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行为习惯:如何让小孩子听话,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孩子都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听话的时候让人特别喜欢,皮的时候也让人束手无策。很多爸爸妈妈面对孩子的胡闹选择用棍棒来解决,或者任由孩子胡闹,这些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是会导致孩子走歪路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守规矩。
1.营造快乐的氛围
妈妈在教孩子规矩的时候,不要严肃地板着脸,最好是在一个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如果妈妈脸色不好看,一本正经地说教时,孩子反而会听不进去。相反,如果是在说说笑笑中跟孩子讲道理的话,孩子反而会更加容易按照你所说的做。
2.把握好规矩的边缘
规矩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所以在制定规矩的时候也不能把规矩制定地太死,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发挥也是很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孩子想和朋友外出玩耍,不想做作业的话,妈妈就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现在出去玩可以,但前提是,你得向我保证会在晚上7点钟之前把作业写出来,如果你无法完成的话,那么你必须先把作业完成再出去。”这个规矩既给了孩子选择的空间,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
3.是规矩就一定要守
既然有规矩的存在,就代表着不遵守规矩要有一定的惩罚。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却没有惩罚的话,那要规矩干什么?
4.要坚定和有耐心
因为孩子还小,记忆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有时候会把规矩忘记。
爸爸妈妈既要坚定地灌输孩子要遵守规矩的理念,也要一直教育孩子守规矩,有的妈妈可能会觉得很烦,不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说,可是没有付出又哪里来的回报呢,所以,爸爸妈妈为了孩子还是要耐心地教孩子要守规矩,直到他记住为为止。
EQ在国内造成一股热潮之后,不断有许多父母问我有关培养孩子EQ的问题,其实目前对EQ的主张可谓百家争鸣,所举的内容和培养之道亦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依畅销书《EQ》的作者高曼博士的说法,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教育有五个步骤,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一、察觉孩子的情绪: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背后有其原因,不管他们是否清楚原因何在。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明来由的怒气或沮丧时,不妨停下脚步来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运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
二、体察情绪是亲近孩子和教导孩子的机会:一些父母试图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希望他们的这些情绪能够自己过去,但父母经常发现这个方法的效果不好。事实上,父母在情绪的疏解方面要给孩子以协助,以帮助他们澄清情绪、了解情绪,才不致使孩子的负面情绪扩大或恶化。
三、换位思考式的倾听和确认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通过注意他们的身体语言来觉察,如脸部表情和姿势。但是别忘了,孩子也会观察父母的身体语言。因此,父母可以用一种轻松但专注的态度来倾听孩子,可以通过不带质问的语气来询问孩子,了解他们的情绪,如说:“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
