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购物要求

10-09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购物要求”,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购物要求

父母屈服一个孩子的要求,就是满足她随意提出的要求;时间一长,孩子就发展成“给我东西”这种习惯、一种要求越来越多东西的行为。电视广告刺激孩子的贪婪,总是有人向他们灌输这种观点;买东西,就是买幸福。

如何不让孩子养成“给我东西”这种习惯呢?如果孩子有了这种习惯,如何改变?下面就是专家的劝告:

1.如果你认为孩子的请求是值得的,就给他一个机会,自己赚钱,自己买个这个东西。你可以说这一类的话,这也能激发孩子“自食其力”的动机和做事的干劲。

这种解释对成年人来说,听起来文明,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听起来不着边际。最好发出一个坚定的“不”字,然后说出你认为简单的解释:“对你不好。”

一旦你说了不,就要坚持到底。你对“给我东西”这种反应是教会孩子一些重要的信息:“什么东西能得到,什么不能得到。”让一个孩子懂得:哭哭啼啼让人难受,自己的目的也实现不了。

2.“如果有必要,就离开商店,”家庭心理学家劝告说,“有时,即使麻烦,你也要证明这一点。”

3.如果你带孩子做有意义的活动,孩子就不会整天缠着你闹了。从传统上讲,农场的孩子哪怕再小,也可以挤挤奶,收鸡蛋,做做其他的事。今天,做父母的几乎不叫孩子做什么事。父母应该安排一个时间表,叫孩子做点杂事,这样能防止孩子养成“给我东西”这种习惯。即使一个孩子4岁,他也能帮助清理早餐盘子、喂猫、给花草浇水等等。大的孩子能铺床,在花园里干活和整理盥洗室。

每次到商店买东西时,不要总是给你孩子买好吃的东西。父母这样做往往是由于内疚引起的,白天,父母大多数时间要工作,不在孩子身边,因此他们想补偿点孩子。

4.常常给孩子买礼物可能让你觉得自己有种大方的感觉,但是孩子渐渐会觉得自己有权享受到这种待遇,并一直要求着。

从一开始就要向孩子讲清楚,给他买东西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一种决定。如果你不想给孩子买,不要找借口,对孩子说“我们太穷了”这一类话,提醒孩子,幸福不是拥有许多东西。着重强调一下,有些东西是废物,不值得一买。规定出一些界线,最终把孩子过渡成一个有见解的消费者,然后又是一个守纪律的节省的人。

作为一个父母,你的工作就是帮助你的孩子决定什么东西最值得得到,然后向他们显示用正确的方法得到这些东西。要让孩子学会重要的一课就是:得到东西要比说“给我东西”花费更大的劳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大班家教知识: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你做对了几条?


大班家教知识: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你做对了几条?

第一,拒绝孩子的时候要明确一点,是拒绝孩子要求的这件事情,不是拒绝孩子。

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对事情有不同意见,这样的意见不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爱。

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的态度要明确,并且清楚明白的告诉孩子,语言要简单,必要的解释可以有,但是不要反复唠叨,反复讲道理。拒绝的时候不带情绪,以免激化孩子反感。

第二,拒绝的过程中尽量不讨论是非对错。

家长要明白,自己只需要亮明自己的态度和原因即可,没有必要让孩子必须认可,更不要试图马上说服孩子,允许孩子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家长只是告诉孩子他的想法不能被满足,不代表孩子的想法错误,这是两码事,这样可以降低孩子的不满情绪。

第三,拒绝的语气要肯定,态度要温和。

第四,同样的事情,家长之间要尽量保持一致。

有些孩子很会耍小聪明,在妈妈这里得不到,就去找姥姥,姥姥心疼孙子,造成大人之间的不一致,不利于孩子养成一些必要的行为习惯。

第五,对于同样的事情,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如一,前后一致。

尤其是要避免家长根据自己的情绪好坏决定对孩子的态度,家长心情好的时候,一呼百应,家长心情不好,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拒绝,这样不仅不会给孩子良好的规范,甚至会伤害孩子。

对不合理的就该说“不”


