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5种做法
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地对待他们。这里的5种做法,能帮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教师的行动可以让他们知道教师是多么热爱、尊重和珍惜他们。
一、把孩子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
如果您要孩子感受到珍惜,就把他们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
二、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心
没有哪个孩子非得需要做出努力来赢得教师的尊重的爱心,孩子应该生来就得到尊重和爱心。教师无条件的爱就是不计任何回报孩子,当然,那并不是意味着教师有必要对孩子所有的行为都表示认可。在孩子的行为不妥当时,做教师的需要做出反应,明白无疑地纠正他们。但是,孩子们知道,无论如何教师总与他们在一起,这正是孩子需要感觉到自己真正受到尊重和珍惜的那种爱。
三、全身心地传递尊重
大多数时候,孩子听教师说话,远远不及他们观察教师的姿势、手势、面部表情,以及听出说话的声调来得直接。因此确保做到与孩子说话时,要全身心地传递尊重,您可以说:“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但是如果孩子看见您说话的同时耸耸肩膀,扬起眉毛、假装或转动眼睛,他有可能认为您在表达相反的意思。
四、树立正面的自我概念
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犟驴、神经病、笨蛋”等标签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天天想到自己没有用,不管这些标签是真是还是假,孩子们听到了就会信以为真。因此教师对待孩子只能用建立肯定的自我概念的标签,使用标签有这样一条好规则要记住:如果绰号不尊重孩子、最好别用。
五、与孩子快乐地呆在一起
帮助孩子感到受到尊重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您与他们在一起乐趣无穷。把孩子放在您工作的首位,与孩子共度时光,这样您就会真正了解孩子。只有在这时候,您才能让他知道您那么珍惜、热爱和尊重他的原因。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按时入睡有妙招
宝贝儿,早上好,该起床了!每天早上,幼儿园及以上年级的小朋友是不是都是这样被叫醒的呢?在儿子上幼儿园时,基本不太需要早起,只要正常入睡一般第二天早上都是可以起得来的,并且幼儿园里大多都安排得有午睡,想保证孩子的睡眠充足还是很容易的。
当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也是到了贪玩的年龄,如何让孩子按时入睡和起床就成了一件让家长纠结的事儿。一般来讲,孩子受家长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家长有晚睡的习惯,那孩子自然乐得玩个畅快,但是如果孩子睡眠不好,势必会影响第二天上学的课堂听讲的。长期睡眠不好的孩子会比较爱动,在学校的学习质量不好成绩也会上不去,并且对身体健康也是极其不利的。
说说让孩子按时入睡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想让孩子晚上能按时入睡,家长最好先养成和孩子一起早睡的习惯,最晚21点也要上床休息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孩子一个人回卧室睡觉,而家长不是在客厅看电视就是玩电脑,自然让孩子分心,不能踏实的入睡了,家长能以身作责是比较重要的。不能只安排孩子一个人的作息时间,最好全家的作息时间是一致的,只要是没有需要加班的工作去完成,可以规定家庭入睡时间是一个具体的时间,20点半或者21点都是可以的。其实孩子一般比我们成人都入睡得快,家长也可以等孩子睡着了后再起床惬意地看电影看电视或玩游戏了,嘿嘿。
我的经验是在晚饭后,早点儿安排完洗漱,然后上床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进行亲子阅读,注意,最好是在床上看书讲故事哟。在20点半时按时关灯,让孩子在床上躺好,多数时候可以有个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躺在床上陪着他谈谈心聊聊天儿,也好对他的心里动态进行很好的了解,从而进行引导,这一点其实真的很重要,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是愿意和你说出心里话的,在和孩子互动聊完了后,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睡眠状态。
为了避免因聊天提高孩子的兴奋度,家长还是需要掌握好聊天的分寸和态度的,语气一定要温柔轻声平淡,不管孩子和你讲什么,都不要太激动和太大声,否则就会把睡觉的气氛给破坏了。大概聊了10分钟左右时,可以提醒他该睡觉了,或者家长说自己困了该睡觉了,孩子没有被勉强的感觉,就会顺从的入睡了。如果和孩子聊天互动完了后,家长不想一起入睡,可以送孩子几个晚安吻,留孩子一个人在床上睡觉就好了。时间长了,让孩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育儿观念:孩子会自私,教育要引导
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孩子说“这凳子是我的”、“我要一个人玩汽车”等等与之类似的话。不
少人由此感叹道:“现在的孩子多自私呀!”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私呢?有人说,人的自私
是与身俱来的;有人说,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究竟谁是谁非呢?看了下面的例子就能明
辨是非了。
一个小孩在吃糖,一位阿姨问:“给我吃一块好吗?”“好的”,小孩边说边大方地把糖
递给了阿姨。可当这位阿姨把糖放进嘴里时,小孩哭了。
为什么这个孩子的前后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可以推测,在之前这都是成人逗孩子玩玩而
已,并不会把小孩好吃的真吃掉,而是说:“宝宝真乖,那么大方,这块糖还是宝宝自己吃
吧!”可见,人的自私是后天习得的,是由成人不正当的教育造成的。那么,如何进行正确
的教育呢?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儿童的道
德要逐渐涵养”。他还特别强调“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
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因此,我们要抓住关
键期,创设良好的氛围,逐渐引导幼儿形成互助、合作、分享的优良品质。下面主要就陈鹤
琴教育思想来具体谈谈:
一、让孩子享受真爱。什么叫真爱呢?真爱就是“爱”与“严”相结合,严爱相济。爱
