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引导孩子的几点做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宝,家中的小皇帝。我家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我认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引导。现在就谈几点本人引导孩子的做法:
一.让他感到家的温暖。我和老公有空时经常陪他一起做游戏,一起运动,让他感到幸福。同时让他经常和别的小朋友交往,鼓励他在学校积极参与一些集体活动。
二..让他明白帮助别人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导他懂得应该怎么做,在他表现良好时给予足 够的表扬。
三.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意识,幼儿时期是自控力较差的时期,当我孩子做错事时,我就告诉他“你是个好孩子,你不能做”,让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四.帮助他形成自理能力。惰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在幼儿时期则表现为依赖性。明明自己能够做的事就是不想做,由父母代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理能力。所以时常对他提出一些要求,鼓励他自己完成,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好的,给予帮助让他迎头赶上,不打消他的积极性。总之,我认为教育孩子要通过正确的家教理念为指导,以平常心对待孩子,重视做人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最后,愿天下父母都能自觉担负起养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把我们的下一代培育好,教育好,这是家庭的幸事,也是国家民族的幸事。
从XXX站下车的乘客有那么的两三个,可上车的乘客却是那么多。车上原本站着的那个约10岁的小男孩,见乘客下车有座位可坐,便坐下,而原本站在其身旁的母亲则往车厢后面走去。刚上车的乘客中有一位是孕妇(其肚子大得已有点规模),跟随其后的是一位抱小孩的年轻母亲。待乘客打完车卡后,公车再次启动,这时一位头发斑白的老爷爷站起来,伸手拍拍那位孕妇的肩并示意让其坐自己的位置。孕妇道谢后便坐下,孕妇坐下后于是让那抱小孩的母亲把小孩给自己帮忙抱着。在我站着的旁边也有一位老人(估计这位老人是小男孩的爷爷),只见他在那小男孩耳边低语着,可小男孩不为所动。没过一会儿,老人便站了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那位白发老人。这时,白发老人说不要紧,但黑发老人说:"我觉得你应该比我大,你坐吧。"白发老人说:"我快80岁了。"黑发老人说:“我快70岁,你比我年长,你坐吧,我站着。"打量了一下这两位老人,白发老人虽然年长,但体格比黑发老人好,看起来挺硬朗的,而黑发老人则比较廋削,看起来有点孱弱……
这么一幕,让我联想到很多,如今大多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且多是娇生惯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老爱幼。加上年轻一代的父母不懂得如果更好的引导小孩子,只知道一昧的溺爱着自己的孩子,一心只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可往往忽略了给孩子最好的其实是一颗感恩的心。当一个孩子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生活,我想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
而最值得我们敬佩的是老一辈的那淳朴的思想,从他们身上我们仍能看到儒家思想的礼让谦虚与孝悌。我想他们才是我们后一辈人学习的好榜样。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说“这凳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汽车”等等与之类似的话。不
少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私呢?有人说,人的自私
是与身俱来的;有人说,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究竟谁是谁非呢?看了下面的例子就能明
辨是非了。
一个小孩在吃糖,一位阿姨问:“给我吃一块好吗?”“好的”,小孩边说边大方地把糖
递给了阿姨。可当这位阿姨把糖放进嘴里时,小孩哭了。
为什么这个孩子的前后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可以推测,在之前这都是成人逗孩子玩玩而
已,并不会把小孩好吃的真吃掉,而是说:“宝宝真乖,那么大方,这块糖还是宝宝自己吃
吧!”可见,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是由成人不正当的教育造成的。那么,如何进行正确
的教育呢?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的道
德要逐渐涵养”。他还特别强调“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
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因此,我们要抓住关
键期,创设良好的氛围,逐渐引导幼儿形成互助、合作、分享的优良品质。下面主要就陈鹤
琴教育思想来具体谈谈:
一、让孩子享受真爱。什么叫真爱呢?真爱就是“爱”与“严”相结合,严爱相济。爱
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爱是崇高的,无私的,有理智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但是,爱不是溺爱,陈鹤琴反对过分溺爱而姑息迁就,他指出姑息足以发展儿童的自私心。
如有的父母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孩子吃,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让他独享。久而久之,孩
子就会习以为常,把这一切看作是应该的,一旦别人吃了、玩了、碰了他的东西,他就会不
高兴,甚至是发脾气。在他心里只有自己,根本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俗话说:“严是
爱,松是害”,这是千古真理,是行之有效的育孩原则。因此,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是严
格不等于严厉,更不等于体罚。陈鹤琴反对处处用成人的意志要求儿童,用成人的道德规范
儿童,他指出严管则会摧残儿童一切活动的倾向。如孩子不会念儿歌,老师和父母就大声训
斥,甚至数落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从而变得孤立封闭。因此
,成人必须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真正做到严爱相济,互相结合,让孩子享受到真
爱。总之,既要让孩子感到师长的坚强意志,体会到师长所坚持的正确原则,在坚持原则中
又亲切又关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
二、让孩子喜欢合群。陈鹤琴认为:“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儿、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
了。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5-6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既然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
,成人就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
要孩子喜欢合群,唯一的办法是给他们创造一个群体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品尝与玩
伴合作的各种滋味。对于2岁以前的孩子,他的玩伴主要是大人。因此,大人应多抽出时间
与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游戏的伙伴。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他们
都各自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偶而望望别的小朋友,可是还不会一起玩,这是孩子社会交往能
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成人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到3岁以后
,孩子开始喜欢同小伙伴一起玩。4岁以后,孩子之间逐渐形成了小团体,一起玩的能力增