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都非常疼爱他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更是溺爱,使得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前几天下班回家,走出幼儿园门口,穿过马路老远就看见有一个小朋友坐在奶奶的自行车后面,又哭又闹,还不停地在打奶奶,边上有几个家长在帮助稳定孩子的情绪,好像不管用。我连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我班的杰杰小朋友,我赶紧阻止他打奶奶,并跟他说:“奶奶这么辛苦,每天送你上学,接你回家,你一不高兴就要打奶奶多不好呀?”杰杰小朋友看到自己班的老师来了,也就停止了打奶奶的行为。我继续说“杰杰、你一直想做哥哥,现在你读中班了

,已经是哥哥了,你看边上的弟弟、妹妹都在看你呢?多难为情呀?”听了我这些话,杰杰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了下来。于是我问他奶奶:“他为什么哭闹呀?”他奶奶告诉我:“今天杰杰又想到店里去买玩具,昨天已经买了一个玩具了,买回家后又不玩了,有时候给他买了,可他玩了一会儿就玩坏了,浪费了很多钱。所以今天我不给他买,他就哭闹着不肯回家了。”

我就对杰杰说:“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花很多钱给你上幼儿园,如果你表现好的话,老师给你爸爸、妈妈说,让他们奖励你,给你买新玩具?不过同一样的玩具买过了就不能再买了,特别是奥特曼模型,(有好多幼儿家里已经有好几个了,还吵着要买)爸爸、妈妈给你买了新玩具后你要爱惜,不能玩坏,玩好了要放好,好吗?”杰杰低着头,轻声地说:“好。”

天快要下雨了,我就催促着他奶奶赶快带杰杰回家吧。奶奶刚要骑自行车,杰杰就不高兴地说:“不要骑,我要你推着走。”奶奶就顺从地推着自行车走了。

看到这一幕,我觉得孩子为什么会一不开心就哭闹,这就是平时长辈们太宠爱孩子的结果,孩子们知道只要不停地哭闹,大人们总归会妥协的,而且这样的方法屡试不败。我想如果没有我的劝说,最后杰杰的奶奶一定会给他买新玩具的。

爱孩子是没有错的,但过分的爱孩子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使孩子形成许多不好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在有的时候也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我们要给与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就要说不。懂得经常对幼儿说“不”的家长,我相信像以上的情景不会出现。

合理对待幼儿的消费要求


家长不能对幼儿的欲望百依百顺,而应该区分孩子要求的合理性,确实有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尽量给予满足,否则,就应劝说孩子放弃。当孩子哭闹不依,成人可用多种方法对孩子进行劝说。

1、转移孩子的注意。

如果孩子要你为他买某种东西,而你觉得并不合适时,就可以转移他的注意。让他看看其它的东西,转来转去。孩子也就不再注意刚才要的东西了,而你的目的也达到了。

2、降低消费标准。

这是目前家长使用较多的方法,即孩子提出的消费过高时,家长可以降低标准给予一些满足,但这种方法不可每次都使用,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不买这个还会有那个”的心理。这样的方式只有在奖励孩子或孩子索要生日礼物时使用(),同时应该注重精神奖励,减少物质奖励。

3、对孩子陈述利害。

有时孩子的要求不妥当,可以告诉孩子买了这东西会有什么不好。如带子弹的玩具手枪会给自己或小朋友带来伤害;家里已经有好多这样的玩具了,再买就买不了其他好东西了。让孩子懂得自我考虑利弊,还让他懂得买东西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4、让孩子学习支配。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钱,让他学习管理比随时随地随意使用更有实效。比如一开始时间上可以短短些,一周给5元,然后,孩子想买冷饮可以让孩子支配。短时间的办法更容易让孩子学习支配。慢慢再过度到2周,一个月。同时,这样的方法也能让孩子知道钱可以积少成多的道理。也慢慢明白,学习积累,自己有了购买欲望后能以积累的方式进行。但通常的话,这样的积累以后,孩子花钱就不太会大手大脚了。因为他们会明白积累一定数量的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应怎样对待调皮好动的孩子


大多数幼儿在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目的性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脾气,对此,家长不应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积极的心理影响,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帮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否则,一旦养成习惯,进入学龄期,就会与学习产生矛盾,加重学业负担。