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爱是崇高的,无私的,有理智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但是,爱不是溺爱,陈鹤琴反对过分溺爱而姑息迁就,他指出姑息足以发展儿童的自私心。
如有的父母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孩子吃,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让他独享。久而久之,孩
子就会习以为常,把这一切看作是应该的,一旦别人吃了、玩了、碰了他的东西,他就会不
高兴,甚至是发脾气。在他心里只有自己,根本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俗话说:“严是
爱,松是害”,这是千古真理,是行之有效的育孩原则。因此,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是严
格不等于严厉,更不等于体罚。陈鹤琴反对处处用成人的意志要求儿童,用成人的道德规范
儿童,他指出严管则会摧残儿童一切活动的倾向。如孩子不会念儿歌,老师和父母就大声训
斥,甚至数落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从而变得孤立封闭。因此
,成人必须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真正做到严爱相济,互相结合,让孩子享受到真
爱。总之,既要让孩子感到师长的坚强意志,体会到师长所坚持的正确原则,在坚持原则中
又亲切又关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
二、让孩子喜欢合群。陈鹤琴认为:“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儿、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
了。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5-6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既然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
,成人就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
要孩子喜欢合群,唯一的办法是给他们创造一个群体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品尝与玩
伴合作的各种滋味。对于2岁以前的孩子,他的玩伴主要是大人。因此,大人应多抽出时间
与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游戏的伙伴。2岁以后,孩子逐渐开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他们
都各自玩自己喜爱的游戏,偶而望望别的小朋友,可是还不会一起玩,这是孩子社会交往能
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成人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到3岁以后
,孩子开始喜欢同小伙伴一起玩。4岁以后,孩子之间逐渐形成了小团体,一起玩的能力增
强了。到5-6岁,孩子在一起玩的游戏中集体精神加强了,同时也形成了某种固定的交往关
系。因此,对于3岁到5、6岁的孩子,成人要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并根据
孩子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参与群体活动,尤其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更要有目的地鼓
励他进入群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成人不能回避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教孩子学会自己解决
矛盾。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让孩子体验到
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促使孩子的乐群心得到发展,成为喜欢合群的孩子。
三、让孩子学会爱人。陈鹤琴指出:“一个成人的情绪表现,有许多都是由他幼小时代情绪
生活来决定的。”因此,从小让孩子学会爱人是非常必要的。爱是一种特殊的内心体验。
爱的情感和其它情感一样,都是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1、要让孩子爱人,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热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抚养者,父母为了孩
子的健康成长,历尽艰辛,付出了伟大无私的爱,孩子在这溶溶挚爱当中长大成人,便产生
对父母的依恋和热爱。父母可以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 劳动节等特殊的节日让
孩子体会父母的辛劳,强化孩子热爱父母的情感。父母还可以抓住具体事例进行训练,使孩
子心中有父母,有他人。比如妈妈生病了,大人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妈妈哪里不舒服
,需要些什么帮助,并让他为妈妈做一些小事情。这种训练,可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的病痛
冷暖,体会父母的喜怒哀乐。
2、要让孩子学会爱人,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
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心灵里理解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放心地说,我们在他身上培养
起了最重要的情感——对人的爱。”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可以通过文艺
作品的感染,如让孩子听雷锋小时候的故事,激发他们对雷锋的同情心及敬仰之情;也可以
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如体验亲人患病时的痛苦,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
小昆虫小动物受伤害后的痛苦挣扎等,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促使孩子出现移情、同情,而
后主动地表示爱怜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要让孩子学会爱人,还必须创设良好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教师之间、亲子之间要互
相尊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树立情感丰富健康完美的师长形象。陈鹤琴指出:“这个
