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疑问:儿子的话不无道理

10-23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子疑问:儿子的话不无道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教子疑问:儿子的话不无道理

今天天气不错,我和老公一商量决定乘车带孩子回老家,正赶上老家桃园的桃子熟了,我妈妈非让带些桃子回来给儿子吃,没办法只好用袋子装了十几个桃子,另外还带了十几张黄面饼子。一路上我们三口都很开心,坐在10路车上听着手机里的《欢乐颂》,心理美滋滋的,不想一会儿就到了美联门口,要下车了,老公一手拎着一小袋桃子,一手拎着黄面饼子走在最前面,步履匆匆,我在后面叫了几声让等等,老公也还是没有停下来,我和儿子只好跑步追赶,终于在楼梯口追上了老公,老公把袋子递给我说:“你掂上去吧,我把煤棚里的电动车充充电。”我刚接过袋子要上楼,没想到儿子一把接过袋子说:“妈妈,您身体不好,独自上楼还喘气呢,拎东西的任务就交给儿子了,走吧。”听到儿子这样说,我很感动,其实我儿子一直都比较关心体贴父母的,也很懂事。过了一会儿,老公上来了,我有点生气就问他:“干吗下车不等我和孩子,只顾自己往前走。”没曾想,老公比我还来气,“我生儿子的气了,看到我拎着袋子,儿子也不知道帮忙拎,这么大了也不知道关心父母,我比较失望。”听老公这么一说,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你说儿子不知道关心父母吧,他怎么知道关心我,不让我拎袋子呢,我犯愁了,该不该批评儿子呢?

带着疑问我叫来了儿子,把老公生气的原因说给儿子听,儿子听完马上说:“妈妈,您不是经常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人都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呀,再说我爸爸是个男人,正值壮年,拎那么点东西是轻而易举的呀!如果是妈妈拎,我肯定会帮忙的,可爸爸是大男人,自己能拎动就应该自己拎,不是吗?”一时,我无言以对,想想儿子说的也有道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儿子的画,爸爸的话


儿子的画,爸爸的话

成功源自勤奋,成功源自坚持。

转眼间,儿子在大榉树幼小衔接第九天的学习结束了。孩子,你们真的很幸福。你们拥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成长环境;你们拥有为你计划一切,安排一切,付出一切的父母。所以,我们才能时常看到洋溢在你们脸上充满青春光彩的微笑。

可是,孩子,你知道吗?成长的路上,并非只有雨露阳光,也会遇到泥泞坎坷。顺境好过,逆境难熬。考验一个人真正成长、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你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所以,对你而言,有一项学习内容很重要,那就是对待“输”的态度。刚开始,你不情愿接受,可这才是成长的意义,也成长必须经历的痛——学会接受你所不愿接受,但必须接受的事实。

中国古人讲,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由此可知,人生路上,事与愿违的情况居多,事随人愿的时候少。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很少能学习到如何对待输的内容。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小时候蹒跚学步,一不小心摔倒了,奶奶会急忙扶起我们,第一时间不是询问我们摔疼了没有,而是用脚狠跺地面,甚至用手去拍它,口里还气愤地念念有词:让你再绊倒我们家小宝,看我怎么打你,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了……然后,才转身摸摸我们的头,安慰道:没事,你看把地上磕出一个大坑……

后来,我们带孩子,也会将上述历史片段重复上演。正是这样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中国特色教子经验,才导致很多人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或退缩;发生问题时,习惯成自然的将责任进行推诿。

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更要赢得起输得起。成功,不仅仅需要勤奋、刻苦与努力;更需要遇到挫折时,内心的那份坚毅、执着和不服输、不怕输的正确心态。

儿子,新的开始,新的起点。

我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中,你会保持一份刻苦、钻研、勤奋、进取的阳光心态;用不服输、不怕输的决心斗志,为成就自己未来的幸福人生夯实一个坚实的基础。

