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10-21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江泽min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关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生活面最广。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具体可从这样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校有校风,班有班民,家应该有家风。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和谐的。不管家庭成员是多少

,也不管地位及年龄差距有多大,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而不应该是压抑的、紧张的,甚至是恐怖的。就目前而言,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恰当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老子说了算,一切都听家长的,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包括孩子对自己的事的决策权;另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是太阳,是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办。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经常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很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是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必要时,也可能一道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在对孩子的玩耍方面,要纠正三种不正确的做法:一是为了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当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杞人忧天或因噎废食,而且安全也有个程度问题。二是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有些家长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全身名牌,生怕因玩耍而弄脏衣服,卫生确实需要讲究,但不能影响必要的玩耍。三是怕损坏物品和玩具,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来了各种玩具,但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摸或摆弄物品,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教育孩子爱护东西是对的,但不能要求过严。总之,孩子不能不玩,因为不但可以增加智慧,还可以直接培养动手能力。

四、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态度:一是强行压制提问。如“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没看到,我正忙着?”“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教知识:幼儿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家教知识:幼儿家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的心理,以科学的方法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早期教育。

⒈家长要在幼儿心目中享有崇高威信,这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基础。

威信从哪儿来?有的家长为显示自己在家庭中的威风,就用粗暴的做法代替严格的教育方法,这样只会使幼儿变得野蛮,在幼儿心目中,家长的威信其实是没有的。也有的家长采用溺爱的教育方法,这样也只会使孩子变的任性、自私、自立性差,家长的威信也没有了。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必须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正确、高尚言行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家长对子女进步的真正关怀,以及朴实廉洁的作风,不仅可获幼儿敬仰,而且还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孩子一生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家长要成为幼儿的表率,这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关键。

父母要成为幼儿的表率,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响幼儿。幼儿对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想学,父母母的语言、行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会对幼儿起很大的作用。有的家长怕孩子到幼儿园吃亏,就嘱咐孩子说:“别人若是打你,你就使劲打他。”一旦自己的孩子真的吃吃了亏,就不依不肯,甚至恐吓对方。还有的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家长不但不批评教育孩子,反而说说:“幼儿园的玩具那么多,拿一点回家没关系”等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要检点,以防一时疏忽,在幼儿心灵中留下不好的影响。

⒊家长要把对幼儿的严格要求和对他们的尊重结合起来。

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父母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合情合理、坚定不移、经常一贯和孩子所能接受的。然而,家长的要求有时尽管是合情合理的,但对幼儿来说,毕竟还是外部的东西,要使合理的要求变成幼儿的意识行为,单纯用简单生硬、绝对命令和急于求成的办法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循循善诱、启发自觉,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才能使幼儿自尊自重、奋发向上!

正确培养孩子创新能力


如果希望发掘并培养孩子的创新创业能力,做父母的能做什么?

创新力来自3C

(1)Curiosity (好奇心):东方教育急于填鸭灌输知识,不鼓励孩子问问题。多问问题,才能更深理解,在最大程度上学到有用的知识。父母应该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孩子大一点以后,建议带着他们自己去找答桉,形成孩子把网路当做老师的习惯。

(2)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维):遇到问题时试着从多角度来思考。因为任何有深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都没有一个唯一的简单答桉,所以学习时要避免非黑即白的思想,就算你认为一个观点是对的,还是应该换位思考,去理解其他的观点。最后,除了理解,还需要包容和支持不同于你的其他观点。这是知识份子的本质和责任。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换一个脑袋思考”,参加辩论社并挑选自己不认可的那方辩论,甚至父母可以扮演devil's advocate角色来挑战孩子的僵化思维。

(3)Creativity(想像力):人们在创新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于用过去的思维来思考未来。比如说:让马跑得更快而不是发明汽车,让手机增加音乐功能而不是发明iPhone。这样的想像力要从小培养,不要只是背诵陈旧的知识,要勇于憧憬、揣测、甚至幻想各种事物的可能性。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玩有趣需要动脑的玩具、多猜“脑筋急转弯”、多阅读科幻小说(尤其是那些科学家出身的作家,例如:Isaac Asimov。

