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

10-27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做父母的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所以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那该怎么做呢?

一、适度安慰,讲清道理。

安慰孩子受挫中采取的必要方法之一,只要在让他(她)情绪缓和下来后,才能有效的采取措施,讲清道理。同样的也可以让孩子再次玩同样的游戏,选用互换角色的方式,让孩子也真实地体会到。这样才会懂得知错就改,也会和伙伴友好相处。

二、将心比心,巧妙沟通。

如何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我想这也是普遍家长所遇到的难题。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同伴大大小小的冲突中慢慢累积经验。只要得到家长合理、正确的情绪疏导

,孩子的自身理解能力也会相应提高。M.YJs21.com

当然从中也要耐心听孩子描述所发生的一切,采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也能让孩子发现自己错在哪里,得到应有的解决策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庭挫折教育,建立健全心理


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

原因

1、生性懦弱。这类孩子在遭受挫折时,由于经验有限,意志薄弱,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对自己丧失信心。

2、娇生惯养。父母一味赞扬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也津津乐道,生活上包办代替一切,孩子受到过多的保护,自以为是,产生“自我优越”心理,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稍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且听不得批评,甚至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

3、期望不当。成人的压力大、要求高,孩子遭受的失败和责备多,成功的体验少,因此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稍遇挫折就放弃。

怎么办?要探究原因,只有“对症下药”。

1、对生性懦弱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如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2)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2、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要注意利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不听,也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如让他自己穿衣、系带、铺床、收玩具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得到些磨炼。

3、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再根据孩子实际水平,设置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正视“挫折”。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唷,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加强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加强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一冲击不但涉及到大中小学,同时也波及到幼儿园。

现在的学前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里的溺爱,孩子都被视为“掌上明珠”,被骄宠成“小皇帝”,再加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幼儿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由精神和神经方面问题造成的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时有发生。如果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不少幼儿,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做事没有信心;有的专挑小朋友的毛病,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有的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对他人和集体的事漠不关心;有的脾气暴躁,因一点小事不合自己心意就大发脾气。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担忧。所以,加强对学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家庭与幼儿园乃至学校的共同责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心理品质等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家庭的影响。一个和睦、温暖,民主、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孩子的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孩子,使孩子也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专横。如果父母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躁、抑郁的心理,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园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游玩和管理中去。这就对幼儿园的管理、教育及幼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幼师要以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对幼儿教育的信息传达给孩子,要用自己的一切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如果幼儿眼中的老师是一个乐观向上,和蔼可亲、有着灿烂阳光一样笑容的老师,那么对幼儿的心理一定能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要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方法很多,象组织活动、典型事例分析、经验交流、心理问卷测试、观察实验、表扬鼓励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幼儿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入园时的“自我介绍”,内容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幼儿自己的表演,使他们学会日常文明用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孩子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另外还有互助游戏、性格培养游戏、日常行为习惯游戏及益智游戏等等。使孩子通过观看演出、参与演出,进行讨论,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方式和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

总之,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0开始,尽管孩子受到家庭的重要影响,但是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显然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品质等心理素质大都在幼儿阶段初步形成。所以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


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逐渐积累,孩子的健康成长让许多家长头疼起来。如何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素质成了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1.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做事情的独立性。在做每件事之前,让孩子养成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再开始做。鼓励孩子到外面去接触新鲜事,多和同龄小朋友交往,这样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2.锻炼孩子判断问题的能力

家长要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在遇到困境和难题时,父母要耐心仔细的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利弊和解决办法,让他们在分析教导中学到有益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使他们在面临新环境的变化时,能过尽快地了解新的要求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3.客观地认识自己

帮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不适应的表现和存在的差距,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做到自尊、自爱,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

4.多鼓励,少打击

孩子犯错时常有的事,家长切勿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对孩子恶语批评教育。打骂和恶语讥讽只能使孩子形成自卑自贱的心理,家长应该从正面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走出问题的错误之处。

5.不要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家长在孩子考试没考好时,不要总是提别的孩子聪明,学习好考的也好等。这样会使孩子形成虚荣心理。

6.加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要培养孩子坚韧、果断、顽强的精神和自我监控的意识及调节能力,还要有对人对事的宽容态度和豁达的胸怀。

人的心理素质虽然具有一般的特点,但也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性。呵护好自己的孩子不是随意满足好孩子的各种要求,而是要做到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引导好他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也在承受教育苦难


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公立幼儿园,百余家长前往昌平区工业幼儿园排队等候报名。然而家长们排了七八天队,幼儿园仍未发布招生简章。

这一幕何止发生在一家幼儿园。小儿今年正好也要上幼儿园,带他去报名时,便听说有家长凌晨2点就守在园门口。还有人说,小孩明年上幼儿园,现在就开始为此事操心。有家长因此感慨:如今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

