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5岁小孩怎么教育
一、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引导孩子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是树立孩子自信心,鼓励孩子成功的前提。我家一贯采取赏识、鼓励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让她正确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树立自信,战胜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我们家中专门为孩子设立了“成功箱”,记录孩子成功的事例,珍藏孩子的奖牌、奖状,以此来鼓励孩子树立自信,敢于走向成功。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人们长期从事某种活动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和倾向。这种行为和倾向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则就会感到不适。因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首先抓学习态度作风,经常检查孩子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对学习能否知难而上,持之以恒;第二抓作业,察看孩子放学回家是否自觉做作业,做作业前是否复习,做完作业后是否检查,对老师指出的错题、错字是否更正了,作业本是否整洁;第三抓能力,察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运算的能力;第四抓技能技巧,察看孩子的作业是否格式正确,写字是否又好又快,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效率如何。当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强制”入手,严格要求、耐心讲解、仔细观察、随时纠正;具体指导,一点一滴地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发挥模仿优势;因势利导,发现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提出要求;创造学习条件,让孩子在书桌上学习,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三、与老师搞好配合。我感到世界上再没有比老师更无私了!他们总是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而从来不考虑索取回报。有时,学生上课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等,作为老师,从对学生负责的前提出发,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此时,家长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应抓住时机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沟通,弄清事实,了解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孩子的态度如何,不能在学校老师说一个样儿,回家后家长又说另一个样儿,对老师的批评,孩子一时想不通,家长就不要“强按着牛头喝水”,可以拖一拖,给孩子一段时间思考,进行妥善处理,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的批评,并改正错误。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订立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让孩子对自己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设法补救,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当然,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负责任,才能让孩子有模仿对象。五、艺术地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夸孩子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夸孩子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某种心理需要,而是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的发展。有的家长因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在繁忙劳累的状况下,与孩子交流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嫌他们啰嗦,就随便回应孩子几句爱听的话,以便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容易将错误的言行进行肯定,造成误导;也可能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地表扬。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夸孩子要适时,采用事前夸,使孩子养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事中夸,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事后夸,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质。夸孩子要适度,做到语言适度、真诚。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注意用不同的语言语气进行表扬。语态适度,夸孩子要表现出热情。特别是低幼年龄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举举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体语言强化夸的效果,夸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夸与奖相结合。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将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虽然,给予孩子的物质奖励从数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自夸”与“他夸”相结合。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多是被大人宠着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只能让别人说自己好,听不得说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别人的优点。因此,人际关系比较紧张,与同伴相处不好,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如果我们把“自夸”与“他夸”结合起来,让孩子夸夸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让孩子夸夸别人的优点,可以克服妒忌心理,养成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格。经常运用这种互夸互学的方式,能融洽孩子与他人的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孩子健康个性的发展。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又能讲究夸孩子的艺术,好孩子就一定能夸出来。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孩子说谎的时候,其实孩子自己在犯错之后,打算给父母说,他们自己内心也在进行一次选择。是选择说谎还是坦白,针对这些父母的处理手法应该有自己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当我们遇到孩子说谎怎么办?
