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体罚宝宝,到底教会了他什么

10-10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育儿观念:体罚宝宝,到底教会了他什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呜呜,我就想要那个玩具!给我买那个!”

“别闹!下回给你买!”

“不行!我现在要!!”

“告你下回买了,怎么还哭?”……

啪啪几声,家长一边呵斥一边打向了哭闹不停的孩子……

我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感到陌生,在商场、游乐园甚至马路边总能遇到。中国人自古奉行“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在对北京—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16岁前曾遭到羞辱、体罚、挨打、限制活动等惩罚,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有过严重挨打的经历。在我国,虽然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偶尔“家法伺候”一下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想想,体罚可以解决在管教子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吗?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陷入会“越打越不好管”的怪圈呢?

体罚一直是儿童心理和人格发展领域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作为一种以对儿童肉体施加痛苦为直接手段的传统惩戒形式,体罚常伴有损伤儿童身体、侮辱儿童人格等行为,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致伤、致残的身体侵害。由于儿童身体各外毛细血管丰富、脏器比较娇嫩,受到外力撞击后内脏很容易出现出血或损伤。例如常见的“打屁股”可能造成孩子臀部周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血肿,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不仅如此,体罚还会严重影响儿童与家长的亲子关系,可能造成孩子内向、自卑等性格。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后周遭人(特别是家长)的反馈来感知世界,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遭受过体罚的孩子为了避免再次受罚,会采取自认为安全的方式来掩盖行为、逃避惩罚,往往会以拒绝对话甚至撒谎来逃避父母对自己行为的了解,造成了亲子关系的冷漠,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愈加困难。经常遭受体罚的孩子,常常会伴有以下特点:

性格情绪方面

极端固执:

有的家长缺乏耐性,与宝贝相处时不能做到平等交流,甚至“一言不合就动手”。孩子认为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尊重,简单粗暴的体罚行为容易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思想排他倾向加剧。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达他的反抗情绪,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丝毫不妥协,常常用离家出走、逃课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自卑软弱:

经常性的体罚往往会导致孩子对家长的恐惧,无论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能顺从地“听话”,即使有抵触情绪也不敢表达。在这种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通常表现为自卑、懦弱,成年以后依然不擅长与人交流,羞于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

焦虑不安:

有的家长存在攀比心理,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时时处处都胜过别人。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感到焦虑不安。例如孩子学习成绩下滑,家长不是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简单地痛打一顿。孩子不仅不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业,还会时刻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如果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就又要挨打。异常紧张的状态下成绩通常会一落千丈,离父母的要越来越远。

行为方式方面

隐瞒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动手打,“聪明的”孩子为了免受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了就骗,毕竟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掩饰或者谎言往往不经推敲,很容易就能被家长识破。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更硬、怒火更盛、惩罚更严、下手更重。为了避免再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孤僻独处:

经常挨打的孩子,总会感到孤立无援,究其根本是内心存在极大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性格往往比较沉默、压抑。这种孩子既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又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久而久之,会变得越来越孤僻。

简单粗暴: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他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相处模式,因此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欺负那些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会给孩子树立坏的榜样,容易造成孩子暴力冲动、欺软怕硬等缺点。

喜怒无常:

大部分家长打过孩子以后,又后悔又心疼,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还会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时间一久,孩子对家长“大棒”后的“糖果”也就习以为常了。然而家长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通常会造成孩子情绪的喜怒无常。

犯罪趋势:

如前所述,经常挨打的孩子容易产生极端的对抗情绪,对待事物也倾向于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因此进入学校、社会后,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他们很难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家长期望通过体罚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不妥当的。经常性的体罚,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那么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适当的处理方法到底是什么?

