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应该好好说话

10-22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孩子应该好好说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跟孩子应该好好说话xx爸平时对xxxx真是尽心尽力尽责的,xx喜欢吃什么他会精心的准备,陪着一起做手工,一起玩角色扮演,平时的接送几乎都是他,不可谓没耐心或照顾不好,但他的情绪却并不总是管理的那么好。

昨晚,我跟xx都洗漱、刷牙完毕上床,准备讲了故事睡觉了,xx爸在书房电脑上看电视,xxxx想再吃点零食,充分沟通后xx还是表达着非常想吃,我便同意让她自己下去吃,吃完后直接喝水、漱口,不再刷牙了,于是她便自己下床去找她那零食,零食盘里没她想吃的那种,我想起我包里还有一小包,让她去我包里拿,xx爸可能听到声音了便到客厅,看到xx刷完牙要吃东西,便大声训她:“总是晚上睡前要吃东西,那还刷什么牙呀,买那么贵的牙膏干啥?穿这么少,感冒了就得去医院,看是谁难受?------”说了一大堆,我一看那情况,赶紧从床上下来,帮xx妞从包里把那小零食拿出来,用眼睛制止xx爸继续下去,拉着xx妞上床,好好拥抱着,当时是真的心疼孩子,xxxx委屈的撇着嘴,眼泪在眼中打转,紧紧的抱着我,我用手拍拍她,好一会儿情绪平息了,她跟说:“爸爸是不是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喜欢吵他,他现在跟他们一样,不会好好说话?”我笑笑说:“有可能吧!你爸很爱你,你也知道,但他的情绪管理一直不好,有时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弄弄就发火了!他是担心你穿的太少感冒,也担心你刷完牙再吃东西长驻牙,会牙疼!”xx妞点点头,开始做鬼脸吃东西了。xx爸也许是之前跟我在一件事情关点上不一致,当时有说过两句,我没在意那么多,正常带xxxx准备睡了,他自己情绪上还没调整过来,xx妞这情况上就发作了,唉!有时真是大人的问题!

对同一件事情上,大人因为自己的情绪不同,容忍程度便不同,xxxx之前也有刷完牙又吃东西,当然,这样的做法并不好,如果能好好跟孩子沟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那顿吼,只让xx妞觉得爸爸态度不好,对她发火了,她做错了,具体哪儿不对她并不明白,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吗?

第二:父母的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不是出于自身本意行事,而是查看他人的脸色,习惯后便成了一身的奴性,少了自我的内在肯定和自信心,更少了创造能力,他更多的是看他人的看法而非自我的想法。

第三:会对亲子关系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会认为只有做的事情符合父母的心意才会爱他,心里有事儿也不敢轻易跟父母沟通,青春期将会更加叛逆。M.yjS21.Com

第四:给孩子的所做的榜样是:发火是解决问题的最方便的方式,许多妈妈说自己孩子总爱发火,脾气不好,请问:您平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的?

在育儿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成长,远比看许多育儿书更重要,比关注婆婆是如何喂养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对不?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为了孩子,父母有话好好说


多数母亲是以幼儿的需要为取向去照顾的,作为一种互动,幼儿依恋母亲并关注其情绪状态,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她随时在观察妈妈的各种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假设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与往日不同,说话的声音尖锐而高昂,她就觉察出差异了。于是,她的担忧就以哭泣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宝宝视爸妈为安全基地,为了孩子务必达成"停火协议":

1:爸妈间的争执应当尽量避开孩子

假如孩子经常目睹爸妈之间的互相谩骂、取笑对方、互揭伤疤,甚至动手打架,那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女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沮丧;而男孩子则可能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争执。

二:尽量控制语音语调

爸妈有时因为对1些事情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说话声音大,孩子的感觉却是爸爸妈妈在大吵,她们不再彼此相爱了。特别是那些十分敏感的孩子,爸妈间的轻微冲突也会让她们十分紧张,对她们造成压力。因此,当着宝宝的面,要控制语音语调。

