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爱太近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笔记 10-10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的家长帮助孩子脱衣服、换鞋等,而我们未来的幼苗表现出一幅无所谓的态度,每一件事做下来好像跟他没有关系似的,随意的摆动着身体,好象随风摆动的柳枝一样。而我们的家长却乐此不疲,有说有笑的做着这件事,好像是他们应该做的一样。

由此我联想到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件事,说:“有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种了20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他的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他的孩子反驳说:“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子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经历了一些世事,孩子们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得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灾难和痛苦。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过分的爱孩子,凡事都给他们准备好,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幼教随笔:爱不要太近


经历了一些世事,孩子们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

新学期开始了,我依旧能看到许多的助孩子脱衣服、换鞋等,而我们未来的幼苗表现出一幅无所谓的态度,每一件事做下来好像跟他没有关系似的,随意的摆动着身体,好象随风摆动的柳枝一样。而我们的家长却乐此不疲,有说有笑的做着这件事,好像是他们应该做的一样。

由此我联想到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件事,说:“有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种了20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他的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他的孩子反驳说:“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子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经历了一些世事,孩子们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得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灾难和痛苦。所以我们的家长不要过分的爱孩子,凡事都给他们准备好,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别让“爱”折断蝴蝶的翅膀


某天,一个文人经过路边,看到一只蝴蝶正在蛹里挣扎,蛹上已裂了一条缝隙,蝴蝶扇着翅膀挣扎了数次试图从蛹里飞出来,但都未成功。文人顿生怜悯之心,帮蝴蝶弄开缝隙,蝴蝶顺利地从蛹里飞了出来。可不幸的是,不久之后蝴蝶便因双翼折断而死……读到这里,您是否想到了今天的孩子,在父母的“强迫关怀”或“过度溺爱”下,他们正像那只断翅的蝴蝶,被剥夺了自我奋斗和拼搏的权利和机会,在还没有经历生活的风雨之前,就被父母用充满“爱心”的帮助“完整”地“取”出了“蚕蛹”。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年迈的老奶奶、老爷爷来幼儿园接送孙子,有的孩子已经上中班了还要大人抱着回家。在家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形:当孩子低头准备系鞋带或拿取物品时,爸爸、妈妈立即上前“帮忙”;甚至有些“尽职尽责”的全职妈妈每时每刻都陪在孩子左右,陪伴孩子上幼儿园,喂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陪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因为过多保护、过度溺爱,孩子甚至少有步行的机会,减弱了脚与大地接触的感觉;孩子失去了尝试错误,获得新知识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孩子失去了所有的锤炼和挣扎的机会。最后,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心、怯懦、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和冒险精神、不敢去尝试新事物……这样长大的孩子到了社会上常常表现得十分脆弱,一遇到挫折便惊慌失措,长时间陷于困境而不能自拔,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也许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处在一种“幸福无比”的环境中,对他的成长最有好处,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痛苦的磨练和挣扎对坚强的生命来说是必须的。心理学上也认为:如果人长期在一种“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其结果是:一,对幸福的感觉明显降低;二,特别害怕困难,不愿接触人世间的艰难困苦,甚至会将一些平常的事也误认为是痛苦而神经过敏。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究竟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呢?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的教育。在日本,很少看见抱孩子的母亲。下雨天,三四岁的孩子穿着小雨靴,撑着小雨伞,背着小包,跟在大人的后面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有时,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母亲不是跑上去将孩子扶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就被“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鼓励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孩子稍有自理能力时,便要求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也许在他们看来,孩子的成长经历就如同顶破一个一个的“茧”,当孩子成长到一个特定的阶段,当他的体能和智能发展显示他具备了某项潜能时,就是他们应该靠自己的努力“破茧而出”之时。也许孩子生来有很多双翅膀,都可以让他飞翔,而每当我们亲手破除一个“茧”,他就夭折了一双翅膀。

孩子换书别太快


带孩子们去阅览室看过几次书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换书太勤快,即使是他们特别喜欢看的书也是草草的翻几下,就去换一本新书。我们就要求孩子在仔细看看,不要急着换书,可小朋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会很认真的说:“我已经看完了。”

观察得出小朋友对换太快有了原因就是不会看书。有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对画面上的东西不能理解,所以就翻一翻看看热闹,马马虎虎看两下就看完了。而有的孩子干脆手在翻,而眼睛却看在别的地方。要说孩子对图书不感兴趣,放在图书区里的图书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可阅览室的书完全满足孩子的需要,可由此我发现孩子换书更加的勤快了。

就此,我们也有了采取的措施。有意地教小朋友看书的方法,有意的引导孩子学习一页一页翻书看,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认真观察,使孩子知道每一个画面都很有意思,让孩子带着问题看书。看好一本书后,请孩子给大家讲一讲,我们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使孩子产生成就感,并知道认真看书就会有收获。

