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好饭妙招平常少有时间与同龄妈妈们坐在一起聊天,这次xx学校家长会,便趁机聊开了。看着有的妈妈抱怨孩子在家吃好饭难的痛苦,不禁想起了xx的吃饭苦事。
周边的很多爷爷奶奶都有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喂饭的习惯,经常一顿饭在是孩子边吃边玩的情况下长达一个来小时的,这种情形,我是坚决反对的。于是,在xx刚开始学习吃饭时,我是一次次的与xx强调,吃饭的时候不能离开餐桌,如果离开餐桌了,便不可以再吃饭,直到下次吃饭之前除的喝水外,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吃的。
刚开始时,我是好好的与xx说道理,xx亦能好好配合。但马总有跑缰的时候,有次,隔壁邻居与小孩端着饭碗来我家玩耍喂饭了,虽然再三与xx强调要吃完饭才能玩,不然没饭吃。但xx这时已经有了与伙伴一起玩的高昂兴致,哪里还会好好听我的话,于是再重申不吃饭的后果仍没反应的情况下,我果断的收拾碗筷并直到晚餐前都没再给xx吃东西。下午的时候,xx说了两次饿,我都直接答复说,因为吃饭时间xx不吃饭,所以肚子饿,现在也没东西吃,饿了你就喝水吧,到了晚饭时间就有饭吃了。经历了一次“饿”之后,xx再也不敢在吃饭时间因为想玩耍或看电视而不吃饭了。我想,这便是亲身经历的重要性吧,任何事情,亲身经历的感觉总比听说来得直接与强烈。
当然,xx能好好的在餐桌上吃完每餐饭也离不开偶尔的夸奖,有时,在xx表现很好的时候,我会趁机表扬和鼓励xx,xx这些天都有好好吃饭,xx想要什么奖励呢?我们一起去广场骑自行车好不好呀?
我想,再小的孩子,都会懂得做对事情和做错事情的差别,都会知道两者之间不同的后果。不怕孩子一餐会“饿”到,做一个狠心妈妈,同时也适时的鼓励孩子,用惩罚和奖励的明显对比性,来逐渐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来让孩子学会对自已的行为负责,这一点,比孩子“饿”了一餐更重要吧!
妙招一:如何教宝宝分享
场景一:
1岁多的洋洋在小区公园里玩,被邻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里的小车。妈妈要求洋洋“与小朋友们分享”,洋洋不乐意,妈妈好言相劝了半天还是死攥着不撒手,妈妈急了,把小车从洋洋手里抢过来,交到小朋友手上。
事件分析:
妈妈认为这是在帮助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但儿童心理学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物权”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他们心里会以为,“东西不在我手上,那就不是我的东西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爱的钻石戒指送人你会怎样?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头好拿给别人,孩子的感觉是类似的——生气,害怕,不理解。对这个叫做“分享”的游戏,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
妈妈帮一帮:
问孩子,“能把这个小车子借给小君玩一下吗?他会很高兴的!”同时跟孩子解释,“他只是暂时借一下,一会儿就还给你,这还是你的小车子。”孩子也许就答应了。看到小君借到玩具后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能逐渐建立起“分享让朋友高兴我也很高兴”的心理反射。
但是,如果这个玩具正好也是他当时最心爱的玩具,他的反应就跟妈妈碰到别人要借自己的钻戒一样,”不可以!”妈妈也只能对小君说抱歉了。
妙招二:教宝宝和其他宝宝打交道
场景二:
院子里有3个孩子正在玩奥特曼的游戏。4岁的松松也想跟他们一起玩,可明显这3个孩子并不希望多来一个队员。其中一个说:“你不会玩!”妈妈想带松松离开,可是松松舍不得走。
事件分析:
那3个孩子的游戏正如火如荼,加入新来的孩子意味着“打扰”。所以他们表现出“排斥,不耐烦”,是很自然的,并不带有成人理解的“羞辱”。只要被拒绝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沮丧难过,就说明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如果家长气呼呼地拉开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在把自己的“受挫情绪”强加给孩子。
对松松来说,他可以选择立刻离开,或者等待机会。一个心理脆弱的孩子的反应才是立刻离开。而选择留下来的孩子,说明他的内心够强大。
妈妈帮一帮:
处理孩子交往的矛盾,很多时候,妈妈能提供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只要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流血事件,如果不是孩子主动要求,不要干预。
我们来看看松松是怎么办的。松松站在3个男孩中的“头目”身边,不吭声,但在等待加入的机会。过了一会,“大古队长”随手推了他一下:“你,去查一下电脑!看看怪兽在哪里!”松松立刻假装敲键盘,然后汇报说:“怪兽在A地区!”“冲啊……”胜利队队员们,包括松松,都向“A地区”冲了过去……
如果妈妈当时把松松拉开,孩子将丧失一次多么宝贵的解决社交矛盾的锻炼机会。而坚持留下来,并最终用自己的人际智慧得到了进入集体的机会,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多么大的鼓励!