三:爸妈争执后应留心观察孩子的态度和反应

爸妈在争执后假如发现孩子变得内向,并出现1些诸如头疼、胃疼等症状,或是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会和小伙伴吵架。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爸妈的争吵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她们焦虑、紧张。这种情况需要给宝宝更多的安抚,假设爸爸妈妈1起带着宝宝外出游玩,或者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

四:让宝宝看到和解的一面

爸妈有责任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道理:住在1起的人们难免也会意见不和,会有摩擦和矛盾,这时应学会彼此体谅。不管爸妈在孩子面前争论得有多么激烈,事后应当向孩子承认您们刚才的行为不太理智,大吼大叫是不对的,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保持冷静。应当让您的孩子目睹您们在争吵之后的彼此体谅和和解,这会使她们懂得道歉、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带给她们来自于爸妈和家庭的一种安全感。

假如是比较小的宝宝,爸妈担心她们不能完全理解说教的内涵,可以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得亲密一点,以此来证明爸爸妈妈还是相爱的,也是爱她的,这样会给宝宝更直观的安全感觉,使她们对这个世界,对爸爸妈妈拥有更多的亲近与信赖!

这么跟孩子说话他才会听


“怎么还不会?”“听明白了没有?”

当家长或者老师这么对孩子说的时候,孩子一般会低垂的脑袋,一声不吭。

家长们、老师们,你们是否想过,或许是自己的语言有点“冷”呢?那当孩子不能配合你们的教导,作业做不出,问题答不上来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一、启发类

1.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请把你的想法与其他同学/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好吗?

3.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

二、赏识类

1.说得太好了,爸爸(妈妈、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你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爸爸(妈妈、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三、表扬类

1.你真让人感动,爸爸(妈妈、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

3.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好像百度一样,同学们以后有问题要就找你帮忙。(老师版)

5.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老师版)

四、提醒类

1.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2.老师真想在下节课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现——更踊跃,更大胆,更自信!

3.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大声读一遍吗?那样,你会获得更热烈的掌声。

4.这道题,你不是不会,而是疏忽大意了,如果再耐心细致些就好了。

5.如果你能脱稿,并且面向同学来展示就更好了。

五、劝诫类

1.你是聪明、可爱的孩子,可是你学习不稳定,为什么呢?你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多么希望你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对了,还要把上课做小动作的毛病改掉,好吗?老师相信你!

2.每次见到老师,你总是甜甜地问一声“老师好!”老师非常喜欢你,但在课堂上,老师多想看到你高高地举起小手呀!不要把手放在角落里,好吗?要展示给别人看,相信自己!

3.爱读书,是一个好事情,值得表扬。可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做着好事情,好比数学正负得负一样,产生的就是负作用了(针对课堂看课外书的情况)。

4.有个国外科学家说:真理偏爱有准备的人。中国人也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们小组准备不充分,对学、群学不到位,所以你们没有发现真理,没有挑战成功!

六、鼓励类

1.来,请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

2.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说错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3.这个问题提出得真好,谁愿意帮助他解决?

4.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愿意进一步谈谈你的构思吗?

5.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才有源源不断的收获。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七、反思类

1.通过探究,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怎样让学习效率更高一些?这道题,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3.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


怎样让孩子喜欢跟父母多说话第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第四个秘诀: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五个秘诀: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第六个秘诀: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第七个秘诀: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第八个秘诀: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第九个秘诀: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3个问题测出你会不会跟孩子说话!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要先问你这样三个问题:

1、关掉所有的通信设备和娱乐设备,让孩子知道你用百分百的关注陪伴他们,你隔多久这样做一次?

2、你觉得孩子信赖你吗?为什么?

3、当你取得孩子的注意力的时候,你听的和说的一样多吗?

