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班科学说课稿:会唱歌的塑料袋

11-09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说课稿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了让小朋友们在课堂打好学习基础,我们将会准备一份生动有趣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幼儿园说课稿您知道该怎么写了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小班科学说课稿:会唱歌的塑料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分析:

塑料袋是孩子们生活所熟悉的,“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塑料袋的玩法,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幼儿在“玩”中获得经验,在“玩”中获得展。

二、说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根据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我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目标是:

1、大胆探索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办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借助音乐发挥想象,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已有经验,体会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塑料袋若干

2、用于律动表演的音乐《洗澡》等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我这次活动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进行探索。

此外,本活动还采用赏识激励法、交流讨论法,使幼儿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二)、学法

对于各种疑惑和问题,孩子们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到结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使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是:

1、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2、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孩子主动、快乐的参与,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3、体验法:幼儿时期尤其需要通过各种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来认识材料的特性。在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引导幼儿在探索中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一、会变魔术的塑料袋

1、教师: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你看看它是谁?(塑料袋宝宝)

教师:塑料袋宝宝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塑料袋不但可以装东西,还会变魔术呢!看,变变变,塑料袋变成了什么?(教师一一演示塑料袋变魔术,幼儿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2、教师:王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塑料袋宝宝,请你们跟它一起变魔术。

幼儿尝试用塑料袋变魔术。

3、幼儿集体交流

教师:你用塑料袋变出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幼:我把塑料袋卷成长条,变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来像气球。

幼:像榔头。

幼:来回折就像折扇子。

二、会唱歌的塑料袋

1.自由探索塑料袋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塑料袋不但会变魔术,还会唱歌呢!

(教师示范搓袋子,发出“沙沙”声)

教师:好听吗?我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的?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塑料袋唱歌呢?动脑筋想一想,看谁让塑料袋唱歌的办法最多。

(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与同伴合作,及时发现幼儿的新玩法。)

2.交流让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教师: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会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会发出声音。

幼:像妈妈洗衣服那样搓一搓。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动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用塑料袋给音乐伴奏。

教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让塑料袋变成了小乐器。下面我们听着音乐用各种办法让塑料袋有节奏地唱歌吧。

三、给塑料袋洗澡

教师:塑料袋和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都脏成了小花脸,怎么办?

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带着塑料袋跳进浴缸里洗洗澡吧!

(幼儿随音乐舞动,教师用语言加以引导。如:“一、二、三,跳进浴缸洗澡了。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左边洗洗,右边洗洗,打个滚儿洗一洗,再翻个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来了,转个圈儿洗一洗。洗干净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以此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清洗和晾晒塑料袋的过程。)

四、带着塑料袋回家

教师:塑料袋洗完澡,想睡觉了,让我们把它送回家睡觉吧。

以有趣的儿歌(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一个高个子,变成一个矮个子,回到小床睡觉咯)

指导幼儿整理好塑料袋,自然结束活动。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说课稿阅读

好玩的塑料袋说课稿


课稿:好玩的塑料袋

一、活动来源与依据: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把激发幼儿认知兴趣,引发探索的欲望,使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感知科学的意义,“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首位。这些精神贯穿于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要求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初浅的、启蒙性的科学认识与探究活动,从小激发幼儿向往科学、追求科学的内部动力,使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强烈的渴望与需要。孩子从小对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关系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科学活动《好玩的塑料袋》正是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塑料袋的玩法,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幼儿在“玩”中获得经验,在“玩”中获得发展。

二、活动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将目标定为:

1、让幼儿用搓、甩、拍、等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通过变魔术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体会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在活动准备方面,具体安排如下:

1、贴有五官的塑料袋若干。

2、用于律动表演的音乐《拍手点头》、《我爱洗澡》等。

3、照相机。

四:活动重点和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探索用身体各个部位使塑料袋发出声响的方法。

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通过折、吹、团等方法使塑料袋变出各种东西。

五、活动教学方法:

(一)、教法

幼儿是科学活动的主体,是探究活动的主人。教师应改变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身份,使自己成为幼儿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环境条件的创设者、提供者。要鼓励支持幼儿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生活、游戏中的人或事物相互作用,使之不断自我强化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主发展。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

1、观察讨论法:在《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2、操作发现法:操作法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使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

(二)、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是:

1、自主探索法:尝试和探索是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遇到的成功和失败对幼儿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提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尽情发挥的自由运动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比组织练习更符合幼儿天性。活动中,我让孩子自主地尝试、自主地探索。

2、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孩子主动、快乐的参与,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3、体验交流法:通过各种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来认识材料的特性,引导幼儿在探索中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的方法,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出示贴有五官的塑料袋宝宝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呀?你们知道塑料袋宝宝有什么用吗?

(评析:出示有五官的塑料袋宝宝勾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投入到活动中。)

(二)基本部分

以会变魔术、会唱歌的塑料袋宝宝和给塑料袋宝宝洗澡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又通过给塑料袋宝宝洗澡,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已有经验。

(评析:此环节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环节,在这里教师有目的的为幼儿提供了可操作的材料——塑料袋宝宝,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也是他们的玩伴,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引导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在探索和发现中体验快乐。)

1、塑料袋宝宝变魔术

此环节是为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师:塑料袋宝宝呀不但可以装东西,还会变魔术呢!小眼睛看仔细喽,折折折,折成了什么呀?团团团,团成了什么呀?好玩吗?

(2)张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塑料袋宝宝,请你们跟它一起来变魔术,好不好呀?

(3)幼儿尝试用塑料袋变魔术。教师巡回指导。另一老师拍照片接上电脑。

(4)幼儿看照片并集体交流。

师: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照片上的这是谁呀?你来告诉大家用塑料袋宝宝变出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评析:这一环节是一个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塑料袋宝宝通过吹、折、团等方法可以变出什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并且在互相介绍时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塑料袋宝宝会唱歌

此环节是使塑料袋发出声响,培养探索能力。

(1)师:小朋友们真棒,用塑料袋宝宝变出了那么多东西,告诉你们哦,塑料袋宝宝呀不但会变魔术,还会唱歌呢!听……

(2)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唱歌的呀?跟着老师来学一学。

(3)师:谁能想到最多的办法让塑料袋宝宝唱歌呢?(我们除了用手之外呀还可以用头、肩、腿脚来让塑料袋宝宝唱歌。)

(4)幼儿探索让塑料袋宝宝唱歌。

(5)交流让塑料袋唱歌的方法。鼓励幼儿相互介绍并学习动作。

(6)用塑料袋给音乐伴奏。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让塑料袋宝宝唱歌,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让塑料袋宝宝有节奏地唱歌吧。

(评析: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通过各种方法使塑料袋宝宝“唱歌”,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热情。幼儿在探究之后,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玩法介绍给同伴,让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用塑料袋给音乐伴奏的过程,给了幼儿充分自由展示的机会。)

3、塑料袋宝宝洗澡。

此环节是让幼儿随音乐舞动,鼓励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清洗和晾晒塑料袋的过程。

(1)师述:“塑料袋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看,都脏成了小花脸了,怎么办呢?

(2)“让我们听着音乐,带着塑料袋宝宝去洗洗澡吧!”(教师引导语“跳进浴缸洗澡喽,先给塑料袋宝宝擦点肥皂,用力搓一搓,上面搓一搓,下面搓一搓,这边搓一搓,那边搓一搓,翻个身子搓一搓。慢慢地漂起来了,转个圈儿再搓搓。洗干净了甩甩水,晾起来,闻一闻,香不香呀?)

(评析:这一环节以给塑料袋宝宝洗澡,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将学习活动游戏化、生活化,让幼儿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结束部分

念儿歌整理塑料袋结束活动。

师述:塑料袋宝宝洗完澡,想睡觉了。

以有趣的儿歌(一个大胖子,变成一个小瘦子;一个高个子,变成一个矮个子;一个矮个子,变成一个小孩子)指导幼儿整理好塑料袋。

(评析:此环节以有趣的儿歌指导幼儿整理好塑料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七、活动感悟

本次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了幼儿的经验,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了幼儿的自主探索,整个活动中我时刻关注并参与幼儿的活动,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给予启发帮助。我在活动中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和反映,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会让科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活跃。孩子的探究能力、情感、自信心等同时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2020幼儿园说课稿:小小塑料袋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说课稿:小小塑料袋”!