为何如此?看上去是僧多粥少,公立幼儿园吸纳能力有限所致。其实,这也是教育体制弊端的一种体现。幼儿也在为教育不公付出代价,承受现行教育的苦难。

公立幼儿园人满为患,根本原因不在于公办学校有多好。比如,老师虐待幼儿的现象,私立学校有,公办学校也有。可为什么家长宁愿到公立幼儿园排队,而把私立幼儿园当作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这是因为,公办园能够获得更多教育资源,比私立幼儿园更具优势。私立幼儿园由于得不到财政和政策的同等对待,一开办往往就只能朝贵族园的方向发展,因而难以成为普遍享有的教育大餐。

从这个角度,更该说是家长们不得不选择公立园。例如,最近全国都在加强幼儿园安保措施,可人们发现大量人力物力都投向了公办园。在许多地方,私立幼儿园压根得不到政府的安全保护,除非自己掏钱购买。小儿正在读早教班,所在早教中心一扇大门常打开,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这就是“公私不同”的一种具体表现。

公办教育资源有限,有钱有势者又都往这扇门里钻,这也加剧了幼儿教育的不平等状况。正常来讲,公办教育应当面向普罗大众,有钱人选择私立(贵族)学校才对。但有钱人挤着享受公办教育的好处,没权没势的家长只能眼巴巴排队,为几个有限的名额。

更严酷的现实是,别看排了那么多天的队,也未必都能报上名;就算报上了名,也未必能顺利进入幼儿园。“内部直升”,加上从后门进来的小朋友,公办幼儿园要么根本不用面向社会招生,要么名额有限,排队也解决不了几个小孩。当然,这也没法苛责那些走后门的人,是大环境使然。本辖区的小孩都不一定上得了辖区内的公办园,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所有这些问题,往深了说,都和现行教育体制密切相关。为今之计,就在于彻底打破公办、私立的藩篱,在财政和政策上对公私学校一视同仁,甚至应当大力扶持民办教育,这样才能逐渐缓解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的困境。

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1.家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孩子成长的条件十分优越,家里父母、祖父母围着他一个转,安排他的生活,安排他的娱乐,休息,辅导他学习功课,东奔西跑为他购置教学参考书,请家庭教师,联系进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使孩子一路顺风。

但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自杀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和荧屏,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极低。因此,家长从小时候就要帮助孩子增强耐受痛苦和挫折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其实,为了生存任何物种都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承受能力的训练。母狮子一次次地把小狮子往沟里推,让它自己艰难地爬上来,狐狸也是如此进行生存训练的,更何况我们这些“万物之灵”的人类了。

心理承受能力是心理力量的一种,属于意志力量的一部分,包括吃苦意识、承受失败的力量,等等。心理科学上把健康人格划分为智慧力量、道德力量、意志力量这三种人格力量。意志力量又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和竞争性。建国后的几十年来,我们对心理学上的智力因素较为重视,而对心理意志力量一直不够重视,凡是家长能做的,都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使许多孩子错误地认为:人生之路上布满了鲜花。他们没有让孩子看到生活之路的坎坷曲折,因此,孩子也就缺乏这种心理准备。由于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较高,缺少对痛苦的体现,很自然,这些温室中的花朵就经不起哪怕是一小点的痛苦,更谈不上人生中的重大考验了。

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重要,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目前这一节奏较快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成功与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难解难分的,必须让孩子很早就对这一人生现象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快乐也会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为了增强孩子的承受能力,必须对孩子进行耐受挫折教育,进行吃苦(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教育。

2.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为了孩子的成才,除了要对孩子进行快乐安静的性格培养之外,还必须使他们有挫折的情绪体验。统计数字表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坎坷不幸的童年,难怪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回答作家成功的训练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不愉快的童年。”不光作家如此,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其它有成就之士,如科学家、艺术家也都类似。前不久《经济日报》登载了几十位“逆境中成功的美国企业家”的成长过程,他们都有着不断失败的经历,但他们有顽强拚博,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美国人从小就不知不觉地对孩子进行自主性生活教育,孩子从小就被要求独立性强、竞争性强,并要多次承受痛苦挫折。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要告诉孩子,任何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这两种可能,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若失败了,就要觉得,失败也是常有的事情,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以前没有遇到失败,或者成功的时候多,失败的时候少,是因为以前遇到的问题的难度还不够大,而且有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以后自己独立处事,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要有所准备。

3.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家长还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孩子的年龄,对孩子进行体验痛苦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痛苦,增强痛苦意识,有痛苦这种情感体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对儿童进行痛苦的训练,他是这样说的:“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植根于儿童心灵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性质固然不明白,但一旦获得了,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相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吃苦教育也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古今中外经验表明,对孩子进行痛苦教育十分必要。

因此,家长要对孩子进行体验痛苦的教育,而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逆境时,不必立即出面去替他解决,而应给他们自己处理的机会。另外,应经常和他们讲述一些名人遭受痛苦而成才的故事,观看艰苦创业的故事影片。孩子通过耳濡目染,达到对痛苦的认识。必须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和竞争性。特别是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应如此。不要太娇惯他们,以至于心理上“弱不禁风”。这样,孩子长大之后,面对人生的难题,才会不被吓倒、压倒,成为有作为的人才。

喜欢《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心理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