如果这三点都没有做到,那么不要去埋怨孩子不跟你沟通,事实上是你自己拒绝了沟通的机会。

我家辰辰也是个倔强孩子,小男孩到了他这个年纪,总爱跟爸妈闹别扭,明明藏了小心事,问也不说,问急了,就往自己房间里躲,在被子里一滚,把自己裹成个蚕宝宝,嚷嚷道:“别问了,别问了,我要睡了!”

现在哪里就到了睡觉的时间!我也不戳穿他的小谎话,就拿了杂志,坐到了他的床角,边翻翻杂志,边看着他睡觉。

果然,过不了一会,辰辰就从被子里扒出个小脑袋,盯着我看,“我要睡觉了。”

我就笑着说:“妈妈好久没陪辰辰了,今天妈妈看着辰辰睡觉。”

辰辰噘着嘴不吭声,接着就不理我了,闭着眼装睡觉。然而,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好一阵,终于忍不住了。

辰辰睁开眼,看见我还坐在床沿,就有点不好意思啦,他眨了眨眼睛,小声地说:“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我微微笑,好戏终于上来了,原来我们家辰辰打算给漂亮的小班长写情书啦,可是他作文没峰峰写得好(峰峰也喜欢班长),正发愁呢!

才读小学二年级的傻儿子情窦初开啦?都知道给漂亮班长写情书啦?人家看得上你吗……好吧,这的确是件大事情,懵懵懂懂的情感最需要爸爸妈妈合理的引导,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后果难测,也许在小学还不会有什么,等大一点,到了初中高中,可能就有严重的后果了。

我庆幸今天自己坐到了儿子的床沿,让孩子自愿跟我讲出了他的这个小秘密,我相信,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我们也能通过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说,一定不要跟孩子有沟通障碍!

当你和孩子有沟通障碍的时候,找个他在房间的时候,在他床边坐着。安安稳稳地坐那儿就行!让自己看起来好像拥有全世界的时间似的,在周围营造出宁静祥和耐心细致的感觉。这是你全心全意把注意力分给孩子的时间,等待他做好准备。在孩子愿意开口和你说之前,你可以拿本杂志翻翻,消磨点时间。最终,他肯定会屈服。

下面是可以猜到的事情经过:

1、无可避免的,你的孩子肯定会大叫:“到我房间来干吗呀!出去出去,这是我的房间!”不要就此罢休,这或许是他的房间,可是,付房钱的可是你哦

2、把你驱逐出房间的意图失败后,他会无视你。没关系,反正你有的是时间。

3、最后,孩子终于说话了。少安毋躁——肯定会的。

4、见机行事,说话要当心,这可不是你说教的时候,是你倾听的时间。

5、谈话最后,孩子很可能会就他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寻求你的指导。

你坐在他们的床边,这传达的信息很简单,就是“我是你妈妈,你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没有什么电话比你更重要,没有什么电视或者邮件比你脑袋里想的东西更吸引我”。

试试吧!爸妈们!每次都奏效。每次你都能有新发现:孩子最近的生活有什么新动向?经常尝试的话,你的孩子可能嘴上不承认,但真的会期待这样的谈话!

我们实际上是怎么做的呢?

1、一下班就催着孩子吃饭、写作业、洗澡睡觉,根本不留谈心的机会?

2、发现孩子有事瞒着自己,心里就着急,非逼着孩子说出来,最后爸妈和孩子都又吼又叫不开心?

3、孩子不想说,不想说就算了,根本不管?

别做这三种父母!多跟孩子交流,更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孩子实际会乐意跟你交流,他也期待爸妈全身心的关注!

做个好爸妈,隔三差五就坐到孩子床沿上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和孩子分享的每一分每一秒当中去吧!

