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想要的生活 ,你懂了吗?

11-12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们想要的生活 ,你懂了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孩子们想要的生活,你懂了吗?每个孩子都有想过的生活,过自己的生活。可是孩子的生活却牢牢地被父母控制着,他们失去了一切儿童应该享有的生活,最简单最快乐的生活。

在每一次与孩子的咨询中,他们都表达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没有父母的指责,没有父母的批评,没有父母的操纵,没有父母的期望,只是自然地想要成为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长的人。

我要的生活,就是放学后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放学后,我总是很努力地把家庭作业完成了,可是我发现,我这样的努力,却得不到我想要的,我还得做课外练习,还得英语补习,还得练钢琴,还得……总之,不管我怎么努力,我还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生活---放学后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我要的生活,就是想和爸爸妈妈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在我身边经经常会发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我总想爸爸妈妈也能分享其中的快乐,可是当我想说时,爸爸却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她们总嫌我太吵了,把我赶进小房间里,让我一个人去看书。我很怀念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一起给我讲故事,那时我的多么幸福啊。我很想回到从前,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说故事。

我要的生活,就是在周未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可是我没有周未。我害怕周未的到来,因为周未是我最忙的时候,因为有学不完的奥数,有画不完的画,有弹不完的钢琴,有听不完的英语,有做不完的作业。当经过公园时,看到那么多的小朋友在开心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追逐,一起玩球,一起放风筝,我多想跳下车,拉上爸爸妈妈,开心地玩啊。爸爸妈妈总是对我说,现在学多点,长大后就有用点。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不长大后再学呢?

孩子想要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能过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当父母对孩子多点信心,多点关心,多点放心,多点虚心,多点宽容心,那么孩子就会多一点开心,父母就少一点烦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生活在负面环境中的孩子们


生活在负面环境中的孩子们因为我感冒,**也感冒,我觉得不堪重负,便请了**的奶奶来帮忙几天。同时请了**的姑姑和表姐一起来度周末。

餐桌上,**与表姐一起吃饭,两个人都表现不错。表姐比**大三岁多,正在自己大口大口地吃着,**也学姐姐的样子自己持调羹吃土豆丝。但婆婆却一直在说话:芮莹你吃完这一碗还要再吃一碗!喝点汤!哎呀你怎么不吃青菜呀?来点肉!对**也是:乖乖!也吃一点饭!漏了漏了,小心哟!奶奶喂好不好?快点吃,不吃快点都被姐姐吃掉了!

听了我觉得头疼。我只好制止婆婆对孩子们的“关心”:让他们自己吃好了,别管了。婆婆停了一会,但进厨房取个东西出来,一看餐桌,那些话又来了一遍。

不说孩子们的感受了,我觉得要是我吃饭的时候一直有要提醒着要吃这个吃那个,要这样要那样,我真想骂娘。打着关心的旗号悍然入侵别人的空间,这是孩子们最可怕但也最普遍的现实。

**的爷爷带熟人来我医院看病。这本来一个电话交待给我和老猫便可,但他亲自陪伴来了。因为想看孙子嘛。不过,**对爷爷可不算热情,一不肯张口叫,二不肯要爷爷抱。只是盯着爷爷看,爷爷伸手要抱他,他反而紧紧粘在我身上。用“挖掘机”诱惑也不为所动。爷爷的脸立即放下来了:“看到爷爷,连叫都不叫啊!真没礼貌!爷爷是特意过来看你的,你竟然连抱都不要爷爷抱!”更让我听了刺耳的是后面一句,正好老猫从科室下来了,要抱**,但**也不同意。爷爷便道:“连爸爸都不要的孩子,怎么会要爷爷!养你大的爸爸你都不要……”

虽然是爷爷,但我相信,在**眼中,他只是一个让自己感觉不安全也不可爱的人。我们正常人,初识一个人的时候,也不可能一下子便热络到可以有亲密的肢体接触,无话不谈。感情是要培养的,而不是因为血缘或者施压就会产生的。而对一个不足两周岁的孩子动不动上升到道德层面上来评论,这点让我非常痛恨。

**和表姐一起玩。我给他们买了一套玩沙的玩具。一个桶一个壶一个锹一个耙还有两三个模具。两个人都想要桶和壶。于是争起来了。表姐四周多了,与**抢东西当然一下子就占了上风。

**便哭着来找我:“妈妈!”我回应道:“哦,姐姐不给你玩具,你很着急。”**又跑去找表姐。表姐被缠得没办法,举着玩具向我求助:“舅妈!”我也回应道:“哦,弟弟一直抢你的东西,但你也想玩……”表姐听了,将壶给**:“这个给你吧!”可**还不依,要桶。两个人便继续绕来绕去,追来赶去。而且先后跑来向我求助。我就是不管。我不想对表姐说:“你是姐姐,要让弟弟!”也不想对**说:“咱们先给姐姐玩。”我就想让他们自己折腾。

我将这些情景录在手机里,拿回来后,小姑看了。看完,她说:“要是我,肯定会凶xx!是姐姐就应该谦让!”