孩子不能持久地做一种游戏,常是家长随他的注意力转移而迁就的结果。如果他不能对某一件事持续注意一段时间,半途而废,家长就坚决地孤立他,则会使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受欢迎的,从心理会慢慢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正确的指向。比如,家长正陪孩子搭积木,刚玩一会儿,孩子又要去骑车子。此时家长千万不可答应他,为他搬车,如果这样,他骑不了几圈,一定又要干别的去了。家长应表现出对玩积木仍有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新想法来吸引孩子,对骑车的事像没听到一样。假如孩子非去不可,也要强令他收拾好积木才可转入其他游戏,使孩子形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心理导向。这样,无形中孩子在一个游戏上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延长,慢慢就会自动的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对孩子的情绪,家长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控。仍以搭积木为例,由于孩子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的不成熟,往往还没有搭出他想要的模型就散了架,因而发脾气,甩手不干。家长应教给他一些基本的搭建方法,帮助孩子搭成他想要的模型,让孩子觉得游戏有趣,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对训练注意力集中也大有好处。

调皮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动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只要把好动引到正确的方向,孩子的缺点就会成为优点,使他的一生受益无穷。

怎样对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怎样对待孩子打人和被打

在班集体里,总会有少部分爱攻击别人的孩子。其表现就是抢人家东西,什么都要抢先,爱打人等。一旦有了纠纷,他就动手打人,不会说理。攻击性行为更多是破坏行为,看见别人玩积木很开心,他走过去把积木搭成的房子推倒了;看见同伴画的画很漂亮,直接加上几笔去破坏;或者对着同伴吐口水、推人等,让人家不痛快。像这样的孩子过去较少,一个班集体中会出现一两个例子而已。近几年,幼儿攻击性行为却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有:隔代教育——孩子从小由老人带大造成零教育,得到老人过分宠爱、呵护,习惯为孩子不良行为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等。有时孩子打人了,爸爸妈妈教育孩子,却被爷爷奶奶骂一顿。孩子在园受批评了,或者没有得到特别照顾,老人还会直接找老师“教育”一番,孩子也就更加为所欲为。环境因素——家庭成员对孩子关爱过度,缺乏原则要求,以致孩子养成独占、独霸的习惯,在家里什么好东西都是他一个人的,容不得别人,他要什么,就得给他,不许别人有,所以到了幼儿园,他就会跟人家抢东西,不讲道理,也不会讲道理。还有一种毛病,也是受身边大人的影响所致。大人总看着别人的东西好,总爱攀比,人家有的,他也得有,给孩子造成一种不良影响。榜样不好——孩子从小缺乏同龄伙伴,在电视节目中模仿超人、打斗游戏,孩子觉得这样很好玩,看见其他孩子,会突然去推人、打人,看见别人哭还大声笑,从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和同情心。有些是看见别的孩子打人,自己也偷偷模仿。在大班阶段,男孩子最容易出现模仿坏习惯、起哄等不良行为,需要成人及时制止、教育。面对这种攻击型孩子,老师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去教育个体和全体,尤其需要从情感方面着手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德,让幼儿懂得分辨是非、对错,不随意模仿和从众。但如今的教育,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师生间的教与学,家长的干预、偏袒,也是常有的事。对于经常会攻击同伴的孩子,除了坚持正确教育、引导,有时要适当地给予言行控制,给予自己独自承担后果的机会。在集体中存在攻击性孩子,集体中就会出现常有孩子被打、被侵犯的现象。爱攻击的孩子通常只对性格懦弱、胆小、贪玩或者个性过于张扬、爱嘲笑别人的同伴“下手”。从小班开始,老师会在班级主题活动中告诉孩子如何建立自己的立场。首先要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不对,不模仿不对的行为,更不要随意去招惹攻击型孩子。被别人无故攻击时,一定要大声、严肃地告诉对方“你不可以碰我”。如果对方行为过于暴力,还可以在语言制止过后,推开对方直接找老师说明原因。被攻击的孩子同样也是在家过于保护的孩子,没有解决能力和自信,遇事只会找老师帮助,造成一种依赖心理。这样的孩子,要多放手让孩子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自信,大人会告诉你方法和建议,但要靠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家长们也许认为“孩子被打和孩子打人”都是小孩子间很正常的事情,长大了就好。行为习惯从婴儿已经开始建立,来到幼儿园,最容易分辨出孩子行为习惯的好与差,看出孩子成长在怎样一种教育氛围的家庭,孩子间比的就是行为习惯。孩子在集体中的成长,也同样看出家长的成长,这是相互的。开学两周,班级女孩子明显懂事、乖巧了,基本不参与无理行为。男孩子却开始出现两个极端,一半是非常上进、好学,偶尔调皮也是男孩子的天性;但也有一些孩子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开始“黏”向打闹、攻击行为行列,觉得很好玩,影响班级活动,还耽误自己的学习。出现这样的行为更多是模仿,处在个性不稳定阶段。只要家长重视,配合幼儿园及时给予正确教育,孩子很快可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

