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沟通,孩子能理解的

10-29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心沟通,孩子能理解的”,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心沟通,孩子能理解的不知不觉中,原来抱在怀中的那个小小孩,如今长大了,真的成长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有同学了,有朋友了,变得更有主见了。

**小朋友一直以来都比较倔,而且还正处于2-3岁阶段的她,这个时期的孩子我是真心觉得难带,要么是你不了解她,要么是她太了解你了。

之前由于妈妈缺乏育儿经验,也没及时补充育儿知识,对于你的成长,妈妈觉得做得很不到位,没少对你吼过哦,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妈妈对你的要求过高了,没能好好的理解你,因为你只是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妈妈应该站在你的角度去理解你每个时段的行为,不管是对的,错的,那都是最珍贵的成长回忆。

最近这几天,妈妈发现呀,对你吼就好像是对自己吼,让大家都不开心,而你呢?更不当一回事,妈妈不想让你做什么你就偏要做什么,后来换位思考,用心去理解你,耐心的跟你说话,不大声,不管你再怎么闹都心平气和的跟你好好说,或者听你好好说,这样发现家里和谐多了哦,你也懂事多了,妈妈这样慢慢跟你说,你能明白的,对吧!

不管是今天还是将来,妈妈决定,用心陪伴,做个温柔的妈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1周岁的宝宝能理解什么?


新生儿

你把脸凑近他时,他会盯住你的脸看,并且能把你的声音和别人的区分开。听到你的声音时,他的眼睛会转向声音的方向,若你再凑近些,他的目光会试图追视你的脸。出生36小时后,若你和他的胎距离小于30厘米时,他能认出是你的脸。

4周

你的脸离他很近时,他会注视你;当你说话时,他会看着你,小嘴一张一合地模仿你说话的口形。他啼哭时,你若把他抱起来,他可能就不哭了,因为他知道你会安慰他。他会模仿你的脸部表情:微笑和做鬼脸。

6周

他会回报你的微笑,他的眼球能追视一只移动的玩具。

8周

你在他头部上方举着某件色彩鲜艳的物体时,他能盯住它看上几秒钟,当你把物体从一边移向另一边时,他的目光会追随它从一边移向另一边。

3个月

他能马上发现举在他身体上方的玩具。当你讲话时,他能微笑,并发出尖叫声和快乐的咯咯声。显而易见,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感到好奇和有趣。

4个月

在喂奶时间,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有人逗他玩时,他爱咯咯大笑;他喜欢别人把他抱起来,这样,他能看到四周的环境;周围有声响,他会立即转动他的脑袋,寻找声源。

5个月

他能意识到陌生的环境,并表示害怕、厌烦和生气。

6个月

孩子变得很爱照镜子,常对着镜中人出神。他将开始对你喂他的食物表现出某种偏爱。

8个月

知道自己的名字,能理解“不”的意思。在他伸手去取他想得到的物品时,也许会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以引起你的注意。

9个月

他会表现出意志力。在你想给他洗脸时,也许会用各种办法表示反对。他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玩具和游戏上,甚至小手翻来覆去地摆弄玩具,仔细地端详它。你把物品藏在一块布下,他能把布撩起来找到它。

10个月

他也许能举起小手挥动着以示“再见”。他能理解几个单词和很短、很简单的句子。

11个月

他能学会并很喜欢诸如捉迷藏之类的简单游戏,他还喜欢扔东西让你捡起来逗他玩。他喜爱摇动、拍打物品,喜欢欣赏自己发出的声音。

12个月

他喜欢做任何让你发笑的事情,并见会一遍—遍地反复做。他喜欢和你一起“读”简单的书。在你为他脱衣服时,他会举起胳膊协助你。他也许能明白几个简单助词,如瓶子、洗澡、球球、喝水。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应我家孩子是个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幼儿园也不爱写作业,前段时间我在思维馆给他报了个班,那的老师很会与孩子沟通,孩子经常受到表扬,现在每天吵着去上学一回到家就高高兴兴写作业。我看着也很高兴。

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当孩子稍大一点后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然而身体接触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同时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们的爱意。

语气应温和,态度要友善。父母应避免用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尽可能以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说话,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多说“我”,少说“你”。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a.不急于作出评价。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领会孩子的话意。婴幼儿在不开心、不满意时,就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逐渐长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当他不快、疑虑时,往往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再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心中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生病时他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你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孩子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苦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会得以缓解。

d.理解孩子的情绪。有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譬如,当孩子知道奶奶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作生日礼物的时候,他吵着也要,此时大人应解释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通过这番对话,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变得通情达理。

掌握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而且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理解孩子,帮助孩子


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随着幸福拍手歌的响起,又是孩子们载歌载舞、展示自己才艺的圣诞节到了.