首先父母在孩子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要肯定孩子的认错行为,给予孩子诚实方面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之后再给孩子说一下做错事情的危害,加深一下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今后也不会再犯。如果孩子在给父母说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选择的是隐瞒和说谎的态度,我们就要分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说谎?说谎的原因有哪些,最后还是要给孩子说一下错误的危害性在哪些方面,一定要对孩子不诚实的行为提出严厉的批评,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说谎过后还是没有承担后果,今后也会再犯。
其次父母对孩子说谎要有适当的惩罚。对孩子的惩罚是一种非常不好控制的爱,因为如果没有控制好的话,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运用的合理那么孩子也会心悦诚服的接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把新学的课文抄写十遍,或者让孩子写一遍关于诚实方面的文章,取消一次孩子出去玩的机会等,这会都是比较合理的惩罚,对于孩子的帮助也是相当大的。
这段时间很多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岁,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过去看上去不错的“亲子关系”好像一下子出了问题。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
其次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
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有“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三条高压线”分别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它们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两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在这种条件下,你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你的爱,他不会感激你,他认为这是有条件的交换。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23%的家长保有此种心态,他们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好好学。
“输不起的心态”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时刻监视孩子,知道他(她)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和关系。现场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关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这说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长都可能陷入了“输不起的心态”这个陷阱中。
(一)“八个工具”助你建立正面亲子关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具体说起来,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兴趣和好习惯。糜仁海说:“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种人格,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会健康地成长,如果他还具备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要想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正面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李教授介绍了“八个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和批评。“只要家长能够用好这些工具,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的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做好听、说、看、做这四个方面,运用好‘爱’这个工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李教授说,“要像听领导说话一样听孩子说话;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满爱意地看孩子,不盯着孩子的分数;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恰当,不要过多和过少。”
表扬是一个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长却认为表扬会让孩子骄傲,“只要表扬的方式得当,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即时表扬,具体步骤是:陈述事实,确认值得表扬的原因,表达高兴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继续保持的愿望,最后还要有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父母都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备什么品质,那么当发现孩子某次这样做了,父母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加以确认,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好的习惯。父母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
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才能和他们交流,让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规则,他才能遵守,才有用。发现孩子犯错后给予批评时,应该就事论事,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表达正面的希望。
(二)只盯分数单会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分数看。“如果你只盯着孩子分数,就会忽略孩子的读书状态和心理成长,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会破坏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三分一的家长表示,自己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我常常听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数学不好’、‘他英语不行’等等,这就是家长盯着分数在给孩子‘定性’。”
专家说:“这种定性对孩子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学不好数学了’、‘我没语言天分,学不了英语’,这会限制了孩子的进步。”她认为,家长应该从正面鼓励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暂时学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和潜力。“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不太好,作文还老跑题,但我从来不说他语文不行,我总是告诉他,‘你的语文有很大的潜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题了,中考还考了个靓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种与“分数提高”无关的兴趣,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加以禁止,“这种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对立面,”解素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钻研,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孩子喜欢阅读、爱看杂书,家长就应该保护他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暑假,要支持、鼓励孩子多看各类书籍。”
育儿观念:孩子邋遢怎么办
有孩子小时候就爱干净,房间总是整理得有条有理,井然有序的吗?估计不多,但肯定有。不是自夸,我就是这么一个”另类“。小时候家里住房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两室一厅就住爸爸妈妈和我三口人,但家里挤得下不去脚,书多的在我看来成灾。天上地下,桌上桌下,床上床下,只要有空的地方都塞着书。我多次抗议让他们处理收拾,但无奈2:1我是少数方,所以只能屈居一隅,天天把我的小天地整理一遍又一遍,也算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吧。出于这样的成长经历,我成年以后最看不了的是房间里的混乱。虽然常常是柜子里抽屉里乱成一锅粥,有用的东西也会被无缘无故的清理掉,但从表面上看房间里永远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两个孩子有我这么一个濒临于强迫症边缘的妈也真是倒霉,从小让我吼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吃东西的时候要接着,不管是用手还是用盘子,不许把渣子掉地上;吃完饭要把椅子推回去;什么东西从哪里拿的还要放回去;进门以后脱下的鞋要摆整齐;自己的房间,书桌要随时整理干净等等等等,反正一句话就是家里永远要保持我刚收拾完的样子。但孩子就是孩子,而且还是男孩子,人家天天轻松愉快地生活,哪里会费心考虑家里的这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儿。反正地上脏了,有老妈吸尘;东西放乱了,有老妈物归原处;房间里脏衣服脏袜子满天飞,有老妈给拎到洗衣机去洗。。。吼是吼,但前几年我总觉得孩子们还小,而且我自己大概也是有些要求太过分,所以总是一边批评他们,一边就追在屁股后面都给收拾了。但最近这一年,随着孩子们长大了,我发现他们不仅没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头脑中已经形成一种意识,好像这些都是老妈应该做的。
两个儿子经常丢三落四,什么东西都是随手乱放,到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以前丢了东西,或者在家里找不到什么被批评两句也不吭声,现在大儿子长大了,居然会反过来抱怨指责了。前不久的一个早上,他吃完早饭临上学出门前,突然发现英文课要用的课外读物不在他想象中必在的书桌上,周围翻了两下也没看到,就马上喊:”Mom,我的书在哪里?“我虽然心里来气说:“我哪儿知道!”但还是放下手中正忙着的事情帮他天上地下找了半天,最后发现是他头一天晚上顺手把书扔在了楼下的沙发边上。真正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是他后面紧接着甩出来的一句话:“你怎么没给我收拾好呀!”“嘿,我这个妈真要当成老妈子了!”