家长攻略

比较理智的做法是先了解原因、区分情况,再选择方法。以本文开篇的场景为例,孩子哭闹状态下的体罚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以尝试下“ABC原则”:

A事前约定

例如去逛超市,家长在出门前就与孩子约定好,爸爸妈妈只能买什么,买几样,宝宝只能买什么,买几样,商量好了再出门。在与孩子做事前约定时,一定要在绝对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而不能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孩子最想买的,什么是他真正需要的,什么是家里已经有了没必要再买的等等。经过这样平等而民主的讨论,孩子更会遵守自己和家长的约定。

B事中提醒

已经约定好了,就要坚决执行。当孩子遇到不在计划之内自己想买的东西时,他可能会忘记与家长的约定,吵着一定要买,这时家长就要提醒孩子:“我们约定好了只能买××,不能买其他的。”在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尝试触碰家长的底线,这也正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的时候。因此,无论孩子有什么理由,只要不在约定的范围内,家长都要坚持原有的约定,注意语气要温和,但态度一定要坚决。当然,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不能随意买约定范围之外的东西。

C事后总结

结束购物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宝宝在超市看到了很喜欢的玩具,想买,但还是忍住了,遵守了与爸爸妈妈的约定,宝宝这样做非常棒!那我们现在来商量看看,宝宝喜欢的那个玩具要不要下次去的时候再买?”

ABC原则能够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遵守约定的习惯。如果孩子采取不当方式,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惩戒,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这些方法包括:

罚坐、罚站或暂时隔离(针对不停吵闹、跑跳等)。

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宜;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为孩子的处罚计时。实施这种处罚时,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加顽皮的反效果;处罚完毕后,询问孩子是否知道被处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

帮忙做家务(针对乱画,乱丢东西、玩具等)。

家长可以准备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自己清理弄脏的墙面、弄乱的玩具,培养他们爱干净、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实施这种惩戒时,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带领一起做家事;事后可以询问孩子在帮忙做家务中的感受与体会,让他们懂得劳动的辛苦,避免一些破坏行为的出现。

看书、写画(爱有小动作、暴力倾向等)。

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彩笔、画纸、故事书等,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化解宝贝愤怒的情绪。实施这种惩戒时,父母要注意: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不是怒斥孩子的错误与过失,而是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或写下来;等双方的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也能够从孩子的作品中了解到其犯错的心理及想法。

无论采用哪种惩戒方法,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语气、措词,不要使用威胁、恐吓的话语,时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过程中绝不宽容、妥协。最后处罚结束后,一定要安抚、拥抱孩子,让他知道父母不会因为他犯了错误就不再爱他。

总之,儿童成长是一个不断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家长要尽量多给予孩子认同感和安全感,在平时与孩子多做沟通,采取正面的和鼓励的方式,强化儿童良好的品质。即使出现错误的行为,家长也不能“怒从心中起”,让一时的怒火击碎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就算“咬碎口中牙”,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给他一种安稳的感觉。每一个宝贝都是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天使,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快乐温暖地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教会孩子乐观的方法


育儿观念:教会孩子乐观的方法

乐观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陪着孩子,或者因家庭的

一些琐事在家里吵架,从而导致孩子比较内向,产生偏激的想法。

在xx小学五年2班就有这样一名学生,一来学校就满脸委屈,只要有同学说她一句她不爱听的话,她马上

哭,说什么不公平。不仅如此,老师也发现她和平时不太一样,成绩一落千丈。当老师找她交谈时,她

表现出非常气愤的神情,说:“不公平,不公平,没有人对我好,她们都讨厌我……”在老师的因势利

导下,才发现原来她还有个妹妹,父母与外公外婆都非常喜欢她的妹妹,由于她的父母只带她来晋江务

工,相比之下,一回老家会比较疼爱她的妹妹。这或许给她的感觉便是:“父母不疼我了,外公外婆不

疼我了,谁都不爱我了。”谈到这里,老师马上想到:这个孩子此时的心情非常糟糕,应该让她往乐观

的方面去想。

老师与她的聊天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后来老师通过观察并与其家长交谈,让她的父母不要再像平时一样

对待她,让她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并一发现她的优点就及时表扬。

通过几次与她及家长面对面交谈,这孩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悲观,成绩也进步了。这个事例,提醒我们

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以下是几点教会孩子学会乐观的方法:

1、营造一个乐观而温馨的家庭环境

2、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3、要学会欣赏孩子

4、父母要保持乐观情绪

5、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6、不要对孩子“抑制”过严。

7、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8、不向孩子宣泄“垃圾情绪”

9、帮助孩子面对缺陷与挫折

10、不要总拿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比较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享受快乐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会有一个乐观的心态。

育儿观念:如何教会孩子预防性侵犯?


育儿观念:如何教会孩子预防性侵犯?

