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惩与奖励之间

10-14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罚惩与奖励之间》,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罚惩与奖励之间下班把xx从他同学家接回来后,吃了点水果,xx就准备开始写作业。在拿笔时,他突然停了下来,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有件事,我若说了,你会不会打我?”听了xx这话,我猜想他一定是做错什么事了,同时还有点小怔惊,因为我几乎都没有打过他,xx这么事先的给我打预防,还是头一次,看来这事还错的不小。于是我压住自己心中的猜测对xx说:“你说说看,妈妈向你保证,不打人。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我还接着说,并且我们家之前也规定过,爸爸妈妈都不可以打人的。”xx听了,还是不放心的说:“我若说是尺子的事呢?”因为xx说的尺子,是我前两天才给他买的,并且还可以多功能使用,当时店里也就只有一把,还是xx自己选的,他很喜欢。我还是说:“没关系,也不会打人,你说说看,关于尺子的什么事?”xx说:“我的尺寸被数学老师拿走了,他在说这话时,把头低了下去,眼睛没有直视我。听到这,我明白了,一定是他上课时玩尺子了,没认真听课,让数学老师逮到把尺子给没收了。我于是故意问道:“那老师为什么把你的尺子拿走了呀?是因为你的尺子好看吗?”xx这时狡辩说:“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哦!原来你都不知道原因,那也挺奇怪的。这样吧!你也不用担心,等有时间妈妈问问老师好了。xx一听我说要问问老师这话,就急了。忙说:“妈妈你不要去问老师,我若以后表现好,老师会把尺子还给我的。”

看xx的作业还没写,我也不想这时跟他谈,于是说:“那行吧!你先写作业,等你作业写完了,就去买水果。xx一听我不再追究这事。很高兴地写起作业来。

xx爸下班一回来,我就跟他交待,冲完凉带xx去买水果,我来洗衣服。等他们买好水果回来后,我对xx说:“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今晚要给你买水果吗?”xx说:“不知道”我说那是因为我发现xx很聪明,所以买水果奖励你。xx听了有点感觉莫名其妙,不明白我说得是什么意思,于是眼睛望着我没有说话。

我接着说:“奖励你的原因一:就今晚我发现你比我和爸爸小时候都聪明,因为你知道在做错事时,告知妈妈。

原因二:你还很会用词,你知道妈妈很喜欢那尺子,于是说尺子是被老师拿走的,而没有说是被没收了。妈妈要谢谢你,你说是老师拿走的,妈妈还真没那么心疼了。

原因三:你还知道,只要你以后改正错误,老师还会把尺子还给你,说明你以后会改,上课不再玩东西开小差了对吧?

儿子听我说完三个给他买水果的原因后,终于开口说话了,说以后会认真听课,并还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也在儿子额头上亲了一下,跟他说了声晚安!我相信,xx今晚不会因为做错事睡不好,他会有个放松美好的夜晚。

在孩子做错事并主动找我来谈时,我不能去指责或罚惩他。我相信用奖励的方式不但能让孩子增加对我的信任,更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那,我也相信,今后儿子若做错事,他一定不会欺瞒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女孩与男孩之间的养育差异


说起女孩与男孩的差异,一位养育过一儿一女的母亲很有感想:

在我成为母亲之前,我曾坚定地认为,小男孩和小女孩之间区别是不大的。但当我有了一个女儿之后,我对自己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为我的女儿还不到2岁,她就开始抱怨她的小袜子上没有花。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她带花的袜子更漂亮,但不知为什么她就是喜欢带花的袜子。

当我又有一个男孩后,我以前的那种观点彻底被我自己推翻了。一开始,我坚信我的教育可以令我的儿子与众不同,他不会像其他的小男孩那样调皮、富有冒险性。于是,我不给他买手枪玩具、不让他看带有暴力镜头的电视节目、不给他买任何与打架有关的玩具。然而,儿子还是喜欢玩一些打斗的游戏,他甚至把香蕉当做手枪来瞄准我、把我的吹风机当做冲锋枪来玩……

事实正如这位妈妈所说的那样,从妈妈受孕之日起,决定性别的那条染色体就已经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宏伟蓝图。具体来说,是染色体里所包含的荷尔蒙不同,造就了女孩与男孩的差异。这也正如那句古老的童谣所说的:“女孩是用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男孩是用剪刀、青蛙和小狗尾巴做成的。”这也就是女孩安静、合作,喜欢糖、香料等一切美好的东西,而男孩坐不住、捣乱,喜欢一切冒险性事务的原因。