设计意图:

日趋严重的白色污染正不断的威胁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占据半壁江山的难降物塑料袋,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08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体验,让他们深入了解塑料袋,了解此政策的重要意义,毕竟幼儿是未来的主力军,让他们成为环保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并从中找到快乐。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塑料袋很难溶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通过制作环保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产生做“小小环保宣传员”的愿望。

目标重点:知道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并感知其危害性。

目标难点:“小小环保宣传员”的持续性。

为了有效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情境等活动,再如让幼儿观察、体验、比较等探索,又为幼儿创设了多处畅所欲言的说话环境,活动延伸部分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二、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

1、一个月以前,带领幼儿在园内挖两个坑,分别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只纸袋埋在地下,并做上记号。

2、多媒体录像

3、做纸袋的材料,如各种纸(牛皮纸、挂历纸、彩纸等)剪刀、浆糊。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以下做法:

1、问题设置法:使当地提问,有助于儿童的思维,启发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取。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动手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

四、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参与法:在活动中,幼儿比比、做做、说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直观法:让幼儿统统多媒体录像直接获得生活体验。

3、谈话法:让幼儿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幼儿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纲要》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验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为了体现《纲要》精神,这次活动以“塑料袋”为线索,引导幼儿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1、现场观看实验结果。

“一个月前,我们一起把塑料袋和纸袋埋在了地下,你们猜它们现在会是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会激发幼儿的极大兴趣,它们会迫不及待地和教师来到了掩埋处,挖出埋在地下的塑料袋和纸袋,教师不需发问,幼儿对两者的变化就一目了然“纸袋已有点腐烂,但塑料袋却完好无损,教师及时小结。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亲眼目睹其变化,不仅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同时对塑料袋会难腐烂的特性有所了解,还知道在土壤里会产生有害物质。

2、了解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其危害

先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那些地方塑料袋用的很多,然后再播放菜场、超市、水果店等塑料袋使用频繁的录像,多媒体的播放会让幼儿直观获得经验,并会让他们大吃一惊,教师接着提出两个问题:1、人们每天不停的使用那么多塑料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2、用过的塑料袋都是如何处理的呢?问题提出之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这是播放垃圾场到处丢弃塑料袋情况的录像,这又会让幼儿吓一大跳,幼儿轻而易举的就会了解到塑料袋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会造成白色污染,影响环境,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

3、讨论减少塑料袋污染的方法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塑料袋所造成的污染这么严重,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呢?之后让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当幼儿提出用篮子、纸袋、布袋来代替塑料袋时,再让他们说说使用这些有什么好处呢?篮子结实耐用且可清洗;纸袋携带方便,无污染,可回收再利用;布袋可清洗、可反复使用。不光让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制作纸袋,做“环保宣传员”

“纸袋埋在土里可以腐烂,可以回收利用,让我们自己来制作纸袋来代替塑料袋吧”。分发各种制作材料,幼儿动手制作纸袋,教师巡回指导,共同设法把纸袋做的结实些。

5、延伸部分

完成纸袋的制作,并把做好的纸袋送给家人或路人,并对他们说出原因,“人人争做环保宣传员”,此次活动会得到家长及路人的赞扬和参与,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另一种乐趣。

六、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塑料袋引出环保,从中体现环保这件大事。

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它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的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与激励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于“幼儿园说课稿:小小塑料袋”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中班科学说课稿 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说课稿


中班科学《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 教材分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随着年龄的发展,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时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形象性最为突出。在幼儿时期,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成人眼里,空的瓶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而且我选择的又是旺仔牛奶瓶,幼儿非常感兴趣。

2.幼儿情况分析:

瓶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多处可见,我经常看见班上孩子在玩抱瓶子、滚瓶子、推瓶子、踢瓶子等游戏,他们对用各种各样的瓶子玩游戏亲睐有加。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出瓶子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

二、目标确定:

(一)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学习制作好玩的响罐,激发探索声音的兴趣。

2、了解不同材料制成的响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感知辨别声音的不同。

3、发展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材料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进行配对。

(二)活动准备:

在教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以下几样材料:

1、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一个。

2、幼儿人手一个“旺仔宝宝”。

3、投放:大米、小木棍、小石头等材料。

4、布置“旺仔宝宝的家”。

三、教学程序:

1、教学方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除了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操作法:

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在活动中我引起幼儿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摇一摇,拍一拍,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比较声音的不同。

(2)交流讨论法:

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

(4)提问法:

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活动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的目标要求,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方式组织本次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嗨,小朋友们好,我是旺仔宝宝,你们喜欢我吗?

(在导入部分,我以直接出示“旺仔宝宝”引入,给幼儿一个直观、生动的形象,以此来引发幼儿的兴趣。

(2)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

“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你的瓶宝宝发出声音唱歌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学设想: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向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想办法用多种方法使旺仔宝宝发出声音唱歌,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通过摇一摇,拍一拍,比较物体发出声音的不同,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让幼儿上台介绍自己怎么玩的,用了什么方法让旺仔宝宝发出了声音?这样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

(3)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与所装材料相同的圆片匹配、粘贴(封口)。

教师提问幼儿:“旺仔宝宝的小脑袋还露着,调皮的大米、豆子们很容易在旺仔宝宝唱歌的时候从里面跳出来,该怎么办啊?”(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通过颜色配对的方法,寻找和自己做装材料一样的帽子并给旺仔宝宝戴上,巩固幼儿对材料的认识。)

(4)游戏《我猜 我猜 我猜猜猜》,发展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

在此环节中教师摇动手中的旺仔宝宝,请幼儿来猜猜瓶中装的是什么,发出什么声音,与瓶子发出一样声音的旺仔宝宝坐到一起。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通过旺仔宝宝发出的声音的不同来进行辨认、配对,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游戏的加入就变得很重要了。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是最快乐的,我选择游戏也正是想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而不是靠老师生硬地把知识强加给幼儿。

(5)用旺仔宝宝为歌曲《谁的声音最好听》伴奏。

《指南》中指出:“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内容恰当地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以达到最优化的结合。”本环节中,我充分挖掘本活动的教育价值,将艺术领域与科学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幼儿用旺仔宝宝为歌曲《谁的声音最好听》伴奏,幼儿在欢快的歌曲当中愉快的打节奏。

(6)活动延伸:

幼儿带着旺仔宝宝出去玩,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可请幼儿在课间,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说瓶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玩法,持续和拓展幼儿用各种方法使瓶子发出声音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科学活动讲求求真务实,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问题,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来寻求真相。本次活动由于取材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贴近实际生活,幼儿对旺仔宝宝很感兴趣,喜欢动手摇动旺仔宝宝,使旺仔宝宝发出不同的声音。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向幼儿投放多种材料让幼儿自选,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活动在发展幼儿听觉辨别能力的同时也使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但在材料的投放上由于缺少典型性、对比性,增加了活动开展的难度系数,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由此可见,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不仅关系着整个活动的开展,也关系到幼儿的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是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环节。

幼儿园说课稿:小小塑料袋


导读:日趋严重的白色污染正不断的威胁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占据半壁江山的难降物塑料袋,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设计意图:

日趋严重的白色污染正不断的威胁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占据半壁江山的难降物塑料袋,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08年伊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体验,让他们深入了解塑料袋,了解此政策的重要意义,毕竟幼儿是未来的主力军,让他们成为环保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并从中找到快乐。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塑料袋很难溶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通过制作环保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产生做“小小环保宣传员”的愿望。

目标重点:知道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并感知其危害性。

目标难点:“小小环保宣传员”的持续性。

为了有效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情境等活动,再如让幼儿观察、体验、比较等探索,又为幼儿创设了多处畅所欲言的说话环境,活动延伸部分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二、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