除了3C之外,我还有几个别的建议:

(4)实践:空想只能成为理论家,创业家还需要强大的动手能力和执行力。在学习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灵活地将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当孩子有了创意,鼓励他去“做出来看看”。另外,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暑期工作,创意比赛、社团参观并了解父母的公司等。

(5)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做孩子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才能让他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当孩子主动放弃玩耍,而选择做某件事情时,那父母一定要鼓励他,因为他找到自己的兴趣了。当一个人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不再是完成任务而学习,而是为了寻找快乐而学习。这时,他的想像力、勤奋、勇气就都可能会被激发,也会做出更好的成果,因而形成正面的循环。

(6)失败也应该奖励:失败就是最有价值的经验,人从失败中学习的远超过从成功中学习的。而且,真正的创新必然会碰到很多失败,所以躲避失败的人很可能无法持续创新。我在微软做研究时,老闆说:“如果你的研究都成功了,那你就失败了。” 东方社会太重于降低风险,太在乎避免失败,太重视面子。这方面必须从小培养:父母可以责怪不努力,但是不应该责怪失败。父母不能只奖励成功,也要奖励有价值的失败。

(7)给于自由,别再夸“乖”:温室裡成长的“妈宝”是很难成为创新者的。孩子逐渐长大了,要不断给他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一个连选择权利都没有的孩子,从何来发展好奇心、批判式思维、想像力呢?中国长辈夸奖一个孩子,经常会用“乖、听话”来形容(美国可不会哦!)。想想:这些会潜移默化地传达什么信息给孩子呢?如果你想孩子有创意,这两个词少用吧!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兴趣


培养孩子兴趣

养育孩子的过程,与其说我尽心教养,不如说孩子引领催促我前进。那时我并没有胎教,也没提前学习育儿知识,只是每时每刻与儿子呆在一起,与他玩乐,给他唱歌,揣测他的喜怒哀乐并照料他。每天抱出去大街和公园,经常边走边唱,唱过了歌词,有时就再唱一次歌谱。每晚必定是唱几首歌哄睡的,大概三岁吧,有一次我唱了大海啊故乡的开头一句,我说儿子你能唱成谱吗?没想到他居然正确的唱出来了,我当时也没在意。后来上了幼儿园,有一天回家,居然在姐姐的钢琴上弹了二首儿歌,(姐姐早已不弹了)说一首是男仔屙尿歌,另一首是女仔屙尿歌。第二天去问老师,老师非常诧异,原来老师是让男生女生分两批上厕所的,可能刚好又弹了两首曲子,儿子居然记住了,老师根本就没让孩子们摸琴。三岁半就送他学钢琴,第一节课老师指着钢琴谱教他弹,回家后居然识谱了,老师只布置三首作业,他却一直往下弹,兴趣满满。只二节课就学完了小汤一。虽然因为不听老师话,上课向着老师吹口水泡,只上了四节课就暂停了,四五岁才又上课。他不是刻苦练琴的娃,随意的每天只练半个钟,所以到六年级,也就不上课也不考级了,凭着些老底,自己搜罗些喜欢的曲子弹,有时自己也作些小曲子,算是作业之余放松的方式吧。因为耳朵的辨音力不错,手机放着音乐,他学着能弹出来,所以虽然没上琴课,家里也经常响起琴声。因初中有琴房,午睡后晚修后,与好朋友去合几首,其乐融融。(那个时段琴房没人争)

儿子今年中考了,也如了他的愿。我儿子偏科,偏理,特别喜欢数学,学校有数竞队也就顺理成章进去了。儿子是文科渣,这是我当初没想到的。记得他八个月时,第一次学会说“妈妈”这个词,他看着我的嘴巴,学着发音,说出这两个让人惊喜的字的同时,吹出一个大泡泡。之后,很快学会了说话,同时学会认字。他认字不用图,直接给他看文字,第一个学会的字是“爬”字,因为那会他还不会走,然后是“坐”字。只让他认他能理解的字,并没有注意笔画的多少。二岁时大街上一般不算生僻的字都会念了。也经常去图书馆借儿童读物回家,后来发现,他只爱看科普类和数学有关的书,对故事书不感兴趣!