四、帮助孩子以言语表明情绪:当父母看到孩子流泪,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可以让孩子了解,并学到描述情绪的字眼。研究显示,一个人如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在神经系统上取得宽心或镇静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让父母告诉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而只是单纯地协助孩子发展表达情绪的语汇。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样,他们同时也会有两种以上的混合情绪,这时父母可以通过言语让孩子了解这是正常的,比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对参加少年棒球队选拔有点兴奋,也有点害怕。”
五、与孩子商讨解决之道: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问题,偏差行为才是问题,这是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当孩子因情绪问题而出现偏差行为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之道,帮助孩子顺利解决问题。举例而言,父母可以说:“你很生气小杰拿了你的东西,如果是我也会生气,但你打他是不对的。让我们想想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
最近对王子公主类的童话很反感,给文文讲故事都会特意的避免,不得已讲到,都会匆匆带过,
公主除了美丽和善良,还有什么。凭什么靠这个就一定要想当然的追求的到幸福。
王子爱上公主无一例外的全是因为她的美丽,善良丑陋的公主有人爱吗。。。如此肤浅的王子,和弱质的公主
注定了童话只敢以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结尾,没有一个童话故事胆敢写王子和公主的婚后。
骗子骗子骗子。。。。
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心地不在纯洁了吗,还是已经蒙尘了。。
灰姑娘也好,白雪公主也好,公主都像是个牵线的娃娃,没有灵魂,除了顺从和软绵绵的依赖,
心灵是空的,向往的只是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
她们的那种纯洁善良,其实是无力的残忍,并给自己的无力挂在道德的顶尖,扯着周围的人一起往下落。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分不清楚善恶,只是一种伪善和无能。
很小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尤其喜欢看格林童话,喜欢王子和公主的生活。
哪个女孩不是在王子公主的神话里长大,不憧憬白马和王子的浪漫。
有谁肯把童话留给童年,不带着它长大。也只有长大了才不情不愿的承认,童话就是童话。
因为王子和公主有一天醒来发现,从此的幸福生活,变成一天又一天的重复。
幸福被坐在了屁股底下,只有别人看的到。
王子和公主梦醒时分,原来幸福经不起重复。
是的,幸福经不住一再的重复,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那是简单版的童话。
现实生活是需要耕耘的,现实生活是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换言之,不可能不劳而获。
一味的期待,一味的依赖,一味的总想占上风,永远要对方低头,收到的只能是一片荒芜。
现在总是回想起明月老师的这句话,
“知道孩子是在自己的羽翼呵护下生活,会有一种心痛的幸福。”
每次夸奖完她漂亮的时候,都会很后悔。
我讨厌童话。。。。
详细请查看论坛原帖
家里有个三岁小宝贝,经常说一些搞笑的话语。
1、洗头
某天,兴儿把小火车们倒扣在小铁盒里。看不懂的我问:“这是干嘛呀?”兴儿答道:“给小火车洗头。”
2、苕货
给他讲麦兜的故事。兴儿:“麦兜是只小猪吗?”我:“是啊,是只笨笨的可爱小猪。”兴儿:“他是个苕货吗?”我:“……”
3、擦胡子
小朋友摸着他爸满是胡渣的下巴说:“妈妈,我要毛巾,爸爸的嘴巴脏了。爸爸的胡子好脏,爸爸不爱干净,擦胡子。”
4、裙子
某天,我穿的白色连衣裙,小朋友穿的白毛衣。小朋友跑过来拍拍自己的衣服对我说:“我们俩穿一样的。你穿裙子,我不是女孩,不穿裙子,我穿衣服,你穿裙子多丑呀。”
5、当老师
特别喜欢金宝贝,喜欢玩老师上课游戏。某天兴儿老师又上课了,爸爸不太配合。兴儿对爸爸说:“同学,你要认真听molly老师上课,你这样是不行的。”一转头对我说:“校长,这个同学不太听话啊。”
有一天给他穿了金宝贝的T恤(金宝老师同款),衣服有点大,准备给他换一件。结果人家自己在那说:“这是我当老师穿的衣服。”外婆说:“等你当老师再穿咧,你还没当老师啊!”是有多喜欢金宝的老师啊~~
世间百业,父母这一职业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在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上,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子课.
