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开放日,到底有没有用?

11-12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园的开放日,到底有没有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幼儿园的开放日,到底有没有用?上周四,**所在的班级又举行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这样的开放日,我曾经参加了2次,但是感觉效果都不是很好。

第一次参加开放日,是在**才上幼儿园大概2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上。孩子们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此,当家长们进入教室以后,孩子们大都会缠着家长,要家长抱,或者让家长陪着做各种活动。一旦家长拒绝,那么孩子大都会以大哭来表示不满。因此,第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到处都充斥着孩子的哭声。还有,就是到中午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不让家长走。本来我还打算让**继续留在幼儿园,可是,大部分家长因为无法忍受孩子的哭叫,都把孩子接走了,我也只好把**带回了家。

第二次家长开放日,是大概在**上幼儿园半年以后了,那个时候**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是,那次的开放日给我的感觉也不是很好。很多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玩儿,但是还是有**以及个别的小朋友一直要缠着家长,我也不好当时老师以及其他家长的面训斥她,只好尽量依着她。到外面活动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跟着老师操或者其他的运动,只有**,老师让干什么都不干,只是盯着我,生怕我跑了一样。感觉颇为郁闷!中午还是一样把**接回了家。

上周四是我第三次参加**的家长开放日。这一次,**表现还不错,不再缠着我了,可是,给我感觉是这样的家长开放日还是不好。记得他们的班主任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过如何刷牙以后,就开始让小朋友们自由活动,**选择去小舞台玩儿。说是小舞台就是有一些小孩子可以玩儿的乐器,然后老师给放上音乐,小朋友就可以自由地跳舞。**开始拿了一个米老鼠的面具,可是一直没带好,然后就被她们的一个老师给拿去了,但是却没有帮**戴上,而是给另外一个小朋友戴上了。我不知道这个老师是无心还是有意,反正,**因此而不开心了。她闷闷不乐地站在一边,什么也不玩儿,我劝她也不行。后来,他们的班主任老师过来,问**怎么了?**也不说。我说:“可能是因为没戴着面具吧?”我没有说那个老师把**拿的面具给别的小朋友戴上了,怕给**带来更不好的影响。后来,在班主任老师的劝解下,**去手工区做手工了,还好,没有再不高兴,但是,她却拒绝再去小舞台玩儿了。

这期间,孩子们喝了一次水,一次奶,老师还把他们分成两个小组,各自活动,**留在了阅读区。我发现,在老师给他们讲故事的过程中,**很少有老老实实坐在那的时候,总是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到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会儿又坐到地下,反正一刻也不老实。

再后来,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出去活动,先是做操,然后自由活动。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还比较长,小朋友们都玩儿得很开心。**也开心地到处跑,玩儿滑梯,扔沙包,滚呼啦圈,反正是让小朋友们都运动了起来。唯一的遗憾是,他们活动的地方阳光比较少,都被前面的楼给挡住了。

时间过得真快,眼看着又到了午饭时间。**估计知道我要走了,就跑过来和我商量,说她想回家。我劝说**:“**,你看你下午还有英语课呢,如果你不去,你们老师肯定要想你啦。老师会说,咦,怎么回答问题特别好的那个**怎么没来呀?那我这贴画发给谁呀?(他们上课,老师都会利用贴画来鼓励小朋友回答问题,有时候**回家胸前会贴好几个贴画。)”看来我的鼓励很起作用,**开心地和老师进了教室。

晚上,我来接**的时候,老师和我表扬**:“今天**表现得特别棒,中午没哭。(看来肯定有小朋友哭了)而且晚上吃饭也吃得特比好。”我趁着**换鞋的时候,悄悄地问老师:“是不是**平时上课也不认真呀?上蹿下跳的。”老师说:“没有哇,**平时上课可认真了,如果心情好的时候,就数她回答问题的声音大。”我一听,放心了。

总体来讲,我认为其实开放日的意义不是很大。幼儿园的本意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生活状况,可是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孩子不是哭,就是闹,或者是不认真上课,可能到给家长多添了一份担心。其实平日里,教师多增加点和家长交流的时间,让家长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拿出半天时间来看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孩子的表现都和平时不一样,幼儿园还是要多注重平时和家长的交流,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有儿女:“好爸爸炼成术”到底有没有?