请不要让孩子等太久


我们常常会听到某某网站的点击率很高,点击率高说明被众人关注度高!在这里,我借用一下点击率这个词,相信不仅对我班,对每一个幼儿园的班级里都会有几位点击率很高的小朋友,这些孩子在课堂上、游戏中、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每一种活动中都需要老师不停地去点击他,他们的名字随之而然地天天挂在老师的嘴边,渐渐地老师和他们的交流多了起来,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也多了起来,这时,那些乖巧,安静的孩子在做什么,他们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最近我发现,调皮、好动的孩子时刻需要老师的点击,那些安静、乖巧的孩子亦然,每一位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似乎都喜欢老师去点击他,表现好也罢,表现差也罢,他们就是喜欢自己的老师多看她一眼,对他笑一笑,听他说一说,聊聊他们的事,哪怕老师不经意的摸摸他的头,孩子就会高兴地蹦来蹦去。我们常说,老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父母,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好朋友,返“老”还童和孩子一起做他们的事,听他所说,想他所想,聊他想聊,乐他所乐,然而有些时候这似乎有些纸上谈兵,这样说有些过,毕竟我们也在尽力地为孩子做了很多,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呢?关注一些孩子,是不是也忽视了另一些孩子,那么如何游刃有余地游离在个别与集体的教育之中呢?有时候思绪会很乱,思考一点问题,却发现,好多好多的画面,感触同时油然而生,让我很难一时间缕顺清楚,然而此时我只想记录和表达的一点就是:请不要让孩子等太久,每一位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点击”!

给我这种内心的触动是来自我班的张永沂。永沂,是个个头不高安静的小女孩,教育活动时眼神是游离不定的,为了帮助她提高阅读能力,我和班上的老师没少下功夫。在没有更深的了解永沂之前,我一直认为,永沂这么安静,一定是个不善表达、害羞的孩子。有一次下班路上接到永沂妈妈的电话,电话里,永沂完全不像在幼儿园时的安静和不善言辞,妈妈说完后,妈妈要她和我说再见,这可好,接过电话,永沂噼里啪啦地说了好多,最后才说:小张老师再见。很随意很开心的通话,于是,我就开始寻思自己对永沂的了解是否全面准确,她竟然会对我说这么多话?事后,我开始进一步地了解她、发现她,一有时间我就走到她跟前,跟她说说话,没有目的,就是瞎聊,聊着聊着,说着说着,我发现永沂原来这么能说,越来越好表现了,我加大观察的马力,在日常活动中,她有丁点的进步,我就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将她一个闪光点无限地扩大。渐渐地,我发现在课堂上,永沂举手次数多了,为大家唱歌的次数多了,游戏中,永沂也积极了,教室里也常常听到张永沂的声音和笑声了,她姥姥送她入园时也常说:“现在早晨都不去饭店了,要求直接来幼儿园!”今天在自由表现的活动中,永沂表现的很踊跃,于是,中午的时候,我让她当我的小帮手帮我分餐盘,我拉着她的小手,她却将我的手前后不停地摆来摆去,咧着嘴,嘀咕些什么。这也许就是一种高兴时的不知所措吧!

永沂的变化,给了我意外的收获与惊喜!都说每一位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的确如此,但有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我们老师有心、用心,就不会有被忽视的孩子,不是吗?想要做好,确实很难,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在等着我们,请不要让孩子等太久!他们需要老师的点击!

教育随笔:让我慢慢靠近你


教育随笔:让我慢慢靠近你

九月初,幼儿园开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陆续来到班里。我们首先带孩子们熟悉环境,引导他们辨认属于自己的标记。他们被一式五份的标记所吸引,忙着将标记贴在毛巾架、水杯架、床沿、桌椅上,标记似乎让孩子们有了一份归属感,他们为拥有这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兴奋着。然而,也有一些孩子对新环境有排斥心理,等家人离开后就哭闹起来。为了防止这种情绪的蔓延,我跟配班老师只能一边照看其他孩子,一边安抚这些哭闹的孩子。我们抱抱这个,抚抚那个,实在不行就怀里抱一个、背上背一个、手里领一个。“小金鱼肚子怎么那么大?是不是要生小宝宝了?”“挂在天花板上的气球为什么老在跳舞,它是不是在欢迎你呀?”我们会绞尽脑汁利用所见之物转移孩子们的注意。

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放眼望去,我们花了多日精心布置的温馨的班级环境已经被孩子们搞得面目全非:轩轩在搭建区用软积木玩“骑大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杉杉跟洋洋在娃娃家进行扔玩具比赛,看谁能将毛绒玩具扔到娃娃家的屋顶上,这时毛绒玩具不是趴在小床上就是躺在地上;佳佳将衣服、彩笔、“饺子”“蛋糕”一并塞进“冰箱”……尽管如此,当我们靠近孩子们的时候,他们不再有敌意,看来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接近孩子的第一步。