女孩和男孩的不同并不仅限于此,由于大脑的细微差距以及大脑中某个部位的发育先后顺序及程度不同,也造就了女孩与男孩的差异。

1.女孩比男孩更敏感。

“听”是女孩得天独厚的心智能力,因此女孩对噪音的反应更强烈,同一种声音在女孩听来要比男孩听到的响亮两倍;

在触觉方面,最不敏感的女孩也要比最敏感的男孩得分高;

女孩的视觉记忆更好,在黑暗中女孩看得要比男孩清楚;

女孩的味觉和嗅觉也比男孩敏感:女孩有更多的味蕾,更容易受到气味的吸引。正因为此,女孩更擅长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捕捉到那些微妙的、不容易被人发觉的信息以及更为具体的细节,建立起自己的直觉系统。

2.女孩与男孩的表达和行动的方式不同。

女孩对人更感兴趣,她们在摇篮里就表现出与人交流的倾向性。交流使她们感觉到支持,先交流后行动是女孩习惯的方式。

同时,女孩的交流倾向还受到语言能力的有力支持。因为大脑左半球神经末稍的发育早于男孩,她们很早就学会了说话、书写、造句,有良好的语言推理能力,并且很少出现阅读问题。这些使女孩一上学就表现出男孩所不具备的优势。

3.女孩的空间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如男孩。

女孩缺乏空间能力——例如感知物体形状,选择正确路径。美国科学家做过一项部件组装测试,要求男孩子、女孩子把不同的火花塞和瓶塞分别插到对应的内燃机、瓶子上,结果男孩子的成绩远远超过女孩子。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女建筑师的数量要远远小于男建筑师。

女孩更为薄弱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她们在数理方面的学习较男生困难。当数学不再只是四则运算,必须学习、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女孩的语言能力便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让女孩多玩三维立体积木和游戏,以增强的她空间思辨力。

给父母的建议

了解了女孩与男孩的差异及其原因后,这对父母们在哪些阶段发展女孩的哪些天赋及能力将有很大的启示。

方法一:5岁之前,激发女孩的语言天赋

我们经常听人们这样说:“如果在5岁前没有很好地教育孩子,那么以后再怎样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在5岁前教会她所应该学会的知识,否则,长大后她会比别的孩子落后的。”这些话虽然不一定正确,但5岁前对女孩教育的重要性却要比我们所意识到的大的多。

5岁之前是女孩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到了5岁之后,她们的大脑发育就要减速了。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除了要教会女孩所应学会的那些技能,如说话、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之外,还应对她的大脑进行保护。如经常向她灌输一些好的情感,让她远离那些危险的、有害的信息。

另外,在5岁之前,女孩的语言天赋已经很好地表现出来。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除了要教会女孩说话外,还要引导女孩发挥她的这一天赋。如鼓励她朗诵诗歌;讲故事给她听,然后鼓励她复述等,这些都能在女孩语言天赋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二:8岁左右,着重培养女孩的记忆力

8岁左右,女孩大脑里的一个主管记忆的部分——海马趾开始活跃起来。在这一时期,女孩的海马趾要比男孩大,更重要的是,她们海马趾中的神经元的数量和神经传递的速度也超过了男孩。所以此时与同龄的男孩相比,女孩表现出了很大的记忆力优势。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让一组8岁的男孩和一组8岁的女孩去完成同样三件事——整理房间、倒垃圾、擦桌子。小男孩们常常会在父母的多次提醒下,才能完成这三件事。而小女孩们则不同,她们往往不需要父母提醒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三件事。

而这主要归功于女孩有较好的海马趾记忆。

所以,父母可以针对女孩这一阶段的这一特点,去引导女孩发挥记忆力天赋。如鼓励她背古诗词、做一些与记忆力有关的游戏等,把女孩的记忆能力开发到最大。

方法三:10~12岁,开发女孩的艺术天赋

10~12岁,是女孩大脑中控制思维、想象、语言创造能力的物质——大脑额叶的飞速发展期。这对于女孩的一生来说,将是一个绝对关键的时期。当女孩在12岁之后,经常使用的大脑区域会有更多的神经传递,而在不经常使用的大脑区域则没有。而且在那些未使用的大脑区域,大脑会进行自动“减除”——去除多余的大脑组织。