爸爸妈妈有没有发现,给孩子讲道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呢?因为孩子在7岁以前都处于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逻辑的道理很难深入理解及记忆深刻,直到11岁左右逻辑思维才发展相对成熟。怎么办?

道理不好讲,故事轻松讲。所以,“精英父母帮”的“田先故事会”版块给大家推出了一个特别的内容,就是教会爸妈们如何用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来让孩子轻松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道理,进而逐步影响和改善孩子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和能力。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适合用来教会孩子预防和躲避性侵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故事:独角兽和拉拉

有一天,拉拉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独角兽,他问独角兽说:“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我叫拉拉。”

独角兽笑了笑说:“当然可以,我叫独角兽!”

然后,拉拉和独角兽就成了好朋友,他们每天在一起玩耍,可开心了。有时候独角兽还会让拉拉骑在他背上,带他到森林深处,去看小猴子打架,松鼠跳舞。

拉拉一直对独角兽的角很感兴趣,因为那根尖尖的角会闪闪发光。于是,拉拉问独角兽说:“我可以摸摸你的角吗?”

独角兽很严肃的说:“不行!我的角不能让别人摸,一摸我就会死去!”

“小气鬼……”拉拉小声说着,有些不开心,他还是很想摸独角兽的角。

过了几天,拉拉想到一个能摸到独角兽角的办法。他跑到一棵大树跟前,朝树洞里看了一眼,对独角兽大喊说:“快来看啊,这个树洞好奇怪,里面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独角兽相信了,跑过去低下头去看树洞里面。拉拉猛的抓住独角兽的角,高兴的说:“摸到了,摸到了,我终于摸到你的角了!”

“吼~”独角兽痛苦的叫了一声,摔倒在地上大口的喘着气,冲拉拉说:“我要死了……从今以后你再也看不见我了!”

“我只是想摸摸你……..你真的会死吗?”拉拉害怕了,看着独角兽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独角兽虚弱的说:“每个人都有不能让别人碰的地方,我已经跟你讲过我的角不能摸…….希望你能记住这个教训,保护好自己不能让别人碰的地方,也不要去碰别人不想让碰的地方……”说完这些话以后,独角兽就死了。

拉拉好伤心,非常非常后悔自己不听独角兽话摸了他的角。

从那以后,拉拉再也没有遇到过别的独角兽,也再没有去过森林深处,他只能孤孤单单地一个人玩耍。

这个故事适合2-8岁宝宝,用故事告诉宝宝:独角兽的角不能摸,宝宝身上也有不能让别人摸的地方,除了妈妈以外谁都不能摸。如果有人要摸就要大声反抗说“不准碰我!”,大喊妈妈或者老师,马上躲避离开,并且尽快告诉妈妈或者老师。当然,宝宝同样也不可以乱摸别人的隐私部位。

故事讲完后,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做一些交流,以下是可参考的几个主要交流点:

1、听完这个故事,宝宝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问题?(不设限,先让孩子自己感受和总结,欢迎各种天马行空麻辣提问)

2、启发式分析:

A、独角兽的角为什么不能摸?(因为摸了就会死去。)

B、宝宝身上也有不能被别人随便摸的隐私部位,是哪里呢?(背心和小裤衩包住的地方,这就是宝宝身体的隐私部位。)

C、宝宝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呢?如果被人摸了怎么办?(宝宝的身体属于宝宝自己,隐私部位只有宝宝自己能看到。在生病、洗澡等特殊情况下妈妈可以看,或者是在妈妈的允许和陪同下,医生可以检查。除此以外任何人都不可以看,更不能摸,就算是爸爸和老师也不可以。如果有人要摸就要大声反抗说“不准碰我!”,大喊妈妈或者老师,马上躲避离开,并且尽快告诉妈妈和老师。)

D、拉拉为什么要去摸独角兽的角?结果怎样?别人的隐私部位我们能摸吗?(拉拉因为好奇去摸独角兽的角,结果独角兽死了,拉拉也从此没有朋友陪伴了,这是不对的。引导孩子意识到,不能因为好奇就随便去碰别人的隐私部位,否则也会失去朋友,甚至给别人带来伤害。)

E、拉拉是怎么摸到独角兽的角的?这说明了什么?(独角兽相信了拉拉的话,但拉拉欺骗了独角兽,最终害死了他。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很重要,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真正的朋友需要时间来检验,多看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听他说了什么。宝宝如果不能确定一个朋友是否真的值得信任,一定要记得先听听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怎么说。)

育儿观念:到底是陪伴还是干扰孩子?


