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孩子尿裤子那些事

10-23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育儿心得:孩子尿裤子那些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育儿心得:孩子尿裤子那些事

我的孩子,**,一个早慧班的孩子,和其他同龄儿童一样,活波、开朗、天真、爱玩、贪嘴。从开裆裤到封裆裤是人生中必经的阶段,而就是阶段,**发生了很多哭笑不得的事。

事一:我不喝酸奶。每天,**从幼儿园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姥姥看看脑门贴的“sticker”,大喊一声:“今天我表现好,可以奖励酸奶。”然后跑到园门口的小摊,美美的喝上一杯酸奶。但有一段时间,**总尿裤子,而且“屡教不改”。我有点急了,对**说:“孩子,你如果在班里尿裤子,那就是表现的不很好,从幼儿园出来后就不能奖励酸奶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有一天,我们带着**和他尿湿的裤子从幼儿园出来,路过酸奶摊,**拉住我说:“妈妈,我不喝酸奶,今天**尿裤裤了,表现不好。”孩子,妈听你这样说,那可是悲喜交加啊!

事二:我最怕杨妈。**在班里属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注意力和自控力都比较差。为让孩子在园内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班长贺老师平时管教比较严。问到**最害怕哪位老师时,**说:“怕贺老师,喜欢贺老师。”但有一阵,**尿裤子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一方面湿漉漉的衣服,孩子容易感冒;另一方面,给班里本来就繁忙的老师增加了很大负担。作为家长,我觉得很对不起老师,就多次建议老师对**严厉点,惩罚他。有一天,当问**最害怕哪位老师时,**说:“怕杨妈(孩子对杨老师亲昵的称呼),她不让尿裤裤。”我赶紧追问:“杨妈不让尿裤子对不?”**默默的点点头,因为他知道,最“怕”的杨妈在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

事三:我要好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心智也在发展,并开始给妈妈动小心思。一天晚上,带着**遛弯回来,路过小区超市时,**问:“妈妈,**没尿裤裤,表现好不好?”我骄傲的说:“**没尿裤子,长大了,表现当然好了。”小家伙一听,立刻拉着我的手要进超市:“妈妈,**表现好,我要好吃的。”我的天,小小年纪,竟然学会了“诱导”。

事四:**可真棒。晚上,**睡觉时都要给他把尿二、三次,但有时,因为孩子睡前喝水有点多或我睡过头,就容易尿床上。在孩子尿裤子严重的那段时间,晚上睡觉前,我总叮嘱他:“想尿时记得喊妈妈,别尿到床上,否则,就不棒了。”早晨,孩子起床后,看看周围有没有尿过的痕迹,如果有,他就傻傻的乐,如果没有,他就会双手竖起大拇指说:“**可真棒,没尿裤裤。”这追求啊!

尿裤子,让老师、家长费尽心机的“坏事”,也带来了很多值得回忆的快乐时光,每每想起,都会宛然一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成长轨迹,不能强制孩子完全达到某个标准。虽然**不够完美,但只要他在成长、在进步,妈妈就会在他人生的下一个路口等下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当众尿裤子伤了宝宝自尊心


当众尿裤子伤了宝宝自尊心通常我们一家三口吃晚饭后出去转转,白天热得不想出屋,只有傍晚到晚上是xx户外活动的时间,小区广场及周边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就是我们常去的地方。除小区广场外,在外溜达偶尔也会碰上小区里的妈妈们,感觉特别亲切,就会凑过去唠两句。

有个2岁的小男孩,乳名叫:“黑蛋儿”,肤色略黑,长得很结实,所以爷爷习惯叫他“黑蛋”。以前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都是一副调皮的样子,昨晚看到他确是蔫蔫的,坐在小车里嘟嘟着嘴,一脸不高兴。xx凑过去,摸摸他的车,他也无所谓的样子,这要在平时肯定不会让xx摸的,不是用手扒拉就是哇哇叫。这可有点太反常了~

黑蛋儿妈紧着凑我耳边小声嘀咕几句:尿裤子啦,不高兴了。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黑蛋儿妈继续补充道:裤子穿反了,要尿尿,我这干找眼没找着,憋不住就尿了,然后旁边人就笑他:羞羞,尿裤子了。他就不高兴和我耍脾气。我看着黑蛋儿说:没事儿,黑蛋儿,以后咱们把裤子穿正了,就不能尿裤子了,是不~黑蛋儿还是一脸不高兴,蔫蔫地,看得出来他这是心里有气啊~谁会想到2岁的孩子当众尿了裤子还会和妈妈耍上脾气。

