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应该对孩子适当的放手

10-12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爱孩子就应该对孩子适当的放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开学已经第二周了,班里幼儿的哭闹现象,也已经得到了好转。除了班里没几个幼儿还有哭闹现象以外,其他幼儿基本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这让我很欣慰,努力没白费。经过近两个星期和孩子们相处下来,我发现,班里幼儿的自理能力普遍偏差。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会自己穿鞋、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后来,也在和家长的交谈中知道,孩子们在家也都是父母帮着做,甚至有位奶奶说:“孩子在家从来没有自己吃过饭”。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是自己不会,而是“懒”,不愿动手。

由于现在,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或独生女。家里的唯一独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都宠着、爱着。生怕孩子会嗑着、碰着、摔着。所谓是放在手心里怕掉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特别是一些老人,总觉得宠着孩子、溺爱着孩子,就是对孩子好。其实,过分的宠、溺,并不是真的对孩子好,而是害孩子。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普遍发生,才导致现在孩子上幼儿园哭闹现象严重,适应慢。试问: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到了幼儿园有些事情都要学着自己做,孩子怎么会不哭闹呢?怎么会加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呢?m.yJs21.COm

宠爱孩子,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宠爱那就是错误的。爱孩子就应该对孩子适当的放手,有些孩子应该能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做,家长和老师应允适当的帮助是可以的。孩子,总有一天,是要放手让他(她)一个人去闯荡、一个人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现在,我们老师已经和一些自理能力比较弱的孩子的家长商量过,让孩子慢慢地开始学习一些简单事情,如自己穿鞋、吃饭等等,我相信在以后不久,通过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起的努力,我们小二班的宝贝们一定会有进步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大孩子就应该多受委屈吗?


在看《爸爸去哪儿2》的时候,有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虽然具体细节我记不太清楚,大概记得,是曹格的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Joe(大儿子)在玩具摊上看中了一个玩具,只要妹妹Grace能够拜托一下店主,跟店主说声谢谢,Joe就可以得到心爱的玩具。

之前Joe也曾经帮助Grace得到她想要的东西,于是这一次,Joe便眼巴巴地看着Grace,希望她能帮忙。可惜Grace不知为什么犯了脾气,硬起心肠就是不答应。兄妹俩吵起来,Joe虽是哥哥毕竟也只是个5岁的孩子,在妹妹的一再挑衅下,伸出手推了妹妹。自然,在一旁的大姐姐多多就把Joe教训了一番,带着Grace走了。可是她们都不知道,Joe在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流出了委屈的泪水。

其实孩子之间的不愉快和打闹是正常的,Joe和Grace的矛盾,也在一会儿之后就烟消云散,俩人又和好如初。只是我一直在想,从这次的情节,还有之前的细节看,无论是曹格,还是多多,似乎都觉得,大孩子就是应该让着小孩子,受点委屈没什么,反抗就是不对的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说,美国家长对待大的和小的孩子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并不要求大的让着小的,因为孩子都有独立的个性,委曲求全对每个孩子都不公平。而且这样也有利于防止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只是自己家的孩子,当跟别人家的孩子玩耍,起了争执的时候,本人认为最好父母不要急着从年龄的角度来试图解决问题,而是能够让孩子们慢慢地,从容地学会分享。

不从孩子的角度,只从自己认知的角度出发,忽视孩子的感觉,这就是很多家长的问题所在。如果不分原则,只是要求大孩子对小的谦让,带给大孩子委屈不公,带给小孩子的是自私索取,不懂感恩。久而久之,两个孩子心理都会有负面影响。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一味忍耐的孩子,还是一味索取的孩子,他们的路大多会坎坎坷坷,而自己由于形成了习惯,也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

应该教育孩子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


每天孩子们来园,总有几个带上一瓶酸奶或是其他饮料,我们就在班上放一个纸盒,上面开了一个口子,让孩子们把喝完的酸奶瓶等收集起来,准备随时可以废物利用,做做教玩具等。所以我们经常在晨间活动时教育孩子:各种塑料瓶等不可乱扔,看到空的塑料瓶要捡起来,放于废旧物品箱等。孩子们都很自觉得遵守。

星期一一早,莉莉的妈妈送孩子上楼,就给我们道起了苦经:说是星期天带着孩子去平湖玩,那人哪可真是多。娘俩个穿着漂亮的衣服,在东湖广场上玩。“妈妈,那边有个塑料瓶!”莉莉眼尖,老远就看见不远处有个塑料瓶。“我去捡了!”莉莉飞快地跑过去,捡到那个空塑料瓶,心里可别提有多高兴了。妈妈叫她去扔到垃圾箱

