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把好自己的度

10-03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把好自己的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今天,老公不在家,只有我和儿子在一起。

中午就想简单吃点,于是我用锅里的冷饭炒了点蛋炒饭,由于锅和铲子没放好,在我拿碗的时候,一下子翻了,锅里只剩下一点点蛋炒饭,于是我对儿子说:“儿子,刚才妈妈不小心把饭洒在地上了,就剩下一点点了,要么蛋炒饭给你吃,妈妈就吃早上的粥!”心里还巴望着小家伙会说出一句暖心的话来,让我感动一下,没想到儿子的话去让我的心凉了半截儿:“不行,妈妈,我就要吃蛋炒饭,你再给我烧!不然我会不高兴的!”没想到这家伙还先发制人,真是气得我瞠目结舌,不行非得教育一下这孩子。

我很生气地举起手,刚想打过去,看着孩子的害怕的眼神,再想想前段时间郑委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打孩子是家长最无能的表现。高举的手,慢慢放了下来,我对把声音缓和下来说了句:“儿子,妈妈听了你的话很伤心。”儿子还在一个劲地说:“不行,我就要吃蛋炒饭……”我问儿子:“儿子你有没有挺清楚妈妈的话?我说的是,蛋炒饭不多了,你吃蛋炒饭,妈妈吃粥!还有,妈妈为什么给你吃蛋炒饭,自己吃粥?”儿子的声音轻了下来,说:“因为妈妈爱我,把好的留给了我,自己吃不好的”“对呀,妈妈也可以自己吃蛋炒饭,给你吃粥,但是妈妈爱你,就决定把好的、你喜欢的让给你吃。那么你应该怎样对妈妈呢?”儿子慢慢低下了头,跟我说:“妈妈,对不起,我也吃点粥吧?下次我不这样了!”看着孩子懂事的话语,我的心头一热。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难免自私小气,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把好舵。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把好自己的度,切忌急于求成。以前当孩子犯错误时,我都会很着急,很生气,有时还会加上武力,但是幼稚、简单的儿子往往要么委屈接受,要么来几句反驳,不但伤害了母子间的感情,也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真的很伤脑筋。今天这样的一段对话,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真的很不错。YjS21.CoM

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又何尝不是,当幼儿在班级里犯了错误时,我们有时还没有把道理讲清楚,就对孩子一顿劈头盖脑的批评,有时会弄得孩子莫名其妙又难过,但是孩子还不一定理解。而“一碗蛋炒饭”让我知道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草率,要让孩子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更容易接受,起到教育的作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妈妈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犯这些错误


妈妈在教育孩子时 经常犯这些错误

★只要求孩子要优秀,妈妈却放任自己不够优质

一些家有儿子的博友知道我出版了一本’妈妈必须要教给女儿的事”一书时,就着急的问:"郜妈,快写一本必须要教给儿子的事的书吧,我好作学习。"我的回答是:这本书不仅是教导如何培养女儿成为优秀女人的,也是本可以让妈妈了解如何让自己成为优质女人的。许多妈妈舍得花大钱让孩子去参加小淑女小绅士班,但却发现只要一回到妈非淑女爸不是绅士的家里,没几天孩子就被打回原形,为何会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之说,就是这道里,青出于蓝而甚于蓝虽有,但为何稀少,就是出在于没有一个典范可供学习。

妈妈自己做了提升成为优质女人,自然也就会教养出来优秀的儿女,因为女儿有个优质妈妈作典范学习,儿子也因为有个优质妈妈典范,而能提升他未来选择媳妇的"品位"。

想要改变孩子,必须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因为要给孩子学习的榜样。

★以抓药方方式育儿

妈妈们对育儿书的要求,停留在"头痛医头开药方吃药"的阅读习惯,当在教养孩子发生甚么问题如不爱吃饭不用功读书喜欢说脏话爱打人爱哭…。时,赶紧去看专家学者或其它妈妈是怎么处理的,然后照方去教自己的孩子,这个法子不灵再试别家的法子,不肯动脑去探究孩子不好教的原因究竟出那,在"参考"别人的法子观念,然后消花吸收后,再用心琢磨出自家一套的育儿方。

★希望孩子青出于蓝,帮自己完成自己没完成的理想目标

现代父母应将过去的老思维"孩子,我要你比我强"的价值观,改为"孩子,我要你过得比我好"。

★太着重于孩子"技艺"的培养

教养出来学测验成绩领先,但主动学习、抗压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信心、正面思考乐观向上的心态…等却倒数。造成孩子高自尊、高敏感、高脆落、心情一好,一好百好;心情一坏,一了百了。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有位妈妈小时候因为家里的经济拮据,没有学习机会。当有了孩子以后,她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为儿子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从上幼儿园开始,除了认字、算术,还培养儿子各方面的才艺,如画画、弹钢琴和小提琴、练书法……可能因为学的东西太多,压力太大,儿子常常出错,当然就常遭受责备。妈妈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好,多学点儿东西将来能体会其中的好处。儿子15岁那年,妈妈开始后悔,她发现自己15年的教育方式错了,因为儿子变成了一个很不快乐、常常忧郁的人,并且放弃了所有他本来感兴趣的东西。