后来上了一年级,字写得很丑,幼儿园就是玩,没怎么写过字,一年级布置作业的黑板写了一大板,会写字的抄了,不会写的有的是家长抄的,有的直接拍照回家慢慢抄,我儿子也不会写,自己画回来了,基本没什么问题,就是笔顺不对而且很丑,我是个放任的妈妈,没有强制他练字,所以现在还是丑,我现在是很后悔的。小学期间,除了语文背书,其它我是不理的,我只负责送他去少年宫学手工和计算机编程程,凹数还有钢琴。当然啦,这样的结果是,小学成绩不拔尖,字还丑!

有朋友说,语文不好为什么不?,数学很好了,没必要?啊!我回答他:我们不是?课,我只是遵从儿子的兴趣,我儿子学的都是兴趣班。儿子的兴趣很多,数学天文编程音乐还有手工。儿子一两岁,去公园玩,必定要捡枯树枝,折断,摆弄成数字。到了文具店,眼都要发光,所有的东西都那么有吸引力。那种木头做的积木,搭好了一不小心就倒了,常惹他生气,两岁生日前,我买了套拼插的塑料积木给他。他兴奋极了,从下午一直玩到第二天6点左右,才肯去睡,其间我有两三次受不了上床睡了,这个小小的人啊!很多不说了,反正后来的凹数课,他都说去玩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兴趣很重要。我写得不好,作文渣一个,只是想在群里与友友探讨。家长们育儿都有一套,各显神通。我在这献丑了,献丑也是为了接受批评,欢迎找碴,让我有机会学习,谢谢。还没写完,如果大家不喜欢,到此为止了。

中国的家庭教育需要创新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

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一个人来回答!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学生“减负”问题,我的看法是,学生“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减负”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教师和父母要“增负”。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经验来教孩子,应该学习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怎样做个优秀的父母。

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

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主要的语言模仿对象。作为家长,我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重视自身言语的示范作用,提高与孩子言语交流的质量,做到以下几点:

1、教给孩子规范的语言。孩子学习语言,最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现象。只有通过正确的、足够的语言训练,才能较早、较好、较快地掌握口语。我常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老师上课都用普通话,而且标准的普通话在意思表达上更准确清楚,也更容易被孩子模仿。平时我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当发现她说得不够正确,比如她说:“这里很闷,te不过气来。”这是普通话里夹着方言,我就会及时纠正她,说应该是“喘不过气”来。当孩子在发音方面存在缺陷时,我会一遍遍纠正她,教会她正确的读音。如今,我们惊喜地发现诺诺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了,连平翘舌音也能分清楚。

2、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有意识的让她的语言变得丰富起来。当然平时交流不可能时时注意,但有时我会提一些问题,比如给他讲故事或者看她在画画时,我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回答问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她的思维和语言都得到一定的训练。当然开始问问题不要太多、太难,要循序渐进,否则她回答不上来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她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指导她尽量说得具体完整。比如假期结束了,我和她玩扮演老师和小朋友的游戏,我当老师,我说,小朋友,你们假期里都在干什么呀?沈一诺就举手回答:在公园里玩。我说:回答老师的问题,说话要完整。她就改成了: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我又说:那你能不能说说公园里有些什么,你玩得怎么样呢?经过我的一步步提示,她能这样说了: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公园里人很多很多,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玩得很开心。常用这种方法会让孩子的语言变得具体完整起来。3、让孩子接触一些优美的语言,优美的语言可以让孩子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开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就给女儿买了一些国学经典和诗词读本,有空就读给她听,让她受一些熏陶。还买了一些好的绘本,无论画面还是语言都是优美的。当孩子很认真的问我问题时,我也让自己的语言生动起来。比如她问我:妈妈,树叶为什么都掉了?我说:秋天到了,树叶宝宝长大了,她就要离开大树妈妈,去远方旅行呢。孩子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她接着说:树叶宝宝会对妈妈说:“妈妈,再见,我要去远方旅行啦!”她能模仿着我的语言讲下去了。