小小娃的自尊心已经形成,不要以为孩子小无所谓,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就拿尿裤子这件事来说,首先是因为裤子穿反了,才会尿裤子。那么谁给穿反的呢,应该是妈妈,这个时候妈妈应该和孩子诚恳地道歉,以后避免这些事情发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才会真正地走进他的世界,才能做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也能真正地从根本上教育孩子。

正巧黑蛋儿爷爷在广场锻炼身体,黑蛋儿看见了爷爷,一下子就眉飞色舞,露出了往常开心灿烂的笑容,大叫“爷爷”。爷爷在不远处也瞅着孙子嘿嘿笑。黑蛋儿从小是爷爷带着长大的,和爷爷最亲,如果有爷爷在,谁也不找。也别说2岁的孩子懂啥呀,在孩子的心中,谁对他好,对他不好,他明镜似的~

聊聊孩子入园的那些事


我家儿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那天中科院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聊了聊孩子入园的事情,说得我直冒冷……

这些日子我和老婆除了到处找熟人,帮孩子到xx园报名相走动,一边天天泡在网上,寻找解决的对策。顺便整理上来。希望能“挽救”一下孩子,说“挽救”有点太夸张了,哈哈,现在的孩子就是金贵,以前我们那时候可没这么金贵得养着,要不然孩子他妈说呢,就是因为孩子金贵了,你瞅瞅,现在的孩子养得都多精阿,哪像我小时候,跟现在孩子比和傻子似的!

no1:左撇子的宝宝,千万要和老师打招呼,不要改!

我儿子从二个月多,开始抓拿玩具的时候就露出了左撇子倾向。不管以前抓拿玩具,还是现在画画涂鸦还是吃东西,都用左手。朋友特意强调,这个很重要!克林顿、本·拉登、鲍威尔、比尔·盖茨、卡斯特罗,这些当代风云人物,的共同之处在哪里呢?他们都是左撇子!左撇子的成功也许源于他们惯用左手,因而更长于用右脑思维。

说得我看着儿子的左撇子,都飘飘然了。在家看他小,孩子奶奶也舍不得管,当然还是一直在用左手。到了幼儿园,估计阿姨老师会让孩子从新学习,吃饭、游戏、画画写字拿笔等,当然是和所有小朋友一样,是用右手。

朋友强调,如果强制用右手,左撇子板回来很多都会是口吃,因为影响了他什么什么发展,形成什么什么的障碍,所以就口吃了。口吃只是这种障碍的表象。这俺没听懂,但是有道理。

对策:入园前,请给老师满脸堆笑,好好说明,请不要给我儿子板左撇子。

no2:弃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的园

这个就好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学会几首歌、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作为判断幼儿园好坏的标准,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就觉得孩子上小学会困难。

家境还不算坏,我和孩子妈开始把目标定在xxxx和xx收费很高额的园,理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介绍园的时候有意无意都会听到不少,为幼小衔接作准备,为小学轻松学习做基础。

朋友说却说: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当孩子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成绩就很难跟上了。我觉得,我这个朋友说的肯定比幼儿园专业诚恳的多。

对策:我和媳妇儿,给儿子选了一家很普通,但是老师都很亲切,适合孩子玩而不是强调学习的园。这个可不好找,为了找这样的园,入园耽误了2个月呢。

NO3:不要让孩子认真学画画和写字。

这点朋友讲了很多,什么左脑右脑,听得我有点晕乎。凭记忆整理,如果有什么学术和啥的错误,大家不要拍我,咱是非专业人士,仅仅是爱子心切,愿子成龙的普通父亲一名。

记忆中,部分内容如下:

2-7岁,开始使用大量心理符号来表征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但是这个符号不是我们说的认字,而是用一个事物代表另外一个事物,比如用睡觉代表妈妈讲故事,吃饭等于长大个,积木等于小汽车等等。由具体的实物、到语言、到图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朋友提到一个叫皮亚杰的专家(我好像也听说过,养孩子的家长谁没读过几本教育的书里?),认为,从有很强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动手操作的婴幼儿,转变为使用符号且有思维能力的学前儿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做为家长不要人为干预孩子这个发展阶段,肆意让它提前。违背规律的提早学习,表面上看达到了一定效果,其实却给孩子带来了“认知混乱”,阻碍其他正常认知行为的进行!

