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有感

10-19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读《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有感》,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读《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有感爱孩子,请认真的倾听孩子!

当孩子大哭、发脾气、蛮不讲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当时的情绪和环境控制不住自己,嘴里一直在叨叨唠唠的说孩子不应该这样,又或者是讲一堆道理,又或者是不理不睬,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蹲下来认真的听孩子的倾诉,听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一个渲泄情绪的机会。我们也试着走进孩子的心理,建立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的心理信任桥梁,一次两次、、、、、渐渐地我们会发现再出现这些恼人的情景孩子会主动的讲出自己的心声,心与心更加的靠近了。相比对她们讲大道理、批判她们行为的对与错这样的沟通会更加轻松和有成效。谢谢《倾听孩子》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警醒和教会我如何去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不仅是倾听孩子,也是调试自己在家庭教育里的心理弊端。值得看的一本书!

不论再忙,也要空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找着倾听点做好听众的角色,让孩子加深对我们的信任。有了这些做基石,不愁孩子的心不靠近。

在应对闺女哭泣、恐惧、发脾气、愤怒的时候,我担心、我安慰、我发脾气。现在我知道了,这时候孩子只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人的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反而会让闺女有抵抗情绪、增加不安全感,不利于沟通。这时我只要给她表达的机会,认真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就行。期待闺女以后面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应对紧张、烦燥的气氛,会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这是个难能可贵的品质。

看完这一章节后我庆幸当时自己的理智,没有让闺女成为留守儿童,只有陪伴孩子成长才能有机会给与孩子更多的爱,才能有感情纽带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是爆粗口、瞪眼、生气,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感知,给孩子一个有爱的环境。

当孩子不听话、行为出现反常那是因为她们感觉受到了伤害,暂时无法理性行事。

书中提到的这些让我意识到自己没有耐心的倾听闺女的诉说,应该做到倾听再倾听,鼓励她说出不满的情绪,最终能成功的沟通,这样也有利于闺女以后自己面对别人不理智的行为时做到理智应对。

提前学习和青少年相处的秘决,真好!

怎样的才是有效的倾听,如何做到呢?努力学习,加油!

这些实例,非常能帮助人,感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庭中的“厨房教育”


据说现在“厨房教育”在国外很火,而我们家小侠一不留神也追了一回潮流。说起我们家小侠最爱呆的地儿,既不是游乐场,也不是公园,而是厨房!

厨房成为小侠的最爱本是情理之中,因为作为“大厨”妈妈和奶奶的贴身男秘,跟着妈妈奶奶去工作间最是顺理成章。何况,那里面还有小侠热爱的水兄弟,有他好奇的盆盆碗碗,和他急于想弄清楚的液化气。

在大人的呵斥声里,死皮赖脸的小侠淘过米洗过菜刷过碗和筷子,甚至开过液化气,当然这一举动屁股是要付出代价的。但看到孩子如此热爱厨艺,大人们灵机一动,何不培养一下孩子这方面的“特长”?

于是,奶奶和面的时候,会高呼:“宝宝,帮帮忙。”小侠就屁颠屁颠地跑去帮奶奶扶着面盆。奶奶要做手擀面,为了安抚小侠那颗急于劳动的心,就教给孩子唱童谣:“擀杖擀,擀大片;刀儿切,切丝线,煮在锅里乱转转。”小侠背得滚瓜烂熟,还能添加一句“吃面条喽。”

至于包饺子包包子的时候,小侠会煞有介事地拿起属于自己的小擀面杖擀皮儿,顺着擀三下,斜过来擀五下,动作标准利落,除了面皮儿有点厚,那圆形愣是被整得像模像样。在擀面之余,小侠还会用小手把面团乱捏一气说成鸡呀鱼呀发挥一下想像力,更喜欢把面粉抹在脸上,那可是纯天然的美白剂啊,充分满足了小侠的臭美心理。

后来,爸爸用压面机压面条,这小小的物什一出台,就让小侠好奇不已。爸爸和小侠分工合作。爸爸只负责往机器里“填料”,小侠提供“动力”。这一通体力活下来,孩子累的大口喘气,“擀大片,压丝线,宝宝好,真能干!”呵呵,老爸灵机一动的顺口溜,把孩子乐得嘎嘎的。

据说现在“厨房教育”在国外很火,而我们家小侠一不留神也追了一回潮流。

现在么,小侠正在妈妈的帮助下练刀工——把一段用来包饺子的长面团切开,小家伙的小手被妈妈的大手握着,小脸绷得紧紧的,神情很严肃,一下,两下,呵呵!切得不错,孩子笑了,妈妈更乐:“说不定不久以后,我们就能吃到小侠包的小饺子呢。”

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培养孩子爱的情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呢?

