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对待孩子更好

11-02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这样对待孩子更好”,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样对待孩子更好两天前,婆婆来看xx。由于和她保持着有规律的见面机会,xx对奶奶并没有生疏感,挺愿意和奶奶在一起。这周六上午的半天时间,我便决定不送xx去保姆家,满足婆婆想多和孙子相处的心愿。(我周六上午要上班)

只是,xx要留在家里,我要出来上班。而xx是个很恋妈妈的孩子。我要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难缠。

果然,我从卧室走出来,比我早起,正在客厅和奶奶玩的xx已经一眼看到,立即欢呼:“妈妈来啦!”然后奔过来要妈妈抱。不肯奶奶再碰到他。

婆婆担心xx粘着我不再肯和她,便说:“我带他去洗手玩水,你悄悄地走掉。没事的,他没看到你也不会哭的,哭也就哭一两声。”

我倒是在想,作为妈妈,要尽可能少地这样悄悄地从孩子身边溜掉。

我决定先陪陪他。

先是为他剥了一颗他让我给剥的糖——给他吃,是因为他早饭吃饱了,而且这块糖是他自己找到的,我觉得要让他享受他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这种意外的快乐感觉。

接着,我试着和他“聊天”。“宝贝,你要和奶奶还是要和姨婆?”xx回答的是:“和奶奶。”但一会后就更正:“和妈妈。”

我们一起背了两三首儿歌,然后认真地对xx说:“宝贝,妈妈一会要上班,有事情,奶奶在家陪你玩,行吗?过两三个小时,妈妈就会回家,你能等着妈妈吗?”他笑嘻嘻地说:“不行!”我又陪了他一会。接着,非常坚定地说:“宝贝,妈妈必须去上班了。”

可能听到了我说必须两个字,xx同意了。有一些眷恋,但还是和我说了再见,做了飞吻的动作。

我自己觉得,这样去上班,很安心。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悄悄溜掉,没有任何期许留给孩子,我觉得不是尊重。孩子会缠着妈妈不让走,是在表达:妈妈,我还想要你陪我一会。妈妈,我想继续享受你的爱。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分离,也变得很平静温馨。

顺便想交流一下我在育儿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比较有“用”的话。

“是呀,妈妈也很想让你继续看电视,但今天你看了很久了,我们得睡觉去了。”很理解,但也很坚定。

“宝贝,你感觉很生气,妈妈知道你生气了。让妈妈抱抱你。”在第一时间里,洞悉了孩子的情绪,而且做出了安抚措施。

“哦,宝贝真的很可爱,妈妈很想一直陪着你,但是现在妈妈必须去上班办事情了,妈妈会在两个小时后回来,请等着妈妈。”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但不放弃理性的坚持。

“现在是吃饭时间,请你过来吃饭。”要孩子知道一下时间是什么东西,同时试图建立规矩。

“打架是不好的事。”简单而肯定地告诉孩子一个答案。

“不可以。”握住孩子的手,看着他,严肃但不凶狠地说。为了制止孩子做一些不对的举动,“不可以”三个字可能要上百遍地说。而且,光说不行,一定要走到孩子身边,最好蹲下身子,和孩子可以目光平视。

“滑滑梯很好玩吧?你再玩两遍,我们就要回家了。一定要回家了。”有约定,而且一定遵守这个约定,孩子会习惯遵守约定。

“告诉妈妈,你是想要吃棒棒糖吗?”孩子哭闹的时候,拿出很愿意倾听的姿态来,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

“妈妈正在接电话,请你不要打扰妈妈。你可以去玩一下积木。”妈妈尊重孩子,也得让孩子尊重妈妈,很多时候,就算母子或者母女之间,也要有界限。我不想让我的儿子认为我是个24小时不必休息的全能机器。当然,你得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

虽然是小小的孩子,但也和他说礼貌用语。一来能让孩子感受到礼貌是什么东西,二来祈使句往往是简单而明确的,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不过,我要承认,我并不是百分之百能按照我上面的说法去对孩子说,我也经常发脾气,经常不耐烦,但我相信这样说,更好。我会努力将此养成习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


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我所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的一桩烦恼事——儿子长得特别瘦小,胃口特别差。