1、一个月以前,带领幼儿在园内挖两个坑,分别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只纸袋埋在地下,并做上记号。

2、多媒体录像

3、做纸袋的材料,如各种纸(牛皮纸、挂历纸、彩纸等)剪刀、浆糊。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取以下做法:

1、问题设置法:使当地提问,有助于儿童的思维,启发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取。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3、动手操作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

四、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参与法:在活动中,幼儿比比、做做、说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直观法:让幼儿统统多媒体录像直接获得生活体验。

3、谈话法:让幼儿在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幼儿的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纲要》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验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为了体现《纲要》精神,这次活动以“塑料袋”为线索,引导幼儿多方参与,从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1、现场观看实验结果。

“一个月前,我们一起把塑料袋和纸袋埋在了地下,你们猜它们现在会是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会激发幼儿的极大兴趣,它们会迫不及待地和教师来到了掩埋处,挖出埋在地下的塑料袋和纸袋,教师不需发问,幼儿对两者的变化就一目了然“纸袋已有点腐烂,但塑料袋却完好无损,教师及时小结。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亲眼目睹其变化,不仅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同时对塑料袋会难腐烂的特性有所了解,还知道在土壤里会产生有害物质。

2、了解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及其危害

先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那些地方塑料袋用的很多,然后再播放菜场、超市、水果店等塑料袋使用频繁的录像,多媒体的播放会让幼儿直观获得经验,并会让他们大吃一惊,教师接着提出两个问题:1、人们每天不停的使用那么多塑料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2、用过的塑料袋都是如何处理的呢?问题提出之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这是播放垃圾场到处丢弃塑料袋情况的录像,这又会让幼儿吓一大跳,幼儿轻而易举的就会了解到塑料袋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会造成白色污染,影响环境,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

3、讨论减少塑料袋污染的方法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塑料袋所造成的污染这么严重,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呢?之后让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当幼儿提出用篮子、纸袋、布袋来代替塑料袋时,再让他们说说使用这些有什么好处呢?篮子结实耐用且可清洗;纸袋携带方便,无污染,可回收再利用;布袋可清洗、可反复使用。不光让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制作纸袋,做“环保宣传员”

“纸袋埋在土里可以腐烂,可以回收利用,让我们自己来制作纸袋来代替塑料袋吧”。分发各种制作材料,幼儿动手制作纸袋,教师巡回指导,共同设法把纸袋做的结实些。

5、延伸部分

完成纸袋的制作,并把做好的纸袋送给家人或路人,并对他们说出原因,“人人争做环保宣传员”,此次活动会得到家长及路人的赞扬和参与,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另一种乐趣。

六、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塑料袋引出环保,从中体现环保这件大事。

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它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的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与激励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小班科学说课: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教材分析: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随着年龄的发展,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在幼儿时期,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成人眼里,空的瓶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而且我选择的又是旺仔牛奶瓶,幼儿非常感兴趣。

2.幼儿情况分析:瓶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多处可见,我们常常看见班上孩子抱瓶子、滚瓶子、推瓶子、踢瓶子等,他们对用各种各样的瓶子玩游戏亲睐有加。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出瓶子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此活动《会唱歌的旺仔宝宝》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同种物体用各种方法发出声音。

二、目标确定:

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旺仔宝宝”发出声音。

2.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3.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难重点是: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旺仔宝宝”发出声音。

我决定从以下策略来突破: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用不同的方法使瓶宝宝发出声音。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①幼儿已经有过各种玩瓶子的经验。

(2)、教、学具准备:

1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2“旺仔宝宝”人手一个,瓶子上分别贴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3材料:豆子、花生、米、透明胶等

三、教学程序

1、教学方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除了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在活动中我引起幼儿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敲一敲,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比较出同种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发出的声音。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活动过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的目标要求,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1)、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嗨,小朋友们好,我是旺仔宝宝,你们喜欢我吗?