后记:夏日蝉鸣的背后,是蝉用数年的时间,从幼虫到若虫,再到成虫的蜕变。它只为短短数日或数月的鸣叫,倾其一生,无怨无悔。

给家长的教子心得:我儿子吃亏了


给家长的教子心得:我儿子吃亏了

这天中午,我正在厨房做饭,儿子哭着回来了,一问才知道二楼邻居家的孩子故意把他绊倒了,额头上起了个大包。丈夫见了儿子额头上的紫血包,又心疼又生气,责怪我把孩子教得太老实了。其实,我又何尝不心疼不气恼呢,可是,这种事是难免的。孩子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强欺弱,大欺小是常有的事。他们吵架大多是因为抢夺东西,或是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弄坏而引起的。孩子们就是在吵吵闹闹的过程中,不断地矫正各种行为,逐步互相适应,学会较好地与他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说止:孩子吵架、吃亏受欺负都是他们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所付的“学费”。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在吃过几次亏、受过几次欺负后,都会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少吃亏、少受欺负。

因此我认为,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吃亏受欺负而过分焦虑,也不应为此把孩子关在家里,或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做“保护神”,更不必为此大动肝火。有些家长因孩子吵架而导致大人之间、邻里之间不和睦,这越发犯不着,岂不知孩子们今天吵过,明天又和好如初了。平时,我常常教育孩子不要抢夺别人的东西,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你可以批评他,不可以打人骂人。但是,由此往往会出现孩子不打人家,而人家总是先打他的情况。对此,我丈夫认为,对那些攻击性强、一向欺负别人的孩子,应该给予必要的还击以自卫,否则等于是在助长对方的霸道行为。孩子的自卫行动可能比老师、家长的口头教育更有效。

其实,丈夫的话不无道理。但我以为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在孩子听来就变成“你可以打人”,因为他们还难以准确识别、判断“一向欺负人的孩子”,而且他们人小力弱,可能招致更大的吃亏。再者就是如果常受这种“自卫教育”,则可能出现自卫过度而打伤对方的事故,而且还可能使本来攻击性不强的孩子也变得好攻击。还有的家长把攻击性与竞争视为一回事,容忍、鼓励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他骂你,你就打他广“他打你一巴掌,你要还他两巴掌!”这就不仅仅是自卫了。要知道,攻击性强、霸道的孩子看起来占了便宜,但他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受小伙伴欢迎,不能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而儿时攻击性强的孩子到成人后多半也富攻击性;儿时不良的伙伴关系也可能导致将来的过失、犯罪行为及其他方面的无能。而这些并非是家长的初衷。·

当然,对孩子是否一味进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种君子式教育也值得探讨,正如有的家长所担忧的,孩子皮肉吃亏不说,还可能由此促成孩子懦弱、退缩、缺乏独立和自信等不良个性。因此,我认为,根据学龄前幼儿的身心特点,道德品质教育应针对具体事例进行,着眼点应是逐步提高孩子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是非辨别能力,教育重点应放在制止孩子的主动攻击行为上。在处理孩子吵架和纠纷时,成人应首先弄清楚事情的起因和整个过程,随后耐心地给孩子们分析谁对谁错,对在什么地方错在哪里,还要指出应该怎样做才对。批评的重点应是主动发生攻击性行为

的孩子,而对因被攻击而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只要情况不严重,可采取不批评的默许态度。否则,对儿童的独立性和适度自卫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也并没有因为儿子受欺负而限制他独自下楼,因为儿童也是在冲突、挫折和面临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需要得到成人最少干预下的与伙伴交往的机会。成人过多干涉可能延缓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但成人明智的干预能帮助孩子们减少冲突,更好地互相合作。·

亲子阅读六大疑问


Q1宝宝不爱读书,只喜欢看电视或玩玩具,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对于0-3岁的宝宝,尽可能不看电视。

研究表明,3岁以前幼儿从视频画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所起到的学习作用,远不如电视对于他们的神经协调伤害严重,那些希望宝宝早早跟着视频学本领的家长,实在是事与愿违了。

如何把宝宝从电视前引导到书前呢?

