月的孩子来说,哪怕一些简单的童谣,我刚才提到的好几本书都可以尝试,包括《鼠小弟》,好玩的故事,轻轻松松地跟孩子一起分享,有一套书叫做《无字书 棒棒糖》,你把它当做一种游戏,这样去玩,孩子一定喜欢。我想他要真玩的话,哪有孩子不爱玩的。

主持人:是不是说在阅读中家长面临一个困惑,他不太知道怎样有创意、放松地跟孩子玩?

阿甲:我们也不对自己要求这么高,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疯法,实际找不出什么书,就先说一点自己小时候听到的故事,背儿歌、童谣。14个月的孩子不大会走得太远,在这种情况下放一些英文的歌、中国的童谣,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坐着手指头的游戏,孩子一定会喜欢的,只是说他看起来不像是阅读,但实际上就是阅读,儿童的阅读有很多种形态。

主持人:还有妈妈问,该怎么安排每天亲子阅读的时间,读多长时间好,什么时间读好?

阿甲:这看起来是技术问题,它跟年龄有关,其实更多是跟家里的情况有关。一般来说,我觉得根据每一个年龄段适当延伸,比如以3岁为例,一次最好15至20分钟,但是不要太多。阅读很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把其他包括身体运动那些排斥到后面,它是好多游戏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幼儿阶段,所以这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

应该读到什么状态,就是要轻松、愉快,如果掌握了这点,实际上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去做。包括我们开玩笑说,带孩子的书有在车上读的,堵车了也可以翻一翻,有生病了打吊针读的书,有在厕所里面随手翻翻的书。你观察爱读书的孩子,真的是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方读书,客厅里放的和床头放的肯定不一样,他把它融入到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说我们今天严格地掐算一下几十分钟,如果到这种情况就比较刻意了。

主持人:接下来有一个妈妈问,她的女儿4岁3个月,她只喜欢有关动物的书,但是一般小女孩喜欢的有人物的书很明确的不感兴趣,但是小蚂蚁、熊这些都可以,一遇到人物的书就不感兴趣。妈妈有点担心?

阿甲:她能保证她5岁3个月的时候一定不喜欢吗?不一定。当孩子有特殊兴趣的时候正是我们的机会。可能孩子3岁3个月时候的兴趣又是另外的,所以不要因为她4岁3 个月的时候有这样的兴趣就担心。倒过来,当她现在有特殊喜好的时候,倒是可以更多地沿着这样的兴趣帮助她引导各方面的阅读,哪怕她认为《马蒂纳》更适合女孩子。

主持人:这个女孩喜欢的又是动物?

阿甲:又是动物,为什么不去读《塞纳熊和埃特鼠》呢,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去选择某个类型,重要的不是一定让她读什么书,重要的是让她学会享受她的兴趣,领域人类文学艺术方面最好的大餐。怎么样找到大人有责任,但是的兴趣应该尽可能地尊重,你要知道他的任何一种兴趣都有最好的东西,最适合他的东西在等着他。

主持人:说到这种极品、最好,在绘本上国外做得很讲究,比如精装版本,色彩,现在国内因为应对国内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做一些简装本,是不是只要在色彩上不是很差,精简也可以?

阿甲:其实更多还是从它对你的打动,它能够给你带来一种深刻的印象,人生的感动,这些方面作品之间是有区别的。至于印刷跟成本有关系,当你读的越多的时候你的口味就越挑剔,挑剔的口味值得欣赏,但是也不必太挑剔,不要太苛求,有时候稍微宽容一点也好。你要是一个会品的人,同时又是宽容的人就很有福气。你知道尽可能去选择在某个领域里有代表性的,或者代表人类智慧结晶的东西,但是在形式上,也可以去甄选,目前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些品牌,知道大部分情况下是比较负责任的产品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

主持人:比如说在四五个版本,同样主题的书摆在眼前的时候,普通的妈妈就会有迷惑?

阿甲:这是一定的,这种迷惑一种是通过交学费来获得的。另外,也是通过一些学习和交流而获得的,这其实都是我们活下来的理由,我们活下来就是要去判断、去寻找、追求,才能有最后的享受,没有这些,所有东西都等在那个地方,反而活着就没什么意思了。

主持人:有网友妈妈提问,宝宝没定性,什么东西都是新鲜感过了就不喜欢了,他快满一周岁了,听说有的宝宝一周岁就会自己翻看了,我家宝宝只会拿着在嘴里咬,不知道怎么引导他爱上看图识字,我也经常给他讲故事,但是他没兴趣听?

阿甲:用一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日本著名丰臣秀吉到5岁时都不会说话,如果跟别人比他非得气死不可。每个孩子我们都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成长的规律,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跟孩子的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对他受益,同时也对我们受益的事情。有很多让你的生活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很美好的回忆。经验是从这样的过程中而来的,当你身边有这样一个好玩的孩子的时候,我现在很羡慕那些宝宝刚刚出生的家长,你就跟他玩、享受,有那么好的享受为什么要塞点东西,没有意义,那种生活很无聊。所以我们强调阅读很重要、很美好,同时也要强调不要把阅读当做负担,如果妈妈觉得阅读就是这么回事的话,建议她也许不阅读其实更好。当你理解阅读是好玩、有趣的时候更好。当我的孩子出生之后,我有很强烈的体验,你总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他,你想把最美好的经历跟他分享,这是正常的,如果你老想把最无聊的东西塞给孩子就很麻烦了,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一辈子为什么活着。所以这时候把跟孩子玩看作游戏,把书看成游戏,这很重要。