我和小姑说,谦让不是靠凶来“压迫”得出来的。她可能会因为你凶了她,将东西让给弟弟,但心里却会委屈,觉得不公平。不会对孩子们有伤害的“争夺”,他们最后会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而且并不影响感情。

我自己也经常会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的举动。比如对他大喝,训斥、强迫。以前看了看李跃儿的书,叫做《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不过在最近又看了些育儿书,尤其是涉及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方面的内容后,有了强烈的感受:大部分孩子,是生活在负面环境里的。真理,也就是正确的育儿方式与正确的沟通方法,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少数人,却是艰辛的一部分人。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站在这正与负的当中,向左走?向右走?茫茫然然。

让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抚养者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你知道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吗


模仿思维

小孩子学习东西主要在于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比如在课堂上,如果一个孩子说要去厕所,你最好确信他真的有这种需要,否则你班里的小孩子有很多都会提出这种要求。

单向思维

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又如,两只同样矮而宽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水,其中一只杯子中的水被倒入另一只高而窄的杯子里,那么让学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比较多时,可能就会出现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的答案,因为这时儿童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

形象思维

你在孩子简单运算的时候,知道1+1为何等于2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您说一支铅笔加上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时候,也还是要借助实物的。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所以在教幼儿学数学时尤其要注意,多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主次不分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杰克放学回家,母亲看见他满脸血迹,就问道:“杰克,你又打架了?怎么丢了两颗牙齿!”杰克急忙说道:“妈妈,牙齿没有丢,我把它们放在口袋里了!”可见,孩子完全没有搞清楚妈妈的意思,妈妈责备的是他又和别人打架了,他却说牙齿没有丢。从孩子的观念来看,牙齿确实没有丢。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父母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单维思维

有一则故事,母亲教育儿子说:“凡是重要的东西都应该锁在箱子里,才不会遗失。”儿子记住了这句话。过了几天,母亲要开箱取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了。儿子连忙说:“妈妈钥匙在箱子里面呢!您说钥匙总该是重要的东西吧,所以我把它锁起来了。”可以说孩子只知道钥匙重要,而他却忘了只有钥匙才能够打开箱子。孩子的思维与大人的思维迥然有别。

皮亚杰曾将此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总结为前运算阶段。学前儿童只能理解和运用初级概念及其间的关系,这些初级概念是学习者从具体实际经验中获得的,学前儿童不能进行可逆性的思维,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进行真正的逻辑运算。

今天,你骂孩子了吗?


今天,你骂孩子了吗?今天,给**喂过了睡前点心,我给他洗好澡,换上睡衣,他便要求喝牛奶。最近一段时间,我给他订了鲜奶,用塑料袋包装的。前阵子我都是将整袋牛奶先放到一个杯子里,然后插上吸管让**抱着杯子喝,今天想到那个杯子是瓷的,挺沉,决定给他换成塑料碗。结果是,**还没适应这只碗,因为相对杯子而言,这碗太浅了,**喝了几口牛奶后,注意到我放在床边的书本,想过去看看。挪动的时候,碗一倾,塑料袋里的牛奶倒出来大半,一下子将草席给弄湿了……

我忍了半天,还是表达了我的情绪:**!妈妈很生气!你看草席全部弄湿啦!妈妈有提醒你要小心,牛奶很容易倒出来的!

**一脸愧色。听任着我“摆布”他:我把他抱到小床上,然后连书连枕头那些东西也全部塞到小床铺,扯出草席去清洗和晾晒。他蹲在小床上自己翻书看。看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聊,便在小床上走来走去,又过了一会,见我还没有理他,终于鼓起勇气,叫了我一声:“妈妈!”声音里含着试探和一些惧意。

我告诉**说:妈妈刚才生气,但现在不生气了!你等妈妈一会,洗完脸就出来陪你。

**说:妈妈不生气啦!妈妈不骂宝贝了!

心里不由一动。这是**首次自已用骂字。

我在想,这孩子每天要被妈妈“骂”几次呢?骂人的时候,一定是表情凶猛,声音很大,而且可能一没注意就带出了威胁和惩罚的内容。难怪**那么害怕。然后用了那么长时间来忍耐自己一个人呆在小床里的孤独和寂寞也不敢打扰妈妈。我相信他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担心的是妈妈还会不会爱自己,而不是考虑如何修正自己。这就是骂孩子的最大坏处:表面上是“严格教育”孩子,实际上却是在让孩子惊慌和担忧。

我要尽量地少骂孩子。

孩子:你知道错了吗?