强了。到5-6岁,孩子在一起玩的游戏中集体精神加强了,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固定的交往关
系。因此,对于3岁到5、6岁的孩子,成人要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并根据
孩子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有目的地鼓
励他进入群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不能回避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
矛盾。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让孩子体验到
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促使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成为喜欢合群的孩子。
三、让孩子学会爱人。陈鹤琴指出:“一个成人的情绪表现,有许多都是由他幼小时代情绪
生活来决定的。”因此,从小让孩子学会爱人是非常必要的。爱是一种特殊的内心体验。
爱的情感和其它情感一样,都是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1、要让孩子爱人,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热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抚养者,父母为了孩
子的健康成长,历尽艰辛,付出了伟大无私的爱,孩子在这溶溶挚爱当中长大成人,便产生
对父母的依恋和热爱。父母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 劳动节等特殊的节日让
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强化孩子热爱父母的情感。父母还可以抓住具体事例进行训练,使孩
子心中有父母,有他人。比如妈妈生病了,大人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妈妈哪里不舒服
,需要些什么帮助,并让他为妈妈做一些小事情。这种训练,可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的病痛
冷暖,体会父母的喜怒哀乐。
2、要让孩子学会爱人,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
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心灵里理解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放心地说,我们在他身上培养
起了最重要的情感——对人的爱。”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可以通过文艺
作品的感染,如让孩子听雷锋小时候的故事,激发他们对雷锋的同情心及敬仰之情;也可以
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如体验亲人患病时的痛苦,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
小昆虫小动物受伤害后的痛苦挣扎等,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促使孩子出现移情、同情,而
后主动地表示爱怜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要让孩子学会爱人,还必须创设良好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之间、亲子之间要互
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树立情感丰富健康完美的师长形象。陈鹤琴指出:“这个
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
依赖这个模仿心。”所以师长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
学会爱人。
一个享受真爱,喜欢合群,懂得爱人的孩子是不会自私的,对于自私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教
育也一定能得到改善。社会需要不自私的人,因为只有不自私的人才能和睦相处、协手共进
,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对于儿童来说,东西没有“你的”、“我的”、“我们的”分法,只懂得“我的”,尤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好的东西就是该“我的”。儿童这种“拥有”的概念是正常的,也是日后通往共享必经之路。必须让孩子懂得所有,她才能学会分享。
一。大的应该让着小的
小宝贝总想向大一点的宝贝看齐。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闹着要一个球。不管姐姐手里拿着什么,哪怕小宝贝本来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任何物品,他都会要求要有个同样的东西放在手里。大多数的妈咪可能会告诫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如果这个小姐姐是个敏感的孩子,她会怀疑父母对她的爱,她的心会因此受到伤害。而小宝贝在这样的宠爱中也学不会分享的技巧。
二。抢走宝贝手里的玩具
当小宝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千万不要抢走一个宝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贝。妈咪的这种方式无异于在向宝贝传达某种错误的观念,它会让宝贝觉得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只要动手去抢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三。强迫宝贝轮流玩
强迫宝贝轮流玩是父母教宝贝学习分享最常见的策略之一,但是,小宝贝们常常在别的宝贝刚刚把玩具拿到手的时候就急于将玩具夺回来。对于3岁以下的宝贝来说,因为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因此轮流玩仍然不是有效地解决宝贝之间争端的好方法。
四。强迫宝贝分享
当妈咪将宝贝手中的玩具拿走给另外的小宝贝玩的时候,宝贝会有什么感受呢?假定你在办公室,老板突然过来抢过你的笔记本电脑并将它交给另外一个同事,你会对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与你的同事分享吗?同样的道理,强迫小宝贝与小伙伴分享他的一切对宝贝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懂得礼让,学会分享
有一次爱人把新买的香蕉放在桌子上,便高兴对女儿说:“闺女,吃香蕉了,你吃新的,我和你爸爸吃以前剩下的。”
爱人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开始打断她,然而为时已晚。等她说完后,我严肃的说:“千万不要这么教育孩子,本来现在的孩子就心眼小,不懂得分享。你再告诉她自己吃好的,让父母吃剩的。这样的话,会更加让孩子自私,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听完我的话,爱人什么也没说,把以前剩下的香蕉放在桌子上,而新买的拿走了。
这件事情看似很微小,说起来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小事情中却蕴含着大道理,父母就是在处理好一件件小事中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养成人才的。对于教育孩子用细节决定成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现在我和爱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无论孩子多么喜欢某一样零食,都要先礼让身边的人,慢慢的吃零食时礼让他人成为了女儿的一个习惯,有点滑稽的是有时候还要监督我是否吃了,孩子瞪着眼监督我的场面,让我这个做父亲的一次次在感动中享受着幸福。
孩子的成长与成才关键要靠引导,一种好的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会出现反复,这时候最需要父母的细心与耐心,没有细心的观察就会忽略存在的问题,没有耐心的教育就会简单粗暴。
如果说孩子长大后的人生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在懂事之前却把握在父母手中,今天我们为孩子播种一个习惯,明天他才会收获一种性格。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观念: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读英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英文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