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与气质

10-21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教与气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多数父母都十分肯定自己在子女成长的道路上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甚至是领导作用。不幸的是,在履行为人父母的职责时,父母的即使是原本善意的做法,却往往惹来儿女的不满与反叛。事实上,无论父母怎样阻止孩子往哪一个方向发展或者看好哪一个发展前途,不同气质的孩子仍将沿着完全不同的道路行进。

操纵孩子的成长这一意图带有很大的风险性,根本原因在于父母的惯性思维──认为孩子的想法应该跟自己的保持一致,孩子应该紧跟着他们牵引的步伐,而实际上,孩子们的性格往往同他们的父母觉得自己能够分享孩子们经历的喜怒哀乐,知道孩子们的需要与愿望,然而实际上这些不过是错觉,更糟糕的是,为了巩固这一印象,一些父母有意地对孩子们发出的表示异议的信息加以否定,将自己的观点加在孩子们的身上,把自己的主意硬挤入孩子们的脑袋。父母很难接受,从一开始,孩子们就形成自己的个性──技术型的或是管理型的或是理想主义者或是理性主义者。

那么应该如何承担起教养的任务呢?我们得克服以自己的想象去塑造儿女的冲动。当然,如果我们的性格遗传给了孩子,两代人像砖头跟砖头一般相似,这不成问题,但相反的情况下,上一代努力使下一代按自己的意愿定型,则免不了失败失望的结局。明智的做法就是给予孩子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张扬个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家长首先得分辨出自己与孩子的性格差异,同时留心反省自己是按照何种方式去教导子女。

技术型的父母与理想化的孩子

虽然两代人要理解对方有些困难,但这一搭配中的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样。理想化的孩子过于沉溺于抽象概念以及专注于事物产生的意义与征兆,而他们的父母则与现实联系紧密,动手能力强,身体灵活,价值观明确,对自己的身份毫无怀疑,从不为无聊的问题担忧,这对于他们的情绪化的、倾向内省的孩子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另一方面,两代人的差异也带来了分歧,子女的同情心与勇于献身的精神在作父母的眼中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肯定,孩子的浮想承翩也令父母失去耐心,并希望孩子能够变得坚韧现实起来。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型的父母宽厚乐观的品质给了孩子非常好的影响。

管理型的父母与理性化的孩子

这一搭配中,父母为孩子严肃认真的态度与不断进取的精神而骄傲,当父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力时,长与幼能够相处融洽。相反,给孩子定下强制性的规则将产生麻烦。如果父母权力用劝告或惩罚的手段让孩子就范,孩子会伤心并伴随越来越重的屈辱感。不要忘记,理性主义者,在任何年龄,对自己该做什么都心中有数。最易与理性化子女发生冲突的就是意志坚定的管理型父母,一方面孩子渴望由自己通过考虑选择干什么,另一方面,家长认真地为孩子安排一切,这一矛盾使双方长久失和。有趣的是,管理型的人往往与技术型的人结合,可能会令局面有所改善。

理想化的父母与技术型的孩子

技术型孩子对空想与心灵交流缺乏兴趣,这令理想化的父母困惑不已。这一搭配中,父母心怀雄心,要与孩子建立深厚与意义重大的关系。但事实令他们失望,两代人的交往无法按设想的发展,而要浅薄得多。一旦父母意识到子女并不像自己,而是集中精力钻研各种技巧,他们一般能够很开明地放弃自己的意图,并鼓励推动孩子成为技术型人才。

理性化的父母与管理型的子女

在这一搭配中,父母总感到孩子有问题,但怎样协助孩子去克服却不知从何入手,他们不清楚应该怎样做才能教导孩子更醒目些,更独立些,更强有力些,孩子则未对此多加留意。孩子争取适应社会,但做父母的看见儿女跟着其他孩子做同样的事情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法国幼儿园教育与家教结合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合作。在法国,这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为了提高幼教质量,幼儿园几乎都成立了由家长代表及教师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一年如开二、三次会议,讨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育计划、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走出家庭,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做了大量工作,一面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充分地与人、与物相互作用,使幼儿喜爱幼儿园;另一方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欢迎他们来幼儿园参观、访问、学习。

父母也把教育子女看作是自己神圣的职责,他们主动参与、大力支持幼儿园教育。如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家长都直接把孩子送到班上,和教师、其他家长、小朋友交谈,并和小朋友游玩一会儿以后才离开,以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使孩子能以良好的心境开始在园的一天生活;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时,父母也不是接了就走,而是主动与教师交流情况,请教问题,以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气质宝宝的教养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所谓气质,科学地来讲就是“人对自身体内或体外的各种刺激的反应方式”;通俗地来讲就是“个人每天生活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气质是先天的,没有好坏之分,气质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更健康地发展。