她带着儿子去赶集,儿子兴奋地喊,妈妈快看小鸡!

妈妈说,快看大鱼。她本意是想补全儿子的话(因为卖鸡的跟卖鱼的都在一起)。

儿子在客厅里快速地跑来跑去,因为他刚刚2岁,头一次这么快速地跑。他一边跑,一边兴奋地仰着脸看着妈妈,期待点什么...

妈妈刚下班,很疲惫,终于说话了,“来,儿子别跑,我给你剪指甲”

区域活动时间,小宝在幼儿园走廊里面东奔西跑,看见老师走过来,他跑得更欢实了。

老师远远喊了一句,“你怎么老不穿鞋?妈妈已经为这个事情打了好几次电话了”,小宝把满肚子想告诉老师的新发现就只好咽了回去。

回到班里,刚推开门,“小宝先去洗手,小宝第一个回来喝水,小宝真准时。”想找人述说的小宝扭头就走开了,“我讨厌洗手、喝水”

扭头到了沙池,老师职业地迎过来,“我们在玩沙子,你要来吗?”,小宝厌恶地嘟哝着,我知道你们在玩沙子。

大人啊!你们多么怕自己没用啊!不能帮孩子剪个指甲、喂个饭、穿个鞋,你就觉得自己毫无用处,实在不行,帮孩子表达两句话,不然,自己为什么活着?

你只是在刷你自己的存在感,与孩子无关。再好的硬件,再热情的堆笑,那都不能叫做陪伴,叫做干扰。

也或者,当时的你实在找不到别的话说,那句话是你最熟悉、不用过脑子的,那么,请你闭嘴,好吗?浮躁的时候就什么都忍住不说,静静地听听对面那个人,他在想什么?他眼神里面有什么不一样?他在关注什么?

育儿观念:育儿心得之宝宝识字


育儿观念:育儿心得之宝宝识字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希望。我们也不例外,晴晴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设想了很多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会阅读一些育儿心得。但是,等到晴晴出生后,我们才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小天使,没有什么方法是万试万灵的,只有根据孩子的特性来适当引导,配合孩子一些天性,才能做的更好。

晴晴从小就是好奇心很重的孩子,对所有不认识的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趣想要了解,记忆力又很好,重复几次就能掌握,而一旦了解后也会愿意像个小老师一样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于是借助孩子的这些特性,我们开始摸索最合适的教育方法。拿宝宝识字来说,我们从最开始的有意引导到后来孩子的自学,不知不觉中,3岁多的晴晴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字。总结了一下,我们的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奇心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给晴晴买的第一本故事书开始,在给晴晴讲故事的时候我们总是用手指着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于是,小小的晴晴开始对这些文字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几次之后,只要我们拿着故事书讲故事,她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指着念,读多几遍,连蒙带猜的她就可以读通整本书了,那时的她可能还没有意识说要学认字,但是对文字的好奇给她以后学识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带她出门,她会特别留意街上的店名招牌、广告等,一定会问怎么念,然后跟着学。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后,她看到熟悉的字就会煞有介事地自己念出来,我们都会及时送上掌声与鼓励,碰到不认识的字她首先会读半边,呵呵,这时如果读错给她纠正,再次遇到的时候还会特意再问她记不记得以加深印象,这样日积月累,以孩子惊人的记忆,结果常常我们料想不到的。

2、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细节,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喜欢读书看报,孩子也一定会静心坐下看书。

3、营造氛围:晴晴识字始于2岁左右,刚开始我们是有意识地营造家庭的“汉字氛围”,即在家里的很多地方都贴了的汉字画,还有一套身体部位,小动物,生活常用物品的图卡,每天都会与晴晴做“我念你指”的游戏,我们念文字要求晴晴指出对应的图片,她很快就能熟练的做到,然后,我们开始改变游戏规则,变成“我指你念”,我们指图片或者文字,要求晴晴念出来,念对了就会大大鼓励一下,不对的通常也是念成了图片上的其他字,我们就先告诉她她所念的是哪个字,再引导她再想想我们指的究竟是哪个字,总之不轻易的说她错了,这样即使念错,对她识字的兴趣也不会有太大冲击。认的字越多,得到大家的鼓励、表扬也越来越多,这也更刺激了孩子爱认字的兴趣(这应该就是时下流行的“鼓励教育”吧)。