刚吃了茶点不久,便传来诺诺小朋友的喊声:“老师,航航朝我吐口水。”他的话音还没落,这时的航航又想给另一位小朋友吐口水,我叫:“航航!”听了叫声,他在地上翻了一个跟头,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开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又有一名小朋友很不开心地走到我的跟前,向我诉说着航航的不良行为。航航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妈妈在联系册中也有说过:不知道为什么,航航最近在家爱吐口水了。据老师们前几天的观察,他这种情况在幼儿园里一直没出现,为什么今天会这样呢?暂时把他叫住,只是治标不治本,怎样才能把他的坏习惯纠正呢?于是,我放下手上的碗,神情严肃地对着他说:“航航,请你到陈老师这边来。”

这时,航航感到不对劲了,一边揉着小眼睛,“水滴”一边哗哗地流着,哭着说,“Miss,我知道错了,下次不会了。”我摸着他的头,轻轻地问:“你说你知道错了,那错在哪里?”他回答:“吐口水。”我再问:“你知道把口水吐在小朋友的脸上会怎样吗?”航航不知道如何回答了,我耐心地告诉他说:“第一,吐口水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第二,吐口水也是不讲卫生的一种行为,有一些疾病就是通过口水传染的,如果被传染了,人就会生病,你是想自己生病还是让小朋友生病呢?是生病好玩还是不生病与小朋友一起好玩呢?”

聪明的小家伙说:“生病了就要打针吃药,没有力气玩了,很难受的,我想不生病,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我接着说,“你想和小朋友玩,那你的小嘴巴就不能吐口水给小朋友,记住了吗?”航航边点头边说:“知道了。”“那你能做到吗?”他说:“能做到。”“做不到怎么办?”我说,他摇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我又说:“如果你没做到,又向小朋友吐口水,那你只有一个人玩了,好吗?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喜欢知错就改、讲卫生、有礼貌、说话算数的航航,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为了能加深他的印象,我与他来了个君子协定——拉钩,然后小家伙开心地跑回自己的座位,跟着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去了。

当孩子犯错了,老师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你知道错了吗?”小朋友说,“我知道错了”。听了孩子说“知道错了”,老师们便让他回到群体中,事实上孩子真正犯了什么样的错,犯了这样的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我想孩子们是不知道的。当孩子们犯错了,老师们要用实际行动进行教育,让犯了错误的孩子真正地知道他错的原因,怎样做是正确的,同时也要让他适当地承受做错事的后果。

教育孩子的误区你犯了吗


教育孩子的误区你犯了吗?(3周岁)

涵妈以后决定多写写涵妈教育孩子的误区,也就是自认是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以时刻提醒自己,改正错误的方法,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成长!

前晚涵宝如往常一样,睡觉前画画,这些日子以来画的都是大同小异的‘美洋洋’,教她别的,她就不画了。也罢,顺其自然吧。涵宝画完画,涵妈让涵宝写数字。也许有段时间没练习了,之前从1写到5的涵宝,竟然只会写1、2了,3都忘了怎么写了。涵妈手把手的教了二遍,让涵宝写给涵妈看,涵宝乱写了一个,涵妈生气地说,现在3也不会写了是吧?你太让妈妈失望了...

涵妈当时的样子又急又气的,把涵宝吓的更不敢下笔了。涵妈见涵宝笔尖放在纸上,就是不肯下笔,更是生气了。一边大声地说,你在怕什么,快写啊,写个数字有什么怕的,写错了没关系,再重写就是了,快写!涵宝就是不下笔,一边哭一边说要小便。涵妈当时正气头上呢,于是让她写好一个3再去小便,涵宝就是不写,一边哭一边说要小便。涵妈当时气的差点动手打涵宝了,因为知道要小便的事并不是她本意,是涵宝想以此转移注意力,曾经也为写数字这样过。于是涵妈叫来涵爸,知道再那样下去,肯定会打涵宝了。

涵爸进来教涵宝,涵妈坐到外面看电视(其实目光在电视上心却在房间)。听到涵爸说涵宝,你为什么哭呢?写字的时候就乖乖的写,错也没有关系,再写一次就是了...过了一会儿,涵爸高兴地叫涵妈进来,‘快来看,你宝贝写的3真漂亮’。涵妈当然一个箭步地跑进去看,果然写的错。

涵妈进来的时候,涵宝用很可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妈妈你还不安慰一下我。涵妈的心突然疼了一下,过去搂着涵宝,细声地跟涵宝讲起了道理。

涵妈:你乖乖的写字妈妈不会生气的对不对?