这也就是说,一个小女孩在10~12岁时所经历的关系、亲情、体育运动、美术和音乐活动以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有可能会在她以后的生活中“保持”或至少“重现”。而她们在这一阶段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在以后是很难做好的。

如果你的女孩在12岁前学过弹钢琴,虽然她没有成为伟大的钢琴家,但她至少可以在以后的生活里保持乐感;

如果你的女孩在12岁前读过很多书,那么她可能一生都喜欢读书;

如果你的女孩12岁前生活在一种稳定的关系中,那她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很有安全感。

也许会有父母问:如果女儿在10~12岁时、或之前没有学画画,但她在16岁时突然想学,那她就一定学不好了?

这一问题的答案虽然不是肯定的,但我们却可以给出这样一个答案:16岁时再学画画,这对女孩来说,将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对此,一位很有经验的舞蹈老师说:“在10岁左右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孩子,过了12岁再想学舞蹈,对于她们来说,学习一个很简单的步法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因此,想发展女孩艺术天赋的父母,一定不要错过女孩10~12岁以及之前的这段时光。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信号交换


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信号交换

在出生时胎儿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携带着遗传基因和母亲对他的期待:从母腹中顺利地出来。

我这儿还要谈一下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信号交换。孩子出生前在子宫里感到非常舒服,唯一的不足是那儿的空间越来越拥挤了。所以那一刻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现在你必须出来了!第一次阵痛向他传达了来自母亲的第一个信号。通过宫缩,她告诉孩子:现在要把你挤出去!孩子收到了这一信号,如果他不是很懒的话,就马上开始配合着去完成这项分配给他的任务。孩子以自己的努力来支持母亲,他慢慢地滑向子宫颈,以行动来回应母亲的信号。为了不致压迫到胎儿,阵痛一般是间隙性地发生。刚开始时阵痛的间隔比较长,然后逐渐加快。阵痛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5分钟,2分钟,1分钟,半分钟)。对孩子的呼唤越来越急迫:你必须离开子宫了,你必须出来了!

1.积极和懒惰

许多母亲都说新生儿在这一阶段似乎已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孩子积极地配合母亲;他有点懒惰,需要外界的帮助;他非常克制,不想活动,根本就不想出来,需要强有力的帮助。

这些对性格的早期描述,我和妻子也曾在我们四个儿子那儿观察到。我把他们出生时的情景都拍摄下来,很有启发性,如果把这些早期观察到的特征与他们以后的发展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性格的基本特征确实是一脉相承的。至于阵痛时间的长短对此没有什么关系,至少没有太大的关系,它只是影响生产过程本身。

我们头两个儿子的出生是非常得快,就像子弹出膛一般。他们好似急着要看到阳光。他们体格健壮。我们所有的孩子出生时都有4千克重,所以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都有困难。我们的老大现在仍与当年出生时一模一样,他是一道闪电,他是一个快枪手,非常活跃,什么事到了他手里都必须立即处理,毫不拖泥带水。老二稍微平静些,他出生时也稍慢一点,但他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在出生时,当头出来后他就自己把手伸了出来。他很独立。他在出生时表现得更为积极,现在也仍是那样,他比其他兄弟更独立,他很少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能安排好一切。

老三就完全是另一种模样了,最好全世界都来帮助他,大家都来为他服务。那么现在呢?他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孩子,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但他出生时的表现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很希望有人来帮助他,希望别人为他服务,期望我们到他那儿去,而不是反过来。被动的特性一如既往。第四个儿子出生时很平稳,什么事都没发生。他还太小,所以要确定他会如何发展还为时过早。

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说,出生过程由遗传决定,而且胎儿想要积极地进行协助,这对于他们从现在开始形成的基本性格特征意味深长,因为一个胎儿以他们的行为,不管是积极的、自主的、消极的、平稳的、快速的,等等,对向他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做出了回应。我们有机会准确地记录到他们给出的相应信号。