妙招三:引导宝宝变开朗
场景三:
小英在班上是年纪最小的孩子,而且比较木讷内向。有时候她会被别的同学戏弄,比如总有同学把她的橡皮擦铅笔等文具藏起来,让她找不到。
妈妈心疼之下,这么教育小英:“以后别理他们了。”“如果别人推你,你就立刻打回来!”慢慢地,那个被欺负的小英变成了一个“欺负人”的小英。如果有人不小心得罪了她,她会一言不发一拳头打过来,小英越来越不受欢迎,越来越孤独。
事件分析:
妈妈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应该表扬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比如分享,比如适当的礼貌;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应当提示,甚至鼓励孩子“不好的行为”,比如用攻击对方,独自游戏、目中无人等,来处理社交中的问题。
妈妈帮一帮:
妈妈可以通过扮演故事之类的方式,教给孩子面对某些常见矛盾或者场景时,相对固定的处理套数。在类似情景发生时,孩子能很快地“脱口而出”。
比如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的时候,可以教给孩子一个简单的三段式:
1.你刚才……(干了什么,比如拿了我正在玩的机器人,说不跟我玩,对我尖叫了等等)
2.我觉得……(不高兴,生气,很伤心,等等)
3.我希望你能够……(把我的机器人还给我,不要再那么说了,向我道歉等等)
这样既没有指责别人又表明了自己的意见,还指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
妙招四:教宝宝如何不被欺负
场景四:
2岁半的阿宝所在的小班是个友爱的集体,孩子们都能玩到一块。可最近班里的童童突然变得喜欢咬人掐人,而且还特别喜欢“欺负”平时最好的朋友阿宝。童童咬人的原因一是因为她在出大牙,另外童童的语言发育比较滞后,面对最要好的朋友只好用“咬你一口”来提请好朋友注意“我在这儿呢!”或者“我太喜欢你了!”这样一来同伴小朋友们就遭殃了,阿宝每天都带着童童的牙印和挠痕回家。
妈妈早就告诉阿宝,”无论如何,你不能动手打人!“忠厚老实的阿宝把这条记得牢牢的,结果总是傻愣愣地站着被小童童掐。
妈妈后来告诉阿宝,“童童打你,你就跑吧!”可是童童以为那是阿宝在跟她玩呢,两个孩子一个跑一个追,童童追上了,阿宝还是要被挠一下。
阿宝妈妈再告诉阿宝,“如果童童打你,你就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做!”可是,事到临头,阿宝结结巴巴的,长长的句子还没说完,就已经被掐得差不多了。
妈妈帮一帮:
最后,阿宝妈妈发现了一个秘诀,简单直接,特别有效!“再有人打你,你就尖叫!”这个不难,本来疼痛时阿宝的第一反应也是尖叫,现在也不用动脑筋转弯子,只要叫得更大声就行了!一尖叫,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他们立刻就能发现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要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伤害别人,更要保护自己!