经过心理咨询,妈妈发现原来从小因为学习各种才艺而积累的压力,令儿子进入青春期这个对压力非常敏感的时期后无法承受,所有的压力以抑郁的方式爆发出来。这种抑郁的情绪笼罩了儿子的整个心灵,以至于他本有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反省失败,妈妈感叹说,每个孩子都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父母随意改造的机器。

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美国的华人家庭和70年代后台湾开始富裕时的家庭教育。可能我们的父母总是一切为了孩子,经济上稍一富裕,就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才能的条件。

除正常的幼儿园学习之外,还要让孩子学各种才艺,如钢琴、舞蹈、绘画、书法等等。正如《亲子》的专题调查发现,83 9%的父母认为要对孩子进行才艺培养,近80%的父母希望让孩子参加不止一项的才艺训练。

爸爸妈妈认为培养孩子才艺最好多种,因为“小时候(要)多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有单一特长的人以后是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的”,“才艺学习的目的在于开发大脑,让孩子多用脑,早用脑,而非在某一方面有特别专长。”看来主要的原因是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全面发展”,而且特指在才干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有的父母认为这些全面发展能把孩子“最终培养成一个聪明、健康、快乐的人”,“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很遗憾,学习多种才艺,并不一定让孩子更幸福, 这是事实。

几十年前,台湾和美国的华人家庭已经开始大力地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艺和技能。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为现在和您同龄、生活在台湾和美国的华人,他们现在随手能弹钢琴,随口能唱出音很准的歌曲,随手能画画。但是,他们不比您更幸福、更快乐。这种全方位轰炸教育出来的人,抑郁和自杀的比率逐年升高,因为他们的压力逐年累积,无处发泄。不是弹琴、画画不好,而是当这些训练已经超出孩子的承受力或大量占用他们宝贵的游戏时间,并最终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时,才艺已经失去了它起初的价值——让人幸福、快乐。

现在,就请您从此刻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您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各种回答中几乎所有父母都主动提到一点:希望孩子将来幸福。相信您也不否认您现在为孩子所付出的一切就是为了孩子将来是幸福的。您可能会说,针对各人标准和经历不同,幸福对每个人的意味不同。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可能只有事业成功才幸福,赚很多钱才高兴……但无论幸福的标准如何,有一点不能改变,当孩子的情感得到尊重和满足时,就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是内心的情感体验。一个情感不断受压抑、得不到肯定的人,无法感受到快乐。因此不妨想想,如果要培养孩子学习才艺,在您的目的当中,孩子的感受占多大比重?

如果您重视孩子的感受,您会关心他是否愿意学习并且爱这项才艺;您会注意到,强迫他学习不喜欢、不擅长的才艺有多残忍;您不会舍得让他因为忙着上各种兴趣班而没有时间游戏;您会处处留心保护孩子对他所学才艺的爱,让他享受付出爱之后,从才艺作品或成果中得到爱的回报。因为重视孩子的情感,您会在判断才艺老师的教学时,注重观察老师能否启发、保护孩子学习才艺的兴趣。当您开始尊重孩子的情感,无论最后您是否决定让孩子学才艺,学一种或几种才艺,孩子一定会觉得幸福的。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就得先做好这所"学校"里的"老师"。

老师之所以能成为老师,是因为在大学里,能够很系统地去学习,最终能够有资格成为一名老师。而对于父母来说,面对你的孩子,你就是一名“老师”,你同样需要去学习,需要教育好自己,做个够格的“老师”,再去教育你的孩子。做为父母,你们将引导着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大道。

不管你是白领还是工人,是企业家还是农民,那些都是你在社会上的一种职业别称,但对于孩子来说,你们就是父母,并没有什么差别。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能给予多好的物质条件,而是足够好的精神条件和成长环境。

父母的一言一行随时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有时候都不需要父母的教育就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比如一个很乖,很懂礼貌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谦和,很善于和人交往的人,又如一个很蛮横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爱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争吵的人,也如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爱在家看书的人,再如一个爱骂人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在家是互相的对骂或骂别人的人。

现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的不是,比如爱看电视,跟父母顶嘴,和其他孩子打架,要一个玩具就必须要到,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怨父母等,他们的这些不是,不就是你们父母培养或纵容而来的吗。有些孩子是直接学父母的,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的纵容而来的,有些孩子是抓住父母的“爱”而形成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这样,开始急了,会想任何办法去改变孩子,让孩子成为“好孩子”,谁知,最先要改变的恰恰就是父母,父母的改变同样会带来孩子的改变。

孩子是可塑的,但要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最关键的就是家庭这个“学校”和父母这个“老师”,只有这所学校里的老师够“资格”了,孩子就能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好


1.父母应该多读书,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每天有二十分钟左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连续四五年,他会自动形成一种阅读习惯。如果你定好每天都去读书半小时的规矩,孩子就会远远超过半小时,原因是他自己进入故事中后,是放不下来的。所以,父母读书对孩子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2.父母要管理好情绪,保持一个平和的情绪和心情