晨曦微明,省城新建路边,一位父亲正在愤怒地斥骂不愿上学的儿子。围观者猜想,这肯定是个成绩垫底、不爱学习的孩子。细问之下,情况出人意料。孩子是某重点中学全班排名前3的好学生。只因老师一句叮嘱“让孩子不要光琢磨难题,这对中考很不利”,这位父亲就着急上火,头晚将孩子训斥了两个多小时,却没给孩子辩解一句的机会。
1月12日,在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演讲现场,提起曾经目睹的一幕,主讲人、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感慨良多:“那位家长毕业于省内一流高校,文化素质并不低,但教育孩子的能力却极为有限。所以说,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与教育孩子方面的素质高低是两回事,要教好孩子,家长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真正的教育是爱与智慧的结晶
家长和老师“踢皮球”。许多家长一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便将责任归咎于学校,认为是学校没把孩子教育好。一些老师在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时也常说:“如果你了解这个孩子的家长是什么人,你就知道这个孩子肯定会有什么问题。”如此一来,家庭教育埋怨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在埋怨家庭教育,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形成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关系。这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事实上,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弥补,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为孩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获得父母的资格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成为称职的父母却需要努力学习。大多数父母都是无师自通,认为自己的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或者别人怎么教育孩子,自己就怎么教育孩子。这是不行的。因为时代变迁,父母也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长。传统理念要求我们做事专心,不能三心二意,现在很多学生却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对此,不少家长气愤不已。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听音乐不一定影响写作业,或许还有助于孩子写作业。这就需要家长转换教育思路,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不要因为父母的思想高度,限制了孩子发展的高度。家庭是孩子成长永远的场所,父母是孩子发展永远的老师。父母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孩子,没有很高精神境界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很高精神境界的孩子。现在,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唉,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全指望孩子了。”相应地,孩子也可能想:“我就像你这样活着,怎么不行?”所以,父母需要提升自己,可能物质状况不好,但一定要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从另一个角度讲,父母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找到一本自己最喜欢读的书。母亲可能会劈头盖脸地说:“赶快写作业,作业还没写,看什么闲书?”这怎么会是闲书呢?如果一个孩子放学后,能有一本书让他如饥似渴地惦记着,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在有的父母看来,学好课内知识就够了。这是错误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认识影响了孩子。
家教误区羁绊孩子成长脚步
对孩子的期望值虚高。有些家长说:“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要还给我一个大学生,最好是清华、北大的。”孩子有没有可能进清华、北大?有可能。但是每年进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全国来说是少数中的少数,精英中的精英。家长盲目要求所有孩子都成为精英,这是不现实的。因此,怎样正确确立对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研究孩子,理性地给孩子树立合理发展目标,可以适当高一点,但不要虚高,期望值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不能把自己的一厢情愿强加给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不断去努力,提倡学习改变命运,勤奋成就未来。
对孩子的要求有偏颇。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都不干也可以。事实上,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学习也不好。原因在于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学习肯定上不去;如果他各方面都涉猎,激发的则是更多的责任感。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全面,要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劳动习惯,而不仅仅关注他的学习。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让他承担起来,家长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苏州一位教育专家的孩子小时候经常丢三落四,忘记带钥匙,每次都打电话找家长。一开始家长总把钥匙送到学校,反复几次后,孩子仍出现同样的问题。于是,家长告诉孩子,从这次开始不给你送了,自己做的事情要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投机心理。很多家长希望世界上有一种办法能解决所有的家庭教育问题。事实上,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世界上惟一的,你是“这一个”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你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采用。家长只能自己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谁也不能代替。父母要善于变换方式,多动脑筋想办法,多倾听少唠叨。因为父母说得太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不爱说话。国外一个家庭主妇的小儿子总爱随地小便,这位聪明的妈妈想了个办法,她把很多彩色小画片放到冲水马桶里给孩子演示,看着画片随水流旋转而下,孩子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每次他都规规矩矩上完厕所后放一个画片,看这有意思的一幕。问题就此迎刃而解。