现象父母热衷测评孩子气质

“每天晚上孩子睡觉的时间固定吗?早上起床时是烦躁不安还是很愉快?和陌生人见面,是拒绝还是接受?”这是什么考试题呢?原来是几位年轻的妈妈正在为孩子做气质测评。在一间早教中心的儿童活动室,宝宝们正在做游戏、上课,几位妈妈则在老师的指引下做“儿童气质测评”。

“孩子在3岁以前基本是天然发展,很少受外界影响,所以做气质测评最好在3岁之前,不需要宝宝参与,只要家长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来答题就可以。”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道,年轻的家长们对孩子教育很重视,他们想从科学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孩子,以便“对症下药”。

孩子的三大气质类型

孩子气质主要是从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等9个维度来综合评价的,最终根据这9个维度测评结果将孩子气质分为三个类型:

1.容易型

这类孩子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容易接受新人或事物,容易适应新环境,情绪愉快,反应积极,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这一类孩子约占40%。

2.困难型

与“容易型”的孩子相反,这类孩子时常大声哭闹,情绪总是不稳定,生活缺乏规律,对新事物和新环境接受很慢,抚养起来很麻烦,易使亲子关系疏远,这一类孩子约占10%。

3.迟缓型

这类孩子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强度弱,情绪消极,但又不像困难型的孩子那样总是大声哭闹,他们安静退缩、逃避新事物。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迟缓型”的孩子会对外界新刺激缓慢发生兴趣,之后逐渐活跃起来。这一类孩子约占15%。另外,还有35%的孩子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混合的特点,属于“中间型”或“过渡型”。

专家视点:

别让孩子的气质流失

有些年轻父母总是喜欢在心中塑造一个“理想的孩子”,可是,当孩子降生之后,他们发现,这个鲜活的小生命的一切行为却与他们想象的相差甚远,这就要求父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了。如果还是一味坚持自己的意愿,采取强制方式,硬将自己的孩子往心中的“理想模型”上靠,可能会导致亲子之间对立、逆反,家长也会产生厌烦、暴躁等负面情绪。

孩子气质是先天决定的,从本质上很难改变,但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还是会略起变化,作为家长,可以对气质偏异的孩子施加影响,修去其过剩的部分,补充其不足之处,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但要切忌矫枉过正,强制让‘缓慢型’变得灵活,让‘难养型’变得易养,这只会使教育效果越来越差。

家长疑问

孩子气质有好坏之分吗?

“测试结果显示,宝宝属于‘迟缓型’,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心里很不舒服,怎样才能改变呢?我可不想让孩子拥有这种不好的气质。”一位家长道出了心中的疑问。

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容易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不同气质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无论哪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有些父母从字面上理解,以为‘易养型’的孩子比‘难养型’的孩子更有优势。但实践表明,‘难养型’的孩子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比如他们敏感,所以,父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因此能在疾病早期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

还有研究表明,“难养型”孩子的学龄前期智力发展比“易养型”孩子更好,这是因为父母会花更多精力对这类“难缠”孩子进行积极的教育。

另外,“迟缓型”的孩子暂时看起来行动稍微弱些,但他们长大后遇事更稳重一些。

疑问解答:

选择适当教育方式

问题一:孩子活动量很大,老是不安静,怎么办?

这种孩子天生过分好动,在由他自己支配的游戏活动中,一定是充满了跑、跳、叫、冲等大幅度行为,所以当父母与他们一起玩时,就应该做一些文静的事,如:讲故事、搭积木、拼板、下棋、玩扑克、画图等,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又能无形中控制孩子的过量活动。

问题二:怎样使缺乏规律性的孩子逐渐有规律?

有些孩子不是醒得很早,就是迟迟不肯起床;不是吃得很少,就是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令人捉摸不定。面对这种孩子,父母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有规律,宁可上了床不能入睡,也要强制他上床;宁可吃饭时吃得很少,也要让他吃一点,但是方式要灵活点,态度要和善点。

问题三:如何对待适应性很差的孩子?