主持人:这位妈妈还提到一个爱上看图识字,可能我估计有不少妈妈从小就爱给孩子看《看图识字》这样的读物,而且咱们普遍一去少儿柜台有很多。

阿甲:我建议这些妈妈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最好的建议是先放弃阅读,如果她认为阅读就是这么回事的话不要阅读了,让孩子玩,自然的生长,哪天他反过来觉得阅读是件有趣的时候再来做。因为你看,当一个孩子长到二三年级,现在小学教孩子识字的能力太强了,有哪个三四年级的孩子不认识字,但是看成年人爱读书的人太少了。我们整天把阅读看成是一个很孤立的,好像是一个工具性的事情,不要去这么做,如果我们没有这个体验就先暂时清凉一下,不要去跟孩子阅读。

主持人:有位网友妈妈问,我的宝宝现在一岁了,给他讲故事好像不太感兴趣的样子,但是他对读物上面的人物感兴趣,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他就说纸上人物的名字,但是稍微持续几秒就不理我了,跑到旁边去玩了,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引导他?

阿甲:通常这种情况下是选择的书不对、选择的场合不对。而且这么大的孩子特点就是这样,甚至他可能对某一个画面很感兴趣,让他在这个画面上随便发挥都可以,不一定期待着他要根据这个线索往下走。我那天跟一个3个月的孩子试过一本书,那天到朋友家去,正好有个 3个月的孩子,我开玩笑是找到一个小白鼠实验一下,3个月的孩子真的就瞪着我,鸡怎么蹦、鸭怎么蹦,他就关注我。每个年龄的孩子不一样,真的要勇于去尝试,但是不要把我们自己认为这个东西一定要这么讲,就一定要让他接受这么讲,当你观察到他对那个画面特别感兴趣,我就可以停下来根据他的手指头去讲故事。不一定非要按照书上的顺序来讲,跟孩子的亲子阅读是我跟孩子之间共同完成的事情,所以我和他需要配合,需要互动,如果他明确表示没兴趣就算了,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听了您的这个原则,我也结合我自己的亲子阅读的经验。我体会到有些妈妈没有自信,她是第一次当妈妈,她认为都是很好的,世界经典的书,是不是它讲的语言最精确,我要原封不动,读给孩子,他受益才最大,我自己不敢改?

阿甲:有的妈妈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玩,一方面我很同情,连玩都不会。

另一方面,你要这么想,你还能找到比你家的孩子更好的听众吗?真的找不到,他不会挑毛病,哪怕你说错了也不会去骂你,这样的听众是天下难找的。所以在这样的听众面前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玩就可以了,不要让别人看见就行了。时间长了,读着读着就会了,我们也是跟孩子一起读了好长时间才会的,所以我建议读就好,读到足够的时间,读到足够经验的时候就知道怎么读了。

主持人:首先放松很重要。

阿甲:放松很重要。我们因为有了孩子,还要感谢孩子,他让你学会了玩,如果没有孩子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懂得玩。有时候我确实感觉很遗憾,真的不知道怎么玩,后来想想可能跟我们的童年成长经历有原因,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童年,或者他的童年没有得到重视和关注,他真的不知道怎么玩。这时候因为有了孩子你有了新的机会学习怎么去玩,怎么以愉快的心情面对生活、人生、家庭关系,孩子是你的宝贝。

主持人:这位妈妈说他的儿子喜欢玩,快2岁了,还是一读他就跑,但是可能稍微不一样的是,我的儿子两三分钟就跑走了,就是不愿意坐下来听,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妈妈觉得坐下来听比较好,他一跑就没有自信了?

阿甲:我前面反复说到关于书的选择,关于时间的选择,关于坐的方式。我那个时候特别喜欢给我女儿读书,就是在每天洗完澡包着浴巾的时候,这个时候她能光着屁股跑到哪儿去。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睡前读书,因为睡前孩子想安静下来,从大人的陪伴和声音中获得安全感,这时候你跟他很舒坦、舒缓地读一点东西,甚至也许《看图识字》他也能听下去,所以选择方式很重要。

主持人:还有人关心睡前有特定环境,所以在主题上就不要选择太激烈的书呢?

阿甲:应该是这样的。当然,也有人有不同体验,像台湾的林文宝先生说,跟孩子读书难道像按钮一样吗,现在开始讲,讲完了就停下来,他认为这样不好。甚至可以把孩子读到睡着为止,也有人说把自己读到睡着为止,这是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也有人认为睡觉读的太多会使他进入睡眠的时间长,影响睡眠质量,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我比较主张自然的,其实慢慢读多了会跟孩子形成一种默契,我们其实每天都在慢慢培养,到了那个时候孩子的身体已经慢慢进入了睡眠状态。所以在我们家我们自己睡着的情况也有,孩子睡着的情况也有。

主持人:我们家就是不给他读太多,这样不太容易入睡?

阿甲:对。另外选书也是看经验。

主持人:另外也要考虑孩子的个性、兴趣?

阿甲:对,有时候你觉得很闹腾的书孩子也能睡着,有时候你认为很安静的书孩子也睡不着。只有某几本书很特别的,读两句就打哈欠,这种书偶尔会遇到。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美国专家说辅食添加》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说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