(2)、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教学设想: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旺仔宝宝,让幼儿抱一抱、亲一亲它,并通过找朋友的游戏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旺仔宝宝’,它的本领可大啦!听它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

1设疑“想一想,我的旺仔宝宝可能吃了什么呢?”

2介绍材料“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这么多好办法。今天,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幼儿操作,教师边评价边引导幼儿让旺仔宝宝唱歌(拍、摇、转、滚、敲身体各部位等)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你的瓶宝宝发出声音唱歌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学设想: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重点,让幼儿想办法用多种方法使旺仔宝宝发出声音唱歌,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比较物体发出声音的不同方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的经验是很零碎的,单一的,那怎么给幼儿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呢,让他们了解同种物体用不同方法发出声音呢?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怎么玩的,用了什么方法让旺仔宝宝发出了声音?这样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

(4)、活动延伸

幼儿带着旺仔宝宝出去玩,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设想:可请幼儿在课间,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说瓶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玩法,持续和拓展幼儿用各种方法使瓶子发出声音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幼儿园说课稿:会飞的塑料袋


导读: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们都把这些材料物品装在塑料袋里带到幼儿园来,我们让孩子们把这些塑料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柜里。在过后的几天我们奇怪的发现,塑料袋都被孩子们拿了出来当玩具,他们有的把质地比较硬的塑料袋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跑来跑去;还有的把塑料袋弄平当手帕在折。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的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会飞的塑料袋”这个活动。

二、本班幼儿的情况

我们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里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来陪他们学习和游戏,而且父母基本都不会买昂贵的玩具给他们玩,这也许是他们对塑料袋会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有着同龄孩子所共有的年龄特点,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在平时的“动手做游戏乐”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剪、折、贴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与依据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装饰,让塑料袋飞起来,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四、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类装饰性材料皱纸、彩纸、玻璃纸、动物纸等;人手一把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篓筐;音乐磁带。

2、对塑料袋的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来回跑动。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装饰塑料袋,探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塑料袋有一定的认识;分组讨论,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

遵循新纲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六、活动流程

整理塑料袋

大班综合—会飞的塑料袋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综合—会飞的塑料袋》,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小编在网上看到《大班综合—会飞的塑料袋》,感觉对育儿教育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计划思绪:幼儿常常把物品放在塑料袋里带到幼儿园。我把塑料袋放在玩具柜里,发明塑料袋偶然被孩子拿出来当玩具,有的放在头受骗帽子、有确当手帕折,成了孩子的宝物。捕获到这个爱好点后,我开端有目标的不雅察,发明他们对塑料袋的弄法显得比力范围,爱好却仍旧浓重。当孩子碰到艰苦难以超过停滞或艰苦时,的资助性参与可以大大增进其生长。凭据以上环境,便天生了“会飞的塑料袋”这个运动。二、运动目的1.操纵天然质料,引诱幼儿施展想象举行装潢,让塑料袋飞起来领会游戏运动的兴趣。2.引诱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会不雅察,进一步造就幼儿勇敢实验摸索本领。三、运动预备1.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种装潢纸:皱纸、幼儿园教案彩纸,铰剪,双面胶,透明胶,线,箩筐。2.创设较为宽阔的园地,便于往返跑动。四、重点和难点重点:装潢塑料袋,摸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要领。难点:凭据幼儿的差别环境,造就他们摸索和实验的本领。五、运动历程1.故事导入师:塑料袋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美丽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侪动动头脑,帮帮它。你有什么好措施让塑料袋飞起来呢?2.幼儿操纵引诱幼儿施展想象着手制造美丽的塑料袋。摸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要领。请求幼儿自由连系,碰到艰苦的时间可以不雅察搭档是奈何完成的或向搭档追求资助。3.交换及熟悉塑料袋的差别弄法。

关于《大班综合—会飞的塑料袋》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2020小班科学说课稿:会跳舞的罐宝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小班科学说课稿:会跳舞的罐宝宝”!

说课内容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四、活动后的反思: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不知道本文“小班科学说课稿:会跳舞的罐宝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喜欢《2020小班科学说课稿:会唱歌的塑料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说课稿,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班科学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