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体会——想成为一个好妈妈

10-03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体会——想成为一个好妈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来看的是以儿子为中心的图画书,只有在星期天有空的时候看些自己的书,都是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因为我最近越来越觉得自己真不是一个好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在语言、记忆、思维等方面都不是很出色,又碰上我这么一个懒妈妈,特别是看到我班乐乐的发展速度让我倍感歉疚。回想自己像许多父母训斥孩子的那种口头禅:“就知道玩,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能不能静下来看看书,画一画”相反,自己在对儿子这方面很没耐心,就像我在博客中所说的那样,有时我还真怀疑自己是否是他的妈妈,为什么我可以对别人的孩子有我的耐心,而对儿子不到三分钟忍耐,我需要更多的知识,以增加“对付”儿子的办法,因为用在班里孩子身上的有些办法在自己的儿子身上效果很小了。所以翻看我们幼儿园发的《家庭教育》,网站中的育儿知识什么的。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玩根本就是儿童的一种权利,与学习并无关联的一种权利。它也许并不有利于学习,但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我赞同卜卫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彻底更鲜明。我们如以学习等理由不让孩子玩耍,是在剥夺儿童的权利。儿童长大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他们玩泥玩水玩玩具,玩各种能触及到的东西,体会其中的感受与探索。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身心。yjS21.cOm

其实,小孩子本来都是爱学习的--喜欢探索、喜欢提问,就是最普遍的证明。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始终选择儿童适合的学习方式。我还看到这样一段话:教育是人的解放,而首先需要解放的是儿童。让我们相信儿童,善待儿童。相信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玩童才是健康的儿童。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和个性,无意识地给孩子心理上增加了许多障碍,比如讽刺、苛求。容易造成孩子产生自卑、孤独、忧郁等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几点: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的个性特征,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正确的引导和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作为家长要在家庭成长的气氛中,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却不是一名优秀的母亲,希望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得到学习成为一个好妈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三类女人能当一个好妈妈


女人能做一个母亲,这是每个女人的最大希望,如果女人失去做妈妈的权利,那是一种命运的不公平。有人说,现在也有女人不想生小孩,想做“丁克”一族。所谓“丁克”族就是受现代思潮影响,有不少年轻夫妇,双方有良好的事业与收入,婚后却不要孩子,这样的群体被称为“丁克一族”。不管怎样,在中国这样传统的国家,放弃生孩子的女人只是一小部分,但更多的女人在享受抚养的孩子的同时,也享受一家人的天伦之乐。

生下小孩是幸福的,可培养小孩子是辛苦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快乐,也有痛苦。当我们看着一家人,在公园里玩耍,嬉闹,这是无比快乐的,因为它反映了亲情的结晶;当孩子在学校里不听话,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里受训导,此时的女人感到痛苦和无奈。

昨天接触一位年轻妈妈,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是个男孩子,孩子不听话,学习一塌糊涂,老师经常打电话给自己,要家长管好孩子,否则要把孩子辞退。看着自己活泼聪明的孩子,真得无话可说。孩子喜欢贪玩,性格开朗,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看到人就能甜甜得称呼大家,十分讲礼貌,就是不爱学习。这位妈妈不知道向谁诉说,朋友的孩子比较听话,学习比较认真,可自己的孩子三天两头被老师批评,这位年轻妈妈已经失眠一个年了,为了孩子的事情伤痛脑筋,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他脑袋笨,而是不适应中国的教育课堂环境,他的孩子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不习惯中国课堂的呆板和灌输。

判定好妈妈没有标准,是孩子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对于外人来看,能赋予孩子良好的做人道德,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能帮助孩子逐渐走向成功,这样的妈妈应该是可敬的。用她们一生的关爱,才让孩子牵挂一辈子。

(一)通情达理的女人

这类女人善于理解对方,想问题比较周到,不是一味的感情冲动。现在的孩子个性强,有想法,也容易感情用事,甚至脾气倔强,对于年轻妈妈来说,如果与孩子一样,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这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孩子逐渐会产生叛逆心理,渐渐与父母对抗起来,加上到了青春期,那就更麻烦了,孩子根本不听家长的。所以对于妈妈来说,通情达理才是最关键的,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孩子也会得到健康的心理。

(二)以身作则的女人

这类女人以身作则,道德示范,让孩子在潜默移化中健康成长,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了老师般的示范,孩子可以模仿妈妈的行为,如果妈妈勤奋,节约,爱读书,讲究卫生,那孩子也会慢慢模仿,如果妈妈自己不爱学习,一味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好象不现实。