这个暑假,随着二大电视台的热播节目。都在讨论关于“爸爸”的话题,譬如爸爸要多陪伴孩子,夫妻之间互相理解,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谁更重要等等,我们很认同。但是,具体如何去做呢,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好爸爸炼成术”呢?

别着急,我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人都称老李。这个老李,怎么说呢,是一个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中年男人,不用说,在家里那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而他的老婆呢,恰恰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女人该干、男人该干的事情,全都干了,而且干的很好。要说吧,他老婆肯定是一肚子怨言和不满,应该是一个怨妇的形象,而家里也应该是矛盾不断。可是,您错了,他们两个感情很好,家里也甜蜜得不行。

刚开始,我们还以为这是由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老李撞上狗屎运,娶了一个遍天下难寻的贤惠妻子。后来,听了他老婆的一席话,才明白并非如此,也让当时还没有成家的我,深深为之触动。

她说,有一次,我们家重新装修,在刷墙的时候,发现厨房门框上有一个黑黑的印记,我们都很奇怪,这印记是从哪里来的——在一次做饭的时候,我忽然一抬头,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老李虽然从来不进厨房,但又一个习惯,就是下班时买一包瓜子,当我在厨房里忙着做饭,他就倚着门框一遍嗑着瓜子一遍陪着我说话。久而久之,他的头在门框上就留下了这个印记。

她又说,人家都说,老李在家里就是一个甩手掌柜,都为我觉得委屈。但是,老李手懒嘴甜,整天把我哄得心情很好,我真的是从来都没有感到自己“吃亏”。

这个故事太像是“读者”里的故事了,但就是这么真实地发生在了生活之中——就是这个平凡的故事,一直让我记到今天。

是的,我想说的是,我特别不相信哪种把“政治厚黑学”、“职场宫心计”等方法移植到家庭关系之中的。“结婚后千万不要主动做饭做家务,一旦做成习惯,就会做一辈子”等等,说这些话的人,往往自己的家庭并不美满——很简单,他或她,敢当着自己的爱人这么说吗?

每个家庭成员,需要付出的,是爱,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在一个家庭里,真的不需要讲谋略,使心眼,分清楚。天下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爱,从来都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每个家庭里适用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那种。

我们要做的,是爱每一个家庭成员,因为他们都无可替代。我们也要给每一个家庭成员爱的机会,因为他们需要体验,爱的过程。

当爸爸笨手笨脚帮你择菜的时候,不要把他推开;当爸爸给孩子喂奶弄洒了的时候,不要埋怨;给爸爸和孩子相处的机会,让爸爸单独带带孩子……总之,我相信,每个家庭的夫妻走到一起,肯定是有爱的,那么,在家庭的生活中,为什么不把这种爱延续呢?

当我们有时候开始计较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对方的优点——就像老李的家庭一样——并且,把这种不可替代的优点,发挥出来。譬如,爸爸最适合的,是和孩子爬在地板给孩子骑,是带着孩子去草地上疯跑,是教孩子打篮球、踢足球,是给孩子画鬼脸胡闹……当然,我说的普遍现象,也有些性格比较内敛的爸爸,就适合给孩子喂奶、穿衣、阅读、画画……都是很好的。

是的,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老公”、“别人的爸爸”来要求自己的爱人;我们一定要坚信,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最亲的。

育儿观念:到底有没有“天才儿童”呢?


父母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而又好学,各方面都很出众的天才,但其实这样的孩子是很少的。

为了迎合父母想要培养“天才儿童”的心理,市面上各种学习啊、训练啊、书籍啊,就连玩具都和“天才”挂上钩了,叫做“智力玩具”。

那么,智力玩具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否有效?