当小朋友都乐呵呵地手舞足蹈的时候,家长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身体很灵活,蹦来蹦去像兔子一般,但是有些孩子相对就表现得笨手笨脚,走路一板一眼,磕磕碰碰的……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异呢?其实,这是孩子后天训练不足,身体协调性不良的一个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么样去改善小朋友的这种情况呢?其实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音乐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让孩子通过动作的快、慢,动作的高、低,动作的强、弱来感受音乐,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

随着音乐的落幕,迎来了我们的主题节目:亲子游戏。这次我们一起感受语言的力量,这个游戏叫:两分钟国王。游戏很简单,在两分钟内,小朋友是国王,家长是百姓,百姓要听国王的话,国王要百姓做什么,百姓就得做什么。就这样,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位小朋友叫妈妈扯自己头发,有位小朋友叫爸爸做一百个俯卧撑,有位小朋友太害羞不愿意出来做国王,有位小朋友站了半天说不出指令,有位小朋友权利大反转,指令他爸爸当国王,自己当百姓……

你喜欢被人指挥你的生活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才是国王,每天对我们的小百姓们指手画脚,但是你的小孩又能不能如你所愿,你要他做啥他就做啥呢?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思想,也有他控制不住的行为,例如说上课不专心、怕黑、咬指甲、学不会跳绳等等,不一定是他故意要跟你作对,而是他真的是力所不能及,是他生理性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加上后天没得到适龄的、相应的训练所致,爸爸妈妈,这不是孩子的错啊!

让我们从心出发,理解孩子,帮助孩子,祝愿每个小孩子的每个圣诞都快乐!

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上个月刚升大班时候问过老师儿子上课的情况,总得来说是不错的,因此很久也没有在和老师沟通,昨天下午接他时候顺便问了一下最近的情况,老师说孩子上课说话多了,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如以前积极了。而基于我对孩子的了解,他是一个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孩子,但是千万别有人主动和他讲话,一旦有人主动他就活跃起来了。

回家后没怎么说这个事,因为他要写作业,晚上还有小提琴课,但是还是觉得需要和他谈谈关于上课纪律的问题,毕竟这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方面。临睡觉前我们会读书做一些习题或者直接就睡觉,这完全根据当天孩子的状况来定,昨天晚上临睡觉时候我们决定来一次谈话,谈话内容如下

妈妈:今天我问了老师你在班里的情况,怎么说你上课时候说话多了呢?

梓歆:我也不知道

妈妈:还记得妈妈和你说过的话么?

梓歆:上课时候不要说话,即使老师教的你都会了也要认真听,因为还有的小朋友不会呢,说话会打扰别人。

妈妈:对,上课就是上课,不能随便讲话,以后上学了上课时候老师更是要求课堂纪律。那高老师怎么反映你最近上课说话呢?

梓歆:妈妈我以后知道了,上课时候不说话了。

妈妈:真好,这样做就对了。(孩子一直没有说出原因,但是我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因为我知道他已经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了,根据我今天早上和老师再一次沟通,也知道了大概因为调换了座位的原因,现在他旁边的女孩子比较爱说话。)

谈话继续中……

妈妈:现在上课怎么不举手回答问题了?