,可莉莉却说:“明天我要带到幼儿园去,老师说了,空塑料瓶要扔到纸盒里,还可以做许多好玩的东西呢!”莉莉的妈妈满脸尴尬,看到孩子一会儿捡一个,一会儿又捡一个,怀里硬抱着几个脏兮兮的瓶儿不肯放,从平湖一直带到家中,真是觉得非常难为情。平湖之游在几个塑料瓶的影响下变得毫无兴致。

通过这次短暂的交谈,让我有了深思:平时在幼儿园,我们提倡孩子不乱扔空瓶,收集空瓶等,孩子们的良好观念已慢慢形成。可是在园外呢?不也提倡这种做法吗?但是否还应该看在什么场合,我觉得还应该教育孩子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那样的话,既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又不会失态。

育儿观念:对于孩子,请适当放手!


育儿观念:对于孩子,请适当放手!

这天中午的午餐是香喷喷的丸子汤,由于饭比较热,我一边给小朋友分饭,一边叮嘱小朋友注重安全,小心烫着。忽然听到小朋友喊道:“老师,豆豆的饭洒了!”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而把汤洒了的少阳却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任凭那些饭从桌子上流到身上,我连忙喊:“豆豆,快站起来!”我怕孩子烫着,而他仍然没有反应,于是我一把将他拉开。我感到一阵痛心,这么多的孩子看着汤被打翻,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都不会,汤很烫但只要站起来,危险就可以避免,细想一下,同样的情况在家里肯定也会发生,只是这些都被父母“包办”了,孩子只有挨训的份,没有动手的机会。

我借此机会问孩子们:“你们说豆豆的饭洒了该怎么办?”“会烫着吗?”“怎样才能不被烫着了?”让幼儿认识到事情发生后,首先要自己想办法,汤很烫时应马上站起来,或把两腿分开,赶紧离开座位,最后把桌子擦干净。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事情,我们已经包办的太多!能做的让他自己去做。要让幼儿真正掌握并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多给孩子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遇到事情,可以鼓励让他自己试一试,但决不能代替他!

周末,应该给孩子适当的时间休息


童年,这个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里最为宝贵又最为短暂的梦幻时光,总是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的童年就象那首校园民歌《童年》里面唱的那样,既美满又幸福,既让人无限向往又仿佛触手可及……

可是,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在我们大人的圈子里,可谓是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现在的孩子,其实要承受的压力真的一点都不比大人小。在学校,一天下来要连续上几节不同科目的课,回到家里,还有堆积成山的作业,一到周末,又有各自的补习班、兴趣班。有的家长,好象生怕孩子落后了似的,一口气帮孩子报了几个不同的兴趣班,学完钢琴,要赶着去学画画,学完画画,还要赶着去学跳舞,根本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

现在的大人真的有点自私,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在我看来,说到底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孩子会的东西越多,受到越多人的称赞,父母就越开心,越觉得脸上有光,就会更加变本加厉的要孩子学这学那,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口气就把所有的知识学完,却完全没有理会孩子的感受,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到底喜不喜欢上这个兴趣班?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上补习班?或是孩子适不适合学这门才艺?只是一鼓脑的要孩子学这学那,甚至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了,还强迫孩子去学。

你们有没有见过孩子边哭边拉小提琴的。像这样强迫式的教学,效果又如何呢?真正学会的又有多少呢?相信为人父母的心里都很清楚。兴趣班嘛,顾名思义,就是得孩子自己想学了、喜欢学了才行。

我记得我的童年是经常跟小伙伴一起玩,跳绳、打球、捉迷藏,还会学着自制一些小玩具。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是无忧无虑,充满了乐趣。可是,现在的小孩,等他们长大成人了之后,他们对于童年的记忆又是什么呢?家里有的是父母买来的,数也数不清的现成玩具?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还是不得不去的各式各样的兴趣班?

我决不会强迫我的孩子去做她不喜欢做的事,学她不喜欢学的东西。特别是在周末,经过了一周紧张的学习,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大脑呢?大人们一周只工作五天,周末就可以休息,凭什么要求本来就应该无忧无虑地玩耍的小孩,要一周七天不停的学习呢?有不少的孩子参加的学习班不少,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大概跟我们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有关吧。

每天,强迫孩子吸收大量的知识,却不给他们时间消化,因为今天学习完了,明天,还有新的知识在等着他们呢,哪里有时间去慢慢的消化呀!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所以,我个人觉得,周末,应该给孩子适当的时间休息,不在把日程排得满满的,全家人好好地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而对于孩子参加兴趣班的问题,最好先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哪方面的天份,再试着从这方面着手培养起孩子的兴趣,尽量引导孩子从这个方面去学习、深化。如果孩子确实没这个兴趣了,也不要一味去追求,因为你的孩子也有可能还有更好的天赋没有被你们所发掘也有可能啊。

望子成龙是天下每个父母所期望的,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也完全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在没有分清楚状况之下就一味地给小孩子灌输各式各样的所谓的“知识”。我们在教育好小孩子的同时也要小心提防“适得其反”!