2.出生后

孩子生出来了。我不想谈论分娩的创伤以及类似的事,但无可争辩的是:新生儿体验到全新的刺激,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体验。他与母亲分离了。他的皮肤感受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刺激:冷、热、陌生东西放在皮肤表面时的碰触。婴儿第一次感受到饥饿,这种饥饿又不能像在母腹中那样马上可以得到食物的输送而缓解,现在他们必须要发出信号来要求得到食物,他常常必须等待着人们来喂他。光线落在他眼睛的视网膜上,他逐渐能分辨各种不同的光线。他的耳朵能听到声音了。简而言之,在出生时以及出生后,大量的新刺激涌向新生儿,刚开始时杂乱无章,他必须对此进行整理和归纳:光、声音、触摸、感受。面对如此嘈杂的刺激冲击,新生儿最初只能用哭叫来对此做出第一声回应就不令人感到惊异了。对新生儿来说这一切太多了!他需要休息和安抚。如果这时候他很快得到母亲的乳头,他就会平静下来。哺乳的过程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节奏,同时让新生儿感到有人照料自己,所有其他的刺激都不再重要。

这时新生儿需要安静,这样他才能对新的刺激进行整理。他需要从所有事物中区分出哪些信号对他来说是重要的。

3.天使的手指

当一个婴儿出生时和在出生后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我看到了一个我想要称之为宇宙的阶段。在犹太教法典中讲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故事中讲道,每一个孩子在母腹中发育成长时,都会有一个天使从天堂降落人间,悄悄地把所有宇宙的知识告诉了他。在出生时天使把一个手指放在婴儿的嘴上,这样他就把一切都忘了。由于天使的这一碰,我们每个人的上嘴唇都有一个小小的凹槽。

还要补充一点:我们中的有些人并没有把一切都忘却,或者他们能够更容易或者更快地回忆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在学习新的知识,而是在回忆天使对尚在母腹时就告诉我们的关于宇宙的知识。

即使在出生后我也能看出儿童与宇宙的相关性。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一个大我。他们还不能区分我和非我。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个新生儿仰面躺着,他还不能活动,但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一个东西:一只手,一个脚,一张脸。婴儿这时还不能区分这个在他眼前出现的手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都还属于那个大我。换句话说,一切都属于一个大的生命,是它的一部分出现在他的视觉范围内。从婴儿能够触摸物体的那一刻开始,他才能区分两种现象。如果他抓住自己的脚,就会产生两种触摸的感觉:一是手抓住脚的感觉,二是脚被抓的感觉。如果他用手去抓母亲,他只能单方面地产生一种触碰的感觉,即只有手的感觉。那个一开始以一个大我方式呈现的世界逐渐分化了。婴儿意识到,这个世界中不是仅仅存在一个我,而是一个我和一个非我。在那个大我阶段,婴儿就能区分愉快的刺激和不愉快或混乱的刺激。这些刺激不仅来自于自身内部,也来自于外部:来自内部的有诸如饿、胀、堵塞;来自外部的有冷、热、喜欢或不喜欢的味道、感到愉快或不愉快的触摸。所有的这一切都还没有和那个非我联系起来,而是一切似乎都还属于那一个我。

最近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常常把头转向母亲所在的方位,以满足最初的需求,但同时他也会把头转向其他有母亲气味的物体方向。母亲的声音也同样能吸引他们。我不能肯定婴儿已经把母亲当作环境的一部分还是看作他自我的一部分。

增强与孩子之间微妙的关系


家长们不要忽略了与孩子之间微妙的关系。这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家长与孩子之间交流沟通的问题,家长通过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亲子关系的微妙之处吧。并请家长们关注一下三三三”亲子关系值得大家参考。

【案例】妈晚归,女儿不睡,怎么办?

女儿3岁,每晚非要等下夜班的妈妈回家才能入睡,以前妈妈每晚十点左右能赶回家。最近单位调整上班时间,妈妈凌晨一点左右才能到家。女儿在家就哭闹到筋疲力尽才能入睡。爷爷奶奶拿她没办法,请问该怎么办?