梓歆:妈妈你不是说要我给那些不会的小朋友机会么?我回答了他们还没回答呢。

(原来原因在我,中班时候上课没有这么严格,老师问一个问题,经常孩子们就边举手边回答了,很闹,老师也搞不清楚哪个孩子还不会,我就告诉他假如老师讲得新课他都会的话就要多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其他不太会的小朋友。)

妈妈:哦,对,是这么说过,不过呢现在老师说希望你能积极举手,再说了你要是举手了也不一定叫你啊,对吧。

梓歆:是,那我就举手。

很多妈妈在和老师沟通后发现孩子的问题,第一反应是马上在老师面前教育孩子,其实我认为是不妥当的,首先,你虽然当面教育了孩子老师或许认为你很配合工作,但是孩子会如何呢?他可能会暗自害怕你回家怎么收拾他呢。其次我们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当众批评孩子,伤害了他的自尊。因此听到老师反映的情况后我当时并没有批评他,但是他还是有些紧张的看着我和老师,我只是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今天有些冷,赶紧回家喽!”然后他又快乐起来了。前面的铺垫使得我们在沟通时候他能实话实说,知道妈妈是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单纯的批评他。

做一个用心倾听的的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升小衔接的这段路……

用心为孩子做的更多


3月27日,迎来了我们家长们期待已久的幼儿园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记得这个活动从上学期开始不少家长就很期待,在经历了3月25日下雨取消之后,终于在3月27日得以成功举行。春光明媚,绿柳成萌,早早的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由于当天是小班的开放日活动,学校门口与校园内已经聚焦了不少家长,家长们都怀着兴奋迫切的心情等待着。活动的流程即为小朋友们每天正常的上课流程:做手工、做韵律操、吃早点、学习绘本、做手工。家长或旁观,或与小朋友一起完成。

此次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让我收获很多。首先,平时父母们由于上班时间的限制,大部分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接送是由家中的老人代劳,因此整个过程中家长跟老师以及其他家长的直接接触几乎为零,对小朋友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也是通过小朋友自己或者老人转述,没法自己亲自去体会和感受孩子在幼儿园的一点一滴的成长。而在此次开放半日活动中,可以更多的跟老师当面沟通,更多的与其他家长交流,并且也可以把小朋友在家中提起的其他孩子的名字与真人一一对应。家长们和老师的交流平时是限于网络的,一般是一些通知或者在网络上交流一点孩子们的情况。已经进入小班的第二个学期,我也认不全班里的小朋友,仅限于几个与陈佑昀交流比较多的小朋友及其家长,此次活动,认识了更多的家长与小朋友。

其次,通过此次活动理解了家长的参与在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大致了解到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最重要的是看到了小朋友在幼儿园这个小小的社会环境中一点一滴的变化。看着她在课堂的表现和与小朋友的互动,交流,让我慢慢的感受到了她的成长。比如听到老师的琴声,他们就能快速行动,迅速整齐的搬起小板凳集合;老师说:坐神气!马上就能手脚到位,身体端正的在小椅子上坐好;老师说:把小椅子对齐!小朋友们马上就用半蹲的姿势,把小椅子前端对齐成一条线;到了吃早点时间,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跑去洗手;陈佑昀是小组长,老师说:“请小组长领手工材料”或者“请小组长将手工材料交回给老师”,她马上飞奔过去,积极的领取或者整理好材料交给老师;上课的时候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中间也出现了站起来后说“我还没想好”这样的情况,让人忍俊不禁;还有在学习绘本的过程中,老师一直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想到在家里和她一起阅读绘本,一般就是自己帮她通篇读一遍,让她复述几次,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也没有真正领会到绘本诵读的意义;孩子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目光追随着家长,发现家长在关注自己就感到特别的满足,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孩子们一起做韵律操的时候,孩子特别的兴奋,从她笑容洋溢的脸上,感受到了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那份做家长的责任感感觉更重了。还有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在家要好很多,其实这就不得不让我反思,在家里为什么孩子不像在学校这么乖,这么听话,应该是平时在家里对她比较纵容,对她的要求一味满足,或者让步满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由得惭愧,这个“老师”没有做好。

另外,对班级的布置及课程的安排也有了详细的了解,感受到了老师的敬业与细心。在孩子们做手工及洗手休息之余,我浏览了一下教室的布置,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走廊上满是家长与孩子们准备的盆景与小动物,还有手工作品,以及从家里带去的一些再生物品;老师布置的各种亲子作业——树叶贴画、纸盘动物、爸爸妈妈喜欢的东西画作还有类似蛋的物品等等放置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卧室门口的一面墙上是孩子们带去的全家福;还有成长树上贴上了孩子们的照片

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发现孩子


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发现孩子xx刚才来上班,还没落座,就对我说:“今天中午快被孩子气死了!”