妙招五:教宝宝必要的社交礼仪
场景五:
娜娜是个小混血儿,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不认识的阿姨阿婆拉住,摸摸小脸,夸一句“真是个漂亮的孩子!”娜娜碰到这样的情景,常常就呆在了那里,不知道如何接下去。
事件分析:
妈妈要教育孩子必要的社交礼节。我们约定俗成的礼节中其实包含了尊重、理解、友善等等信息,非常有利于增进感情,加深交往。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总是受到大人喜欢和同伴欢迎的。
妈妈帮一帮:
妈妈教给娜娜,如果别人夸你漂亮,是因为别人喜欢你,你很可爱。那么你就这么回答“谢谢你,我觉得你也很漂亮!”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被娜娜练得滚瓜烂熟,只要有人夸她,她立刻脱口而出,对方就更加笑得一朵花了。
让孩子勇于认错有妙招
当孩子矢口否认你对他的“指控”时,你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先别着急别上火,还是来看看孩子心里的秘密吧,也许,能更好地处理关于“认错”的问题。
很多时候,即便是在“案发现场”,指着那被翻得乱七八糟、零落满地的CD光盘,你问孩子:“这是谁干的?”你可以听到的答案“这是小狗干的!”或“它就是那样的!”,你几乎很难听到他承认:“这是我干的!”5、6岁的孩子不愿意爽快地承认自己犯的那些小过失,同时还能编造出各种理由和借口。面对这些小谎言和狡辩,很多父母都难以容忍,甚至还会给孩子扣上一些“帽子”——不诚实、爱说谎!
其实,如果面对这种情形的时候父母们不必太过紧张,不要觉得自己养了一个爱说谎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不可能本能地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的。”发展心理学家Lickona博士说,能够懂得规则以及违背规则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在进行和完成的一个生长发育“作业”。不过,这种“不承认”“辩解”“推脱”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一个好的信号:它说明孩子已经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甚至是犯了错误。所以,在“认错”这个问题上,爸爸妈妈要更加耐心一些,Licknoa博士说:“孩子需要在父母的关注、理解和指导之下,才能够建立起道德意识,使自己的行为更真诚和善良。”
这里有一些当孩子为批评“推卸责任”时的秘密心理,能使你更好地了解孩子,帮助他们。
秘密心理一:“如果我承认了,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不能说!”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孩子,以为这些小家伙只是因为畏惧“皮肉之苦”而不惜撒谎耍赖。事实上,真正让他们感觉受伤或内疚的,是爸爸妈妈愤怒中隐藏的沮丧和难过。
指点迷津:
保持冷静。哪怕他把你昂贵的披肩作了蝙蝠侠的斗篷。心里默数10个数之后,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我想听你说说。”专家建议父母:“不要上来就责难孩子,心平气和地、真诚地给他一些时间想想,也许孩子就会放松些,愿意跟你说刚才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给他安全感和不变的信任。吞吞吐吐的孩子希望首先能得到你的原谅——因为实际上他知道自己是有过错的。告诉他:“如果你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我。也许我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你能诚实地告诉我一切。”
秘密心理二:“我不想说‘对不起’!只要不承认就不用说了。”
“对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会说、就明白为什么要说的。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场合它就变成了“固执”和“无礼”。教会孩子那些不伤害别人,也不会有损自己的做人之道。
指点迷津:
告诉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告诉他,当他做了让别人失望或者难受的事情时,道歉可以使对方感到舒服,并且有利于解决问题。让他试着体会“换位-同情”的道理。
等待他说出真诚的道歉。让孩子明白,能说出真诚的“对不起”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实是同样困难的。当孩子学会了诚心诚意地道歉时,他也就不会去推卸自己的责任了。不过,一定不要强迫孩子说“对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让孩子最终明白,只有自己真心地感到抱歉了,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地舒服和轻松起来。
秘密心理之三:“我不承认,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孩子看来,推卸责任,很多时候是躲避麻烦最简单的方法!勇于承担和“善后处理”,孩子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给他修正、挽回或补救的机会,同时还能保留一些面子。
指点迷津:
给孩子一个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你说那个做错事在墙上乱画的人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弥补他的过错呢?”你主动提出进入“弥补”的程序了,也就暗示了你虽然不满意但你愿意接受他的认错和补救,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来响应的——“我想那个小孩已经答应了一会儿就用刷子把它们刷干净!”