还在跟孩子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许多父母都会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和陌生人有所接触对儿童发展是有益的。所以对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该如何与陌生人互动。

为此,今天为父母们找到了以下平衡的建议:

1、让孩子知道,谁是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告诉孩子,如果一个陌生人走过来,说要给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帮助(比如寻找走失的狗之类的),必须大声地拒绝,并且马上跑开。另外,绝对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车。

2、教会孩子,要根据人们的行动来判断他人,而不是外貌。

3、有一点可能很重要:教会孩子相信他们的本能。告诉他们如果感到不对劲,就算说不上来为什么,也要马上跑开。

教会孩子,当他们觉得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以摔东西、尖叫等等。如果有陌生人试图强迫他们,要大叫“救命!我不认识你!”或者“救命!这不是我爸爸!”。

4、尽量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无论是出去玩还是去上学都最好能找到一个同伴。

5、找到“安全地带”。

带孩子出去的时候,把那些紧急情况下他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告诉他,比如警察岗亭或者消防站,让孩子明白如果发生意外,哪里可以求助。教会孩子不要去“危险地带”,比如黑暗小巷子、茂密的丛林等。

6、如果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该怎么办?

告诉他去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如果附近没有穿制服的人,或者带着孩子的人。

最后,仍然要提醒他们相信本能:如果他们感到不太喜欢眼前这个人,那就跑开去找别人。

另外:

父母们不太可能每时每刻都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陌生人伤害。因此,我们需要教会孩子,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做。并且告诉孩子们,在别人越界的时候,他们该做什么。

谁才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确实不错。生活中父母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任榜样,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影响,但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其实孩子才是父母的老师!

一位同事的孩子刚四岁,看到妈妈买来一条鲫鱼,突然问:妈妈,鱼身上为什么会长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父母,他们查遍家里能查的书籍仍不得其解。

第二天同事来到单位向大家求教,可是在知识分子云集的单位里,同事们讨论再三谁也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就连两个在大学里学生物的同事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不得要领。

晚上我回到家里查阅了几套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仍然没有找到答案,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在一本“小学生百事问”中找到了答案。当我把答案告诉同事时,大家恍然悟出一个道理——其实孩子才是咱们父母的好老师呀!

我们都曾奇怪为什么在孩子的眼睛里有那么多问题?成人熟视无睹的事情在孩子的眼睛里是需要思辩和答案的,而我们成年人却不以为然。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话。成人习惯于以孩子们的老师自居,却不曾自省自己是不是个合格的老师,在孩子的眼睛里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在他们希望探索的世界里我们作为家长的成人又能给予多大的帮助呢?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孩子生来就是张白纸,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有的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围着成人不停的问为什么,但他们获得的答案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差异。

有些孩子,在自己的询问中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地在他们的视野中出现,在思想里蓬勃地生长壮大,于是这些孩子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知识面在不断地拓宽。

有些孩子,在自己的询问中接收到了冷漠、嘲笑和呵斥,或者是漫不经心的伪答案,于是孩子越来越漠视出现在眼睛里的新鲜事物,思维里活跃的细胞在懒惰、在蜕变,孩子的心灵里没有了疑问,脑海里死一般寂静,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也越来越差。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还小,和他讲道理他也听不懂”,但究竟是孩子听不懂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呢?

一个2岁的孩子问: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天呀?

第一位家长随口回答:白痴,这还用问?孩子从此沉默了。—这位家长不知道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白痴!

第二位家长漫不经心地回答:天亮了就是白天,天黑了就是黑天。—孩子在家长的回答中明白了自己要做的就是:记住看到的一切即可。

第三位家长听了孩子的问题,好生为难,思考了好久,找来手电筒和一个玩具皮球,告诉孩子这个皮球就好象我们脚下的地球,手电筒发出的光就好象太阳的光线。他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孩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情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了解到太阳光照到地球的那一半明亮的区域就是白昼,而背向太阳光的另一半黑暗的区域就进入了黑夜,在观察中孩子注意到了早晨、中午、和傍晚的形成过程。

随后的日子里这样的游戏经常成为孩子和家长的闲暇娱乐节目,家长还不失时机地找来孩子的大、中、小三个篮球和玩具皮球,给孩子演示日、地、月的运行关系,及时地带领孩子观测月亮的阴晴圆缺和日食、月食现象。