午睡时间到了,我们抱着这个轻摇着,搂着那个轻拍着,有时甚至要半躺在两张小床中间双手左右开弓,终于,孩子们都睡下了。起床时间到了,我们又拖着疲惫的身子迎接孩子们起床,帮他们整理衣裤,引导他们入厕、洗手。这时瑶瑶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怎么哄都没用,我便灵机一动,顺势躺了下去:“哎呦!好累好累!我真是起不来了,这可怎么办呢?你能拉老师起来吗?”瑶瑶马上坐了起来,伸出双手:“来,我拉你起来!”我握住这双稚嫩的小手,顺势站了起来,顿时我俩乐成一团。

新生入园之际,我们就是这样忙碌着、快乐着,慢慢地靠近孩子们……

别让“对不起”变了味


结构区玩具很受孩子们青睐,课间除了室外活动,室内活动时,许多孩子都会选择结构区活动。

积木、各种插塑、雪花片、大风车~~等玩具,到了孩子们手里,真是脑洞顿开,五花八门的作品不得不让人惊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神奇创造。

“呜呜呜~呜呜呜~~~”咦,怎么会有孩子的哭声?我迅速寻声望去,史书豪坐在地上,正低声哭泣。

而桌子对面的史昊泽趴在桌子上正偷偷的坏笑,不用说,一定是史昊泽搞了恶作剧。

我疾步走了过去。

“老师,是史昊泽,史昊泽把史书豪的小椅子用脚蹬开,史书豪没注意,就坐摔在地上了。

”旁边的小朋友迅速扶起史书豪告诉我。

“呜呜呜~呜呜呜~~~老师,我的玩具掉地上,我捡玩具,史昊泽就从桌子下面伸脚过来,把我的小椅子蹬开,我就坐摔跤了。

”史书豪抹着眼泪委屈的诉说着。

“史昊泽,知道搞这种恶作剧会有什么危险么?伤害了小朋友怎么办?”

“老师,我都说了‘对不起’了。

”史昊泽这才止住坏笑,为自己辩解。

“这不是说‘对不起’就可以原谅的事,你先站在旁边自己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接受你的‘对不起’。

上课前,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专门组织幼儿讨论了:什么样的‘对不起’,我们才会表示‘没关系’?经过讨论,小朋友们都进一步清楚了:不小心的没有造成任何伤害的,真心表示的‘对不起’,应该回应‘没关系’。

例如:轻轻的碰了别人一下,不小心把别人的玩具弄掉在地上并及时捡起来还给别人等。

不小心的造成任何伤害,及时采取最好的补救行为,并真心表示的‘对不起’,也应该大方回应‘没关系’。

例如:把别人绊摔跤了,要及时道歉并扶起,检查是否受伤,妥善处理。

端汤洒在别人身上,要及时道歉并检查是否烫伤,妥善处理等。

故意的恶作剧,有时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那样的‘对不起’,我们不接受。

例如:史昊泽从桌子下,伸脚把对面史书豪的小椅子蹬开,就是想让史书豪摔跤。

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不把别人扶起来还坏笑,这样的‘对不起’,我们不会表示‘没关系’,而且,如果一直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教育,改正过来。

后来,在大家的提示帮助下,史昊泽向大家承认了错误,并承诺不再玩危险的恶作剧,大家才原谅了他。

小家伙们都精灵古怪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原则性的东西,他们就会真的脑洞顿开,仿效性的恶作剧会层出不穷,然后,曲解‘对不起’和‘没关系’的关系,为自己做无罪开脱,让文明礼仪中的‘对不起’和‘没关系’变了味!

让爱永远


清晨来园时,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活动室,我就会热情地迎接,并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来幼儿园的。”“你今天早饭吃什么呀?”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心情。因为我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

晨间锻炼时,我喜欢与孩子一起玩、一起疯,并随时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如果熟了,就及时提醒孩子们脱衣服,并用干毛巾擦去孩子背上的汗。活动结束,我会督促孩子及时把衣服穿上。因为我想孩子们明白:老师多么爱他们。

午餐时,我忙碌的穿梭在孩子们中间,随时关注他们的进餐情况,并告诉他们盘中餐的营养。看到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时,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我想让孩子们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

午睡时,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帮这个孩子脱衣服,帮那个孩子掖掖被角,并让故事伴随孩子进入甜美的梦想。孩子们熟睡了,我还是不断地来回巡视,帮助蹬被子及时盖好,以免着凉。因为我想让孩子们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

孩子们身体不适时,我更是用心关注,了解他的现状,并随时做好准备。当孩子呕吐或大便在身上时,我又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帮孩子孩子清理污物,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因为我想让孩子们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

游戏时,我与孩子玩做一团,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当孩子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时,我就引导孩子向对方说“对不起”,以表歉意。

借东西时,我要求孩子对同伴说:“请你把这东西借给我,好吗?”归还时,我督促孩子对孩子对同伴说:“谢谢!”