(三)好强的女人

这类女人追求完美,制定要求十分高,自己也不断上进,工作起来有冲劲,但对下属,对亲人,对孩子要求都是很高的,设定比较高的目标。在中国日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有目标,有竞争意识,才能站住脚。所以妈妈给孩子设定高目标,是适合现在的国情,但是目标不能设计太高,尽量根据孩子的具体状况来定,如果设置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还提醒的是,如果要强的孩子过于干涉自己的孩子,就会使得孩子从小没有主见,一切听妈妈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胆小怕事,不能挑起重担,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小刘是31岁的年轻妈妈,孩子由于生活安逸,不求上进,小刘给孩子不断设定小目标,最终让孩子慢慢变得积极起来。生活在现在安逸环境的孩子,大多上进心不强,所以妈妈适当给孩子设定目标和任务,是合适的。如果家长不管孩子,那将会让孩子更加无所事事。

当你觉得太累了,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时


前天,在我朋友圈看到Serein的推送,“娃鼻子有点不通气,连续三个夜里每隔一小时哭闹一次,我压制着缺觉的烦躁安抚他。昨天夜里终于熬不住了,我一边哄他一边烦躁地说,再哭我就揍你!现在清醒了心里特别后悔,特别自责。”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我自己的一点有感而发,给Serein,给曾经的自己,也给你们,觉得自己很累,不是好妈妈的你们。

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当你劳累一天刚刚躺下,睡着的宝宝却醒了,而这已经是今晚第三次了。我知道,那样情况下冒出来的想法有时会把我们自己吓到。最夸张的一次,我曾经希望把女儿打晕,这样我就可以安安稳稳睡个好觉。当然我并没有,但那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也是这样想的吧?

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每天早晨5点,太阳还没出来,你的孩子已经在呼喊你,而这种情况已经连续50天了。那时,我打着哈欠从温暖的被窝起来,拖着尚未苏醒的身体和头脑来到她的床边,把她抱起开始新的一天。于是,我会怀念曾经睡到自然醒的两人世界。那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也是这样想的吧?

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那么一个小小孩开始会爬会走后,每天把你的电量都耗完,他却依然血槽满格。于是,我开始敷衍和她玩耍的时间,有时也会忍不住想给她玩玩Ipad,尽管知道不好,但至少我可以有一点喘息的时间。那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也是这么想的吧?

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每天带娃的同时,还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如何做辅食,然而对方却毫不领情,自己辛苦的成品都给了地板和餐椅。于是,我开始想偷懒了,每天三餐都草草打发,但每次看到其他妈妈晒辅食还有那美美的摆盘,我又内疚了。那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也这么想的吧?

我太明白长期疲劳累积的感受了。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每天可以多睡一点点时间,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我会更加耐心,我不会对他发脾气,我会每天翻着花样给他准备辅食,我会和他玩更多游戏。。。”

这些情况我都有过,而且很多很多次。

尽管很累,但每次女儿午夜哭醒我还是一次又一次让自己冷静,然后起床哄睡。我做到了,而你也做到了。因为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你也是。

尽管很累,但每天清晨走到她床边,我还是会用一个灿烂的笑容去迎接那个早已神采熠熠的孩子。我做到了,而你也做到了。因为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你也是。

尽管很累,但每天还是带着她去公园玩,而不是给她一个Ipad,因为我知道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并不好。我做到了,而你也做到了。因为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你也是。

尽管很累,但我仍然看书、泡妈妈群,学习如何添加辅食,每天变换花样做三餐。我做到了,而你也做到了。因为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你也是。

我无法告诉你,我们不会再累了,因为此刻的我也非常疲劳。但当妈妈的劳累会随着宝宝每个阶段的成长而改变的。每小时都要喂奶的劳累,宝宝病了的劳累,出牙的劳累,甚至到以后每天追着孩子跑的劳累,对付TerribleTwo的劳累,等等等等。每一个都很难应付,但每一个都是暂时的,都只是一个阶段而已。

每次我都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的女儿会睡整觉。总有一天她最后一颗磨牙会长出来,然后不再会半夜哭醒;总有一天她不会每天比太阳还起的早;总有一天她不再需要我喂奶。

我知道,那个“总有一天”也许需要几年,但最终,当我们回头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也许我们会想,“其实也没有那么累,不是吗?”当那个100%需要我的孩子对我挥手说再见,也许那时我们会比孩子更失落吧,不是吗?