【专家】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女儿比较依恋母亲,变更下班时间,女儿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建议爸爸不妨抽身充当晚上陪伴的角色,给女儿讲讲故事、做做游戏,如扮演大灰狼和兔子。妈妈也要和宝宝讲明晚归的原因,告诉宝宝妈妈依然很想她,到了睡觉的点,不妨打一个温馨电话,哄哄孩子,就像断奶一样,妈妈晚归,孩子也需心灵抚慰,不能让孩子从小有一种孤独感。

亲子关系有“三三三”的模式,建议年轻父母每天坚持做:每天亲子交流3分钟,每天拥抱孩子30秒,每天亲子陪伴(做游戏、讲故事、亲子阅读)30分钟。坚持做,孩子一定会阳光成长。

如果爸爸也很忙,总是晚归,建议买一种会讲故事的玩具,到了睡觉时间,玩具会边讲故事边陪孩子睡觉,讲完故事还会提醒宝宝“请睡觉”,这个方法也比较有效。

家长对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对注意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亦可以变通使用,长期坚持。这些在爸爸妈妈看来也许是“小事”,但滴水穿石。这就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如何巧妙的拒绝孩子们的要求

生活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孩子们对父母说“再让我玩一会”、“再看一会电视”等等类似的话,常常让家长们不知所措,答应吧孩子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再一次”,不答应吧,小孩子那样子又怪可怜的,那么家长们如何才能巧妙的拒绝孩子们的“再一次”呢!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

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

我敢保证,在以后应对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时,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

很多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自以为是的能够探究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很多的时候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但愿以上的文章可以帮助父母们很有利的教育自家的宝宝!

父亲与胎儿之间的“小秘密”


胎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血肉相连,心心相印的。照理说,孩子出生后应该同母亲的感情最深。但奇怪的是,许多婴儿对父亲的欢迎程度远远超过母亲,这已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现象。

有人在实验中发现:胎儿特别喜欢听爸爸的讲话声在爸爸的唱歌声和抚摸下,能用似乎"陶醉"了的轻轻摇晃动作来表示他的满意心情。婴儿出生后哭闹时,母亲往往不能使其安静下来,而父亲却可以通过唱婴儿熟悉的歌曲和抚摸动作使其尽快安静下来或入睡。这大概与胎儿不甚欢高、尖、细的声音(这种声音常常会造成胎动增加),而喜欢低沉、宽厚的声音有很大的关系吧。所以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一项极为有益的建议,请爸爸给胎儿讲话,创造那种与出生后的婴儿建立亲切、深厚的感情的先决条件。

由爸爸对胎儿讲话,这首先是父爱的一种具体表示,胎儿能够通过听觉和触觉,感受到不仅有母爱,而且还有父爱的温暖,这对于胎儿的感情发膏具有莫大的好处。父亲抚摸胎儿并同他说话,这对做母亲的在心理上也是一种极大的安慰。这种天伦之乐是孕育;养育教育孩子的最好气氛。爸爸与胎儿的玩耍,一般以谈话为其主要的内容。

有一位做父亲的就是这样同胎儿谈的:小宝宝呀,你的小手在哪儿?伸出来让爸爸摸摸吧。你的小脚在哪儿?会不会蹬?蹬蹬让爸爸瞧瞧吧。你的大脑袋呢?现在长头发了吗?妈妈经常为了你吃核桃和黑芝麻,你的头发一定是又黑又亮的,对吗?今天又有什么新本事呢?嗅,会推了。那就轻轻地推一下吧,可千万别把妈妈推疼了。刚才听到音乐了吗……极为有趣的是,这个常与爸爸对话和玩耍的胎儿,每天晚上到了10点钟就“急不可待”地动起来。

这个孩子出生后,同爸爸的感情非常好。同时,这个孩子的智力,能力发胶水平远远高于同龄孩子。爸爸同胎儿游戏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但为什么能起到这个作用的奥秘当前还难以弄清。

希望将要成为父亲的人能够经常与胎儿玩耍,早日建立起情真意切的父子感情,并达到促进胎儿健康发育之作用。

育儿心得: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育儿心得: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时间过得真的飞快,睿琛在幼儿园学习已经四个年头了,今年的9月即将是一名小学生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幼儿阶段的想法就是:让睿琛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自信心、养成独立生活和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对睿琛平时要求可以说是放养型的,虽说是放养,但对培养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责任与承担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一、培养孩子独立性

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我们都是培养还是独立完成。回家的第一件时间就是洗手,脱下的鞋必须整齐的放在鞋架上,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衣服自己叠,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自己动手学习洗袜子,睿琛很乐意完成,也很享受。常常还帮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的我觉得睿琛懂事了。