事情是:中午xx给孩子洗了澡,希望他舒服地睡个午觉。而且孩子感冒未愈,她很怕孩子吹到风。于是,她想方设法哄着孩子躺到被窝里来。

可是,孩子却被窗外楼底一个马戏团给吸引住了,非要站在床上对着窗户往外瞅。而窗户又因为没有及时打扫沾了很多灰尘。要给他穿上衣服让他下地去看,不肯;让他睡觉,不肯;让他离窗户远点别弄脏刚洗干净的手和刚穿上的衣服,不肯;转移注意力,不买账……因为硬把他抱开,他便大哭。xx火了,“想一巴掌摔他的脸,后来想想不能打脸,所以就在他屁股上来了几下!”

最后,xx只好给孩子一瓶牛奶,总算让委屈万分的孩子渐渐止住了哭声开始睡觉。

很理解xx那种怒火。是呀,带孩子有时候真的很烦,孩子会做出一些与我们的愿望完全背道而驰的举动,考验着我们的耐心,耗费着我们的精力,更有很多时候让我们感觉无可奈何。我也经常会有这种怒火。甚至发得更厉害。不过,我真心地希望自己和所有妈妈,都能少发这样的火。

其实,孩子也是很委屈的。xx的儿子那么“不听话”,其实只是因为一点:他想看马戏团。马戏团对一个孩子的引诱力当然很大,而这个孩子恰恰还不是能理解妈妈的苦心和担忧的时候——事实上,就算到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又有几次能真正听得进去妈妈那关于“多穿点呀,别感冒了!”这样的唠叨呢?假如xx能冷静下来,分析并理解儿子不听话的原因,可能就不会发火,而会想出正确的办法来对付。这场小小的母子冲突应该不会发生而变成很愉快的亲子时间。之后,xx用牛奶安抚和“诱骗”孩子放弃马戏团而睡觉,凑效倒是凑效了,但却有可能会让孩子今后使用类似的招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想xx可以这样想: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这说明我们的孩子有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欲望,这其实是好事;孩子会因为一个其实只能远远地听个声响的马戏团就如此执拗,也许平时带他外出游戏和活动的时间确实不够……这样的话,怒气可能会消。

而给孩子一盒牛奶,对洗过澡后的孩子其实是适合的,但如果能在小冲突之前就给,可能就没有“副作用”而只有健康效果了。

那么,以后,当我们被孩子“气”到的时候,先检查一下,我们是不是理解了孩子吧。

某一天,我带着**去一个朋友家里聚会。朋友的另一个朋友,也带着一个女孩,比**小一个多月,一周四多点儿。

另一个朋友,我暂且称为小A。小A可能因为从远处赶来,舟车劳顿,脸上很疲劳。吃饭时,孩子也和大家一起就坐,这时,孩子抓着调羹就往汤盆里一挖。小手也随着浸到汤里了;因为有孩子,朋友特意做了鸡蛋面条,但小A喂了几下就烦躁地放下筷子转而舀起一个芋包:“面条太麻烦了,还是这个方便!”孩子一直不肯安静下来,小A随手抓了一个辣薰鸭爪塞给她:“快啃这个,给我安静点!”

小A后来带着孩子先走了。大家继续聊天的时候谈起了小A和她的孩子,一个朋友说:“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越来越难管教。”

我也在想,我带**可一定要把握好管教和自由的尺度。小A的孩子无疑显得聪明大方,但我个人不太赞成小A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她太缺乏引导。比如当孩子非要往调盆里自己舀汤时,我们确实不能打击她自己吃东西的热情,但一大桌人在,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盆或者碗,把汤盛进来之后再让孩子自己吃;面条因为一根一根很长喂着不便,其实用汤匙捣烂些就会很方便,毕竟面条比淀粉做的包子更好消化更适合当主食一些;薰鸭爪因为味浓且香啃着很来劲,但这不是适合孩子的食物,偶尔让孩子尝尝未尝不可,不过应该撇弃那种不耐烦的口吻和态度。