从这件事我意识到孩子在家里邋遢不整洁,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懒,贪玩儿,没时间随手把东西整理好,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认为这些工作跟他们没关系,不是他们的责任所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也没闲着,马上开动脑筋想了个办法。当天下午我跟两个孩子开了个小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浅出的给他们讲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个家不是我一个人的,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贡献他们的力量。这力量不仅仅是帮忙做家务这一个方面,而且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一项就是每个人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生活习惯包括了方方面面,归纳成一句话就是:自己要打理好一切跟自己有关的生活细节。
两个孩子大眼瞪小眼儿的看着我吐沫横飞的讲了半天,虽然也频频点头表示理解了,但我知道他们根本没听进脑子里去。我话锋一转说:“还有两个半月就到圣诞节了,今年过节我准备给你们每人$150买礼物。”两个人一听,马上拍着小手儿眉开眼笑,就差扑上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了。但我接着说:“不过你们最后能拿到多少钱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俩儿子一听就知道他们老妈又要出幺蛾子了,果不其然我接着告诉他们:“从现在到圣诞节的两个半月时间里,我要求你们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里里外外保持整洁,不能丢三落四,每天按时上床睡觉。这$150就相当于150分,做的不好的事情每次减一分,一直减到圣诞节前夕。减掉的钱我也不会收回来,而是给另外那个人。比如说哥哥最后减了30分,弟弟减了50分,那最后哥哥就有$170,弟弟只有$130。”两个孩子都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坚信自己是那个能做得更好的赢家。
天底下没有那么容易的事儿,即便是明白了道理,而且也有决心要把事情做好,但长期养成的坏习惯还是很难一下子就改掉的。开始的两三个星期,两个孩子几乎每天都会被扣分。不是吃过饭没把椅子推回去,就是脏衣服乱扔在房间里,要不就是东西丢了,再或者是不能按时睡觉等等,反正一实践起来他们才发现原来自己坏的生活习惯太多了。好在两个孩子之间可以相互竞争和监督,很快分数就减得慢了下来。两个多月下来他们的生活习惯确实改进了不少,但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在一旁提醒。
虽然一次小小的“游戏”不能真正帮助他们彻底改掉生活中这些邋遢的习惯,但至少在他们心中明确了一点那就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养成,即便不是今天或者明天,那也必须是在不久的将来。
育儿观念:该放手时就放手
我儿子进幼儿园后,老师说:“你儿子智力不错,可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动作发展缓慢、不协调。”听完这话,我内疚之情难以言表。这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我对孩子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所造成的后果。我对孩子从小就非常注重其智力的开发:给他讲故事;教他学说话;让他听音乐;和他做游戏……可就是对孩子太溺爱了,总怕累着他,怕他出危险,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由我们包办代替:当孩子穿着棉衣爬来爬去拿玩具时,我觉得他太难受,就急忙把玩具递到他手里;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我总担心孩子会摔坏就抱着他上来下去;当孩子用小勺学着吃饭时,我担心他吃凉饭会闹肚子,就一口一口地喂到他嘴里……孩子的吃、喝、拉、撒、玩,我这个妈妈对他总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不需要他花一点口舌、费一点力气,使他的手、脚、口、目等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没有锻炼的机会,怎么会有相应的能力?让孩子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我明白了这些道理,就用理智约束自己再也不能把孩子的一切包办下来。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就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训练他的动作。我还买来蜡笔、画本、儿童剪刀、胶水和孩子一起涂涂抹抹、剪剪贴贴,吧废旧的书报剪贴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教儿子擦桌、摆椅、放筷、发馒头、收拾餐具……经过一年多来的培养锻炼,提高了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各种动作也日益灵敏协调,不但赶上了同龄幼儿的水平,也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由此,我深感溺爱、包办代替对孩子不是爱而是害,应让孩子在生活中锻炼,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现在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容易冲动,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比如有同学碰翻了他的铅笔盒,同学们不愿意按照他的建议玩游戏,或是被老师批评了,都有可能引起某些孩子大发脾气。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教育倔强的孩子的相关内容。
如何教育倔强的孩子
尊重孩子,让他自己做主、有些孩子倔强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比如要求自己决定衣物、用品的款式,自己选择去哪儿玩或学不学琴。这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意志。父母在这样的事情上,应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为主,提建议为辅,让孩子自己做主。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太小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可给孩子一两次机会,让他体验选择的结果,这对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是有裨益的。