对孩子该放手时得放手


对孩子该放手时得放手高考结束了,这个原本离我们远去的话题,因为同事的亲戚里有孩子参加,又把我们拉了回来。事情的起因是孩子太紧张,以至于手抖动得厉害,没有答完试卷,尽管题全部会做。还有从报纸上看到现在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太差,因此而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一下子就觉得高考在对待孩子的心理教育上离我有多近了,尽管我的儿子还很小,但是如何教育他的耐受力、承受力却是应该从小抓起呀!

想想我们那个年代,尽管上大学很难,是过独木桥,但是好像条条大路通罗马,没听说谁家的孩子高考当天紧张得不能答卷,也没见到谁家的孩子因为没考上大学发疯了。虽然这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因为大家关注得太多,无形中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关注太少,对孩子过分的关注让他们失去了自已去化解压力的能力,这其中就包括在平时如何锻炼孩子的承受力,所谓的挫折教育,应该如何去‘挫折’?!

我对儿子的关注应该是很多,三岁前吃喝拉撒样样照顾得舒舒服服,道理很简单,因为觉得孩子太小,不懂得什么,给他多少的关注都不为过。但是现在,三岁的小家伙有时还拿他没办法,他开始有自已的意识和主见了,我渐渐发现,我越是关注他他倒反而有点‘得寸进尺‘的味道,后来我索性不再理他时,他倒表现得很好。后来跟我的妈妈说起,老人们也一直认为,对孩子不用太在意,粗着养好。关注得越多,反而问题越多,不关注冷淡不好,但关键是应该关注什么,关注他的心理历程,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然后如何去协助他解决,让他慢慢学会遇到问题时要如何解决!

儿子上周五去小姨家住了一晚上,那个晚上我比任何人还担心,我担心他睡得不好,我担心他哭,半夜三更起来大哭找妈妈那该怎么办?我甚至睡着时耳边还隐约听到儿子的哭声。但实际上儿子表现得很好,适应性很强。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对孩子我们是该有选择性地放手了,就像手中的风筝,只要线在我们手上,放远了稍稍一收,它仍会回来,这种感觉最好,教育孩子也一样,该放手时得放手,让孩子自已去感受,无论是好是坏,他自已去面对,去解决最好,我们父母不可能永远跟孩子后面呀!

话虽如此,但具体做起来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用有的父母的话:“家家一个孩子,现在生活又好了,有多少挫折让他受?”我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说:“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说明什么,生活并不是一番风顺,家里遇到个大事小情不要隐瞒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参与进来,让孩子知道,让孩子帮着出主意,经历一事孩子才能长一智,这是古训,经得过历史考验的真理。还有在家里放手让孩子做事,家务事,人情事,学习之外的事都得让孩子去尝试。再有就是多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师之间,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人与事,发现问题,以一定的技巧去协助孩子解决。让孩子在各种事情的历练中成长。

儿子不爱上幼儿园,我找到其中的原因后仍坚持送过去,儿子还是不情愿,甚至还大哭以示威,但是我告诉儿子:“哭和闹都没有用,幼儿园必须上,原因很简单,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你是男子汉了,也应该上班,你的班就是幼儿园!”儿子还是想起来就问:“我还上幼儿园吗?”时间一长我很是担心,这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还专程去了一趟幼儿园和老师交流,发现儿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好。后来小爸说:“不用担心,让儿子自已去面对吧!这也是他成长中必须要面对的第一件事!”