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
依赖这个模仿心。”所以师长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
学会爱人。
一个享受真爱,喜欢合群,懂得爱人的孩子是不会自私的,对于自私的孩子,通过这样的教
育也一定能得到改善。社会需要不自私的人,因为只有不自私的人才能和睦相处、协手共进
,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对于儿童来说,东西没有“你的”、“我的”、“我们的”分法,只懂得“我的”,尤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好的东西就是该“我的”。儿童这种“拥有”的概念是正常的,也是日后通往共享必经之路。必须让孩子懂得所有,她才能学会分享。
一。大的应该让着小的
小宝贝总想向大一点的宝贝看齐。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闹着要一个球。不管姐姐手里拿着什么,哪怕小宝贝本来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任何物品,他都会要求要有个同样的东西放在手里。大多数的妈咪可能会告诫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如果这个小姐姐是个敏感的孩子,她会怀疑父母对她的爱,她的心会因此受到伤害。而小宝贝在这样的宠爱中也学不会分享的技巧。
二。抢走宝贝手里的玩具
当小宝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千万不要抢走一个宝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贝。妈咪的这种方式无异于在向宝贝传达某种错误的观念,它会让宝贝觉得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只要动手去抢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三。强迫宝贝轮流玩
强迫宝贝轮流玩是父母教宝贝学习分享最常见的策略之一,但是,小宝贝们常常在别的宝贝刚刚把玩具拿到手的时候就急于将玩具夺回来。对于3岁以下的宝贝来说,因为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因此轮流玩仍然不是有效地解决宝贝之间争端的好方法。
四。强迫宝贝分享
当妈咪将宝贝手中的玩具拿走给另外的小宝贝玩的时候,宝贝会有什么感受呢?假定你在办公室,老板突然过来抢过你的笔记本电脑并将它交给另外一个同事,你会对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与你的同事分享吗?同样的道理,强迫小宝贝与小伙伴分享他的一切对宝贝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育儿观念:引导孩子懂得礼让,学会分享
有一次爱人把新买的香蕉放在桌子上,便高兴对女儿说:“闺女,吃香蕉了,你吃新的,我和你爸爸吃以前剩下的。”
爱人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开始打断她,然而为时已晚。等她说完后,我严肃的说:“千万不要这么教育孩子,本来现在的孩子就心眼小,不懂得分享。你再告诉她自己吃好的,让父母吃剩的。这样的话,会更加让孩子自私,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听完我的话,爱人什么也没说,把以前剩下的香蕉放在桌子上,而新买的拿走了。
这件事情看似很微小,说起来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小事情中却蕴含着大道理,父母就是在处理好一件件小事中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培养成人才的。对于教育孩子用细节决定成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现在我和爱人达成了一个共识,无论孩子多么喜欢某一样零食,都要先礼让身边的人,慢慢的吃零食时礼让他人成为了女儿的一个习惯,有点滑稽的是有时候还要监督我是否吃了,孩子瞪着眼监督我的场面,让我这个做父亲的一次次在感动中享受着幸福。
孩子的成长与成才关键要靠引导,一种好的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会出现反复,这时候最需要父母的细心与耐心,没有细心的观察就会忽略存在的问题,没有耐心的教育就会简单粗暴。
如果说孩子长大后的人生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那么在懂事之前却把握在父母手中,今天我们为孩子播种一个习惯,明天他才会收获一种性格。
育儿观念: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读英文
记得刚开始在群里看到很多妈妈提到早读对孩子有很大的好处,在本学期开学初我自己信誓旦旦的帮谕制定了早读计划,开始每天的《日有所诵》谕还能坚持,英语一直抵触,后来因为谕的不配合,所以就不了了之了。我意识到那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孩子的内动力没有,只是为了应付差事,结果孩子疲于应付,我也苦恼,聪爸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早起的也有夜猫子,后来干脆放弃。
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完形丢两分完全是因为没有语感,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趁机建议是否考虑每天抽出十分钟读一读英文课文。我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不再过多干涉,只是提建议。我看谕没有反对,我就继续说:“你不愿意早晨读,也可以晚上读。”后来谕告诉我晚上读,我告诉她既然你想好了打算做这件事就一定要坚持,妈妈可以负责监督提醒,到时你不要嫌妈妈唠叨吆。
自从定好计划后,我也计划上墙,提醒自己要记得每天监督。今天我看了一下表格,本周七天共读了五天,期中有两天是因为我忘记了。开始谕还是自己想着每天做完作业来找我读课文,但是后几天不知是懈怠还是真的忘了,需要我的提醒才能读。不过每次我提醒她后,都能很配合地读,看来提前跟孩子商量好进行起来确实不一样。
通过这几天读课文,我觉得谕课本掌握的挺好,只是个别单词发音还是不很准。毕竟学校课文太简单,内容也少,读起来要容易。只读了一周我就觉得课本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应该想办法让她读一些分级读物了,之前囤了一大堆分级读物应该能派上用场了。接下来我就要考虑如何才能让她愉快的接受这个安排,最好让她自己提出来,我要好好想想。然后还要把手头的资源进行一下梳理,做一个合理安排。
育儿观念:家长,请正确地引导孩子
午餐快要结束了,陆陆续续地有孩子把空碗送到我这边来。很快,我看到了园园小朋友也把碗送来了。真奇怪,今天这孩子碗里的排骨怎么没了呢?我问了孩子,孩子告诉我:吃了。咦?一年多来,这孩子从来不吃排骨啊!今天怎么回事?