避免情绪失控有些孩子的倔强来自父母的“遗传”。一些家长自身脾气就很暴躁,孩子倔强,父母更加光火。由于父母本身脾气暴躁而引起孩子倔强任性的,父母首先要反省自身,对孩子要保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孩子犯错误和自作一些主张。对不听话的孩子非打即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失去自信、过于懦弱,要么过于倔强和叛逆。
如何教育倔强的孩子
转移注意力,化解情绪。有时候,在孩子的牛脾气将要发作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化解。例如,下雨了,不方便出门,可孩子想去儿童乐园玩。父母可先开解他:“下雨了,儿童乐园里一定到处都是水,一个小朋友也没有,一点也不好玩。”如果孩子依旧闹着要出去,情绪有些烦躁不安了,父母可试着用他感兴趣的活动吸引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是“健忘”的,很快就会忘记自己刚刚的情绪。
怎么教育倔强的孩子
家长们要学会冷静
当儿童性格倔强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做的首先是要平息自己的情绪,头脑冷静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将孩子当成对手,大吵大闹或者是简单粗暴的打一顿。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他会用自己稚嫩的思维试着理解这个世界时,因此,家长们应该冷静下来,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尝试去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
鼓励和支持孩子正确的想法
面对孩子的倔强任性行为,家长们不能够只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要让孩子有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让他说清楚坚持这件事的理由,这样可以防止家长冤枉孩子。如果他对这一表面很无理的要求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家长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满足需求。
家长们要学会恩威并用
如果孩子老是无理取闹,而且喜欢用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家长们要学会恩威并用。如当孩子哭闹的时侯家长可在一旁悄悄观察,不予理睬,孩子看到自己这样并未引起重视,时间久了就会放弃这种表达方式。
在幼儿园中,不乏个性倔强的幼儿,这些独生子女们家里人爱着、护着、宠着,凡事千依百顺,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我要怎样就怎样”的行为特点。这类孩子的特征尤为明显,这些幼儿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
这种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示中、逻辑中,更重要的在儿童的外部行为中也比比皆是。孩子虽小,但都有个性,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对待个性倔强的幼儿,作为教师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要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幼儿去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
冷处理就是当幼儿不良个性发生时,将他置于一边,不予理睬,使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个性就可能消退。由于其家庭背景的特殊,使他形成了个性倔强的性格。在一次区角活动中,由于他选择的区角人已经满了,我希望他去别的区角玩,过一会儿再回来,他执意不去,无论老师讲什么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还不停地哭闹着。
出现这种状况时,就选择采取冷处理,不去理睬他,然后捕捉幼儿的兴趣及爱好,过了一会儿拿出他喜欢玩的玩具,让小伙伴们一起来,让他只能眼看着,不能玩。然后告诉他不让玩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到他主动认错,让他讲出错在那里,之后给予表扬、鼓励,让他懂得倔强是达不到目的的,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脾气大又倔强怎么办
和孩子成为朋友。要和自己的孩子成为好朋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必需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其实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也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难。毕竟我们都经历过这些阶段。除了回想自己在那个时候的所做所为之外,还应该仔细的观察和聆听现在孩子们一言一行。
做到所谓知己知彼。迎合孩子们的习性和他们进行交往。应注意的是同他们谈话的声音应该保持柔和。声音过大会使他们产生畏惧感,因此也就阻碍了与他们的交流。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让他们崇拜而不是屈服。当你的能力在孩子们的眼中变的无所不能时,你就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了。
第一,你要能够回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无论回答的对与否,都必须让他们认为有道理。第二,能够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第三,能够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一旦你这个朋友在他们的心目中成了崇拜的偶像。
那么你说什么他们都会很高兴的接受。不会去判断是对还是错。孩子们之所以能听老师的话,那是因为在他们眼中,老师就是无所不能的人,是他们的崇拜偶像。所以只要是老师说的话,他们都会认为是对的。