让孩子自已去面对!但前提是孩子的情绪必须是积极的,家长给予适当地引导,他才会适应,全然放手并不利于他这个年龄段的成长!这就是放手的标准,不能超出他的适应范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放手难度,慢慢地孩子的心灵就会适应起来,承受力就会加强。从小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无数次的历练才能承受起更大的风浪,心坚如磐石,遇事才能心平如水,这才是今后社会上做大事的人的最起码的心理健康标准。

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总握在手里,风起筝飞起,放手才能让他飞得更远,但却离我们最近。

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方法


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方法

宝宝年纪小难免经常犯错,特别是在宝宝2岁左右,宝宝进入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爸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恩威并重”,家长惩罚有方,孩子便会乖乖听话。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惩罚方式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呢?跟妈咪育婴君看看教师妈咪是怎么做的:

1、犯错前先做申明和提示

爸妈如果在教育孩子上有一套原则,并一直坚持实行,让孩子知道家长在某些方面的底线在哪里,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那么孩子便会遵照父母的那一套原则表现得乖乖的,父母的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如果妈妈不喜欢宝宝在晚饭前吃糖,宝宝坚持要吃,妈妈可以事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妈妈不准你饭前吃糖,吃糖多会蛀牙而且你事后肯定不想吃饭。”再如宝宝死活不愿去刷牙,妈妈不必软磨硬泡,只需给宝宝一个提示“宝宝如果不去刷牙,明天就不能吃点心了,因为吃点心后不刷牙,牙齿会长虫子啦!”在宝宝将要犯错之前向宝宝申明提示将要面临的惩罚,宝宝“怕怕”自然也就乖乖听话啦!

2、罚宝宝独自呆在房间

现在讲究保护孩子自尊心,对孩子的惩罚可是打不得又骂不得,家长可以尝试一些小手段来达到让孩子认识错误又能惩罚孩子的目的。

如果宝宝做错事还死口不认,叽叽喳喳地向爸妈发脾气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家长不必和孩子扯红脸皮,你可以采用冷处理方式,避免战争升级。让宝宝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呆着,让宝宝有一个缓冲区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能够让他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等他能够冷静下来了,家长可以耐心、客观地和宝宝一起分析问题,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家长再适当地指出他行为不当的地方,下次该怎样注意同类的事情。爸妈以一种开放宽容的姿态让宝宝表达心里的感受,宝宝感到父母是愿意倾听,是尊重自己的,才就能把父母的“教育”听得进去。

3、罚宝宝失去原有的某些待遇

家长不妨在某些事情上和宝宝事前“约法三章”,并严格遵守,让宝宝意识到父母的“说一不二的威严”。比如家长每个月都有给宝宝一定的玩具预算,前提是宝宝要拿到父母奖励的5颗奖励星星,如果宝宝做错事,或者表现不乖,爸妈可以减少一颗星星作为对宝宝的惩罚。

当然,这些奖惩行为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公平,如果爸妈以减少星星作为威胁手段,随意逼迫孩子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那么宝宝对于这个“约法三章”便不怎么感兴趣,更不用说去遵守了。再如宝宝每天下午都有个“点心时间”,但是如果宝宝做错事,在提醒他后还不愿改正时,就可以罚宝宝今天不能吃小蛋糕,让他失去一次原有的待遇。

4、罚宝宝减少玩的时间

宝宝天生爱玩,所以对于宝宝来说,减少玩耍的时间无疑是一种严厉的惩罚啊!如果宝宝只顾着玩玩具不愿意上床睡觉去,妈妈就可以跟宝宝说“宝宝曾经和妈妈约法三章,如果9点还不去睡觉的话,明天就只能玩1个小时的玩具了”宝宝知道妈妈是说到做到的,自然就会乖乖去睡觉了。

作为惩罚,家长减少宝宝玩的时间之外,还可以让宝宝做一些体力活。家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分配给宝宝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收拾房间,或者洗碗。对于一些不喜欢做家务的宝宝,附加的家务活惩罚肯定让他下次不敢再犯错了!

5、让宝宝承担犯错的后果

宝宝顽皮不听话,对于父母的规劝屡教不改,那么就适当地让他尝尝任性的结果吧!宝宝在生活中多犯错“碰壁”,能够逐渐理解并接受自己行为的自然结果,宝宝的受挫能力也将会更强。

比如,如果孩子总是摔玩具,妈妈可以把宝宝的玩具都收起来,并且罚他3天内不准玩玩具。或者宝宝在公园和别的小朋友打起架来,妈妈也可以禁足孩子3天内不能去公园玩。家长在做这些处罚时,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惩罚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只有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些惩罚才起到效果,不然孩子心中肯定非常的不服气哦!