反正不会有害处,除非是孩子由此受到父母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但是,智力玩具不可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天才。大多数专家认为环境与遗传是十分重要的,不管你怎么培养,不可能产生第二个莫扎特。

就算真能培养出“天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很重要啊,非常聪明的小孩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当他们的父母自喜得意时,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许是很棘手的。

朱迪?加尔布雷思在她的《天才儿童生存指南》一书中,列举了天才儿童的八大弱点,包括“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缺”,“我们离父母的要求太远”等。

专家认为父母诚实坦率地与孩子相处,与孩子一起解决碰到的问题这很重要;父母应诱导孩子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而不应对他们要求太多。

幻想对孩子来说犹如音乐课一样重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天才儿童学校的负责人切维?马丁说:“我们所要的努力是教育父母设法让孩子玩得更好些。”(果真有天才儿童学校~)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天生高智商的孩子,许多专家认为天才儿童应得到特别培养,但也有人担心这些智力超群的儿童如长期与同龄人分离。

如送往特别的学校进行特别培养,会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那些早年被贴上标签认为是神童的孩子,容易对前途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由于智商高而打保票认为将来一定会成为什么什么,往往会造成悲剧。

在学龄前儿童中搞智商标准更为有害。因为这种智商测试并不可靠,智商高固然可以说小孩聪明伶俐,但智商低,就毫无意义了,因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小孩在测试时紧张引起的,或是因为身体不舒服造成的……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天才儿童”呢?

许多从事天才儿童教育的老师告诉家长:“凭自己的直觉”。

虽然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才能会估计过高,但没有任何人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另外,也有些基本的衡量标准,这些儿童往往具有特别的好奇心、掌握丰富的词汇等。

然而,如果你的孩子到了4岁还不会计算,也不要沮丧,即使是爱因斯坦,他小的时候也被认作是智力迟缓的孩子,只有他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大教授”。

脱离实际的说教是没有用的


越来越觉得,孩子的教育靠脱离实际的说教完全是没有用的。他们的成长是体验式的感悟,无法用你的一句话替代。去上英文课路上,丫丫吃着口香糖,吃完了,我没带任何纸巾,只好帮她捏成个小球拿在手里,准备找个垃圾桶扔掉。丫丫见状,立马对口香糖产生了兴趣,也拿到手里捏啊拉的,一边捏一边自己编歌词:“拉啊拉,拉成一个蜘蛛网……”我刚想制止,又想:对她来说这跟橡皮泥也没啥区别,只要不再吃下去,倒也无所谓。

我只是提醒她说:“小心别沾到衣服上,口香糖洗不掉的,奶奶洗衣服很辛苦。”不过,我知道这样的话很无力的,就算她拼命点头真的有听进去我都觉得结果很悬。果然,还没到门口,口香糖已经糊了她一裤子

,她努力地用力地要把那些黏糊糊的东西抠掉,但是根本没有用,真是又恶心又难看,丫丫无助地看着我,向我求救,我也帮她弄了一下,还是一点用都没用。我说:“口香糖弄在衣服上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就算洗都洗不掉。”丫丫懊恼地说:“妈妈,下次我再也不玩口香糖了。”我“恩,下次要小心点。不过,妈妈倒是还有一个办法~~”我故作神秘地说,“把裤子冰到冰箱里,口香糖就容易弄掉了。”丫丫立即两眼放光:“真的吗?那等一下回家我们赶紧试试吧。”

下课后,丫丫又问我要了一个口香糖吃,并赶忙说:“妈妈,这次我绝对不会玩了。”这次,我倒是真可以相信她了,她的确也做到了。而且到家第一件事就让我把衣服冰到冰箱里,相信以后她对这个小技巧都会记忆犹新呢。

都说不管是最好的管,但是有了相当阅历的我们总想让孩子少走弯路,能走最完美的人生道路。吃饭,学习,就连怎么玩都管的面面俱到,但是真的有效果了吗?可能从某些方面来讲,现在的孩子还不如我们那一代散养出来的好呢。没饿过肚子,怎么知道饭有多香?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努力创造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却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现在每当我预见到丫丫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我就会有两种选择。对于短时间内不会看到不良影响的,是原则性的习惯养成问题,我会尽可能形象生动夸张的像讲故事那样描绘出她的决定所带来的后果。比如,她晚上不肯睡。我就说:“哦,宝宝不想睡觉是可以的。不过,妈妈想告诉你一件事。一到9点钟啊,我们身体里的细胞宝宝都要睡觉了,你要是不让她们睡觉啊,她们已经工作了一天很累很累,如果不能休息,他们就开始缩小,再缩小,最后死掉了。你知道细胞宝宝死掉会怎么样吗?你的身体啊就没力气了,你的大脑啊就变傻了。有可能啊,你突然不认识妈妈了,想去玩都爬不起来了,那可怎么办啊?”一般没等我说完,丫丫就已经慌了:“那我还是睡觉吧。”如果她不肯刷牙,我就说:“我看到你嘴巴里的牙菌啊开始对你的牙齿抹酸液了,刚开始只是一点点还能刷掉,再过一会儿你的牙齿上全是酸液,你的牙齿就会被腐蚀掉了,先是牙齿上有个洞,这个洞越来越大,先半个牙齿没有了,然后整个牙齿没有了,最后连牙根都没有了。就这样,一个牙齿没有了,两个……”一般这样的故事不会讲到最后,她早就冲进卫生间了。其实,我说的故事都是事实,只是添油加醋加点感情色彩而已,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家孩子的喜好,如果喜欢奥特曼的估计加点奥特曼和怪兽的元素就能让孩子听进去了。对于结果是立竿见影,她又非干不可的,就二话不说让她去,就算闯了祸,也要忍住不发脾气,最好等她自己先反省,我们再来加强巩固。