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孩子肯定还缺乏管理自己和独立的能力。但又正好是自我意识构铸期,什么事情都想自己试试,有时候还表现得特别执拗。适合培养一些技能(比如吃饭),却又还离不开养育者的认真指导或者引导。这种指导与引导,需要的是耐心,需要坚持,需要技巧,孩子会在指导者的善意和耐心中,体会到兴趣的。

和很多人都会理解的一样:“孩子都是那样,很烦人,很难对付。”引导得好,可能就会很可爱,很好对付了。现阶段很辛苦,但总有一天会轻松下来的。林怡说:“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不教。”那么,现在的累,是为了将来不累。

看很多育儿博客,经常会对着电脑会心地笑。因为我觉得好多博客,尤其是初为人母的父母们写的博客,总是显得非常有激情,把孩子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写得“热情澎湃”,好似养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孩子——事实上,哪个父母不是这样过来,而且现在仍然如此呢?如今,我努力克制自己这样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不过还是很感慨:没有养育孩子,真的发现不了孩子的世界,那么神秘,那么有趣,那么烦人……

**三个月,有一天我把他放在躺椅上“坐”着,他爸过去哄他,但有所疏忽,导致**往边上一靠,碰疼了头。哭。然后我冲出来去抱起他安抚,他爸很内疚地追过来也想看看“伤势”,不想这家伙竟然明确地对他爸表示不满:“哼!”至今我都想不明白,这么大点的人怎么就知道发泄不满呢?

**前几天在街上,硬是要下来自己走,结果碰到一个台阶,他转过身来拖他爸:“帮帮忙!”我听了有些发愣:“谁教他说这话的?”

**要拿牙刷玩,我立即悄声对他爸说:“先把我新买的那只拿开。”结果在满把牙刷中,**一个也不要,冲着他爸不停地说:“拿来!拿来!”到底什么时候我那么轻声的耳语让他给听去了而且判断出是关于牙刷的事?

……养育孩子实在很辛苦,这种辛苦一般人真不太能体会,不过快乐又终究回报了我们的辛苦,仅仅是你看着孩子这样“无师自通”地成长,每天都让你有一些发现,就已足够。

在辛苦中发现孩子吧。

家长如何鼓励孩子的理解


家长如何鼓励孩子的理解这星期学习《家长如何鼓励孩子》一课,鼓励是促使孩子积极向上的有效手段之一。孩子受到鼓励之后,会积极努力的把事情做好,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努力。但是鼓励也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得当,反而会适得其反。

鼓励是促进孩子进步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班级一开始就使用钢笔,由于去年我们没让**上幼小衔接班,**一上来拿钢笔不习惯,字写得赶不上其他上写字班的同学,**开始回家很没有信心。我们每天都鼓励他“**,你写的很不错的,你们同学写的好那是因为他们从幼儿园就写字的,你看你幼儿园没写,现在写成这样很好的。我们不和其他人比,我们和昨天的自己比。你看你每天努力练字,现在比开始进步很多了,”**受到我们的鼓励,就每天认真练习一个字。这学期比上学期进步很大。前几天**放学回来说“妈妈,今天朱老师上课说那几个写字好的同学,要他们要加把劲了,说匡映全(**)已经赶上那几个字好的,匡映全再继续努力,就超过那几个写字好的了。”所以在孩子暂时落后的时候,家长就要不断的鼓励孩子,给孩子鼓劲,让孩子感到不是一个人在走路,后面还有我们爸爸妈妈在为他加油鼓劲!