总结下来就是:1、带给孩子认知混乱;2、导致孩子丧失自我能动性和学习兴趣;3、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4、交际上、感情上的负面影响。

话又回到“小学化”的上面,有几家幼儿园不教还孩子一板一眼的画画认字呢?(朋友还强调,合时宜的读、写、画、背是对孩子有益的,但现在的学校孩子很多,不合以前的私塾一样,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所以家长要格外“操心”才好!)

这方面,我们讨论了半天,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成绩非常棒和非常差,我个人觉得都不是成长的最理想的状态。朋友推荐了一本朋友的朋友出的书,教孩子绘画认字的,上个月路过他们单位的时候过去拿的。看到书,我想这样可能和幼儿园的识字、美术打个平手。就是苦了我媳妇,每天孩子到家,还要拿着书单辅导一下。孩子母亲特意拜访了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这个作者,受益匪浅!书很巧妙的用符号、图形、和故事很巧妙地让孩子对识字产生兴趣和记忆,非常巧妙的过渡这个衔接。

朋友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在外国一个母亲问幼儿园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回答“字母‘o’.”家长非常愤怒,把幼儿园告到了法庭,理由:幼儿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再没有去幼儿园之前,孩子会回答“这个是皮萨、是地球……”而且,这位母亲最终胜诉!

对策:我家儿子用朋友的《识字绘画大课堂》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知道其他家长怎么处理的。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大家一起分享!

NO4:帮孩子辨认幼儿园阿姨的对与错

这点也很重要,不要让孩子觉得阿姨老师说得就全对,老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有对与错,尊敬师长无疑是美德,但是要教会孩子辨认。这点我能理解,但是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的对策,也有可能,这点提出的有点早……

朋友总结出这点,是因为有个真实案例:

由于阿姨冲奶粉没有调匀,孩子又她又不敢告诉老师,等其他小朋友喝好了,把杯子放回箩筐让阿姨洗,老师又忙着照顾其他孩子回教室时,她悄悄地把杯子连同里面的奶放到箩筐,被老师发现箩筐的杯子里有未喝干净的奶,逐一询问小朋友时,她也说喝完了,最后老师对全体孩子说要拨110,让警察叔叔来查,警察叔叔本领很大的,一查就能查出来时,孩子给吓得哭出来了。

对策:这点可以让父母帮忙,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聊聊老师的特征,加深宝宝印象。

幼儿在幼儿园尿裤子了,怎么办?


照理说,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在3岁以上,一般都不会再出现尿裤子的现象了。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本来能管好自己上厕所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又重新爱尿裤了。这是为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案例1:孩子现在四岁半,三岁上幼儿园时,偶尔会尿裤子,但最近在幼儿园每天都尿裤子,在前两天头一次尿裤子时全家一起批评他,结果越说越严重,看过医生没有问题,担心是不是批评得太厉害形成了心理问题,我该怎样引导他?他玩起来特别投入!

案例2:我儿子四岁半了,以前上幼儿园挺好的,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在幼儿园都尿裤子,孩子解释的原因很多,像中午休息的时候老师不让去厕所呀;像当时在玩的时候尿都来不及了呀;或者说吃饭的时候不敢跟老师说要去厕所呀等等原因。我们天天教导,教他方法和引导他,都不行。后来批评和打都不管用,请教专家怎么办?

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幼儿已入园还频频出现尿裤子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似乎在退步:现在多数幼儿在婴儿时期都使用过纸尿裤,大人是轻松了,不需要每天洗尿布了,夜里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可孩子呢?他们养成了有便就拉的习惯,根本就不知道“把尿”是怎么回事。随着慢慢的长大,家人又开始有过多的不放心束缚着孩子:不放心孩子一个人睡觉、不放心孩子自己吃饭、不放心孩子在幼儿园是否有人欺负……真是这些不放心,让孩子在园放不开手脚,什么事都等着大人帮忙,他们的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由于这双重原因,幼儿已入园仍然尿裤子也就不奇怪了。

具体现象分析及措施

现象一:体育课上,老师正开开心心地带孩子玩着《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突然一名小朋友突然大声叫道“老师,我尿裤子了!”老师觉得特纳闷:下课时不是刚小过便的嘛,怎么又尿裤子,就算再不会憋尿,也不至于二十分钟都坚持不下来吧!