涵宝:对,我以后再也不要惹妈妈生气了。

涵妈:会写字的小孩聪明吗?

涵宝:聪明。

涵妈:不会写字的小孩聪明吗?

涵宝:不聪明。

涵妈:那你以后不要学写字了好吗?你就做个笨小孩算了。

涵宝:我不要做笨小孩,我要做聪明的小孩,明天我要学写4、5、6...

涵妈:我们要不怕写错,写错了没有关系啊,再写一遍改正过来就是了,如果总是怕写错,那么永远都写不会了对不对?你想想3多简单啊,就像画个耳朵那么简单。

涵宝:对,知道了,妈妈。

于是涵宝接着写了好多个3,写的都很不错。写完我帮她脱衣服睡觉时,她嘴里还念着,妈妈,明天我放学后要写4对不对?4就是这样写的,边说还边用手比划着。听着涵妈心里又一阵疼,多乖的孩子啊。

PS:涵妈觉得,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齐心协力。就像涵妈,如果当时在很生气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而这时换涵爸来教育,效果就不一样了。

教育孩子不能用逼的,不能用骂的,不能用吼的,更不能用打的。孩子要经常鼓励与激励,才会越来越自信。当然说很容易,做则难,教育孩子永远是门很大很深的学问,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你关注孩子的优点了吗?


你关注孩子的优点了吗?在一次家庭治疗培训中,老师问有孩子的学员们:“你们关注孩子的优点吗?”结果,很多学员都举起了手,表示在生活很关注孩子的优点。老师默许地点点头,说:“那我们就来测试下吧。

只见屏幕上出现了五道简单的算术题:1+1=21+2=32+2=51+4=53+3=6,接着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安静下来,都盯着那几道算术题。过了一会,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出:“错了一道题,2+2应该等于4。”

这时,老师笑着说:“你们可真是火眼金晴啊,发现了这一道题是错的,那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五道题中,对了四道题呢?”大家恍然大悟,相视而笑。

发现缺点容易,找出优点难。随时随地的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更难。

难,不在于孩子的优点很少,而在于父母有没有心去发现,去善于发现并给予鼓励,让孩子内心有足够的正面能量,健康的心态。

现代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不断的去提升教育孩子的理论和方法,以求更好的去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万人龙凤。

理论是死的,现实是活的。关键不是你学到了多少,而是你会去做多少。正如前面所显现的一幕,你是否真正地关注了你孩子的优点呢?

关注孩子的优点,要从小的事情入手。

从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那些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能量,至使孩子犯错误了,他也会有能量去改正。就拿刚才的那五道算术题来讲吧。如果父母把注意力放在对的四题中,就应该去表扬孩子,做对了大部分的题目,让孩子去感受努力过后的自豪感,充实孩子内心的能量,再让孩子去面对错了的那道题,也许孩子一看,就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粗心大意。这时孩子的内心很强大,能承受错了的事实,并有能量去改正错误。这样的经历也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关注孩子的优点,要从错事入手。

孩子常做错事,可有些孩子就会重复的犯一样的错事。对于父母来说,做错事,就要批评、教育,但很少有父母知道从孩子的错事中提取孩子的优点。例如,孩子把桌子上的杯摔破了。你看到了,一定会大声指责孩子太顽皮了,打烂杯子。孩子打烂杯子是错了,可你想过,孩子为什么会打烂杯子吗?烂了的杯子伤害到孩子了吗?他是怎样打烂杯子的呢?如果换一个家长,他也许会把孩子从凳子上抱下来,看着惊慌失措的孩子,给予眼神上的安慰,问问孩子有没有受伤。确定孩子没有受伤时,我们才来问孩子关于打烂杯子的事。这时的孩子已从打烂杯子的惊慌中恢复过来,就会跟你说,也许她想喝水,但你在休息,不想去吵醒你,不够高,于是拿个凳子,站在上面,没想到手碰到了另一个杯子,就摔烂了。孩子在做的过程中,他知道怎么样去爱自己的父母,知道不够高可以借助凳子来取,这些都是孩子的优点,告诉孩子是如此的有爱心,如此的聪明,然后才跟他讲这样做的危险,下次可以记住,相信孩子决不会再做同样的错事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为孩子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榜样,父母是怎么样的,孩子也会是怎么样的,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的优点,孩子也会关注别人的优点,关注父母的优点,从而学习父母的优点。

家园共育《孩子们想要的生活 ,你懂了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熊你长大了吗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