我试过各种办法,但要么无法坚持要么因为觉得麻烦而放弃。此间种种,难以细述。现在,我有了一个新思路。

一、把饭菜做得丰富些,可爱些,好吃些;经常带他去运动。因为确实需要用一些办法促进孩子的胃口,加快成长速度。

二、不过度关注孩子的吃饭问题。他吃得多吃得少,吃得快吃得慢,都不评判和催促,更不发怒责骂、逼迫。我也不再提醒个没完没了。我相信我家孩子已经将进食当成痛苦的折磨,起码有好多时候是这样来感受的。他的内心因为吃饭已经饱受创伤,我需要花时间让他相信我们在进行改观,我会还给他自由,还给他尊重,多给他关爱。帮助他感受到快乐和放松。

三、如果他吃得比较慢,而我吃完了,我就陪着他;如果他希望我喂饭,我会喂他。当然我也会大力鼓励他自己吃饭;我允许他吃些健康的小点心,当他饿了的时候;如果他不想吃饭我也同意。但为他准备点心,当他想吃时可吃。过去一直是用书上的一些理念和说法来当指导,我其实早就发现专家和畅销书上的说法有点不适合我家,但有点信奉权威的我还是不敢扔掉。而现在我决定更新那在我家行之无效的,不适合我儿子情况的,在以后的育儿过程中,我将自己尝试,自己摸索,自己确认,我将判断的标准立为:孩子是否认同和快乐。专家和育儿前辈的说法是用来参考的,不必信奉如法宝更不可照搬。我发现喂饭时儿子很快乐,有时吃得挺好的;我和儿子商量说,吃不完的饭菜不要收走,想吃时就热给他吃,他连忙说:“那妈妈,你帮我放在餐桌上。”

四、将这套方法持续下去,相信这样做能最大程度帮助到孩子和自己。我总是缺乏耐心,希望在一次两次后就出现显效,很多方法没成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这次我想坚持下去。

育儿观念:也许这样对待孩子的哭闹是不对的


育儿观念:也许这样对待孩子的哭闹是不对的昨天晚上,宝宝8点多就表现出想睡的样子,于是早早给他洗洗澡,喝了奶,想让他早点睡。而我,也早早洗漱了,也希望和孩子一起睡个早觉。然而,讲过故事后,照例关了灯,开了音乐,准备睡觉。可是,宝宝在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爬起来了:“妈妈,我想去电脑房,看动画片。”

“不行,现在是睡觉时间,等明天早上你醒来再看吧!”我拒绝了孩子的要求,是因为,我觉得在暗的环境中突然面对电脑亮亮的屏幕对眼睛有刺激(他爸爸正在用电脑,电脑是开着的);还有个理由就是我中午没有睡觉,也很困,很累,想睡了。

“我就看一个动画片就可以了,看《五辆大卡车》那个,只看一个就可以了”他反复强调只看一个。不过,他每次都要看好几个才罢休。

“不行,妈妈说不行,现在是睡觉时间!”我又拒绝了他。

然后,他开始哭了起来,哭得越来越厉害,边哭,边说“看一个动画片”,“我想去电脑房”这类的话。

而我,故意沉住气,装作忽略他的哭闹,目的让他知道哭闹是不能达到目的的。“那你想哭就哭会儿吧,妈妈先睡了”,我装作睡着的样子,而他在我身边哭啊哭啊。

哭了大约20分钟。期间,我不停地给孩子擦汗,因为哭闹,他出了很多汗。两条手绢都被擦湿了。我一方面心里确实比较烦燥,另一方面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平静。但是,我还是比较心疼孩子这么哭下去,既然忽略他的哭闹这个方法行不通,我就采用另外一个办法吧:转移注意力。于是,我让他爸爸给他拿钙片吃,因为钙片很甜,他喜欢吃,而白天还没有吃钙片。可是,钙片吃了,还是哭着要去看动画片。

这个时候,我一急之下,说:“你再哭,妈妈走了。”我下床装作要离开房间。宝宝见我要走,突然哭得喘不过气来了,而刚吃过钙片的他可能嘴里有口水,在剧烈哭闹的过程中呛了一下。我回头抱起他来,“好吧,那就看一个动画片。”说这话的时候,我的脑子闪过一个念头:自己半个小时左右的坚持还是妥协了。