营造氛围还有很多方式,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可以用儿童故事机放些如经典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孩子反复、无意识的听,会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如果这时她手边有相应的书本,孩子半读半猜的,很快大部分的字就都会认了,时间长了,全书就会读了,她也爱上了看书,再后来,可以自己看一些新儿童书。

4、互动很重要。学习的过程中,与孩子充分互动,孩子每一次关于文字的疑问,我们都会尽快的给予答复和反馈,否则,慢慢的她就会对文字失去兴趣;另外,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而我们则要工作无法时刻陪伴,这时除了让她玩玩具随意画画等,我们还会给孩子适当看些电脑电视,有一段时间,她爱上玩IPAD,于是我们就在平板上下载了几套儿童识字软件,课时内容从易到难,每个汉字都配有图片,解释、语音朗读以及相关词组,练习部分则会有跟读和听写,晴晴对这种互动式的学习非常喜欢,所以她都不用问我们,自己一个人可以跟读完好几课时,一般几次后,自己在测试模式下,大部分自己就会读了,但前提是要把握时间,每天不要玩超过1小时。

5、循序渐进。对于孩子识字,我们主要采用的是“从阅读完成识字法”,即学习很少量字即开始阅读。除了第一次的100个左右的“人手足耳鼻口”等单字之外,晴晴对于文字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故事书,通过故事的内容再进一步加深孩子对于文字的理解,同时也配合着IPAD上的识字软件学习一些单字。当然,我们在选择书的时候都会注意从易到难。这样,刚满三周岁,她已经能够独立阅读《小玻系列》、《淘气宝宝系列》等低幼读物,据本人保守估计在300-500字(无法具体统计孩子的认字数量)。

以上是我们在教孩子识字方面一些心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继续给予指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儿观念


育儿观念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而孩子的健康、聪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人们不是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所圈、所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行为的发展。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头脑聪明、积极乐观的人。

但在现实中,家长们往往都缺乏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凭感觉了。自今年9月我们的女儿阳阳开始幼儿园学习后,我们有幸参加了新生家长培训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时也非常有针对性,帮我们解答了许多存在的疑问,也纠正了我们一些认识上的偏误,让我们逐步掌握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又深刻的体会到做一个称职的、让孩子喜欢的父母是何等的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但要更新观念,走出各种误区,更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要以爱的教育来培养小孩。对小孩的各种要求应顺其发展、启发引导、减少压力,多给小孩创造其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s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幼儿实施教育,不仅在于幼儿园的教育,还应当贯穿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更应与老师密切合作。

育儿观念: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育儿观念: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有个同小区的妈妈,比我晚当妈两年,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总是问我一些吃喝拉撒的问题。由于好为人师的本能作祟,所以联系的很频繁,渐渐的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当孩子渐渐的长大,我和这个妈妈之间产生了微妙的隔阂,因为我觉得她对孩子过于的严厉,而她又觉得自己所坚持的育儿理念很正确。真应了那句话——道不同不相与谋!相信当妈的都理解我这种感受哈,没有共同语言了,关系自然就渐行渐远了。

最近有一次,大家一起打羽毛球,我发现她的闺女缩在角落里,而妈妈拽着孩子,勉强她,让她叫叔叔阿姨。我劝她别勉强孩子,顺其自然就好了,等回家在慢慢引导。朋友跟我叨唠起了孩子的问题,她说孩子现在已经上中班了,总是偷偷的把小朋友柜子里的东西拿回家,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有时候甚至就是人家画的一个小卡片。回家后如果被妈妈发现,她会说是老师发的。朋友非常郁闷,她问孩子为什么喜欢什么不跟家长说,还总是说谎话!而我隐隐的觉得这跟她平时严厉的管教有些关联。不过没敢相劝,担心又变成一次教育理念的PK。