有些孩子适应性极差,换了新环境就会显得紧张不安,面对这样的孩子,就得创造条件逐步过渡。比如不接受新食物,可以每餐吃饭时先放上新食物,让他天天看到,两周后在熟悉的基础上品尝少量,直到最后完全适应,其他方面以此类推。

问题四:趋避性中,孩子过于“趋”。

属于比较“趋”的孩子,他们喜欢主动接触他人,由于喜爱接触新事物,相对就容易遇到危险,自己却不知道。家长必须不断叮咛、教导他如何分辨危险的人和事。

问题五:如何对待“缓慢型”孩子?

父母要特别注意此类孩子的心理感受,细心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这只会增加他的挫折感。耐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外界刺激,激发他的兴趣。

法国的幼教育与家教相结合


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合作。在法国,这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为了提高幼教质量,幼儿园几乎都成立了由家长代表及教师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一年如开二、三次会议,讨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育计划、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走出家庭,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做了大量工作,一面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充分地与人、与物相互作用,使幼儿喜爱幼儿园;另一方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欢迎他们来幼儿园参观、访问、学习。

父母也把教育子女看作是自己神圣的职责,他们主动参与、大力支持幼儿园教育。如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家长都直接把孩子送到班上,和教师、其他家长、小朋友交谈,并和小朋友游玩一会儿以后才离开,以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使孩子能以良好的心境开始在园的一天生活;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时,父母也不是接了就走,而是主动与教师交流情况,请教问题,以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语气息息相关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切勿用的是挖苦的语气,这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例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你家孩子是否有独特气质?


所谓的气质,是指天生对于各种内在或外在刺激所做出来的行为反应,包括情绪、感受、应对方式和行为模式,是比较属于外显的表征。

气质1活动量

活动量是指宝宝在一整天的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节奏。在儿童健康手册后面有一个评估量表,家长可参考量表中对不同年龄层宝宝的活动量评估,也可以上网下载一些相关测验,为宝宝做出简单的检定;或是跟同年龄、条件相仿的小朋友互相比较,就能大概了解自己宝宝的活动量。

分辨宝宝的活动量高低

俗语说“七坐、八爬”,有了自己独立移动能力(翻身或爬)的宝宝,通常对于外在环境和玩具会开始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如果妳发现自己的宝宝看到玩具总是懒洋洋的,或是给予新奇玩具的逗弄也难以引发他们获取或操弄的动作,这样的宝宝可能就是属于活动量比较低的类型;相反地,整天到处探索、似乎一刻都静不下来,就是活动量偏高的宝宝了。

好动宝宝充满朝气

活动量比较高的宝宝,给人感觉充满朝气、具有探索性、体力好,但反向思考则是似乎永远都静不下来。面对这样的宝宝,父母先不要认为宝宝为什么总是管不住,甚至觉得他们是过动儿,其实,这些活泼好动的宝宝有活力又有朝气,是很可爱的喔!教养这类孩子,爸爸妈妈可以安排一段适当的时间陪宝宝做些静态活动(涂鸦、组合积木、串珠珠或是说故事),除了带着宝宝一起做,父母本身也应该培养出适当静态休闲活动的习惯,自然而然就能吸引的宝宝的模仿和兴趣;另外,平日避免给他们吃一些高热量、高刺激性的食物(油炸食品或含咖啡因饮料);睡前避免玩太激烈的游戏,才能让他们拥有良好睡眠质量。最重要的是,尝试包容他们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没事就看他喜欢摸头发或玩小手),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允许且包容他们去做。只是父母应该注意到活动量比较高的宝宝,会因为好动而提高日常生活的危险性,家中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让好动宝宝在和世界互动时也可以很安全。

安静宝宝乖巧细心

活动量比较低的宝宝,可能会给人懒洋洋的感觉,体能表现方面通常也比较差,但相对地对于静态活动却很喜爱,做事细心,安静、乖巧又好带养,但相对地,做起事来就会比较缓慢。家长可以陪着宝宝做一些动态活动,因为活动量比较低的宝宝,很有可能是刚开始做不好,影响自信心之后,他们就更不愿意做,因此,和宝宝一起参与,会让他们觉得好玩,进而引发兴趣和自信心。有时候,宝宝的肢体发展没有问题,却懒得玩玩具,这时,父母要观察一下,是不是玩具不够具有吸引力,如果是,就应该多花点心思为宝宝准备更有趣的玩具,才能让他们玩得更开心。

气质2规律性

规律性指的是宝宝的生理机能,饮食、生活作息是否有规律。如果你发现宝宝的睡觉时间长短不一、每餐喝奶量也不一定时,那么,他就是规律性比较低的宝宝;反之则为规律性比较高的宝宝。