可是,宝宝真的很配合,看过一个动画短片之后,就乖乖地跟着我去睡了。我和宝宝躺在床上,宝宝说,“怎么样妈妈都喜欢我!”这句话是我常给他说的,意思是妈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爱他。宝宝之所以这么说,可能是在重申妈妈对他的爱。我说,“妈妈爱你,所以妈妈爱你眼睛、鼻子、耳朵,你的什么部位妈妈都要爱护,妈妈不要你看电脑,是为了保护你的眼睛,知道吗?”然后,宝宝要求我亲亲他,在抽泣中很快地睡去了。

孩子睡了,而我的睡意全无。我在想,我是否做错了!突然,很心疼孩子哭那么久了!或许一开始,我就答应孩子的要求,也许就没事了。孩子之所以非要我答应他的要求,是不是觉得如果妈妈不答应他,就是不爱他呢?是不是孩子还小,有些事情不能过于强求孩子?是不是孩子太小,不能强迫孩子听道理?

或许在类似的情景中,我需要针对孩子的要求首先妥协一下呢?看来,这里有个度需要很好的把握!

孩子不懂事儿?你是不是也这样对待过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礼貌沟通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水平。那么,关于孩子的礼貌沟通教育,你做对了吗?

【案例一】

朋友领着孩子来家里做客,临走时,邻居家的孩子想把自己孩子的一样玩具带走,于是你这样说:“你是姐姐,别这么小气,让着妹妹,妈妈再给你买……”

做一个中立的仲裁者

大型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的多多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与黄磊日常对女儿的教育密不可分。一次贝儿告诉黄磊,她想把多多的小狗带回家,黄磊建议贝儿和多多沟通。黄磊的做法就好比一个中立的仲裁者,他没有因为贝儿年龄小而出于面子偏袒,也没有为了保护自己女儿而反对。

3岁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和成长期,渐渐成长起来的还有他们的物权意识。真正的分享不是违背自己的愿望,而是带来更多的快乐,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现在很多年轻情侣,为什么一旦异地恋就分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

【案例二】

带孩子坐地铁,一位好心的阿姨把座位让给了你的孩子,孩子默不作声。于是你这样说:“快谢谢阿姨,快点,看着阿姨眼睛说话……不好意思啊,我这孩子太内向……”

榜样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合的时候能够懂礼貌,所以当孩子没能及时作出反应的时候,父母会感到自己很没面子,所以提醒甚至强迫孩子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父母碍于情面会给孩子贴上“太内向”“不懂事”等标签,殊不知这些话已经影响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慢慢地会真的很内向,不敢做任何尝试。

其实,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就好了,有的时候我们遇见熟人都假装没看见,走开的话,怎么能够教会孩子懂礼貌呢?同时,借助一些故事进行教育也是有效的,孩子能够通过共情和模仿学会礼貌的沟通。

【案例三】

带孩子在街上偶遇熟人,熟人夸赞你的孩子,你明明心里乐开了花,却这样说:“哪有哪有,他还不行,比他强的有的是,我们的还得再接再厉……”

面对赞美:欣然接受、合理归因

面对熟人的赞美表扬,有的父母其实心里是很高兴的,但为了让自己表现的谦虚,同时防止孩子骄傲,常常会“客气一下”,但是这样的客气却像是给孩子“浇了一盆冷水”,甚至摧毁了他们本来就脆弱的自信。

欣然接受别人对孩子的赞美,并将孩子取得的结果归功于孩子近期的努力。当父母愿意肯定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更加自信。把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努力,是将成功归因于内在、可控因素,当孩子也这样认知自己成功原因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育儿观念:让孩子变得更好之前,家长要变得更好


今天看了《正面管教》史密斯太太因为玛利亚藏啤酒的事对她发脾气,是因为爱她。我就想到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小A的爸爸,原来A爸爸对小A的种种表现,就是表达爱他的儿子。但是爱的方式有问题,他完全没有传递出爱的讯息,以致于A心里想的是我爸都放弃我了。他吸烟、喝酒,老爸对他就是打,因为爸爸不想一个初一的学生就开始接触烟酒,但是孩子感受到的是父亲对自己的不尊重,不理解,但不管怎样我们最终都是要解决问题的,我觉得我可以把矫正错误的三个R“和”“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分享给家长。如果家长和孩子谈话时,我们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揣度他的感受,不能认为我们打孩子就是爱他,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爱的方法,就像一个不会医术的人跟你说,我很爱你,我要为你做手术,你乐意接受吗?因此我们不是心中无爱,只是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去爱!大人的不良行为(由于只是和技巧的缺乏)怎样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