分析:每次下课后的入厕时间,有些幼儿也跟着老师后面到厕所,但他们却在厕所里转悠了一圈、玩了一趟,又回来了,或许有的幼儿根本连厕所都没有到,因为厕所里幼儿太多,教师不可能每一位幼儿都照顾到。

措施:家长跟孩子讲好每次被老师带入厕都一定要上厕所。和班上的老师沟通好,在上午两节活动之间和下午加餐前后这两个时段要“狠抓”,确保每位幼儿都入厕,每位幼儿都小便,无“漏网之鱼”。

现象二:下课后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入厕,可有的男小朋友知道自己要小便,就是在掏“小鸡鸡”时,来不及就尿在身上,更有的小朋友曾多次在老师帮忙掏“小鸡鸡”时来不及了就将小便尿在老师的手上。

分析:有的男小朋友裤子上的洞较小,而幼儿的裤子穿得较多,幼儿无法自己掏出“小鸡鸡”,更有的幼儿里面的毛线裤根本就没有洞,每次小便时都得把裤子拉下来,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

措施:家长将男幼儿的裤子前面全部开洞,而且建议这个洞开大一点,尽量往下开一点,这样方便幼儿在小便时更快的掏出“小鸡鸡”,也不至于有的小朋友因为来不及掏出“小鸡鸡”而尿裤子了。

现象三:许多女小朋友裤子的后腰部位较容易湿,因为多数幼儿的裤子都是老师帮忙往下拉的,所以不存在因来不及拉裤子而尿裤子的现象,再说如果是不小心尿裤子也应是裤裆先湿,而并非裤腰湿。

分析:许多幼儿穿的裤子较多,当小便时所有的裤子都到了膝盖这个部位,幼儿无法蹲下,相对而言臀部较高,所以小便便会顺着腿流到裤腰上。

措施:女小朋友的家长帮幼儿里面穿的棉裤、毛线裤全部拆成开档,小便时只需拉外面的一条裤子即可。

现象四:最近午睡的时候,月月小朋友总是尿床。每次都是老师问她的时候她才会说,如果老师不问的话,她就不主动说她尿床了。她外婆讲,月月在家从没有这种现象,在家睡觉是很少尿床的。后来几天老师发现,月月总是隔个十分钟就跑到厕所上,没事也在厕所待着。

分析:可能是老师总是提醒她,让她有了心理负担。而午睡的时候在无意识状态下,孩子控制不住就尿裤子了。有时候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尿裤子很难为情,所以越不想这样,就越容易尿床。

措施:老师和家长要多跟孩子交谈,告诉她尿床没事的,裤子尿湿了老师帮她换,不要担心。中午,老师巡视的时候隔一个小时就提醒她上厕所。

专家点拨

孩子尿裤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应该排除病因,一般来讲只在幼儿园才尿裤子的孩子都不是出于病因。家长试想一下,孩子小时候是不是经常使用尿不湿,如果这样,就是家长方面的原因,给孩子造成了“想尿就尿”的条件反射。其次,还可能是孩子玩的过于投入,忘记想尿的事。再次,小孩子尿裤子也有幼儿园老师管得过严等问题,胆小的孩子不敢说。当然,无论什么原因,都要求家长、老师配合,尽快给予纠正,否则越大越会给他造成心理阴影。

1、作为家长,不要打骂,但要让他看到你不高兴,认识到尿裤子是错的。要教会他想尿时一定提前跟大人说,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出门或睡前少喝水。

2、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周末家长可以耐心让他学习憋尿,孩子说想尿时让他再坚持5分钟,以后慢慢延长。在孩子大便的问题上,主要就是定时排便。

3、在孩子的衣服上下功夫。孩子的裤子要简洁,便于脱和穿,避免因为一时着急而脱不下裤子。

4、了解幼儿园制度,积极和老师沟通。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去问一问在提醒孩子上厕所这一方面幼儿园的规定和老师一般的习惯是什么,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跟园方提出来。如果孩子暂时不能适应,就主动跟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加注意,慢慢帮孩子改正。