二、鼓励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常常听父辈的人“屁大的孩子有什么想法呀?”,这点恰恰是错误的,现在的孩子不仅仅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有自己的理解方法,让我常常觉得应该尊重睿琛。记得有一次,我要赶着去上班,没有送睿琛上学,结果回来后,睿琛拉着我的手说:“妈妈以后还是你送我上学吧,我不想迟到。”一句不想迟到,睿琛有了时间的概念,让我甚是欣慰。

三、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沟通很重要,沟通不仅仅在于平时的聊天上,更多的沟通是在于你进入孩子的世界,陪着他们一起游戏,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好的了解,更多的包容,给予更多的爱。记得睿琛爸爸有段时间很忙,很少时间陪睿琛,有天,我和睿琛聊着很投入的时候,睿琛爸爸拍拍的肩膀,一脸茫然的问我,你们在说什么呀?当时我耸耸肩:“请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不然睿琛就长大了!”

时间就像是流沙,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既是父母也是朋友陪在孩子身边,陪同他们一起成长。

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是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还是家里的一个精雕细琢的盆景?“自然界的树所吸收的东西、成长的环境与盆景不同,盆景的成长环境太苛刻,遇到强风则难存活,其实是非常局限的。”

很多人都问杨洪教育孩子有什么好方法,杨洪认为,其实种树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与技术,反而栽培盆景需要更多的技巧与方法。“家庭教育首先学的不是方法,而是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孩子如同一场长征。现在有很多错误观念,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长征是一个长久的、需要有战略眼光的事,孩子的人生并非是在同一起跑线的百米冲刺,而更像一场马拉松,陪跑的多在第一排,真正的冠军都在后排站着。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背唐诗,其实超前教育是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事,诗词是高度抽象的,而孩子的抽象思维进入初中后才渐渐发展,小时候是形象思维迅速发展期,所以孩子们爱看广告、动画,因为画面转换很快、丰富多彩。走得最早的,不一定走得最久远,万里长征有它的规律,违背规律就会碰一鼻子灰。”

长征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孩子要适应社会,必须承受一些挫折、打击和失败。现在有不少挫折教育的训练班,杨洪认为有的没有必要:“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挫折训练班结束后,家长去接孩子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个动作:他们习惯性地把包扔给父母。这样的挫折训练真是白费了。其实在家里就可有这样的教育,如奶奶做的面条不爱吃,你可以选择不吃,但不可以选择别的。你正看电视,动画片精彩得不得了,7点到了,爷爷要看新闻联播,你就要换台。虽然简单,但这就叫挫折教育。什么叫挫折教育?愿望不能满足就叫挫折,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去体验、去适应,否则人生就是‘旅游’,而不是长征。”

“有的家长老抱怨孩子不听话,其实,孩子听不听你的话,取决于孩子跟你的关系如何。当父亲与孩子没有良好的关系,当他想施加对孩子的影响时,就只剩下武力。”因此,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是家长对孩子施加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亲密的、平等的、建设性的亲子关系。

但这常常为中国家庭所忽略,这就需要家长具有现代理念,如家长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人格上的,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血缘的差异,因此孩子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我们接纳他、信任他,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

有位父亲很伤心地对杨洪说:“孩子一年多没叫我爸爸,只有在要钱时才叫,我有时想讨好他,放学后要陪他打球,儿子说累了不去,可吃饭的时候,他却拿着拍子说下去打球,真是故意跟我过不去,我对他是这样地爱……”杨洪指出,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果你的爱表现得不恰当就是问题,如果孩子感觉到你是在控制我、干涉我,那就更糟糕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亲子关系出问题,大多就在于不平等、家长制,“现在还出现了家长制的变形,有的父亲说现在家庭成员的地位排序是‘孩子、妻子、狗,自己只能排第四’,但过度保护或过分放纵与溺爱,这样的‘爱’只能让孩子长不大、幼稚化,因为家长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最终只能成为弱不禁风的小盆景。”

让我们与孩子之间能“多一点”


让我们与孩子之间能“多一点”多陪陪孩子,有朋友不明白问我,怎么天天除了工作就是孩子,这样会不会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想说的是,我们每天都在工作、生活、孩子培育这三者中旋转。除去工作时间外,与孩子在一起时间真的不多,像我与孩子每天早上匆匆忙忙半小时相处时间后,孩子去上学,我去上班。等晚上回来,我有家务,孩子有作业。等都忙完后,又到了该休息的时间。这样算起来,我们每天在一起的时间真的是少至又少。并且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等他们上了初中或高中,这样的相处还会变得不再有。所以为了能多陪陪孩子,作为父母只能利用这段时光来合理安排时间,我想等孩子长大了,属于我自己的时间还会有大把。我只想陪孩子多一点.