在家促会学习交流群中,我看到了一个家长很着急在找他的孩子,因为他出去一整天都没有回家,家长很担心,后来等孩子回到去之后,他就打了孩子,还不让孩子吃饭,我就觉得很心疼,其实该学习的,该教育的应该是父母,我们究竟从哪得来的荒诞的理念,认定若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很多都不会教育孩子。打骂孩子,其实是我们家长无能的表现。对于孩子一整天都不回家的做法,我们可以采用“共情式”和“我句式”,一起探讨出解决方法。我们打骂孩子,看起来是说为孩子好,我们爱孩子,但是从你的打骂中孩子却感受不到你的爱,由此还会引起孩子的叛逆。既然现在事情发生了,我觉得可以采用“赢得合作”与“纠正错误的三个R”去解决问题,然后可以针对此问题召开家庭会议。那我想这位家长肯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


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喜欢自己的孩子,无条件接纳孩子,特别是在儿童时期,相信孩子是一个已经长大的,有一定能力的,能解决好生活和学习中各种各样问题,能克服各种困难的人,建立起和孩子良好的情感关系。这样才能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不管孩子多小,他都是具备一定的能力,当孩子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时,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其实跟孩子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做事,增强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发展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个体,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和你们是平等的。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创新能力,他们和家长们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很多家长总认为自己是什么都懂的人,而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孩子只有被动的接受家长给予的信息才是好孩子。于是,家长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变成了孩子的批评者、教育者和训导者。这样的关系,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就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抗,从而失去沟通的意义。

家长要相信人是应该相互尊重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要相互尊重的。孩子也是人,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父母应该像尊重别人一样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只有感受到了尊重,才能学会去尊重别人,在互相尊重的氛围里,和孩子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家长要欣赏孩子的优点,也要有勇气接受孩子的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很多家长总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容不下孩子的一丝缺点,总是把注意力焦中到孩子的缺点上,总是想办法让孩子去改正这些缺点,于是沟通的焦点就变成了对孩子的苦口婆心。有勇气去接受孩子的缺点,既使是要给孩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也要先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肯定和表扬,再以商量式的口气跟孩子沟通,这样的沟通,孩子就能去接受和改变。

父母要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用的,所有的孩子都是有用的。相信孩子是个有用的人,进行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发现孩子的独创性,因为你相信孩子是有用的,孩子就能有信心去做事情,就能自己去面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沟通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鼓励,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总之,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应该注意放下自己大人的身份,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尽量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意见,少用命令或责备的口气,多商量,体现出民主协商、平等尊重的精神,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相信你的孩子是很愿意和你们多沟通和交流的。

家长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怎样教育孩子才有效果,是许多父母十分头痛的事,因而家庭教育也成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这里来说说其中2点:

一、引导独立思考、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父母的视线可控范围内,有意识的让孩子去独立思考,做些事情,从中让孩子学着与人交往,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有时候我们的父母是需要适当的示弱,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立感。

例如:每当和孩子一起外出购物时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去找服务员咨询,自己挑选商品,去比较产品的好坏,包装等。再或者,平常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短期计划。

寒暑假期的时候父母给孩子圈定了范围,建议孩子自己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设计出具体的表格,自己每天标明完成情况,不合理的地方再修订,再完善,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这样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主动自学各样的事情。孩子每天都很忙碌,有的时候都顾不上看喜欢的动画片,但情绪饱满,总是乐呵呵的。用这种方法,我想家长们不会说孩子太累了,太辛苦了吧。

二、以一颗敬畏的心做一个和孩子平等的人。

父母有义务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尽可能给孩子创造好一点儿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不同的人。除此之外,父母要做孩子的一个知己和朋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带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对待他们。他们哪个地方做得明显不对,父母可以指导一下,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以平等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如果总是批评和指责,只能被训练成木偶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期待自己的下一代能过得好,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而这恰恰加重了孩子生活和心理负担。他们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唯恐不到位,父爱和母爱像燃烧的烈火,都快把孩子烤化、烧焦了,孩子受得了吗?

小结:当然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后续总结。

相信《这样对待孩子更好》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