爱是有心却无痕,“不管”才是最难的!

从孩子看家教——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当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时,迎接这个幼小生命的第一个世界就是家,在家的呵护下,孩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行走,生命成长的第一步从家开始了……

家是教育的“第一土壤”。不同的家教造就不同的孩子。你们知道,家教好的孩子与家教不好的孩子区别在哪里吗?这一点,每个班的班主任最清楚。那就是,不同在心灵。孩子喜欢谴责别人,也许是家长平时对他批评过多;孩子凡事喜欢抱怨,也许是家长总是挑剔他;孩子喜欢对抗,也许是因为家长对他有敌意和强制;孩子不够善良,也许是因为家长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孩子胆小、羞怯,也许是他经常被嘲弄、辱骂;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也许是因为我们捉孩子的话柄

,翻老账;孩子不辨是非,也许是因为我们的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孩子很自卑,也许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也许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孩子不喜欢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孩子不上进,不努力,也许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孩子很自私,也许是因为我们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孩子懒惰和依赖,也许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孩子撒谎、骗人,也许是因为我们不够宽容,喜欢惩罚孩子;孩子有暴力行为,也许是因为我们常用暴力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孩子意志不坚强,惧怕困难,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锻炼的机会。那些家教好的孩子心是暖的,他们干什么事都有热情,也能干好。而家教不好的许多孩子,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的心是冷冰冰的。

读了《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让我明白了教育孩子不能短视,要对孩子要往后看30年。30年之后,你的孩子30多岁了,你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人引用长、宽、高的维度来描述。长,就是有一技之长,并能不断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宽,做人宽容,能与人相处和合作。高,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把握好原则,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之心,用心教育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


又是一年七月到,迎来了暑假,大班的孩子们即将要成为小学生了。在暑假期间,许多父母选择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的培训班。那么,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1)幼儿园大班教学的时间大致上还是安排20分钟作为一个单元,而小学就要40分钟,这对于小孩的专注力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

2)大班的学习生活,更偏向于“动”,通常都在各种活动中度过,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比较大。然而到了小学,每个人都有桌椅,除了体育课等一些活动课程,上课时间多数是要安静地坐着,更偏向于“静”。

3)大班的教室里往往还配套有生活设施,如喝水区,洗手池,小厕所,午睡区等,生活上如有个别不能自理的情况,有阿姨可以协助。到了小学,教室里只有学习相关的设施,生活设施相对配套没那么多,因此对小孩的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4)学习内容方面,幼儿园的学习相对都比较形象,主要是增强幼儿的认知水平。而小学的开始,就需要有一些抽象的学习,比如拼音,看图说话,算术的学习,需要大脑进行一定的富有想象力的抽象思维,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

5)在书写方面,幼儿园通常没有太高的要求,课后作业也通常是孩子口述家长书写。到了小学,拼音,汉字,算术,都是要靠自己书写,并且将有一定量的作业要完成,对手掌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幼儿也是一个挑战。

可以对照以上几点,如果家里的孩子有3点以上存在一定的衔接差距,不妨考虑适当参加“幼小衔接”培训班,帮助大班的孩子完成向小学生的转变。当然,如果家里的孩子自律性已经比较强,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了,可以考虑在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即可,向孩子说明未来的小学生活可能存在的一些挑战,鼓励孩子开启全新的小学生活。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的开放日,到底有没有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