晚上,我看到了园园的妈妈,这位母亲得意地告诉我其中的奥秘:
昨天晚上,家里给孩子准备了鸡汤,可是孩子始终不肯喝,不肯吃。为了解决这一烦神事,妈妈结合园里学的珠心算与女儿有了如下的对话:
妈妈:园园,今天学珠心算,你们班琪琪小朋友得的小红花最多,是吗?
园园:有八个了。
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问过琪琪的妈妈,告诉我,琪琪在家最爱喝汤了,鸡汤、排骨汤……喝得可多了,喝这些汤就很聪明。
园园:就像这个汤?
妈妈:是!不仅喝汤,还肯吃肉,喝一口汤,吃一块肉,就聪明一点点,正因为她喝的多,吃的多,她才变得这么聪明的啊!我们园园喝吗?
园园:喝!
于是在妈妈的激励与鼓动下,园园在家里喝了一小碗鸡汤……
听着这位妈妈的叙述,我为她感到欣慰,因为孩子不肯喝汤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我又感到深深地担忧:这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法,这样发展下去,会引来更大的难题:因为她让孩子错误地认识到聪明的来源。为了聪明,孩子会在这方面更努力,可是这样只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啊!
何谓聪明?一般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而一个孩子要具有聪明的头脑,我认为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开动脑筋。古语有去:手怕不用,脑怕不动,手越用越巧,脑越动越灵。由此可见,只有当一个孩子形成积极动脑的习惯之后,他的思维能力才会随着思维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那样才能表现出所谓的“聪明”。
第二个方面就是厚实的知识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来自于直接经验,如生活感知、体验,更重要的是来自于间接经验,即大量的阅读。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犹太族就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的民族。在犹太人家里,宝贝稍微懂事,妈咪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宝贝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宝贝书本是甜的,让宝贝在最初接触书时,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从而一生都喜欢书。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这些民族习惯都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也正是这样一个对阅读如此重视的民族,才培养出那么卓越的人才。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由此可见,聪明,与吃多吃少并没有关系,与吃什么也没有关系!作为家长,我们在解决孩子某一个坏习惯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千万不能解决了这一个坏习惯,再带来下一个坏习惯。那样,家长痛苦,孩子也痛苦,孩子的童年不允许我们这样折腾。
案例:
米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让妈妈比较困扰的一点就是:米雅不太懂礼貌。米雅想喝酸奶了,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喝酸奶!”
妈妈为了教会米雅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米雅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喝酸奶呢?”
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
米雅笑着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说得还不对。”“怎么又不对了?”“你要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请您帮我拿,好吗?’”
米雅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妈妈才去拿了酸奶。等米雅喝完,转身去玩时,却被妈妈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
米雅瞪着大眼睛说:“完了,喝完了!”
妈妈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哦,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这位母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
1、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2、不要在有客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3、将教条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
我们千叮万嘱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只用说教的形式很难让孩子记忆深刻。就算记住了,在真正需要说出口的时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们要适当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4、不要强迫孩子向陌生客人问好
不要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龄再小,也有他独立的思维空间。
许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时,会强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问好。如果孩子拒绝,得到的就是一阵生拉硬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强迫的方式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要从小做起,并且在一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沉默腼腆,请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的。
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后,我们的宝贝也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礼貌标兵”。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华师聚优育儿课堂: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育儿观念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而孩子的健康、聪明需要父母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人们不是说: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所圈、所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这就说明教育的重要。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行为的发展。良好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头脑聪明、积极乐观的人。
但在现实中,家长们往往都缺乏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子过河――凭感觉了。自今年9月我们的女儿阳阳开始幼儿园学习后,我们有幸参加了新生家长培训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非常及时也非常有针对性,帮我们解答了许多存在的疑问,也纠正了我们一些认识上的偏误,让我们逐步掌握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又深刻的体会到做一个称职的、让孩子喜欢的父母是何等的不容易。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但要更新观念,走出各种误区,更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要以爱的教育来培养小孩。对小孩的各种要求应顺其发展、启发引导、减少压力,多给小孩创造其自由探索、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
s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幼儿实施教育,不仅在于幼儿园的教育,还应当贯穿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更应与老师密切合作。
家园共育《育儿观念:引导孩子的几点做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