4、鼓励她与别人交往

,消除畏惧感,出去当别人问她话时,我不会替她回答,而让她自己说,去买东西,让她去付钱,让她去跟服务员交流。现在,诺诺她不畏惧主动与人说话,她和初次见面的人也能大大方方地交流,讲话的机会多了许多,语言能力也在提高。

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培养语言能力要循序渐进,也不在一朝一夕。在此过程中,我会多给她鼓励、称赞,增加她的自信心,使孩子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家庭教育中需注意"三应三忌" 父母应掌握好度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教育孩子就是对的;而有的家长对孩子却是百般迁就、溺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掌握好其中的度才最好,那么这其中的尺度应该如何权衡才是对合适的呢?

一、发现错误,应放手尝试,忌大加谴责、恐吓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大人就算已经预知会遭到失败,但仍应该让孩子去试试看。

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的滋味。在有的家庭中,当孩子在准备做新的尝试时,家长或是说当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既剥夺了孩子尝试新事物、获取新经验的机会,又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

二、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得非常精彩,对每一幅画都是持表扬肯定得态度,当老师拿出一幅画得乱七八糟画,老师看了看,满怀惊叹地说:“大家看啊,这幅画,他用了多少种颜色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我觉得所有的父母们都要向这位老师学习,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样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就会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三、培养习惯,应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制订一些“规则”,如: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晚上8:30前睡觉、上床后听半个小时故事等等。对于这些规则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

星期天的晚上,妈妈正在赶第二天要急用的材料,6岁的儿子一个人觉得没事可做,一会儿一会儿跑来问妈妈:“你陪我出去玩,好不好?”“妈妈,你什么时候好啊?”“妈妈,我的雷达车找不到了,你来帮我找找好不好?”……不到3分钟,儿子就来了4趟。妈妈觉得真的是很心烦,实在无法安心写材料了。这时,妈妈想到了儿子平时最爱看《奥特曼》了,而且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非常专注(平时,妈妈是绝对不让儿子看的)。于是,妈妈帮儿子开好了影碟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儿子再也没有来打扰妈妈,妈妈终于专心致志地完成了工作。

从表面上看,这个妈妈似乎处理的很好,儿子终于不来打扰妈妈了,她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我们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此过程中妈妈在使用负强化手段,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打下了伏笔,使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巩固,当他下次想看“奥特曼”时,第一反映就是围着妈妈、烦妈妈。

在家中所作的一些决定或叫规则,所有的家庭成员也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也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儿子在幼儿园能自己进餐,在家中却不能,每次都要奶奶喂。妈妈很着急,觉得这样下去总是不好的。于是,决定从今天开始,让儿子自己吃饭。到了晚餐时,妈妈说:“宝宝长大,能自己吃饭了,是吗?”宝宝点点头。由于习惯了有人喂,所以宝宝吃得很慢,奶奶几次想要喂,都被妈妈阻止了。等大家都吃好了,宝宝还没吃好,而且弄得满桌都是,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还小吗,才6岁,喂喂也没什么…”这次,妈妈再也没说什么。这样,孩子的习惯不但没有养成,反而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试想:如果下次妈妈要再让孩子自己吃的话,孩子肯定采取的是相同的措施:反正有人喂的嘛,不急。

总之,教育是需要严格的,但更需要宽容。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应三忌,将会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到父母的疼爱、信赖和期待,及对他们的尊重和肯定。这将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开端。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从小养成学会自理、自立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孩子训练孩子为别人尽责、为他人服务的基本责任感。例如:帮助家里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集体中做事要为别人着想。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基础。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挫折。只有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

,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实施耐挫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一)以身示范,做好孩子的榜样。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的“教育即生活”。父母必须把教育与孩子眼前的生活融合为“从做中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有的家长怕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家长的焦虑情绪和消极的言行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孩子,久而久之弄的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也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觉得很委屈,这些都是家长消极暗示的结果。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首先自己要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大的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更不能夸大事实或失去理智。用信心和勇气感染他们,让他们注意到自己是以轻松、乐观的态度对待失败的,鼓励孩子大胆、勇敢地面对失败。家长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很好的积极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地对待挫折,从而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和健康的身心。