很多家长来电,说家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抱怨多多。例如无法沟通、叛逆、不听话、也不知道一天都在想什么等等。确实,我处接到的大量青少年案例中,青春期叛逆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有位家长来信说:孩子刚上初二,也不知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每天都喜欢呆在家里不出门,要么上网聊天玩游戏,要么就是看电视。和他说话吧,也爱理不理的,什么都不和我们说。我们可急死了,也很愁。不知该和孩子交流,也不知怎样来教育他。
恩诺教育首席心理专家周建林老师分析:
像上述案例中说到的孩子是青春期很典型的表现:沟通困难、与家里人矛盾重重、逆反心理滋生,他们基本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际关系紧张。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都有着深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学生看得很紧,除了学习似乎其他并没有多么重要。而同学之间也或多或少都只限于学业分数的竞争关系。与老师家长关系紧张、同学相处不融洽,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第二,逆反心理严重。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希望能得到家长、大人的尊重,希望自己能被像个大人一般地对待。但是往往在家长的眼里他们还是个孩子,于是依旧用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来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他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强制性的压迫只能将孩子越推越远,逆反心理越来越重。更有甚者造成人格结构异常,对周围的人均抱有敌对和戒备心理。
第三,学习负担过大。
社会竞争的激烈,学校老师一味强调升学率,家长也只关系孩子的成绩好坏。所以现在孩子的身上背负着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是平日在课堂上,还包括休息日的课外辅导。家长似乎想通过一切方式来为孩子的成绩提升扫平道路。可感到学习负担沉重的孩子,被压迫得太狠就会产生逆反厌学的情绪。有些孩子甚至以离家出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学业压力的反抗。
第四,角色观念变异。
青少年是接受新兴事物的主力军,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家长老师的理解,从而遭到指责。在接受了大量这样指责负面的信息后,原本正常的积极向上的角色也会随之法伤改变,在家长和老师“你就不行”的指责中真的表现出了不行的状态,渐渐也放弃了读书,原本热衷的兴趣,只投身于网络游戏、早恋等行为当中。
恩诺教育周老师:针对青春期特殊阶段的孩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理解、尊重和信任。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用灵活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多与伙伴交流,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去爱。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一是不能纵容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
不能打?不能骂?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玩具随要随买?不买就
收不了场?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表现得很明显?由此让孩子养
成许多不良习惯?到头来孩子还要怪罪父母“你们为什么就不理
解我们这一代?”对于孩子的错?不能包容?要适时指出哪些是
对的?哪些是错的?对的就继续鼓励?错的就帮助孩子一起纠正?
同时?要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家长就不要包办替代。
二是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永远是孩子
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将对孩子的人生起到很大的示范作
用。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就象现在很多父母
不许孩子沉迷网络?自己却通宵达旦?对网游乐此不疲?父母要
孩子不要抽烟饮酒?自己却整天烟雾缭绕?酒气熏天?如何让孩
子做到?正所谓?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第一要用眼睛认真的观察生活和周
围的环境?第二要用耳朵认真地听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第
三要用手认真的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成日记??第四要
用脑认真思考看到的、听到的、记下的?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
点?第五要用嘴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要做到这
些?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只要坚持做了?孩子的
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锻
炼和提高。
四是要善于与孩子做朋友。父母不要总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老子
长老子短?总认为我生你养你?你就应该听我的话?按我的意志
办事。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孩子也有孩子的隐私?孩子也有孩
子的观点?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沟通?自己说的孩子
不理解?要讲明道理让孩子慢慢理解和接受?自己错了的也不要
为了一己面子将错就错?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当然?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他们有
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孩子时?还得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努
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潜力点?不要去抹杀孩子的个性?有针对
性地培养教育
相信《育儿观念:孩子的教育该怎么协调》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