多了解孩子,爱孩子就多了解孩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花多那么一点点时间与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你会发现自己始终能与孩子同步.

多理解孩子,多理解与倾听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和主权,凡事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听听孩子的心声。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多包容孩子,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多一点包容,试问自己见过那个孩子不犯错?就是我们大人都无法避免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家长不懂得在孩子犯错时,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路来让他走。给孩子多点包容,当你把孩子的犯错,看成孩子的成长必修课,你会发现自己不再会因为孩子一点点的错误,而大动肝火。包容了孩子,宽了自己心。

多鼓励下孩子,给一点鼓励能使孩子崛强,有时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使孩子一生难忘.父母的鼓励会使孩子越来越自信,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也就是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多表扬下孩子,当你不失时机的来表扬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真的越来越优秀。表扬会给孩子无限动力,孩子也会在我们的表扬下越闯越勇。

多引导下孩子,孩子的成长之路,少不了父母的引导,当你给孩子的引导越来越多,孩子在认知上就会越来越强。孩子做错事时,我们不要急于来批评,我们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教过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在类式的事件上做过引导?若没有,那不是孩子的错,错的是我们自己。

多肯定下孩子,孩子需要我们父母给得肯定,他们会在我们的肯定下自信满满,当我们给孩子说你一定行时,那孩子真的会做到,大人给孩子的肯定是孩子的强心剂.

不管工作有多忙,我们都要坚持与孩子之间多一点.不要因为时间的冲突,把这多一点,变少了,甚至变没了。等孩子长大成人之时却成为我的后悔之日。

育儿观:孩子受点罚无访


孩子受点罚无访昨天下午快下班时,xx同学的妈妈发来了群息信,说她去接放学的四个孩子,今有三个要留堂,xx是其中一个,说是课文背诵不来。我知道后想,这个留堂,留得真有火候。本来周未我就有提醒xx在家背诵下课文,但他贪玩不愿意。现老师就来惩罚了,应该会让他明白点,放假不但要玩,学习也不能放松。

晚上我下班把xx从他同学家接了回来,我心里还惦记着xx留堂的事。而xx却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写作业前吃点水果。说真的若不是xx同学妈妈说了这事,我还真看不出他在学校受过罚。等了半天,也没见xx主动要跟我说的样子。我心里还想,留堂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是正常不过的事,家长也不能想得太多,但我又不想失掉一个可以引导xx的机会。于是我没话找话说:“xx,今天在学校过得怎样?学习愉快吗?”xx漫不经心的说:“一般般呀!没什么特别。”哦!我听了故意说:“可妈妈今天就过得不怎么愉快了。”xx听了,身子立马向我*来问道:“妈妈为什么不愉快呢?是不是做错什么事了?”我说:“是的,因为我们之前经常一下班就都走人了,现老板就规定,从今天起,都要延迟一个小时才能回家。”xx听了问道:“是因为你们不听话,老板生气了吗?”我说是呀!若以前我们轮流值班时,都自觉点,现也不至于大家天天都要延迟了。xx:“那看来妈妈的工作跟我们学习一样。今天也因为我没提前把课文背熟,被老师留堂了。”小样,终于引蛇出洞了。于是我接着问,那你被留过堂后,是怎么想的?xx:“以后得改,把书本复习好,不能再受罚了。”是吗?那你想好具体要怎样做了吗?xx:“我们校长说了,玩时得先把学习做好,我以后就像校长说的那样做。”说完没得有我说话的机会,就自觉地要求去写作业,并且写作业时速度比往常快了点。看来受了点罚,还有点长进了。

xx近段时间学习上有点放松,做作业时,我几乎放手没陪。但孩子要适应这个状态,还需要一点时间,自觉学习对于xx来说,还意识不强,但我没有过多的时间,并且我认为孩子的学习不能全依赖家长的旁敲。所以我认为这次的留堂对xx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反会让xx明白,学习上虽然妈妈不怎么严管了,但若自己放松,学校那关过不了。

喜欢《罚惩与奖励之间》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心理与教育测量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