首先,关掉电视是第一步。宝宝爱看电视,往往是因为家庭中有一个典型的电视环境。要么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爱看电视,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总是充满了快速画面的环境中,而声音、快速变化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要么是爸爸妈妈没时间照顾宝宝,就把宝宝交给“电视保姆”,这种替代性的教养,只能让宝宝更加依赖电视。

另外就是前面说的,爸爸妈妈听信一些广告的宣传,以为电视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宝宝。宝宝的学习,一定是从做中来的,所以,做事和游戏是宝宝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爸爸妈妈坚定地关掉电视,和爷爷奶奶协商,孩子在的时候,不打开电视。慢慢地,环境改变了,孩子看电视的机会也就变少了。

然后,用好玩的图画书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你为孩子提供的书无趣、不适宜,或者充满了说教,哪个宝宝会喜欢呢?而那些好玩有趣的图画书,一定会比看得到摸不着的电视更加吸引宝宝。

多带宝宝去图书馆、书店寻宝吧,宝宝一定会爱上丰富多彩,神奇缤纷的童书世界的。

至于玩玩具,那可不是图画书能取代的,玩具是孩子发展的最佳伴侣,尤其是纸、泥、沙、水、积木这些结构性弱的玩具,更是启发孩子智能,促进孩子发展的绝佳材料。

家长无需因为重视阅读,而去抢占孩子的游戏时间,更无需因为喜欢图画书,对忽略玩具对孩子的价值。

Q2现在书很贵,宝宝总是撕书、不爱惜书怎么办?

给0-3岁宝宝最好选择布书、纸板书,那些就是为小宝宝设计的,不易损坏。

另外,家长必须认识到,宝宝咬书、撕书并不是在破坏书,而是他们有小肌肉发展的需要,有口唇探索的需要。

最好的教育就是满足孩子当下发展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可以撕的质地相对柔软的纸,为孩子提供卫生的可以用来咬的玩具,就是对孩子的满足,就是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这个时候,给宝宝容易撕的书,就是人为地造成了宝宝对书的破坏。

对于0-2岁的宝宝来说,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婴儿书,使用了特殊的纸张材料;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当他们已经对图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撕书的行为并不多,如果有,也可能是因为手部的控制能力不足,多翻阅,多练习就能成功了。

Q3由于工作忙碌,没有太多时间陪宝宝。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亲子阅读呢?

对于0-3岁的宝宝而言,最好的教育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关注宝宝的需要,满足宝宝的需要,至于是亲子阅读,还是亲子游戏,甚至只是搂搂抱抱,都是可以的。

家长不用把亲子阅读当作一项新的负担,它只是为你的亲子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而不是成为你的新的心理负担。

如果在入睡前,可以和宝宝读5分钟书(随着年龄增长和宝宝的发展逐渐延长),只要宝宝觉得开心,就是最好的亲子阅读了。

到了周末,带宝宝去附近的图书馆、书店逛一逛,把阅读当作全家的休闲方式,这就是最好的亲子阅读了。

Q4我给宝宝买了几十本绘本、图画书,宝宝似乎都没什么兴趣,这是为什么?

兴趣是和能力密切相关的,当宝宝的认知水平无法达到时,再好的图画书摆在他面前,也是无意义的,无论他获得过什么国际大奖,他并不是你宝宝当前的需要。就好像人参再好,他并不比一杯母乳对宝宝更有价值。所以,适宜的才是最好的,适宜的才能引起兴趣。

首先要判断您为宝宝选择的图画书是不是适合他的发展水平。

其次,宝宝的发展方向也有区别,有的宝宝更喜欢听觉信息,有的宝宝更喜欢视觉信息,但对大多数宝宝来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才最有价值,所以,再好的图画书,也需要成人的精彩演绎才能更加吸引孩子。

选择了适宜的图画书之后,需要您满怀热情地演绎给宝宝,他会先被您吸引,然后逐渐被书吸引。

最后,要等。宝宝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既不是在前面拉,也不是在后面推,而是耐心地等。

您现在买的好书,一定不会浪费,他总有一天会喜欢的,只要它是真的好书。

Q5我不想宝宝中断阅读,请问如何帮助宝宝建立持续的阅读习惯呢?