不管有多忙,千万不要匆匆忙忙地和孩子交流,当你一匆忙,心里一烦躁,和孩子说话的口气各方面就不平缓了,慢慢会激发孩子的反抗和烦燥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3.父母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热爱

如何才能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我常常鼓励家长们带着孩子出去玩,这种玩不是瞎玩,不是带他们去坐过山车,也不是带他们出去吃一顿饭那么随意和简单,高质量地玩是在培养孩子的心情。

4.父母要给孩子定原则和规矩,培养好习惯

定规矩最好是在八岁以下,在十岁以前,孩子还是愿意听你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十岁以前,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依靠就是父母,离开父母他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到十岁以后,他觉得离开父母还是可以活下去的。他会逐渐发现,和父母对着干,父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5.父母要给孩子创造环境,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就要想办法给小朋友建立圈子的条件。上下不超过两岁的同班同学和社区里小朋友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

教育孩子时父母要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时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总是处在孩子默默地关注中,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在孩子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世界里,父母的一言一行永远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的潜意识会认同自己的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自己的父母,把父母的举动真实地复印出来。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这三点:

1、正面管教

在管教孩子时,父母一定要明确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使用粗俗的语言抨击孩子,更不可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特别是应该避免使用类似“你总是……”“你从来不……”等措辞,因为在这些说法里,父母并没有明确指出孩子到底错在哪里,而只是一味地暗示孩子整个人都有问题,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父母应该对孩子说:“记得用纸巾把嘴擦干净哦”,而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个恶心的邋遢鬼”!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培养出孩子的好品德,奠定孩子美好未来的基础。

2、做好榜样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我们相亲相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互相信任的幸福画面;让孩子看到我们认真读书、勤奋工作的努力身影;让孩子看到我们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生动形象;让孩子看到我们孝敬父母、团结亲友的美好场景……

如此,不管将来我们的孩子身在何处,无论他面临怎样的困境,他都会受到存储在自己心智中的这些美好记忆的激励,从而强大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能量,勇敢地走出困境,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3、及时反省

作为父母,当你发现孩子口不择言时,你应该警醒:问题的症结其实就出在自己身上。为人父母者千万不可忘记,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既拥有大部分的权利,当然也就必须肩负大部分的责任,要想解决互相抨击的问题,关键还在大人身上。孩子难免会犯错,需要大人的教导,可他们毕竟还年幼,对于很多事情都只是一知半解,他们的错误更可能来自对父母的模仿。

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习惯培养第一步

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对一个学生来说,养成确认的好习惯会终生受益,如平时写完作业认真检查,考试时仔细审题,与别人有约的事情要牢记于心并提前落实等。这样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会好,为人处理也会爱到欢迎。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

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学的一个男孩子上课时很调皮,把任课老师惹生气了,下课了全班同学都埋怨他,这个小男孩很懊恼,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孙蒲远老师。

孙老师做过40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经验丰富,是位全国特级老师。她听了小男孩的话,对他说:“犯了错就认错还是好孩子嘛。那你决定怎么认错呢?”小男孩说:“我去给老师赔礼道歉,再给老师鞠个躬。”孙老师说:“鞠躬很好,会让对方知道你很有诚意。可是你会鞠躬吗?试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点了一下头。孙老师摇摇头说:“这不是鞠躬,这只是点头嘛,点头道歉缺乏诚意。”那个男孩愣住了,因为长这么大,他从来不知道鞠躬与点头有什么区别。

这时,孙老师站起来,给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然后,孙老师让男孩子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孙蒲远老师不愧是全国特级老师,她教育学生不光有耐心,还有细心,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儿童教育。

习惯培养第三步

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少年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孩子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不要盲目阻止孩子追星,尤其是偶像对青春期的孩子极富吸引力,许多偶像身上具有榜样的因素,善于发现和引导的父母老师完全可以把偶像变为榜样。

习惯培养第四步

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再主动再到自动。

研究发现,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

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时候容易乱,早上起来,我的袜子呢?我的鞋呢?裤子都找不到了,东找西找的,很乱。这就是没养成一个习惯。

这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晚上睡觉以前,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学的书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指导,演示一下,然后弄乱了让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兴趣,像军人一样,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

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假期到了,这个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写字握笔的姿势练好,开学前我要检查。”

这种做法恐怕不行,孩子经常管不住自己,笼统的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计划分割成很多个小计划,并不断地与孩子一起总结评估:今天做得好,可以奖励一颗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换1颗大星星;获3颗大星星,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

这样,孩子每天都会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了,并期待着明天的进步。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

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家里有个学生,就需要家庭成为书香之家。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在客厅看电视,韩剧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泪水涟涟,还说:“孩子,别看电视,你要好好学习,写作业去。”孩子能专心学习吗?

最好是家里有专门的书房,孩子一张桌子做功课,父母在另一张桌子专心看书、练字。这样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写字的好习惯。

然“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是上帝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更需要父母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习惯的培养是门科学。那么习惯培养的原则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把好自己的度》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