离园时,我提醒孩子要与老师、同伴说声“再见。”

晚上入睡时,我要求孩子孩子与父母道声“晚安。”

…….

无数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日子,如涓涓的溪流,滋润了我,也滋润了孩子们。我让孩子们明白:爱人者才能被人爱,只有爱成为我们的追求,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生命之花才会更加馥郁芬芳。

让爱永随


上音乐课时,我在教孩子们唱儿童歌曲《风儿找妈妈》,当我弹着电子琴,用略带忧伤的曲调带孩子们唱着“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风儿风儿还在叫,它在找妈妈……妈妈你在哪?风儿想妈妈”时,我听到了抽泣的声音,而且越来越响,我顺着声音找去,只见谦谦已经泪留满面,两肩抑制不住地耸动。我过去轻轻地帮他擦干眼泪,抱着他,他哭着说“钟老师,大家都有妈妈,风儿也还可以找妈妈,请妈妈把它带回家。我却再也找不到妈妈了,妈妈永远地去了天堂。”说完靠在我胸前号啕大哭起来。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不禁想起了前几天的情景……

那天早上,谦谦迟到了。奶奶送他来上学,两人的眼睛都通红通红,周围肿得象桃子。奶奶把谦谦交到我手上后

,一改往日的热情,没说一句话就走了,谦谦也一言不发低着头非常悲痛的样子,这种状态与他的年龄格格不入。我正想上前问问原因时,却发现他左手的手臂上带着一个黑袖圈,我马上心一沉,他家谁去世了?爷爷?可是他爷爷早都不在了呀,还会谁?我摸摸他的头,不等我说话他就抬起头悲伤地对我说:“钟老师,昨晚我妈妈死了,我今天是因为到见我妈最后一面才迟到的。爸爸告诉我妈妈要去天堂居住了,永远不回了。奶奶要我记住妈妈的样子,说以后再也见不着她了。为什么死了的人就去天堂居住,不回家呢?她为什么不睡在我们床上,让我可以常看见她呢?”

我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无言回答,只是默默地让泪流淌……心里感觉非常非常地疼……。

孩子啊,你可知道,在你这样的年龄正是在父母怀里撒着娇的时候啊,可你却承受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妈妈撒手人间,离开了年幼待养的你和年迈需人照顾的奶奶。从此,在你前进的路上将比其他伙伴更多艰辛和坎坷?当有一天,祖母已经不能再庇护着你的时候,当有一天你需要母亲温暖而坚实的怀抱的时候,当有一天,你们明白了死亡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你的心中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老师的心里觉得这样的让人心酸,你的天真,在震撼着老师啊!是呀,这么小的你,本来妈妈是该牵着你的手,一路呵护你前进,可……老师不知道怎样回答你呀!可是,才过几天,你就过早懂事了,知道触景生情了。可是我却忘记了呵护你那脆弱的心灵,还带着大家唱这首勾起你痛苦的歌,我不由深深地自责。谦谦,老师对不起你!

从此,我格外地关注谦谦,经常抱抱他,鼓励他多和小朋友玩。也经常叫其他小朋友陪他玩。语言课上我也尽量避免讲那些和母亲有关故事,以免刺激他。虽然我知道无论我怎么做也无法替代妈妈给他的爱,但我想让他尽快从这种痛苦的阴影中走出,让他前面的生命之路撒满阳光。

慢慢地,谦谦开朗多了,笑容也灿烂了,常和小朋友一起笑得前伏后仰,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收紧的心慢慢放松了……

终于,有一天,他满脸笑容地来了后,凑在我耳边神秘地说:“钟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爸有一个女朋友了,那阿姨对我可好了,带我去玩,还给我买新衣服。爸爸说,她要做我的新妈妈,以后,我又有妈妈了!”看着他幸福的笑脸,我默默为他祈祷,希望新妈妈能给他带来新的母爱!

现在,谦谦马上就上小学了,我也不能陪他一起走很远很远。但是,我会告诉他:孩子,当你在前进的路上觉得孤独的时候,请记住,在你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和老师,大家都会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一起手拉着手,不管有多少的忧伤和孤独,都会消散的。虽然你失去了妈妈的爱,但是还有奶奶给你的亲情之爱,爸爸给你的坚强之爱,以及你老师同学的友情之爱……生活中所有的爱汇聚在一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