我不想告诉你,“宝宝长得很快的,珍惜和他相处的每一天,你就是他的唯一。”这样的安慰一定是出自没有长期亲自照料过宝宝的人,而且这种话只会让我觉得自己更差劲。我只是想告诉你,“再坚持一下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就是好母亲,只是你太累了没发现而已!”

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所谓好妈妈的衡量标准。所有太累了,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的你们,我想对你们说:

好妈妈也会对孩子发脾气,但她们知道事后对孩子说“对不起”并且给宝宝一个拥抱;

好妈妈也会偷懒,但她们知道这是为了让自己充电,可以更好地胜任母亲这个角色;

好妈妈也会抱怨,但她仍然会坚持每天陪伴宝宝,给他们读睡前绘本,让孩子被爱深深包围比任何外物都重要。

而最最重要的是,所有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的,你们本身就是好妈妈。只有好妈妈才会介意自己做的够不够好。只是请记住,成为好妈妈之前,你还有你自己。

请不要再内疚自责,告诉自己,It'sok,我只是需要休息一下;

请不要事事亲力亲为,学会放手,学会请求帮助;

请不要再和其他妈妈比较,看看自己宝宝的眼睛,你就知道他有多爱你。

这样的日子终究会结束的,而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坚强。那时,如果我们遇见,一定会相视一笑,我们不仅成为了好妈妈,还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做一个“弱势”妈妈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依赖性太强的毛病。这个毛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就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做什么?所以,想让孩子少点依赖性,妈妈就要变得“弱势”一点,给孩子更多自己思考、做事的机会。

别让孩子觉得你太全能。孩子1岁前,妈妈全能得跟神仙似的也不为过,1岁后,全能妈妈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锋芒收敛一点,因为你越无所不能,孩子也许越无所可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久了,就不只是依赖性太强的问题,还会影响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点,笨一点,能很好激发孩子的潜能。

别把事情做得太完美。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时,要有始有终,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完美,有时要故意留一两个漏洞或问题给孩子,让他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他一定会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开心,他还会觉得不是什么事情妈妈都行的,她也有不会做、做不好的时候,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弥补这个缺憾。有了成就感,他就会乐于动手做事,而不是总依赖妈妈了。

别表现得太坚强。没必要让孩子看到的永远是你的笑脸,如果真的很委屈、很伤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但要注意不能乱发牢骚。哭,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也会有情绪,你也需要发泄,你也需要关心,需要疼爱。人之初,性本善,爱是天性,适时就会被激发出来,不信你试试,当你哭泣时,孩子一定会过来拥抱你、安慰你,说一些让你感动的话。那时,你是弱的,孩子却坚强起来,他们试图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的依靠。平时可以让孩子帮你做事情,甚至照顾你,比如下班回家时让他帮你拿拖鞋,累了让他给你捶捶背,病了让他给你倒杯水。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就是这样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强的依赖性?

别太心疼孩子。不是不让你爱孩子,也不是不让你疼孩子,而是有时需要把爱和疼放在心里。比如孩子摔一跤,用不着紧张地甚至大叫着跑过去一把把孩子扶起,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真摔疼了,能看出来,这时温柔地扶起他,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足以安抚他,不用说什么情绪激烈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摔一下真是天大的事,以后再摔跤不让你扶才怪。一个有智慧的妈妈会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只会可怜无助地伸出手乞求别人的帮助。

别担心孩子做不好。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不停的锻炼,如果总担心孩子把事情搞砸,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他不可能做好他应该做好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他不依赖别人还能有什么办法?而且等他长大后,也许真的会把很多事情搞砸,因为他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锻炼,他没有能力做好。因此,应当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就两次,两次做不好就三次,总有做好的那一天,只要你不怕脏、不怕乱、不怕烦。当孩子越来越独立、自立的时候,你做梦都会笑的。

做一个“弱势”妈妈,得到的将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

让宝宝成为一个“输得起”的人


让宝宝成为一个“输得起”的人

真正成功的人不仅要好强,而且在面对逆境时候,不退缩,把逆境当做是推动自己前进的推动力,并发挥最大的潜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容易失败的人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消极的方面,沮丧或迁怒别人,消沉放弃,甚至想到轻生。研究发现,抵抗挫折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化危机为转机。如果宝宝经常遇到失败就会有“输不起”的行为表现,就可能对自己评价过低,情绪不稳定,不自信,而且很难与小朋友搞好团结,让别人瞧不起,这对宝宝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让宝宝成为一个“输得起”的人

这样面对“输不起”的宝宝:

1.用“同理心”面对宝宝。

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会遇到不同咯困难和挫折,他所面临的逆境在成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父母要用和宝宝一样的心情来看待这件事,帮助宝宝从悲伤中走出来,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顾。

