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引导孩子的几点做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宝,家中的小皇帝。我家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我认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引导。现在就谈几点本人引导孩子的做法:
一.让他感到家的温暖。我和老公有空时经常陪他一起做游戏,一起运动,让他感到幸福。同时让他经常和别的小朋友交往,鼓励他在学校积极参与一些集体活动。
二..让他明白帮助别人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好的东西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导他懂得应该怎么做,在他表现良好时给予足 够的表扬。
三.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意识,幼儿时期是自控力较差的时期,当我孩子做错事时,我就告诉他“你是个好孩子,你不能做”,让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四.帮助他形成自理能力。惰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在幼儿时期则表现为依赖性。明明自己能够做的事就是不想做,由父母代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理能力。所以时常对他提出一些要求,鼓励他自己完成,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好的,给予帮助让他迎头赶上,不打消他的积极性。总之,我认为教育孩子要通过正确的家教理念为指导,以平常心对待孩子,重视做人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最后,愿天下父母都能自觉担负起养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把我们的下一代培育好,教育好,这是家庭的幸事,也是国家民族的幸事。
从XXX站下车的乘客有那么的两三个,可上车的乘客却是那么多。车上原本站着的那个约10岁的小男孩,见乘客下车有座位可坐,便坐下,而原本站在其身旁的母亲则往车厢后面走去。刚上车的乘客中有一位是孕妇(其肚子大得已有点规模),跟随其后的是一位抱小孩的年轻母亲。待乘客打完车卡后,公车再次启动,这时一位头发斑白的老爷爷站起来,伸手拍拍那位孕妇的肩并示意让其坐自己的位置。孕妇道谢后便坐下,孕妇坐下后于是让那抱小孩的母亲把小孩给自己帮忙抱着。在我站着的旁边也有一位老人(估计这位老人是小男孩的爷爷),只见他在那小男孩耳边低语着,可小男孩不为所动。没过一会儿,老人便站了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那位白发老人。这时,白发老人说不要紧,但黑发老人说:"我觉得你应该比我大,你坐吧。"白发老人说:"我快80岁了。"黑发老人说:“我快70岁,你比我年长,你坐吧,我站着。"打量了一下这两位老人,白发老人虽然年长,但体格比黑发老人好,看起来挺硬朗的,而黑发老人则比较廋削,看起来有点孱弱……
这么一幕,让我联想到很多,如今大多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且多是娇生惯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老爱幼。加上年轻一代的父母不懂得如果更好的引导小孩子,只知道一昧的溺爱着自己的孩子,一心只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可往往忽略了给孩子最好的其实是一颗感恩的心。当一个孩子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生活,我想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
而最值得我们敬佩的是老一辈的那淳朴的思想,从他们身上我们仍能看到儒家思想的礼让谦虚与孝悌。我想他们才是我们后一辈人学习的好榜样。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按时入睡有妙招
宝贝儿,早上好,该起床了!每天早上,幼儿园及以上年级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是这样被叫醒的呢?在儿子上幼儿园时,基本不太需要早起,只要正常入睡一般第二天早上都是可以起得来的,并且幼儿园里大多都安排得有午睡,想保证孩子的睡眠充足还是很容易的。
当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也是到了贪玩的年龄,如何让孩子按时入睡和起床就成了一件让家长纠结的事儿。一般来讲,孩子受家长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家长有晚睡的习惯,那孩子自然乐得玩个畅快,但是如果孩子睡眠不好,势必会影响第二天上学的课堂听讲的。长期睡眠不好的孩子会比较爱动,在学校的学习质量不好成绩也会上不去,并且对身体健康也是极其不利的。
说说让孩子按时入睡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想让孩子晚上能按时入睡,家长最好先养成和孩子一起早睡的习惯,最晚21点也要上床休息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孩子一个人回卧室睡觉,而家长不是在客厅看电视就是玩电脑,自然让孩子分心,不能踏实的入睡了,家长能以身作责是比较重要的。不能只安排孩子一个人的作息时间,最好全家的作息时间是一致的,只要是没有需要加班的工作去完成,可以规定家庭入睡时间是一个具体的时间,20点半或者21点都是可以的。其实孩子一般比我们成人都入睡得快,家长也可以等孩子睡着了后再起床惬意地看电影看电视或玩游戏了,嘿嘿。
我的经验是在晚饭后,早点儿安排完洗漱,然后上床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进行亲子阅读,注意,最好是在床上看书讲故事哟。在20点半时按时关灯,让孩子在床上躺好,多数时候可以有个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躺在床上陪着他谈谈心聊聊天儿,也好对他的心里动态进行很好的了解,从而进行引导,这一点其实真的很重要,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是愿意和你说出心里话的,在和孩子互动聊完了后,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睡眠状态。
为了避免因聊天提高孩子的兴奋度,家长还是需要掌握好聊天的分寸和态度的,语气一定要温柔轻声平淡,不管孩子和你讲什么,都不要太激动和太大声,否则就会把睡觉的气氛给破坏了。大概聊了10分钟左右时,可以提醒他该睡觉了,或者家长说自己困了该睡觉了,孩子没有被勉强的感觉,就会顺从的入睡了。如果和孩子聊天互动完了后,家长不想一起入睡,可以送孩子几个晚安吻,留孩子一个人在床上睡觉就好了。时间长了,让孩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育儿观念:爱孩子要学会锻炼孩子
俊俊是我班出了名的小帅哥。记得刚入园时,懵懂的他对我是连打带踹,还拽坏爱红主任的项链。两个月来,经过我们的爱心教育,他变成了既听话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
每次入园时,我都要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在家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更好的达到家园共育。记得有一次,骐骏的妈妈对我说:“老师,幼儿园门口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大爷说我家骐骏面黄肌瘦,有这样那样的病。本来骐骏就特别爱生病,几乎每个月都得输一次液,听老大爷这么一说,我心里还很难受。我笑着说:“他是不是不好好吃饭?”“那可不,每次吃饭都是我们追着喂,到现在连筷子还不会用呢!实在不吃的时候我就把零食都给拿出来,让他挑着吃。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听老师的,老师,您帮我说说他吧!”我很幽默的说:“必须的!