在看待孩子的视角上,注重外在,忽视内在。孩子今天会背一首诗,会做算术了……大多数时间里,家长只看到孩子外在的变化,却忽视了对孩子兴趣、视野、习惯、思维等内在品质的培养。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学跳舞、学弹曲,家长只关注技巧训练的实际效果,却从不引导孩子领悟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孩子鹦鹉学舌般背诵“白日依山尽”,家长只顾高兴,却忘了告诉孩子“白日”怎样“依山尽”的情景。
教育孩子的心态比较急躁。家长对待孩子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巴不得8岁的孩子就大学毕业,孩子才上三年级就给他补习四年级的课程。有句话说,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固然有合理的地方,但也不完全对。如果人生是100米的短跑,那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必要的,但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即便今天落下,明天也能赶上。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焦躁心态,要学会等待,如果孩子今天比别人慢一步,明天他可能比别人快一步,不要认为今天慢一步,就一辈子比别人慢。人生的过程是不能浓缩的,必须有经历才能真正有所体会。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一定要正确看待,要怀着一颗包容心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训斥。
有心无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无限潜力,学会适度欣赏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该是理性的,同时对他的潜力也要有信心。科学研究发现,目前人脑的潜力只发挥了1/4,大量潜能尚待开掘。父母应该是孩子潜能的激发者,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无数可能,并在适当的场合给孩子竖起“大拇指”,这对树立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当然,在学会赞赏孩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惩罚,适度的惩罚会让他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担责任,这与表扬并不矛盾。
让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喜欢做的事。孩子的时间不要被父母全部占满,即使孩子傻傻地发呆,那也是非常迷人的时刻,因为他在想自己的事情。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很感谢父母在童年时让他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由于身体不好休学在家,他经常一个人呆坐在野外,看着周围的自然景观,后来写作时,一描写自然环境就马上能想起儿时看到的景色。家长应该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和时刻,千万不要把他的时间和大脑塞满,这样可能让他错过很多的发展可能。
让读书写字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看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不是看他工作时什么样,而是看他如何打发休闲时光。有的人休闲时打麻将、喝酒,有的人听音乐、看书。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迥异。如果家长能以身作则,从小就培养孩子对读书的热爱,那么他的一生都会以此为乐并有所收获。同时,要让写日记成为一种习惯,让孩子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不一定长篇大论,可以是一句话、一点感受。关键是父母首先要做到。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不尊重孩子的话语权,一味向孩子灌输,时间一长,孩子会把心门紧闭,把父母推得更远。父母要学会平等沟通,既讲出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让孩子打开心门。当孩子讲述流畅时,千万不能打断他,而且要倾注耐心,不断呼应,让孩子感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
演讲结束时,马兆兴表示:“家庭教育贵在有心无痕,身教胜于言传。每位家长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相信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一对好父母。”
现在父母可能会觉得,在孩子上学以前就让他们接触计算机,将会使他他们在正式上学之后在智力和能力上胜过他们的同学一筹,可是经专家研究认为,具体到培养关键性的智力这一问题上来,钢琴的键盘要比计算机的键盘更加有用。
开发孩子的智力,是让孩子学钢琴好还是学电脑好呢?这是许多父母困惑的问题。也许父母会选择后者,但是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学钢琴要比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电脑更有益处。他们的研究显示,音乐训练能够培养儿童的抽象推理,可能使起在今后的学习中数学成绩更加优秀。
现在父母可能会觉得,在孩子上学以前就让他们接触计算机,将会使他他们在正式上学之后在智力和能力上胜过他们的同学一筹,可是经专家研究认为,具体到培养关键性的智力这一问题上来,钢琴的键盘要比计算机的键盘更加有用。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在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的研究中,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什尔博士发现,那些接受过钢琴训练的小孩,在对数学、国际象棋、科学、工程学的智能测验中,得分要比其他儿童高出34%。劳什尔博士综合评估了儿童对比例概念的理解能力,认为这一点对于他们将来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对劳什尔博士这一研究成果的一个解释,是来自近期其他科研人员所进行的一些对人类大脑的研究。那些研究显示,在生命早期当中的一些经历帮助大脑中一个部位的神经细胞同另一个部位的神经细胞形成联系,而这种联系掌管着一整套人类的技巧,从语言能力到擅长房屋内部设计等等。劳什尔博士确信,幼年时的音乐训练促进这些神经细胞同大脑中负责抽象推理特别是理解数学概念所需要的那一部分神经细胞相联系。
第一类表现
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老是跟不上别人的速度,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总是拖三落四,那怕大人发脾气也做不快。