上幼儿园总尿裤子,这是很多家长普遍反映的问题,家长不要太紧张。上幼儿园有一个适应过程,家长根据幼儿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多进行引导和纠正,慢慢孩子就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总之,对待这个问题要有耐心,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

家长与园方矛盾的核心在哪里?其实就集中在孩子身上。从对老师的不满,到对饭菜的不满,家长的意见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可是矛盾一旦处理不好,最终受影响的却是孩子。

孩子身上任何不好的变化都会让父母担心不已。就拿吃饭来说,许多家长都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发愁过,老师如果不能理解,便会认为家长在找茬,结果引发矛盾。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不等家长开口,就会立即解释清楚。

对家长来说,能体察到老师的辛苦也有助于双方的沟通。比如孩子在玩耍当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一些小伤口属于正常情况。家长若对这种小事不依不饶,非要向老师讨个说法,那就无法实现与园方的顺畅沟通了。

家长有时心情过于激动可以理解,但不与老师和园方发生争吵才是上策。因为以后还要接触,更重要的是宝宝还得上学,吵架后再见面免不了尴尬,再有什么问题,老师肯定也不会积极与家长沟通了。双方心里都别扭,怎么能共同教育好孩子呢?因此家长应当理智地避免矛盾激化,多和老师交流,这才是最正确的解决方式。

向园方领导反映情况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既然矛盾无法避免,家长就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技巧来处理矛盾。下面还有几条建议给家长:

第一,换位思考。老师体谅家长的心情,家长也体谅老师的难处,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第二,及时解决。当宝宝出现某些与平时不太一样的表现时,要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这样就不会酿成大矛盾了。另外,和老师有矛盾后要及时解决,心中不要留有芥蒂,事情过去后能以比较坦然的态度来面对。

怎样给孩子讲那些大人的事


性教育一直是家教中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记得小时候,我问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妈妈答:“腋窝生出来的。”问爸爸,爸爸说:“粪坑挖出来的。”我一直将信将疑。直到十几岁,自己看了些生理卫生方面的书,对于这方面才终于“无师自通”了。

现在,我做了父亲,四岁的女儿也问起了同样的问题。我回答:“是天使将你放到妈妈肚子里,等你长大了些,医生开刀将你取出的。”这并不是我满意的答案,原因是女儿还小。等她七八岁,理解能力再强一些,我会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开始,把事实讲给她。

还有一次,女儿非要站着小便,理由是幼儿园男同学都站着尿尿。我和爱人明确告诉她:“男生和女生长的不一样,所以男生尿尿时要站着,女生要蹲着。”女儿恍然大悟:“对了,男生有小鸡鸡。”从此,她再也没有要求站着小便。

我和爱人一致决定对性教育不回避,女儿遇到什么问题解答什么问题,女儿再大些,性教育还要适度提前介入。促使我们采取这种教育方式的是一件事情。前几年,我和朋友编写了本书《黄金家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令我极为震惊的案例。

一个男孩长到14岁,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上中学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见到女孩子会有生理反应,这令他十分慌张。他认为这是丑恶的,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出现的情况。他想尽办法,却无法克制这种现象的出现。最后,他躲在厕所里,用剪刀剪下了自己的生殖器。性无知使这个男孩不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他剪去的是一生的幸福。

性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性无知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孩子的性发育是必然的,不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家长绝对是在逃避责任。对性教育遮遮掩掩、欲说还羞,往往是家长把问题想复杂了。我一个同事的孩子上初中了,同事就是否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问题想了十几天,最终决定还是给孩子讲。讲完后,孩子的反应大大出乎同事的意料——孩子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呀,然后哈哈一笑,换上鞋打球去了。

孩子提出性问题,做家长的就要大大方方回答,有了性困惑,要及时帮助解决。性发育是有规律的,性教育可以适度提前,在孩子即将出现性生理变化前,告诉他们下面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应对,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为性困惑,为性恐慌,为性迷失,才会健康度过性发育期。