第三位家长的做法无疑是最成功的,虽然孩子还小,有些问题还不能真正地领会,但孩子在游戏中愉悦了身心,在家长的回答中明白了要想了解现象背后的道理可以通过实验去探索;而家长在回答孩子的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读懂了自己的孩子。

诚然,家长不是百科全书,但孩子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只是在孩子这本百科全书里有很多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

为什么我们成人会对显而易见的知识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都是生趣盎然的、富于吸引力的问题,他们不断的在探求,于是孩子的思想就不断地成长、升华,他那本原本没有现成答案的百科全书渐渐丰满增厚,而我们在孩子的询问声中也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沉淀着自己的知识底蕴,面对这样的事实你能说孩子不是父母的老师吗?

如何好好教育孩子?


中国的孩子,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早已缺失了价值观这样一种精神上的信仰,网络上更是是非之地,什么价值观,只要能引起关注,只要能发泄情绪,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私利,管你什么价值观。

曾经有个暑假,七个初中生相约去一个水库游泳,结果一名学生溺亡,其他几名同学吓得赶紧把他的衣服鞋袜藏起来,既不呼救又不报警,然后装成没事儿人样回学校上课。

可怜淹死的孩子的父母找了好久才找到自己孩子的衣服和尸体,他们在悲痛之余,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这几个同学藏起他孩子的衣服是为了什么?这种扭曲了价值观的初中生是对生命尊严的蔑视!说初中生年少不懂事,或许等他们长大后就会理解到生命意义的重大了吧?

幻想太美好,可现实并非如此。

有一名高一学生,把高二学姐的肚子弄大了。初尝禁果的他们既没经济来源,又无法承担生孩子的责任,就商量起堕胎这事儿。男孩子没钱只好去借钱,结果借不到钱。咋办呢?他操起棍子,照着肚子大的学姐劈头就打,直打得学姐一命呜呼,从此了无烦恼了。这是多么残忍的暴行,就因为没钱堕胎,就因为心烦了。

孩子成年了,学历高些了,也并不能阻止类似的惨剧发生。

河南某一高校的研究生,为了报复前女友,雇请职业杀手想要干掉前女友。不料看到杀手手持刀子而来,研究生连连摇头,认为这杀手不职业啊,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索性自己传授几招杀人的高技术给杀手,可惜这杀手太低端,四种化学杀人方法还没用上就被警方抓获了。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对社会危害性最大的是那些才高德劣的人,这种研究生根本不是在研究如何生,而是研究如何死啊。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再聪明有才的人也只不过是个人人唾弃的社会渣滓。

人的生命尊严岂能如此藐视!

美国的一位游民因为抢劫一家银行,打死了一名试图反抗的银行职员,结果被逮捕判了死刑。临行前,他要求最后一顿丰盛的晚餐,牛排、鲟鱼、比萨、红酒……他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番后,又仰着脖子灌下了一瓶红酒,意犹未尽之时,结果死了。

原来这人有高血压,因为停药和酒精刺激导致意外猝死,而死刑时间还有40分钟。死者家属提出诉讼,为了承担这一意外的结果,表示对生命权利的尊重,监狱方承认是自己的过错并承担了350万美金的赔偿。而死者家属也没有将这笔钱拿回去,全部捐给了公益事业,他们通过这件事情,警醒和告诫执法部门,每个人的生存权都需要保护,哪怕是一分钟,这种权利和尊严都无法被剥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各种权利,是正确价值观基础中的基础,而我们当前的孩子教育,缺失了生命尊严这一课,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所以孩子从小到大的价值观被扭曲了,造成了某些人漠视他人生命。

中国孩子的教育,该好好补补生命尊严这一课了!

怎么和孩子说话


怎么和孩子说话前不久,我开始用本子随手记录**的言行。我将这个本子命名为《留下时光》。一方面我觉得这样的东西积累起来,对**会是非常好的一个纪念,另一方面可以锻炼我的记录能力。

这么记着记着,发现和**对话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前两天,我新买了一件衣服,回家后对镜试穿,但他一直挡住我的镜子,我让他离开,说:妈妈穿得不漂亮,要多试几次衣服。他不让,随口就接:穿得不漂亮就上购时尚!