原因
天生如此,这类孩子对事物常常表现出畏缩、害怕、害羞沉默,且不愿意与别人互动。
解决之道
这一类宝宝处事磨蹭,是因为性格使然,所以要想从根源上改变这类宝宝磨蹭的习惯是不现实的。但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给予宝宝帮助与鼓励,不要嘲笑宝宝的慢,而是对他的每一点进步予以最大的表场,从而激发宝宝做事加快速度。
第二类表现
做事并不每件都落后于别的孩子,仔细观察发现,这类宝宝通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有较大诱惑时做事动作较快,若所做或将做的事是他不情愿的,动作就变得慢吞吞。
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这类宝宝通常在爸妈吩咐做某事时,并没有集中注意力听到并随之去做,或心里想着其他事,做爸妈要求的事情就显得“漫不经心”,在爸妈眼里这种行为就是“慢吞吞”。
解决之道:可以选择孩子平时最爱东西,比如最爱玩的游戏、最爱看的动画片等等,激发孩子做事的注意力,还可以做一些练习,来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尽量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做比较,但可以跟他以前的表现比,也可以跟爸爸妈妈比,这样处理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2、爸妈指令太多,孩子无从应付:
爸妈有时往往一个指令出去,就要孩子马上做出响应。然而每个孩子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动作发展较快,有的是思考方面较快,当孩子的思考动作协调不是很好时,而家长却又要求严格,超出孩子动作能力时,爸妈就会认为孩子慢吞吞,而孩子则会认为他已经很快了。爸爸妈妈和孩子的标准不一样,常是孩子被认为慢吞吞的主要原因。
解决之道:爸爸妈妈做事也不能急于求成,孩子做事慢并非说改就改,要孩子改掉一种坏毛病,养成一种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反复的、多次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第一,家长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人家的差;第二,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但要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不能操之过急;第三,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第四,要持之以恒,注意在求快的同时,依然要以做得好为最终标准。
3、缺乏兴趣:孩子面对他感兴趣的事,动作就很快,没兴趣的事就在那里磨蹭,如今天要去动物园玩,他可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袜子,还反过来催大人。如果换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的玩具的话,他就开始慢吞吞,任你喊破嗓子,他的动作还是依然故我的慢。
解决之道:激发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试着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比较感兴趣,试着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例如答应孩子做完事可以看十分钟电视,又或者答应孩子可以买一样玩具等等,只要注意观察,有十足的耐心,孩子磨蹭的坏习惯一定是可以根治的。
4、家庭氛围:爸爸妈妈都是慢性子,叫宝宝如何快得起来。
解决之道:先改变一下自己,再想着改变宝宝吧。又或者来一个家庭比赛,看看谁的动作快。
5、缺乏信心:通常这类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孩子的行为常常有指责之处,令孩子无端失去信心,认为少做少错,自然动作迟缓。
解决之道:对于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一定要改变以往追求完美的教育方法,“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试着把责备改成鼓励。例如:孩子喝牛奶时把杯子弄翻了,如果妈妈能换一个角度问他:“你把牛妈妈的奶洒了,要怎么办?”可能就容易引发孩子对立时解决问题的兴趣,如果只是一味责怪,会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6、依赖性过强:“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紧,爸爸妈妈会给我做的。”孩子们的普通心理。
解决之道:爸爸妈妈先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顾孩子过分细致了,是不是为孩子安排了一切,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对于一些需要独立处理的事无法自理,处处依赖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欢磨磨蹭蹭。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有这样的倾向,爸爸妈妈可千万要注意坚持原则,该是宝宝的事情一定要认他自己做,不要让他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例如:本来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里磨蹭想等着妈妈做,结果妈妈看不下去骂几句之后,还是帮他收拾,这样是不会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此,父母坚持原则是很重要的。
帮孩子改掉做作业磨蹭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是不是磨蹭?那是许多父母的一块心病。学几招应对办法吧——
规定时间,闹钟提醒。根据作业量给孩子规定完成的时间,到时间就不准再做了,完不成就等着挨老师的批评。可以把时间分成三四段,分别上好闹钟,每隔一段时间闹钟就会提醒孩子:过去多长时间了,还有多少时间,如不抓紧做恐怕就来不及了。有了这个压力,几次下来,孩子就变得迅速了。
任务适度,留有空闲。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如果告诉孩子:“就这些题,做完了你就自由安排。”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多教方法,培养习惯。孩子做作业慢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知识掌握得不牢、方法不多、思路不清晰,这种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磨蹭。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给孩子复习一下功课,捋清知识点,并教孩子一些解题的方法。另外,要培养孩子做作业时专注的习惯和及时做的习惯。专注的程度也决定快慢。
相信《小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好?》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