育儿心得: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事


育儿心得: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事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接受外界事物最敏感的阶段。儿时的大脑,就像一块浸入水中的海绵,会拼命汲取来自周围的每一滴水珠。这个时候,除了给他们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玩的,那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传诵千古的唐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孩子们最好的伴侣。琅琅上口的语言,音律优美,孩子们能从中领略语言文化丰富的表现力,更可以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不知不觉中得到传统文化的圣洁洗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琦琦平时熟知的诗,但对其中的意思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记得一次吃饭时剥鸡蛋,琦琦把蛋白都留在蛋壳内,就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妈妈看见了说剥鸡蛋要慢点,不要把蛋白都剥掉了。虽然一个鸡蛋没有什么,但是要知道节俭,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钱来之不易,告诉孩子要节约每一分钱。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家每个人都要力争做到勤俭节约。现在好多穷的地方,小孩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并告诉了孩子这首诗的含义。

我们都是这样深爱着我们的孩子,恨不能将这个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拿来给他们。但事实上,父母之爱是温情是关爱更是责任。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优良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儒家思想说道,百善孝为先。父母为子女的付出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在这方面妈妈给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今年7月外婆生病的时候,妈妈连续几天都没怎么睡觉,一直在医院陪护,直到最后转危为安。即使现在外婆出院了,妈妈每逢周末都回家看望外婆。每次去看望外婆,琦琦都和妈妈一起,用似懂非懂的眼神看着妈妈,为什么每个周末都去看外婆?有一次还和妈妈说:如果以后你生病了,我也回家照顾你,说的全家都笑呵呵的。爷爷、爸爸和妈妈每次外出的时候,琦琦都会说再见,路上注意安全,每次我们从外面回来,琦琦都会跑来给我们开门、递拖鞋。

“李白乘舟欲将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人无信不立,现在这个社会没有朋友也是不立的。爸爸平时喜欢多结交一些有着正能量的朋友、积极向上的朋友。古诗亦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待朋友以诚以善待之,琦琦在这方面受到了爸爸的影响,经常邀请小朋友来家做客,家中有了好吃的好玩的,总是会想到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壮美的,但是一些不文明的人在游玩时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肥西的三国城游玩,我在撕零食袋的时候,一片塑料袋掉到地上被风吹得很远,琦琦追了过去,一直把塑料袋捡回来扔在垃圾桶里,并转头对我说:老师说了不能乱扔垃圾。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要不断的学习和约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少年强则国强”,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传承优良家风,教育孩子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至关重要,不是所有的孩子最终都能成才,但一定要成人,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正是父母不断播种,不断收获的过程,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秋天,有的开在夏天,有的开在冬天,有的也许不会开花,因为他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平凡事做起,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用爱心耐心平常心,静静等待孩子花期的到来。

育儿心得:相信孩子


育儿心得:相信孩子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身子女,爸爸妈妈疼,爷爷奶奶爱。孩子做一点事情,生怕累了孩子,这个代劳,那个代替,结果孩子是过的安逸了,但实际上却什么都不会。

“老师,这个我不会。”相信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对于这句话都不会感到陌生,我在的班级是中班,就我班级的孩子而言,不会用筷子的还有,不会穿外套的更多,平时画画、计算、操作活动等,“老师,这个我不会!”这句话总是此起彼伏的在耳边响起,可是真的是不会吗?当我站在旁边,告诉他们“老师都教过了,你自己来试一试,相信一定可以的。”慢慢的,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指导下慢慢完成,甚至完成的质量出乎我的意料。

是否有人问过,为什么孩子们其实努力一下都可以成功,但事先他们却认定了自己是不会的,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归根究底,不过两个字——依赖。可是又是什么养成了孩子这种依赖的个性呢?无非就是那些所谓的包办代替。

不仅仅是家长,其实一些幼儿园老师也不免会去“包办代替”,这处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例如:班级孩子比较多,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进行单独的指导,当时间比较紧的时候,“包办代替”的现象就出现了,又例如:可能某些孩子能力比较差,难免认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比较困难的等等?

其实很想问:这难道已经是一种习惯了?认为孩子做不好,认为他们不行?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的多,只是父母老师太多的宠爱,太多的不信任,渐渐的将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一点一点的“磨蚀”掉了。其实,不过简简单单两个字——信任,就可以让孩子有敢于挑战的精神,他们需要的是支持,是鼓励,是信任。

成长离不开挫折,一味的怕累着孩子,一味的认为孩子不行,日子久了,孩子就真的以为自己不行了,这样真的好吗?

大胆的把信任的目光,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他会还你一份惊喜。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心得:孩子尿裤子那些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