在一些家庭中,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的亲子阅读,可是家长发现,中途宝宝又热衷于涂色、电视等别的活动去了。家长希望宝宝养成长期、持续的阅读习惯。

对于宝宝而言,他们眼前的活动没有有价值、无价值的区分,只有有趣和无趣的区分。有趣的,好玩的,适合他们当前发展需要的活动,就是他们的首选,具有成就感的,感知觉刺激比较强烈的活动,往往能抓住宝宝的注意力。

宝宝会在某一阶段喜欢涂色游戏,原因在于他们有发展手部控制能力的需要,涂色是一种有一定挑战,但又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活动,所以受到宝宝的喜爱。大家会发现,有的孩子涂不好,总是出边,就会放弃,有的孩子获得了家长的鼓励后,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手,获得成功。这些都是孩子在学习,并不是只有阅读图画书才是学习。

家长要注意的是,涂色对于孩子的价值是单一的,它不能取代涂鸦和绘画,孩子得到了满足后,很快就会厌烦这种单一价值的游戏。

而图画书阅读的价值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只要选择了适宜的图画书,在充分安全、亲切、欢喜的气氛中展开阅读,孩子还是会重新爱上阅读的。暂时的离开不代表孩子不喜欢阅读,而是代表孩子有其他发展的需要。

家长不妨选择有涂色内容的图画书和孩子一起读,就可以满足孩子当前的需要。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大多数家长所谓阅读的问题,其实都是育儿观的问题。

亲子阅读和所有其他亲子活动一样,都不是万能灵药,他们有各自不可取代的价值,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

亲子阅读就缺少了宝宝探究世界所需要的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恰恰是0-6孩子最需要充实的内容,动手去做,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切不可因为重视什么,就忽略了其他方面。持续喜爱阅读固然重要,但如果变成成人强加的意志和规定性的活动,那亲子阅读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带给孩子的体验也就大打折扣了。

Q6亲子阅读需要固定时间、地点吗?

相对固定的时间、地点有助于宝宝形成每日阅读的习惯,也有助于家长坚持下去。但不要把它当作负担,偶尔换个地方也没关系,偶尔换个时间也没关系,有时候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偶尔缺了几天的阅读,也没关系。

亲子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亲子感情交流的大好机会,是爸爸妈妈和宝宝都很享受的事情。不要让它成为生活的负担和戒律。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会毁于一日之失。亲子阅读,只是为家庭育儿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既不是唯一的重点,也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筹码。

瑞典教子方法:尊重孩子的人格 人前不教子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

在瑞典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瑞典的父母把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比如,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这样的动作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家长在和孩子讲话时,语气也是“和风细雨”式的,绝少那种“命令”式的,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样做,我和妈妈将感到十分高兴”、 “你能这样去做,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让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下自由选择正确的方法或做法。

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捷径和重要途径。国内,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呵斥孩子,骂些“真没出息”、“真是笨蛋”、“不争气的东西”等等,在国内几乎是司空见惯。

瑞典人认为,这种教育方法,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为它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会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我们也发现,瑞典父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瑞典,我们看到,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事不慌,总能开动筋想出办法,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 “惧场”。这是瑞典父母长期“尊重教育”的结果。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普兰顿学校的校园内,镌刻着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这大概就是瑞典人“尊重教育”的“理论根由”吧。

育儿知识:教子心得


育儿知识:教子心得

星期天,和朋友约好带孩子到公园去玩。刚一见面,朋友就气冲冲地将儿子早晨的“不良”表现讲给我听。最后,朋友冲我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我算是没办法教育了,你是老师,你说该用什么办法?”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置可否地笑笑。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别人的好办法和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硬搬硬套。

记得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从来不强迫他做他不情愿不喜欢的事情。每当休息日,别人的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时,我们则带着孩子去海边,去公园,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和陶冶情操,在大自然中汲取知识。

孩子在玩耍时像只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还不时地问这问那。比如:为什么迎春花不长叶子就开花?这个雕塑为什么叫“五月的风”?等等。每当这时候,我们都会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有时碰到答不出的问题,我们回家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找答案。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了爱观察、爱提问、爱看书的好习惯,在玩中在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有一年的冬天,儿子盼来了一场大雪,急着去玩雪、堆雪人,姥姥怕冻着儿子,不让去。下班后,我拉着儿子去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滑雪。儿子的小手小脸冻得通红,鞋都湿了,但他全然不顾,玩得非常高兴投入,雪地上留下了我们的笑声和脚印。

儿子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喜欢的玩具汽车和手枪,它们有一个特点,都被儿子拆装过。给儿子买来的新玩具,往往不过几天,就被儿子拆散了。刚开始,我也没好气地训儿子:“你怎么就那么爱搞破坏,怎么就那么气人呢?”看到儿子委屈不解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言语的过分,这不正说明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吗?