购时尚是央视一个电视节目,提供着装知识。我爱看。这个栏目的口号是“时尚重塑自我,自信改变人生”,但我觉得**的“提炼”也很有意思。

昨天他谈到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他说:她对我还好吧。以前对我也可以。我想还是现在对我更不错一些。说到我,他说:妈妈大部分时候对我很好。发脾气不好。发脾气的时候挺多的。客观公允,层次分明。

我追求知识。对我来说,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阅读。所以,初为人母,我想到的就是一点,多给孩子讲故事。

**四个月起就听我给他“讲故事”。这比跳来舞去和他玩省事多了,我说得绘声绘色,他也“听”得挺投入。

**八个来月大,我买了本《小红帽》,封面上画个猎人扛了一把枪。结果**看到后,狂呼着扑上去:“绷叭,绷叭!”他是对那杆枪感兴趣因此也爱上那本书。我递给他,一页一页读给他听。读到枪,就用“绷叭”代替,也解释:这是枪。枪!好象就是这天开始,我给**讲睡前故事正式成为生活中的重头戏。

我自己希望多看点古典诗词,有一阵子每天睡前拿本唐诗三百首看看。古文我总是看不了多久,因为看不懂。但我贪恋那点“古味”。现代文字要一段话才能表达清楚的意思,诗或词一句就搞定了。所以我读些简单的给**听。虽然他根本听不懂意思,但抑扬顿挫的腔调他不排斥,一岁多时,**还会跟着背几首。

更大一些后,我除了买绘本,故事书,还自己结合实际情况现编故事给**听。不过我编故事的能力一般,总是教育的味道重,趣味性不强。

不管讲故事还是读唐诗,我从来不在意**能背得多少。我意只在一种“薰陶”。

和孩子交流时的语言很重要。一是要平和,二是尽可能简短,三是交流时眼神和孩子平视,另外,家长的表情也尽可能生动,肢体活动也是一种语言,孩子能读得懂。

此外给孩子听听音乐是很好的习惯。

有的父母花很多时间“教”孩子说话,结果孩子却迟迟不开“金口”,心急之至。也许事情恰坏在于急于“教”。我的观察是,孩子是不需要什么教的,不管是说话,还是画画,还是玩玩具。但是要陪。而且是那种专心的陪。最重要的是,想让孩子语言表达很好的父母,您自己是否很注意和别人沟通的方式方法呢?做好自己,孩子自然会跟上你的脚步,并且超过你。

不要跟孩子玩幽默


当父母使用讥讽的言辞拿他们年幼的孩子来开玩笑的时候,孩子们能体会到其中的幽默吗?

按照加拿大一位研究者的看法,这不太可能。她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孩子要满10岁以后才能完全理解这样的概念:讥讽可以是有趣的,甚至是侮辱性的。

卡尔加里大学的心理学家彭妮佩克斯曼说,这一结果具有广泛的意义,关系到从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到如何理解欺凌弱小行为的一系列事情。

过去6年中彭妮佩克斯曼一直在对讥讽行为进行研究,她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孩子到5岁时开始能领会最简单的讥讽,对讥讽的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强,但直到8岁时他们还是不能感觉到其中的趣味。因此,(在说者与听者之间)还是有一种隔阂。他们能明白说话者的意思与所说的话相反,但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幽默。”

此外,10岁以下的孩子几乎总是会把讥讽的言辞当真,哪怕它是出于幽默的用意。

人们还不完全了解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理解讥讽言辞的方式,但彭妮佩克斯曼说,相关因素可能包括这种言辞在家庭中出现的次数、孩子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等。实际上,由于儿童电视节目都是出自成人的手笔,其中的大部分幽默对其目标观众可能根本不起作用。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跟孩子应该好好说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