秘密心理之四:“那可不是我干的!真的!”
区分幻想和事实,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讲,还是会时常出现混乱的。他们有时会沉迷于自己幻想期望的事情,有时候他们甚至真的忘记了刚才发生了什么。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在进行,有很多自身难以控制或者避免的年龄局限。不要总是用大人的想法来猜测他们,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
指点迷津:
坐下来和他聊聊。如果这件事情足够严重或值得认真,那么,和孩子平静地坐下来,让他说说这之前都发生什么了,或者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件事的什么细节。孩子没有恶意心理,说一说,事情可能就真相大白了。
如果只是一件小事,那么就和孩子来一起解决和处理。“至于是你还是小狗把毛巾扔到了厨房并不重要,但小狗不能帮我把毛巾拿回洗手间,你可以,对吗?谢谢帮妈妈做这件事!”
“对不起”这三个字,说出来真的需要一些勇气。如果孩子还难以开口道歉的话,可以教孩子“换一种方式”来说。既不会因为强迫他开口而造成他的逆反,又能达到让孩子领会精神的效果。
拥抱——是啊,他的拥抱同时也是在企求你的谅解的拥抱,一个很温柔的方式。
“你是不是刚才做的不对?”——孩子点了头,就说明他认错了。何必计较具体用哪几个字呢!
让孩子保护牙齿外国牙医的妙招
一名美国牙医打算发起出钱向儿童买糖的活动,以协助儿童的牙齿保健。
俄亥俄州的卡伦医生邀集同行,准备今年以一磅糖果一美元的方式,向儿童买糖,他并且鼓励儿童带糖果到他的诊所,他还会附赠一支牙刷。卡伦医生表示,他与同事今年准备了一千美元,进行这项买糖果活动,他并且还借此机会教育儿童,提醒他们最好每半年看一次牙医,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才能让牙齿健康洁白又美丽。
小知识:含糖食品是牙齿的大敌
不可否认,在龋齿的发病过程中,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和细菌都是诱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碳水化合物可以作为细菌的底物,也就是说,细菌可以通过细菌酶的作用,代谢分解碳水化合物,然后产生酸性产物,这些酸性物质会使牙齿脱矿,逐渐发生缺损成洞,形成龋齿,对牙齿造成损伤。
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也可为细菌的生存提供营养,就像我们人类生长离不开碳水化合物这种营养物质,细菌同样需要碳水化合物提供营养,这样它就会不断增生繁殖,造成更大的破坏。
所以说,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对牙齿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从口腔保健的角度考虑,值得提醒的是大家要少吃,尤其要控制孩子们尽量少吃致龋食品,如:奶糖、巧克力、甜点心、蛋糕、冰激凌以及含糖饮料等。
含糖食品最好和正餐一起吃
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脂肪一样,都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而且糖也参与机体多种复杂的生理功能,糖的存在又是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必要条件,缺少了也不行。如何做到既摄入必要的营养成分,又不致影响口腔健康,就有一定的讲究。
首先,要尽量减少进糖次数,并尽量与正餐同步,缩短糖在口腔里的停留时间,减少糖与细菌的见面时间,这样就可以减少两者联合起来发挥作用危害牙齿健康的可能。许多含糖食品,特别是黏性大的糖类食品,能长时间黏附在牙齿表面,致使细菌聚集,因此餐间零食应选择不含糖的食品,如瓜果、奶等。
其次,需控制食糖总量。过量食糖会产生较多热量而导致肥胖,而且大量的糖摄入体内,不仅抑制食欲,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造成人体营养不平衡,糖尿病人更需节制。
再次,要适当地选择一些粗糙的、富有纤维质的食物,使牙面能得到较好的摩擦,促进牙面清洁,从而构成抗龋的良好条件。
最后,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吃过甜食后,更要及时清洁口腔。而且,睡前刷牙尤为重要,可以减少食物残渣的存积和发酵。
喜欢《让孩子早上床睡觉的妙招》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