一、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的情感易受感染,且模仿性强,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虽然是在我们自己的家庭里面,我们也不忘时刻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你!”、“你太辛苦了,快歇一会儿吧!”而对方也一定会说:“没关系,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时间长了,儿子也会经常对我说:“妈妈,我们是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对不对?”。吃东西时,我们告诉儿子大家要一块分享,让长辈先吃。而在外面时,我们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大声说话影响别人,对人说话要有礼貌。如果我们无意中有谁犯规了,儿子就会生气的批评我们“爸爸,你怎么......”“妈妈,你怎么......” 。而我们也会赶紧进行自我批评并改正。所以,父母更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时候最容易屈服、最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家长们一定要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爱心渗透,培养移情能力。

对别人表达爱心,需要具备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的能力,这就是移情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对“移情与亲社会行为”课题的多年研究指出,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移情力,让孩子学习通过角色互换,体验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受。

在四川发生灾情时,我告诉儿子,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有很多很多的房屋倒塌了,有很多很多的人受伤了,他们既没有房子住,也没有东西吃,还有很多小朋友失去了爸爸、妈妈......儿子一边流眼泪一边狠狠地说:“妈妈,地震真坏,我一点也不喜欢地震!”我问儿子:“那我们可以为四川的人们做些什么呢?” 儿子说,那就把我们家吃的东西还有钱都给他们吧。我故意试探着问:“那我们家什么也没有了,也没有钱买新家了,那可怎么办呢?” 儿子哭着说:“妈妈,四川的人多可怜呀,我们不买新家了,把钱都给他们,以后我挣钱了,把钱也给他们。” 我含着眼泪说:“儿子,不哭,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而且,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不仅我们中国人会帮助他们,还有很多好心的外国人也会帮助他们。”那段时间,我们一家人每天都关注着四川,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心中都默默地为四川人民祈祷祝福!

三、借文艺作品,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在很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蕴涵着很多有意义的关于培养幼儿爱心的教育内容,如故事:《萝卜回来了》、《金色的房子》、《小乌龟慢慢》,教育孩子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歌曲《我有两个家》、《小娃娃跌倒了》、《小乌鸦爱妈妈》唱出的是爱同伴、爱家人的美好情感。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坚持每天至少给儿子讲五个故事,并结合故事和儿歌的内容对儿子进行随机教育,并告诉儿子,小花、小草、大树还有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我们人类和它们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要保护地球妈妈。如:当儿子跑到草地时,我会说:“小草被踩的多疼呀,它说,童童哥哥,请你不要站在我身上。” 当儿子捉住小青蛙时,我模仿小青蛙说:“童童哥哥,请你放了我,我是专门捉害虫的!” 在我和儿子的世界中,小动物和花草都是有生命、会说话的。现在,儿子已经成了一名称职的环保小卫士。走路的时候,他会紧张的提醒我:“妈妈,小心点,别踩到小蚂蚁了!” 当我们骑车从小狗身边经过时,他又会说:“妈妈,小心点,别压着小狗了!”虽然儿子现在已经四岁了,但他每天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中。