今天又听到几个家长在说:"我家宝宝昨天上街一定要买那个东西,不买就不行。”另一个家长说:“我家的也一样,不买就哭、打滚,一直闹到你买了为止。"这样的谈话我已听过很多遍,家长们总是让老师在班上说说,让孩子回家听话,别乱要东西,可是老师的话在幼儿园管用,出了幼儿园就不管用了,所以家长们还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能凡事靠老师。

我们班的孩子年龄都偏小,通常很难分瓣出什么是合理要求,什么又是不合理的,所以他们容易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面对这些要求,做父母就需要掌握如何处理孩子不合理要求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时在面对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时,我们家长应该表现的严厉一点,让他们知道我们态度坚决,没有协商的余地,并且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家长总是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那只会让我们的孩子行成习惯,胃口也会越变越大,不管是老师还是做为家长都应让孩子明白,如果自己的要求为客观条件所不允,就必须放弃和节制。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家庭成员要互相配合,口径一致,不让孩子有机可乘,另外,家长在拒绝孩子时也要注意方法方式,最好不要挫伤孩子情绪,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怎样对待孩子拖拉的习惯


经常遇到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经常拖拉磨蹭,并为此非常苦恼。有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磨磨蹭蹭,在写作业时拖拖拉拉,在学校里仍然照旧,甚至会因为完不成作业而被留校。更有甚者,家长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要求家长改一改孩子这种拖拉磨蹭的坏毛病。

例子一:文文,男孩儿,三年级。经常因为作业错题被老师在放学后留校改错题,可是文文每次总是磨蹭照旧,让老师非常无奈,只好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去学校陪孩子去完成作业然后领回家。文文妈妈每次接到老师的电话,又羞又气又无奈,有时回到家里后气急了便把孩子痛打一顿。可是打过后痛在孩子身上,疼在她做妈妈的心上。现在文文妈最害怕的事就是老师打电话通知她去学校。

例子二:小青,女孩儿,一年级。让小青妈妈最为不解的是,孩子每天写作业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几乎每天放学回到家后,都要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展开一场艰难的拉锯战。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对于同样类型的题,孩子明明能够完成一道,可是其他的题却不会做,妈妈告诉一点孩子才写一点。有时不告诉便自己乱写乱画。面对孩子这种写作业的情况,小青妈妈非常无奈,她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养成这种坏毛病,感觉每天完成作业像给她写似的。孩子不仅在写课外作业时磨蹭拖拉,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做什么事都是慢悠悠,心不在焉。有时一件事没有做完仍下便不管了接着去关注别的事,总之没有一件事能够做完整。

例子三:小金,男孩儿,初一。爸爸和妈妈因为工作非常忙,每天很晚才能回家,小金放学后自己回家然后写作业。最近一阶段,小金父亲接到老师的电话,反映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很不好,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错误很多,平时和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同学打的火热。这个孩子原本成绩很好,可是进入下学期后孩子一下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从平时的小测验来看,小金成绩很不好。小金父亲在孩子进入初中后,明显感觉到孩子逆反心理加重,有时去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时会遭到孩子的反对,甚至孩子经常会和大人生闷气,任你打也好,骂也罢,孩子毛病照旧。小金最近晚上睡觉没有了规律,原来的好习惯被破坏怠尽,早晨不喊不起,甚至有时磨蹭到快要到到上学时间时,才不得不匆忙穿上衣服,胡乱擦把脸,拿起书包往学校跑。

对于上面三个有典型性的例子,我想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可能会对号入座,因为很多细节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相似。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做事拖拉磨蹭,甚至平时生活秩序一团糟呢?我想今天就这些现象做以剖析,给家长提供一些解决的建议和办法:

成因一: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仅拿上面三个案例来说,三个孩子虽然大小不一,但是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孩子生活上没有规律,没有规律意识便会使孩子在做事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当孩子做事随意性持续久后,便养成这种无条理磨蹭拖拉的坏习惯。无条理的生活,很难让孩子对时间进行关注,当孩子缺乏时间的观念和意识时,便对时间的长与短,多与少无从知晓,甚至根本不清楚时间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成因二:孩子缺乏做事的连续性。从磨蹭拖拉的孩子做事情况来看,几乎都是边做事边玩儿,或者一件事没有做完就转而去做其他的事。这种做事的不完整性让孩子很难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拿到写作业中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基本上写着写着作业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玩弄手里的文具,或者起身去吃东西,或者去卫生间,或者不停地问家长这道该怎样做等。可是再看看一些家长,害怕孩子不认真写作业便陪伴在孩子身边进行监督,时间长了便给孩子养成依赖性,家长在身边时孩子会不动脑筋等着要答案,家长不在身边时心思根本不放在思考和写作业上。

成因三:孩子缺乏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建立在拥有生活习惯养成的基础之上的,孩子在清楚时间的意义,做事有节奏性后,才能在习惯养成的步骤下,一点点建立起学习的习惯。从上面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得出孩子连最起码的生活秩序都是乱糟糟,如果家长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上,那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成因四:家长自身缺乏时间观念。通过与有问题的孩子家长的交流,发现家长们身上有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家长们都缺乏时间观念,甚至自己做事本身就没有条理,看似每天正常饮食起居上下班工作,但实际上家长这种粗线索的生活规律并没有完全细化,仍然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早晨起床这件事,做为家长只是认识到要起来给孩子做早饭好让孩子按时去上学,并没有针对孩子责任心方面去培养孩子按时起床的意识。

成因五:家长缺乏良好的习惯养成。如果想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父母双方必须都要拥有好习惯养成,否则孩子会和习惯较差的家长一方学习,这就是懒惰的消极影响因素,因为懒惰可以让生活更随意,不受约束。当孩子受懒惰消极家长的习惯长期影响后,便会把好习惯一点点破坏掉。

成因六:孩子受隔代教育的影响。有一些孩子明明在父母身边有好的习惯养成,可是一到爷爷奶奶身边后,这种习惯便会因受老人的溺爱和放纵被破坏掉。如果家长没有好习惯养成,则孩子受隔代教育更为突出。经常听一些家长说自己工作很忙很累,不得已只能把孩子交由老人来照顾生活和上学放学的接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孩子因为老人在生活中的包办代替而逐渐失去责任心,失去自我做事的动力。

成因七:家校结合呈现一边倒现象。很多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单纯认为孩子上学到了学校有老师管着自己就可以不用太操心了。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磨蹭拖拉等现象如果家长发现的早,及时和老师做了解,与老师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在老师的配合下是很容易解决的。但如果家长长期忽略了与老师进行交流,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积累久了便让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坏习惯一旦得到巩固这时再去解决,家长可能根本无从下手。

面对上面分析出的成因,家长应该如何去着手解决呢?

方法一:家长要重视自身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建立秩序感基础之上的。比如全家人共同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家长和孩子共同进入统一的作息时间,这对孩子来说非常关键,生活作息时间同步,可以带动和影响孩子逐步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当然这里对于幼儿或者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在培养孩子生活习惯之初,家长必须要牺牲一些时间,和孩子做到同步,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在好的生活习惯已经巩固和定格的情况下有所改变,家长和孩子分别执行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一来,孩子会很容易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进行。

方法二:要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合理的家庭规则内容可以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在家长榜样作用的影响下,孩子会逐步适应规则所约定的内容。当然,这里家长必须要清楚,家庭规则的实施要有一个从宽泛实施到逐渐细化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千万不不必求孩子必须都同时做到,而是应逐项去落实和巩固,让孩子有一个渐次适应的过程。对于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来说,家长需要下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培养孩子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如果家长缺乏耐心和毅力的话,孩子的习惯培养会呈现阶段性反复,甚至会放弃坚持,直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方法三:家长要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性。经常磨蹭和拖拉的孩子往往做事耐心不足,或者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导致注意力转移过快,最后造成做事时用时过多,效率很差。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结合生活习惯养成进行,抓一两件事来锻炼孩子,在引导和鼓励下让孩子多一些耐心把一件事完整做好。如果孩子缺乏做事的经验或者方法,家长可以做以示范,来让孩子同步模仿,通过家长的激励和带动会让孩子学会关注做事的细节,逐渐增加耐心,不断提高孩子完整高效做事的自信心。