我暗想: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独立进餐了,俊俊也不能例外,一定要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于是,我和骐骏妈妈协商首先掐掉孩子的各种零食,其次,我开使了育人计划。区域活动时,我每次都把《泥球喂奇奇》的材料让他来操作。一开始,我让他用勺子来喂,等他用勺子的能力越来越熟练了渐渐地用筷子来喂,并鼓励他:骐骏真棒,能把奇奇的小肚子喂饱,奇奇需要丰富的营养长高个子,还会变得越来越聪明。那骐骏呢?是不是也要用自己的小手喂饱小肚子,这样丰富的营养才会跑到你的身上去呀!骐骏也会长高个子更帅更聪明的。骐骏眨着小眼睛看着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自己吃饭,我要长高个子,要聪明。”事后,我还和奇骏有个约定,每次入园时,都要摸摸他的小肚子是不是吃饱了,只要吃饱了,就奖励一朵小红花。
其实,我觉得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的人生,哪怕时常摔跤,我们也只需要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对于儿童来说,东西没有“你的”、“我的”、“我们的”分法,只懂得“我的”,尤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好的东西就是该“我的”。儿童这种“拥有”的概念是正常的,也是日后通往共享必经之路。必须让孩子懂得所有,她才能学会分享。
一。大的应该让着小的
小宝贝总想向大一点的宝贝看齐。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闹着要一个球。不管姐姐手里拿着什么,哪怕小宝贝本来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任何物品,他都会要求要有个同样的东西放在手里。大多数的妈咪可能会告诫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如果这个小姐姐是个敏感的孩子,她会怀疑父母对她的爱,她的心会因此受到伤害。而小宝贝在这样的宠爱中也学不会分享的技巧。
二。抢走宝贝手里的玩具
当小宝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千万不要抢走一个宝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贝。妈咪的这种方式无异于在向宝贝传达某种错误的观念,它会让宝贝觉得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只要动手去抢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三。强迫宝贝轮流玩
强迫宝贝轮流玩是父母教宝贝学习分享最常见的策略之一,但是,小宝贝们常常在别的宝贝刚刚把玩具拿到手的时候就急于将玩具夺回来。对于3岁以下的宝贝来说,因为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因此轮流玩仍然不是有效地解决宝贝之间争端的好方法。
四。强迫宝贝分享
当妈咪将宝贝手中的玩具拿走给另外的小宝贝玩的时候,宝贝会有什么感受呢?假定你在办公室,老板突然过来抢过你的笔记本电脑并将它交给另外一个同事,你会对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与你的同事分享吗?同样的道理,强迫小宝贝与小伙伴分享他的一切对宝贝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懂得礼让,学会分享
有一次爱人把新买的香蕉放在桌子上,便高兴对女儿说:“闺女,吃香蕉了,你吃新的,我和你爸爸吃以前剩下的。”
爱人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开始打断她,然而为时已晚。等她说完后,我严肃的说:“千万不要这么教育孩子,本来现在的孩子就心眼小,不懂得分享。你再告诉她自己吃好的,让父母吃剩的。这样的话,会更加让孩子自私,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听完我的话,爱人什么也没说,把以前剩下的香蕉放在桌子上,而新买的拿走了。
这件事情看似很微小,说起来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小事情中却蕴含着大道理,父母就是在处理好一件件小事中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养成人才的。对于教育孩子用细节决定成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现在我和爱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无论孩子多么喜欢某一样零食,都要先礼让身边的人,慢慢的吃零食时礼让他人成为了女儿的一个习惯,有点滑稽的是有时候还要监督我是否吃了,孩子瞪着眼监督我的场面,让我这个做父亲的一次次在感动中享受着幸福。
孩子的成长与成才关键要靠引导,一种好的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会出现反复,这时候最需要父母的细心与耐心,没有细心的观察就会忽略存在的问题,没有耐心的教育就会简单粗暴。
如果说孩子长大后的人生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在懂事之前却把握在父母手中,今天我们为孩子播种一个习惯,明天他才会收获一种性格。
相信《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