四、分享实践,学会接受孩子的爱。

卢勤老师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写到:“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去珍惜,一旦成人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也曾有人说过:“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很多家长已经习惯对孩子付出,而在面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时,他们会因为心疼而做出“拒绝”的行为。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有时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我经常引导儿子为我“服务” ,如我说:“哎呦,我太渴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为我倒杯水。”或者“妈妈今天不舒服,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为妈妈捶捶背。”儿子一听,马上会跑过来说:“妈妈,我愿意,我愿意!”有时,儿子也会主动问我:“妈妈,你现在渴吗?要不要我为你倒杯水?”“妈妈,你累吗?我给你捶捶背吧!”现在,儿子惦记我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妈妈,这个好吃,是我专门为你留的。”“妈妈,我给你摆鞋子。”“妈妈,我们去姥姥家吧,姥姥会想她女儿的”......而当我谢谢他的时候,他却会说:“妈妈,你别谢我,因为我是你儿子。”“妈妈,不用谢,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儿子的爱不仅体现在对家人身上,在外面也知道主动帮助别人了,而当别人谢谢他的时候,他会又兴奋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用谢!”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我说:爱把和谐的门推开了,和谐把生活的门推开了。爱是一粒种子,只要你用心撒播爱的种子,认真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中到处都是和谐的乐章!

家庭中12种益智游戏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许多父母常把学习和游戏截然划分,因此断送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得孩子视学习为畏途,实在可惜。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以下仅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1、分类的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2、猜谜的游戏

猜谜对孩子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像力,我们可以用“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水里就不见”猜“雨”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让孩子提出题目、推想答案。还可以用“比手划脚”的方式要孩子作答。

3、扮演的游戏

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孩子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父母亲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

4、想借的游戏

“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想像的世界里,孩子的思考更自由奔放;我们可以用“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为题,让孩子运用想像力描绘出未来的远景。5、接龙的游戏

许多游戏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如“文字接龙”:上班→班长→长大→……“绘画接龙”:一个主题大家接力画;“数字接龙”:1→3→5……“故事接龙”:从前有一个猎人……“动物接龙”:四只脚的如狮子→老虎→大象……空中的如老鹰、鸽子……

6、字词的游戏

让孩子说出“同韵、音、部首、声调、笔画的字词”、“字头、尾相同的字词”、“用图画写字”、“用三个字词说,提供一些字词,如“火”字,让孩子自由联想,或说出可以用哪些字词来替代……

7、手指的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我们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8、躲藏的游戏

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们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

亲子阅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将立刻删除。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孩子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书,就是一颗传递知识的种子。

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孩子的小小世界海阔天空,孩子的大大梦想无边无际。

那么,如何让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树立重要的地位,并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作为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识亲子阅读重要性。

孩子的阅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应当鼓励孩子独立阅读,而亲子阅读正是培养孩子独立阅读习惯的良好方法之一。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一种美丽的休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家长教会孩子如何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本书,多一点心思,多一点投入,收获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

二、建立家庭小小图书馆。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家长应为孩子建构一个小窝,一个阅读的天堂,为孩子创设舒适惬意而又童趣化的阅读环境,以吸引孩子进来阅读。在家中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地面可以铺设一块卡通图案的地毯,孩子可以随意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坐在松软的地毯上或是书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墙壁上可用孩子与父母共同制作的装饰物进行美化,书本可以或开或合的放置其中,使整个小窝充满休闲和趣味的感觉。相信家中如果有这样一个书吧似的空间,孩子一定会有阅读的欲望。

三、共同选择合适的书目。

有了好的环境,还需要可以激发兴趣的足够的好书。家长应该对孩子的读物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把关。教育家伊拉斯谟说:“孩子最初阅读和吸收哪一类书籍是十分重要的。不正经的谈话毁坏心灵,不正经的书籍毁坏心灵的程度并不比它差。”家庭藏书应立足“有趣”和“实用”。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能够引起他们共鸣、唤起热情向往和兴趣的书,如: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优秀的卡通和漫画。中高年级的学生选择的面会广一些,随着身心的发展,他们可以理解感情更细腻、内蕴更厚重些的书籍,可读的书籍应向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科幻侦探等类型靠拢。要确保家里有各种书籍、儿童杂志和报纸,并保证足够的数量。

四、确定固定的阅读时间。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阅读也应该这样,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常常有家长抱怨“没时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基础教育几经“改革”,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繁重。家长常常习惯把孩子读非课本和练习册的的事情称为“课外阅读”,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之嫌,可见是多么不重要!“没有时间”,从来只是借口。只要家长认为把孩子培养成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时间总能挤出来的。坚持习惯,选择固定时间进行阅读。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如早晨、中午、入睡前,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说:“假如每天你能有15分钟阅读的时间,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到它的效果。”