我一直非常排斥严厉管教,因为我的妈妈就是一位标准的严母。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妈妈也不是什么都限制我的,但是她给我的感觉是:“什么事情都没得商量!”带着这种感受,我从记事起就怕妈妈。好在家里有个任我欺负的爸爸,我算是找到了一些平衡。有一次我在小朋友家意外碰破了头,小朋友的爸爸带我去医院缝针包扎好,我说什么也不敢进自己的家门。因为我觉得我犯了错!这种感觉在别人看来是不是很奇怪?明明身体受了伤,理应扑到妈妈的怀里大哭一场才对呀?但我却觉得自己犯了错。这就是我当时对亲子关系的一种理解与感受了!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期末考试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跟一帮同学到运河滑冰去了,在冰面上我摔到了尾骨,几乎半年的时间骑不了车,但是我没有跟妈妈提起过一个字。原因是,那天我回家很晚,一进家门妈妈就劈头盖脸的给我一通数落,现在想来是她担心我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我编了个瞎话糊弄过去了,却根本不敢提自己受伤的事情。那次的摔伤其实是很严重的,完全有必要去医院检查,骨头一定是受伤了。但是幼稚的我担心的是比摔伤更为严重的惩罚!

如今我也成为了母亲,很能理解妈妈当时的心情,但是我对她的做法是绝对不敢效仿的,因为那些事情曾经给我的内心造成过很深的伤害。我总是在内心反复的猜想妈妈对我的爱有多少,在爸爸温和态度的对比下,我总觉得她根本不爱我。

昨天跟姐姐姐夫聊天,说起这事儿,姐夫深有感触,他儿时的一个伙伴,淘气上树结果摔了脚脖子,怕跟家人说了挨打,就一直忍着,没想到最后居然被截肢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是因为我曾经有过相同的感受,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他当时的做法,他一定是平日里被家长的严厉吓坏了,所以发生意外的事情时,第一反应是“我错了”!

我只是想阐明自己的育儿立场——孩子与我们是平等的人,他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引导,而不是严厉管教(不经意间我们已经很严厉了)。试想想,如果总是有一个比我们大两号的人,严厉的指导我们,不允许我们犯一点点的小错,我们不说谎话才怪?!

育儿观念:到底有没有“天才儿童”呢?


父母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而又好学,各方面都很出众的天才,但其实这样的孩子是很少的。

为了迎合父母想要培养“天才儿童”的心理,市面上各种学习啊、训练啊、书籍啊,就连玩具都和“天才”挂上钩了,叫做“智力玩具”。

那么,智力玩具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否有效?

反正不会有害处,除非是孩子由此受到父母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但是,智力玩具不可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天才。大多数专家认为环境与遗传是十分重要的,不管你怎么培养,不可能产生第二个莫扎特。

就算真能培养出“天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很重要啊,非常聪明的小孩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当他们的父母自喜得意时,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许是很棘手的。

朱迪?加尔布雷思在她的《天才儿童生存指南》一书中,列举了天才儿童的八大弱点,包括“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缺”,“我们离父母的要求太远”等。

专家认为父母诚实坦率地与孩子相处,与孩子一起解决碰到的问题这很重要;父母应诱导孩子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而不应对他们要求太多。

幻想对孩子来说犹如音乐课一样重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天才儿童学校的负责人切维?马丁说:“我们所要的努力是教育父母设法让孩子玩得更好些。”(果真有天才儿童学校~)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天生高智商的孩子,许多专家认为天才儿童应得到特别培养,但也有人担心这些智力超群的儿童如长期与同龄人分离。

如送往特别的学校进行特别培养,会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那些早年被贴上标签认为是神童的孩子,容易对前途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由于智商高而打保票认为将来一定会成为什么什么,往往会造成悲剧。

在学龄前儿童中搞智商标准更为有害。因为这种智商测试并不可靠,智商高固然可以说小孩聪明伶俐,但智商低,就毫无意义了,因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小孩在测试时紧张引起的,或是因为身体不舒服造成的……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天才儿童”呢?

许多从事天才儿童教育的老师告诉家长:“凭自己的直觉”。

虽然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才能会估计过高,但没有任何人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另外,也有些基本的衡量标准,这些儿童往往具有特别的好奇心、掌握丰富的词汇等。

然而,如果你的孩子到了4岁还不会计算,也不要沮丧,即使是爱因斯坦,他小的时候也被认作是智力迟缓的孩子,只有他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大教授”。

相信《育儿观念:体罚宝宝,到底教会了他什么》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2020幼儿园教什么内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