6、讲道理,不犯怒

孩子对于爸妈的指示不但拒绝听从,还在家里满地打滚来让爸妈屈服自己的要求。对待宝宝的执拗和不合理要求,如果家长态度强硬,可能会让宝宝感到挫败感,反而加重他抗拒的情绪。所以家长首先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用宝宝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沟通时家长以一个宽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孩子,不要摆出一副家长的威严。给孩子反馈时也切记空洞的说教和啰嗦的“语重心长”,像这种沉重的对话,只会减少宝宝与父母交流的欲望。家长在沟通中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即使宝宝做错了,但是他能够说出很好的理由,那就原谅他,甚至主动放宽你的原则,给他更多的机会去大胆实践。

巧用教育手法:给孩子适当的爱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有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屋后的地里栽种了20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他的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他的孩子反驳说:“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的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子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孩子父亲的一番话,对这个孩子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从这个报道上看出,只有当孩子经历了一些世事,他们才能明白故事的内涵,要给予他人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他受益匪浅。爱得太近,或许就会变成一种灾难和痛苦。所以我们不要过分的爱孩子,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劳动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小朋友鞋带掉了,也不去系好,当我问清楚原因时,原来他们不会系,不是不想系,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着系的,这样在幼儿园里,当鞋带掉了,自然就不会去系了。还有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早晨送小孩来幼儿园时,总会说:“老师,我们家的xx今天衣服穿多了,等会你帮忙脱一下。”后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才知道,他们的小孩在家有时还要喂饭,就连穿衣服和脱衣服也要大人帮忙脱,这样子的现象和不好,因为这样会容易惯坏孩子,或许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但是像这样过分地给予孩子爱,也是一种错爱,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为了能更好地锻炼孩子,我们的家长朋友也要巧用教育手法,让孩子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给他们一种适当的爱。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一种爱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一种爱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有惊喜在上演,如果曾经错过了,那么请从现在开始从孩子的语言、动作、情智、思维去观察,然后具体表扬、支持、最终放手,你会发现,其实有时候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一种无言的爱!

xx现在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事,有些事不再需要我再三的强调,但是有时候我这唠叨的毛病总是改不掉,在和xx对话中通过她强烈的表达语气透露给我的信息是: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帮她做得太多了,她认为应该有自己的决定权和挑战欲、探索权,不过现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也不迟,尽管曾经错过了些给与她建立自信的机会。

上个周末,带xx去了广东大峡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下到谷底玩了水,xx冻得不行,还是想玩,后来强制拉上岸的;再从谷底爬上山顶,途中台阶陡峭,多次要求xx休息一下,可她还是蹭蹭的往上爬,回家的时候在车上睡了一觉啥事也没有,我腿酸痛得不行,这时xx在旁边说了一句话:妈妈,以后爬山的时候不要总叫我休息,我又不累。是啊,其实玩水也好,爬山也罢,不能把自己的担心和关爱强加给孩子进而剥夺xx的权利,在爬山的过程中,孩子享受着那种探险和攀爬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有种叫自信的东西慢慢在壮大,而我却在抹杀这份自信和快乐,还好在家里,xx叠被子、扫地、洗碗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非支持,一方面可以煅炼她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她爱劳动的好习惯,虽然有时候被子叠得不够整齐、地有时候扫得不尽人意,但我觉得她能动手去做并最终坚持下去就好,从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那么在以后成长的日子里,这种好的素养会一直伴随着她。

放手后,可能会有各种担心,其间也会犯错、走弯路,但只有让孩子体验过后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她们在当中收获挫折、自信、快乐,为以后的学习、人生垫定坚实的基础,不能处处帮孩子包办,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完全地去信任她,你会发现放手远比包办、唠叨的方法更管用,因为放手原本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一种爱!

为爱早放手让孩子离开父母


爱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可是只有适当的爱孩子才能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主,孩子长大了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走出去独自面对纷繁的世界。

上周五开完家长会,家长陆续离开,飞飞(化名)妈妈留下和我聊孩子的情况,她说:“飞飞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表现自己。”我建议她不要着急,慢慢来给孩子时间。有空多带孩子去《新滨公园》,爬爬城墙、攀攀岩、玩玩沙子。放开手让孩子自由去玩,去多接触一下同龄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他就会学会与小朋友交往,你说的这个问题也会自然解觉。家长轻轻点了点头,我相信孩子会变得活泼开朗!

家长和我谈完,我想了很久。其实孩子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如何交往和表达情感,主要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有为专家说过:“对孩子要有求必应”,这里的“应”不是让我们成人无条件答应孩子的要求,而是对孩子的要求做出正确反映,关注孩子的言行。说到放手肯定有人反对,孩子太小还不懂事,可这不是理由!在美国孩子十个月妈妈就绑着他的手让他们自己吃饭了,他们大吗?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离开父母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对他们成长越有利!

当我们不能陪孩子走完一生时,那么就该为爱放手,别让爱成了伤害。

相信《爱孩子就应该对孩子适当的放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