规律宝宝带养轻松

规律性比较高的宝宝,爸爸妈妈通常可以很清楚了解宝宝睡了多久会起床?每餐要喝多少奶量?当宝宝睡饱饱、也吃饱饱,照顾者就会很轻松。不过,如果生活中需要有一点改变,也许是更换照顾者,或是妈妈临时加班不能准时回家陪伴,而造成原本生活的规律改变,这类宝宝会很难接受;萧治疗师提醒所有爸爸妈妈,面对这类宝宝,父母应该在生活产生变化之前先告知他们,让他们有心理准备,有时间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不规律宝宝容易适应

规律性比较低的宝宝,往往让父母难以捉摸,因为,他们的睡眠时间不固定、喝奶量也不固定,带养起来相对就比较劳累,但优点就是一旦父母训练成功,宝宝也建立起规律,双方都能适应得很好。萧媺妮治疗师建议,家长应该用鼓励的方式,先帮宝宝规划活动表(稍大可沟通的孩子,更可以和他一起规划),如果宝宝准时完成工作,绝对不要吝啬给予他们鼓励、夸奖,才能提供他们正向发展潜力发挥的机会。

气质3趋避性

趋避性是指宝宝在第一次接触新的人事物时,反应是接受或是排斥。有些宝宝只要一看到不熟悉的人就尖叫,或是躲在妈妈后面,这是属于趋避性比较高的宝宝;反之,如果宝宝很容易接受新的人事物,就属于趋避性低的宝宝(但请记住,有的孩子可能是驱物但避人)。

主动宝宝喜爱尝鲜

属于比较“趋”的宝宝,他们不会排斥新事物,通常也较喜欢主动接触他人,但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由于这类宝宝很喜爱接触新事物,相对就容易遇到危险,自己却不知道。家长必须不断叮咛宝宝,教导他们评估自己的能力、如何分辨危险的人事物,如果宝宝个性真的很冲动,父母就必须给他们一些限制,避免发生意外。

被动宝宝远离危险

属于比较“避”的宝宝,通常看到陌生的人事物,就会躲在妈妈后面,甚至是看着别的小朋友玩耍,仍然不愿意主动踏出第一步,因此,会明显失掉许多机会。不过,也由于他们不随便接触陌生人,往往能够避掉很多危险。萧媺妮老师表示,家长应该陪着宝宝接触新事物,避免宝宝一个人面对未知的环境或事物会不知所措、害怕而导致不敢去做,,当家长愿意陪着他们去做,教导宝宝如何跟别人相处、如何认识新朋友,他们就会有充分的安全感;此外,必须记住尽量使用以渐进的方式带领宝宝接触新事物,宝宝也会比较容易接受。

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家教方法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家教方法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孩子独创出来的,而是与父母的家教方法有直接的联系。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性格发展时期影响是最为深刻和重大的。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一个人的性格取决于其0至6岁时所接受的教育,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如何,将决定一个人成长后的性格,乃至今后的人生观、处事观。

一、 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二、 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据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可分为常见的以下几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纵容型、民主型这四种类型。据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是不同的。

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这是由中国儒家文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等级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种家庭教养方式,是一种严重的家长制作风。它要求孩子绝对的听话与服从,父母们总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他们并不知道就在“听话”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中,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个性等宝贵的人格品质都不知不觉地在对父母的完全依赖和服从中丢失了。而且很多父母信奉“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的信条,在家庭教养方式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吓唬等代替严格而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

(2)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容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自我依赖程度也较低,创造力也较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见、懦弱。气质弱的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见,而气质强的幼儿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例如:我家对面王阿姨家天天打骂声不断。他们不征求孩子的意见,硬是送他去学习钢琴。业余时,他们又买了好多乐理资料让他学习,每天除了练琴还是练琴。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便是又打又骂。一天,他们儿子碰到我时,对我说:“姐姐,我对钢琴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每天面对键盘,好枯燥啊!可是爸爸妈妈压根不听我的想法,有一点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轻则动口,重则动手,好怕啊!”孩子的话使我陷入了深思: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里我们是理解的,但是要求过分苛刻,缺少一份宽容和理解的心,奉行棍棒教育,这样做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具有普遍性。溺爱型的儿童家长将自己的感情以及物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中去。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的帮组和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包办,并且一味地迁就孩子,具有过度保护性。