韩老师一直给我们的理念是学习不是非得在书桌前学习,要让孩子快乐学习,除了老师布置的要书写的作业坐在书桌前。别的可以把学习的事放到生活中、游戏中学。比如**老师要求每天练口算。**每天写觉得很乏味,我就用打牌的的方式和**练口算,**兴致就很高,每天吃过晚饭就主动要和我们打牌,这样**玩的开心口算也练的不错。

**从小的理想是像爸爸一样当个警察,**的眼睛从小有点弱视,每天在家要训练眼睛,训练眼睛是很枯燥的机械动作。**爸就一直鼓励**,要想当一名警察就要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要从小把眼睛练好。长大才能当警察。所以**每天训练眼睛就很积极,每次练完眼睛自己就说恩,感觉眼睛就看得比昨天清楚了。还让我们看他的眼睛是不是更亮了。

**姐的理想是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们就一直鼓励她为理想去奋斗。年前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自主招生名额给他们才两个,学校按成绩分配,**姐没排上,**爸就鼓励**姐自己自荐递材料给贸易大学,说一个人要为理想去争取。**姐就自己自荐准备材料给贸易大学,结果贸易大学真的就给回音,同意**姐参加自主招生了。虽然自主招生的成绩不理想,**姐感到丢人。但**爸告诉她”虽然自主招生成绩不理想,但你有为自己理想奋斗的精神,以后想起来你会无怨无悔的。为自己的理想付出的努力不丢人。那些不敢为理想奋斗的人才丢人呢。我们继续努力参加高考,继续为贸易大学努力奋斗!”**姐很快放下包袱投到学习中。

有时可以借老师、孩子崇拜的人的口来鼓励孩子,孩子都是好面子的,老师或是他崇拜的人鼓励他效果会更好。我经常与老师沟通,有时想让**哪个方面好点,我会让老师来鼓励**,孩子是很看重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的,俗话说老师一句顶家长十句。**姐考试有时考不好,我也会经常和老师沟通,让老师来鼓励她。老师的鼓励使她自信心大涨,会放下包袱,信心十足的。

孩子做错事时更要鼓励孩子,不能一味打击,一味打击孩子,会使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路上于是知难而退的。孩子做错事时,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引导孩子想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以后再遇到困难,他就知道动脑筋想出办法的。孩子自己也不想犯错误,犯了错误孩子心里也很有愧疚感的。比如**有时考试粗心,我们都和他一起分析错误原因,告诉下次注意的要点,同时鼓励他,相信他一定能改掉粗心的不足的。

有时用激将法也可以鼓励孩子,激将法可以趁机激励孩子改正缺点,挑战自我,通过父母的鼓励和孩子自身的努力,能够磨炼孩子的意志以激起孩子“不服气”、“不服输”的精神,使孩子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今天中午我就用激将法来鼓励**,**每次吃饭比较费劲,老喜欢要人喂。中午回到家,发现**不吃饭撅着小嘴坐在床上,好像有点生气了。**姐也悄悄告诉我**又想让人喂饭了。于是我对**姐使个眼色。**姐一边吃饭一边大声说“妈妈,饭都让我吃光了。鸡腿真香啊。妈妈你也赶紧来吃吧。来晚了我都吃光了。”**姐一边吃一边还发出很享受的样子。**眼睛瞟瞟我,还没动。我不看**对**姐说“人家**今天可能不饿,不饿可能就不用吃了,我们吃吧。**不喜欢吃鸡腿了。你看舅奶奶辛苦喂的鸡,这草鸡的鸡腿真香。**不饿,吃不下这鸡腿了。我们赶紧吃吧,要不都凉了不好吃了。”**一听赶紧从床上下来,自己做到桌前拿起鸡腿就吃,边吃鸡腿还边就着米饭。呵呵,饭吃完了,也没用人喂。所以方法得当,正话反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承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这个限度内,父母给予刺激、压力的强度和孩子的“内驱力”成正比,压力就会变成动力。激将法不能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的,否则适得其反。当孩子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我个人感觉用激将法是不太合适的,最好还是用鼓励和安慰的方式;当孩子取得成绩骄傲时或有不合理要求时,可以运用激将法来激励他。

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家长的鼓励,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家长更要多鼓励孩子。当孩子告诉我们考试没考好时,我们要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鼓励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要是感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照照镜子,做几个深呼吸。家长的鼓励是对孩子能力的尊重和信任,我们要赏识孩子的努力过程,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最受用的就是鼓励,鼓励就像是炎炎夏日的凉风,能给我们带来清凉,能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

我记得有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与贤人同行,与贤人同行不如名师带路。我相信在韩老师的带领下,我育儿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家园共育《用心沟通,孩子能理解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