(二)提供平台,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现代社会中,家长往往喜欢在事情还没有开始就把答案告诉孩子,使孩子丧失了亲自尝试酸甜苦辣过程的机会。做家长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在挫折教育面前,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适当的受点委屈,受点挫折。让孩子在挫折中奋起,远比家长自己“出手”代替孩子实践失败、夺走孩子尝试失败的权利更理智、更有远见。我们要让孩子不要做“笼中小鸟”,而要学做翱翔蓝天的雄鹰;不要做“温室的花朵”,而要学做野外的松柏。为此,做家长的让孩子品尝一点家庭生活的忧愁,在孩子面前谈论一些令父母忧愁的事:柴米油盐的艰难,事业上的烦恼等等。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时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上的挫折也是可以战胜的。把学习中的挫折看成是一个个堡垒,攻破它们,品尝胜利的快乐。

(三)坚强意志品质,多给孩子一点肯定性的评价。

意志品质是否坚强和一个人的耐挫折能力有密切联系。孩子的意志品质处于较薄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暗示,缺乏目的性,坚持性也较差,尤其是对有一定困难的事情,更容易半途而废;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不良的情绪性行为。针对这些特点,家长可通过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控能力,训练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对此,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历多次磨难、失败,而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其次

数学可以培养孩子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作为一个以数学为主要特色的教育机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应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应进行鼓励与表扬,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这样才能使他们慢慢的乐于学习数学。

在进行“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教学中,上课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对联啊?给大家说说,看谁说的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上数学课说对联干吗啊?”我说:“谁说数学课不能说对联,这可和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有关系啊!”然后我选取了他们说的不错的一幅对联竖排对称着写在黑板上,问他们:“你们看对联这样写出来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们经过讨论发现“对称”这一特点,从而引入“对称”这一概念,再不失时机出示一些对称图样,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学问,使学生“视而有见,听而有闻”。搞好数学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善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趣闻,如说说数学史上公式、定理等发现过程,讲讲数学史上的难题是如何被解开等,这样便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对中学生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每一位学生观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获得的结论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观察过后,不能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在下一次进行观察,能有效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成功。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制作了一些实物模型,并让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在课堂上展示模型以及所带物品,然后请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物体,并把看到的画出来。这样做就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轻松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与教科书上相同的结论。

3

培养学生高效、持久的记忆力

对学生来说,记忆力是决定成绩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在数学教学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记忆力。数学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各学科而言,逻辑性强,抽象,往往有学生概念、公式规律记住了,但却无法运用,这是由于对识记内容没有理解,不考虑其意义联系只靠机械重复去识记导致的后果,为使记忆的持久、正确,在进行概念、公式原理教学时,不妨将之具体化、形象化,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另外,要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还需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很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很紧密。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知识的纵向、横向上进行串联,当每一章节告一段落时,必须对本章节的知识点归纳、概括,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认识,这样才便于下一阶段的学习。

4

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能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压扁,拉长一些,那五个角总和是多少?

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来解答。但在教学中,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③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压扁或拉长之后获得结论一致。这第①、②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可以达到目的,含有了归纳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5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任何一个创新、创造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对人的大脑智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学生调查班上每一位同学的身高体重,也可以询问其他班级的同学,并列出表格。从这次调查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题目一出,学生顿时热闹起来。当天晚上,学生就把调查结果交了上来。第二天上课时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各抒己见。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6

让学生有挫折体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创造活动需要借助决心和毅力,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在讲到自己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近年来国内外对独生子女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虽然智力不错,但学习成绩与其智能发展水平并非一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般的独生子女往往缺乏毅力,特别是缺乏自制性和坚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设置一些障碍,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数学是一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科学的语言,而且也将是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它去理解,去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大众传递着大量信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比以往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家园共育《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