五、掌握行之有效的亲子阅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要老师,阅读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已。每个家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1、亲子听读。在西方,为孩子大声读书是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为孩子说故事是一种传统,大声读诗文经典是另一种传统,但两者从没有融合在一起。即使在今天,乐意并习惯为孩子朗读文学作品的家长,仍然为数不多。我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说:“图画书是拯救儿童阅读的书。”所以,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从图画书开始,从亲子听读开始,踏上亲子阅读的旅程。

2、亲子共读。当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亲子共读。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读”的过程,也不是家长的单项指导过程,而是“阅读——讨论——思考——再阅读——再讨论——再思考……”。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榜样的作用。家长和孩子可以坐在一起,读同一本书;也可以坐在不同的地方,读不同的书。遇上好玩的段落,爸爸为妈妈读一段,妈妈为爸爸读一段,那种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会很自然地传导给孩子。何愁孩子不爱上书呢?

3、亲子比读。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父母亲还可以和孩子们进行亲子比读,进行故事表演、形式多样的创意表达等等。比如,我的阅读就很局限,文学类的书籍读得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读得就相对少许多。我那上四年级年级的女儿常常说:“妈妈,也许你的语文知识比我多,可是你的科学知识一定比我少。”这样通过比试之后,可以发现各自的不足,调整自我阅读。

总之,兴趣、习惯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我们决不能把亲子阅读仅仅理解为在家里的阅读。我们也不能把亲子阅读仅仅理解为书本的阅读。读电影可不可以?读大自然行不行?在旅途中阅读可不可以?在公园的草坪上阅读行不行?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方法,并将亲子阅读坚持下去,时间长了,阅读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孩子的自觉行动。

家庭中如何让孩子学会爱懂得感恩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多半是知识学习、脑潜能开发,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却被忽视了。我们期待起跑线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谐社会。以下是来自一位班级孩子家长的育儿经验,与大家共享!

家庭环境是孩子一降生到这个世界时,就会接触的环境,因此,要想培养充满爱的能力的孩子,就要从小开始。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练就爱的能力,得到情感满足的体验。健康的人格意味着既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所以,我们希望孩子长大所成就,就必须铸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重视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父母强势些的,孩子往往会弱势些。操心太多的妈妈带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我以为恰恰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不求回报的爱,使得父母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正当要求,同时也滋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阻碍了孩子的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扮演一个弱势的妈妈向宝宝“索取”爱。

一次,晚饭后,我们全家坐在沙发上吃水果。宝宝看到有她喜欢吃的桂圆,立刻伸出手把一盆桂圆放到自己的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让我和她爸爸吃。我就对她说:“宝宝,妈妈买桂圆给你吃是因为妈妈爱你,你也要学会爱妈妈呀。有好东西要先给爷爷奶奶吃,再给爸爸妈妈吃,然后再宝宝吃,要学会尊重老人。”宝宝点点头,把桂圆拿过来给我们吃了。

我们家的宝宝很粘人。我一下班回到家,他就要粘着我,要我给他讲故事。吃饭也不肯给我吃。宝宝一点也不懂得关心父母,体贴别人。于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告诉宝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的,下班回来很累的。爸爸妈妈爱你,你也要爱爸爸妈妈!你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事,这样爸爸妈妈会很高兴的。我还常常有意识地安排宝宝做一些小事,如,我们两个到大润发去买东西回家,我就让她帮妈妈拎一些小东西,妈妈吃药的时候让她帮忙拿开水,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让她帮忙整理东西,……并时常表扬她“宝宝真棒会帮妈妈做很多事情了。”让她在对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快乐。在我的要求和鼓励下,现在宝宝变得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懂事了。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她都会帮我们开门,拿来拖鞋,让我们换上。他还会接过我手中的皮包,帮我放到书房里。看到宝宝这么懂事,这么能干,我也会不失时机地送上一个甜甜的吻,向他表示夸奖,感谢!每当这时宝宝总是特别的高兴,特别的得意。与此同时,这也让我感到让孩子参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也有利于促进他对家人的了解和关爱。

对于孩子的教育,让我觉得就像是在放风筝。如果父母一直拽住这根线不放松,那么这风筝一定飞不高;你必须得慢慢松线,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去发展,去尝试,去探索,这样才能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相信《读《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