(2)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利己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更不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而且还会使他们“在家如虎,出门如鼠”养成名副其实的窝囊废性格,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依赖、神经质等心理特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多不良的人格品质,如任性、自私、孤傲、自我中心、缺乏独立精神、心理和社会承受能力极差等。

纵容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纵容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纵容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教育投入最多,对孩子要求最少,认为孩子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孩子性格喜欢且很少有不喜欢的,奖励孩子的和方式是给较好的东西,纵容型的教养方式是如今不少家长采用的教养方式。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对家长而言,哥哥都是掌上明珠。对孩子过于纵容,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

(2)纵容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自私、幼稚、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这样的教养方式我往往多余放纵孩子,孩子在蜜罐里成长,难得经得起外面的风浪和挫折。纵容型教养方式是给孩子在成长中过大的空间,缺乏指导。

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

(1)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在这种家庭中父母他们懂得尊重子女人格,能采取孩子的意见,不粗暴打骂,不强加意愿;父母处事公平合理,有了错误敢公开承认,讲道理;对子女教育注重方法,循循善诱。对孩子给予中等程度的关爱和中等程度的允许或限制,对孩子保持温和态度,能合理接纳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沟通。在进行家庭教育方式时,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和树立个人特质。

(2)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具有自尊心强,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强的自觉性,聪明伶俐,活泼外向;有是非鉴别能力,具有创造精神。而且这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爽、亲切;知道关心他人;会和他人合作;喜欢交朋友、谦虚、礼貌、带人诚恳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识,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

三、父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不同,幼儿的性格表现也不同。那么针对幼儿的不良性格特征怎样才能培养出幼儿的良好性格呢?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如果长期由着父母“包”下来,只会导致其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精神,我们只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其思想、行为,注意抓住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提高其自理能力,从才会使其日益趋于独立。“放手”让孩子向自己生活的空间索取自理能力。当该孩子萌动“想做”的心思是,父母要及时放手,让他自己完成,让孩子体会“做”的乐趣。抓住机会锻炼孩子,满足其好奇,好玩的心理,体会“干活”的乐趣。

(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但是父母在爱的同时,有没有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呢?孩子的正确言行和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要求不合理,言行不正确,不但不能给予满足还要给予耐心说教,使孩子懂得道理,学会做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坚持人格的平等

平等是创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蹲下来, 与孩子平视”是每个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家庭中, 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 不能忽视孩子的地位, 不能轻视、压制孩子的正确意见, 更不能侮辱、体罚孩子, 而应该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 并且与其探讨家里的各种琐事, 对的就采纳, 错则加以引导, 使孩子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保持家庭成员的人格平等, 彼此之间才不会产生心理隔阂。

家教心得


家教心得

也许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的缘故,平时总是责怪、批评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可有时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或多或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拿我女儿口口来说吧,在幼儿园里她算不上十分地出类拔萃,可她的大度、可爱深受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喜爱。做母亲四年多来,虽然一直没有刻意去研究幼儿教育问题,但在不经意间积累下来的几点体会还是很想与大家分享的。

1、别总生活在“比较”里。

孩子性格各异,有的好胜、好强,可有的平和、大度。我觉得孩子这些性格的形式与家庭存在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人们强化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xx孩子儿歌背得多好,画画得多漂亮,瞧你一首儿歌都背不出来,画画呢又不喜欢……”“瞧人家有那么多五角星,你怎么那么少呀?”

其实家长说了这些话后早就忘了,可孩子们却很在乎,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养成样样都要争第一,过分重输赢得性格,而缺少了那种平和、大度的心态和孩子该有的纯真、快乐。

2、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成长故事

从儿女会说话开始,我们家的“从前宝宝”节目就一直没有断过,说起它的经历,这节目还是由我先生开始的。记得有一次孩子缠着爸爸讲故事,可爸爸一直愁不出讲什么,就灵机一动说“爸爸今天给你讲一个从前有个宝宝的故事,怎样?”拍着小手说“好!”那时她还不知道这是一个讲她自己的故事。随着故事的进行,她终于明白了。那一刻她兴奋劲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接下来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每当我们有空时,小家伙总是缠着要讲“从前宝宝”,特别是睡觉前。而且每当这时,孩子总是特别认真、听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讲她的优点、她的缺点、她经历过的事、玩过的地方……这不但丰富了孩子的生活,而且使孩子对自己的成长留下一定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使孩子从中明白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

另外,家长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把孩子每一阶段的声音、儿歌等录下来,结合“从前宝宝”故事,那样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相信《家教与气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家教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