方法四:家长要让孩子清楚时间属于自己。缺乏时间观念对孩子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如何让孩子把无形的时间变为有节奏的把握呢。需要家长给孩子引进时钟概念,用闹铃定时的方式,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时间提醒。通过时间加减法(在讲座中有具体的描述)逐步巩固孩子的时间意识。为了让孩子清楚时间的支配和使用,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或者每一次写作业来着手。比如与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份时间使用的表格张贴在卧室或者书房里,孩子每主动完成一件事,统计一下用时是多少,通过这种有意注意会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有形性。通过阶段性的时间统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时间的量化分析,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表现,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增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孩子时间自我管理意识。

方法五:家长要和老人针对孩子的教育做理性沟通。在很多家庭里由于两代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观念不一,沟通相对较少,导致在教育孩子遵守作息时间和遵守家庭规则方面形成漏洞,其后果是孩子很容易钻管理和教育的空子。比如谁管的少孩子就愿意和谁在一起,谁管的严格孩子就会不喜欢谁。这样的现象很容易让孩子形成看人下菜的心态,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所以,家长必须要和老人把孩子的表现情况适时和老人做交流,征求老人的意见,尽可能让老人与自己在教育方面保持同步。如果确实难于沟通,家长只能想办法和老人分开住,不在一起生活会让老人娇纵孩子的机会相对要少些。

方法六:家长要利用好亲子沟通的机会来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常常忽略与孩子相处时的细节教育机会。比如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就是非常不错的机会,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感受,在课堂上的表现,听课的效果,以及对老师的看法和想法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家长才能合理引导孩子,让孩子对正确听课,接纳并喜欢老师,使孩子清楚上课认真听讲是对老师辛苦付出的最大尊重。比如利用晚睡前的交流,可以让孩子把一天来的遇到的不开心的事说出来,家长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安慰,让孩子化解心中的压力和郁闷,伴随着心里安全感轻松入睡。比如利用吃早餐的机会和孩子聊聊开心的事,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来启发孩子。比如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外出游玩的机会,让孩子做管家安排外出线路,需要携带的用具,具体时间安排,注意的事项等,家长可以做一些辅助的完善工作,让孩子的责任心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方法七:家长要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是家庭教育的主角,老师扮演的是学校教育的主角。虽然各自担负的教育任务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都是力求让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但是从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家长没有演好自己的角色,相反为老师角色去跑龙套去了。甚至有很多家长视老师惟命是从,老师要求做什么,家长就不加思考地去做。表现最直接就是家长监督孩子写课外作业,老师布置多少,家长就要求孩子必须完成多少,根本不管孩子是否课上听懂了,写作业时有什么困难,甚至也不懂得如何做有效的辅导。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最反感的事写就是写大量的作业,家长必须要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能力来调整孩子的作业量,当然如何减负需要家长理性面对,不能单方面直接减少孩子的作业量,否则孩子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也会受到老师的责难。理性的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把自己给孩子作业减负的目的、方法、步骤等告诉老师,倾听老师的意见,求得老师的支持与配合,最终达到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课外学习的效率。所以,请家长必须端正你的心态,摆正你的位置,以平等的交流面对老师。

方法八:家长必须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乐趣和兴趣点。很多家长之所以和孩子在亲子沟通方面做的不够好,主要原因都归结为目光的单一性,即每天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不关注孩子的心里需求。事实上对于学习来说,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家长把学习当成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必然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很难沟通,很不通情达理,甚至很难让孩子信服家长。所以,家长平时必须多静下心来听听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再合理给予。当然这种给予是建立在规则之内的相对自由,而不是完全的放纵。如果家长和孩子多拥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点,无疑会对增进亲子沟通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兴趣与爱好的同时,也花一点时间来学习一下孩子正关注的兴趣。

方法九: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极大地促进孩子对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自觉进入学习状态,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意识。经常看到很多磨蹭和拖拉的孩子家长总爱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比如站在孩子身边不停地指手划脚,甚至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陪伴其实是在人为破坏着孩子学习的兴趣,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在我博客里找到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来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分段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里必须要强调在对孩子进入学习习惯培养之前,必须要把上面所提及的各种因素都合理解决后才能实施,否则会让孩子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给孩子造成习惯培养的困难。习惯培养需要家长有充足的耐心,有坚强的毅力,有良好的心态,切莫急功近利,急三火四,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把培养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做为最终着眼点,而不是孩子多考几分的问题。

家园共育《怎样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购物要求》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