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要拆散它们,想探索什么问题之后,我们总是和儿子一起,完全拆开后,让儿子一点点认识汽车(或手枪)的各个部位,讲到儿子感兴趣、想知道的那个地方,就慢点或加重语气,看他是否明白。最后,再和儿子一起一个个把它们装好。有时,碰到有些复杂的,当时装不好的,儿子就和爸爸去找叔叔或买材料,回来再装,直到装好为止。在无数次的拆装中,我发现儿子学会了观察,有了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儿子渐渐改掉了自己的一个大毛病——急躁。

儿子爱玩,也爱学习,我们并没给他施加压力,也不给他框定什么方向,他基本上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自由健康地成长起来的。

父母注重教子成人


国外父母是讲究教孩子成"人"的。他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自立生活的基本能力。这样家教下的国外孩子冒险探索创新精神大大优于我国的孩子,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能力很强。

美国:要花钱自己挣

要花钱自己挣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德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德国的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日本:不给别人添麻烦

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上学以后,许多学生课余时间都要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中国的孩子胆小少有创新,与中国父母家教长期庇护不敢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有很大关系。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而孩子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父母家教方法的竞争。学学国外父母教子成"人",让孩子自立,对我们来说是会大有好处的。

父母应联手教子《单亲妈妈教子方案》读书心得


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母亲是温柔贴心的角色,父亲是刚强勇敢的角色,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两者总不能兼得,从而导致他们常会出现身心健康问题,造成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在母爱和父爱的共同沐浴下,孩子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孩子始终沐浴父母之爱,拥有完整、健康的童年呢?我从《单亲妈妈教子方案》一书中找到了答案——保持合作,父母应联手教子。

令人遗憾的是,离异后的家庭常常是这样的:双方经常在孩子面前互相贬损,把对方糟践得体无完肤,刻意向孩子尚无主见的思维里灌输仇恨;有的甚至将年少无知的孩子视为对方的替身,将怨恨愤撒在孩子身上;有的甚至带孩子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从此两茫茫”,作为报复对方的工具。面对这样的局面,双方怎样才能做到保持合作,联手教子?

一、双方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离异后的父母常常对对方充满仇恨,不愿与对方再有任何的瓜葛。殊不知,孩子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不仅无法真正独立,还会在性格上滋生异常;长期与父亲生活的孩子,在生活呵护照顾上,会缺失很多的母爱,感受不到亲情的存在,也会导致性格心理发生怪异的变化。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双方都要豁达大度、宽容为怀,理智、客观地看待已经失败的婚姻,围绕教养孩子的问题,主动地、经常地与对方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切不可意气用事,以牙还牙,把自己的“快意”建立在“毁灭孩子”之上。

二、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婚不是父爱或母爱的终结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背上被父母遗弃等精神包袱,关键原因就在于不能经常感受到来自于父母双方的爱,所以爸爸妈妈要告诉孩子虽然爸爸妈妈离婚了,不再相亲相爱,但孩子依旧是他们的宝贝。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永远不会变。

三、给对方爱孩子的机会

不管孩子跟谁生活,都不要阻止另一方来看望孩子,而是要多给对方创造机会,增进亲子之情,感受父母之爱。除此之外,爸爸妈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多想办法,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依旧生活在父爱和母爱健全的氛围中。

四、把孩子当孩子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决不能用孩子做刺探对方情报的“间谍”,更不能利用孩子作为要挟对方的工具或强迫孩子选择“立场”。孩子就是孩子,要让他在父爱和母爱共同沐浴下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孩子是以家庭为中心而根植于其中,他的语言,概念及思想方式等,最初都是从与父母的互动中,一点一滴汇集而成的。父母不仅用言语教育孩子,还是孩子行为模仿的榜样。只有父母共同合作,联手教子,孩子的心田才能开满友善的鲜花,才能拥有明媚的心境,才能拥有完整、健康的童年。

相信《教子疑问:儿子的话不无道理》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道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