2.用鼓励帮助宝宝建立自信。

经常交给宝宝一些完成得了但又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相信宝宝,即使宝宝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的损失,也应该鼓励宝宝,积极帮助宝宝找到问题所在,重新开始。告诉宝宝:“你一定行的”,如2岁多的宝宝因为好奇拿一个瓶子,他单手握着瓶身,手太小拿不住就把瓶子摔坏了,这时候,父母不能责备他,而是要告诉他应该用手握着瓶颈较细的部分,并鼓励宝宝再去尝试。

3.教宝宝学会等待。

从宝宝7、8个月开始,我们就需要让宝宝学会在有需求时“等待”。例如,当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告诉宝宝要等奶凉了才能喝;学精细动作时,给宝宝一块包着纸的糖,告诉宝宝要自己耐心的剥开了才能吃到糖;排队上汽车的时候,教育宝宝遵守规则才能到达目的地。学会等待,是我们面对逆境的一大能力。

4.适当让宝宝吃点苦。

除了给予爱,还应该有适当的惩罚手段,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宝宝的好心情才能长久,不能任由宝宝任性、自私、怕苦、怕累,必须要从小定下规矩,让宝宝遵守。还要鼓励宝宝讲出每天的感受,对于积极的情感给予赞扬,对于消极的情感给予疏导。

5.不要轻易满足宝宝的需求。

要让宝宝明白:想得到一样东西,必须要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6.乐观向上的情绪最为重要。

面对挫折应该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让宝宝以乐观的情绪坚强的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停止做一个“闹钟妈妈”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开始到夜晚结束,从孩子起床、吃饭、上学,到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气吼叫才能完成。难怪李太太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下。不过遗憾的是,孩子做事情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时还对她的催促来个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其实,李太太的处境并不特殊,因为这是许多妈妈常有的困扰,只是妈妈们并不知道自己成了“闹钟”妈妈,她们给了孩子过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反而促成了孩子这种无法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我的女儿老是说等一会儿嘛!等一下嘛!”一位爸爸苦恼地叙述他的困境。更有趣的是,这位爸爸还真的拿着闹钟追在孩子的身后,不断地提醒女儿:“现在快六点半了,赶快起床!”“现在十点了,赶快睡觉!”从早到晚,这个“闹钟”爸爸“响”个不停。

孩子有很多法宝,可以让父母的“闹钟”无时无刻地响着,因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费心掌握时间,不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他的内心清楚明白,或许不是那么清楚明白,无论如何,他都可以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关心。遗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这种行为的目的,反而以为是孩子的生理问题,如赖床是因为睡眠不足或看电视太晚;或怀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应慢、个性懒散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为父母纵容孩子的理由。

为人父母,能不能停止做“闹钟”,能不能拒绝再给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通常,父母想察觉孩子的行为目的,先得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孩子用不当的行为想获得注意力为例,父母内在的感觉往往是困惑、麻烦、讨厌等,常用的语言表达是“烦死了”之类的词句。然而,在未察觉清楚之前,父母仍旧会闹钟似的催着,一次又一次,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这类行为是获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力武器,久而久之,不好的行为习惯便养成了。

做一个好家长其实很简单


做一个好家长其实很简单

只要沿着诚意出发,加上自信心和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的家教方法能够越来越提高,就一定会产生两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家教方面的显著变化和提高。

第二个变化,孩子也相应地会有显著的变化和提高。

曾经有一位家长,学习过书中传授的部分内容,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一下就会当家长了。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孩子过去在家里连电话都不敢接,现在不仅敢接电话了,甚至敢于在公开场合讲话了,敢与父母交流了,还敢于外出办事了。

做到这些,并不难!只要下决心发生变化

要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放下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

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有些可能是对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对的。

如果你的孩子培养得特别成功,孩子的学习能力、道德水准、和家长的沟通情况都特别优秀,孩子一点都不让你操心,你对他的未来,对他考中学、考大学没有一点忧虑,那么,你的家教是合格的。如果你没能做到这一点,你一定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合格,就要想办法改变。

作为一个家长,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中学、小学、幼儿园,或者是婴儿,都需要尽可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不要做一个发愁的家长,要做一个能把孩子真正教育好的家长。

在我们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之后,应该是这样的效果:家长在思想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指导孩子学习有了新的方法,用新形象对待孩子。几个月后,孩子的学习上去了,情商提高了,和家长的关系也密切了。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喜欢《读书体会——想成为一个好妈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